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局治安巡逻工作手册_第1页
警察局治安巡逻工作手册_第2页
警察局治安巡逻工作手册_第3页
警察局治安巡逻工作手册_第4页
警察局治安巡逻工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警察局治安巡逻工作手册TOC\o"1-2"\h\u6368第一章巡逻勤务概述 327781.1巡逻勤务的定义与意义 325931.1.1巡逻勤务的定义 316891.1.2巡逻勤务的意义 3298141.1.3巡逻勤务的任务 4190751.1.4巡逻勤务的目标 419741第二章巡逻勤务组织与实施 4194541.1.5巡逻勤务组织架构 4154881.1.6巡逻勤务组织职责 5245731.1.7巡逻勤务准备阶段 584911.1.8巡逻勤务实施阶段 5313891.1.9巡逻勤务总结阶段 630601第三章巡逻区域与路线 611381.1.10巡逻区域划分原则 6134081.1.11巡逻区域划分方法 6152401.1.12巡逻路线设定原则 6205861.1.13巡逻路线设定方法 71317第四章巡逻勤务装备与使用 7300791.1.14个人装备 7324541.1.15交通工具 75431.1.16技术装备 8204731.1.17个人装备 8323641.1.18交通工具 830651.1.19技术装备 813779第五章巡逻勤务纪律与规范 9105511.1.20坚守岗位 97401.1.21服从命令 915981.1.22严守秘密 918531.1.23文明执法 9283001.1.24遵纪守法 959961.1.25廉洁自律 9264531.1.26仪容仪表 990071.1.27言行举止 928971.1.28执法行为 9257351.1.29安全防护 9138261.1.30通讯联络 10134201.1.31交接班 10527第六章应急处置与突发事件 1067001.1.32应急处置原则 10316661.1.33应急处置程序 1047951.1.3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10120991.1.35灾难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11141991.1.36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11157141.1.37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1126681第七章巡逻勤务信息与情报 11105901.1.38信息收集 11313911.1巡逻勤务中,警察应全面收集以下信息: 11316771.2信息收集途径: 11166271.2.1信息整理 12251042.1信息整理原则: 1233682.2信息整理方法: 12323882.2.1情报分析 12145161.1分析目标:根据巡逻勤务需求,确定情报分析的目标和任务; 12278461.2分析内容: 12164741.3分析方法: 12284671.3.1情报应用 12151322.1指导勤务:根据情报分析结果,指导巡逻勤务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1336982.2预防犯罪:针对犯罪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活动; 13281452.3应对突发事件:根据情报分析,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317622.4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情报分析,合理调配警力、物资等资源,提高勤务效能; 1325462.5服务社会:利用情报资源,为决策、社会管理提供支持。 1331370第八章巡逻勤务安全与防护 13207582.5.1巡逻勤务安全意识 13213532.5.2巡逻勤务安全措施 13321872.5.3个人防护装备 13249152.5.4警用装备 1427534第九章巡逻勤务监督与考核 14224712.5.5监督原则 14134521.1全面监督原则:对巡逻勤务实施全面监督,保证勤务执行规范化、标准化。 14131511.2分级监督原则:根据巡逻勤务的级别和重要性,实行分级监督,保证勤务执行到位。 14192501.3动态监督原则:实时掌握巡逻勤务动态,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1430131.3.1监督内容 1489882.1巡逻勤务计划:监督巡逻勤务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调整情况,保证计划合理、有效。 14159562.2巡逻勤务执行:监督巡逻勤务的执行过程,包括人员、装备、时间、区域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15173112.3巡逻勤务质量:监督巡逻勤务质量,包括勤务效率、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 15324702.4巡逻勤务安全:监督巡逻勤务安全,包括人员安全、装备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 15153892.4.1监督方式 1517763.1现场监督:对巡逻勤务进行现场监督,了解勤务执行情况,发觉问题及时指出并整改。 15287183.2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巡逻勤务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勤务执行到位。 1587703.3数据分析:对巡逻勤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觉勤务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586533.3.1勤务执行考核 1510981.1人员出勤情况:考核巡逻人员出勤率、请假情况,保证人员到位。 1546471.2勤务计划落实情况:考核巡逻勤务计划执行情况,保证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15323871.3巡逻时间与区域:考核巡逻时间、区域的合理性,保证勤务覆盖全面。 1555761.3.1勤务质量考核 1582832.1问题发觉与处理:考核巡逻过程中发觉问题的数量、类型及处理情况。 1579852.2勤务效率:考核巡逻勤务的效率,包括响应时间、解决问题速度等。 15225112.3勤务效果:考核巡逻勤务对治安状况的改善效果。 1569442.3.1勤务安全考核 1586363.1人员安全:考核巡逻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及处理情况。 1551333.2装备安全:考核巡逻装备的完好率、使用情况及维护保养情况。 