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_第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_第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

决简单生活问

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c

三、德育目标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

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

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

计的最准确。开始!

[生]按照指令操作

[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学生答复。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

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

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

1.长度的测量

[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

子吗?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

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

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

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

[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揖指到中指尖的距离

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

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

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方眼睛是头部的黄金

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人体尺寸的知识,真让老师吃惊。大家也一定

还记得长度的单位都有哪些?

(同学们列举单位的过程中,教师投影长度的单位及换算,稳固记忆)

[投影]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1dm=10-lm

1cm=10-2m1mm=10-3m

1um=10-6m1nm=10-9m

[师]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eter),符号是m.

[师]大家会用生活中常见的直尺、卷尺测长度吗?请同学们利用你文具盒

中的尺子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和同学们交流测量方法及发现的问

题。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何题,和学生讨论解

决)

[生]测书的长度的时候,要选择较长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测的长

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视线和被测长度另一端的刻

度尺对齐(学生示范说明);读出刻度尺上的数值,记下来。这样就测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时间长了,前面零刻线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将能看清楚

的一条刻线和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读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

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

[生]我发现将刻度尺上的刻线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学生示范),读数时容易

看清楚、读准确。

[生]我用刻度尺测量书的宽度的时候,零刻线和一端对齐了,可是另一端

和刻度尺上的刻线对不齐,该怎样算长度呢?

[师]是不是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实际上类似的问题我们在测量中经

常遇到。

[师]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刻度尺上的一小格是1mm,可以根据被测物的边缘所对的位置估计一

下是零点儿毫米就行了。

[师]请大家看看被测物边缘对应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

[生]我觉得是6.35cm.

[生]我看是6.38cm.

[生]被测物的边缘对应的位置超过了小格的中间,靠右,我认为是6.36

cm.

[师]三位同学读出了三个数字,数字中前两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

同,为什么呢?

[生]前两位数是从尺子上读出来的,当然都相同,而最后一位是根据个人

的感觉估计出来的,就可能不相同。

[师]答复得非常好。直接从尺子上读出来的数值,我们称它为准确值;估计

出来的值我们称它为估计值。因此,一个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包括两局部。

[生]一局部是准确值,另一局部是估计值。

[生]测量结果上还必须说明单位。所以测量结果应包括三局部:准确值、

估计值和单位。

[师]如果被测物的边缘和刻度尺的某一条刻线对齐了,还用估计吗?

[生]被测物边缘和刻线充齐时,就不用估计,也可以说估计值是零。

[师]说得非常好。在书写测量结果的时候,为了说明你的估计值是

“零〃。在准确值的后面应该写上“0〃。

[生]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测量时,能估计到零点几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

度是cm的尺溅量,就只能估计出零点几厘米,用nun尺测出来的结果肯定就比

用cm尺测出来的准确。

[师]这就是说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只能估计到最小刻度值他叫分度值)的下

一位。在测量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尺子。

[生]测足球场的长度时用最小刻度是1m的尺子就行,测玻璃时就需要用

最小刻度是1mm的尺子测。

2.时间的测量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认为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一

样吗?

[生]现在的表的种类很多,如钟表、手表、怀表、小闹钟等。

[生]也可将表分为石英表、机械表、电子表等。

[师]大家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他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钟表、闹钟都是平时生活中计时用的。还有一种表是在运动会

上跑步计时时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

[师]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表分成儿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

的盲人表利成人用的各种表: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还能将表分成吊钟、座

钟、落地钟等等。同学们说可以吗?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表实在是太多了,不管将它们分成多少

种、划为多少类,它们都是现代人的计时工具。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还没

有表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

[生]我认为是用太阳或影子计时的。因为我见过老家农村的老奶奶决定干

活或做饭都不看表,而是看“日头〃或看院子里墙的影子。古代人没有表,可

能和她们一样。

[生]古代人用“燃香〃来计时,我听老人们说过“一炷香的功夫〃,指的

就是烧完一根香的时间。在古装电视剧里也看见过用“火〃计时间。

[生]我认为古代人是用时辰来计时的。

[生]我在书上看到过古代有水钟。可以用流水来计时。

[生]网上说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辱,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

[师]同学们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说出了这么多种古代人

可能的计时方法。不管对不定,你们都是最棒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片。

[投影]

人类计时仪器的开展史

[师]看了上面的内容,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计时器的开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

[生]我们今天用的表也是从古至今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智慧的

结晶。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今天的计时器一一“表〃。大家都会用吗?想不

想试一试呢?

