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辨析:权大于法抑或法大于权?P446悖论,国家与法的关系不能用谁大谁小的简单公式来概括,在国家与法的关系中,任何一方的权威性都不可也不应该绝对的优越于另一方。如果法律是绝对优越的,它就会成为超越一切、支配一切的永恒存在,国家对法的任何修改和废除都是不可能的了,如果国家是绝对优越的,那就意味着一个政权可以任意抛弃和践踏现有的法律秩序,这样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会被极端的恐怖通知所代替。在革命夺取政权之后,新生的国家政权首先要建立宪法秩序和法治秩序,在这个时候,可以说国家大于法,因为国家先于法,国家是宪法和法律的创造者。在宪法秩序和法治秩序建立之后,国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界限内运行,即使国家要对宪法和法律进行修改,也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法制原则。思考题:如何处理国家改革中的法律与现实冲突的问题?第三节法与政党及其政策一、法与政党政党是一定的阶级或阶层为了取得或影响政治决策权力以实现共同利益而结成的政治组织。国家、政党与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法治的关系。(一)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依法治国与坚持当的领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依法治国应当改善党的领导1、改善党的领导要通过法律执政,并监督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2、改善党的领导要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切实有效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治国正是民主集中制的时代精神和基本保证。二、法律与政策政策是政党在政治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做出的政治决策。其中执政党的政策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政策和法律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和差别。(一)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表现为党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而法律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表现为由立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则,它们必须是公开的,面向社会公布的。(二)政策可以主要由或完全由原则性的规定组成,可以只规定行动的方向而不规定行为的具体规则;法律则是以规则为主,不能仅限于原则性规定,否则,权利和义务界限不明,难以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加以有效调整。(三)政策主要靠宣传教育和党纪保证实施,但党纪只能适用于党内;而法律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可以对任何违反者(无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组织,包括在中国境内违法的外国人和组织)实施制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四)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虽然党的根本政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大量的具体政策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否则便不能发挥及时的指导作用;而法律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法律一般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如果变动周期过短,则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便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这样就不能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秩序。思考题:1、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国家是以政策来调整,还是以法律来调整?要看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历史任务。2、在社会改革时期,如何处理政策的需要和法律的权威?第四节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一、政治文明的有机构成(一)政治文明概述人类发展史的进程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泛指政治领域的进步状态,如果说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成果,精神文明专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成果,那么政治文明就是人们改造国家和社会的成果。(二)政治文明的构成要件:文明的政治理念文明的政治制度文明的政治秩序文明的政治目的1.文明的政治理念是整个政治文明的先导。文明的政治理念主要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人民主权、宪政、法治等等。2.文明的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关键要素。文明的政治制度的关键是:民主、分权、控权和法治。3.文明的政治秩序是政治文明的又一个要素。文明的政治秩序应该是各种政治力量(包括阶级与阶层)的利益得到合理、公正的分配与保障,它们的相互关系应该和谐与协调。4.文明的政治目的是政治文明的必备要素和价值追求。一切为“公”。二、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的一致性(一)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具有广泛的一致性。1、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共同构筑现代国家,就是说,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它们都是建基于市场经济之上的上层建筑。2、两者在内容上大部分是相同的,诸如民主的政治制度,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平等的普选制等等。3、在基本理念上,两者也大体一样,诸如人权、自由、平等、正义、公正等等。4、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保障,共同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二)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也有一定的差异。1、侧重面不尽相同。法治国家重视实现法的功能与价值,强调法律的权威;政治文明重视政治制度的民主,提倡社会正义。2、手段也不尽相同。法治注重强制性和国家意志性,提倡法不徇情,要求一切按规则办理,对违法和犯罪行为将予以制裁;政治文明侧重于人的思想解放,提倡社会和谐,维护人的尊严。3、法治国家侧重于国家生活,中心是国家机关依法办事;政治文明涉及各个领域,重点是人们相互间的尊重与团结、友好与合作,中心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三、社会主义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一)政治文明的初级形态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主要内容和特征有:1.基本上废除封建专制和神权政治,建立了共和国。2.人的思想首次得到了解放,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普选、法治成为多数人的政治理念。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民主的政治制度基本确立,并正常运转。4.一切都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阶级对抗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5.民主的政治目的还很含糊,一般都停留在口号上和纸面上,实际上,结党营私是普遍现象,各党派明争暗斗,社会阴暗面不少。6.政治文明的秩序不断受到黑社会势力和反民主势力的破坏。(二)社会主义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的理由:1.社会主义法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为基础的治国方略和政治体制,阶级对抗已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就避免因阶级对抗而造成的对社会的严重后果,人民也就能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各种创造性劳动。