1516883.3信息安全:考核巡逻过程中信息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保证信息安全。 1532431第十章巡逻勤务培训与发展 15252653.3.1基本素质培训 16244523.3.2实战技能培训 1613933.3.3心理素质培训 16147643.3.4科技驱动 16310793.3.5智能化建设 16311343.3.6多元化发展 16319223.3.7法治保障 16252133.3.8队伍建设 17第一章巡逻勤务概述1.1巡逻勤务的定义与意义1.1.1巡逻勤务的定义巡逻勤务是指警察机关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徒步、骑行、驾驶等方式,对一定区域、路线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巡视、检查、警戒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勤务活动。1.1.2巡逻勤务的意义(1)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通过巡逻勤务,警察机关可以及时发觉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预防犯罪案件的发生。(2)维护治安秩序:巡逻勤务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3)提升警民关系:巡逻勤务使警察机关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增强警民沟通,提高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任度和满意度。(4)提高警察素质:巡逻勤务对警察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有利于警察队伍的素质提升。第二节巡逻勤务的任务与目标1.1.3巡逻勤务的任务(1)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通过巡逻,及时发觉和处置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降低犯罪率。(2)维护治安秩序:保证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3)处置突发事件: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减轻损失。(4)提供便民服务:在巡逻过程中,为人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展现警察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5)收集情报信息:通过巡逻,了解掌握社会治安动态,为打击犯罪提供情报支持。1.1.4巡逻勤务的目标(1)提高见警率:通过加大巡逻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警察的见警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降低犯罪率:通过巡逻勤务,有效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降低犯罪率。(3)提升服务质量:在巡逻过程中,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4)增强警民关系:通过巡逻勤务,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增进警民关系,提高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第二章巡逻勤务组织与实施第一节巡逻勤务的组织结构1.1.5巡逻勤务组织架构巡逻勤务的组织架构应遵循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的原则,以保证治安巡逻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包括以下层级:(1)勤务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全局巡逻勤务工作,制定巡逻计划,监督执行情况。(2)分局巡逻队:负责具体实施辖区内的巡逻任务,分为若干个巡逻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3)巡逻小组:由若干名警察组成,负责具体执行巡逻任务,维护社会治安秩序。1.1.6巡逻勤务组织职责(1)勤务指挥部职责:(1)制定全局巡逻勤务计划,明确巡逻区域、时段、力量部署等。(2)组织、协调、指导全局巡逻勤务工作。(3)监督、检查巡逻勤务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勤务安排。(2)分局巡逻队职责:(1)根据勤务指挥部制定的计划,具体实施辖区内的巡逻任务。(2)负责收集、整理、上报辖区治安信息。(3)协助其他部门开展治安管理工作。(3)巡逻小组职责:(1)按照勤务计划,开展辖区内的巡逻工作。(2)发觉、处置治安问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及时向上级报告重大情况,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第二节巡逻勤务的实施流程1.1.7巡逻勤务准备阶段(1)制定巡逻计划:根据辖区治安状况、警力资源等因素,制定具体巡逻计划。(2)落实警力部署:按照巡逻计划,合理分配警力,明确各巡逻小组的任务区域。(3)装备准备:为巡逻警力配备必要的装备,包括通讯工具、防暴器材、警用车辆等。(4)培训与演练:加强巡逻警力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素质,定期组织巡逻演练。1.1.8巡逻勤务实施阶段(1)按照巡逻计划,各巡逻小组开展辖区内的巡逻工作。(2)巡逻过程中,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发觉可疑情况及时处置。(3)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4)对发生的治安案件、交通等,及时进行现场处置,并报告上级。1.1.9巡逻勤务总结阶段(1)巡逻结束后,各巡逻小组对当班情况进行总结,填写巡逻日志。(2)分局巡逻队对辖区内的治安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3)勤务指挥部对全局巡逻勤务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4)定期组织巡逻勤务讲评,交流经验,提高勤务水平。