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规章制度(6篇)_第1页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6篇)_第2页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6篇)_第3页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6篇)_第4页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范文(通用6篇)

第一篇: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2、从业人员必须保

持良好的个人卫生。3、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

年。4、本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

员和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5、定期组织本单位

食品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和了解

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培训;2、制定食品

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3、检查食品经营过程的安全状况

并提出处理意见;4、对食品安全检验二作进行管理;5、组织从业

人员进行健康检查;6、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7、配合食品药品

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

况;8、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

1、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2、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

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

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3、对贮存、销售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查,查

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

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下架退市,停止销售,并做好退市

记录。4、对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通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

者和消费者,并做好相关记录,将情况及时报告辖区食品药品管

理部门。5、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各项检查活动,

如实提供被检查食品的票证、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

售量等相关信息。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并在2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7、因食品安全管理和经营的需要,修改、增加的相关制度及经营

项目及时书面报告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四、食品进货查验和批发记录制度。

本单位采购食品,应当认真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查验供货者

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索证档案,不

从无合格经营资质的供货者处进货,不接受来历不明的上门送货

行为,不经销三无(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食品和过期变质

等违法食品,保证所售食品质量安全。向供货者索取进货凭证。

从事食品批发业务时,向购货者提供销货凭证。按食品药品管理

部门要求,建立食品销货台帐,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

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货日期等内

容。妥善保管书式台帐档案,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电子台帐,

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五、食品贮存管理与废弃物处置制度。

1、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或设专门区域,不与有毒有害

物品同库存放。2、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

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03、食品应分类、分架、

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

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4、贮存

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

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5、建立

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

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和清理

废弃物质。6、仓储的食品做到先进先出,由专人定期检查,严防

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贮存区应采取防鼠、防虫、防潮、通风等措

施,确保存放的储物保持干燥清洁,整齐有序。

六、不合格食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本单位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

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尽可能及时召回已

隐藏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对于现场制售及厂家配送的

凉拌菜、散装熟肉制品、糕点(无馅料的热加工产品除外)等易腐

败变质的食品,做到当天生产、当天销售;当天未售出的不再进行

销售。5、现场制售食品的原料、成品以及散装食品应每批次标明

入库日期和保质期限,出库销售应先进先出。仓库区域要设立明

显的退换货区域并加贴醒目标签,防止和正常食品混淆,防止员

工误将过期食品上架销售。6、建立营业场所临近保质期食品定时、

定人、包片的日常清查制度°定期检查库存和待销售食品,发现

食品临近保质期时,应及时转至临近俣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

八、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要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

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2、发生食品安全

事故时,应当立即予以处置。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

事故发生之时2小时内向食品药品管理部门报告,防止事故扩大。

3、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

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九、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售后服务规定,努力提高售后服务水

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管理部门、消保

委处理消费者投诉,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积极主动争取与消费

者达成处理协议,不无理拒绝和故意拖延。

十、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

散装食品应设置专门的销售区域,以明显的标志区分或隔离。

根据所销售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和存放设备、

设施。在盛放散装食品容器或隔离设施上显著标识食品名称、生

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直接入品的食

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散装食

品销售应使用专用的售货工具分拣。

制作单位:

签字(盖章):

年月日第二篇: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

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

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

证明。健康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二、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

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

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

食品的工作。

三、当食品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

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

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四、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个人仪表

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经常换洗,保持清

洁c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糠、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

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食品加工、销售工作区

内。

五、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加强个人

健康状况日常监督管理。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规范从业人员培训,增强其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

知识水平,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教育和

培训计划。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的

实施。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操作岗位分别进行,

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

各岗位操作规程等。

四、定期组织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学习培训,

做到有学习培训记录、食品从业人员有学习记录本,并建立好学

习培训档案。

五、按时按要求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级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六、有条件时选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参加食品检测、检验知

识学习培训,培养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人员。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为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员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河南省

食品流通企业食品安全员(师)制度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

定本制度。

一、根据本单位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

员(师)。

二、食品安全员(师)应当具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的条件,参加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师)负责参与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

