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美”-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优化_第1页
“历史之美”-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优化_第2页
“历史之美”-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优化_第3页
“历史之美”-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优化_第4页
“历史之美”-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之美”——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优化目录TOC\o"1-3"\h\uTOC\o"1-3"\h\u32428绪论 117003一、美育、跨学科教学理论 324917(一)美育理论 373811.美育的定义 3239472.美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3199623.美育的实施途径 4109(二)跨学科教学理论 5193311.跨学科教学的定义 5148142.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 5233363.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模式 624750(三)美育与跨学科教学的关系 618587二.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718757(一)定义 730757(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72653(三)原因分析 98926三.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路径优化 910443(一)意义 912771(二)路径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11272501.明确教学目标 1161332.确定教学内容 11209353.设计教学活动 13177724.实施有效教学 1437395.准确评估教学 15287716.其他策略 1622017四.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案例 1731610“赏黎锦艺术,看海南发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171286致谢 21摘要:在中学教育中,美育是素质教育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跨学科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门方向,通过将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增强学生对两学科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中的“美”。当前的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整合不充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原因,进行有效的路径优化。路径优化的方法有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有效实施教学、准确评估效果等方面。关键词:美育;跨学科教学;中学历史教学绪论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其独特的艺术印记,成为后人探寻和感悟的宝贵遗产。历史与艺术两门学科,虽各自独立,却又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图谱。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历史和艺术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日益增强。如何在这一阶段有效地将历史与艺术相结合,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与艺术的知识,感受二者的魅力,并进一步提高审美观念、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融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中,通过优化跨学科教学路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且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创新思维以及跨学科应用能力。截至目前,在历史跨学科教学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跨学科教学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内容整合方面,韦茜指出“跨学科式学习不能等同于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根据学情、主题、教师等需要,选取合适的两门或者更多课程,运用教师的教学智慧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韦茜.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05):45。在教学设计方面,石翠芳,胡振莉,张明阳等人设计的跨学科教学范例提到“在学习过程中,安排学生探究茶的主要产区、茶树的生物属性,结合四大茶区分布图,探究茶生产的自然条件。通过鉴赏古诗,了解唐朝茶兴的表现。翻译英文短句,加深学生对中国茶文化影响的认识。”韦茜.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05):45石翠芳,胡振莉,张明阳.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15):60从当前教学实践的状况看,在我国,跨学科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学校和一线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和实践跨学科教学,但普及程度不高。此外,跨学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尚不完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充分受益。针对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同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路径。例如,王晓玉在“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的设计中,借助“船”这一具象,整合概况、文物和航海家,通过博物馆布展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研究过程中,教会学生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从史学、地理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王晓玉.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0):38.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需要深化该领域研究,以持续探索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尝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赏析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的教学方式,但多数都是较为简单地列举了在历史某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了该教学办法,然而,对于这一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却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涉及较少。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但对学生兴趣的关注度不足。从教育的目的看,在研究中,“智育王晓玉.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0):38.徐剑.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J].\t"/kcms2/article/_blank"教育界,\t"/kcms2/article/_blank"2023(16):45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历史之美”为引领,即在美育视域下,探讨当前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重点是通过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优化,反思和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探索解决其中问题的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和艺术素养。美育、跨学科教学理论美育理论1.美育的定义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一种教育类型胥茂杰.职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的思考[J].艺术品鉴,2018,(30):297-298.。其胥茂杰.职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的思考[J].艺术品鉴,2018,(30):297-298.美育有着广泛的内容,不仅涉及艺术美(如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还包括自然美(如山水、花鸟、星空等)、社会美(如道德、良好风尚、优良习俗等)以及科学美(如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等)。在历史学科中,美育的内容主要涉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作品等艺术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社会美。美育思想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美育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孔子传授“六艺”,其中的“乐”实际上就是以“乐舞”为核心内容专门进行的美育教育课程。在西方,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等也不同程度地强调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的作用。到了十八世纪50年代,席勒在“美学”学科体系建立之后,正式提出“美育”概念。到中国近代,蔡元培先生率先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定义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概括了美育、美学教育三者间的关系季惟尊.戏剧教育的“美育”功能之我见——以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作品《寻秦》为例[J].艺术家,2022,(07):68-70.。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美育教育,发展美育理论。