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文言文同读精选20题
(解析版)
全国甲卷专用,2024届高考语文精编预测系列
一、文言文阅读
(2023秋•四川广安•高三广安二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处,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身市类质事是,闩:“秦甚憎
齐,齐与荒从亲,荒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出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
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竞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是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人质,至欢也。太子
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
与楚接境,鹏般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
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日:“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
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
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是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
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洛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
“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日:'予我
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洛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荒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
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处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
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父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
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多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奏并六国》)
I.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山答案标号。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许赴于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与楚从亲”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从”意同。
B.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同。
C.“欲往恐见欺”与“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两句中的“见”意不同。
D.“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与呐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务”意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
内心犹像不决。
B.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唯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
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
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4.把文中网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谙。
(1)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谀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2)甚哉奉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
5.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
【答案】1.CGH2.A3.D4.(1)太子欺凌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
怒之至,便派军攻打您的边境。
(2)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害死楚怀王乂威逼他的儿子;楚国不强大,忍受杀父之仇而与自己的敌人通婚。
5.①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②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③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斩首
八万。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诸侯国,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旨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假
称楚怀王去世到齐国去迎太子回国。
"于诸侯''是“困”的后置状语,状语后断开,即C处;
“而”连接“倍王命”和“立共庶子”,结构紧密,中间不能断开,在“立共庶子”后断开,即G处;
“不宜”前省略代词主语,在“不宜’后断开,即H处。
故在CGH三处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占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2
A.憎误。同“纵”,合纵,联合抗秦;跟从。句意;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我跟从他并以之为
师,
B.正确。句意:相互通婚结为姻亲的关系。/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约定作儿女亲家。
C正确。被;表示对我怎样,我。句意:想前往又担心被骗。/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了我(去
世)了。
D.正确。都是“致力于”的意思。句意: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自己的势力。/在国内建
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楚国不再尊重秦国”错,“楚国”应为“诸侯国”,原文是“诸侯由是不直秦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I)“陵杀”,欺凌杀死;“谢”,道歉;“诚”,确实。
(2)“甚哉秦之无道也”,主谓倒装句,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威逼;“婚”,通婚。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曰:’……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可知,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
②由原文“信张仪,遂绝齐”可知,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
③由原文“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可知,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
斩首八万。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
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是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却与楚国合纵相亲,
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二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
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却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迂六百里。”
是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
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自,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
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荒军恐惧,
从秦国撤退。齐国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
文段二:
秦人攻打楚国,夺取八座城;也。秦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
(您)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诒■知〉太子凌辱余害了我的重要的臣子,不道
