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语文学科样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5分。第5、6、11小题每题3分,其他每小题2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要塞(sài)颁发(pān)悄然(qiǎo)颔首低眉(hán)B.诘责(jié)解剖(pāo)篡改(cuàn)意趣盎然(àng)C.迁徙(xǐ
)窒息(zhì)镌刻(juān)振聋发聩(kuì)D.畸形(qí)瞥见(piě)教诲(huì)丑陋可憎(zèng)【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颁发(pān)——bān,颔首低眉(hán)——hàn;B.解剖(pāo)——pōu;D.畸形(qí)——jī,
瞥见(piě)——piē,丑陋可憎(zèng)——zēng;故选C。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和蔼锃亮骤雨猝至广袤无垠 B.宽恕躁热抑扬顿错藏污纳垢C.吹嘘滞留眼花瞭乱屏息敛声 D.匿名轮廓不辍劳作粗制烂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形。B.躁热——燥热,抑扬顿错——抑扬顿挫;C.眼花瞭乱——眼花缭乱;D.粗制烂造——粗制滥造;故选A。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当然也有与此______的,那就是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这种方式似乎并不强劲猛烈,但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情感的曲折回旋,领悟到更多的______。无论作者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A.呼啸天壤之别意愿 B.呼啸大相径庭意蕴C.呼唤天壤之别意蕴 D.呼唤大相径庭意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义的辨析和使用。空一,呼啸:发出长长的、高亢的声音;呼唤:呼喊召唤(多用于抽象方面)。此处与“奔腾”一起修饰“大海”,用“呼啸”更合适,突出大海的声音;空二,天壤之别:指高天和平地的区别,极言差别之大;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此处指与前文“耀眼的阳光”“奔腾的大海”“旋律优美的赞歌”完全不一样的优秀作品,故此处用“大相径庭”更合适;空三,意愿: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意蕴: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如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此处与“领悟”搭配,突出领悟到更深、更多的内涵,而不是主观想法,用“意蕴”更合适;故选B。4.下面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A)尤应树牢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以行动标注精神文明新刻度。杜绝浪费,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担起责任。(B)针对食堂浪费现象,学校要多措并举。(C)可在事前加强管理,事中精细服务,事后加强教育。从学校开设劳动课程,到社团、志愿者加大宣传力度,(D)避免光盘行动成为“一阵风”,都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树牢”与“节约习惯”搭配不当,在“节约习惯”前加“培养”。故选A。5.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服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圃。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境。B.颔联承接首联,抒发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心情。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D.尾联写诗人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现出诗人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惆怅、抑郁和不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此两句意指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表达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对他们杀敌报国,守卫边疆的精神的歌颂,未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故选D。6.阅读《回忆我母亲》选段,回答小题。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③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④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早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是个好劳动”总领第一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B.“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C.“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庭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D.“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一句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中心,祖父、祖母、母亲都表现了家庭成员的勤劳,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尤其令我留有深刻的印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一句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中心”表述有误,这句话的作用是引出下文“有规律有组织”的具体表现;根据文章第④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可知,本段的中心是表现母亲任劳任怨、和蔼善良、宽厚仁慈的品质;故选D。阅读《宇宙生命之谜》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②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可以猜测,地球决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③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更有趣的是,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④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⑤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⑥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的取样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7.对火星和地球相同点分析错误一项是()A.自转一周的时间相近。 B.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相近。C.都有昼夜和四季更替。 D.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8.下列句子不能表现科学家严谨、踏实探索精神的一项是()A.为了揭开火星的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B.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C.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D.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答案】7.D8.C【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科学探索与古老幻想的对比,讲述了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探究历程。文章从宏观宇宙的可能性出发,重点突出了对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的实践步骤以及所得的科研结果。通过对火星和地球的对比,揭示了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渺小,但科学家的持续探究精神却未减弱。整体结构清晰,信息详实,既表现了科学严谨性,又勾起读者探索未知的兴趣。【7题】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分析错误。