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四诊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学是生活的产物。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诗人的主体是以政治事业为己任的士人。正是以此为前提,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指出了士人的政治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其《梅圣俞诗集序》曰:“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欧阳修此处之所谓“穷”,指古代士人的仕途困顿、政治上不得意的状态。对欧阳修的这段话,人们一般多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角度理解。这当然是对的,但往往忽视了此处特指的对象,即诗人的社会角色。这里,诗人实际上是士人,或者是官人。一个诗人若想在诗歌创作上达到“工”的境界,必须与政治体系有密切联系。这是“穷”的前提。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诗人必须参与政治,进入仕途。否则,离开政治体系,便无所谓“穷”“达”,诗之“工”之与否就不存在。在思想上,他们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胸怀崇高的政治理想,并以儒家政治伦理为依归;而且还必须以政治事业为第一生命,以政治业绩为自己的终极的人生价值。即使“自放于山颠水涯之外”,也必须有政治上的“忧思感愤之郁积”。否则,胸中没有高昂的政治热情,对政治事功无家园之感,也不可能做出好诗。要具备以上两点,他们一般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即按照当时的社会体制,他们具有不可摆脱的政治义务。不仅在道义上,而且在身份上与当时政治事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无论是血缘的还是裙带的,他们与国家政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若可以轻易脱离政治体系,便可能一挫即退,成为乡间野老,就会失去特殊的政治情怀。脱离了政治体系,就脱离了可使人“穷”“达”的环境,所谓“穷而后工”也无从谈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所谓政治并非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活动,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而是由执政者掌控的政府政治或官场政治。官场以外的政治活动绝无存身之处。也就是说,步入仕途,加入政府为君主服务,是知识分子所能参与的唯一政治活动。其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乃至思维方式,都被固定于特定的政治模式之上。他们的生活状态只有“穷”“达”两途:在穷达之间,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情感模式;只有在穷达之间,才能激发出高昂的诗情。因此,政治腐败,仕途困顿,他们无路可退,反而能激起他们更为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对政治理想(道统)和政治事业(事功)的寻求。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大都心存魏阙。古人所谓“怀才不遇”,看似处于脱离仕途的在野状态,实际上更显示其加入体制的政治渴望。而且身处下僚,更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更能激发他们修补国家政治的热情,能“写人情之难言”。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便“愈穷则愈工”。(摘编自李双华《从“穷而后工”到“隐而后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而后工”是说仕途困顿、政治上不得意往往能激发士人高昂的诗情,催生出好诗。B.进入仕途,进入政治体系,士人才能有“穷”“达”的人生体验,就有可能写出好诗。C.流连山水自然美景的诗人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与这个诗人是否有家国情怀无关。D.能够做到“穷而后工”的诗人,都是与国家政治有着种种联系而无法脱离政治体系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文学与政治生活的关系的角度论证了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这一观点。B.文章阐述“穷而后工”中“穷”的内涵后,强调要从“穷”的主体的身份角度探究。C.文章第三、四段将“政治热情”和“政治背景”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法。D.文章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析,最后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此后,诗人的诗歌创作就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B.人们往往只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理解“穷而后工”,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C.诗人一旦失去特殊的政治情怀,就会成为乡间野老,“穷而后工”也就无从谈起了。D.一些“怀才不遇”的古人看似远离了政治,实际上心系朝廷,具有修补国家政治的热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所具有的多维度意义开始展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脉络。北京市的冰雪产业结构日渐清晰,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活动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3100多万,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冬奥期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应用,让全球的运动员们纷纷“点赞”。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让本届冬奥会成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一次标志性赛事,北京冬奥会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在冬奥会的筹备、举办过程中,以及在冬奥的赛场上,青年一代展现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自信、担当与活力。在成长为祖国栋梁的过程中,冬奥成了他们难忘的记忆。包括冰球运动在内,大量的冬季运动项目都因冬奥会的举办而在中国蓬勃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然实现。全国范围的“冰雪运动热”,必将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摘编自《北京冬奥会,留给未来的宝贵财富》)材料二:(摘编自《数据解读——2022年冬奥会》)材料三:北京冬奥会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职业,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产业相关产业人才技能水平,突破地域限制扩大了就业吸纳范围,创造了多元化,可持续就业机会。造雪师和制冰师是冰场和雪场基础设施的打造者和维护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场地运动的体验感和安全性。随着全国冰场和雪场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人才需求不断攀升。此外,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全球走红,让公众看到了IP设计师和IP运营师在优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打造方面的巨大价值。数据显示,近三年来,IP设计师岗位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在冰雪产业的上中下游,有至少15个细分领域在快速发展。“冰雪+”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的能力,并为其他领域的劳动者创造了大量多元化就业机会。