(教师将课前准备的闹钟、停表等发给同学,也可以让同学们使用自己的手

表)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上的表测量自己写10个字用多少时间,然后介绍你

的测量方法。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测量的。在写字前看看是几点了,写完后再看是几

点几分,前后两次时间的差,就是我写10个字所用的时间。

[生]我用小闹钟测量时间,方法和前一位同学相同。

[师]哪些同学是用停表测量的,会用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

[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两种,和书上图11.3-2中的一样,一种是机械

停表,一种是电子停表。机械停表上有两个按钮,按下中间较大的按钮,表开

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针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边的小按钮,指针就会

回到零;大表盘上还有一个小表盘,大表盘上指针转一圈,小表盘上的指针就转

过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应让两个表针都指零。开始写字的同时按一下中

间按钮,写完字的同时再按一下,从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写10个字

所用的时间了。

[生]电子停表的使用和机械停表的使用根本相同,但我认为电子停表读数

更简单。使用机械停表时,如果测量的时间超过1min,那么需要从小表盘上

读出多少分钟,再从大表盘上读出多少秒。而使用电子停表时,直接读出显示

的时间即可。

[师]大家认为他们讲得清楚吗?老师认为他们非常棒。现在请拿着停表的

同学和拿着手表及闹钟的同学互相交换,将刚刚写过的10个字按相同的速度再

重写一次,测量经过的时间,和第一次测量的时间比拟。

[生]我发现按相同的速度写同样的字用停表测出的时间比用手表测出的时

间短。

[生]我觉得用停表测出的时间较准。用停表测量时可以用左手操作停表,

和写字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而用手表测时要先看了表再写字,写完后再看

表,所以测出的时间长,并且手表不停走动,也不容易记准时间。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比拟,一定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径赛场上和实验中测时

间一般用停表的道理。

[生]使用停表测一段时间间隔操作方便也更准确。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拿着的表再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

数。课后放学或上学的路上用脉搏估算需要的时间并和用表测量出来的时间进

行比拟,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

(同学们认真测自己的脉搏,教空内非常安静)

[师]同学们刚刚在测脉搏的时候,拿着钟表或机械停表的同学,一定听到

了表的“滴答〃声,是什么东西使钟表滴答响呢?请看下面内容。

[投影]

滴答响的时钟

[师]看了上面的内容,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也一定会做一个摆,怎么做

呢?

[生]用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小重物就能做成一个摆。

(教师利用长约1米的塑料捆扎绳,下端系一把小锁头向同学们展示。教师

将细线和另一端系在铁架上,拉开一个小角度,铁锁便摆动起来)

[师]类似这样的装置叫单摆。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表测量这个摆摆动一个

来回所用的时间,看怎样才能测得更准确。

(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

[生]如果单测一个来回,有时很大,有时很小,肯定不准确。可以多测几

个来回然后求出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就能更准确。

[生]我觉得可以几个人同时测一个来回,将几个人测出的结果平均,也能

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

[师]同学们能认真思考是非常好的习惯。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测量、讨

论,找出最好的方案。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学过的时间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小时(h)、分(min)、秒(s)。

[师]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

3.误差和错误

[师]现在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宽度是多少?

[生]操作,读数,教师提问

[师]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三个同学测同一个物体就

得到了三个测量值。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异的,这就是误差。大家

说误差能完全消灭吗?

