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校集团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校集团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校集团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校集团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校集团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校集团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分支虫

(如图)

是一种生活在海绵内部的环节动物。普通的环节动物只有一头一尾,但它却拥有罕见的分支状身体。下列动物与分支虫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蚯蚓 B.蜈蚣 C.水蛭 D.沙蚕2.王女士爱生吃荸荠

(如图甲)

,最近她感染了姜片虫

(如图乙)

导致腹部疼痛。姜片虫是一种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大型吸虫,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却可以长到半张银行卡大小。姜片虫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扁形动物 D.线性动物3.以下简笔画是某校同学的作品,其中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A. B. C. D.4.蝙蝠与猫头鹰都能在空中飞行,但蝙蝠是哺乳动物,而猫头鹰是鸟类。下列关于蝙蝠和猫头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种动物都用肺呼吸 B.两种动物的体温都恒定C.两种动物都是胎生、哺乳 D.猫头鹰有些骨内部中空5.某动物园设计了水獭作为“环保小卫士”去水池里“捡拾垃圾”的情景,从而向公众呼吁保护环境。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水獭去水池里“捡拾垃圾”属于

)A.繁殖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 D.学习行为6.同学们在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活动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每组两套培养皿,

其中一套作为对照组B.在没有接种前,

敞口放置已高温灭菌的培养皿C.接种后的培养皿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D.接种后的培养皿应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培养7.如图所示的培养皿上有两处菌斑:甲较大且呈黑色絮状,乙较小且表面光滑粘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真菌菌落,

乙是细菌菌落B.无法从形态上区分真菌和细菌菌落C.在合适的条件下,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能形成菌落D.菌落通常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8.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发现了导致胃炎、胃溃疡的元凶——幽门螺旋杆菌

(如图)

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下列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DNA存在于细胞核中B.鞭毛对幽门螺旋杆菌有保护作用C.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寄生在人体的胃里9.竹苏

(sūn

如图)

是“草八珍”之一,

它是一种菌类,因为在菌柄顶端有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所以也被称为“雪裙仙子”。下列关于竹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竹苏是多细胞真菌B.竹苏用抱子繁殖C.竹苏的细胞中有叶绿体D.竹苏的菌体由菌丝构成10.“水果酵素”是把水果洗净、切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糖和水,经密封发酵后制成的,

其口感酸甜,

略带酒味。“水果酵素”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醋酸菌 D.霉菌11.前段时间商务部发布的一则通知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

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很多家庭开始大量采购新鲜食品,但这些食品若保存不当,可能会腐败变质。下列保存食品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高温消毒法保存牛奶B.腌制一些肉类食品C.将水果冷鲜保存D.将买回来的新鲜牛肉敞开袋子,

散去牛肉的味道12.山西省的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沁源县西北部五龙川乡,这里有褐马鸡、金钱豹等多种珍稀动物。下列关于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褐马鸡和金钱豹的存在不利于该保护区的物质循环B.可提供科学研究,

为保护珍稀动物提供科学依据C.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

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D.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并且可以使它们得到发展13.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如图为某公园内桂花树的标识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桂花在不同地区有相同的学名B.花的结构是识别桂花的唯一依据C.“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D.本犀科的植物都属于木犀属14.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的②、③、④分别代表(

)A.氧和水蒸气、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气、水和无机盐C.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氧和水蒸气D.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气15.人们常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制成)

,以控制蛾蝶类害虫的数量。这种做法直接干扰了害虫的(

)A.信息交流 B.觅食 C.飞行 D.产卵16.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B.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使身体蠕动C.家鸽发达的胸肌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D.家兔的一组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活动完成骨的移位及复位17.下表是小鼠走迷宫的实验数据。在迷宫中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右转也可左转。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每天进行相同次数的实验。A组小鼠走完迷宫会得到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走完迷宫不会得到食物奖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9天第10天A组小鼠9878654211B组小鼠10910991098910①实验说明A组小鼠学习能力强,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②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用下,A组小鼠形成了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③A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形成后不会改变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复杂反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篮球是很多同学热爱的活动,一跳一投尽显青春风采,下图是某同学投篮时的分解动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做乙图表示的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是由肌腹和肌腱组成,仅附着在肱骨上C.投篮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D.投篮得分后,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处于舒张状态19.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活动,身体失重影响血液在下肢的运输,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会造成下肢的某种结构缺乏营养,甚至萎缩,这种结构是(

)A.骨 B.骨骼C.关节 D.肌肉20.病毒属于生物,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病毒的个体很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B.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C.利用病毒可以制成疫苗用来预防疾病D.植物病毒不能寄生在动物个体中二、综合题21.微生物是一大生物群体,它们的个体微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但却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以下是几种生物形态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是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④是集中的区域,