(摘编自《北京冬奥会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新职业》)材料四: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开幕式从“小”处着手,展示一个大国内敛含蓄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始的蒲公英是“小”的,五环破冰是“小”的,会歌合唱是“小”的,这种“小”正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不用再强调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而是让世界看到我们国家文化更具象、更深层次的一面。运动员入场式上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开幕式上引导员手持的雪花引导牌,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老的手工编织工艺——“中国结”的图案;30枚体育图标,融合传承千年的中国篆刻艺术;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分别以中国“国宝”大熊猫和中国灯笼为原型……本届冬奥会立足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风采,传递中国自信。(摘编自《冬奥会邂逅“中国元素”“中国式浪漫”享誉全球》)(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其他三次冬奥会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就业机会最多,为中国拉动60万人的就业规模。B.崇礼区2020年接待游客创历史纪录,达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3亿元,相较2012年有较大的增长。C.2014年到2020年,崇礼区旅游综合总收入的增长率高于崇礼区接待旅游人数的增长率。D.2013年和2014年,崇礼区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量和接待旅游人数增长量都比其上一年要多。(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具有多维度的意义,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B.造雪师和制冰师是专业度极高的小众职业,随着冰场产业发展,相关人才需求会不断攀升,人才缺口也将会逐年扩大。C.“冰雪+”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的能力,也扩大了就业吸纳范围,创造了多元化就业机会。D.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蒲公英”等从“小”处着手,比起过去只强调“大”,更能突出作为举办方的中国的文化自信。(3)历届冬奥会都对举办方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去路靳以落日把金子般的光辉扑向了地面,原野显得更寥廓、更寂寞了。成群的鸟惊惶地飞了来,叫着,寻找着自己的窠,在这残弱的余光里,它们要回到它们的家,不然,它们将迷失在陌生的地方。河的右岸有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在坟墓旁仰卧着一个中年男子,他好像已经来了些时候,眼睛茫茫地望着,像是在想着些什么又像是没有想什么。也许因为有点疲倦了,他转过身去,他的脸望着那坟墓——那里面睡着他的母亲,他的妻和他的儿女。他的家,虽然是在千辛万苦中迁进了关,却在四年里死去了五口人。留下来的只有他,还有一个七岁孱弱的叫作虎儿的孩子。每个黄昏他都躺在这里,任时间流逝,临走时,他都会说:“不要怕,我明天来看你们,有一天,我要你们躺到咱们的家乡去。”每当他说到这句话时,他有着莫遏的愤恨,拳头紧紧地握着,即是朝着一无所有的空中,他也要猛烈地挥动着。可坟头上的草已经青过三回了,母亲还躺在这地方,她的两个孙儿一个孙女,同时因为急性传染病躺到她的身边也有一年半了;五个月前,她的儿媳妇又因为难产丧失了生命。“死了好,都死了吧,不死怎么活下去呢?”当他的妻也死了的时候,他就像疯狂了似的喃喃地说着。他没有了家,他们被房东撵出来,到夜来他们睡在别人的屋檐下,太阳还没有冒出来的时候,就要为人家驱逐着,像驱逐没有家的狗。他一面哄着虎儿一面挨着路,他疲倦地抬起眼睛来望望前面:哪里是他要去的地方呢?一天,在街上他突然遇见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那个男人在他的肩上拍了一下,他迅速地搜索记忆也没想起那个人是谁,可是那个人却豪爽地说着:“你不是老杨么?你怎么不记得我了?我是王宾之啊!你不记得那一年我到贵处去,我们见了几面,意气相投,差点没拜了把子?”“噢,噢——”他应道,“我想起来了,我们一见就投缘,我称你老弟。”“是呵,是呵——”“我真眼拙……”“我给你引见引见,这是你弟妹。”站在那个男人身边的女子,和善地笑着,她全不顾虎儿的污秽脸相,就用手轻轻地抚着他的头。“老太太呢,大嫂呢,她们没到关里么?”“她们同我一路来了,可是她们都故去了,还有我的四个孩子。只剩这一个了,还不知道怎么样!”“你住在哪儿呢?”“我……,我没有家。”“那住到我们那儿去吧;亲不亲,故乡人,这点脸总得赏给我。她能替你照顾照顾孩子,我也能给你设设法,看有没有什么机会。”为了不愿意给别人意想外的麻烦,刚想寻些什么理由推辞,那个女人又在说了:“就不用犹疑了,住到我们家去吧。在这个倒霉的年月,谁保得住不要别人帮忙。”看到失去母亲的孩子对女人依依的情态,自己就再也不能说什么了,他的眼睛里冒着感激的光,微微地点着头了。不知何时,天上忽然扯起来狞恶的黑云,把那在地上浮游着的最后一点光也关住了。这情形是可以带给人一些恐怖的感觉的,可是他觉得这些都没有恐惧的必要,更艰险、更需要胆量的一条路就摆在他的面前。像冬日里躲在河下被渔人搅昏了的鱼介一样,在那段时间中,他是十分张皇失措了。一晚的枪声炮声之后,天地就改了样,他模模糊糊地看到这里那里飘着的太阳。“这是啥事呵?……”年老的母亲不断地喃喃着,连珠地念着佛号;孩子们哭着,妻不知道该怎么是好。“你再哭,看鬼子抓了你去灌洋油!”他听着那不断的哭声,心更烦乱了,就故意恫吓着。可是这事情并不是没有的,被认为“反日”“反满”的分子,随时随地都被枪杀着。他时时担心着无妄的灾害袭来,于是他觉得,该走到另外的地方去了。这天夜里,他没能睡着,有时候才闭起眼就为可怕的噩梦惊醒了,他抹去头上渗出来的一些汗珠,他想着无论如何自己也要离开这里。他知道危险的是他一个人,可是要他丢下老的小的,他怎么放得下心呢?到天亮时,他才疲倦地睡着,可是不久就被人摇醒了,有个声音说:“……咱们还是合计合计走吧,……我也看透了……不走也不成!”他强自睁开眼,就看到那张满是皱纹的母亲的脸。来到新城市,他就把一家人安顿好,自己赶到从前服务的机关里去报到,只是因为在非常时期,薪水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这也是没有法子,谁叫俺们的家乡丢了呢?…渐渐地他知道了这个城市里的人并不喜欢他们来,因为他们失去了家乡,又多半陷入了困窘,会使房东蒙受一笔欠租的损失。现在,只遗留下一个孩子,对他却成了一个麻烦的累赘。孩子!时时为病扰害着,不能使他安宁,而且成为他一切悲伤的种子。一直到偶然间遇着了友人,他们才又能眠食在屋顶的下面。望着病中睡着的孩子,他的眼睛涨满了泪水,孩子突然醒来:“是妈吗?妈,我想你——”“不,虎儿,我是爸爸,你要喝点水么?”孩子好像并没有听见他的话,仍自茫茫地说着:“妈,别离开我了,我真怕,妈,你别离开我了,好不好?”说完了就又闭上眼睛,轻微的鼻息听得出来,好像始终就未曾醒过。他的两行清泪一直从眼角挂下两腮。“这一条根也就要断了!”他喃喃地说着,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可是不久又舒展开了。他想着这正是适宜的时候。他静静地自己想着,他听得见血管的跳动,一切别的声音却像不复在他的耳朵里显出了。他像突然醒转来,在一张小小的方桌前坐了下来,铺了纸,写着:你们的好意换来了我的不辞而别,这就是可以使你们想着我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但是我该走了,我该走上我要去的路。你们盼望我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的一家人不是都已经躺到土中了?我不是为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没有好处,它忘了我们,丢弃我们,卑视我们,好像土地是我们自己失去的;我是为了我自己的家!为了我们人民。我们的家都毁了,承你们的好心使我活下来,可是,我决不甘心这样活下去。虎儿怕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他死了,请你们把他也埋在他的祖母、母亲和兄妹们的身边。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他们都移回家乡去,不然我就是自己已经躺在那边的土地的下面了。万一他活了下来,也长成一条壮汉,告诉他继续我的志愿,为着他自己的家,为着人民。街道正为雨后的茫雾锁住了,走了三五步,他也就消失在这雨雾之中。可是在他的面前,他自己却清楚地看到一条该走的大路,他就勇敢地迈着大步跨上去。