第三章巡逻区域与路线第一节巡逻区域的划分1.1.10巡逻区域划分原则为保证社会治安稳定,提高巡逻工作的有效性,巡逻区域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域相邻原则:根据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治安状况等因素,将相邻区域划分为一个巡逻区域,便于警力部署和指挥调度。(2)治安重点原则:将治安状况复杂、案件高发、重点单位、繁华地段等区域作为巡逻重点,加大巡逻力度。(3)资源整合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警力、设备、信息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巡逻效率。1.1.11巡逻区域划分方法(1)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巡逻网格。(2)根据网格内的人口数量、治安状况、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划分巡逻区域。(3)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巡逻区域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巡逻工作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第二节巡逻路线的设定1.1.12巡逻路线设定原则(1)覆盖全面原则:巡逻路线应覆盖整个巡逻区域,保证无死角。(2)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巡逻区域的地形地貌、交通状况、治安特点等因素,科学设定巡逻路线。(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巡逻路线进行动态调整,提高巡逻效果。1.1.13巡逻路线设定方法(1)采用“主干道支路”相结合的方式,设定巡逻路线。(2)在巡逻路线上设置若干个巡逻点,保证对重点区域和部位的关注。(3)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规划巡逻路线的长度、时间和频率,提高巡逻效率。(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巡逻路线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保证巡逻工作的顺利进行。(5)加强与社区、单位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开展巡逻工作,形成合力。第四章巡逻勤务装备与使用第一节巡逻装备的种类与功能巡逻装备是警察局治安巡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以下为巡逻装备的种类与功能概述:1.1.14个人装备(1)制服:警察制服是警察身份的象征,具有辨识度高、庄严威武的特点,主要包括警服、警帽、警徽等。(2)防护装备:包括防弹衣、防刺衣、防暴盾牌等,用于保护警察在执行任务时的人身安全。(3)通讯装备:包括对讲机、手持电台等,用于警察之间的通讯联络。(4)便携式装备:包括手铐、警棍、催泪喷雾等,用于制服嫌疑人、维护现场秩序等。1.1.15交通工具(1)警车:用于巡逻、追捕嫌疑人、押解犯人等任务。(2)摩托车:用于在城市道路、乡村小道等复杂地形进行巡逻。(3)警用无人机:用于空中巡逻、监控大型活动现场等。1.1.16技术装备(1)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录像机等,用于实时监控重点区域、发觉异常情况。(2)侦查设备:包括便携式侦查器材、无人机侦查系统等,用于现场勘查、收集证据。(3)通讯设备:包括无线图传、卫星电话等,用于远程通讯、指挥调度。第二节巡逻装备的正确使用巡逻装备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警察局治安巡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巡逻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1.1.17个人装备(1)制服:警察应按照规定穿着制服,保持整洁、庄重,不得随意更改制服样式。(2)防护装备: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应根据任务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保证自身安全。(3)通讯装备:警察应熟练掌握通讯装备的使用方法,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4)便携式装备:警察在使用便携式装备时,应遵循安全、合理、规范的原则,避免滥用。1.1.18交通工具(1)警车:警察应定期检查警车功能,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状态。在驾驶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行驶。(2)摩托车:警察在驾驶摩托车时,应佩戴安全头盔,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行车安全。(3)警用无人机:警察在使用无人机时,应严格遵守无人机飞行规定,保证飞行安全。1.1.19技术装备(1)监控设备:警察应熟练掌握监控设备的操作方法,保证监控画面清晰、稳定。(2)侦查设备:警察在使用侦查设备时,应遵循勘查原则,保证现场勘查的准确性。(3)通讯设备:警察应熟练掌握通讯设备的操作方法,保证在远程通讯、指挥调度过程中信息畅通。第五章巡逻勤务纪律与规范第一节巡逻勤务的纪律要求1.1.20坚守岗位巡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1.1.21服从命令巡逻人员应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执行任务时不得推诿、拖延或拒绝执行。1.1.22严守秘密巡逻人员应严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得泄露工作中涉及的相关信息。1.1.23文明执法巡逻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遵循文明执法原则,尊重当事人权益,不得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1.1.24遵纪守法巡逻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1.1.25廉洁自律巡逻人员应廉洁自律,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坚决抵制腐败现象。第二节巡逻勤务的行为规范1.1.26仪容仪表巡逻人员应保持整洁的着装,佩戴统一的标识,仪表端庄,树立良好形象。1.1.27言行举止巡逻人员在与群众交流时,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群众疑问。