根据④段“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可知,火星上颜色的变化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而非“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故选D。【8题】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是对宇宙浩瀚无垠的描述,强调地球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渺小位置,并未涉及科学家的具体探索行为,不属于表现科学家严谨、踏实探索精神的例证;故选C。阅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B.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C.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D.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卿今者才略B.欣然起行康肃忿然曰C.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相与步于中庭于我如浮云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B.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答案】9.D10.B11.C【解析】【导语】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夜静景,展现出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超然。全文通过叙事和写景结合,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晰,让人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与体悟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以及内心的恬淡。文章最后反问点出主题:月夜与竹柏皆常在,抒发了知己相伴中的闲适与淡泊之情怀,令人深思。9题】本题考查文言词语。D.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故选D。【10题】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的人/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连词,和/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D.介词,在/介词,对于;故选B。【11题】本题考查内容分析。C.“水突出其清”错误,文章并没有写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作庭院中的积水,表现月光的皎洁;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①牧人驱犊返,______。(王绩《野望》)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④自非亭午夜分,______。(郦道元《三峡》)⑤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⑥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借表现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来描写山川之美,其中“______,______”绘傍晚之景,传自得之意。【答案】①.猎马带禽归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日暮乡关何处是④.不见曦月⑤.老骥伏枥⑥.夕日欲颓⑦.沉鳞竞跃【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猎、禽、燕、啄、暮、曦、骥、枥、欲、颓、鳞、竞。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蝴蝶泉记徐霞客①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②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东向漱根窍而出漱______(2)游人俱从此月俱______1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15.用自己的话说说蝴蝶泉吸引游客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3.①.冲刷,冲荡②.全,都14.两眼山泉汇合成了方圆一丈左右的池沼,这就是(我)逆流而上的(那泉水的)上游。15.①每年四月,蝴蝶泉上的大树所开的花像蝴蝶一样;②成千上万的蝴蝶,从树顶倒挂下来,一直垂到泉水的水面上,各种颜色很好看。【解析】【导语】徐霞客的《蝴蝶泉记》描绘了蝴蝶泉的独特自然景观,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大树上盛开的花如蝴蝶般的奇景以及真蝶翩翩起舞的画面,既具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又蕴含深层的生命哲思。通过描写蝴蝶与泉的互动,融合自然与生物的美丽,引发读者对于自然奇观的向往。同时,徐霞客又为其所言的现象表达了一些未解的疑问,为文本增添了探究自然的神秘氛围。【13题】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自树的根部的小洞中涌出向东流去。漱:冲刷,冲荡。(2)句意:游人都从那个月开始。俱:全,都。【14题】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有:方丈,一丈见方;沼,池沼;溯,沿水逆流而上。【15题】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第①段“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可知,到每年的四月初,蝴蝶泉上的大树开出如蝴蝶那样的花,那花朵非常美丽,就像活着的蝴蝶一样。。结合“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可知,那成千上万真蝴蝶在这里飞翔,它们须尾相衔,从树顶一直倒着悬挂而下,一直延伸到水面,五彩缤纷,显得很奇特。以上是吸引游客前来蝴蝶泉的主要原因。【点睛】参考译文:走了半里,看见淙淙流动的清泉,沿着它逆流朝西边走了半里,就到了山脚下。有一棵一个人合抱这么粗的大树,靠着山崖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部的小洞中涌出向东流去,(泉水)清澈如镜。东面不远处,又有一棵小树,树下也有一个小泉,也自树的根部向东流去。两眼泉汇合成一丈见方的池沼,这就是刚才逆流的上游了。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开花,花形如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那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又须尾相衔,从树顶倒着悬挂而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络绎不绝。游人都从那个月开始,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我在广东西边的三里城,陆参戎就告诉我蝴蝶泉令人惊异的地方,而现在时间太早,还没有开花。向当地人询问,有人说,蝴蝶是花变化而成的,有人说是因为花的形状和蝴蝶相似,所以引来了同类,不知道谁说的是正确的啊。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阅读《山中的小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山中的小草郭震海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②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除了喜欢阳坡外,黄芩似乎不再择地,荒石缝隙,道路旁边,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农人们懂得,此时的黄芩格外娇嫩,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芩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芩,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⑥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不过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这种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上一年的枯枝还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认出。不过太行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⑦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到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⑧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风在苍茫的群山中、空旷的原野上奔跑,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老桃树、大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惊喜。