一九三三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一开始对“成群的鸟”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东北沦陷后百姓的命运,“惊惶”“寻找着自己的窠”“迷失”正是他们现状的写照。B.小说运用插叙的方法,交代了杨一家人在入关前后的所见所闻和不幸遭遇以及入关的原因,同时暗示了当时东北被日寇占领的时代背景。C.小说善于借助一些特定的意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心理,如“落日”“黑云”“茫雾”等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茫然。D.小说中画线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眉头的“皱”与“舒”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所谓“适宜的时候”就是指友人的妻子可以照顾虎儿。(2)小说最后部分全文引用了“信”的内容,请分析其作用。(3)“哀愤”是靳以小说中的一种突出的情感色彩,这种“哀愤”的色彩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释愤抒情”的传统,形成了靳以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这种艺术风格是如何体现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闯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选自《史记•晁错传》,有删改)文本二: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选自苏轼《晁错论》,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己A欲B居C守D而E使F人G主H自I将J以K情L而M言N天O子P固Q已R难S之T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卿,官名合称,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B.宗庙,帝王或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以用来代指国家。C.“计画始行”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始”字含义不完全相同。D.“可得而间哉”与“间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间”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收取他们的近旁诸郡,商议时遭到窦婴的反对,其后晁错又更改律令,引来了诸侯的忌恨。B.晁错的父亲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放弃削藩,晁错向父亲解释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安定,晁错的父亲担心祸患降临到自己身上,饮药自尽。C.景帝为了平息吴、楚七国的叛乱,下令在东市斩了晁错,但吴、楚七国并未停止叛乱,于是让谒者仆射邓公担任将领带兵攻打吴、楚叛军。D.在苏轼看来,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因为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②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怀二首(其二)黄庭坚[注]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诗人三十岁,当时诗人在今河北大名担任国子监教授。国子监职务清闲,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苔滑”二字点出雨后情况,和“空”字结合,表现出了室中空寂,门庭行人少。B.“鹊转南枝夜深月”与“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中“鹊”的意象含义不完全相同。C.“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传达出诗人对世人交情淡薄、不易信赖的感慨。D.全诗前四句写景,每联先静景后动景,寓情于景;后四句由写景转为抒情,细微含蓄。(2)把“蛙号池上晚来雨”改为“蛙鸣池上晚来雨”,表达效果有何差别?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借鸟欢鱼跃写出一片晴明之景。(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3)《荀子•劝学》中,“,”两句表明取得成就不一定要天赋异禀,而要善于利用外部条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月是传统的旅游旺季,然而反复不断的疫情却让今年的旅游市场冷清了不少。为激发人们的出游意愿,促进旅游市场恢复生机,不少景区开启“免费模式”,敞开大门迎接游客。游客的增加,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旅游业低潮之困,但对于一些严重依赖门票的景区,实行免费政策后,虽客流量有所增强,收入但并未显著提高,还需额外增加管理运维方面的投入。应该看到,旅游业发展多年,市场实际形势和游客心理预期都发生了①的变化,伴随国内外景区陆续推行低票价甚至免票入园,过度依靠门票收入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告别“门票经济”不只是做“减法”,客流的快速攀升,也对旅游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软实力”的旅游服务是否趋于完善和人性化日显重要。经历了疫情的冲击,部分景区可能存在着急的心态,希望尽快将损失补回来,这②,但无论如何都应意识到,不能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虚假繁荣。新一轮门票免费已一触即发,各大景区转型③,务必利用好这一“时间窗口”,积蓄能量,真正迎来属于行业的春天。(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绊脚石”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回到学校时,看到校门紧闭,他“灵机一动”,翻墙而入。B.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C.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难了。D.务必利用好这一“时间窗口”,积蓄能量,真正迎来属于行业的春天。(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曹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高妙的语言大师,曹雪芹的巨作《红楼梦》不仅在文学界树立起一座历史丰碑,①_______。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之中,谐音艺术贯穿全书,每每读之,令人拍案叫绝。《红楼梦》中的谐音广泛地运用在人名、地名之中,其中,②_______。比如,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名字合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息”,暗示四人命运遭际令人叹息。又如,娇杏谐音“侥幸”,她从甄家的丫鬟一跃成为贾雨村的正夫人,可见其“侥幸”;甄家千金甄英莲的名字也暗含谐音,谐音“真应怜”。谐音还是作者表达讽刺与批判的重要方式。比如,书中贾宝玉的父亲腐朽陈旧,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其名“贾政”谐音“假正”,正是作者对其辛辣的嘲讽,讽刺他为人表面正经,③_______。谐音艺术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咀嚼其中含义,每个谐音都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如此成功的对谐音艺术的广泛使用在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这不仅展现出作者高妙的艺术技巧,更展现出作者对于语言驾轻就熟的把控与运用。(1)近来,一些政务服务平台利用“谐音”取名走红,如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取名“渝快办”,广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取名为“粤省事”,请任选一例咀嚼其中含义及妙趣。(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流量,原本指在单位时间里通过指定点的车辆或行人数量,后来用以描述在一定时间内网站的访问量,现在多指有多少关注度和点击量。仿佛拥有流量,就拥有人气,拥有名利,拥有想要的一切。有的人为了赚流量而不择手段,不顾底线,踩踏红线,最终失去人们的认可,变成了“无量”。