2.社会主义法治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使人的思想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相结合,从而使政治文明得以升华,使“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社会主义法治是绝大多数人之治,体现的是绝大多数人的意志,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使“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美好的愿望变成光辉的现实。4.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民主已经不只是手段,更是目标和行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干部则是“人民的公仆”。5.社会主义法治将全面落实马克思关于“权力分开”的遗训,在坚持与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实行依法执政,贯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本章思考题:1、了解我国政治体制结构,掌握国家运作的程序,以及国家运作与法律运作两条路径的相互关系。2、了解世界法制发展史,从中总结法与国家的微妙的依赖与制约关系。参考书目:1、亚理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3、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三十七章法与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法与传统、法与宗教、法与法律文化的关系,法律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有何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正确认识并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将国外的优秀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教学时间】1学时第一节法与传统一、传统与法律传统传统是某一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经过长时间历史岁月的沉淀而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符号的复合体传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存在于普通民众的意识、心理、习惯、行为方式及生活过程之中,因而与一个社会的有机体密布可分。法律传统乃是从过去沿袭传承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的某种法律精神和文化。它的社会价值意义在于:(一)它具有凝聚的功能。民族法律文化心理,社会成员彼此的认同感(二)法律传统也具有规范的功能。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习俗与惯例(三)法律传统还具有评价的功能。伦理性评价标准二、法律传统的历史合理性一种法律传统之所以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一定社会诸方面因素和条件的法权要求的体现,在这种传统中,凝聚了该社会人们调整行为与制度安排的丰富历史经验,因而具有历史合理性。沿袭下来的法律传统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规律,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心理认同。三、法律传统的创造性转换法律传统的继承、摒除与改造推动法律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本身的诸因素之间的矛盾运动,这种转型并非仅仅由于外部环境强迫承继传统的人们作出的,而是蕴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一)它表明法律传统本身内含着接受变化的潜力。(二)它也表明法律传统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的改变。第二节法与宗教一、宗教的内涵及其法律意义(一)宗教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它的特点在于通过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慰藉。(二)宗教的规范作用,使其与法律有着内在的关联。在东西方社会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都曾出现宗教与法律相互贯通的现象。法律往往成为表达一定的宗教观念和宗教要求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国度,宗教教义本身就具有法律的效力,成为法律主要渊源。二、宗教精神与法律发展(一)宗教的某些教义直接转换为法律的内容。如摩西十戒以及佛教的一些教义,如法律一样共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从的基本行为规范。(二)宗教精神的转换也导致法律规范的更替与发展(三)法律与宗教的逐渐分离使法律有更多的独立性,但法律保留了宗教教义里的某些规范,并且,法律成为规范宗教发展的依据。三、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调整我国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宗教信仰纯属公民个人的私事。(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三)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四)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第三节法与法律文化一、作为文化现象的法律(一)“文化”漫谈文化这一术语产生于拉丁语,culture,是动词“colere”的源生词,本义是指人类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合于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劳动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文化是人借助劳动的中介和自然界、社会相统一的特殊表现,是个人创造力和才能的发挥程度的鉴定,表明人类所达到的由人同自然界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历史发展水平,反映了具有历史根源的实体范围内个人行为的特定模式。文化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系统,不仅包括人们活动的对象性成果,而且包括人们在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观力量和才能。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二)法律文化1、定义所谓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2、法律文化的结构(1).物质性的法律文化,诸如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等,亦曰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2).精神性的法律文化,诸如法律学说、法律心理、法律习惯等等,这可称为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二、法律文化观念(一)法律文化观念法律文化观念表现在受历史传统制约的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态度、价值、心理、感情、习惯等等之中,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地影响这社会主体的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国家的法律模式及发展走向。法律文化观念的系统:(二)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在法律文化观念系统中,法律意识具有核心的地位。认识法律意识的性质与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1.一定的法律意识是社会生活条件的主观映现。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思想与评价的总称。2.一定的法律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体对于一定法律现象的价值评价。3.一定的法律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法律实践活动。法律意识的分类:1.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感性阶段与理性阶段2.