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回望太平天国素材_第1页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回望太平天国素材_第2页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回望太平天国素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回望“太平天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曾经作为中国农夫运动的顶峰,曾经备受史学界的推崇,追求“人间的天国梦的太平军起义是中国农夫斗争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在“革命史观”的年头,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三次涌起的革命浪潮。当下的探讨成果中,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我们对它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无疑,1851年至1864年席卷中国大片江山的斗争,不只是19世纪破坏激烈的斗争,也是中国历史上死伤最惨烈的斗争。这十四年期间,至少有两千万人因为这场战事及它带来的恐怖饥荒和瘟疫而丧命。关于太平天国的起因,客家人的因素与太平天国兴起有着亲密的关系。客家人是中原人民南迁的产物,从西晋到唐宋年间,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乱时,就有大量民众纷纷举家举族南迁。经验一次次南迁移民,最终集中于赣南、闽西于粤东北交界连绵的山区,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形成客家人族群。客家人的自身剧烈的认同性,始终保留着聚族而君的形态,客家话是其主要认同的标记。客家人剧烈的内敛性,团结互助,这种内聚的向心力,使得客家人以数世同堂的大家庭为传统。古代中原人南迁后时常与当地原住民发生“土客之争”。金田村所在的桂东南紫荆山区,就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洪秀全是科举的落第秀才,在广州得到传教士梁发的《劝世良言》后,在落榜后神志恍惚,举止癫狂,被书中宣扬的上帝面前人人同等的观念吸引,决意另闯一条人生之路,劝告村民和他们一起敬拜上帝。冯云山在地处广西桂平县的紫荆山区传教,吸引大批贫苦农夫加入。烧炭工杨秀清在拜上帝的信徒中拥有代天父代言的特别身份。在洪秀全身边,渐渐形成了由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层。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客家人,太平天国农夫起义的爆发,正是以客家人在内的广阔贫苦民众,不堪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奋起抗拒,在洪秀全的鼓动之下,同仇敌忾去追寻共同憧憬的天国。人口急速的增长对激化冲突,加剧农夫起义高涨的重要激素。正是在人口众多、封建压迫日深的形势下,随之而来的是农夫起义的高峰。在“康乾盛世”的时代,安定的社会秩序下,人民得到较长时间的养精蓄锐,人口得到急剧增长。随着全国人口的增长,封建统治阶级及其附属阶层的人数必定增多。地主阶级为维持其奢侈淫逸的生活,随着人数的增多,必定加紧和扩大对农夫的剥削,兼并之家日多,大批农夫失去土地,由自耕农变为佃农、以至失业游民,激化了阶级冲突。1851年1月,洪秀全号召拜上帝教的信徒赶往金田村的“团营”,集结近万人的队伍,秦日纲和石达开的矿工也参与其中(这些矿工在后来的攻坚战中,大显身手),金田起义爆发。在客家人的历史上,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寻求新的生存地,须要同舟共济,同心协力。这在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起义中都有体现,一是圣库制度,凡参与起义者不论多少,均将私产变卖交公,建立圣库,全体起义者日用所需均由圣库供应,力求平均。二是男女别营,凡参与起义者包括夫妇在内,均根据男女分别编入男营女营集体行动,“虽夫妇不许相见”。在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中,同样反映了客家人渴求有一块立足之地和生存空间的显明色调,要求建立“有田同耕种,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平均,无人不保暖”的志向天国。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摧枯拉朽,连败清军,永安建制后,组织严密的太平军很快攻入湖南,连克江华、桂阳、郴州,奔袭长沙。太平军在进驻岳州,当地的渔民、船夫纷纷加入,被组编成“水营”,从今大平军有了一支水师,大大增加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军的实力。太平军乘胜攻克武昌,震惊中外,紧接着太平军顺江直下,直取南京。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洪秀全宣布南京改成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都城,形成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局面。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又占据天京外围的重要城市作为屏障。