有的人挖掘人性的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圈了粉,还让流量变成了“留量”。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语文四诊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学是生活的产物。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诗人的主体是以政治事业为己任的士人。正是以此为前提,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指出了士人的政治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其《梅圣俞诗集序》曰:“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欧阳修此处之所谓“穷”,指古代士人的仕途困顿、政治上不得意的状态。对欧阳修的这段话,人们一般多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角度理解。这当然是对的,但往往忽视了此处特指的对象,即诗人的社会角色。这里,诗人实际上是士人,或者是官人。一个诗人若想在诗歌创作上达到“工”的境界,必须与政治体系有密切联系。这是“穷”的前提。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诗人必须参与政治,进入仕途。否则,离开政治体系,便无所谓“穷”“达”,诗之“工”之与否就不存在。在思想上,他们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胸怀崇高的政治理想,并以儒家政治伦理为依归;而且还必须以政治事业为第一生命,以政治业绩为自己的终极的人生价值。即使“自放于山颠水涯之外”,也必须有政治上的“忧思感愤之郁积”。否则,胸中没有高昂的政治热情,对政治事功无家园之感,也不可能做出好诗。要具备以上两点,他们一般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即按照当时的社会体制,他们具有不可摆脱的政治义务。不仅在道义上,而且在身份上与当时政治事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无论是血缘的还是裙带的,他们与国家政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若可以轻易脱离政治体系,便可能一挫即退,成为乡间野老,就会失去特殊的政治情怀。脱离了政治体系,就脱离了可使人“穷”“达”的环境,所谓“穷而后工”也无从谈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所谓政治并非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活动,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而是由执政者掌控的政府政治或官场政治。官场以外的政治活动绝无存身之处。也就是说,步入仕途,加入政府为君主服务,是知识分子所能参与的唯一政治活动。其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乃至思维方式,都被固定于特定的政治模式之上。他们的生活状态只有“穷”“达”两途:在穷达之间,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情感模式;只有在穷达之间,才能激发出高昂的诗情。因此,政治腐败,仕途困顿,他们无路可退,反而能激起他们更为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对政治理想(道统)和政治事业(事功)的寻求。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大都心存魏阙。古人所谓“怀才不遇”,看似处于脱离仕途的在野状态,实际上更显示其加入体制的政治渴望。而且身处下僚,更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更能激发他们修补国家政治的热情,能“写人情之难言”。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便“愈穷则愈工”。(摘编自李双华《从“穷而后工”到“隐而后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穷而后工”是说仕途困顿、政治上不得意往往能激发士人高昂的诗情,催生出好诗。B.进入仕途,进入政治体系,士人才能有“穷”“达”的人生体验,就有可能写出好诗。C.流连山水自然美景的诗人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与这个诗人是否有家国情怀无关。D.能够做到“穷而后工”的诗人,都是与国家政治有着种种联系而无法脱离政治体系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从文学与政治生活的关系的角度论证了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这一观点。B.文章阐述“穷而后工”中“穷”的内涵后,强调要从“穷”的主体的身份角度探究。C.文章第三、四段将“政治热情”和“政治背景”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法。D.文章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析,最后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此后,诗人的诗歌创作就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B.人们往往只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理解“穷而后工”,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C.诗人一旦失去特殊的政治情怀,就会成为乡间野老,“穷而后工”也就无从谈起了。D.一些“怀才不遇”的古人看似远离了政治,实际上心系朝廷,具有修补国家政治的热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C.“与这个诗人是否有家国情怀无关”错误。原文是说“即使‘自放于山颠水涯之外’,也必须有政治上的‘忧思感愤之郁积’。否则,胸中没有高昂的政治热情,对政治事功无家园之感,也不可能做出好诗”。故选C。(2)C.“将‘政治热情’和‘政治背景’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法”错误。三、四段并未将“政治热情”和“政治背景”进行对比。故选C。(3)A.“此后,诗人的诗歌创作就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错误,颠倒关系。原文是说“文学是生活的产物。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诗人的主体是以政治事业为己任的士人。正是以此为前提,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指出了士人的政治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B.“只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理解”错误,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人们一般多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角度理解”。C.“就会成为乡间野老”错误,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若可以轻易脱离政治体系,便可能一挫即退,成为乡间野老”。D.正确。故选D。答案:(1)C(2)C(3)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所具有的多维度意义开始展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脉络。北京市的冰雪产业结构日渐清晰,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活动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3100多万,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冬奥期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应用,让全球的运动员们纷纷“点赞”。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让本届冬奥会成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一次标志性赛事,北京冬奥会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在冬奥会的筹备、举办过程中,以及在冬奥的赛场上,青年一代展现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自信、担当与活力。