立法意识、执法意识、司法意识与守法意识3.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如何增强我国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四、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1、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法律文化的地域性、时代性与民族性2、法律文化的变迁3、中西方法律文化之比较参考书目:1、【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梁治平编:《法律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8年版。3、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刘作翔:《法律文化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5、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三十八章法与道德【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道德的基本含义、法与道德的关系、、法与道德的冲突与解决、伦理化的法律如何适用时代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法制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时代的变化与中国伦理化的法律的转化。【教学时间】1学时第一节道德的含义及属性一、道德的含义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道德的根源:自然或神?抽象的人性?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一定的生产关系及社会关系?道德的层次:价值、原则、规则、感觉和态度道德的类型:统治阶级道德和被统治阶级道德社会普遍道德与职业道德公德与私德二、道德的属性道德作为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式和社会调整形式,具有以下属性:(一)物质制约性和历史性。物质制约性指道德的根本内容和性质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最主要地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二)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三)民族性。道德具有民族性,指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或者说道德具有民族的特点。(四)人类共同性。道德的人类共同性不是指人类有亘古不变的道德,而是指人类社会共同体有共同的道德内容,比如尊重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强盛的民族不能欺凌落后弱小民族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则。第二节法与道德的联系、区别“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一、法与道德的联系(一)首先表现为纵的联系。所谓纵的联系,是指它们和其他社会现象间的共同关系。都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二)其次表现为横的联系。所谓横的联系,是指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保障。法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的精神支柱。二、法与道德的区别(一)表现形式不同。国家意志——社会意志(二)违反的后果也不同。法律制裁——社会谴责(三)调节人们行为的方式不同。权利本位——义务本位(四)调整的对象不同。外部行为——内部动机(五)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同。规范体系——个别规范群三、法制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制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促进道德风尚的建设,这是因为:(一)社会主义法制是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经济职能以及其他社会职能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能够不断地形成和发展道德提供了客观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文化基础。这些基础正是建设道德风尚的决定性因素。(二)社会主义法制是批判剥削阶级旧道德,传播社会主义新道德,用新道德改造旧社会、改造人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物质力量。(三)法律把道德原则具体化,把遵守某些道德规范确认为公民的法律义务,国家才能够对公民的道德行为实行真正的和直接的监督,并为公民提供同严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和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法律武器,提高公民同不道德的、违法的现象进行斗争的勇气和积极性。第三节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一、法与道德的冲突及原因(一)冲突的表现1.“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即法与“理”的冲突。2.“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即法与“情”的冲突。(二)冲突的原因1.法律移植和改革,造成法与社会原来的道德发生冲突。2.社会发展,道德发展,但法律滞后。3.道德价值和法的价值都是多元的,两者不会一一对应,这也是冲突的原因之一。4.法律的形式化要求,有时会偏离实质内容。5.法的评价方式与道德的评价方式不同,这也是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二、解决冲突的基本措施(一)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同步进行。(二)在法律移植中,尽可能注意与本民族道德的协调。(三)宣传法律的评价方式,使民众理解、特别是法律工作者接受法律的思维和评价方式。(四)学会接受法治的代价。第四节伦理类型与法律发展一、西方社会所特有的市民伦理(一)市民伦理的基本特点(二)近代西方法律形式主义运动的主要构成要素1.法律在市民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生活中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2.法律具有自身内在的自主性,司法亦有其独特的地位。3.法律具有普遍性的品格,法律原则和规则的逻辑意义是客观存在的。4.重视司法过程的程序化和规则性,而司法程序则具有迅速、公开的特征。二、传统东方的宗法伦理(一)宗法伦理的基本特点(二)宗法伦理的时代价值意义1.以“仁”为本体的个人信念伦理系统,具有突出人的主观自觉精神的深刻意味,体现了浓郁的法律人文精神。2.这一法律理念没有陷入西方式的法律形式主义,没有把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完全寄托于制度化的法律,而是主张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必然性联系,藉以确立法律的价值基础。3.这一信念伦理体系是一种特别注重秩序的理性主义,主张修己与安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统一,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感。