歉就离开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派兵攻打了您的边境。现在(我)听说大王让太子到齐国充当人质以求和
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相互通婚结为姻亲的关系。如果今日秦国、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号令别
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相约,结盟后再离开,(这是)我的愿望。”楚怀王也虑此事,
想前往又担心被骗,想不去又担心秦国更加愤怒。昭雎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各诸侯的心思,不可
以相信呀!”羌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楚怀王于是到了秦国……秦人把他扣留了下来。楚国的
大臣们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扣留)在泰国不能回未,被用割地要挟,而太子又在
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么荒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在国内的王子
继承王位。昭雎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诸侯国,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旨去拥立他的庶子,不
合造。”于是假称楚怀王去世到齐国去迎太子回国。齐港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人建议:“不如扣留太
子来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齐国的丞相说:“不可。楚国另立新王,这样我们就空有人质而又
在世人面前做了不义的事。”那个主张扣留太子的人说:“不是这样。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他们
的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我们替您杀太子。不这么做,(我们)将会联合三国一起立太子为
楚王。'”齐洛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走太子回国,楚国立太子为楚王。
十八年,楚怀王逃跑回楚国。秦国人发现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从小路逃到了赵国。(此
时)赵主父在代郡,赵国人不敢接纳楚怀王。楚怀王准备逃往魏国,秦国人追上了他,抓回秦国。十九年,
楚怀王生病,死在了秦国,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像是自己的亲人死了一样悲
伤,各诸侯因此不再认为秦国有理。
司马光说:“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害死楚怀王又威逼他的儿子;楚国不强,忍受杀父之仇而与自己的
敌人通蜡。唉,楚国的国君如果能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臣子如果能任用得当,秦国即使强大,又怎敢肆
意凌辱荒国呢!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正是国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
啊,”
(2023・贵州贵阳・凯里一中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c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或
军根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土,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
武安君日:“长平之事,赵军大破。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给亲燕、魏连
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王日:“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
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大发军,
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武安君日:“今秦破赵军于长平,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
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鳞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渗池以益其固。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缝补于
4
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兵由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日:“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战代王棱伐赵。围邯
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若后,秦数不利。
王闻之怒,口见武安君,强是之,日:“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如君不行,寡人恨君。”为安
君领首日:“臣知行看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
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洙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臣宁伏受重诛而死,
不必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B.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枳虑并心/备秦为务/
C.赵自长平己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D.赵自长半己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巾/四血出嫁结荥/燕、魏连好齐、楚/根虑并心/备秦为务/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意思是增加,与《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的“益”含义相同。
B.“其嗜思是它的,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的“其”含义不同。
C.“因”意思是于是,与《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的“因”含义相同。
D.“虽”意思是即使,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虽”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想再次伐赵,武安君却认为赵国在长平之战后,采
取诸多措施,国力充实,外交成功,不宜攻打。
B.秦昭王在王陵战败后想要派遣武安君出战,但武安君称病拒绝,为此秦昭王责备他:趁赵国虚弱,
此时发兵攻打是以多胜少,一定要灭亡赵国。
C.武安君面对责问,给出了三个不愿带兵讨赵的理由:赵国休顿整治,上下齐心抵抗外敌:出师不利,
赵国外援必来;自己有病,不能出征。
D.武安君不畏秦昭王的威逼,依旧反对伐赵,并明确表示自己宁愿受重罚而死,也不忍心做蒙受耻辱
的军队的将领,秦昭王没有答话就离开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缝补于行伍之间。
(2)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答案】6.C7.C8.B9.(1)至于平原君这样的人,都让自己的妻妾到军队中(为将士们)
缝补衣服。
(2)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带兵。如果您不去,寡人就会怨恨您。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赵国自从长平之战以来,(赵国)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和
厚重的礼物,四方派出使者向诸侯求和,同燕、魏两国结为同盟,同齐、楚两国结成友好之邦,处心枳虑,
一切都以防范秦国为当务之急。
“君臣忧惧”是主谓结构,意为“君臣忧虑恐惧”,应在“惧”后断开;"早朝晏退''是并列结构,意为“早晨很早
上朝,晚上很晚退朝“,应在“早”前断开,排除AD:
“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结构相同,都是状语后置句,即“与燕、魏结亲”“与齐、楚连好”,应在“魏'2连”
之间断开,排除B。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虚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A.正确。益,增加。句意: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仔细考虑,斟情酌理,掌握增加减少的分寸。
B.正确。其,它的/还是。句意:赵王派出轻兵锐卒来袭击秦军的后路。/我们还是回去吧。
C.“含义相同”错。因,于是/趁机。句意:于是去见武安君。/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D.正确。虽,即使/虽然。句意: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没有战功。/虽然取舍爱好各不相同。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为此秦昭王责备他”错。原文第三段“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日“,可看出责备武安君的是应侯,