在成长为祖国栋梁的过程中,冬奥成了他们难忘的记忆。包括冰球运动在内,大量的冬季运动项目都因冬奥会的举办而在中国蓬勃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然实现。全国范围的“冰雪运动热”,必将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摘编自《北京冬奥会,留给未来的宝贵财富》)材料二:(摘编自《数据解读——2022年冬奥会》)材料三:北京冬奥会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职业,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产业相关产业人才技能水平,突破地域限制扩大了就业吸纳范围,创造了多元化,可持续就业机会。造雪师和制冰师是冰场和雪场基础设施的打造者和维护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场地运动的体验感和安全性。随着全国冰场和雪场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人才需求不断攀升。此外,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全球走红,让公众看到了IP设计师和IP运营师在优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打造方面的巨大价值。数据显示,近三年来,IP设计师岗位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在冰雪产业的上中下游,有至少15个细分领域在快速发展。“冰雪+”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的能力,并为其他领域的劳动者创造了大量多元化就业机会。(摘编自《北京冬奥会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新职业》)材料四: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开幕式从“小”处着手,展示一个大国内敛含蓄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始的蒲公英是“小”的,五环破冰是“小”的,会歌合唱是“小”的,这种“小”正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不用再强调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而是让世界看到我们国家文化更具象、更深层次的一面。运动员入场式上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开幕式上引导员手持的雪花引导牌,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老的手工编织工艺——“中国结”的图案;30枚体育图标,融合传承千年的中国篆刻艺术;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分别以中国“国宝”大熊猫和中国灯笼为原型……本届冬奥会立足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风采,传递中国自信。(摘编自《冬奥会邂逅“中国元素”“中国式浪漫”享誉全球》)(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与其他三次冬奥会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就业机会最多,为中国拉动60万人的就业规模。B.崇礼区2020年接待游客创历史纪录,达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3亿元,相较2012年有较大的增长。C.2014年到2020年,崇礼区旅游综合总收入的增长率高于崇礼区接待旅游人数的增长率。D.2013年和2014年,崇礼区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量和接待旅游人数增长量都比其上一年要多。(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具有多维度的意义,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B.造雪师和制冰师是专业度极高的小众职业,随着冰场产业发展,相关人才需求会不断攀升,人才缺口也将会逐年扩大。C.“冰雪+”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的能力,也扩大了就业吸纳范围,创造了多元化就业机会。D.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蒲公英”等从“小”处着手,比起过去只强调“大”,更能突出作为举办方的中国的文化自信。(3)历届冬奥会都对举办方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解答】(1)D.“崇礼区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量和接待旅游人数增长量都比其七一年要多”错,旅游综合总收入上,2013年相比2012年增长3.5亿元人民币,2014年相比2013年增长3亿元人民币,所以2014年的增长量比2013年的增长量少。故选D。(2)A.“最重要的意义是……”错,从材料一“包括冰球运动在内,大量的冬季运动项目都因冬奥会的举办而在中国蓬勃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然实现。全国范围的‘冰雪运动热’,必将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可知,最重要的意义是将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B.“人才缺口也将会逐年扩大”无中生有,从材料三“造雪师和制冰师是冰场和雪场基础设施的打造者和维护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场地运动的体验感和安全性。随着全国冰场和雪场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人才需求不断攀升”可知,材料并未提及“人才缺口也将会逐年扩大”的问题。C.正确。D.“比起过去只强调‘大’”和“更能突出”错,从材料四“开幕式从‘小’处着手,展示一个大国内敛含蓄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让世界看到我们国家文化更具象、更深层次的一面”可知,材料指强调了“小”的意义,没有与“大”作比较,对举办方的中国的文化自信也没有突出作用。故选C。(3)由材料二图表信息可知,从经济上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拉动就业规模,促进旅游业、冰雪产业发展,促生新职业;由“冬奥期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应用,让全球的运动员们纷纷“点赞”。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让本届冬奥会成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一次标志性赛事,北京冬奥会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可知,从科技上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由“在冬奥会的筹备、举办过程中,以及在冬奥的赛场上,青年一代展现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自信、担当与活力……必将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可知,从对青少年影响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展示青年风采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促使其成长小心从文化传播上看,中国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中国风采,传递中国自信,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提升。答案:(1)D(2)C(3)①从经济上看,拉动就业规模,促进旅游业、冰雪产业发展,促生新职业。②从科技上看,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③从对青少年影响看,展示青年风采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促使其成长小心从文化传播上看,中国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中国风采,传递中国自信,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提升。