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方案_第1页
通信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方案_第2页
通信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方案_第3页
通信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方案_第4页
通信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方案TOC\o"1-2"\h\u9220第1章引言 3188961.1背景及意义 3267541.2研究目的与内容 39311第2章5G技术概述 441892.15G技术特点 4305442.1.1高速度与大容量 4257622.1.2低时延 434182.1.3广泛覆盖 4316452.1.4网络切片 421112.1.5较低能耗 4271452.2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4173542.2.1设备互联 5139752.2.2远程控制 596542.2.3实时监测 5273202.2.4智能制造 5270752.2.5工业大数据分析 5130232.2.6网络切片应用 513191第3章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 5208733.1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5152963.2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59773.3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623854第4章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 6110994.1融合架构设计原则 695314.1.1整体性原则 6288854.1.2开放性原则 7284204.1.3可扩展性原则 7275024.1.4安全性原则 78914.2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模型 7319704.2.1网络层 7204064.2.2平台层 7202404.2.3应用层 727344.2.4安全体系 718574.2.5管理与运维 7117664.2.6标准与规范 89338第5章5G网络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83115.15G网络切片技术 8270285.1.1网络切片概述 8139365.1.2网络切片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8309655.25G边缘计算技术 8177375.2.1边缘计算概述 8141025.2.2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8261125.35G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技术 8292495.3.1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概述 8206615.3.2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9292第6章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9194906.15G工业互联网设备互联技术 9223266.1.1设备识别与接入技术 9120326.1.2网络切片技术 9176616.1.3设备协同技术 9209066.25G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929886.2.1大数据采集技术 965856.2.2边缘计算技术 9263106.2.3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技术 10224536.35G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技术 109216.3.15G网络安全架构 10120416.3.2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技术 10240176.3.3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技术 1017119第7章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场景 10290497.1智能制造 10303487.1.1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 10302387.1.2无人化生产线 10181027.1.3智能调度与优化 10132997.2智能工厂 11103357.2.1工厂内网改造 11192347.2.2智能仓储物流 1113917.2.3设备预测性维护 11181057.3智能服务 11272597.3.1定制化生产服务 11245207.3.2远程诊断与维修 11224887.3.3智能售后服务 11150247.3.4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1130785第8章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策略 11306468.1政策与法规支持 11208788.1.1制定有利于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 12310578.1.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12267098.2产业协同创新 1255858.2.1深化产学研合作 12218728.2.2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12223518.3产业链完善与优化 1212008.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2174118.3.2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12200518.3.3培育新兴业态和应用场景 1214969第9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项目 13268659.1项目概述 1321089.1.15G智能工厂 13245689.1.25G智慧矿山 13222439.1.35G智慧港口 13232849.1.45G智能电网 14109349.1.55G智能制造 1492759.2项目实施与效果评估 14182409.2.1项目实施 1445189.2.2效果评估 1512670第10章发展前景与展望 151857210.15G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与挑战 15117110.1.1发展机遇 152408810.1.2挑战 161361610.2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809910.2.1发展趋势 1626310.2.2展望 162734610.3政策建议与产业推进策略 162944110.3.1政策建议 173160010.3.2产业推进策略 17第1章引言1.1背景及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5G技术以其高速度、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的特点,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更为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在此背景下,研究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还将推动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我国实现工业强基和智能制造提供有力保障。1.2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为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国内外现状,总结发展经验,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借鉴。(2)研究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关键技术,探讨如何解决工业场景下网络通信、数据采集、平台应用等问题。(3)分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典型应用场景,探讨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需求、解决方案及其经济效益。(4)探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产业生态、安全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5)结合实际案例,总结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工业企业和相关产业提供借鉴和启示。第2章5G技术概述2.15G技术特点5G技术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相较于4G技术,具备以下显著特点:2.1.1高速度与大容量5G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理论上可达10Gbps以上,比4G技术快100倍。同时5G网络具有更大的容量,可支持更多设备的连接。2.1.2低时延5G技术的通信时延可降至1毫秒,远低于4G技术的10毫秒。这使得5G技术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具有明显优势。2.1.3广泛覆盖5G技术支持更大范围的覆盖,能够实现室内外无缝连接。同时5G网络的密集部署有助于提高网络覆盖的均匀性。2.1.4网络切片5G技术支持网络切片功能,可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网络资源和服务,实现多种业务的高效运行。2.1.5较低能耗5G技术采用节能设计,降低设备能耗,有利于延长终端设备的使用时间。2.2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2.2.1设备互联5G技术的高速度和大容量特点,使得大量工业设备之间的互联成为可能,为实现设备实时监控、故障诊断和生产调度提供有力支持。2.2.2远程控制5G技术的低时延特性,使得远程控制变得更为可靠。在工业生产中,可通过5G网络实现远程操控、无人驾驶车辆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2.2.3实时监测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可实现实时监测生产线上的设备状态、产品质量等关键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2.2.4智能制造5G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持,助力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2.2.5工业大数据分析5G技术支持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为工业大数据分析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可通过5G网络收集、分析设备数据,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2.2.6网络切片应用5G技术支持网络切片功能,可根据工业互联网中不同业务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实现业务的高效运行。通过以上应用场景,5G技术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助力我国工业智能化转型。第3章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3.1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它通过连接人、机器和资源,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为制造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工业互联网涵盖了网络、平台、安全等多个方面,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3.2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取得以下成果:(1)网络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城乡,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基础。