[生]测量总是人利用工具进行的,并且测量时还得要估计,总会有一些误

差。所以我认为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尽量减小。

[生]可以多测量几次,多几个人测量,然后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师]这就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师]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尺子放歪了。或没有一条刻度线和被

测物对齐,或读数时斜视,你们觉得会产生什么结果?

[生]如果这样测量,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肯定会很大。

[师]同学们必须明确,不按正确的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存在误差,

而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防止的,而错误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的。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什么是国际单

位制呢,请同学们阅读。

[科学世界]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测

硬币的直径、一张页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思考、讨

论。现在同学们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课后小结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3.误差和错误,如何减小误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

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

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

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

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

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0):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0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0点,

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

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

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却静止是相对的,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

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min)

K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

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

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

[讨论]

[总结1]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会运

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

[总结2]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机械运动(lOminj

1.现象

[问题]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答复](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

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

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

的;...

也可能答复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

的;...

[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

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

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

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

动的。

[总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

[问题]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观察]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

但凡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5min)

1.概念

[问题]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

某某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上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

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

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

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

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

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2]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

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

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

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

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那么会判断小汽车是

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3.练习

(1)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

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

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说明。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

无风,丙感觉逆风,那么当时刮的是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

是,最小的是O

(2)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20某某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

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②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

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那么以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

驶。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0min)

[问题]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

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高空观缆车。

[播放视频4]航天器的起飞和降落。

[播放视频5]联合收割机。

[播放视频6]生活中运动现象举例。

[播放视频7]同步卫星,火箭起飞和降落。

[类比]L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

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

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

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

要说话严密些。

(四)思考与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平时

为了研究方便,仍然说某个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

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

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

的。为了表达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如果没

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

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上,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

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

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卅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根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

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导入新课

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

一,力的概念

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

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

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

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答复,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

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测。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

1、学生拉弹簧。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

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班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却说明光是直线传

播的比照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

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激发兴趣

(-)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

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E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响练习1:

以下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水母。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测。

设计实验

让学生讨论答复。(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到底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

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

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

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答

复)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

直.瞄准射击。

反响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

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答复)光速大于声速。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响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思考、讨论列举例子

讨论、交流反响练习

观察、思考猜测假设

猜测

讨论、答复

讨论、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归纳举例

练习贴近生活

讨论答复稳固

观察生活

阅读比拟

小组讨论反响

板书设计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某108/s,是宇宙中最快

的速度。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2.“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2、3、4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

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一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

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一一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

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o.1T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

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

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

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测、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

现事物的开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卅教案7

课前分析:

《功》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从内容来看这是一节典

型的概念型新授课,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功和功率。物理概念的教学几乎普

及每一节初中物理课.功是在学习了力的根底知识之后描述力的另一种效果的

物理量,本节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介绍的,它既符合了由易

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

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根底,起到承

上启下的作用。而功的概念比拟复杂、抽象,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

键,并且功和功率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

现实意义。

教材的编排符合,物理概念的教学的程序:包括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在引入和形成概念后,进而加以稳固和深化。教材中对两

个物理量的引入都源自生活实例,建立的过程又是通过学生观察或是新旧知识

的类比,最终又回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稳固。

八年级学生大致在15岁左右,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

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

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物理学中功与能量紧密结合,功是过程量,能量

是状态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

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根底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

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按照新课标要求制定三维目标:

1.通过分组观察、比拟、讨论,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会判断力是

否做功。理

解功大小的计算公式、单位,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自读、思考、讨论、实践,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会用公

式进行简单

的计算。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体会“从生活走向物

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

3.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培

养学生团结

协作,善于观察和探索的习惯;树立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功的含义及计算,是学习功率和以后学习机械效率的根底,功率概念及计

算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生活中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我把利用W=FS、P=W/t进行简单的计算作为本节的重点。

机械功的概念非常抽象,在生活中也很少涉及,在尚未讲到能的转化概念

之前功的定义是不容易清楚给出的,所以教材中没有对物理学名词“功〃下定

义,而是利用生活实例和图片,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

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

要因素,要描述这个过程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引出力学里的“做功〃,

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

学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断一

个力有没有做功作为本节的难点。

根据本节课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演示,

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

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综合应用学

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

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表达以教师为主

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那么。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通过汶川地震、新

