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与练习_第1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与练习_第2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与练习_第3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与练习_第4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与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课前梳理1.字音不为苟得也(wéi)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蹴(cù)尔不屑(xiè苟(gǒu)得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2.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3.古今异义词⑴一豆羹古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⑶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许可⑷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⑸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结合在一起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一豆羹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一箪食箪:竹筐蹴尔而与之蹴:踩踏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所恶有甚于死者恶:讨厌,憎恨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丧:丧失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得兼:能够同时得到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苟且偷生妻妾之奉奉:侍奉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得”通“德”感激有是心也心:本性5.一词多义而呼尔而与之 修饰“与”,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得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采用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人皆有之 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得之则生 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 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 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生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获得生命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 给加万钟于我何加焉 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故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那么得之则生 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连词,这里表假设6.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鱼,我所欲也。【答案】“也”,判断句标志(2)省略句例:乡为身死而不受。【答案】“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例:舍生而取义者也。【答案】省略主语“我”7.重点句子翻译(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2)是亦不可以已乎?译文: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译文: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文: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译文: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8.作者资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被尊称为“亚圣”。是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后世常以“孔孟”尊称他们。9.主旨归纳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第2课时课内过关【基础过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万钟于我何加焉!()(3)贤者能勿丧耳()(4)此之谓失其本心()3.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一箪食,一豆羹。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鱼,我所欲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C.万钟于我何加焉所欲有甚于生者D.蹴尔而与之 窥镜而自视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课内精读】阅读文段,完成7~9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A.B.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D.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课时课外提升一、诗歌鉴赏(2022·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2题度关山[唐]李端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11.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选择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二)(2022·江苏镇江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①中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②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何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与吐蕃战,皆大捷。以部将哥舒翰为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②上③欲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④,然后取之。”上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上命忠嗣助之。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⑤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曰:“大夫⑥虽迫于制⑦书,实夺其谋也。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忠嗣曰:“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吾志决矣,子勿复言。”光弼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⑧挠军计。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③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释】①持重;谨慎,稳重,②抚循;安托慰问,③上;指唐玄宗。④衅:缝隙,间隙,破绽。⑤副;相称,符合。⑥大夫:中唐以前,称将帅为大夫。⑦制:十王的命令,⑧沮:阻止。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唐兵益壮()

②不如俟其有衅()③实夺其谋也()