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监督落实食品经营过程的安全控制制度,

组织落实本单位食品安全自查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处置制度,组织

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及健康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

档案,履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义务,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的监督检查。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师)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

安全知识更新培训。

四、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为规范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及时发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

障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C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食品销售活动,

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

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经营许可证,接受社会监

督,承担主体责任。

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

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食品销售全过程实施

内部自我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

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

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进货查

验、工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

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

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

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

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

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C

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

价,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当立即采

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

品经营活动,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八、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

单位有关规定处理。

九、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及报告情况归档备查。

五、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为规范本单位食品经营行为,严控风险点,保证食品安全,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采购环节

1.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2.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出

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相关许可证、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

5.对采购食品的外观质量状况、食品温度、保质期等方面进

行查验。经查验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货商做退货处理。

6.每一批次的进货情况详细记录进货台帐,并按照要求妥善

保管。

二、食品储存环节

1.详细记录各类食品的入库日期、数量等相关信息。入库记

录应与进货查验相衔接,定期与供货者核对购进食品的品种、规

格和数量。

2.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

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等分类、分架存放,做到生熟分开、摆放

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

期的食品。

3.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在贮存位

置表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等内容。

4.定期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发现食品有腐烂、变质、超过

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三、食品运输环节

1.运输食品时运输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卫生,运输中要防蝇、

防尘、防食品污染。

2.运输工具应能满足食品的运输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四、食品销售环节

1.每天对销售的食品进行查验。销售人员要按照食品标签标

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和食品安全。

2.对即将到达保质期的食品,集中进行摆放,并作出明确的

标不。

3,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销售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六、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为保证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

制度。

一、食品经营场所应按照食品销售流程合理布局设备、设施,

防止在经营中产生交叉污染。

二、配备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

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

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

三、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虫害防治,有效消除老鼠、嶂

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四、销售散装食品,应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

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

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三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

开关,并宜提供温水。

五、经营场所可以采用机械排风、空调等设施,保持良好通

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空气C

六、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或设施、工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

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为安全、无毒、无异味、防吸收、

耐腐蚀且可承受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作,易于清洁和保养。

七、贮存、运输食品,应具有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

设备、设施、配备专用车辆和密闭容器。远程运输食品需使用符

合要求的专用密闭式冷藏(保温)车,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

清洁消毒,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八、应当定期维护食品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

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

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十、用于食品经营操作的设备、设施不得用于与食品经营无

关的用途。

七、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为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管理,严把食品进货关,根据《食

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实施索证制度。在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方的真实

身份,索取并检查供货方的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经

营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证照手续,以查验供货方和生产者

的主体合法性。

二、实施索票制度。购进的食品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

明食品质量的检测、检疫报告等合格证明,并对食品包装上的标

识以及内在质量进行检查或抽查,查验食品质量的真实性;对于

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拒绝购进。

三、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台帐,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

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

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保存相关凭证,并保证食品进

货查验记录真实。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

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四、保健食品专项制度。L索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供货者

的营业执照复印件。2.索要保健食品七产许可和经营许可证明文

件复印件。3.索要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含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等)

复印件和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复印件。4.索要保健食品出厂检验合

格报告复印件,进口保健食品还应当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复印

件。

八、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的贮存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

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

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二、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

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螳螂

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三、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

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

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四、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与墙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

离,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巴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

应及时清除。

五、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可正确指示温

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

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六、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

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

压存放。

七、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

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八、贮存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做到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

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九、废弃物处置制度

为规范废弃物处置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

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安排人员负责废弃物的处置、收运、台账管理等工作。

二、设置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存放垃圾和废弃

物的设备或设施,废弃物应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三、禁止乱堆废弃物,禁止将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

四、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整洁

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五、单位负责人应实时监测单位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并对处

置行为负责。

十、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为加强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停止经营、召回的管理,

确保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等有

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并执行食品退市制度。一旦发现所经营的食品有不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