(2)平台体系加速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迅速增长,涵盖了制造业各环节,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3)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推进安全标准制定和实施,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4)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3.3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1)5G技术将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5G技术具有高速度、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将为工业互联网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保障,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拓展。(2)边缘计算成为工业互联网重要支撑。边缘计算将计算能力拓展到网络边缘,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有助于提升工业互联网实时性和智能化水平。(3)工业互联网平台向细分领域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的成熟,未来将更多地向特定行业、领域延伸,为产业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4)安全防护需求日益凸显。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对安全防护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上升。(5)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将加速制造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的变革,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6)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各国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未来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将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第4章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4.1融合架构设计原则4.1.1整体性原则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整体性,实现网络、平台、安全等多方面的有机整合,保证体系架构的协调统一。4.1.2开放性原则融合架构应遵循开放性原则,支持多种网络技术、平台架构和业务模式的接入与融合,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共赢。4.1.3可扩展性原则融合架构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为工业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4.1.4安全性原则在融合架构设计中,应将安全性作为核心要素,保证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在数据传输、存储、处理等方面具备可靠的安全保障。4.2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模型4.2.1网络层网络层是实现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基础,主要包括5G网络、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等。5G网络在提供高速、低时延、大带宽连接的同时还需支持海量设备连接和多种业务场景。4.2.2平台层平台层负责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工业PaaS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等。通过5G网络,平台层可以实现设备数据的高速采集、实时传输和智能处理,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支撑。4.2.3应用层应用层是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的核心,涵盖了工业生产、企业管理、远程运维等各个方面。基于5G网络和平台层的技术支持,应用层可以提供丰富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远程诊断等。4.2.4安全体系安全体系是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通过采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证融合架构的安全可靠。4.2.5管理与运维管理与运维体系负责对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应用管理等方面。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与运维手段,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4.2.6标准与规范为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架构的健康发展,需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范,涵盖网络、平台、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以指导产业界的实践与发展。第5章5G网络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5.15G网络切片技术5.1.1网络切片概述5G网络切片技术是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分割,为不同业务需求提供定制化网络的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网络切片能够满足各类应用场景对网络功能的差异化需求。5.1.2网络切片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5G网络切片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下所述:(1)为工业设备提供定制化网络,满足不同设备对网络带宽、时延、可靠性等功能的需求;(2)实现工厂内各类业务系统的隔离,提高业务安全性和稳定性;(3)降低企业网络部署和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5.25G边缘计算技术5.2.1边缘计算概述5G边缘计算技术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从中心云推向网络边缘,为用户带来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5.2.2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5G边缘计算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工业生产效率;(2)降低工业互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时延,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3)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边缘计算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5.35G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技术5.3.1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概述5G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技术旨在为用户提供毫秒级时延和高达99.999%的可靠性,满足工业互联网中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5.3.2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5G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支持工业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率;(2)保障工业互联网中关键业务的数据传输,降低通信故障风险;(3)为远程医疗、无人驾驶等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第6章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6.15G工业互联网设备互联技术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首先要解决设备间的互联问题。本节重点探讨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设备互联方面的关键技术。6.1.1设备识别与接入技术5G网络通过设备识别与接入技术,实现对工业互联网中各类设备的快速识别与接入。研究内容包括:设备唯一标识技术、设备身份认证技术以及设备接入控制策略等。6.1.2网络切片技术5G网络切片技术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满足不同场景下设备互联的多样化需求。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切片的创建、管理和优化技术,以及切片间的隔离与资源共享机制。6.1.3设备协同技术5G技术支持工业互联网设备间的实时协同,提高生产效率。研究内容包括:设备间通信协议、协同算法以及边缘计算技术在设备协同中的应用。6.25G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节将围绕这一领域的关键技术展开讨论。6.2.1大数据采集技术5G技术为工业互联网提供高速、低时延的数据传输能力,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采集。研究内容包括: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协议及数据预处理技术。6.2.2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将部分数据处理任务从云端迁移至网络边缘,降低时延,提高数据处理的实时性。研究内容包括:边缘计算节点部署、任务调度以及数据融合技术。6.2.3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技术5G技术将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工业互联网,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处理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云计算平台架构、数据挖掘算法以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模型。6.35G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技术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重点探讨5G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方面的关键技术。6.3.15G网络安全架构分析5G网络安全架构,研究如何利用5G网络安全机制保障工业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安全。6.3.2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工业互联网数据加密技术,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内容包括:加密算法、密钥管理以及隐私保护策略。