将美育纳入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季惟尊.戏剧教育的“美育”功能之我见——以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作品《寻秦》为例[J].艺术家,2022,(07):68-7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360A17-08-2023-0024-1,2023(12)2.美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中学教育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并称为“五育”。美育有其独特的育人作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认识,同时也有益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审美观,提高其审美技能和创造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体验,以及培育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品质。实施优质的美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身心方面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激发他们更加活跃和全面地发展人格,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3.美育的实施途径在学校教育中,美育的实施途径是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开设专门的美育学科课程。学校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开设有音乐、美术等专门性的艺术学科课程,部分学校还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舞蹈、表演等特色美育课程。这些课程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专业的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还可以在欣赏、创作、表演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组织相关的美育活动。部分学校有定期举办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绘画大赛、合唱比赛等美育导向突出的活动,让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充分的机会参与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的能力张茜.双减政策背景下猿辅导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22.DOI:10.27050/ki.gglgc.2022.000279.张茜.双减政策背景下猿辅导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22.DOI:10.27050/ki.gglgc.2022.000279.三是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大多数学校都设置有相关的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美育场所,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美化校园环境时也充分考虑“美”的元素,布置有艺术雕塑、张贴有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种植有许多观赏树木,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充分感受“艺术美”“自然美”“人文美”。四是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充分突出美的导向。将美育浸润在语文、数学、历史等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在日常教学中引导教师突出“美育”的导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各个学科当中的美。例如,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经常性地展示古代书法绘画作品、精美的中国陶瓷器、莫高窟等石窟艺术瑰宝,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具有意蕴深厚、造型精美等特点的中华文化之美、历史文物之美、中华古典艺术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欣赏《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奇葩之美,在数学教学中展示几何图形、函数造型的对称美、秩序美。跨学科教学理论1.跨学科教学的定义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教学理念,是基于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实必要进行的跨越学科边界、整合相关学科知识与方法,进而实现认知拓展建构和问题解决的行动,它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已明确提出,各门课程应至少安排10%的课时用于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里,融合运用了综合性思维、联系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核心素养理论等诸多理论成果。首先,综合性思维如同一束亮光,照亮了跨学科教学的道路。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将思维穿梭于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从而涵养综合性的思维。这种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整体把握、多方思考从而提出创新和全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联系主义理论如同一座桥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该理论主张知识并非孤立存在于某个领域,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跨学科教学充分践行了该理论,通过寻找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有机整合各板块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学习并应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者,建构主义理论为跨学科教学注入了活力。跨学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在参与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成长。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同教师一道,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多元智能理论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揭示了人类智能的多元化结构。他提出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等多种智能。跨学科教学将各智能有效联结,注重于开发出学生的多元智能而非单一的某一智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将各种智能全面发展。最后,核心素养理论如同航标,指引着跨学科教学的方向。该理论强调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那些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优良品格和关键的行为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理论的理念相得益彰。3.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模式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研究性学习。这是跨学科教学的核心。它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在这种教学范式中,教师扮演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历史中的“音乐美”为例,教师可以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指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从而推动学生得出历史因素影响音乐创作的观点。②项目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是跨学科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在这个模式中,学生通过参与特定的项目来应用他们所学到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这些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历史中的“文化美”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历史底蕴制定加强自己所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可以指导学生综合利用各科知识制定一个全面而有效的计划,比如运用历史知识来挖掘当地的历史底蕴、文化传统,运用数学统计的办法来调查当地居民特定的文化需求,运用艺术创作来设计展板、文艺园地等。③小组合作学习是跨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模式中,学生们可根据兴趣、能力特质、性格等进行互补式分组并一起完成相应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想法,取长补短,完善个人的思维。美育与跨学科教学的关系美育与跨学科教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协同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首先,美育在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帮助我们从美育角度探求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关联,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具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功能。美育使学生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思维方式的有效迁移,能够为其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创新思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和审美素养。另一方面,跨学科教学有利于促进美育目标的实现。跨学科教学为美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引领学生感受历史中的“艺术美”。同时,跨学科教学也丰富了美育的实践形式。不同学科间的有机整合,让美育不是单一地通过美术、音乐课程实现,而是有了更多的形式和内涵。