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

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式公布或通知的不符合食品

安全标准的食品,迅速按要求进行严格清查,并对清查出的不符

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立即下架、下柜,停止经营,并将清查情

况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要求处理。

三、对已经停止经营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配合食

品生产者立即召回,并将召回情况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

十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为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防止或减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

社会危害,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二、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范检查登记本,定期检查本单

位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三、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立即把伤病人员送往医院

进行积极救治,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采取封存等控

制措施,并及时向本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卫生行

政部门报告。

四、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中,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

妥善处理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有关事宜。

十二、食品销售记录制度(食品批发企业)

为加强本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记录食品销售去向,根据

《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规定健全食品销售记录制度,建立食品销货台帐。

二、食品销货台账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

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

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三、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亍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四、销售食品时,主动向购进者开具载有批发记录信息的销

售票据或者清单,同时加盖印章或者签字。

十三、禁止经营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食品经营者禁止经营下列食

口口口: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

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

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

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

限量的食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

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

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

其制品。

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K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

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第

三篇: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称食品安全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

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

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安全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

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

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三条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

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

制度,保证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安全,对社会和公

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政府统一负责、领导食品安全监

督管理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

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协调配合机制、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并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市、区县(自治县)人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部

署、指导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食品安全风

险监测、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食品

安全信息公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承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

产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承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

品流通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承担餐饮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职

责,负责对农村家庭宴席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承担本市铁路口岸、航运口岸、具

有国际通航业务的机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范围内的食品、食品

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商贸流通、教育、城乡建设、市政、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在

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乡镇人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的委托范围内,依法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

督检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在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生产或贮存有毒、有害以及容

易造成食品污染的物品;

(二)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当防潮、防霉、通风干燥,食品应

当分类存放;

(三)定期维护食品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及时清洗,保持

设备或者设施清洁、卫生;

(四)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有明显区别标

识,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用非食用化学物质浸泡水产品、畜禽产品;

(二)在食品中掺入罂壳等有毒、有害物质;

(三)以废弃食用油脂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第九条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的,应当依法取

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从事特定品种

食品生产经营的,还应当依法在相应许可证件中予以特别标注;未

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活动的,由相应

的许可管理机关予以查处。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

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但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他食品

或者从事餐饮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或者餐饮服务

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

售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许可。

第十条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和依法属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

理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应当向市质量监督部门依法申请工业

产品生产许可证。

第十一条禁止利用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纤维等有害物

质为原料,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设备等

食品相关产品。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低于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自动失效;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予以修

改。

第十三条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出现腹泻、呕吐、

黄疸、发烧、咳血和咽部、肺部、皮肤化脓等病症的,食品生产经

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康复后可以继

续从事原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

方可参加工作,健康证明在全市范围内适用。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采用委托方式生产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依法属

于生产许可管理的食品等相关产品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生产许

可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

委托双方应当到所在地区县(自治县)质量监督部门备案,提

交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委托加工合同复印件。

委托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标明委

托双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事项。

第十五条食品、食品添加剂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

度,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

保质期、供货者名称以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记录的保存

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六条食品、食品添加剂批发经营者,应当如实记录批发

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

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

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七条食品、食品添加剂批发经营者,应当定期将进货查

验记录信息、批发记录信息报告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

第十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柜贮存食品

添加剂,并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

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使

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日期、使用目的

等事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堂、集体用餐配送者、食品摊贩不得在

食品经营场所使用、存放亚硝酸盐。

第十九条餐饮服务提供者接办集体宴席,应当具备与接待要

求相适应的服务人员、食品经营场所和消费设施、设备;不得超许

可范围、承接能力接办集体宴席。

餐饮服务提供者接办集体宴席应当对提供的食品留样,每个

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并在冷藏条件下至少存放48小时。

第二十条集体用餐配送者配送食品,应当在包装明显位置注

明制作的时间和保质期限。

第二十一条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展销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选址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按照食品与非食品、生食与熟食、鲜活产品与其他食品、

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分开,以及餐饮服务提供者单设专区

经营的原则,合理划定功能区域,分类设置摊位;

