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培优冲刺卷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12分)1.(本题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嗅到(xiù)
倾侧(qūn)
揣测(chuǎi)
参差不齐(cān)B.绽开(zàn)
结束(sù)
薄雪(bó)
絮絮叨叨(suì)C.雪骤(zhòu)
温馨(xīn)
凋谢(diāo)
悄然无声(qiāo)D.菡萏(dàn)
荫庇(yīn)
和睦(mù)
果实累累(lěi)【答案】C【详解】A.“倾侧”的“倾”应读为“qīng”,“参差不齐”的“参”应读为“cēn”,两处错误;B.“绽开”的“绽”应读为“zhàn”,“结束”的“束”应读为“shù”,“薄雪”的“薄”应读为“báo”,“絮絮叨叨“絮”应读为“xù”,三处错误;C.“悄然无声”的“悄”应读为“qiǎo”,一处错误;D.“荫庇”的“荫”应读为“yìn”,“果实累累”的“累”应读为“léi”,共有2处错误;故选C。2.(本题2分)下面各组中词语的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蓬勃
拆散
分岐
翻来复去 B.必竟
敏感
胳博
水波粼粼C.阴蔽
仿膳
设若
不知所错 D.花瓣
牛篷
绿因
暴怒无长【答案】D【详解】A.“分岐”——“分歧”,“翻来复去”——“翻来覆去”,有2处错误;B.“必竟”——“毕竟”,“胳博”——“胳膊”,有2处错误;C.“阴蔽”——“荫蔽”,“不知所错”——“不知所措”,有2处错误;D.“牛篷”——“牛棚”,“绿因”——“绿茵”,“暴怒无长”——“暴怒无常”,“常”是“规律”之意。有3处错误;故选D。3.(本题2分)对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B.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对偶)C.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拟人)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比喻)【答案】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B.“若”是好像,“若柳絮”是“像柳絮一样”,是一个比喻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因此,B项中没有对偶修辞;故选B。4.(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朗读者”等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们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造成的。B.今年一月,杭州火车站自动售票系统正式启用,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C.随着春天的步伐逐渐临近,使我再也坐不住了,下定决心要去西湖边走一走。D.进入文澜三个多月了,每日的晨跑,让同学们的体能运动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答案】B【详解】A.“是因为它们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C.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或“使”。D.“体能运动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搭配不当,可将“改善”改为“提高”。故选B。5.(本题2分)对下列语段的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④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A.③①④⑤② 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④②【答案】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排序能力。应首先从题目给出的几个句子中找出中心句并判断这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选段是写“我”作出选择决定走大路,故第③句是中心句,也是首括句,应排在第一。根据③句母亲的语言“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可知,①句紧承③句;接下来根据“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可知,后面的叙述中,母亲和儿子的叙述顺序也应该是母亲叙述在前,儿子叙述在后,即顺序为⑤④;最后②加以总结议论。故排序为:③①⑤④②,答案应选D。6.(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多次选用。B.母爱是冰心作品中的三大主题之一,对母亲,冰心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中的最好一个。”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之一。D.玉洁同学出生在书香世家,老舍的作品对她一点都不陌生。【答案】B【详解】A.“长期”与“多次”重复,可删去“多次”;C.通常情况下一个洲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人往往只有一人,应删去“之一”;D.主客颠倒,是“她对老舍的作品”而不是“老舍的作品对她”;故选B。二、句子默写(共6分)7.(本题6分)按要求默写句子。(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设宏伟意境,表现了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来担忧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中借时序的交替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郎、残”等字词的书写。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8.(本题6分)你班正在举行“我爱我家”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开场白。(2)下面的情景,在很多“家”中极为常见。请你阅读下图,写出你的感悟。【答案】(1)示例: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有两位天使一直守护着我们,跌倒时,他们把我们扶起;受伤时,他们抚平我们的伤口;高兴时,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齐声说:“我爱我家。”(2)示例:父母不能对子女包办过多,子女能做的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要培养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详解】(1)拟写开场白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意义或内容,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即可。语言要富于感染性和号召性,表意要清晰明了。(2)要求学生结合题干中“下面的情景,在很多‘家’中极为常见”可知,图中的妈妈从小就为儿子整理衣服,一直到儿子都成了大人,她都老了还在为儿子整理衣服。反映了父母对子女关爱过多,导致子女处理能力差,所以说父母不能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要锻炼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据此写出感悟即可。四、诗歌鉴赏(共5分)(本题5分)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完成后面小题。江南逢李龟年杜
