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通史复习主题突破专题融会精准备考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4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通史复习主题突破多维探究引领备考新模式明至清朝前中期(1368年—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1)政治与社会治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达到顶峰;同时,封建制度日益僵化,渐趋衰落。边疆治理方面成效明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基本奠定。对外关系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开始遭受外来侵略与挑战,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经济与社会生活: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白银货币化,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及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3)思想与文化交流: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倡导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市民文化不断发展,文学艺术体现新的时代特色;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主题一明清国家治理的强化与版图的奠定01主题二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传承02大题增分4高考非选择题——材料解答型非选择题高分诀窍03通史限时集训(四)04明清国家治理的强化与版图的奠定主题一
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制度强化、民族关系发展与边疆治理加强时期,也是国家疆域基本稳定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时期。在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央行政(1)明朝:废宰相,设内阁(秘书机构,参与决策,“票拟”);宦官专权(2)清朝:奏折制度强化对官僚机构控制;设军机处,频繁制造文字狱,加强统治地方行政(1)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后设巡抚;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2)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提升效率,维护中央集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官员选拔管理(1)选官制度: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2)考核制度: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3)监察制度:明清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法律教化(1)法律:律例合一。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2)教化:乡约法制化。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六谕”;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社会治理(1)户籍制度①明朝: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②清朝: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2)基层管理: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清朝由里甲制到编制严密的保甲制,至此,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边疆治理(1)明朝:中央设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修筑长城,设军镇,号“九边”;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2)清朝:清朝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保证了局势的稳定,通过满蒙联姻、军事斗争、册封达赖和班禅、改土归流等形式管辖边疆地区对外关系(1)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的新问题(2)清朝:《尼布楚条约》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采取闭关自守政策2413题号56√1.命题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4·湖北卷)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明祖行事多仿汉高”条:“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定鼎前朝旧都 B.推行文化专制C.废除行政中枢 D.建立宗室藩屏2413题号56D
[根据材料“明祖行事多仿汉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藩王,建立宗室藩屏,这与汉高祖建立汉朝后实行封国制异曲同工,D项正确;明太祖并没有定鼎前朝旧都,排除A项;汉高祖没有推行文化专制,排除B项;汉高祖没有废除行政中枢,排除C项。]2.命题点:元朝和明朝“圣旨”词汇形式的变化(2024·湖南卷)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互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
)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2413题号56√A
[根据材料“元朝圣旨……‘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可以看出明朝的圣旨形式保留了蒙古文化元素,A项正确;材料没有民族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无法由此看出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排除C项;“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413题号563.命题点:明清时期的教化与基层治理(2024·重庆卷)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为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乃至成为当地女性的榜样。可见当时(
)A.理学渗透到基层社会B.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升C.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D.官绅阶层思想趋于创新2413题号56√A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吴妙静从出资修桥而闻名到被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体现了理学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基层社会的渗透,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而非女性地位的实质性改变,且“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明显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史实,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吴妙静形象的变化以及背后的理学影响,并未体现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将吴妙静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体现了官绅阶层思想深受理学的影响,而非“趋于创新”,排除D项。]2413题号564.命题点:明朝的基层教化与社会治理(2024·江苏卷)据广东《博罗县志》记载,明嘉靖、隆庆年间,该县出现源自乡约的“约”字地名,如安山约、大连约等,一约辖一村或数村。知县往往“慎择乡约之长”,让其宣讲“高皇帝之六训”,负责当地保卫事宜。这一记载反映出该县(