(三)设置必要的给排水、垃圾废克物清除等设施;

(四)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五)配备必要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

栏。

第二十二条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

会举办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但依法不需

要取得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除外;

(二)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对其定期开展食

品安全培训,督促其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相关制度;

(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录将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

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

(四)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

现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区县(自治县)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设置信息公示栏,及时发布有场内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和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信息。

第二十三条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生产场所应当距离露天垃圾场、粪坑、污水池、非水冲

式厕所等可能污染餐饮具的有害场所污染源30米以上,且不得建

于居民楼内,总面积(包括清洗、消毒、包装)不得小于200平方

米;

(二)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包装设备,并符

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三)生产场所布局合理,按清洗消毒工艺流程设置回收粗洗

间(区)、清洗消毒间(区)、包装间(区)、成品间、包装材料间,消

毒工艺流程不得有逆向或者交叉;

(四)使用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洗涤剂、包装材料,以

及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的消毒产品;

(五)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六)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提供的消毒餐饮具应当检验合

格,并在其独立包装上标注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消毒日

期及保质期限等内容;

(七)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第二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监督

检查或者抽检不合格的,应当及时通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

现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没有营业执照的,应当及时通报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集中消毒餐饮具

的监督管理,发现餐饮具不合格的,应当及时通报卫生行政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撤销、撤回、吊销、注销餐饮具集

中消毒服务单位营业执照的,应当定期通报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集中消毒餐饮具的,应当查

验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营业执照,并留存其营业执照和餐

饮具消毒合格证明复印件。

第二十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在许可证标注的生产经营地址

外贮存食品的,应当在贮存食品3日前向原许可机关备案。

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贮存、运输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在签

订贮存、运输合同前,查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证(依法不需要

取得许可的除外)、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并留存其身份证明、许可

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如实记录贮运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

产批号、保质期限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相

关信息。

第二十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农村家庭宴席监

督管理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

乡镇人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农村家庭宴席进行备案管理。

农村家庭宴席举办者应当在举办家庭宴席前2日内将就餐时

间、就餐人数、场地卫生条件、菜品清单、厨师健康状况等情况

向所在地乡镇人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农村家庭宴席管理办法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第二十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政府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

坊改进生产条件,逐步发展成为食品生产企业。

第二十九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依法取得生产加工核

准,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从事生产加工活动。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核准的有效期为3年。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办法由市质量监督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生产加工区与生活区隔离;

(二)具有与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场所,并与

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三)具有与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施或者设

备,有相应的盥洗、更衣、消毒、通风、照明、防腐、防尘、防蝇、

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

设施;

(四)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加工设施或者设备符合食品安全要

求;

(五)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六)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第三十一条申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核准的,应当

向所在地区县(自治县)质量监督部门提出,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生产加工核准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生产加工固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材料;

(四)生产加工设备、设施清单;

(五)设备布局平面图和工艺流程图;

(六)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

(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名单和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文本。

依法需要预先核准名称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同时提

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第三十二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应当符合下

列要求:

(一)使用的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依法属于生产许可管理

的,应当使用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二)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原料,及时清理变

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

(三)生产加工过程中防止生熟食品以及原料、半成品、成品

的交叉污染;

(四)食品生产加工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无毒无害;

(五)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应当洗净、消毒,保持清洁;

(六)食品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七)正确使用符合食品安全的洗涤剂、消毒剂;

(八)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九)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第三十三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负责人应当对食品安全负

责,向社会公开承诺食品安全,不乱月、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

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不使月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

食品,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

第三十四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下列食品:

(一)乳制品、酒(不含粮食酿造酒)、罐头制品、果冻等高风

险食品;

(二)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三)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四)市质量监督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得向食堂、连锁经营的集中交易市场

销售其生产加工的食品。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得接受食品委托生产加工。

第三十五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

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

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

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内容。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建立出坊食品销售记录制度,如实

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质期限、

销售对象、销售日期等内容。

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六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应当至少每半