有的个体具有①,

与它的致病性有关;

有的个体具有[],该结构有助于它在液体中游动。(2)图2是结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生物体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图2所示的生物有,而图1所示生物体没有。(3)图3是,图4是,它们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构成的,

其中在图3中②的顶端有状的结构,上面有成串的青绿色的生殖细胞①。图4中的生殖细胞是位于[]菌褶上。(4)图5代表的生物是病毒,

它是一类特殊的生物,

结构简单,

由内部的和外壳组成,

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三、资料分析题22.生物多样性资料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图甲)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基础,它使地球上的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都独一无二,使自然欣欣向荣。资料二:《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COP15)

于2021年10月

11日至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本次COP15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本次大会会标如图乙所示,

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

文化。会标以不同元素组成一滴“水滴”,也是一粒“种子”的形状。水是生命之源,“水滴”中包含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大熊猫、孔雀、蝴蝶、梅花、鱼、浪花

等元素。会标以甲骨文为背景,背景由山水林田草、花鸟鱼虫等文字组成,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表达出《生物多样性公约》

的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共建生态文明。阅读资料,

回答问题

(注:

“[

]”内填图中序号,“”上填文字)

。(1)走进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认识,这是指图甲中[

]的多样性;蝴蝶的品种多样,这是由图甲中[

]的多样性决定的;

图甲中C指的是的多样性。(2)小铭同学将COP15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将小女孩、大熊猫、孔雀、鱼归为一类,将蝴蝶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3)COP15会标“水滴”中梅花的分类等级依次是:

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李亚科、杏属、梅。会标中与小女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4)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很多,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而从长远来看,

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的多样性。(5)5月22日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日”,

各地都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

我们应该为建设美好家园,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请写出一条你的做法:。四、实验探究题23.饭前便后洗手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之一。

日常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手上沾染的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这些细菌可以导致人体出现腹泻、脓肿等症状。洗手液中含有多种杀菌、抑菌成分,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结构,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那么,是不是洗手液用的越多,杀菌效果越好呢?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就洗手液用量对杀菌效果是否有影响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选取6位同学,根据洗手液用量分为0g、1g、2g、3g、4g、5g组。②每位同学用对应质量的洗手液洗手1分钟。③在无菌环境下,将左、右两只手在普通细菌培养基(已高温灭菌后冷却)上按压2秒,

盖好培养皿盖。④放在28℃环境中恒温培养36小时后,观察统计培养皿中的菌落数目。最后,根据菌落数目判断洗手液的杀菌效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洗手液用量0glg2g3g4g5g左手右手左手右手左手右手左手右手左手右手左手右手菌落数/个3658124213100000平均数:47平均数:27平均数:2平均数:0.5平均数:0平均数:0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2)该实验的变量是:,