)A.乡约与法律合流B.注重对农民的军事训练C.保甲制形同虚设D.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2413题号56√D
[材料表明,明嘉靖、隆庆年间,广东博罗县基层部分地名与“约”字有关,知县会令“乡约之长”宣讲“高皇帝之六训”,体现出政府对基层教化的重视,从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排除A项;保甲制度注重对农民的军事训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保甲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2413题号565.命题点:明代科举制反映的社会现象(2023·湖北卷)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2413题号56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2413题号56√A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湖北各地区进士人数与湖北籍各地区人物著作数量分布情况是基本一致的,说明进士人数影响当地文化氛围,这为著作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地方著作多,社会文化氛围良好,有助于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选拔,体现了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故选A项;材料没有比较交通条件的情况,无法说明交通条件与人才分布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区等级高低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口升降情况,排除D项。]2413题号566.命题点:清朝乾隆时期的奏折制度(2023·北京卷)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2413题号56√C
[根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没有体现制衡皇权信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内阁中转,排除D项。]2413题号561.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2.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特点特点阐释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①清朝前期,对于民族地区的叛乱贵族进行坚决的军事打击,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乱②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极力安抚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特点阐释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①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②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充分利用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朝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特点阐释边疆的建设与开发为维持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边疆生产与经济开发的措施2413题号1.(2024·湖北十堰调研)“票拟”是明代内阁的基本职权。明朝中后期,皇帝或司礼监秉笔太监对奏章批示后,奏章被送至内阁,或由宦官口述,内阁按既定格式成文,而后司礼监朱笔照抄,六科签发,即“红本到阁,内阁票拟”。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A.宰相权力日益萎缩
B.行政运行程序失范C.宦官专权不断加剧
D.内阁成为虚职机构√2413题号B
[根据材料“‘票拟’是明代内阁的基本职权”“内阁按既定格式成文,而后司礼监朱笔照抄”可知,“票拟”是明代内阁的基本职权,但明朝中后期,内阁票拟权力受司礼监的制约,说明行政运行程序失范,故选B项;明太祖时已经废除宰相,排除A项;材料表现出宦官对内阁的制约,但不能体现宦官专权不断加剧,排除C项;内阁票拟权力虽然受司礼监的制约,但仍具有票拟权,不能说明内阁成为虚职机构,排除D项。]题号24132.(2024·广东惠州一模)1404年,有大理寺官员上奏:“市民以小秤交易者,请论违制律。”皇帝询问得知这一禁令尚未“榜谕于市”,于是说道:“官府虽有令,民固未悉知之……不令而刑之,不仁。其释之。”据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B.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完备C.法律宣传受到重视D.民众利益得到政府的保护√题号2413C
[材料所述,明代有“严禁小秤交易”的禁令,对违反这一禁令的市民进行处罚时,考虑到该禁令还没有张榜公示,老百姓还未熟悉相关的规定就进行处罚是不仁义的,因而释放了违令者,由此可见,这一时期重视百姓知悉法律,重视法律宣传,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中枢机构的决策方式,体现不出君主专制统治加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礼法结合的特点,《唐律疏议》的颁布代表中华法系的完备,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对民众利益的维护,排除D项。]题号24133.(2024·吉林长春一模)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下面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A.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B.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题号2413A
[由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可知,广东防区海防所城数量最多,其次是浙江,远超其他防区,这说明在明朝时期,随着西方殖民者东来和倭患的加剧,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疆形势严峻,故选A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海防所城遍布东部沿海地区并形成布局框架,本身就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与海禁的目的一致,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的结论,排除B项;政府海防意识在明朝时期增强,但并不能得出“开始增强”的结论,排除C项;海防所城数量的多少取决于面临外来侵略和政府重视的程度大小,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题号24134.(2024·江西南昌一模)康熙初年,吴三桂受命平定云南部分土酋的叛乱之后,置开化府以专治,并将教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编为八里。这一举措(
)A.标志着“改土归流”的完成B.扩大了边疆地区的治理范围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强化了边疆地区的治理力度√题号2413D
[根据题干可知,康熙初年,云南部分土酋叛乱被平定之后,政府在该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调整行政区划,这就强化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力度,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是在雍正年间,排除A项;题干仅是述及清政府在云南地区设置机构及调整行政区划,并没有涉及“治理范围”问题,排除B项;“因俗而治”指的是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特点来实施政治和社会管理,材料与此无关,排除C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传承主题二
