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桓王五年(前715年),郑、鲁两国不经天子同意,相互交换祊(崩)许二地,天子默许;周桓王八年(前712年)王室取田于郑,还得用王畿内十二邑作为交换条件。这说明该时期A.土地私有制度得到承认B.土地国有观念作用削弱C.传统宗法体制渐趋解体D.土地买卖现象已经出现2.表1为关于秦二世继位问题的不同记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表1材料出处高(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事)及箸(书)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益阳兔子山秦简牍“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A.司马迁作为史官其记载可信度更高B.秦二世诏书为实物史料更具权威性C.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记载D.史学研究应坚持多源互证的原则3.白居易在《赠友》中评价某制度时指出,“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柳宗元在《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中也提及该制度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材料提及的该制度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B.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阻碍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保障民众农业生产时间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4.表2为《清圣祖实录》中关于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看法的记载,据此分析康熙帝不再修补长城的主要原因是表2材料一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材料二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B.稳定的满蒙民族关系C.历史经验教训的警示作用D.修德安民的民本政策5.表3为晚清时期部分驻外领事籍贯分布情况,影响其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表3籍贯人数所占百分比(%)广东37人34.26江苏16人14.8浙江11人10.19湖北2人1.85山东1人0.92山西1人0.92河北1人0.92A.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B.革命运动的高涨程度C.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差异D.西方列强的势力范围6.表4为1843年协定的新税率与旧税率比较表,这体现了表4品名1843年前的中国税率%1843年后的中国税率%新税率比旧税率降低%进口棉花棉纱头等白洋布二等白洋布本色洋布六种毛织品24.1913.3829.9332.5320.7445.935.565.566.956.956.956.9577.0258.4576.7878.6473.1584.89出口各种茶叶湖丝30.899.4312.873.9758.357.9A.外国商品冲击中国市场B.中西贸易关系深化拓展C.清政府的对外妥协退让D.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调整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7.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练兵处奏议定陆军毕业学生考试授官暂行章程折并清单》第七条中提出:“应考军事学科分战术、军器、地形、工程、马学、卫生、测绘等七项。军事术科分使用军器,各级教练、指挥队伍、各式体操、马术等五项。以上所列各项课目必须所学程度均及七成以上者方准应考。”这说明晚清政府A.军事改革具有实用性B.对外战争的接连失利C.军事教育实现了普及D.学习西方的规章制度8.1920年10月,上海机器工会成立,陈独秀在发起会指出:工人的工会第一不要变为资本利用的工会;第二不要为同乡观念的工会;第三不要变为政客和流氓把弄的工会;第四不要变为不纯粹的工会;第五不要变为只挂招牌的工会。这段话强调的是工会A.要与资本家进行妥协B.组织要保持政治独立性C.组织形式需要多样化D.应服务于工人阶级利益9.1937年9月5日,周恩来到达太原,对阎锡山表示出的联共态度和“守土抗战”主张给予肯定,同时强调说:“我们共产党主张建立各党各派各军各界人士的共同联盟,要使山西同胞不当亡国奴,只有联合起来,发动群众,共同抗战。”这段话旨在A.强调国共合作必要性B.提升地方军阀的权力C.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D.加强中央政府的统治10.表5为1978—2017我国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变化情况,表格反映了表5指标单位1978年绝对量2017年绝对量平均增速(%)战镇人口万1乡镇人口万人7901457661-0.8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2047943.5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2468993.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9154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万人—11768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39259748.13A.贫富差距逐渐缩小B.社会保障体系完善C.居民生活水平提高D.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第2页(共6页)11.共和国早期古罗马人过着耕田征战的生活,造物粗糙简单但经济实用,他们推示勤劳质朴勇敢的品质,鄙视精美奢靡的造物之风;到了共和制晚期,随着对外扩张与掠取,古罗马人开始大量使用金银器,日常生活也有了更多物质享受。这体现了A.罗马奢靡之风骤然兴起B.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C.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D.罗马帝国扩张蕴藏着危机1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下列选项属于该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是A.三权分立B.主权完整C.君主专制D.社会契约13.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漫画,该兴趣小组的研究主题应该是A.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B.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C.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4.1928年,在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点明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是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咬紧牙关学习,不怕敌人讥笑我们。”这表明苏联A.继续奉行列宁新经济政策B.愿意加强对外经济交流C.着力推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高度重视社会教育事业15.自1969年11月始,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拉开序幕,先后签署了《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表明A.美苏关系走向和解B.美苏国家利益的一致性C.苏联处于守势地位D.美苏两极对峙中的克制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表6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的部分卷目、标题和副标题,其副标题蕴含了作者对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特征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6卷目标题副标题第一卷神话时代、夏王朝从神话到历史第二卷殷周、春秋战国从城市国家到中华第三卷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第五卷魏晋南北朝第六卷隋唐时代第七卷宋朝(1)对丛书第三卷以"始皇帝的遗产"作为副标题作出合理解释。(6分)(2)从第五、六、七卷任选其一,拟定副标题并说明理由。(8分)17.(12分)从1898年《时局全图》问世到1904年的数年间,各报刊编辑及出版商根据形势的发展对漫画及其画题进行过多次修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对比两幅图片,指出图2画面内容与主旨的变化,并分析图2主要的流传群体。(8分)(2)除上图外,在当时还有很多以瓜分中国为题材的漫画作品得以流行,试分析其原因。(4分)高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18.