年检验1次;首次出坊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检验。

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坊销售。

不具备食品检验能力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委托具有

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三十七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行季节性或者临时性生

产加工的,应当在开业、停业前3日内报告所在地区县(自治县)

质量监督部门。

无正当理由的,停业不能超过6个月。

第三十八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预包装食品的,应

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生产加工散装食品的,应当

在散装食品的容器或者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

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三节食品摊贩

第三十九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

局、建设改造集中交易市场,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

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

第四十条食品摊贩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在区县(自治县)人政府指定的范围或者场所内经营,

距离厕所、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等污染源25米以上;经营

直接入口食品的摊点距离鲜活畜禽、水产品销售点、宰杀点20米

以上;

(二)有与经营食品相适应的消毒、防腐、防蝇、防尘、防鼠、

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和存放废弃物的设备设施;

(三)餐饮具应当洗净、消毒,保持清洁,一次性餐饮具不得

重复使用;

(四)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应当无毒、无害、清洁,不得

使用报纸、书刊、油印纸张和非食品专用塑料袋等不符合要求的

包装材料;

(五)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无害、清

洁的售货工具取拿食品,做到货、款分开;

(六)正确使用符合食品安全的洗涤剂、消毒剂;

(七)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八)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第四十一条区县(自治县)人政府制定非主干道两侧设置临

时占道经营点规划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第一项的规定,

集中规划临时占道食品摊贩经营点,芦予以公布。

第四十二条从事临时占道经营的食品摊贩应当依法向所在

地区县(自治县)市政设施主管部门申请临时占道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食品流通摊贩应当向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备案;餐饮服务摊贩应当向所在地区县(自治县)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办法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制定。

第四十四条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在履行占道行为监管职责时,

发现占道食品摊贩违反食品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应当及时告知工

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区县(自治县)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发放、撤销、撤回、吊销、

注销食品摊贩临时占道许可的,应当在3日内通报同级工商行政、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占道食品

摊贩违反食品安全管理相关规定,不适宜继续经营的,应当在3

日内通报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市政设施主管部门接到通报后,应当

及时责令其变更经营范围或者依法注销临时占道许可证。

第三章食品检验

第四十五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政府应当整合本行政区域内

的食品检验资源,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为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督检测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所生产经营的食品依法进行

委托检验的,应当对送检样品、样品所代表批量的真实性负责。

抽样检验、委托送检的检验样品,应当经检验双方同意后当

场封存,并签字确认。

第四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检验

结论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5日内向承担复检工

作的食品检验机构申请复检,并说明理由。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的,还应当

同时告知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复检:

(一)食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的;

(二)食品留样超过保质期,影响复检指标稳定的;

(三)逾期未提出复检申请的;

(四)已进行过复检的;

(五)生产经营单位对样品真实性提出异议,但不能提供有关

证明文件的。

第四十九条食品检验机构对检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科

学性负责,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因检验数据和

结论错误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食品检验机构不得与食品生产经营者签订协议,作出包检合

格等影响检验公正性的承诺,不得索取、收受食品生产经营者的

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五十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复检结论和逾期未

申请复检的检验结论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一条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设立食品检验室,食品生

产加工小作坊等其他生产经营者建立联检食品检验室,自行对食

品进行检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二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政府制定的食品安全年度监

督管理计划,应当包括食品抽样检验、餐饮具抽样检验和食品生

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监督管理等内容。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结合具体情况,组织制

订、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方案。

第五十三条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市级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要求和需要,

制定和实施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规划。

第五十四条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

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信息进行核实和分

析,并根据需要,组织同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商贸流通、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制订临时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方案。

第五十五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

作中,可以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初步筛查;对初步筛查结

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依法进行检验。

检验结论公布之前,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得进

行销售。

第五十六条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

备案实施、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对有不良信

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第五十七条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应当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的监督检查和回访。

监督检查和回访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经检查人员和食品生

产加工小作坊负责人或者食品摊贩经营者签字。

第五十八条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撤回、

吊销、注销许可证后,应当于3日内书面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撤回、吊销、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或者