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阳坡上的黄芩,灌木丛中的小柴胡,田埂边的益母草,点点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改动)16.“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何理解这里的“雄伟”“温柔”?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漧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18.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做到线索清晰,首尾呼应的。19.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通过写黄芩、小柴胡和益母草这些小草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6.“雄伟”指的是太行山的巍峨壮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温柔”指的是太行山包容万物,哺育着山中的草木和动物,给人以温暖和亲切的感觉。1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柴胡人格化,赋予它调皮和喜欢捉迷藏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柴胡喜欢隐藏在灌木丛中的生长习性,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小柴胡的喜爱之情。18.文章以作者对山中小草的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首尾呼应。开头提到作者喜欢回到乡村,观察山中的小草,结尾又写到作者回乡看望这些小草,就像是去拜访老友,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19.作者通过写黄芩、小柴胡和益母草这些小草,表达了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些小草虽然平凡,但各有特色,生长在太行山中,为大地披绿,供养着山里的动物,也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作者通过对小草的描写,展现了太行山的美丽和温柔,同时也表达了对山里人的敬仰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解析】【导语】《山中的小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太行山中的自然景观,尤其关注小草的顽强生命力。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黄芩、小柴胡和益母草等植物赋予人情味,强调它们与人们的关系。文章在自然与情感之间搭建桥梁,点出人在自然中得到的宁静与滋养,表达对家乡浓厚的怀恋与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生命力的敬畏。通过首尾呼应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结构感和内在情感的完整性。
【16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第①段“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可知,“巍峨”形容山峰高大、雄伟,表达了作者对山峰壮丽景色的赞叹,也隐含着对自然力量和宏伟自然景象的敬畏之情,所以说它“雄伟”。结合第②段“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可知,作者将太行山比喻为“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既传达了山的古老和庄严,也体现了它呵护着一切生灵的母性特质;“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太行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得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显得更加生动和感人,所以说它“温柔”。【17题】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先明确考查角度,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把握感情。答题规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有些调皮”“钻”“捉迷藏”等词可看出,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些调皮”“钻”“捉迷藏”这人词语让小柴胡如一个人一样,有了灵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柴胡的生存习性及其隐蔽的环境。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文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流露出作者对小柴胡的喜爱和亲近之情,使读者更易产生情感共鸣。【18题】本题考查记叙线索和首尾呼应。解答记叙线索时需要梳理文章的层次脉络,找出文章的线索,线索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解答首尾呼应时,应具体找出文首哪句与文尾哪句照应,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按照答题规范术语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第①段“我越来越落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可知,作者开篇就说想想“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可知,作者要写的是家乡的“草木”;根据第②段“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③段“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可知,本文①—③总写山中的小草令“我”心生愉悦,如饮佳酿;根据第④段“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⑤段“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⑥段“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⑦段“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可知,④—⑦写山里人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重点写了黄芩、小柴胡、益母草三种山中小草;根据第⑧段“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可知,第⑧段写“我”每次回乡总会走进山里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拜访老友,总结全文。由此可知,本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山中的小草”,暗线是“我”对山中的小草的喜爱之情,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开头“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和结尾“每一次回乡”“去看看这些草木”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9题】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主旨意蕴。结合第⑤段“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黄芩似乎不再择地……春天生出新芽……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知,作者用“向阳而生”来表达黄芩对阳光的喜爱,以及它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特质。黄芩的娇嫩和农人们的细心呵护,展现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顺应;结合第⑥段“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这种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发现……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可知,小柴胡被形容为“调皮”,喜欢在灌木丛中“捉迷藏”,这种拟人化的描述赋予了植物以生命和性格,使其显得亲切而有趣。小柴胡的香气和药用价值,以及农人对其的珍惜,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传统医学的信任;结合第⑦段“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到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可知,益母草则被描绘为性格“外向”,喜欢与灌木比高,这种描述赋予了植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其具有了生动的形象。