④向者恐为大夫之累()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①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哪些事情表现了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首要任务?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022·湖北十堰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言而有信,诚者自成汪曦永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朋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②出言必成,其言方信,“诚信”二字是成功的关键。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镒黄金。就在百姓感觉难以置信之时,赏金加到了五十镒,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向国民宣布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改革法令迅速得到有力推行,为后来秦国的兴盛局面奠定了基础。③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则“民无信不立”,国家就会垮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则“不知其可也”,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第一位的就是“诚”。现代汉语中,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处事真诚、讲信用。诚侧重内心层面,指内心情感的真实无伪、自然流露。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④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清代廉吏汪辉祖认为,只要有一件事失信于人,别人可能就事事生疑。因此,必须时时谨记自己的承诺,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曾子妻子哄骗儿子,要“杀彘”给他吃,结果曾子真的要“捕彘杀之”。面对妻子所谓“特与婴儿戏耳”,曾子严肃地批评:“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戏言虽小,但关乎诚信,为了教导孩子诚实诚信,曾子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终给孩子“烹彘”而食。⑤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每个诚信的故事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一诺千金的季布、替夫还债的武秀君……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⑥人有信则立,国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16.第①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句话解释了“诚信”的含义。B.无论岁月如何变过、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C.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D.本文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更要坚守诚信原则。19.结合文章观点,谈谈你对“阅读链接”中的现象的看法。【阅读链接】“3·15”晚会曝光的湖南岳阳土坑酸菜令人瞠目、作呕。广告宣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结果没有“老坛”,只有堆满腌制酸菜的露天土坑;没有“足时”,只有几个工人赤足在酸菜上踩来踩去。此事一经报道,某企业对相关的酸菜包产品全部封存,并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歉意,表示将全力配合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著阅读20.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范进中举傻关,狂奔疯跑”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运用22.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对全校同学做了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情况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材料三: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中国民航局表彰他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图表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代校学生会拟写一则开展主题班会的通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对同学们的讨论作总结发言。小辉:古代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钦佩。小丹: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像超人、钢铁侠,才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小薇: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才是真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微写作训练点:论证23.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鱼我所欲也(解析版)第1课时课前梳理1.字音不为苟得也(wéi)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蹴(cù)尔不屑(xiè苟(gǒu)得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2.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3.古今异义词⑴一豆羹古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⑶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许可⑷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⑸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结合在一起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一豆羹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一箪食箪:竹筐蹴尔而与之蹴:踩踏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所恶有甚于死者恶:讨厌,憎恨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丧:丧失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得兼:能够同时得到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苟且偷生妻妾之奉奉:侍奉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得”通“德”感激有是心也心:本性5.一词多义而呼尔而与之 修饰“与”,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得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采用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人皆有之 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得之则生 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 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 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生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获得生命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 给加万钟于我何加焉 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故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那么得之则生 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连词,这里表假设6.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鱼,我所欲也。【答案】“也”,判断句标志(2)省略句例:乡为身死而不受。【答案】“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例:舍生而取义者也。【答案】省略主语“我”7.重点句子翻译(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2)是亦不可以已乎?译文: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译文: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文: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译文: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8.作者资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被尊称为“亚圣”。是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后世常以“孔孟”尊称他们。9.主旨归纳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第2课时课内过关【基础过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答案】A【解析】B.“弗”读fúC.“贱”读jiànD.“屑”读xi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万钟于我何加焉!()(3)贤者能勿丧耳()(4)此之谓失其本心()【答案】(1)踩踏(2)优厚的俸禄(3)丧失(4)天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3.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答案】C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一箪食,一豆羹。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鱼,我所欲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答案】C【解析】A项“豆”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一种粮食作物B项“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指钟点、时间D项“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C.万钟于我何加焉所欲有甚于生者D.蹴尔而与之 窥镜而自视【答案】D【解析】A.给/语气词;B.做/为了;C.对于/比;D.都是连词,表修饰。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答案】C【解析】对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观点。【课内精读】阅读文段,完成7~9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A.B.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D.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答案】D【解析】D项中“已”都可译为“停止”。A项中的“加”依次为“增加,指带来好处”“增高、增大”。B项中的“穷”依次为“穷苦”“穷尽”;C项中的“奉”依次为“侍奉”“指吃的穿的”。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答案】从前(有人)宁可死也不肯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通假字“乡”的解释。9.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答案】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解析】解题关键是结合上文体会“本心”的含义: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第3课时课外提升一、诗歌鉴赏(2022·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2题度关山[唐]李端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11.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选择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选B,