(14分)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外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7建国后中国奥委会与其他国家群众体育出管部门签署的主要群众体育交流协议(部分)国家时间协议成相关文件中国和朝郎1969《中朝鲜文化合作协定》中国和尼泊尔196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文化合作协定》中国和巴基斯坦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中国和日本1979《中日文化交流协定》中国和哈斯克斯坦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宁国和韩国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政府协定体育交流交往的协定》中国和越南1994《中越体育交流与合作协议》宁国和塔吉克斯坦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和塔古克斯坦共和国奥委会体育合作议定书》中国和俄罗斯1996《中代体育合作协议》宁国和蒙古2006《崇中两国体育部门在北京签署体育合作框架协议》宁国和垣甸2011《中缅体育合作协议》提取材料信息,以“体育·外交”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箜: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15分)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图3和图4分别是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20年代的拉丁美洲。`请提取两幅图片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分别加以阐释。(10分)(2)一些学者反对把拉美独立革命作为拉美现代化的起点,根据所学,谈谈理由。(5分)高三历史试题第0页(共6页)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l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DBACCADCDCDABD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郑、鲁两国不经天子同意,相互交换祊(崩)许二地”“王室取田于郑,还得用王畿内十二邑作为交换条件”可知,周桓王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国有观念逐渐削弱,故B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出现变动,但其变动是一个长期过程,直到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度才得到正式法律承认,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强调依据父系血缘分配权力和财富,材料未体现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度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土地变更以“交换”的形式进行,土地交换不等于土地买卖,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素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关于秦二世继位问题《史记》与秦简两种史料记载不同,可见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因记录者所处时代、立场、角度等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或历史叙述,因此在进行史学研究时应该坚持多源互证的实证原则,以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正确。司马迁尽管作为史官,但其距离秦二世继位时间久远,其所著《史记》是研究这一问题的二手史料,故A项错误。秦二世诏书是研究其继位问题的一手史料,但由于其主观立场原因,这一诏书可能成为其论证继承合法性的依据,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也不能说秦二世诏书就更具权威性,故B项错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记载,但并非绝对如此,故C项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秋夏税”“输铜钱”“贫者愈困”“富者愈恣横侈泰”等信息可知材料提及的制度为两税法,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以资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标准,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B项正确。两税法以土地资产作为征税标准,不再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两税法将行商纳入征税对象,以及征收货币的征税方式都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租庸调制推行以庸代役保障了农民农业生产时间,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康熙帝认为修筑长城为“兴土石之功”,无法避免边患危机,第1页,共7页

稳定的民族关系和修德安民的民本政策才是众志成城、巩固政权的重要因素。透过康熙帝的认知,联系清前期时代因素分析可知,正是在广泛的民意支持和稳健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才是康熙帝不用再修补长城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只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部分表现。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晚清时期驻外领事籍贯南方人数和占比多于北方,且广东地区最多。结合晚期时代背景可知,南方由于其地区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导致对外观念更为开放,因而驻外领事人数更多,故C项正确。晚清对外政策逐渐由封闭到开放,但无法解释为何驻外领事南方人数和占比远远超过北方这一现象,故A项错误。晚清革命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材料中的时空定位于晚晴,故B项错误。“势力范围”是一个特定概念,是指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其自身利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将某些国家或地区纳入其控制范围,仍然无法涵盖材料晚晴所代表的时空,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选项C是正确的,因为表格中显示1843年后的中国税率大幅降低,尤其是进口商品的税率降幅显著。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在面对外国压力和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态度,以适应外部环境和促进贸易。选项A提到外国商品对市场的冲击,但材料主要集中在税率的变化及其背后的政策原因。选项B虽然可以理解为中西贸易关系的深化,但这种深化未明确强调贸易关系的拓展。选项D提到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调整,但表格并未直接反映这一点,主要集中在税率的变化。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选项A是正确的,因为《练兵处奏议定陆军毕业学生考试授官暂行章程折并清单》中列出了具体的军事学科和术科,显示出晚清政府在军事改革中注重实用性和专业化。通过设置明确的考试科目和要求,清政府希望培养出具备实战能力的军事人才,以提升军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选项B提到对外战争的接连失利,虽然这确实是推动军事改革的背景因素之一,但材料主要聚焦于军事教育的具体实施和要求,并未直接体现战争失利的影响。选项C强调军事教育的普及,虽然晚清确实在推进军事教育,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普及的程度或范围,因此这一选项不够准确。选项D提到学习西方的规章制度,虽然晚清在军事改革中受到西方影响,但材料并未直接涉及这一点,主要是关于具体的考试科目和内容。8.【答案】D第2页,共7页【解析】选项A陈独秀明确反对工会被资本家利用,这表明他不支持与资本家的妥协。选项B虽然反映了一定的观点,但陈独秀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工会的功能应当是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强调政治独立性。因此,这个选项不够全面。选项C并不是陈独秀讲话的核心内容。他的关注点在于工会的性质和目标,而不是其组织形式的多样性。选项D是最符合陈独秀观点的。他明确指出工会是工人的工会,避免被其他势力操控或利用。9.【答案】C【解析】选项A虽然部分正确,但并不完全涵盖周恩来所提倡的更广泛的联合抗战的思想。周恩来的讲话不仅仅是针对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包括了所有抗日力量的联合。选项B并不是讲话的重点。周恩来强调的是各方的联合抗战,而不是特定地方势力的增强。选项C是最准确的选项。周恩来提到的“共同联盟”正是为了形成一个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界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这一观点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即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政治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的团结。