接到通报后,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办理变更登记事项,逾期不办

理变更登记的,依法注销相关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撤回、吊销、注销食品生产者、餐

饮服务提供者的营业执照后,应当于3日内书面通报质量监督、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通

报后应当注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

核准证)、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五十九条食品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分类分级的原则进行调

查处理。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

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核实并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农

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调查处理。

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

织协调下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效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

现场进行卫生处理,提出可疑食品生产加工现场的卫生学处理措

施,查清事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致病食品和致病因素等,并

及时提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第六十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电子监管信息系

统,收集、整理、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信息。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本办法规定的相关记录实行电子记录。

食品生产经营者电子记录内容应当与纸质记录内容一致。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食品安

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用非食用化学物质浸泡水产品、畜禽产品的;

(二)掺入罂壳等有毒、有害物质;

(三)生产经营以废弃食用油脂为原料的食用油。

第六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

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0

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利用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纤维等有害物质为原料

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设备等食品相关产

品的;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将有腹泻、呕吐、黄疸、发烧、咳血

和咽部、肺部、皮肤化脓等病症的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食品

工作人员调整工作岗位的;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检验结论公布之前,销售可能不符合

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将许可证标注的生产经营地址外的食

品仓储备案的;

(五)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采用委托生

产加工,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备案的;

(六)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和食品贮存、运输服务经

营者未建立或者遵守相关记录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保管贮存制

度的;

(七)集体用餐配送者未在包装明显位置注明加工制作时间和

保质期限,或者在食品经营场所使用、存放亚硝酸盐的;

(八)餐饮服务提供者超许可范围、承接能力接办集体宴席,

或者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对提供的食品留样,或者在食品经营场所

使用、存放亚硝酸盐的;

(九)使用集中消毒餐饮具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办法规

定查验留存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营业执照和消毒合格证明文件,

或者食品贮存、运输服务经营者未依照本办法规定查验留存食品

生产经营者的许可证、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的。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区县(自治县)

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

重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县

(自治县)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

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加工要求不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二项至第九项

规定的;

(二)生产加工散装食品未在其容器或者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

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的;

(三)未向社会公开承诺食品安全的;

(四)生产加工本办法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的;

(五)向食堂、连锁经营的集中交易市场销售食品的;

(六)接受委托进行食品生产加工的;

(七)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出坊检验的;

(八)开业、停业未按规定报告的。

第六十五条食品摊贩经营不符合本办法第四十条第三项、第

四项规定的,由区县(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食品摊贩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

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没收违法

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等物

品,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至第八项

规定的;

(三)在食品经营场所使用、存放亚硝酸盐的。

第六十七条消费者购买的食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者退换、赔偿损失,并支付价款5倍的赔偿金:

(一)有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情形的;

(二)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食品

不召回或者不停止经营的;

(三)进口食品未经相关安全性评估的;

(四)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五)添加药品(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除外)的。

食品生产经营者不予退换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

分工,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罚款。

第六十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

未履行职责,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

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

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质量监督、市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以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未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日常监

督检查不到位或者用职权、玩忽职守、舞弊的,依法对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

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

辞职。

第六章附则

第六十九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食品生产:指以销售为目的,有同定生产场所、固定生产加

工设备和装置,将食品原料按照相应的工艺流程和要求,制作、

加工成为食品的活动。

食品流通:指食品销售者购买、销售食品的经营活动。

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

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包括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

者等的经营活动。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指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加工规模小,

采用传统工艺,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的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单

位或者个人。

食品摊贩:指无固定店铺,在集中交易市场或者所在地区县

(自治县)人政府允许的场所内从事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的个

人。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包括食品批发市场、食品零售市场,以

及商品批发市场、商品零售市场、商场、超市等交易市场中的食

品集中交易区域。

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指食品生产者或者检验机构出具的,用

于证明食品质量合格的检验报告书或者合格证。

第七十条生产、购买、销售亚硝酸盐的,应当遵守本办法和

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规定。

第七十一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

作中,应当按照同一生产批号确定食品批量;未标注生产批号的,

按照同一生产日期确定。

第七十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铁路运营中和火车站内的食品

安全监督管理,由铁路主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执行。

本市行政区域内客运船舶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由客运船舶

登记港所在地和客运船舶停泊所在地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共同负责。

客运船舶登记港所在地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许可

证的受理和核发。

客运船舶登记港所在地和客运船舶停泊所在地相关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相关机构行使客运船舶的食品安全监