(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去路靳以落日把金子般的光辉扑向了地面,原野显得更寥廓、更寂寞了。成群的鸟惊惶地飞了来,叫着,寻找着自己的窠,在这残弱的余光里,它们要回到它们的家,不然,它们将迷失在陌生的地方。河的右岸有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在坟墓旁仰卧着一个中年男子,他好像已经来了些时候,眼睛茫茫地望着,像是在想着些什么又像是没有想什么。也许因为有点疲倦了,他转过身去,他的脸望着那坟墓——那里面睡着他的母亲,他的妻和他的儿女。他的家,虽然是在千辛万苦中迁进了关,却在四年里死去了五口人。留下来的只有他,还有一个七岁孱弱的叫作虎儿的孩子。每个黄昏他都躺在这里,任时间流逝,临走时,他都会说:“不要怕,我明天来看你们,有一天,我要你们躺到咱们的家乡去。”每当他说到这句话时,他有着莫遏的愤恨,拳头紧紧地握着,即是朝着一无所有的空中,他也要猛烈地挥动着。可坟头上的草已经青过三回了,母亲还躺在这地方,她的两个孙儿一个孙女,同时因为急性传染病躺到她的身边也有一年半了;五个月前,她的儿媳妇又因为难产丧失了生命。“死了好,都死了吧,不死怎么活下去呢?”当他的妻也死了的时候,他就像疯狂了似的喃喃地说着。他没有了家,他们被房东撵出来,到夜来他们睡在别人的屋檐下,太阳还没有冒出来的时候,就要为人家驱逐着,像驱逐没有家的狗。他一面哄着虎儿一面挨着路,他疲倦地抬起眼睛来望望前面:哪里是他要去的地方呢?一天,在街上他突然遇见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那个男人在他的肩上拍了一下,他迅速地搜索记忆也没想起那个人是谁,可是那个人却豪爽地说着:“你不是老杨么?你怎么不记得我了?我是王宾之啊!你不记得那一年我到贵处去,我们见了几面,意气相投,差点没拜了把子?”“噢,噢——”他应道,“我想起来了,我们一见就投缘,我称你老弟。”“是呵,是呵——”“我真眼拙……”“我给你引见引见,这是你弟妹。”站在那个男人身边的女子,和善地笑着,她全不顾虎儿的污秽脸相,就用手轻轻地抚着他的头。“老太太呢,大嫂呢,她们没到关里么?”“她们同我一路来了,可是她们都故去了,还有我的四个孩子。只剩这一个了,还不知道怎么样!”“你住在哪儿呢?”“我……,我没有家。”“那住到我们那儿去吧;亲不亲,故乡人,这点脸总得赏给我。她能替你照顾照顾孩子,我也能给你设设法,看有没有什么机会。”为了不愿意给别人意想外的麻烦,刚想寻些什么理由推辞,那个女人又在说了:“就不用犹疑了,住到我们家去吧。在这个倒霉的年月,谁保得住不要别人帮忙。”看到失去母亲的孩子对女人依依的情态,自己就再也不能说什么了,他的眼睛里冒着感激的光,微微地点着头了。不知何时,天上忽然扯起来狞恶的黑云,把那在地上浮游着的最后一点光也关住了。这情形是可以带给人一些恐怖的感觉的,可是他觉得这些都没有恐惧的必要,更艰险、更需要胆量的一条路就摆在他的面前。像冬日里躲在河下被渔人搅昏了的鱼介一样,在那段时间中,他是十分张皇失措了。一晚的枪声炮声之后,天地就改了样,他模模糊糊地看到这里那里飘着的太阳。“这是啥事呵?……”年老的母亲不断地喃喃着,连珠地念着佛号;孩子们哭着,妻不知道该怎么是好。“你再哭,看鬼子抓了你去灌洋油!”他听着那不断的哭声,心更烦乱了,就故意恫吓着。可是这事情并不是没有的,被认为“反日”“反满”的分子,随时随地都被枪杀着。他时时担心着无妄的灾害袭来,于是他觉得,该走到另外的地方去了。这天夜里,他没能睡着,有时候才闭起眼就为可怕的噩梦惊醒了,他抹去头上渗出来的一些汗珠,他想着无论如何自己也要离开这里。他知道危险的是他一个人,可是要他丢下老的小的,他怎么放得下心呢?到天亮时,他才疲倦地睡着,可是不久就被人摇醒了,有个声音说:“……咱们还是合计合计走吧,……我也看透了……不走也不成!”他强自睁开眼,就看到那张满是皱纹的母亲的脸。来到新城市,他就把一家人安顿好,自己赶到从前服务的机关里去报到,只是因为在非常时期,薪水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这也是没有法子,谁叫俺们的家乡丢了呢?…渐渐地他知道了这个城市里的人并不喜欢他们来,因为他们失去了家乡,又多半陷入了困窘,会使房东蒙受一笔欠租的损失。现在,只遗留下一个孩子,对他却成了一个麻烦的累赘。孩子!时时为病扰害着,不能使他安宁,而且成为他一切悲伤的种子。一直到偶然间遇着了友人,他们才又能眠食在屋顶的下面。望着病中睡着的孩子,他的眼睛涨满了泪水,孩子突然醒来:“是妈吗?妈,我想你——”“不,虎儿,我是爸爸,你要喝点水么?”孩子好像并没有听见他的话,仍自茫茫地说着:“妈,别离开我了,我真怕,妈,你别离开我了,好不好?”说完了就又闭上眼睛,轻微的鼻息听得出来,好像始终就未曾醒过。他的两行清泪一直从眼角挂下两腮。“这一条根也就要断了!”他喃喃地说着,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可是不久又舒展开了。他想着这正是适宜的时候。他静静地自己想着,他听得见血管的跳动,一切别的声音却像不复在他的耳朵里显出了。他像突然醒转来,在一张小小的方桌前坐了下来,铺了纸,写着:你们的好意换来了我的不辞而别,这就是可以使你们想着我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但是我该走了,我该走上我要去的路。你们盼望我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的一家人不是都已经躺到土中了?我不是为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没有好处,它忘了我们,丢弃我们,卑视我们,好像土地是我们自己失去的;我是为了我自己的家!为了我们人民。我们的家都毁了,承你们的好心使我活下来,可是,我决不甘心这样活下去。虎儿怕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他死了,请你们把他也埋在他的祖母、母亲和兄妹们的身边。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他们都移回家乡去,不然我就是自己已经躺在那边的土地的下面了。万一他活了下来,也长成一条壮汉,告诉他继续我的志愿,为着他自己的家,为着人民。街道正为雨后的茫雾锁住了,走了三五步,他也就消失在这雨雾之中。可是在他的面前,他自己却清楚地看到一条该走的大路,他就勇敢地迈着大步跨上去。一九三三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一开始对“成群的鸟”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东北沦陷后百姓的命运,“惊惶”“寻找着自己的窠”“迷失”正是他们现状的写照。B.小说运用插叙的方法,交代了杨一家人在入关前后的所见所闻和不幸遭遇以及入关的原因,同时暗示了当时东北被日寇占领的时代背景。C.小说善于借助一些特定的意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心理,如“落日”“黑云”“茫雾”等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茫然。D.小说中画线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眉头的“皱”与“舒”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所谓“适宜的时候”就是指友人的妻子可以照顾虎儿。(2)小说最后部分全文引用了“信”的内容,请分析其作用。(3)“哀愤”是靳以小说中的一种突出的情感色彩,这种“哀愤”的色彩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释愤抒情”的传统,形成了靳以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这种艺术风格是如何体现的。【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先回到原文,仔细阅读相关段落,看其写了什么内容,从内容角度分析其在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再阅读前后文,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写作手法,领悟小说主旨,明确探究方向。【解答】(1)D.“就是指”表述不准确,“友人的妻子可以照顾虎儿”只是原因之一,另外还有原因,如国家形势的危急,不容许他过多重视亲情,他自己也终于下定了救亡图存的决心。故选:D。(2)根据“我该走了,我该走上我要去的路”“我是为了我自己的家!为了我们人民……可是,我决不甘心这样活下去”等可知,引用了“信”的内容可以真实地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突出其为国为民的形象。根据“你们的好意换来了我的不辞而别,这就是可以使你们想着我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但是我该走了,我该走上我要去的路”“虎儿怕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他死了,请你们把他也埋在他的祖母、母亲和兄妹们的身边。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他们都移回家乡去,不然我就是自己已经躺在那边的土地的下面了。万一他活了下来,也长成一条壮汉……”可知,杨对友人表露心迹,解释了辞别的原因,并对虎儿的未来做了安排,为下文主人公走上大路做了铺垫,使情节更为合理。