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第一篇: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本课题的界定与表述厌学是指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基于学习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厌学这个概念仍需推敲,应考虑厌学能否涵盖荒学,逃学,辍学,拒学这几个相近概念。本课题的立论依据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倾向或者厌学行为,有40%以上的中小学生严重厌学并且沦落为“差生”,不少教育者一味责怨学生,嫌弃厌学者,缺乏人性理解和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以需要探明问题症结,总结客观规律和寻求有效对策的科学研究,进而开展教育价值观的反思批判。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引导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遵循人本教育观和坚守公平教育理想,尊重和遵循教育规律。创造人本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生态,利用具有人本化理念基础的课程改革契机,在教育过程层面保障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均衡分享教育资源,缓解其学业困难,促进学业身心和谐自由全面充分发展。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外的研究发现,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教师,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与逃学有显著相关。国内的研究中,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专家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10%左右。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悲剧。研究方案研究内容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评述中确立研究起点,反思社会和教育界对厌学问题的严重忽视与价值偏见,运用调查研究获取新的事实结论验证自己的事实和价值判断,对学生厌学原因开展缓解对策研究和多学科视角的学理探讨。开展对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观察与调查研究对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深入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和教师教学后的结果反馈学生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研究学校教学制度常规人性化问题的研究学生个体和群体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和时代特点研究探究式和合作性的群体学习心理气氛营造实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复杂思维、关系思维、整体思维方式,采用人文社会和教育研究中比较适合的思辨方法、叙事方法和案例呈述形式,依靠哲学思辨搭建理论骨架,为基本事实作出定性结论,为整个研究过程掌握价值方向,力争达到一个理想的研究水平。研究过程2011年6月到12月为第一阶段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文献研究,第一次开题论证和总体的设计。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为第二阶段各组员接受分配任务,提交研究思路文本,处理数据资料。2012年4月到2012年6月第三阶段完成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各学校或子课题组提交调研报告、论文、案例初稿,学术核心组审核讨论并提炼成连贯的长篇研究报告初稿。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理性的揭示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及其主要根源,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去拯救一批人,一代人和一批学校,履行和实现我们这些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在当前国情条件下的沉重社会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现有的研究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的经费设备成果形式1篇集中反映协作集体智慧的长篇研究报告数篇优秀论文,叙事研究案例,调研报告,经验总结一门小学通用校本课程一门中学通用校本课程第二篇: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一).中小学生厌学的表现及危害1.厌学的表现2.厌学的危害(二)中小学生造成厌学的原因分析1.中小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2.社会方面的原因3.家庭方面的原因4.学校方面的原因(三)解决厌学问题的对策1.解决的学生自身存在问题的对策2.针对社会原因的对策3.家庭教育的对策4.学校方面的对策三.结论1.概述当前中小学生厌学的情况和我们的任务2.呼应开头的序言第三篇: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开题报告101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0908938A)《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开题报告》伊春市西林区第一中学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开题报告伊春市西林区第一中学课题组﹡一、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内容提要]当前,厌学情绪正日益在中学生中蔓延,而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伊春地区尤为严重。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改变,小则影响个人的学业与前途,大则影响国家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目前的研究,对于学生厌学的表现有了明确的阐述,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成因也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是具体的预防矫正的办法还没有,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预防厌学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所以,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关键词]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而伊春地区则要远远超过这一数字。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我校多数学生来自于外出务工家庭,他们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教育孩子既没方法,也没有时间。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这一宗旨,提出了“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意图通过调查、观察,找出学校中的厌学孩子,对他们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找到根本原因,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矫正和预防的方法,消除他们厌学情绪,变得爱学、乐学,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三、课题研究目标1、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考查、把握学生已出现的厌学情绪的来龙去脉,找到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2、组织力量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改进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3、在实验教师的分析与研究中,重视心理方法和多学科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厌学情绪预防和治疗方法,并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4、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学校心理保健工作的规律,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身、心全面发展。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1.探寻初中学生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效果。2.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更加细致、合理、有效的工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3.促进家长使用更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4.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总结法。五、工作步骤和计划:1.理论研究阶段(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文献法,学习“会学—学会”理念、《中学生心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突破困难·成功学习高中生学习心理辅导》等文献,搜集、研究有关国内外教师教育过程的情报资料,科学界定关键概念。2.现状调查阶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采用调查法,根据我校初中学生对“厌学”情绪较重现状设计调查问卷,立足于任教的初三年级学生,辐射初一、初二学生,选择10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撰写调查报告。