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9.(2分)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10.(3分)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答案】9.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念。10.有自然的景色;国家的衰败;作者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解析】9.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一问,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你演出,在崔九堂多次欣赏你的艺术。二问,实际上是杜甫在回忆当年与李龟年曾经相遇的情景,以此来寄寓杜甫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10.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多种内涵的把握。“落花时节又逢君”既是说明两人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而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更可悲的是两个人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五、对比阅读(共10分)(本题10分)文言文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元方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绥:安抚、说服;恣:令,让。周旋动静:时间相隔遥远。11.(2分)翻译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去后乃至()(2)太丘舍去()(3)尝为邺令()(4)周公不师孔子()12.(2分)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委以重任 B.元方入门不顾/瞻前顾后C.久而益敬/精益求精 D.孤法卿父?/一言而为天下法1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14.(2分)甲、乙两文中面对客人,元方的表现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呢?【答案】11.才离开曾经学习12.B13.(1)友人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14.相同点:懂礼识义,能言善辩,通过巧妙的言辞化解对方的刁难,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不同点:甲文抓住友人的“无礼、无信”进行反驳,使对方羞愧无言;乙文借“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巧妙化解了分歧,维护了父亲和袁公的面子。【解析】1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注意“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的意思。1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委:丢下,舍弃∕委托,托付;B.顾:回头看∕回头看;C.益:更加∕更加;D.法:效法、效仿∕效法、效仿。故选B。13.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意思:引,拉;顾,回头看;绥,安抚、说服;抚,体恤;以,用。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1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比较分析作答。两文中面对客人的为难,元方都通过巧妙地辩解化解了分歧。甲文中,元方对友人的无理指责,通过“无礼、无信”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让友人惭愧。乙文中,面对长辈的问话,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六、现代文阅读(共21分)(本题11分)可燃冰(1)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2)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3)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4)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5)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15.(3分)选文第(2)段到第(4)段介绍了那些内容?16.(3分)第(4)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7.(3分)第(4)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有什么作用?18.(2分)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那些后果?请分点回答。【答案】15.第(2)段介绍可燃冰的定义。第(3)段介绍可燃冰的形成。第(4)段介绍可燃冰的优点。16.不能去掉。“几乎”表示大多数之意,并非全部(“几乎”表程度,意思是“差不多,接近于”),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若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7.作用:能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新能源。18.后果:严重破坏环境;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海啸。【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2)段“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介绍什么是可燃冰。第(3)段“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介绍可燃冰的形成。第(4)段“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介绍可燃冰的优点。16.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几乎是大部分的意思,还会产生一些少量的污染物,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了,与事实不相符。据此分析可作答。1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第四段中列举了几个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一定在其附近可知,准确的说明了“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新能源”。