首联、颔联中“红日”“狐关”“危楼”“广漠”“长城”等,描绘了雄浑壮阔的边塞图景;颈联中“拂剑”“弯弧”,展现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图B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扣住画面,进行描述。根据诗歌内容,首联“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中的“雁塞”“红日”“雪”展现的是边塞雪后初晴的景象;颔联“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高楼、大漠、长城展现了边塞特有的雄浑壮阔的图景;颈联“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拂剑”“弯弧”刻画了一位挽弓射箭的英雄形象;尾联“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意思是俘获敌人的人竟然是个少年儒生,表现的是作者对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的赞美之情。据此分析,图B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12.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答案】示例1:宜重读“系虏”,可以突出英雄壮举,体现豪迈气概。示例2:宜重读“贾谊”(或“书生”),可以凸显诗人虽是书生,但仍可以杀敌报国的志气与豪情。示例3:宜重读“谁知”,说明人人皆可成为报效国家的英雄,引发读者思考。【解析】本题考查朗读重音的处理能力。重音是朗读时,为了传情达意的需要,对某些词或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要结合语境分析,做到言之有理。①可重读“系虏”,意思是俘获敌人,写战场上打了胜仗,俘虏了敌人,更能突出英雄壮举,体现豪迈气概;②可重读“书生”,说明诗人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仍可以上战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③可重读“谁知”,意思是哪里知道,说明报效国家的英雄竟然是少年儒生,出人意料。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二)(2022·江苏镇江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①中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②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何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与吐蕃战,皆大捷。以部将哥舒翰为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②上③欲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④,然后取之。”上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上命忠嗣助之。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⑤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曰:“大夫⑥虽迫于制⑦书,实夺其谋也。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忠嗣曰:“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吾志决矣,子勿复言。”光弼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⑧挠军计。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③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释】①持重;谨慎,稳重,②抚循;安托慰问,③上;指唐玄宗。④衅:缝隙,间隙,破绽。⑤副;相称,符合。⑥大夫:中唐以前,称将帅为大夫。⑦制:十王的命令,⑧沮:阻止。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唐兵益壮()

②不如俟其有衅()③实夺其谋也()