选项D与周恩来的讲话精神不符。周恩来并没有单纯强调中央政府的统治,而是倡导各方力量的合作与共同抗战。10.【答案】D【解析】选项A并没有直接的数据支持,表格中缺乏相关信息,因此不能得出这一结论。选项B只能看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人数的增加,无法明确判断体系的完善程度。选项C也没有直接的数据支持。选项D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乡镇人口的减少,清晰地表明了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因此是最符合表格反映内容的选项。11.【答案】C【解析】共和国早期,生产力落后,罗马人鄙视奢侈的造物之风,造物粗糙简单,经济实用;共和制晚期,随着对外扩张与掠取,罗马人大量使用金银器,追求物质享受,所以是社会变迁影响了流行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奢靡之风,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变化主要是因为对外扩张与掠取,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到罗马帝国,故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可知,该启蒙思想家反对权力的转让分割,但也强调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应受到人民的监督,该启蒙思想家是卢梭,他主张社会契约,故答案是D项。该启蒙思想家反对权力的分割,故A项错误。主权完整并非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第3页,共7页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沸点》漫画中刻着“巴尔干麻烦”和冒着浓烟的桶,描绘一战爆发前夕巴尔干半岛紧张局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漫画《三巨头》是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导了会议的结果,最终达成了《凡尔赛合约》,确立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桥上的豁缝》则讽刺了美国置身事外的态度,以桥梁正中的“大豁缝”预言国际联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三幅漫画都涉及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故答案为A项。B、C、D选项都与漫画信息无关,故错误。14.【答案】B【解析】1928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中,斯大林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体现了苏联愿意开展灵活务实外交,故答案是B项。新经济政策已结束,故A项错误。苏联经济体制没有创新,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苏联没有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15.【答案】D【解析】美苏开展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通过签订条约的方式避免核灾难,体现了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峙中的克制。这一时期美苏关系依然紧张,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外政策的出发点都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苏联处于战略攻势地位,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答案】(1)①从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汉代疆域版图角度作答;(2分)②从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对汉代产生重要影响角度作答;(2分)③从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等全国道路系统,对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角度作答。(2分)(评分细则:每角度2分,答出三个角度可得6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注意:本题强调秦代与汉代的内在联系,若未体现两者联系,则每角度只得1分。)(2)作答内容应主要包括:时代、副标题、理由三部分,其中副标题2分,理由6分。层次1:时代明确,副标题不符合该时代特征,史实论证不充分,条理不清;第4页,共7页层次2:时代明确,副标题与该时代特征有一定关联,运用了相关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层次3:时代明确,副标题与该时代特征关联密切,运用充分史实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示例:时代:魏晋南北朝副标题:中华的崩溃与扩大(2分)理由: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从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再到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长期分裂。这种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因此中华民族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崩溃”。(2分)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动荡中,中华也实现了“扩大”。一方面,长期的战乱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各民族在相互冲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此外,南北朝时期的对外交流也很频繁,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不断向外扩散。(2分)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社会变革期,该时期虽然动荡不安,但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时期,中华经历了崩溃与扩大的双重历程,为隋唐大一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其他时代示例,如隋唐时期:绚烂的世界帝国;宋朝: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17.(12分)(1)变化:①从内容角度概括其变化,如在表示列强的动物身上增加了代表各国的国旗;凶猛的老虎取代了代表英国的猛犬;增加了代表清朝腐朽统治阶层的人物形象;右下角增加了代表其他列强的动物形象;增加了“不言而喻,一目了然”题词。(4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得4分。)②从主旨角度概括其变化,如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增加了清朝官员的腐朽形象,有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功能。(2分)流传群体:革命党人;具备新思想的知识阶层;海外华人。(2分,任意答出其中1点即可得2分。)(1)①从民族危机加深角度作答,如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分)②从知识分子民族意识觉醒角度作答,如民族危机加深推动知识分子民族意识觉醒,寻求救亡第5页,共7页

图存之道。(2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8.(14分)(一)信息提取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地分类归纳。(二)历史阐述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进行简要说明。体育交流与外交:体育交流协议体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和体育领域的合作,反映了体育作为外交工具的作用。政治与体育的关系:体育合作协议的签署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密切相关,体现了体育在促进国家关系中的重要性。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体育作为外交工具: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体育交流成为促进双边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签署体育合作协议,中国不仅推动了自身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政治联系。体育与政治的相互作用: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交流协议的签署反映了中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