1.1.28执法行为巡逻人员执法时应遵循合法、合规、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执法行为合法有效。1.1.29安全防护巡逻人员应具备安全防护意识,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采取措施,保证自身和他人安全。1.1.30通讯联络巡逻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1.1.31交接班巡逻人员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保证工作无缝衔接,提高工作效率。第六章应急处置与突发事件第一节应急处置的原则与程序1.1.32应急处置原则(1)及时原则:发觉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保证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2)安全原则: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量避免和减少损失。(3)协作原则: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形成合力。(4)科学原则:根据事件性质和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5)透明原则: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保持信息透明,避免恐慌情绪蔓延。1.1.33应急处置程序(1)发觉突发事件后,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启动应急预案。(2)根据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迅速集结,明确各部门职责。(3)对突发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等级,制定应急处置方案。(4)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现场救援、警戒保卫、交通管制等。(5)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处置进展情况。(6)根据事件发展态势,调整应急处置方案,保证处置效果。第二节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1.1.34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1)提前预警:通过气象、地质等部门,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预警。(2)应急救援:组织专业救援队伍,配备救援设备,及时开展救援工作。(3)转移安置: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安置,保证生命安全。(4)保障供应:保证受灾地区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维护社会秩序。1.1.35灾难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1)快速处置:迅速组织救援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展。(2)调查:对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吸取教训。(3)信息公开: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4)善后处理: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协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1.1.36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1)疫情监测: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及时发觉、报告、预警。(2)防疫措施:采取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防疫措施,控制疫情传播。(3)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4)医疗救治:组织医疗机构全力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1.1.37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1)快速处置:迅速组织警力,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扩大。(2)信息核实:对事件信息进行核实,避免误判。(3)依法处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4)维护秩序:加强社会治安巡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第七章巡逻勤务信息与情报第一节信息收集与整理1.1.38信息收集1.1巡逻勤务中,警察应全面收集以下信息:(1)社会治安动态:包括各类案件、事件、纠纷、安全隐患等;(2)违法犯罪活动:包括刑事犯罪、治安案件、网络犯罪等;(3)重点部位、重点单位:包括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学校、居民区等;(4)道路交通状况:包括交通拥堵、交通、交通违法行为等;(5)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6)其他相关信息:包括政策法规、社会舆情、公众需求等。1.2信息收集途径:(1)现场巡查:警察在巡逻过程中,通过观察、询问、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2)信息报告:各级公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向公安机关报告相关信息;(3)技术手段:利用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收集信息;(4)情报交换:与其他部门、地区进行信息交流,共享情报资源。