不是秦昭王。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之属”,这样的人;“行伍”,军队;“缝补于行伍之间“,次语后置句,即“于行伍之间缝补
(2)“虽”,虽然;“将”,带领;“不行”,不去。
参考译文:
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又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说:“不可以。”秦昭王说:
“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能,力,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现在寡人使百姓得到休息,
士卒得到安养,蓄积了粮食,全军的给恭又超过从前一倍,您却说‘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
武安君说:“长平之战,赵生大败。赵国自从长平之战以来,(赵国)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
6
晚上很晚退朝,用谋卑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四方派出使者向诸候求和,同燕、嫂两国结为同盟,同齐、
楚两国结成友好之邦,处心积虑,一切都以防范泰国为当务之急。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外交活动成功。现
在这个时候,赵国不可攻打。”
秦昭王说:“寡人已经派兵了。”于是他派出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结果)王陵战败,损失了
五校军队(汉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附、射声五校尉的合称)。秦王又要派武安君白起,武安君声称
有病不去。秦王于是派应侯去见式安君,责备他说:“现在赵国士兵死于长平之战的已有十之七八,赵国
虚党,因此大举发兵。(秦军)人数超过赵国的军队一倍,乖望派您领兵出战,一定要消灭赵国。“武安
君说:“现在秦国在长平打败了赵军,(看到赵国)畏惧就放弃灭赵,让他们能够从事耕种来增加储备,
抚养遗孤让幼儿长大来使人口更多,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队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
坚固。至于平原君这样的人,都让自己的妻妾到军队中(为将士们)缝补衣服。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
出兵不能获得战功,诸侯们产生齐心,赵国的救兵必然会赶来。臣下只见到攻赵的害处,没看到好处。臣
下现在又有病,不能去。”
应侯惭愧地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他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
又更增加兵力,另派王航替换王陵攻打赵国。包围赵都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人数很多,却没有攻下。赵
王派出轻兵锐卒,来袭击泰军的后路,秦军一连失利。
秦王听说后大怒,于是去见式安君,逼着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
带兵。如果您不去,寡人就会怨恨您。”武安君叩头说:“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除罪过。
如果不去,即便没有罪过,也免不了被杀。然而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看一看臣下不高明的计策,放弃攻
打赵国,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以应对诸侯之间局势的转变。安抚恐惧的国家,攻打傲慢的国家,诛灭无
道的国家,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臣下宁愿受
重罚而死,不忍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希望大王明察。”案王没有回答就走了。
(2023秋•贵州黔东南•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
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日:“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it大郡!愿相公
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革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
晟食其国何至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把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
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日:“杞已再更赦。”高
日:“赦者土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日:“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
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日:“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
争之。”上怒稍解。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勺之,虽大州亦可,
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便谓袁高日:“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日:“朕
已氏衷高所叁。”泌日:“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非、舜之不逮也!”上饶.杞
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日:“朕深知卿劳
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
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
私猿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
科?”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二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梢解”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帅说》)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
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
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
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
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14.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DG11.C12.A13.(1)(唐德宗)派人对袁高说:“朕慢慢考虑你说的话,确
实是极为恰当的。”
8
(2)这些天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议论,把陛下你比作东汉的桓帝、灵帝;如今承闻陛下的善言,这是尧、
舜都比不上的啊!14.①卢杞善于伪装,引起动乱。②卢杞挟私报复,祸乱国家。③夸赞德宗圣明,
将卢杞赶了出去。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大意:卢杞穷凶极恶,百官痛恨他如同仇敌,军队的将士都想吃他的肉,他怎么可以再次被重用呢?
“极恶”却“穷凶”做卢杞的谓语,结构完整,其后断开,故在B处断开;
“百辟”和“六军”是两个主语,应在“六军”前断开,故在D处断开;
“何可复用''是完整的问句的表达,前面应断开,故在G处断开;
故选BDGo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正确。只是/停止。句意:赦书只是宽宥他的罪行。/却不知道它停止的地方。
B.正确。平息/解释。句意:唐德宗的怒气梢梢平息。/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C.错误。给/结交。句意:陛下打算给卢杞官做。/失掉了自己结交的国家。
D.正确。同意/可以。句意:朕已经同意袁高的奏议。/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错误,
由“未儿,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可知,"吾必再入”是卢杞认为他一定能够再次回到朝廷,被委以
重任。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I)“徐”,慢慢;“诚”,确实;“至当”,极为恰当。
(2)“窃”,私下里;“逮”,比得上;“乃……也”,判断句式。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由“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可知,卢杞善于伪装,引起动乱。
②由“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可知,卢杞挟私报复,祸乱国家。
③由“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可知,夸赞德宗圣明,将卢杞赶了出去。
参考译文:
新州司马卢杞遇大赦,调任当州长史,他对人说:“我一定能够再次回到朝廷。''没有多久,唐德宗
果线任命他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命起草这个诏书,他拿着诏书告诉宰相卢翰、刘从一说:“卢杞做
宰相期间,导致皇帝流亡在外,天下满目疮痍,怎么能够突然之间把他升迂到大郡去呢?希望相公坚持上
奏,”卢翰等不听,改为让其他舍人来起草诏书。乙卯(十九日),制书发出,袁高拿着制书不肯下发,并
且上奏说:“卢杞穷凶极恶,百官痛恨他如同仇敌,军队的将士都想吃他的肉,他怎么可以再次被重用呢?