督管理职责。

第七十三条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第四篇:食

品安全规章制度

一、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

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

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

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

验检疫合格证明等文件。

(二)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

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

货查验记录。

(三)索取和查验的文件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

建档备查,保管期限不少于2年。

(四)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索

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

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销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

系方式等内容。

(五)选择账簿登记、单据粘贴、电子文档等其中一种方式建

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

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

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

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并追回已经售出的食品。食

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二、库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或设专门区域,不与有毒有

害物品同库存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

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

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

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

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内容。

(五)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定期清仓检查,防

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的食品。

(六)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七)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

三、食品卫生保障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生食品与熟食品分开摆放,避免食品交

叉感染。

(二)展示食品的货架、用具必须在展示食品前进行清洁消毒,

并定期进行保洁、消毒,用具不混用、不乱用。

(三)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

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四)展示柜的玻璃、架子、灯罩、价格牌不得直接接触食品,

展示的食品不得直接散放在货架上。

(五)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穿戴整洁,并保

持个人卫生。

(六)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制度

的监督落实工作。

(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从业人员

个人卫生状况;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

运转情况以及周围环境卫生。

(八)发现问题,由卫生管理人员跟踪改正。

(九)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并存

档。

四、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制度

(一)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

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二、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后

方可上岗。

(三)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

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不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档案。

(五)食品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

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过期限使用健康证明。

(六)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

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

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第五篇:食

品安全规章制度

1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构成

①单位负责人;

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2餐厅卫生制度

①餐桌椅整洁,地面清洁,玻璃•光亮,有公共痰盂和洗手设

施。

②要每天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达到无蝇、无蜘蛛。

③不销售变质、生虫食品。

④小餐具用后洗净、消毒、保洁。

⑤服务人员穿戴清洁工作衣帽,工前、便后洗手消毒。

⑥点心、熟食必须在防尘防蝇玻璃柜内销售,坚持使用清洁

的售货工具。

⑦服务人员工作时禁止戴戒指,手链,涂指甲。

3凉菜间(冷荤间、熟食间)制度

①凉菜制作必须做到“五专”:即专人、专室、专工具、专

冷藏、专消毒。并在凉菜制作间入口处设预进间,供工作人员二

次更衣、洗手消毒使用。

②凉菜制作间内必须安装空调设施,保证室温低于25七。

③凉菜制作间加工前必须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

少于30分钟。

④凉菜制作前要将刀、砧板、台面、手进行消毒并有消毒记

录。

⑤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

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供加工用的蔬菜、水果等

食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制作间。

⑥工作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

前洗手消毒。

⑦熟食勤作、勤销,做到当天制作,当天销售,过夜隔夜食

品回锅加热销售,不出售变质食品。

⑧工作结束后要做好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及制作间内的清

洁卫生工作。

⑨非专业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凉

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4初(粗)加工间制度

①有专用加工场地,工具、容器要专用,腐败变质原料不加

工使用。

②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

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应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将外壳

洗净,必要时应进行消毒处理,设有能盛装一个班产垃圾的密封

容器。

③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

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

④加工肉类、水产品、蔬菜的操作台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

标志。

⑤工作人员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⑥防尘防蝇设施齐全,运转正常。

5烹调加工制度。

①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

食品;

②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

③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回锅彻底加热后供应;

④炒菜、烧煮食品勤翻动;

⑤刀、砧板、盆、抹布、盆用后清洗消毒;不用勺品味;食品

容器不落地存放;

⑥制作点心用原料要以销定量,制作时使用色素、香精等食

品添加剂,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