从而更好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美育需要和审美情趣。此外,跨学科教学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更好地综合发展。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定义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方向,通过将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使用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设计许多跨学科的学习主题或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综合地运用历史和艺术的知识与技能,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和艺术作品的内涵以及相互的联系与影响。(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探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模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一定的前期实践积累和探索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均使用过跨学科教学的方法,但极少有教师专门开展过相关主题活动;其中实施历史学科与艺术跨学科教学最大的挑战是教学资源整合和活动设计。总的来说,近年来,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的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突出问题。第一,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实际运用少、开展频次少。在常规教学中,几乎仅停留在使用艺术作品作为材料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在活动开展上,除少数发达地区中学外,大多数中学几乎未开展过跨学科主题活动。第二,教学内容相对割裂、对于美育的关注也不足。当前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普遍基于历史教材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突出史实、历史意义、历史影响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是有益的,即更倾向于对学生的智育培养,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割裂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艺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不突出,缺乏对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的关注,这对学生美育的培养是不足的。历史和艺术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整合。这导致学生难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关联,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割裂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第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通常在讲解历史知识点时选择教材中的插图或所提及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且局限在分析艺术作品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历史背景上,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是有益的。但在教学方法相对陈旧,通常是指导学生提取当中的关键信息,忽视了对艺术作品所展现出的“美”的赏析,对于学生的美育是不足的。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是制约跨学科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教师讲授多,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少,学生普遍仅将艺术作品作为反映历史现象的一个“补充材料”进行认识,忽视了学生自主赏析的主体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四,教学资源整合不充分。值得肯定的是,得益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当前的历史教学普遍引入艺术元素,如绘画、雕塑、音乐等;但在教学资源开发上并不充分,体现在教学中大量使用相同资源,且通常是教材或经典教学设计中所使用过的内容,创新度低。同时,在教学资源整合中,历史教学资源与艺术教学资源割裂,且侧重于历史教学资源,在实践中很少有进行模式化、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整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历史与艺术的内容进行叠加,而没有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层含义。这导致跨学科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第五,教学评价体系仍不完善。中学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单一学科知识的考核,缺乏对跨学科教学成效的有效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发展。(三)原因分析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部分历史教师对跨学科的知识掌握不足,难以将历史与艺术进行有效融合。历史学科,作为专注于探究过往事件的学问,往往被限定在对文献资料和历史事件的解析的范畴内。然而,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蕴含着高度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历史教师对于艺术学科缺乏基础性的认知与鉴赏能力,将难以实现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进而致使跨学科的教学活动面临多重困难。二是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缺乏理论指导。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们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这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这种指导的缺乏导致教师在实践中难以进行模式化、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整合探索。三是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安排不足。历史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准备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且历史课时一周普遍在2~4节,在这样紧凑的教学日程中,很难再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探索和研究艺术学科的相关知识,更遑论将其与历史教学内容有效融合;教师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支持对跨学科教学进行额外的学习、备课以及课堂设计。所以,在现实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紧迫性和时间资源的稀缺性,跨学科教学的开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得到充分实施。四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跨学科教学要求他们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挑战,就是中学生的历史或艺术知识储备往往相对不足,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还不够成熟,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和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艺术作品等。他们可能无法很好地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就难以充分吸收跨学科教学的精髓。这样一来,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效果就可能受到影响。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路径优化(一)意义笔者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历史教师认为历史与艺术的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好地落实历史教育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们普遍对历史与艺术的跨学科教学表现出很高的接受度和兴趣,乐于对这种形式进行尝试。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同时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详细地讲,对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进行路径优化主要具有几点重要意义。第一,对于跨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而言,深度探索并改进结合历史和艺术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个具有实效性的解决方式。这样的前沿性研究,不仅可以为教育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有价值的信息,还给那些身处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和参考。采纳经过实际验证的策略与技巧后,教育工作者能更自信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进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的效果。更进一步地说,这样的跨学科的学术探索和实践,能够推进教育领域的持续性变革与深化发展,使之更好地符合当下时代和学生的进步需求。第二,深度探讨中学历史与艺术学科间的教学优化方法,对于增进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除了要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外,还需掌握多种新颖的授课方法。教师若坚持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方式,他们的教育质量将极大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也将随之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融合多个学科的教育研究,能够推动教师向更加专业的路径发展,从而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先锋力量。