明清是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危机并存时期,封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点;思想文化传承与交流并存,呈现出“承古萌新”的特征。一、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推广,粮食产量增加;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手工业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商业集镇出现专业分工;商帮兴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集聚;白银货币化;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资本性借贷发展,出现庄票。朝贡贸易;清朝指定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赋役制度(1)明朝: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役由丁、田共同承担(2)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卫生医疗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二、明清时期文化传承与交流思想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文艺明清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突出。书法绘画更加多样化、平民化、世俗化。昆曲长期流行;京剧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科技出现总结性科技著作,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西学东渐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清政府任用汤若望等,并招揽西方人才来到中国图书收藏明朝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1.命题点: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2024·山东卷)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2413题号567√C
[古代牛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马则主要应用于战争,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事频仍,马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受重视程度高。明清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农业生产发展,牛这一生产工具自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故选C项。]2413题号5672.命题点:明朝的社会经济(2024·广东卷)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
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
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2413题号567√D
[根据材料“一春之计全赖西湖”“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可知,明朝时期西湖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当地人甚至不愿从事农耕,弃农从商的现象非常多,而且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还影响了当地崇尚华丽的社会习俗,比较全面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百姓弃农从商是个体自愿的社会行为,与户籍管理制度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2413题号5673.命题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生活(2024·全国甲卷)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弘治年间进士邝璠以《耕织图》为蓝本,编撰《便民图纂》一书,为苏南一带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提供指导。其内容庞杂,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和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便民图纂》的出现体现了(
)A.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B.士大夫阶层趋于世俗化C.平民文化需求范围扩大
D.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2413题号567√C
[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的编纂,展现了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以适应民众对日用、农业及其他知识理论化、科学化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士大夫的情怀,而非阶层的世俗化,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故排除D项。]2413题号5674.命题点:明朝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2024·1月浙江卷)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2413题号567√A
[从材料中的“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且色染大类妇人”可知,明朝读书人的着装讲求华美艳丽,不像以前穿着朴素,这反映出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生生活观念的变化,体现不出江南丝织业的发展与繁荣,故B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读书人经商的信息,C项结论无从得出,故排除;明朝时期,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男尊女卑思想盛行,故D项排除。]2413题号5675.命题点:明朝中后期的货币政策(2024·甘肃卷)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禁之时,民间多私携物品往交趾诸处,经日本转手贩卖,换取日本长崎银,将至中国,凿沉其舟,携银以归。私商冒险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白银主要来自日本C.海上商业贸易发达
D.经济高度依赖白银2413题号567√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经济运转对白银的需求量大增。因此,民间私商冒险从海外带回白银,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经济高度依赖白银,D项正确;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是海禁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私商冒险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的白银,很大一部分来自美洲的银矿,还有一部分来自欧洲和日本,且材料没有对明朝白银的来源进行对比,不能得出白银主要来自日本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明朝采取了海禁的政策,不利于海上商业贸易的发展,排除C项。]2413题号5676.命题点:明代役银分摊的做法(2024·安徽卷)明代东南地区四县役银分摊表2413题号567年份地区赋役总额(两)役银分摊前役银分摊后丁银(两)田赋(两)丁银(两)田赋(两)1572福建漳平993267473185218977431582浙江开化224561264898083457189991585广东顺德3458016628179525304292761621南直隶歙县486092366924940765740952据上表可知,役银分摊的做法(