3.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4年6月)(1)方案设计阶段制定“中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和治疗方案”。(2)方案实施阶段选择本校“厌学”情绪较重的10名学生,采用“个案法”边实施,边跟踪观察,进行中学生教育个案研究。(3)方案验证阶段请有关专家鉴定“方案”,修正完善“方案”后继续实践,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提炼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5年6月)处理研究资料,提炼“扭转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六、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1、撰写《“厌学”情绪现状》的调查报告2、撰写《“厌学”情绪较重的10名学生个案分析》研究报告3、撰写论文《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4、撰写论文《中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5、撰写论文《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治疗》6、撰写《扭转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案》研究报告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朱政辉、于丽组长:王亚珍组员:米君伟、张伟、赵凤霞、周泠心、辛启明、菊东霞、张立新校内课题组人员分工:1、王亚珍:负责组织理论学习、课题的讨论和研究,进行过程管理。2、张伟、米君伟:负责相关学习资料的搜集、分析、整理。3、辛启明:对“厌学”情绪现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撰写《“厌学”情绪现状》调查报告。4、赵凤霞:对我校初中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现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中学生教育个案研究。撰写《“厌学”情绪较重的10名学生个案分析》研究报告5、菊东霞: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撰写论文《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6、周泠心: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改进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撰写论文《中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治疗》。7、张立新:负责各种资料的搜集,分析研究资料,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厌学情绪预防和治疗方法,提炼《扭转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案》研究报告。八、现有基础:1、教育学理论依据: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史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者、苟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2、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3、教研基础:在“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省级重大课题一项,正在准备结题。我校通过课题的研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骨干教师。九、资金保障:学校成立了课题资金保障小组,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十、资源设备、教研手段:我区早就提出“教育强区”的发展战略,新建一个图书馆,给各校配备了微机室,各个办公室安装了可上网的电脑。我校拥有近万册图书的阅览室,先进的印刷设备,以及1000多名初中学生。这些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一、过程管理:1、定期组织课题研讨会,研究课题的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2、每年向实验区上报阶段性总结报告。3、对实验教师进行常规性培训,保证实验工作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4、做好档案管理。1)档案的搜集、整理、保存。2)各种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保存。3)实验教师个人研究成果的管理(复印件)。4)人员变动的申请和备案材料。5)定期组织活动的记录。6)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研究的记录和音像材料。7)性成果阶段和总结。十二、实验过程:本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宣传发展、培训阶段首先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朱政辉担任,指导小组组长于丽,实验教师为学校政史地组年轻骨干教师;其次,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并派实验教师参加市、区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有关课题实验的会议,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十三、培训内容及主讲人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王亚珍)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赵凤霞)本课题研究的方法(米君伟)4本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1)论文、案例、叙事、反思(鞠东霞、张立新)2)活动设计、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辛启明、刘颖)5)本课题研究的分析、总结(王亚珍)第四篇: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入学年月____2007.3_____姓名__房玉楠___学号_0737233033_专业_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习中心____河南南阳_____指导教师____段志东___完成时间2011年_10_月_16_日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有资料表明,约有70%中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倾向或者厌学行为,有40%以上的中小学生严重厌学并且沦落为“差生”,未引起教育者重视,相反不少教育者(校长和教师)一味责怨学生,嫌弃厌学者,缺乏人性理解和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需要展开澄清事实真相、探明问题症结、总结客观规律和寻求有效对策的科学研究,进而展开教育价值观的反思批判。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对策研究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吵闹,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家长、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弃学出走。其三,对学习毫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应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主观原因1、学生自身的因素(1)学习兴趣转移从调查显示可以发现,学习兴趣的丧失是学生厌学的最重要因素。处于成长中的初中生,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上网、游戏、录像上,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1)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从对中学生问卷调查可知,学习的动机和动力的不足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考试,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目的很不明确,学习动机的缺乏自然会引起学习的动力的不足,所以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是处于被动状态的,是通过老师逼、家长压的方式来学习的,自然而然地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抵抗情绪,厌倦学习。(2)对学习缺乏信心在现实社会有很多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学生们的这种悲观心理也极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所以无论怎样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放弃了学习。(3)思想政治素质低,无远大抱负,多功利思想,既自负又自卑,平时纪律松散,缺点毛病很多.(4)学生意志力薄弱很多学生由于抗挫折能力,抗外界压力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弱,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产生自暴自弃,意志消沉,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二)、客观原因1、家庭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的家长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没有起到言传声教的作用,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蚀.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他们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留守儿童厌学突出.