④向者恐为大夫之累()【答案】更加

等候,等待

改变

从前,往昔(意思对即可)【解析】①句意为:唐军兵马更加强壮。益:更加。②句意为:不如等有机可乘时再行攻取。俟:等候,等待。③句意为:实际上改变他们的谋略。夺:改变。④句意为:以前我是担心您会受到连累。向:以前,从前,往昔。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①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②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答案】①各地(或“许多”)胡人都争着把马卖给唐军(或“唐朝”“唐人”),唐军(或“唐朝”“唐人”)把马全都买下。(意思对即可)②我怎么能够用几万人的生命来换取我一个人的官位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语:(1)诸胡:各地胡人(少数民族);争:争着;皆:都。(2)岂:怎么;易:换取。15.哪些事情表现了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首要任务?请简要概括。【答案】(1)伺机兴师,出必有功;(2)高价买马,唐兵益壮;(3)反对攻打吐蕃,认为得不偿失。(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由第①段“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可知,意思是“如果看到胜利的机会,然后就带军队攻打,所以每次出击都能够建功”,可概括出答案:伺机兴师,出必有功;由第①段“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可知,意思是“每次与少数民族做贸易,都会把马的价格定得很高,各个少数民族争着把马卖给唐军,唐军都买去了。因此,少数民族的马越来越少,唐军兵马日益强壮”,可概括出答案:高价买马,唐兵益壮;由第②段“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可知,意思是“石堡城坚固,不杀死数万人定难攻克。我担心最后得不偿失,所以咱们不如等有机可乘时再行攻取。”可概括为:反对攻打吐蕃,认为得不偿失。16.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答案】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一:军中士卒为了功名,求战心切与王忠嗣派人反复侦察、见机出兵形成对比,突出王忠嗣的谨慎稳重。示例二:王忠嗣反对攻打石堡城与董延光主动请求率兵攻打形成对比,体现出王忠嗣对士兵生命的关爱。示例三:哥舒翰率兵攻打的结果,衬托王忠嗣预估攻打石堡城会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的正确,突出王忠嗣高瞻远瞩,料敌如神。示例四:李光强对王忠嗣态度的转变,侧面衬托王忠嗣始终不愿用数万人的生命来保全官职,突出王忠嗣的正直善良。(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赏析。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任举一例即可。在对待战争的态度方面,“忠嗣多遣谍人何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与“军中日夜思战”形成对比,突出了王忠嗣的谨慎稳重。在攻打石堡城时,王忠嗣认为“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与“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形成对比,体现出王忠嗣思虑周全以及对士兵生命的关爱。第③自然段“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哥舒翰率兵攻打的结果,衬托王忠嗣预估攻打石堡城会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的正确,突出王忠嗣高瞻远瞩,料敌如神。第②自然段“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通过李光弼的评价,侧面衬托王忠嗣始终不愿用数万人的生命来保全官职,突出王忠嗣的正直善良。【参考译文】节度使王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等到他镇守一方,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他常说:“当国家太平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训练士兵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由于常常派遣侦探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如果看到胜利的机会,然后就带军队攻打,所以每次出击都能够建功。每次与少数民族做贸易,都会把马的价格定得很高,各个少数民族争着把马卖给唐军,唐军都买去了。因此,少数民族的马越来越少,唐军兵马日益强壮。与吐蕃开展,每次都能取得胜利。让部将哥舒翰担任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皇上想让王忠嗣率兵攻打吐蕃国的石堡城,王忠嗣上言说:“石堡城坚固,不杀死数万人定难攻克。我担心最后得不偿失,所以咱们不如等有机可乘时再行攻取。”玄宗听后十分不高兴。这时,另一名叫董延光的将军却主动请求由自己率兵攻打石堡城,玄宗就命王忠嗣派自己所部兵马助战。王忠嗣不得已,只好接受了诏命,然而实际上却不完全按董延光的想法满足他的要求,董延光对他十分不满。李光弼劝王忠嗣道:“将军虽然被迫服从皇上的命令前来协助,但实际上改变他们的谋略,然而攻打石堡城是皇上的主意,董延光如果无功而返,他必然要归罪于您。”王忠嗣说:“我怎么能够用数万名士兵的生命来换这一官半职呢!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再多说了。”李光弼叹道:“以前我是担心您会受到连累,所以不敢不说。现在却发现您能够像古代贤人那样为人处世,真是我们所不能及的。”于是小步跑出。董延光超过了规定的日期没有攻克石堡城,并说是王忠嗣阻挠进军计划,唐玄宗大怒,贬忠嗣做汉阳太守。皇上让哥舒翰率领军队,攻打石堡域,擒获吐蕃四百人,但唐军士兵死数万,果然被王忠嗣言中。三、现代文阅读(2022·湖北十堰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言而有信,诚者自成汪曦永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朋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②出言必成,其言方信,“诚信”二字是成功的关键。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镒黄金。就在百姓感觉难以置信之时,赏金加到了五十镒,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向国民宣布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改革法令迅速得到有力推行,为后来秦国的兴盛局面奠定了基础。③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则“民无信不立”,国家就会垮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则“不知其可也”,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第一位的就是“诚”。现代汉语中,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处事真诚、讲信用。诚侧重内心层面,指内心情感的真实无伪、自然流露。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④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清代廉吏汪辉祖认为,只要有一件事失信于人,别人可能就事事生疑。因此,必须时时谨记自己的承诺,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曾子妻子哄骗儿子,要“杀彘”给他吃,结果曾子真的要“捕彘杀之”。面对妻子所谓“特与婴儿戏耳”,曾子严肃地批评:“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戏言虽小,但关乎诚信,为了教导孩子诚实诚信,曾子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终给孩子“烹彘”而食。⑤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每个诚信的故事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一诺千金的季布、替夫还债的武秀君……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⑥人有信则立,国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16.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案】引用名言引出论点“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文章第①段引用了古人的名言,经过分析论述,引出了中心论点“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并且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名人名言能够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17.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答案】首先提出本段观点“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然后引用清代廉吏汪辉祖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进举例论证,从而证明了本段观点。【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运用首先提出什么观点,然后通过XX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最后得出XX结论的答题模式进行答题,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回答。如:第④段首先提出“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的观点,然后引用清代廉吏汪辉祖的话“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进举例论证。以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为主要论证方法证明了本段观点。18.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句话解释了“诚信”的含义。B.无论岁月如何变过、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C.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D.本文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更要坚守诚信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A.“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句话解释了诚信的重要性,所以“解释了‘诚信’的含义”的理解分析不正确;B.从第⑤段“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可知“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C.从第③段“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可知“诚于外,信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