疆雪灾、青海玉树地震的实例,参加到课程过渡或练习中。让学生感到时时处

处留意,都会发现有物理,更感觉到大灾面前有大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母

爱的伟大,让学生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努力实现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进行

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在设计理念上,主要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开展,培养参与

意识和探究精神,提升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表达了学生采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最大空间,让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学中应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根底,掌握知识为中心,培

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不丢弃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具体设计如

下:

1、复习提问相关知识

ffi:(1)什么是力?单位是什么?(用鼓励的目光环视四周,找中下游水

平的学生答复)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师:(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力的大小、方

向、作用点。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⑶重力的方向?

生:向下。(别的同学提醒)不,竖直向下。

2、新课的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一些搬运东西的图片)启发学

生思考

师: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怎样描述这个过程?(学生们边观察边议

论)

生:都在用力移动物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效果一样使物体改变了位

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物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进行探究)

板书:一、力做功

3、功的概念:

力学中的功与力联系紧密,功吸取了“成效〃的意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78,教师巡视,

询问对成效的理解情况)

师:小聪拉箱子发生了什么效果或者成效?

生:移动了一段距离,有了成效。(个别学生小声议论)

师:小明呢?生:虽然费了力,但箱子没有动,没有成效。

师:重力也作用在物体上,有没有成效呢?

生: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没有成效。

师: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

对物体做了功。教师板书:F)(彩笔混合书写用彩笔混合书写是为了醒目)(s)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物体受了力,并在力

的方向上移动

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从而得出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

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此时学生对功理解并不透

彻。这时让学生多媒体中的生活劳动场景。(学生兴趣很高,不时传出讨论声)

师:对物体施力有什么不同的成效?

生:(1)小孩推石头、搬石头。都有力没有移动距离,无成效不做功。

(2)汽车刹车因惯性,有距离无力,成效不时来自力,不做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互相垂直,有成效与该力无

关系,该力

不做功。[教师欣喜,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做简单的演示)

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进行演示并分析。(如粉笔盒,学生文具、水桶

等,可以提起水桶从教室前走到后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

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同时进行图片展示。学生们释然)得出力不做功的三

种情况:

⑴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静止不动

⑵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运动,虽然有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⑶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

的距离互相垂直(利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不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使学生加深了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边观察边分析,轻轻松松突破

难点)随即让学生进行稳固练习:

1、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和。

2、下述情况哪些力做功:

A.用水桶从井中打上水来

B.手提水桶原地不动

C.手提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D.汶川地震后一男孩推水泥板救同学但未推动

E.新疆雪灾发生后,我工程兵利用大型工程车推雪开辟生命之路

F.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

G.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在巨人头上(各小组的代表主动站出来答复,积极性

非常高。这样做能趁热打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进行情感和

价值观的教育。)

5、功的计算:

师:同学们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现请你们猜猜:做功的大小可

能与什么有关?

生:(发言)大小、方向、作用点、距离??

师:你们的猜测应怎样得到证实?[引导复习探究的步骤)

生:(讨论后)

师:能证实猜测是否正确,除了用实验外,也可以采用别的方法。下面请

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猜猜,结合我们的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的书籍、

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讨论后)师: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

的乘积。

[板书]:二、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公式:功二力某距离(说明:计算式、决定式,但不是定义式)

2、单位:牛•米N・m焦J

(每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都要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大小的概念。)

师:1N是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1J应该是多少呢?

生:1J就是把一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或把两个鸡蛋举高1m)

自读例题后练习。

[实战演练]:灰太狼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100N的喜羊羊拖回了1000m

外的家;红

太狼把喜羊羊背上了10m高的狼堡;喜羊羊趁两狼烧水的功夫,逃脱了

并从3m高的窗户跳了出去。

试求:灰太狼、红太狼、喜羊羊各做了多少功?

