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尝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4/0F/wKhkGWdWh5mAFxlCAAKQ7-6QbLM191.jpg)
![1+N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尝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4/0F/wKhkGWdWh5mAFxlCAAKQ7-6QbLM1912.jpg)
![1+N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尝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4/0F/wKhkGWdWh5mAFxlCAAKQ7-6QbLM1913.jpg)
![1+N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尝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4/0F/wKhkGWdWh5mAFxlCAAKQ7-6QbLM1914.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尝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调整各学科关系,增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淡化学科本位,促进教学内容相互融合。”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的理念。以语文课程为基础,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提高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一、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是以美术形式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字与插图配合使用是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体现语言文字与美术的密切关系。如何进行学科融合教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将语文与美术进行整合,并先后尝试了三种教学形式。(一)写话教学引入绘画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让我联想到小学低段的看图写话。传统看图写话,是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画,进行合理想象,再以文字的形式表现。而现在,图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创作。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话教学,内容是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这一写话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写好玩具的样子和好玩之处。为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首先从“最喜爱”一词出发,引导学生从玩具的外形、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说清自己最喜爱玩具的原因。接着,在写话环节增设动笔画玩具这一环节。写与画的对应,让学生明白,画的内容,就是写方面。(二)阅读教学穿插绘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遵循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原则,因此绝大多数课文都配有对应插图,这就是语文和美术融合的体现。对一些没有插图,或插图还可更丰富的文章,学生可借画笔,画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这需要语文教师对教材内容及目标做细致解读,判断出哪些课文适合与美术进行融合,再和美术老师沟通教学重点及教学环节,让语文课堂不仅有文字表达,还有线条与色彩的填充。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阅读的内容是《画家乡》。我提前和美术老师做好沟通,确定教学内容,商量教学环节。为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我精心构思了教学设计、绘画稿纸、教学课件,以下是部分学生眼中美丽的家乡。《画家乡》中的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自己家乡,向我们展示了蔚蓝无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山村,平坦辽阔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城市。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美丽,更能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我班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天府之国成都,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自信地向外地人介绍成都呢?美食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在语文课堂上,我首先带领孩子借助“那么…那么…”这个句式说自己家乡是怎样的。接着,以图片形式呈现麻辣鲜香的火锅、好吃不上火的串串、色泽艳丽的冒菜和诸多小吃,让学生练习说话。最后,秦玲老师以正兴镇的历史为切入口,带学生认识古老的苏码头,借一碗肥肠粉、一碗张血旺、一份黄四泥鳅表达正兴人对家乡的爱。秦老师用娴熟的画笔描绘出一个在苏码头面馆大口吃面的孩子,勾起孩子们对日常生活的回忆。说到家乡,能写的太多,能画的一张纸自然也装不下。这次语文与美术教学的融合是二次尝试,仍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欣喜地是,我们通过文字,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乡愁的种子;我们通过绘画,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三)古诗教学搭配绘画诗配画,从另一个角度,带学生领略诗词之美;以另一种方式,创造视觉上的艺术美感。这一教学形式,融诗词诵读与艺术绘画于一体,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有一首古诗《采莲曲》。这首诗虽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是采莲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画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为了帮助学生准确领悟诗情,我设计了诗配画这一环节,将古诗与图画融为一体,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优美意境。学生在设计画作时进一步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也提升自我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古诗教学中,语文与美术学科以诗配文的形式融合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二、语文与音乐学科的融合教学《乐记》中写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文学向来和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处,文字是凝结的动听旋律,音乐则是流动的语言文字。两者形式虽然不同,却是融汇贯通的。音乐有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将音符带入课堂,能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效果。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藏着许多拟声词,有轻轻柔柔的微风声,有热热闹闹的流水声,还有悦耳动听的动物声。在单元作业中,有“歌唱大自然·吟悦耳之音”这一主题性作业。语文和音乐老师、学生共创歌词,音乐老师创编歌谱,创造出歌曲《大自然的声音》。音乐课上,学生惟妙惟肖模仿声音“滴答滴答、淙淙淙淙、叽叽喳喳、唧哩唧哩……”,认真地学唱儿歌,体会小雨滴、小麻雀、小河流、小鱼吐泡等各种声音的不同,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三、语文与美术、科学学科相融合
自然笔记是人们观察、认知、记录自然万物的一种方式,通过拍照、文字、绘画、手工等形式完成观察日记。它将语文与美术、科学等学科融合,帮助学生增强体验感受,提高观察力、表达力和绘画能力。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我与自然”,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我校地处天府新区的腹地,更应凸显新区“公园城市”的生态教育特色。在单元综合作业中,有“描绘大自然·赏万物之美”这一自然笔记作业,将语文、美术、科学学科有机整合。鼓励学生走进自然,以手写、手绘形式,记录观察到的万物之美。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了解了玉米、蒲公英、毛毛虫、银杏叶等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次实践活动,将教学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变教师讲授为学生的自主观察学习,深受学生喜爱。倘若将观察活动从开学之初延续到期末,每个孩子定会收获一本属于自己的《自然笔记》。自然笔记的创作,是三门学科融合的尝试,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用文字记载观察所得,用彩笔描绘自然的美。自然笔记,将学生带进自然,将自然带进课堂,将课堂带进学科融合。以下是部分学生的作品。
以上是我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的一些尝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AS2940-生命科学试剂-MCE-8412
- Ocifisertib-hydrochloride-CFI-400945-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6463
- Dehydrocannabifuran-6-Methyl-9-isopropenyl-3-pentyldibenzofuran-1-ol-生命科学试剂-MCE-8289
- 7-Methoxy-9-methylfuro-2-3-b-quinoline-4-5-8-9H-trione-生命科学试剂-MCE-1580
- 3-Methyl-L-tyrosine-生命科学试剂-MCE-8000
- 二零二五年度虚拟股员工持股计划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煤矿开采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顺丰速运高端物流服务合同模板
- 施工单位施工合同管理要点
- 疫情下教育变革的启示-学校与医院合作的必要性与优势分析
- 产品报价单(5篇)
- 康复护理练习题库(附答案)
- 不锈钢栏杆施工工艺
- 陕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3
- 小型餐饮店退股协议书
- 第九讲 全面依法治国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两淮矿区地面定向多分支水平井钻进作业技术规程
- vc约起来史上最全180个知名投资人联系方式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参考
- GB/T 14343-2008化学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 制冷操作证培训教材-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