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1)概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史实(2)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说明(3)概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4)分析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5)归纳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说明、家国情怀一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背景(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建了绚丽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行分别的关系。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织的格局。(2)在旧中国,少数民族长期遭遇民族压迫和民族卑视,几乎完全被解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3)中国共产党总结解决民族问题的胜利阅历,依据中国的详细国情,确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确立:195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3.内容: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行分别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特殊提示】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4.实施(1)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心批准,在已经解放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纳文慕仁、锡林郭勒、察哈尔等5个盟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全国第一个相当于省级的民族自治区。(2)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以及一大批州、县级的民族自治地方。(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订正“左”的错误,全面复原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记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今纳入法制轨道。(5)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断增加各族人民对宏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三大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前后,依据国际形势和中国所处内外环境,确立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特殊提示】“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平安问题和提中学国的国际地位。(2)外交成就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②1954年6月,中国提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特殊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同等为根本动身点,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也标记着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建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④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六七十年头的外交成就(1)20世纪60年头,中国在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2)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4)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原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特殊提示】1971年,中国是“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睬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复原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5)1972年,中美关系起先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以后①政策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抓住历史机遇,对外交政策作出重大战略性调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全面发展对外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允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②外交成就: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世纪之交①世纪之交,中国稳定大国关系框架,与世界上全部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②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③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快速扩大。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④中国主动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仔细履行有关职责,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平安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⑤中国主动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⑥中国还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了金砖国家机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3)中共十八大以来①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②提倡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保持中俄关系高水平运转;充分挖掘中欧合作潜力,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发展。③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周边关系,真心实意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挚友、好伙伴。④以“真、实、亲、诚”为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⑤秉持正确义利观,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⑥截至2024年8月,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外交贡献①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提倡并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②中国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③中国主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④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⑤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涵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主动支持和参与。⑥中国通过主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见,以及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才智。⑦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呼吁推动开放、包涵、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立客观反映国际力气对比现实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提出中国方案。⑧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1.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提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行分别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2.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提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确立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加利亚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1954年6月,中国提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3.简述新中国在六七十年头的外交成就。提示:20世纪60年头,中国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原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起先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4.简述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提示:(1)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世纪之交,中国与世界上全部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主动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主动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中国还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了金砖国家机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简述新中国的外交贡献。提示:(1)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2)中国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3)中国主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4)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5)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涵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主动支持和参与。(6)中国通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才智。(7)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主题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史料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相互同化,相互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斗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情,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旺盛。——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史料二中国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须要。阶段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1949年—20世纪50年头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丹麦、芬兰、列支敦士登、瑞典、瑞士、挪威20世纪70年头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圣马力诺、联邦德国、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20世纪90年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北马其顿、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思索](1)(史料实证)依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以及主要目的。提示: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相互杂居,相互同化,相互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友情。目的: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旺盛。(2)(历史说明)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的特点,并分析其缘由。提示:特点:1949年—20世纪50年头,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头以后,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缘由:1949年—20世纪50年头,美苏冷战,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国采纳“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70年头,中国国力提高,中美关系渐渐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90年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新独立的国家和中国建交。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方面可以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各民族的同等地位,实现各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它既能发挥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主动性,又保证了中心必要的集中和祖国的统一。2.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1)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亚欧广阔地区出现很多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2)20世纪70年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3)改革开放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内现代化建设须要和平稳定的环境。3.新中国外交的特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①革命性A.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亲密联系。B.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剧烈的革命性。②结盟性:“一边倒”是指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③同等性: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2)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①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动身,确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与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②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同等的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逼,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我们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也不允许他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③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情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全部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见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敬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4.中美关系改善的缘由(1)从美国方面看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相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日趋缓慢,美国深陷越南斗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其意图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对抗苏联的资本。(2)从中国方面看①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提中学国的国际地位。②牵制和应付苏联的威逼。③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要作用。1.我国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行分割的一部分,民族自治机关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并要主动完成国家的各项任务,又行使自治权。这表明(D)A.民族区域自治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B.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享有高度自治权C.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D.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心领导下的地方自治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而是说民族自治机关是地方行政机关,受中心领导,行使自治权,故解除A,选D项;材料并没有体现自治机关程度“高”,故解除B;C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解除。2.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B)A.当时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必要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75年,中国处于“文革”时期,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材料则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故选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旺盛,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C的说法犯了肯定化的错误,故解除;材料并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故可解除D。3.2001年,在依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殊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A)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B.说明白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今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只有一个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共同纲领》中就有规定,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所以C项错误。D项错误,我国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答案为A项。4.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应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B)A.具有包涵性和开放性B.是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