唐德■宗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说:“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使百官失去次序,已为天地神灵所知
晓,为华夏和蛮夷各族所共同唾弃。倘若陛下对巨奸施加龙幸,必定会失去万民的心。”丁巳(二十一日),
袁高再次在正殿向唐德宗论奏此事。唐德宗说:“已经再次更改了对卢杞的赦书。”袁高说:“赦书只是
宽宥他的罪行,陛下不应该任命他当刺史。”陈京等也就此事争论不止,也都说:“卢杞当政的时候,百
官常常就像有兵器放在脖子上。现在再一次起用他,那么奸党都会个个摩拳擦掌东山再起。”唐德宗大怒,
随侍诸人纷纷向后倒退,进谏的人们也都向后退缩。陈京回头说:“赵需等人不要退缩,这是国家的大事,
我们应该拼死来抗争。”唐德宗的怒气稍稍平息。戊午(二十二日),唐德宗对宰相说:“给卢杞一个小
州刺史(的宜职),可以吗?”李勉说:“陛下打算给卢杞官做,即使大州也是可以的,只是如果让天下
的百姓失望了,那要怎么办呢?"壬戌(二十六日),唐德宗以卢杞为澧州别驾。(唐德宗)派人对袁高说:
“朕慢慢考虑你说的话,确实是极为恰当的。”又对李泌说:“朕已经同意袁高的奏议。”李泌说:“这
些天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议论,把陛下你比作东汉的桓帝、灵舟;如今承闻陛下的善言,这是尧、舜都比
不上的啊!”唐德宗非常高兴。卢杞最终死在遭州。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春季二月,李泌上奏诉说自己衰老,独自担任宰相一职,精力耗尽,既然
不蜕听凭他离开相位,请求再任命一位宰相。唐德宗说:“朕深切地知道你特别辛苦劳累,只是没有合适
的人选罢了。”唐德宗不慌不忙地和李泌谈论自己即位以来的安相,说:“卢杞忠诚清廉强干耿直,人们
说池奸猾邪恶,朕一点都不觉得他是这样。”李泌说:“人家说卢杞奸猾邪恶而唯独陛下没有觉察到他奸
猾邪恶,这正是卢杞被称为奸猾邪恶的原因啊。倘若陛下觉察到了,难道还会有建中时期的动乱吗?卢杞
因为个人恩怨杀了杨炎,将颜真卿排挤到了必死之地,激怒李怀光使之叛乱,全仗着陛下圣明,把他赶了
出去,人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上天也后悔所造成的灾祸。要不是这样的话,动乱怎么能够消弭呢?”
(2023秋・贵州铜仁•高三贵州省思南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
[宋]苏辙
熙宁初,子从张公安道,以弦诵教陈之士大夫。方是时,朝廷以徭役、沟渔事贵成郡邑,陈虽号少事,
而官吏奔走,以不及为忧。子独以诗书讽议窃禄其间,虽幸得脱于简书,而出无所与游,盖亦无以为乐也。
时太常少卿李君简夫归老于家,出入于乡党者十有五年矣。间而往从之。其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
而不余。听其言,未尝及世俗: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往脱•略绳墨,有遗我忘物之思。问其所与游,
多庆历名卿,而元献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则日:“乐天,吾师也。吾暮其为人,而学其诗,患其
能及耳。”予退而质其里人,曰:“君少好学,详于吏道,盖宏使诸部矣。未老而得疾,不至于废而弃其
10
官,其家箫然.债粥本不给,而君居之泰然。其子君武.始弃官以谋养,浮沉里闾,不避劳辱.未几而家
以足闻。“陈人喜种花,比于洛阳,每岁春夏,游者相属弥月。君携壶命侣,无一日不在其间,口未尝问
家事。晚岁,其诗尤高。信乎,其似乐天也!予时方以游宦为累,以谓救士虽不遇,如乐天,人为从官,
以谏争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无憾矣!君仕
虽不逑乐天,而始终美焉,夫又将行求?