李开芳、林凤祥、罗大纲攻克镇江,进占扬州。太平天国的水师游弋江面,把天京、镇江和扬州在军事上连成一片,相互策应。1853年5月,太平军领导北伐,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咸丰帝急令僧格林沁和胜保拼死反抗。太平军的北伐最终因孤军深化,缺乏后援而失败。赖汉英、曾天养领导的西征起先,目标是限制长江中上游各省,以确保天京的平安。石达开指挥的“湖口之战”,战胜湘军水师,率军西进,克复武昌,限制长江上游。天京城内,太平军内部高级将领的冲突不断激化,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在恣意享受。洪秀全等人妻妾成群,大兴土木建立宫殿,诸王占有财物。主持朝政的杨秀清居功自傲,骄横跋扈,甚至连洪秀全也不放在眼里。1856年6月清军江南大营攻破时,杨秀清威逼洪秀全将他从九千岁加封为万岁。太平天国统治集体内部的冲突激化,洪秀全密诏在前线的韦昌辉和石达开带兵回京诛杨。正在江西督战的韦昌辉,深夜赶回天京,严密包围东王府,大开杀戒。韦昌辉,假借天王旨意,将东王余部一概诛杀。在韦昌辉的屠刀下,先后有天平军将士两万人丧命。石达开领兵回京靖难,诛杀韦昌辉以正国法。此时的洪秀全,对外姓疑忌日重,石达开遭到排挤,石达开最终带领亲兵在1857年6月离开天京。石达开率领部众转战闽浙赣等省,在1863年5月,石达开的部队在四川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被围,三次拼死抢渡大渡河失败,血战多日,兵败被杀。天京事变是天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当时流传出这样的顺口溜“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照旧让咸丰。”清政府为镇压天平天国运动,激励地方士绅自办团练武装。此时,曾国藩编练的湘军正在不断发展。湘军有着其显明的特征:儒生带兵,强调忠义血性;用乡谊故交维系部队内部的情感;在营制中注意轻重火器的恰当比例。湘军的不断壮大,成为天平军遭受到的最强劲的对手。天京事变后,洪秀全起用李秀成、陈玉成等一些年轻将领征战沙场,干王洪仁玕总理朝政。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具体阐述了其一系列变革主见,目的是效仿西方,实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为太平天国开拓一个新局面。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成为支撑太平天国后期危局的栋梁。太平军对上海的争夺,上海繁盛的口岸贸易和众多商行,意味着大宗税源以及与外国交往的可能。李秀成的军队在进逼上海时,遭受到“中外会防局”,李鸿章的淮军和华尔洋枪队的联合反抗。围围着上海,太平天国与列强之间的冲突冲突表明,后者基于维护其在华权益的考虑,选择与清政府一起与太平军为敌的立场,太平天国的境况更加受困。在安庆失守之后,湘军顺江而下直指天京,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所部湘军从苏南、浙江进击,战场的形势对太平天国极为不利。1863年12月苏州失守,李秀成奉命死守天京。此时的天京城,斗志涣散。在大难临头之际,太平军内部的追逐名利的现象未见消退,仍旧在相互倾轧。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不久,湘军轰塌天京城门,攻入南京。李秀成拼死护卫幼天王从太平门缺口处冲突城外,逃往皖南广德。当时洪仁玕在广德,幼天王与他在广德会合,在转战江西途中,兵败被俘。清政府将幼天王洪天贵福凌迟处死。天京陷落,标记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曾国藩用太平军的鲜血染红顶戴,留下“曾剃头”的外号,在清廷的重赏下,曾国藩受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李秀成被湘军捉获,写下数万字的“自供”,追述了自己的经验和太平天国的历史及其失败的缘由,同时也想向曾国藩恳求活命,并表示自己可以出面招降太平军余部。李秀成被俘,曾国藩并未放过他,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被杀,时年42岁。李秀成“自述”的真相,始终是近代史学界争辩的问题。李秀成供词的手迹始终秘不示人,直到1944年,广西通志馆的吕集义在曾国藩的家乡湖南湘乡的曾富厚堂得见李秀成供词的原件。史学家罗尔纲,认定李秀成是诈降。李秀成的“自述”,明显流露出岂降求抚之意。罗尔纲认为其是诈降,旨在保存革命力气;但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变节、倒戈。1964年,戚本禹强调忠王不忠,扬言揪叛徒,猛批李秀成,并演化为史学界的政治风波,成为“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先导。李秀成的“自述”,有着若干吹捧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之意,他确是想借曾氏兄弟之手而有所为,或许这是曾国藩将其秘藏而不示人的缘由所在。太平天国运动无疑在近代中国民族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气概恢宏的农夫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打击外国侵略者。农夫阶级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大潮下,逆历史潮流而动,彻底否定中国“孔孟传统文化”,而曾国藩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