其中0g组为该实验的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3)将左、右两只手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按压2秒,这一操作属于微生物培养步骤中的。(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洗手液用量为g及以上时可完全灭杀细菌。因此,用洗手液洗手时要足量,但也不能浪费。(5)该实验还有一些不太严谨之处,请写出一点:。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111页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1111页参考答案:1.B【分析】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详解】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蜈蚣属于节肢动物,B符合题意。故选B。2.C【分析】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详解】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A错误。B.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B错误。C.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姜片虫属于扁形动物,C正确。D.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等,D错误。故选C。3.A【分析】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详解】A.蛇是爬行动物,A正确。B.蝴蝶是节肢动物,B错误。C.虎属于哺乳动物,C错误。D.D是鸟类,D错误。故选A。4.C【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详解】A.蝙蝠和猫头鹰是陆生生物,用肺呼吸,A正确。B.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B正确。C.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鸟类是卵生,C错误。D.鸟类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D正确。故选C。5.D【分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详解】A.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故“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A错误。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B错误。C.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C错误。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水獭去水池里“捡拾垃圾”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故选D。6.A【分析】该实验步骤是四步: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是对照实验,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每组两套培养皿,其中一套为对照实验,A正确。B.为了防止空气的细菌和真菌落入培养皿,因此在没有实施实验前,不能打开培养皿,B错误。C.接种后的培养皿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会杀死被接种的细菌、真菌,C错误。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变量(有无接种细菌、真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完全相同,因此两套培养皿应放在相同的环境中,不应放在不同的环境中,D错误。故选A。7.B【分析】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详解】A.细菌的菌落,较小;真菌菌落,较大。因此,甲是真菌菌落,乙是细菌菌落,A正确。B.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因此可以从形态上区分真菌和细菌菌落,B错误。C.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如橘子上的青霉菌落,C正确。D.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D正确。故选B。8.D【分析】细菌的特征:①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为异养(少数为自养)。【②】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详解】A.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A错误。B.鞭毛是幽门螺杆菌的动力器官,B错误。C.幽门螺旋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D正确。故选D。9.C【分析】真菌的特征:①有单细胞,有多细胞,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详解】ABC.竹苏是多细胞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AB正确,C错误。D.竹苏的菌体由菌丝构成,D正确。故选C。10.B【分析】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详解】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水果酵素”口感酸甜,略带酒味,因此该过程中有酵母菌的参与。故选B。11.D【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详解】A.鲜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A正确。B.腊肉是利用晒制和烟重法除去肉中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来延长的保质期,B正确。C.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作用强度。低温条件下水果中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可以保鲜,C正确。D.将买回来的新鲜牛肉敞开袋子,容易感染细菌,不利于食品保存,D错误。故选D。12.A【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详解】A.褐马鸡和金钱豹的存在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该保护区的物质循环,A错误。BC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CD正确。故选A。13.A【分析】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属名,第二部分为种加词,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也可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详解】A.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属名,第二部分为种加词,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也可省略),桂花在不同地区有相同的学名,A正确。B.桂花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故花的结构是识别西府海棠的依据之一,B错误。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C错误。D.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木犀属的等级比木犀科要小,故木犀属的植物都属于木犀科,但木犀科的植物不都属于木犀属,D错误。故选A。14.B【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详解】①分解者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②二氧化碳和④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再次利用。植物通过光作用和蒸腾作用释放③氧气和水蒸气,B正确。故选B。15.A【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详解】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通讯。故选A。16.D【分析】鲫鱼: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体呈流线型;体表被鳞,鳞表面有黏液;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家鸽: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轻、薄、坚固;有龙骨突;胸肌发达;有喙无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心跳速率快,体温高而恒定。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详解】A.鲫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胸鳍和腹鳍维持平衡,尾鳍控制方向等,A正确。B.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B正确。C.家鸽的胸骨薄,有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动力,C正确。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鲫鱼、蚯蚓、家鸽、家兔的运动方式。17.C【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详解】①A组小鼠10天的平均转错次数为5.1,B组小鼠10天的平均转错次数为9.3,实验的变量是走完迷宫后有无食物奖励,所以造成这一结果差异的原因是A组小鼠有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没有,不是学习能力强弱导致的,①错误。②A组小鼠形成的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②正确。③A组小鼠形成的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在后期不经复习强化,有可能会遗忘,消失,③错误。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后天形成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复杂反射,④正确。综上,②④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18.D【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详解】A.乙图表示伸肘,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A错误。B.肱二头肌是由肌腹和肌腱组成,附着在两块骨上,B错误。C.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C错误。D.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D正确。故选D。19.D【分析】宇航员长时间在太空飞行,身体失重影响血液向下肢的运输,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会造成下肢的肌肉缺乏营养,甚至萎缩。【详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宇航员长时间在太空飞行,身体失重影响血液向下肢的运输,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会造成下肢肌肉缺乏营养,甚至萎缩。故选D。20.B【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病毒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A正确。B.绿脓杆菌噬菌体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B错误。C.利用病毒可以制成疫苗用来预防疾病,C正确。D.植物病毒不能寄生在动物个体中,只能寄生在植物个体中,D正确。故选B。21.(1)细菌遗传物质/DNA荚膜⑥(2)酵母菌成形细胞核(3)青霉蘑菇菌丝扫帚孢子②(4)遗传物质蛋白质结晶体【分析】图1示细菌的结构:①荚膜;②细胞壁;③细胞膜;④DNA;⑤细胞质;⑥鞭毛;图2示酵母菌的结构: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细胞膜;⑤液泡;图3示青霉的结构:①孢子;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图4示蘑菇的结构:①菌盖;②菌褶;③菌柄;④菌丝;⑤孢子;图5示病毒的结构:①遗传物质;②蛋白质。【详解】(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图1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④DNA集中的区域,有的个体具有①荚膜,与它的致病性有关;有的个体具有⑥鞭毛,该结构可以帮助它在液体中运动。(2)图2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与图1细菌相比共同的特点都是单细胞生物,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最主要的不同是图2所示的生物有②成形的细胞核,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图2酵母菌有⑤液泡,而图1细菌没有液泡,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区别。(3)图3中的②的顶端生有扫帚状的成串的①孢子,因此可以判断其为青霉,图4是蘑菇,它们的菌体都是由菌丝构成的,图4蘑菇的生殖细胞是位于其②菌褶上。(4)图5代表的生物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和蛋白质构成的外壳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来繁殖,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22.(1)A物种/A生物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