盖予未去陈而君亡,其后十有七年,元祐辛未,予以幸遇,与闻国政。禄浮于昔人,而令名不闻;老
将至矣,而国恩未报,未敢言去,盖尝恐兹心之不从也。君之孙宣德郎公辅以君诗集未告,愿得予文,以
冠其首。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故具道畴昔之意以授之。凡君诗古律若干篇,分为二
十卷。
书李简夫诗集后
[宋]苏轼
孔子不取微生高①,孟子不取于陵仲子②,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
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泰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李公简大以文学政事有闻J•大
圣以来,而谢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宁之初。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成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
明之真也。熙宁三年,轼始过陈,欲求见公,而公病矣。后二十年,得其手录诗七十篇于其孙公辅。读之,
太息日:“君子哉若人,今亡矣夫!”元祐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注释】①孔子不取微生高:众人认为微生高直爽、坦率,孔子认为他不符合这种修养。②于陵仲子:
陈仲子自称于陵仲子。他穷不苟求,不食不义之食。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儿乎渊明之真也
B.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C.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D.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1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唯粥之不给”与《赤壁赋》中“凌万顷之茫然”中“之”含义不同
B.“夫又将日求”与《离骚》中“不抚壮而弃秽兮,可不改此度''的“何”含义相同
C.君仕虽不逮乐天逮:及,达到
D.而唧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宁之初谢:辞去(官职〕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熙宁初年,苏辙跟从张安道教授陈地的士大夫,陈地的官吏忙于公务,苏辙虽然有幸脱身于公务,
而无所与游。
B.李简夫仰慕乐天为人,虽精通吏道,但在尚能理事时就弃官,简夫诗作放达闲适。
C.苏辙认为,白居易晚年归隐,忧患不能加之于其身,诗文足以扬名后世,死而无憾。
D.苏轼将孔孟与陶渊明作对比,认为陶渊明率真自然,而李简夫有陶渊明的君子之风。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
(2)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19.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苏氏兄弟对李简夫的评价有何异同?
【答案】15.B16.B17.D18.(1)我一向/平素认为李简夫品行高尚,赞许他知止知足,
而又担心自己不能践履他的道路/学习他,以他为榜样。
(2)陶渊明想要做官就去追求,而不认为追求仕途就令人生厌;想要归隙就归隐,而不认为归隐就显得
清高。19.相同点:苏辙与苏轼赞美了李简夫品行高尚,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甚至贫困而能随遇而
安,小同点:苏轼认为李简天像陶渊明一样率真自然;苏慨认为李简天如白后易一样,为官则为国效力,
归隐则身无忧患,作诗则名满天下,这样的人生无憾。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公简生平不沉迷于名声利益,不悲伤于穷苦简约,对于遇到的事物能够安然处之并巨终身以此为
乐,几乎具有陶渊明的率真。
“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句式相同,中间断开,排除AC;
“终身”是“乐之”的状语,而“者”表示停顿,所以应在“者”后面断开,排除D。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的能力。
A.正确。宾语前置的标志;定有后置的标志。句意:不能供给稀粥。/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B.错误。什么;为什么。句意:还追求什么的呢?/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什么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C.正确。句意:李简夫的仕途虽然比不上白乐天。
D.正确。句意:而在嘉佑末年、熙宁初年辞去官职隐居。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苏轼将孔孟与陶渊明作对比”错误,苏轼未将陶渊明与孔孟比较,只是列举二人的观点;”李简夫有陶渊
明的君子之风”错误,是赞李简夫有陶渊明之“真”。
故选D°
12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I)“素”,一向,平素;“嘉”,赞许;“惧”,担心。
(2)“仕”,入仕为官;“求”,追求;“以……为”,把……当作....认为。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相司点:
由原文”其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余。听其言,未尝及世俗;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往脱略
绳墨,有遗我忘物之思”“李公简夫以文学政事有闻于天圣以来,而谢事退居于鼎祐之末,熙宇之初。平生
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可知,苏辙与苏轼赞美了李简夫品行而尚,不追求名
利,生活简朴甚至贫困而能随遇而安。
不司点:
由原文“庶几乎渊明之真也''可知,苏轼认为李简夫像陶渊明一样率真自然;
由原文“如乐天,入为从官,以谏争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