(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练习题中编入热播动画片的主角,能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多媒体中展示三位主角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视觉,

课堂气氛活泼。)

6、功率:

展示玉树灾区画面。(学生们的表情顿时变了)

师:20某某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

特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卅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

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

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学生答复:(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拟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

内比拟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

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

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

3、速度的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那么三者之

间的关系是什么?“二s/t速度二路程/时间)

4、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5),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

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s-

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

"km/h"或"km・hT”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lm/s=3.6km/hlkm/h=(1/3.6)m/s

5、课堂稳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

54km/h=m/s15m/s=km/h

720km/h=m/sO.6m/s=km/h

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课堂练习

一物体在lOmin内通过600米,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四、本课,作业。

阅读例题,预习速度公式的应用。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o

4、速度的单位:km/hm/s

5、速度的测量

六、教学后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卅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根底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

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

象。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

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

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

厚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

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

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拟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

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

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五、教学用具:

1.演示用:激光手电,平面镜、水雾、光的反射仪、多媒体计算机、实物

投影仪等

2.学生用:光的反射仪等

六、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

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

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来给大家玩个魔术。正当学生欣赏米老鼠时,突然放上平面镜,一下

子动画不见了?为什么白布可以呈现出米老鼠而平面镜不可以呢?

设计意图:

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从生活

走向物理,同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

小游戏:借用镜子,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屏幕上的目标字(不能直接射向

目标字)。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的外表上时,有一局部光会被物体外表反射回来,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卅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比教案11

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充物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

释疑知识点:

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

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

光是核反响,苹果落地是

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

例题1:

平日你是怎样喝饮料的?你细心观察过吗?如果一个瓶子装满饮料,盖子

盖上,在盖子上开一小孔,刚好能插进吸管。这时再用吸管吸饮料,能吸上饮

料吗?试试看,如果吸不上来,怎样做才能将饮料吸上来?

[解析]:

此题应从大气压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之所以能吸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原因。如果封闭很紧,饮料瓶内气

压减小,就吸不上饮料了。可选择扩大插吸管的口,或再开一小孔,问题就可

解决。

例题2:

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如果

你将笔朝上使用,使用一会笔还会出油吗?

[解析]:

圆珠笔是靠重力供应油墨。

答案:圆珠笔是靠重力供应油墨的。写字时小圆珠和纸面接触,受到手沿

笔杆向下的力。小圆珠就和笔尖间有一空隙,此时油弟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

来,如果朝上使用写一会就写不出字了。

A类

1.你发现过身边的神奇吗?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一下。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观的相关资料。

B类

观察、实验:自制一个浮沉子。

准备的器材:矿泉水瓶、带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将空的矿泉水瓶装上适量水,再将装上适量水的盖上带小孔的胶皮塞

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进矿泉水瓶中。试试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吗?

(2)盖上矿泉水瓶盖,并扭紧,你的沉浮子就制成了。扭一扭矿泉水瓶,

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吗?

观察:小瓶什么时候下沉?

小瓶什么时候上浮?

C组

开学伊始班级进行大清扫,小明和小丽一起擦玻璃。小丽指着玻璃的下面

说:“这儿还没有橡干净。〃细心的小明顿时发现:为什么她能看清,而我却

看不清楚呢?哈气是怎么回事呢?围绕哈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卅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

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

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

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

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

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o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

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1dm)、厘米(cm)、亳米(mm)、微米

(纳米(nmk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lkm=103m;ldm=10-lm;

lcm=10-2m;lmm=10-3m;

1um=10-6m;lnm=10-9mo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

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Idin,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拟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

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

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T5及图277的长

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

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C)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

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1nm(即所

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

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

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那么(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

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

③利用圆周公式C=2nr=n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

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

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

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

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②借助福建省地

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

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

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

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

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S)o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

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亳秒(ms)>微秒

(us)o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lh=60min;lmin=60s;ls=103ms;lms=103uso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

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

名假设认为Imin时间到那么举手,比比看谁对I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