6.3.3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技术研究5G环境下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技术,实现对网络攻击的及时发觉和防御。内容包括:入侵检测、安全态势评估以及应急响应技术。第7章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场景7.1智能制造7.1.1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5G技术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性,为工业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提供了可能。企业可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设备运行数据,实现对生产线的远程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7.1.2无人化生产线5G技术支持下的工业互联网,可实现生产线的无人化改造。通过5G网络,、自动化设备等可以实时接收指令,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7.1.3智能调度与优化基于5G网络的工业互联网,可为企业提供实时、全面的生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对生产计划进行智能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7.2智能工厂7.2.1工厂内网改造5G技术助力工业互联网在工厂内部署,实现工厂内网的升级改造。通过5G网络,工厂内各种设备、系统、平台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互联互通,为智能工厂建设打下基础。7.2.2智能仓储物流5G技术支持下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仓储物流的智能化。利用5G网络,智能搬运、无人叉车等设备可以实现精准、高效的物品搬运,降低仓储物流成本。7.2.3设备预测性维护基于5G网络的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风险,提高生产稳定性。7.3智能服务7.3.1定制化生产服务5G技术助力工业互联网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实时互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生产服务。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实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7.3.2远程诊断与维修5G网络为远程诊断与维修提供了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支持。企业可以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设备故障数据,实现远程诊断和维修,提高服务效率。7.3.3智能售后服务基于5G网络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售后服务智能化。企业可以通过5G网络收集客户反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7.3.4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5G技术支持下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追溯。企业可以实时监控产品使用情况,为产品优化、创新提供数据支持,提升产品竞争力。第8章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策略8.1政策与法规支持8.1.1制定有利于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2)加大对5G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的政策支持力度。(3)优化产业环境,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8.1.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1)加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2)制定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等环节的安全规范。(3)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8.2产业协同创新8.2.1深化产学研合作(1)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紧密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2)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推动5G工业互联网技术突破。(3)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G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8.2.2构建产业创新生态(1)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8.3产业链完善与优化8.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5G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2)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3)加强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处理能力。8.3.2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1)推动设备制造、网络建设、平台服务、应用示范等环节的企业协同发展。(2)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3)打造具有竞争力的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8.3.3培育新兴业态和应用场景(1)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智能管理等领域的应用。(2)鼓励企业开展创新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加强与国际接轨,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产业全球化发展。第9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项目9.1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摸索和推动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工业生产的高效、智能、绿色为目标,打造具有行业引领性的应用示范项目。项目围绕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结合我国工业发展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场景,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应用示范:9.1.15G智能工厂本项目在智能工厂领域,通过部署5G网络,实现工厂内各类设备、系统、平台的高效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互联:利用5G网络实现工厂内各类生产设备、物流设备、检测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智能调度:基于5G网络,实现工厂内生产计划、物料配送、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与优化,提高生产管理水平。(3)远程运维:利用5G网络,实现工厂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与维护,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9.1.25G智慧矿山本项目在智慧矿山领域,通过5G技术实现矿山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升级,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人驾驶:利用5G网络,实现矿山车辆的无人驾驶,提高运输效率,降低风险。(2)远程控制:基于5G网络,实现对矿山设备的远程控制,降低人员作业风险,提高生产效率。(3)安全监测:利用5G网络,实现对矿山环境、设备、人员的实时监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9.1.35G智慧港口本项目在智慧港口领域,通过5G技术实现港口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港口吞吐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化装卸:利用5G网络,实现港口集装箱的自动化装卸,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2)智能导航:基于5G网络,实现港口内集卡、船舶的智能导航,提高通行效率,降低风险。(3)实时监控:利用5G网络,实现对港口作业过程、设备状态、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提高港口运营管理水平。9.1.45G智能电网本项目在智能电网领域,通过5G技术实现电网设备、系统、平台的智能化升级,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监测:利用5G网络,实现对电网设备的实时监测,提前发觉潜在故障,降低风险。(2)智能调度:基于5G网络,实现电网运行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分析,提高调度自动化水平。(3)分布式能源管理:利用5G网络,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实时监控与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9.1.55G智能制造本项目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5G技术推动制造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生产线:利用5G网络,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质量检测:基于5G网络,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实时检测与反馈,提高产品质量。(3)个性化定制:利用5G网络,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9.2项目实施与效果评估9.2.1项目实施本项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需求分析:深入调研行业需求,明确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关键技术、场景与目标。(2)方案设计:结合需求分析,设计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整体方案,明确技术路线、设备选型、网络部署等。(3)网络建设:根据设计方案,开展5G网络建设,包括基站部署、光纤铺设、核心网设备配置等。(4)应用示范:在典型工业场景中,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验证技术可行性、实用性。(5)推广复制:总结应用示范经验,向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复制,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9.2.2效果评估本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效果进行评估:(1)生产效率: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生产数据,评估5G技术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2)产品质量:通过质量检测数据,评估5G技术对产品质量的改善效果。(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