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上一辈人过分溺爱,缺乏监管力度,教育无济于事,造成学生我行我素,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以上情况大多是出现在农村或父母素质较差的家庭,然而在城市孩子厌学与家庭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从而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太过于重视,对孩子各方面要求都很高,不管是周末还是暑假总为孩子找这样那样的补习班,使得孩子感觉学习压力太大,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导致孩子玩不开心,学不好,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1.社会方面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1)大众传媒的影响.当今很多中学生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导致无心读书以致学习成绩下滑造成厌学心理。(2)“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3)校外的玩乐场所的影响.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没有禁止未满18周岁学生入内,使一些学生尝到了游戏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3.学校方面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各方面的影响都尤为深刻.主要有(1)学习负担重.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各个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学习已成为第一要任务.为了提高升学率,免不了一些学校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样导致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以及枯燥无味的课堂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2)个别教师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是学生的模范,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有些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错误的评价使得学生很不满.还有的教师公然歧视”差生”,只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就全盘否定,一旦这些学生犯了点错就严加批评,导致学生越来越讨厌学习.二.中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分析从上面我们可知,学生的厌学除了来自自身主观原因外,家庭、学校、社会对其厌学心理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要帮助学中学生消除厌学心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对一些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还需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学习心态,积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针对出现厌学问题的以上原因,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家庭方面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1、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善于发现孩子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能够并乐于努力去达到目标,让其体验成功的乐趣。2、作为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家长也要经常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鼓励孩子多与老师交流,帮助孩子化解与老师间的误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3、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好能为孩子提供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尽量不要在孩子学习的地方看电视、聊天。不要在孩子学习时,打断他们或询问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养成注意力分散的毛病。4、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由“厌学”变为“乐学”,不良行为才能迎刃而解。5、创造“学习型家庭”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和水平。斯特娜夫人说:“父母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当父母一再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给物质奖励时,不见得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刻苦精神;而父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好学精神,却能有效地启迪孩子刻苦学习。(二)学校方面1、要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同时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做到学校能及时把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而家长能把学生在家的情况提供给学校。2、要加强师资建设学校要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管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必要的改革,改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也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吸引力,才有出路。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做法:(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夯实学生发展基础(3)、尊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期望与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3、要加强师生联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色的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4、要上好学习心理课厌学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上好学习心理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6要指导课余生活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禁止学生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可以召开“我的课余生活”、“做文明的网络使者”等主题队会,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三)社会方面要优化社会大环境,大力净化社会风气。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上特别是街道、社区、图书馆等要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学习、活动的场所和机会,使这些地方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阳光地带”。端正社会风气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每个人尽自己的责任,来抑制不正之风,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使不正之风无法藏身。由此可见,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矫正厌学心理则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的工作就不会白做,辛勤的汗水终会浇灌出美丽的鲜花。参考文献:1、施建农、蒋长好:《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第1版。2、施建农、蒋长好:《学生心理治疗》,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第2版。3、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五篇: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报告人:张百学一、论文名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研究二、选题依据: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控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辍学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甚至出现反弹现象。在农村,辍学者随处可见,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困,有的是纯粹不想学习,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只是顺应当地的辍学“时尚”等。这一切都应引起各方的关注,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孩子辍学,这样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中小学生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