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化训练: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1页
数学优化训练: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2页
数学优化训练: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3页
数学优化训练: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4页
数学优化训练: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3。4三角函数的应用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函数y=sin|x|的图象()A.关于x轴对称B.关于原点对称C.关于y轴对称D.不具有对称性思路解析:方法一:可用数形结合,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图象,观察图形可知关于y轴对称.关于函数图象对称性的问题,可以直接作出图象,也可以利用解析式.如若f(-x)=f(x),则函数为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f(—x)=—f(x),则函数为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方法二:∵sin|—x|=sin|x|,∴y=sin|x|为偶函数.故y=sin|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答案:C2。初速度为v0,发射角为θ,则炮弹上升的高度y与v0之间的关系式(t是飞行时间)为…()A。y=|v0t|B。y=|v0|·sinθ·tC。y=|v0|·sinθ·t—|g|·t2D.y=|v0|·cosθ·t思路解析:本题是与物理相结合的题目,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问题的本质转化为数学问题.由速度的分解可知炮弹上升的速度为v0·sinθ,如下图。故炮弹上升的高度为|v0|·sinθ·t.答案:B3。在200米高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A.米B.米C.米D.米思路解析: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利用三角函数列出相等或者不等关系.如下图,设塔高为h米,则200tan30°=(200—h)tan60°,∴h=米.答案:A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图1-3—8中哪一个图象准确描述了某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时的加速度a和斜面倾斜角图1思路解析:由物理知识可知,当斜面倾斜角θ比较小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加速度为0.故排除选项A、B.根据受力分析,受到的合外力F=mgsinθ-μmgcosθ,∴a=g(sinθ-μcosθ)=gsin(θ—φ)(其中tanφ=μ).故选D项.答案:D2。如图1—3—9所示,有一广告气球,直径为6m,放在公司大楼上空,当行人仰望气球中心的仰角∠BAC=30°时,测得气球的视角为β=1°,若图1A.70mB。86mC.102mD.118m思路解析:1°=,在Rt△ACD中,AC=.在Rt△ABC中,AC=.∴=。∴BC==3××≈86.答案:B3。图1—图1-3思路解析:设函数解析式为y=Asin(ωx+φ),则A=2,由图象可知T=2×(0.5-0.1)=,∴ω==.2×sin(×0.1+φ)=2.∴×0.1+φ=.∴φ=.∴函数的解析式为y=2sin(x+).答案:y=2sin(x+)4。甲、乙两楼相距6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45°,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如图,甲楼的高度AC=AB=60米,在Rt△CDE中,DE=CE·tan30°=60×=20.∴乙楼的高度为BD=BE-DE=60-20(米).答案:60米,(60—20)米5.一树干被台风折成60°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20米,树干原来的高度为______.思路解析:如图,BC=20tan30°=,AB==,所以树干原来的高度为AB+BC=20(米).答案:20米6。如图1—3-11,某人身高a=1。77米,在黄浦江边测得对岸的东方明珠塔尖的仰角α=75.5°,测得在黄浦江中塔尖倒影的俯角β=75.6图1-3-11思路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在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设黄浦江的宽为b米,则b·tanα=h-a,b·tanβ=h+a.消去b得h=·a=·a.当α=75.5°,β=75。6°,a=1.77米时,h=490.1米.志鸿教育乐园聪明的乡下人一个城里人与一个乡下人同坐火车。城里人说:“咱们打赌吧!谁问一样东西,对方不知道,就付一块钱。”乡下说:“你们城里人比我们乡下人聪明,这样赌我要吃亏。这样吧,要是我问,你不知道,你输给我一块钱;你问,我不知道,我输给你半块钱。”城里人自恃见多识广,觉着吃不了亏,就答应了.乡下问:“什么东西三条腿在天上飞?”城里人答不上来,输了一块钱。之后,城里人向乡下问了同样的问题。“我也不知道。”乡下人老实地承认,“这半块钱给你。"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设y=f(t)是某港口水的深度y(米)关于时间t(时)的函数,其中0≤t≤24,下表是该港口某一天从0时至24时记录的时间t与水深y的关系:t03691215182124y1215.112.19。111。914.911.98.912。1经长期观察,函数y=f(t)的图象可以近似地看成函数y=k+Asin(ωt+φ)的图象.下面的函数中,最能近似表示表中数据间对应关系的函数是()A.y=12+3sint,t∈[0,24]B.y=12+3sin(t+π),t∈[0,24]C.y=12+3sint,t∈[0,24]D。y=12+3sin(t+),t∈[0,24]思路解析:考查了对表、解析式、图形的直观洞察力估算能力.思维方式大跨度在迁移,体现了新课标中增强知识性的要求.最直接的解法是描点,然后判断图象是三角函数图象,确定三角函数的周期为12.特别要注意的是周期不是24。把t=0与t=3代入,容易看出最接近表示数据间对应关系的是函数图象A。答案:A2。如图1-3—12,某地一天从6时至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Asin(ωx+图1-3(1)求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时间的函数解析式。解:(1)由图示,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30-10=20℃(2)图中从6时到14时的图象是函数y=Asin(ωx+φ)+b的半个周期,∴·=14-6。