第三,跨学科的教学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新的学习模式,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度探索、认识、体会“历史之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机会去加强他们的审美感知水平,还可以培育出更为先进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增强不仅能助力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掘更多的美,培育他们高尚的审美观念。第四,优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对于丰富和拓展美育的理论与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在素质教育领域,美育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通过改进跨学科的教学途径,教师能够有能力为学生量身打造更全面、更深厚的学习感受,进而促进他们在德育、智力、体育和审美等多个维度实现全面成长。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培育的学生不仅在学科知识上具有更坚实的基础,还具备更出色的审美品位和创新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不断优化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二)路径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设计一个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经历几个关键环节,依次是: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有效评估效果等。下面,笔者将依次介绍各环节的优化策略。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核心,以艺术学科知识为补充,根据学生的智育、美育等需求明确教学目标。①通过赏析历史中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在教学中要将历史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分析历史中的“艺术美”,提取艺术作品中的历史元素,并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运用到艺术作品的解读中。将“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让学生对某一段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②进行艺术欣赏时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有其不同的艺术表现特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和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放置在具体历史背景中,在不同时空下对历史中的“艺术美”和艺术作品中的“历史元素”进行观察与分析。③突出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中的“社会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习和探究历史与艺术跨学科主题时,要关注其中所反映的“社会美”,从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切入,探究其中艺术家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联,体会艺术家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人民情怀、对历史传统的热爱等,从而引导学生增强家国情怀。④坚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设计教学。在教学中,要关注艺术创作所处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等情况,关注到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因素,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与其他社会历史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注到在历史中的“艺术美”上所反映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观点。确定教学内容教师要将历史与艺术的学科内容进行充分的有机整合,从而确定教学内容。①教师要充分开发、最大化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丰富跨学科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美”为例,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将当时的音乐作品、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按照逻辑顺序整合在一起,形成更加生动、更为直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在放学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站上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补充性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如博物馆、美术馆、历史遗址等。既可以将当地历史文化、艺术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与艺术的魅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需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可以请求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大对历史学科与艺术跨学科教学所需教学资源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注重在教材编写、教具制作、艺术作品收集等方面,充分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保障跨学科教学质量。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机的整合。教师必须深入探究历史与艺术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挖掘它们之间的共通点和交汇点,并选择具有交叉性特征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和深度的教学内容。这涵盖了对历史事件的艺术性呈现和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情境,确保两者在教育内容中能够相互融合和补充。以历史中的“绘画美”为示例,教师需要仔细筛选那些在历史与美术两个领域都有代表性和价值的素材进行融合。这些教学内容既要包括学生最熟悉知识,也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比如,我们可以选择某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事件或人物,以及与这些事件有关的艺术作品。再如,选取某一特定题材,或者是对某一主题有一定启发意义的作品。以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者大卫为例,他所创作的画作《马拉之死》描绘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首领马拉被刺的情景。可以将其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过程有机整合,并突出画家在绘画中通过绘画技法所展现的深厚个人情感。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有机会从历史的视角深入了解事件的始末,还可以从艺术的视角来欣赏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在历史与艺术中互相影响和启发的主题或事件来进行项目式的内容整合,比如:Ⅰ.战争与悲剧的深入思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对战争的恐惧和痛楚,许多艺术家开始创作以战争为核心主题的艺术作品,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使用夸张和扭曲的艺术手段将战争表现出来,展示出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对人类的暴行和悲惨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达出他对于战争之下人的生存状态、命运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思考。历史事件,尤其是战争,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们能够创作出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Ⅱ.在文艺复兴时代,宗教的变革和思想的启蒙对画家的技艺和创作主题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不再将创作局限于宗教的题材,而是更多地关注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在这一阶段,宗教艺术的焦点从传统的荣誉和权威标志转向了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形象和人文情感表达。绘画中融入了艺术家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独特风格。举个例子,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展示了微妙的情感深度和丰富的生活细节。他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表现出内心情绪变化。这场变革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并催生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教师还需认识到,历史事件与艺术创作存在着诸多联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例如,历史上的社会变迁、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交融等,都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观点和丰富的素材;艺术创作通过其独到的表达手法和丰富的内涵,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解释。3.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丰富形式、精心设计、精细组织、定期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通过设计以历史与艺术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与艺术的融合,提升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模式:一是策划各种主题活动。如组织专题展览,开展学术讨论等。