1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最后一段中的“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可以作答。(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在妈妈的膝头上叶倾城①大姐告诉我,在她的独生女儿小满出生之后,她曾经反反复复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作文课上写《我的理想》时提到的那些宇航员、科学家、警察吗?②后来她换了一个问法:要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这样的人?但她第一个想到的自己的缺点就是:不爱看书学习。就这样,她先定了个小目标:让小满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③她第一次牵着小满进书店,三岁的孩子在书架间跌跌撞撞了几步,发现书不能啃,也不能拿在手里,很快失去兴趣,掉头就要往外走,被她一把揪住,还不甘心地一直指着外面的零食店。小孩子最喜欢什么?吃。④小满从小就对吃兴味盎然。一岁多一点,她在学步车上摔了一大跤,牙齿都磕出了血,正哇哇大哭,大人赶紧在她手里塞了一枚旺仔小馒头,哭声立止。两岁多,小满第一次吃到冰激凌,美味像重锤直击她心。这一刻,大姐弯下腰去,对小满说:“你在这里看一小时书,就带你去吃好吃的。”小满立刻眉开眼笑,乖乖去看书。⑤当时书店的书架不能坐不能靠,小家伙倒是不介意坐在地上看书,可是她妈介意。最后,大姐背靠墙,一膝跪地,一膝蹲,给小满当座位。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⑥蹲一会儿,累了,便换个膝头。又累了,再换。小满渐渐看书着了迷,任她妈把她颠过来倒过去,全无知觉。不过小满还是坐不住,半小时就闹着要吃东西。大姐叹口气,屈服了。小满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双丰收,开心得不得了。⑦第二周,小满主动说:“妈妈,我们去书店吧,看完了去吃好吃的。”这句话,大姐印象特别深,因为太高兴了。从此她们每周必去书店。开始是一小时,后来小满阅读的时间越拖越长,分量也与日俱增,大姐的膝头就更得负重深蹲。⑧直到小满上小学,各种培训班越来越多,这件事才渐渐停止。而让大姐欣慰的是:小满,真的如她所愿,成了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好处是小满成绩优异,目前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坏处是小满年纪轻轻就得经常考虑减肥这件事,得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⑨大姐在好几年前,膝头就开始不太行了,要经常去针灸、拔火罐、吃维骨力。可是,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文摘报》2019年5月11日第3版)19.(2分)根据第①②段内容,用两个短语概括妈妈的性格特点。20.(3分)本文为什么以“在妈妈的膝头上”为题?21.(3分)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小满坐在她的膝头上,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静静地翻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22.(2分)“陪伴是最美的长情。”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或爸爸)说点什么呢?【答案】19.有目标,有智慧。20.因为小满在书店读书均是坐在妈妈的膝头上的,妈妈的膝头上承载着孩子的希望,也承载着妈妈的挚爱。以此为题,有提示中心的作用。另外,“妈妈的膝头”又是本文的线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满喻为小雀儿,将妈妈的膝头喻为充满草香的鸟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满对妈妈的依赖,也表现了妈妈对小满的呵护与爱。22.(示例)我最想对妈妈说:妈妈,谢谢这么多年来您对我的付出和关爱。曾经您是大树,我是幼苗,您为我遮风挡雨;现在,我长大了,我也要为您搭建一个温暖的家,陪伴您安度幸福人生。【解析】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她先定了个小目标”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有目标;根据“让小满做一个爱看书学习的孩子”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有智慧。综述为:有目标,有智慧。20.本题考查题目含义和作用。“在妈妈的膝头上”这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情节就是写妈妈让小满在自己的膝头上读书的事情,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她的膝头,曾经承托过一个孩子的未来呀,如托泰山”可知,这个题目暗示了文章的主题,从题目上可以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提示了中心。从第⑤段开始到结尾,“妈妈的膝头”反复出现,是线索,解决了没有座位的情况,让孩子能够很好的读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1.本题考查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由“像小雀儿赖在满是草香的鸟巢里”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小满”比成“小雀儿”,把“妈妈的膝头”比成充满草香的“鸟巢”。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满对妈妈的依赖,也表现了妈妈对小满的呵护和爱。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文是写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希望,因此作为儿女在对父母表达时要注意感恩、回馈、陪伴。作答时表达出这一意思即可。如: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的小树苗在您的呵护下已经长大了,感谢您为我做的一切,接下来,该是我回馈的时候了,我将像您一样,为您搭建属于我们的家。七、作文(共40分)23.(本题40分)(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博客联盟广告合同
- 摄影器材销售合同
- 2025年专利实施自用许可合同范文(2篇)
- 2025【合同范本】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合同模板
- 地下商场租赁合同
- 汽车美容用品销售合同
- 2025商贸有限公司“重合同守信用”申报资料 申报材料
- 未签合同的辞职通知书模板
- 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函
- 三方工程项目担保合同范本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AP内容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安全创新创效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初级创伤救治课件
- 交通运输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处理人际关系》课件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