根据“我不是为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没有好处,它忘了我们,丢弃我们,卑视我们,好像土地是我们自己失去的;我是为了我自己的家!为了我们人民。我们的家都毁了,承你们的好心使我活下来,可是,我决不甘心这样活下去”“告诉他继续我的志愿,为着他自己的家,为着人民”可知,点明了小说救亡图存的主题,同时也在用真情引起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反思,对民众发出了用行动救国的呐喊。(3)根据“落日把金子般的光辉扑向了地面,原野显得更寥廓、更寂寞了。成群的鸟惊惶地飞了来,叫着,寻找着自己的窠,在这残弱的余光里,它们要回到它们的家,不然,它们将迷失在陌生的地方”“河的右岸有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不知何时,天上忽然扯起来狞恶的黑云,把那在地上浮游着的最后一点光也关住了”可知,通过多处环境描写来表达“哀愤”,如写“落日”“成群的鸟”“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狞恶的黑云”等。根据“每当他说到这句话时,他有着莫遏的愤恨,拳头紧紧地握着,即是朝着一无所有的空中,他也要猛烈地挥动着”“死了好,都死了吧,不死怎么活下去呢?”“望着病中睡着的孩子,他的眼睛涨满了泪水”可知,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来表达“哀愤”。根据“被认为‘反日’‘反满’的分子,随时随地都被枪杀着。他时时担心着无妄的灾害袭来”可知,通过对时代国难的强化书写来表达“哀愤”。根据“他没有了家,他们被房东撵出来,到夜来他们睡在别人的屋檐下,太阳还没有冒出来的时候,就要为人家驱逐着,像驱逐没有家的狗”“渐渐地他知道了这个城市里的人并不喜欢他们来,因为他们失去了家乡,又多半陷入了困窘,会使房东蒙受一笔欠租的损失”“死了好,都死了吧,不死怎么活下去呢?”可知,通过对同胞缺乏同情心以及只求安分守己的批判来表达“哀愤”。答案:(1)D(2)①人物上:能更真实地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突出其为国为民的形象。②情节上:杨对友人表露心迹,解释了辞别的原因,并对虎儿的未来做了安排,为下文主人公走上大路做了铺垫,使情节更为合理。③主题上:点明了小说救亡图存的主题,同时也在用真情引起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反思,对民众发出了用行动救国的呐喊。(3)①通过多处环境描写来表达“哀愤”,如写“落日”“成群的鸟”“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狞恶的黑云”等。②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来表达“哀愤”,如“有着莫遏的愤恨,拳头紧紧地握着”“不死怎么活下去呢”“望着病中睡着的孩子,他的眼睛涨满了泪水”等。③通过对时代国难的强化书写来表达“哀愤”,如“被认为‘反日’‘反满’的分子,随时随地都被枪杀着。他时时担心着无妄的灾害袭来”。④通过对同胞缺乏同情心以及只求安分守己的批判来表达“哀愤”,如入关后生存艰难,被人驱赶,而友人缺乏反抗和斗争意识。这些都激发了他寻求一条新路的想法和行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闯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选自《史记•晁错传》,有删改)文本二: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选自苏轼《晁错论》,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己A欲B居C守D而E使F人G主H自I将J以K情L而M言N天O子P固Q已R难S之T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九卿,官名合称,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B.宗庙,帝王或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以用来代指国家。C.“计画始行”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始”字含义不完全相同。D.“可得而间哉”与“间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间”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收取他们的近旁诸郡,商议时遭到窦婴的反对,其后晁错又更改律令,引来了诸侯的忌恨。B.晁错的父亲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放弃削藩,晁错向父亲解释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安定,晁错的父亲担心祸患降临到自己身上,饮药自尽。C.景帝为了平息吴、楚七国的叛乱,下令在东市斩了晁错,但吴、楚七国并未停止叛乱,于是让谒者仆射邓公担任将领带兵攻打吴、楚叛军。D.在苏轼看来,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因为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②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第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连接两个分句,应在“而”前停顿;“人主”是“自将”的主语,主谓齐全,结构完整,应在“将”后停顿;“以情”作“而言”的状语,联系紧密,共同作后面句子的句外状语,应在“言”后停顿。故在DJN三处断句。句子翻译为: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2)C.“不完全相同”错误。计划才开始实行。始:刚、才/才招致灾祸。始:刚、才。(3)D.“因为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说法错误,原文为“而天子不以察”,是说景帝没有洞察到诸侯的别有用心。(4)①来:回来;闻:听到;罢:罢兵。句子翻译为:你从军中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②乃:居然;全:保全;居守:留守京城。句子翻译为:居然做保全自己性命的谋划,想要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答案:(1)DJN(2)C(3)D(4)①你从军中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②居然做保全自己性命的谋划,想要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参考译文:文本一:晁错,是颍川人。景帝登基,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曾多次请求单独谈论政事,皇上总会听取,他备受宠爱,超过了九卿。晁错升迁做了御史大夫,奏报诸侯所犯罪过,削夺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近旁诸郡。奏书上报,皇上便诏令公卿、列侯及皇族宗室集中计议,没人敢有非难,唯独窦婴争辩此事。晁错修改了律令有三十章,诸侯众口喧哗,忌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闻此事,便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你执政掌权,侵害、削夺诸侯的势力,疏远人家的骨肉至亲,人们众口议论,大多埋怨你,这是为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的话,天子之位就得不到尊崇,国家也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刘氏天下安宁了,可晁氏一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去了!”于是便饮服毒药而死,并说道:“我不忍心眼见大祸殃及于我。”他死后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就反叛了,而把诛杀晁错当作名义。待到窦婴、袁盎进言劝说,皇上便诏令晁错身穿朝服在东市被处斩。晁错已被处死,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击吴、楚叛军时,担任将领。他回朝来,上书奏明军中之事,觐见皇上。皇上问道:“你从军中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邓公答道:“吴王谋反有几十年了,因被削夺封地而怒气发作,以诛杀晁错为名义,而他的意图并非在晁错身上。况且我还担心天下的士人会闭口,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是忧虑诸侯强大起来而不能控制住他们,故此请求削夺他们的封地来尊崇朝廷,这本是功及万世的事情。而计划才开始实行,竟然蒙受杀戮之灾,对内便杜绝了忠臣的谏言,对外则为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时,景帝沉默了许久,说道:“您说得很对,我也为这件事感到悔恨。”