益母草的迅速生长和花朵的美丽,以及农人对其的采收和熬制过程,展现了农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和中医药的实用价值;作者通过描写黄芩、小柴胡和益母草这三种小草,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恩之情;在描述这些植物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详细描绘了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长习性,还透露了农人们采集和使用这些草药的智慧和习俗,展现了它们与家乡人关系密切,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之情。再联系第①段“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第④段“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可知,它们是作者从小就熟悉的小草,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山中成长,对这些自然的伙伴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一)综合性学习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为了解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状况,调查人员采用问卷的方式,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50分,学生得分情况见下图。材料二:想象力通常被描述成“用心灵的眼睛在看”,比如科学家在提出新想法和发展新理论时的想象力,孩子们在角色扮演和“过家家”时的想象力。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全部的创新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在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中,想象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数学时,要有丰富准确的空间、时间和事物数量变化关系的想象能力;学习历史时,要想象各个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想象创造出新的、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探究材料一,写出你的两点发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你的上述发现,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答案】(1)①.示例: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随着年级升高呈递长趋势;②.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水平在高中阶段各年级基本持平。(2)示例:我们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解析】【小问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1)根据《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发展阶段》图中一年级分数为“17”左右,逐年提高,到高三为“35”左右的内容,可概括为: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随着年级升高呈递长趋势;(2)根据《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发展阶段》图中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均在“35”分左右,可概括为: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高中阶段各年级基本持平。【小问2】本题考查补写。根据材料二“想象力通常被描述成……想象创造出新的、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可知,谈的是想象力的重要性,其中空处前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想象创造出新的、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直接阐述了在学习中培养想象力的价值所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过程(或环节)要特别注重想象力的培养,结合“因此”表结果,有总结的意味,可补写为:学校教育(或我们)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二)2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走进那段峥嵘岁月。(1)下列人物中与介绍相匹配的一项是()他曾当过窑工,有一副格外友善的模样,少了两颗门牙,笑起来嘴张得很大,就像个顽皮的孩子。A.贺龙 B.徐海东 C.刘龙火 D.邓发(2)根据书中内容,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为其设计雕像。请你对雕像进行描述(描述角度:场景、外貌、神态、动作等)。示例仅供参考。示例:人物:彭德怀。书中依据:彭德怀指挥红二师进行爬山演习。雕像描述:他精神饱满,神情坚毅,左腿弯曲,踩在石头上,右腿直立,左手叉腰,右手高举,张嘴呼喊,似乎在指挥战士们“冲啊”。备选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所选人物:______书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像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①.毛泽东②.一有空隙他就博览群书,对中外历史和古今哲学更是爱不释手。③.毛泽东坐在一块石头上,右腿翘起来,放在左腿上,左腿上有一本打开的书,他左手握着书的左端,右手拿着一支笔,好像在书上做标记。他的的头微微地低下,眉头微皱,专注地盯着书本,好像在思考什么难懂的问题。【解析】【小问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了解。结合“他曾当过窑工,有一副格外友善的模样,少了两颗门牙,笑起来嘴张得很大,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可知是徐海东。他被称为“红色窑工”,还被彭德怀戏称为饱经枪林弹雨的“赤匪”,徐海东上学时被同学欺负,勇于反抗。后来,徐海东领导红军与敌作战,使敌人闻风丧胆;故选B。【小问2】本题考查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掌握。首先选定人物,然后从书中找到依据,再对人物所处的场景以及外貌、神态、动作等展开详细的描写即可。示例一:(1)毛泽东(2)书中依据: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二三点钟才休息。雕像描述:他一头浓密的黑发,面容瘦削,鼻梁很高,额骨突出,背有些驼,他正坐在一张简陋普通的木桌前,手中握笔,笔尖在纸上停留。他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目视着远方,像是在思考问题。示例二:(1)周恩来(2)书中依据:周恩来把胳膊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自己却大部分时间步行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长又黑,又大又深的眼睛中带着笑意,他把胳膊靠在一个小红军的肩膀上,嘴唇微张,好像在和那个红小鬼说着什么。示例三:(1)朱德(2)书中依据: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自己却大部分时间步行。雕塑描述:他头上带着军帽,一脸慈祥的笑容,他左手里牵着一匹马,马上一位受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董事聘用合同标准文本
- 代办延迟退休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产品供销合同标准文本
- 仓储租赁安全合同标准文本
- 新学期新学习计划3篇
- 2025写字间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文
- 买卖土地承包权合同标准文本
- 修建祠堂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调遣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工业土地买卖合同范本
- 土方回填施工记录表
- 体育调查问卷
- 公司样品标识卡
- 英语人教新起点(一起)四年级下册-Unit 3 Lesson 2 Travel plans教学设计
- SONYα300α350使用手册
-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看图写话专项加深练习题含答案
- 海外专家部分项目简介
- 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备案服务指南
- 集装箱吊装方案(共5页)
- 油浸式变压器工艺文件汇编
- 南方科技大学机试样题练习南方科技大学样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