围绕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或艺术流派,策划了一系列的跨学科活动。以历史中的“艺术美”为例,可以组织一场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历史”为主题的研讨会,邀请学者和艺术家举办讲座和交流,同时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二是举办创作竞赛。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并鼓励学生选择某一历史题材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例如绘画、摄影和文学创作等。通过参与创作竞赛,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被激发了,他们对历史和艺术的认识与感悟也进一步加深了。三是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的演出。在演绎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感受历史的魅力。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关键环节。首先要引导学生挑选与其年龄和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历史主题,这些主题通常是从教科书中挑选出来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以及接受能力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选择历史事件或人物时,应确保它们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地展现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和文化特色,并结合学生的兴趣来挑选能激发他们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例如,选择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统治》中的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其核心内容涉及北宋的建立以及中央集权的加强。然后根据选定的历史题材,指导学生编写相应的剧本。要保证准确性,在其中应注意历史真实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的改编。同时,也要注重剧本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注意教育性,不能是纯粹的艺术欣赏,要有相应的知识教育意义。例如,联系第五课简单介绍五代十国的背景,然后对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的情节进行故事演绎,第二幕设计赵匡胤的烦恼,以他解决“三个烦恼”的故事设计分别对应他在军事上、地方上、中央上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之后,在排练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角色分配、背诵台词以及动作展示等多个方面进行练习。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的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确保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能够互相借鉴和协助。最终,我们需要确保历史剧的表演被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历史剧的活动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与教科书的内容紧密结合。当课堂中涉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介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回想历史剧的演出内容,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此外,还可以结合教材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来增强历史剧活动对学生学习的作用。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历史剧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进行深入的讨论。4.实施有效教学①在教学方法方面:探索并实践适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尝试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并努力将历史和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模拟历史场景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化身为历史人物,通过表演和互动来体验历史,同时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艺术魅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氛围,同时结合艺术作品进行解读,使历史与艺术在情境中相互呼应,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抑或是在赏析艺术作品时,可以将艺术作品创造的历史背景设定为情境,让学生在“设身处地”地感受艺术家在创作时想要表达的具体情感。另外,在教学手段上,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与艺术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②教学环节设置上,兼顾智育与美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设计智力培育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让他们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艺术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通常容易忽视美育环节。美育教育是跨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活跃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赏析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切身感受“艺术之美”。教师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尝试着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艺术创作的美与乐趣,提升自己对“艺术美”的感受。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一定的艺术指导,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切实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和美学能力。5.准确评估教学在教学评价层面,总的来说,教师需要完善跨学科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多维度评价。包括跨学科内容整合、学科核心素养、学法指导、活动设计等多维度进行及时、充分地探讨和评价。要完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成果时,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收集学生的作品、课堂表现、学习心得等信息,同时坚持以历史学科为本位,综合考虑学生在历史与艺术两个领域的表现,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兼顾智育和美育评价。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不足并寻求改进,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还应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和建议,以便不断完善和优化跨学科教学方案6.其他策略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在教师素养层面,加强学习,全面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Ⅰ.教师要主动学习跨学科教育理论,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适当学习其他学科基本知识,例如了解艺术创作的原理和方法,多参考优秀的教学案例,积极主动地尝试并开展跨学科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素养。Ⅱ.要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理念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这一教学模式的需求。Ⅲ.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历史与艺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跨学科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跨学科教学的深入发展。②坚持生本思想,重视美育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艺术作品的“情感美”、“历史美”。通过对音乐等艺术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以历史中的“音乐美”为例,在教授战争历史时,可以选择《松花江上》《保卫黄河》、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等具有强烈的情感震撼力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以及当时的人民不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更加珍惜我们新时代的和平生活。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对历史学科与艺术跨学科教学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水平和学习需求也有差异,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设计足够的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此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例如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加强教师间团队协作。由于在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中涉及的知识、方法众多,需要加强在不同学科教师中的团队协作。要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将历史与艺术结合起来,集体备课、共同设计课程。定期组织一些团队教研会议,互相听评课,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们将自己的课件、教案等上传平台,互相借鉴和使用。中学历史与艺术跨学科教学案例“赏黎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