解得ω=.由图示,A=(30-10)=10,b=(10+30)=20,这时,y=10sin(x+φ)+20。将x=6,y=10代入上式,可取φ=。综上,所求的解析式为y=10sin(x+)+20(x∈[6,14).3。三角函数的叠加问题在交流电、简谐振动及各种“波”等问题的研究中,三角函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实际问题中,经常会涉及“波"的叠加,在数学上常常可以归结为三角函数的叠加问题。设y1=3sin(2t+),y2=4sin2t表示两个不同的正弦“波",试求它们叠加后的振幅、周期、初相.解:它们叠加后的函数是y=y1+y2=3sin(2t+)+4sin2t=3cos2t+4sin2t=(cos2t+sin2t)=5sin(2t+φ)(其中tanφ=)。所以,叠加后的函数的振幅为5,周期仍为π,即叠加后的“波”的振幅为5,周期仍为π.4。“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游乐场中的“摩天轮”匀速旋转,其中心O距地面为40.5m,半径为40m。若从最低点处登上“摩天轮”,那么你与地面的距离将随时间变化,5min后到达最高点。若从你登上“摩天轮”时开始记时,请解答下列问题:(1)能求出你与地面的距离y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吗?(2)当你登上“摩天轮”8min后,你与地面的距离是多少?(3)当你第1次距地面30.5m时,用了多少时间?(4)当你第4次距地面30。5m时,用了多少时间?(5)当你登上“摩天轮”2min时,你的朋友也在“摩天轮”最低处登上摩天轮,请求出你的朋友与地面的距离y关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6)求出你和你的朋友与地面的距离差h关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7)你的朋友登上“摩天轮”后多少时间,你们两人与地面距离相等?(8)你和你的朋友与地面的距离差何时最大?最大距离差是多少?(9)如果规定每位游客乘坐“摩天轮”观景的时间是每次20min,从你的朋友登上“摩天轮”的时间算起,什么时候你的朋友与地面的距离大于你与地面的距离?思路解析: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摩天轮在周而复始的转动中,就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可以去解决。解:(1)如图,O是摩天轮轮心,作ON垂直地面于N,交轮于P,ON=40。5m,OP=40m.由题意可知,t=0时,你登上摩天轮上P点,经过tmin,旋转到P1处,P1到地面的距离为P1M=y.作P1Q垂直OP于Q。因为人从最低点旋转到最高点需5min,所以摩天轮的旋转速度为rad/min,经过t时刻摩天轮旋转的角度是trad/min,即∠P1ON=trad/min.由图不难看出:y=P1M=ON—=40。5—OP1cos∠P1OQ=40。5—40cost=40.5+40sin(t—)。函数y=40sin(t—)+40.5,即为第(1)问所求函数解析式.(2)令t=8,得y=40sin(t-)+40。5≈39。3,即登上摩天轮8min后与地面的距离约为39.3m。(3)令y=30。5,得40sin(t—)=—10,即cost=0。25,得t≈2.1,即你第一次距地面30.5m时,用了约2。1min,你第二次距地面30。5m时用了约10-2×2.1=5。8(min)。(4)你第四次距地面30。5m用了10+5。8=15。8(min).(5)你的朋友比你晚2min登上摩天轮,即沿时间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出你的朋友与地面距离h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y=40sin[(t-2)-]+40。5,即y=40sin(t—)+40。5.(6)你和你的朋友与地面的距离差为y=40sin(t—)—40sin(t-)=40×2cos(t—)·sin≈47cos(t—),即h=47sin(t—)。(7)令h=0,得sin(t-)=0。因为t≥0,故t—=π,t=6,即从开始记时起6min后,两人与地面距离相等。由于t=2时你的朋友才登上摩天轮,故你的朋友登上摩天轮4min后,两人与地面的距离相等.(8)当sin(t-)=1时,即t—=,t=3。5min时,h达到最大,最大值距离差约为47m。(9)令h〈0,即sin(t-)<0,故(2k+1)π〈t-<(2k+2)π(k∈Z).因为两位游客乘坐摩天轮的时间是每次20min,因此从你登上摩天轮开始计时到两人都下摩天轮为止,需经过22min,即t的取值范围是0<t<22,故取k=0或1,6〈t〈11或16〈t〈22。从你的朋友登上摩天轮的时间算起,第4min到第9min,以及第14min到第20min为止,你的朋友与地面的距离大于你与地面的距离.5.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是I=Asinωt,t∈[0,+∞),设ω=10πrad/s,A=5.(1)求电流I变化的周期;(2)当t=0,,,,(单位:s)时,求电流I。思路解析:(1)周期为==.(2)把t、A值分别代入,求出I值.解:(1)T=;(2)当t=0时,I=0;当t=时,I=5sin;当t=时,I=5sin;当t=时,I=5sin;当t=时,I=5sin.6。某地为发展旅游事业,在旅游手册中给出了当地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表,如图1-3-13(气温单位:℃).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试用y=Asin(ωt+φ)近似地拟合出月平均温度与时间(单位:月)的函数关系,并求出其周期和振幅,以及气温达到最大值和最大值时间(答案不唯一)。图1-3-13思路解析:据图求出A、ω、φ的值,再求出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等.答案:y=32sin(t—).7.某动物种群数量1月1日低至700,7月1日高至900,其总量在此两值之间依正弦曲线变化.(1)画出种群数量关于时间变化的图象;(2)求出种群数量关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其中t以年初以来的月为计量单位).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以及由图象得出解析式的能力.解:(1)种群数量关于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2)设表示该曲线的三角函数为y=Asin(ωx+φ)+k,由已知平均数量为800,最高数量与最低数量之差为200,数量变化周期为12个月,∴振幅A==100,即ω==,k=800.又7月1日种群数量达到最高,∴×6+φ=.∴φ=—.∴种群数量关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为y=100sin(t-3)+800.8.已知水渠在过水断面面积为定值的情况下,过水湿周越小,其流量越大.现有以下两种设计如图1-3—14:图(1)的过水断面为等腰△ABC,AB=BC,过水湿周l1=AB+BC;图(2)的过水断面为等腰梯形ABCD,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