文本二: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有部分原因是晁错自己造成的。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而首当其冲,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居然做保全自己性命的谋划,想要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人,是谁呢?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这样正好给袁盎以进谗言的机会,使他的目的能够得逞。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晁错豁出性命承担这一危险的平叛重担,夜以继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训练军队,向东边严阵以待,让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烦忧,那么皇帝就会充分依靠他而不觉得七国叛乱有什么可怕,纵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怀二首(其二)黄庭坚[注]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诗人三十岁,当时诗人在今河北大名担任国子监教授。国子监职务清闲,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苔滑”二字点出雨后情况,和“空”字结合,表现出了室中空寂,门庭行人少。B.“鹊转南枝夜深月”与“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中“鹊”的意象含义不完全相同。C.“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传达出诗人对世人交情淡薄、不易信赖的感慨。D.全诗前四句写景,每联先静景后动景,寓情于景;后四句由写景转为抒情,细微含蓄。(2)把“蛙号池上晚来雨”改为“蛙鸣池上晚来雨”,表达效果有何差别?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句子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的原句和改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D.“每联先静景后动景”错误,前四句每联先动景后静景。故选D。(2)比较两句话的区别在于“号”和“鸣”两个动词,故主要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原句中的“号”,是“号叫”的意思,声带凄紧,不像夏天那样热闹有趣,给人以凄厉之感,“蛙号池上晚来雨”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首联“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已表现作者官冷孤居、过着寂寥的落寞生涯,故此处“蛙号池上晚来雨”与上句一起渲染出凄清的气氛。改句中的“鸣”,是“鸣叫”的意思,有一种热闹的感觉,“蛙鸣池上晚来雨”是以动写静,渲染的是一种宁静的气氛,而全诗主要营造的是一种凄清的气氛,表达作者孤寂的心情,这与全诗的格调、情感不相融洽。答案:(1)D(2)①“号”,号叫,给人以凄厉之感,“蛙号池上晚来雨”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茅堂索索”“空庭”一起,渲染出凄清的气氛。②而“鸣”,鸣叫,给人以热闹之感,以动写静,渲染出宁静的气氛,与全诗的格调、情感不相融洽。赏析:前四句写“秋”,后四句写“怀”。起两句:“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仍写秋风及雨后。“苔滑”,是雨后情况,它和“空”字结合,表现室中空寂,门庭行人很少,也即表现作者官冷孤居、过着寂寥的落寞生涯。第三四句:“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上句写雨再来,承接组诗中的第一首,表现出雨是连日不断,时间又从白天转到夜里;下句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来写景。雨多池涨,兼以天冷,故蛙声虽多,是“号”而不是“鸣”,声带凄紧,不像夏天那样热闹有趣;雨余淡月照着树上的寒鹊,因栖息不安而转枝。这四句也是每联中一句写声,一句写景,凄清的气氛比组诗第一首更浓,但还是淡淡写来,不动激情。第五六句:“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感慨世上交情淡薄,不易信赖。杜甫《贫交行》:“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史记•汲郑列传赞》:“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为诗意的出处。第七八句:“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写得细微含蓄。从凄清、孤寂的处境中引起对友谊的渴求,首先感到的是世上真挚友谊的难得;这种情境又使作者更感到少数志同道合的“故人”的友谊的可贵,但这些“故人”又远隔他乡,不但无法相对倾谈,而且连代为传书的鸿雁的影子都看不到。四句中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转折起伏,却写得若断若续,脉络不露,使人只能于言外得之;“湖水浸白云”,插以“无端”二字,便是埋怨它只浸云影而不能照出传书的鸿影,诗句就由写景化为抒情,做到寓情于景。前诗写怀,归于轻视物质上的困难,归于洒脱,兼具理趣和深情;这首诗写怀,归于重视别离中的友谊,归于绵邈,兼具理趣和深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两句借鸟欢鱼跃写出一片晴明之景。(2)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3)《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表明取得成就不一定要天赋异禀,而要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重点字:鳞)(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重点字:逆)(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月是传统的旅游旺季,然而反复不断的疫情却让今年的旅游市场冷清了不少。为激发人们的出游意愿,促进旅游市场恢复生机,不少景区开启“免费模式”,敞开大门迎接游客。游客的增加,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旅游业低潮之困,但对于一些严重依赖门票的景区,实行免费政策后,虽客流量有所增强,收入但并未显著提高,还需额外增加管理运维方面的投入。应该看到,旅游业发展多年,市场实际形势和游客心理预期都发生了①的变化,伴随国内外景区陆续推行低票价甚至免票入园,过度依靠门票收入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告别“门票经济”不只是做“减法”,客流的快速攀升,也对旅游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软实力”的旅游服务是否趋于完善和人性化日显重要。经历了疫情的冲击,部分景区可能存在着急的心态,希望尽快将损失补回来,这②,但无论如何都应意识到,不能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虚假繁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割独立套房合同范例
- 合同范例水利
- 家配酒水配送合同范例
- 农村资源出售合同范例
- 楼盘开发入股合同范例
- 土方总价合同范例
- 桂花小苗购苗合同范例
- 世纪佳缘 合同范例
- 广告位合同范例
- 柴油配送车销售合同范例
-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优选3篇)
-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报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报告八篇
- 2401危险化学品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写导则
- 年度供应商审核计划表
- 不便的便利店
- 题型汇编丨2023届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图像说理总结
- niren w5500模块用户手册adobe reader打开
-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库及答案
- 结婚函调报告表
- 房地产市场报告 -威海房地产市场月报2023年02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