参考书目:1、[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商务印书馆,2005年。2、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3、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范忠信:《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5、范忠信:《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三十九章法与科学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含义、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法与科学技术联系与区别以及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科学技术对法律发展的影响,法律对科学技术的规范与促进。【教学时间】1学时第一节科学技术概说一、科学与技术的含义科学,science,往往被界定为人类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分类:传统分类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技术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一般在把科学与技术合称时,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技术主要指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技术,technology,往往被界定为人类为满足生产和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科学与技术的分离与融合历史上的分离。科学原指对世界的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认知是其主要目的,因而在古代往往为有闲的贵族哲学家所为;而技术最初是一种劳作工艺和技巧存在的,便利或功利是其主要目的,因而在古代往往是工匠所为。历史上的融合。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带来的契机。(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20世纪以后,一方面是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依然存在,且现代科学与生产技术的相对独立性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是现代技术与科学间相互渗透、依赖、支撑的程度越来越高,甚至被认为出现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特征;再一方面是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化特征愈趋明显,科学和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庞大的社会事业。(三)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科学与技术的所属领域不同。2.科学与技术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3.科学与技术的预测可能性不同。4.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速率不尽相同。三、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一)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深刻和广泛的。它不仅带来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而且深刻的影响着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二)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和挑战。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第二节科学技术与法的联系和区别一、科学与法的联系和区别(一)二者的共通之处:1.它们存在某些基本的共同特性,这就是理性、逻辑、经验、实证,以及科学理论和法律规则都具有的普遍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等属性。2.它们在所用方法和要求上有共通之处,包括观察的方法、实证的方法、逻辑推演的方法,以及客观、中立、逻辑上严谨一致、思维过程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严密、理由充分、表达方式精确明晰等要求。3.它们都借助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因而可使个体经验得以积累、形成体系,并为其他个体所习得,也使人类理性思维和对这种理性思维的反思成为可能。4.它们都具有专业化、职业化属性,各自构成由共同的职业理念、推理和思维方式以及概念术语所支撑的职业共同体。(二)二者的区别在于:1.彻底客观主义的科学立场与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的法律思维。2.科学的开拓创新与法律的规则预设、“遵循前例”。3.科学上的无穷探究、反复试错与法律特别是司法的当下、终极解决。4.科学的“不计利害”与法律的利害计算。二、技术与法的联系和区别(一)技术与法的联系:1.它们都是对客观世界施加干预、控制的手段和方式。2.它们都具有功利性,都要计算利害,注重功用、效益。3.它们都具有操作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标准的统一、普遍、明确、稳定和可预测性是它们共有的属性。4.它们都具有职业化、专业化属性。(二)技术与法的区别:1.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法律的道德维度。2.技术的高度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与法律的相对不确定性。第三节科学技术与法的相互作用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一)法的产生和发展以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为一般基础(二)法的理性化、形式化和技术化借助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渗透性影响1.根本上说,法和科学都产生于人类理性和经验,是人类理性和经验的产物。但是,法的理性和实证特性更多借助科学的影响,并受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2.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法必须是统一、普遍和可操作的,而事实上,法只有被形式化、技术化之后才可能是统一的、标准化的、可操作的。近现代西方法的形式理性乃至形式法治也正是借助技术理性的深刻影响发育形成的。(三)法的内容为科学技术知识所丰富、充实1.科学知识成为法律规定的依据和理由。2.科学技术进步也使某些传统法律内容或原理发生改变。3.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规则经赋予法律效力后成为法律规范,从而使法律规范体系内增添了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的法律规范。(四)法的调整范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五)法的运作机制和技术受科学技术影响和制约(六)法律观念、法学教育、法制宣传和法学研究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七)法的良善与否的评价尺度与科学技术的尺度相关(八)法在应对科学技术带来的困惑、挑战和问题中校调、发展二、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一)法组织和协调科技活动,为科技活动和科技管理提供民主、科学的规则和程序1.法确认和保证科技发展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优先地位,使之固定化、制度化。2.法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具体化、细则化、程序化,确定科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绿色生态建筑农民工劳动合同示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防盗门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加油站智能监控与数据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白云区观白活力中心房地产合作开发投资框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电产品研发与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养殖企业与个体养牛户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数据中心机房租赁及数据备份服务合同2篇
- 基于2025年度5G网络技术研发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拌和站产品质量追溯与售后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土方中介合同纠纷调解机制3篇
- 物业费收取协议书模板
- 电工(中级工)理论知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 工业设计概论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商务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 起重机的维护保养要求与月度、年度检查记录表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
- 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垃圾分类巡检督导方案
- 大一护理生涯发展展示
- 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新生儿急救与复苏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