1.2.1信息整理2.1信息整理原则:(1)及时性: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快速整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2)准确性: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避免误导;(3)完整性: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梳理,保证信息完整;(4)分类归档:按照信息类型、内容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查询和使用。2.2信息整理方法:(1)文字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文字记录,形成情报资料;(2)图表整理: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展示信息内容;(3)数据库管理:建立信息数据库,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4)情报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潜在价值。第二节情报分析与应用2.2.1情报分析1.1分析目标:根据巡逻勤务需求,确定情报分析的目标和任务;1.2分析内容:(1)违法犯罪趋势:分析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预测犯罪发展趋势;(2)社会治安状况:分析治安状况,评估社会安全风险;(3)警力部署:分析警力分布,优化勤务安排;(4)公共安全:分析公共安全风险,制定防范措施。1.3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规律和趋势;(2)案例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3)对比分析: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治安状况,找出差异和原因;(4)预测分析:利用历史数据、现实情况等,预测未来治安走势。1.3.1情报应用2.1指导勤务:根据情报分析结果,指导巡逻勤务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2.2预防犯罪:针对犯罪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活动;2.3应对突发事件:根据情报分析,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4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情报分析,合理调配警力、物资等资源,提高勤务效能;2.5服务社会:利用情报资源,为决策、社会管理提供支持。第八章巡逻勤务安全与防护第一节巡逻勤务的安全措施2.5.1巡逻勤务安全意识(1)强化安全意识。巡逻人员应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巡逻勤务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2)遵循安全规定。巡逻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保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发生安全。2.5.2巡逻勤务安全措施(1)巡逻路线规划。合理规划巡逻路线,避免重复巡逻,保证全面覆盖责任区域。(2)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及时收集、分析责任区域的治安信息,掌握治安动态,提高防范意识。(3)严格执行勤务制度。按照规定着装、携带装备,保证在执行任务时能够迅速应对突发情况。(4)做好交接班工作。接班人员应详细询问上一班次的勤务情况,保证接班后的工作顺利进行。(5)保持通讯畅通。巡逻人员应随时保持与指挥中心的通讯联系,保证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请求支援。(6)加强夜间巡逻。夜间巡逻应提高警惕,加强重点区域的巡查,保证治安秩序稳定。第二节巡逻勤务的防护装备2.5.3个人防护装备(1)防护服。巡逻人员应根据任务需要,穿着相应的防护服,如防弹衣、防刺衣等。(2)防护头盔。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巡逻人员应佩戴防护头盔,以保护头部安全。(3)防护手套。巡逻人员在进行抓捕、搜查等任务时,应佩戴防护手套,以防受到伤害。(4)防护眼镜。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巡逻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以保护眼睛免受伤害。2.5.4警用装备(1)警棍。巡逻人员应携带警棍,用于自卫和制服嫌疑人。(2)手铐。巡逻人员应携带手铐,用于约束嫌疑人。(3)警用喷雾器。巡逻人员应携带警用喷雾器,用于驱散闹事人员。(4)防护器材。如防弹盾、防刺盾等,用于保护巡逻人员安全。(5)无线通讯设备。巡逻人员应携带无线通讯设备,保证在执行任务时能够随时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通过以上安全措施和防护装备的配备,巡逻人员能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作出贡献。第九章巡逻勤务监督与考核第一节巡逻勤务的监督体系2.5.5监督原则1.1全面监督原则:对巡逻勤务实施全面监督,保证勤务执行规范化、标准化。1.2分级监督原则:根据巡逻勤务的级别和重要性,实行分级监督,保证勤务执行到位。1.3动态监督原则:实时掌握巡逻勤务动态,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1.3.1监督内容2.1巡逻勤务计划:监督巡逻勤务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调整情况,保证计划合理、有效。2.2巡逻勤务执行:监督巡逻勤务的执行过程,包括人员、装备、时间、区域等方面的落实情况。2.3巡逻勤务质量:监督巡逻勤务质量,包括勤务效率、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2.4巡逻勤务安全:监督巡逻勤务安全,包括人员安全、装备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2.4.1监督方式3.1现场监督:对巡逻勤务进行现场监督,了解勤务执行情况,发觉问题及时指出并整改。3.2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巡逻勤务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勤务执行到位。3.3数据分析:对巡逻勤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觉勤务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