后世,可以老死尢憾矣“可知,苏辙认为李简夫如白居易一样,为官则为国效力,归隐则身尢忧患,作诗
则名满天下,这样的人生无憾。
参考译文: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
[宋]苏辙
熙宁初年,我跟随张安道教授陈地的读书人和官吏。那时候,朝廷指定府县完成徭役、农田水利的任
务,陈地虽然没有多少任务,但官吏奔走忙碌,为不能完成为优。只有我凭借诗词文章讽谏议论在其中无
所事事领取俸禄,虽然庆幸能从公文中脱身,但没有可以与之交往的朋友,所以也没有什么快乐。
当时太常少卿李简夫妇告老还乡,在当地居住已经十五年了。间或与他来往交游。他的生活起居简约
而不粗陋,丰盛而不多余。听他的言语,从来不涉及世俗之事;(我)慢慢吟诵他所写的诗,(他的诗)旷
达利适,常常不拘束于法度,有物我两忘的情思。问他和谁交往,大多是庆历年间的名士,晏殊非常了解
他,探求他生平志向,他说:“白乐天,我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我仰慕他的为人,所以学习他的诗歌,
担心不能比得上他罢了。"我回枭后询问他的同乡人,同乡说:“他少年好学,精通为吏的方法,所以曾
经出使到朝廷各部。还没有年老却患疾病,没有到不能理事的地步却辞去官职。他的家四壁空空,都不能
供给稀粥,但是他身处其间安然自得。他的儿子李君武,辞去官职谋求财富以赡养父母,在乡里劳碌,不
辞辛苦,没过多久家里就因为丰衣足食而广为人知了。”陈地的百姓喜爱种花,和洛阳一样。每年的春夏
季节,游览的人整月接连不断。他带着酒壶和朋友,没有一天不在花间,嘴里从来不谈及家事。晚年,他
的诗作更加高妙,神似白乐天。我当时正因为宦游在外而感到劳累,认为读书人即使没有通达的际遇,就
像白乐天一样,入仕就作了君王的近臣,凭借直言讽谏名声显赫,被贬为州郡的长官,凭借奉公守法而闻
名,老年依隐山水间,忧患不能够加诸其身,文章诗歌足以扬名后世,可以老死而没有遗憾了。李简夫的
仕途虽然比不上白乐天,但开始和结局都和白乐天相似,还追求什么的呢?
而我还没有离开陈地他就亡故了。之后过了十七年,元祐六年,我凭借幸运的际遇而参与国政,俸禄
比以前多,但声名却不被人知晓c快到暮龄了,国家的恩德还没有报答,不敢说要挂冠到归田。大概,是曾
经担心力不从心吧。李简的孙子宣德郎李公辅拿着他的诗集来央告我,希望得到我的文章放在诗集的前面。
我一向/平素认为李简夫品行高彦,赞许他知止知足,而又担心自己不能践履他的道路/学习他,以他为榜
样,所以全部道出往昔的心意未授予他人(知晓)。李简夫一共有古诗若干篇,分为二十卷。
书李简夫诗集后
[宋]苏轼
(众人认为微生高直爽、坦率)孔子认为他不符合这种修养,孟子不认同于陵仲子穷不苟求,不食不
义之食,厌恶他们不情愿。陶渊明想要做官就去追求,而不认为追求仕途就令人生厌;想要归隐就归隐,
而不认为归隐就显得清高。陶渊明饥饿的时候就敲开别人家的家门乞求食物,能够充饥的时候就拿出鸡和
小米邀请客人,是古代的贤人,可贵之处在于率真。李公简从天圣年间以来凭借文学和政绩闻名,而在嘉
佑末年、熙宁初年辞去官职隐居c李公简生平不沉迷于名声利益,不悲伤于穷苦简约,对于遇到的事物能
够安然处之并且终身以此为乐,几乎具有陶渊明的率真。熙宁三年,苏轼我经过陈地,想要请求拜见陈公
简,但是陈公简生病了。二十年之后,从他的孙子陈公轴手中得到他亲手记录的七十篇诗文。读了之后,
叹/着说:“君子就应是这样的人,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元祐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2023・贵州遵义•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哀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孑奉。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
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勇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
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驹■数十匹,
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日:“吾得
卿,谐也。”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模具2024版生产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2篇
- 2024年建筑施工劳动力租赁合同
- 2024版租赁合同标的物详细描述及租赁期限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合作合同3篇
- 2024版智能电网控制系统ODM定制合作合同2篇
- 2024年两套房产离婚分割合同模板版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办公用房租赁与维修保养服务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船舶维护喷漆工程合同2篇
- 2024年学校间研学旅行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常州住宅二手房交易合同(卖方版)
- 【MOOC】机械设计-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5年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版首诊负责制度课件
- 2024-2030年噬菌体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GB/T 44351-2024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劳动技术+第1课+校园蔬菜种植【课件】
- 大型活动现场医疗急救预案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4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课件
- 《中外园林史》课程测试题-参考答案 林墨飞
-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二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