)A.增加了人丁税额 B.有利于人口的增长C.制约了商业发展 D.强化人身依附关系2413题号567√B
[根据表格可知,役银分摊前,丁银(两)较多,役银分摊后,丁银(两)较少,这意味着人丁的负担减轻,有利于人口增长,B项正确;役银分摊的做法减少了人丁税额,排除A项;税收使用银两,有利于商业发展,排除C项;役银分摊后人丁税额降低,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7.命题点:清代租佃关系的发展(2024·全国新课标卷)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2413题号567√A
[清代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使得农民可以通过租种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尽管他们可能不再拥有土地所有权,但依然能够以个体农户的身份进行耕作。这种现象实际上延续了传统的个体农耕方式,而不是遏制或抑制了土地兼并或商业货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排除B、C两项;租佃关系的存在可能增加了国家赋税的来源,因为佃农需要向地主支付租金,地主则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租佃关系本身并不直接削减国家赋税来源,排除D项。]2413题号5671.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对主流思想明清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书法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对绘画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致使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对文学明清时期,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对文化教育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3.明清时期市民阶层兴起带来的社会新变化社会风气明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再是士人标榜的信条,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进一步导致传统社会等级的松动个性解放明末启蒙思想家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构筑价值体系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已开始构筑自己的价值体系世俗文学发展戏曲、小说等“杂书”的消费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时尚市民意识觉醒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觉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新的活力2413题号1.(2024·山东日照一模)明末上海人陆楫在《禁奢辨》中说:综观天下“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清中期苏州人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这表明(
)A.传统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B.对商业的认识趋于深刻C.工商皆本得到广泛认同
D.民本思想获得新的发展√2413题号B
[陆楫在《禁奢辨》中的观点认为在商业比较发达即比较注重消费的地方,人们更方便谋生,清中期苏州人顾公燮的观点也认为相对奢华一些的生活为当地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见二者对商业的认识已经明显与之前的时代不同,认识到商业发展对人们生活和谋生条件的改善有积极意义,表明对商业的认识趋于深刻,故选B项;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儒家思想中传统的义利观不可能会遭到颠覆,排除A项;工商皆本的思想在明清时期并不处于主流地位,所以不会得到“广泛认同”,排除C项;题干不涉及民本思想,排除D项。]题号24132.(2024·安徽蚌埠三模)明清时期农业技术传播渠道示意图题号2413该图反映出当时(
)A.选官制度引导技术的革新B.官府垄断了农业技术传播C.农业技术传播的速度加快D.农业技术传承途径多元化√题号2413D
[根据“明清时期农业技术传播渠道示意图”可知,明清时期农业技术通过“政令”“著书”“官修农书”“设馆讲学”“口述经验”“日用类书、杂字”等途径传到农户那里,这反映出当时农业技术传承途径多元化,故选D项;材料没有关于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选官制度引导技术的革新”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图中“老农(移民)”“口述经验”“无名塾师等”“日用类书、杂字”等可知,官府并没有垄断农业技术传播,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关于农业技术传播速度的信息,不能得出“农业技术传播的速度加快”的结论,排除C项。]题号24133.(2024·湖南娄底调研)黄宗羲指出,古代圣王所说的“崇本抑末”之道只是针对一些不符合儒家人伦日用的常识与理性而言的消费方式及其经济行为。对于工商“切于民用”者,古代圣王不仅不加以抑制,而且设法使他们到自己的国家来。在此,黄宗羲意在(
)A.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B.否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痛斥市民阶层的道德沦丧D.强调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题号2413D
[根据材料“不符合儒家人伦日用的常识与理性……经济行为”“古代圣王……到自己的国家来”可知,黄宗羲借助古代圣王之口表明,所谓的“抑末”,针对的是违反儒家道德理性主义的经济观与消费观,而对于真正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商业则是要大力鼓励的,说明其意在强调发展工商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虽然提到儒家人伦和理性,但不是站在维护理学纲常的角度,而是站在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消费观和经济观角度,排除A项;材料中黄宗羲对“崇本抑末”之道进行了重新解释,反映了对工商业的重视,其目的不是否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提到了一些不符合儒家人伦道德的消费行为,但侧重点不是痛斥市民阶层的道德沦丧,排除C项。]题号24134.(2024·广东梅州二模)一直以来,传统文人画题材主要以山水、“四君子”等为主,但清代文人画除了传统主流题材外,出现了鬼怪题材,“以鬼喻人”“讽喻世事”的文人画逐渐多了起来。这种变化反映出清代(
)A.绘画风格日渐趋向写实B.市民文化呈现繁荣景象C.艺术领域出现批判意识D.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题号2413C
[根据材料“清代文人画除了传统主流题材外,出现了鬼怪题材,‘以鬼喻人’‘讽喻世事’的文人画逐渐多了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文人们借鬼怪来讽刺清代社会生活中的趋炎附势、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具有明显的批判性与反抗性,C项正确;文人画强调的是写意,而非写实,排除A项;文人画不属于市民文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理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高考非选择题——材料解答型非选择题高分诀窍大题增分4例
(2024·广东卷)乡里制度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之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大约抄写于秦灭六国前的秦简《法律答问》记载,里典(里正)和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赋税和治安。其中,里典被称为“率敖”,指乡里豪强有力、能得众人拥戴之人。最迟抄写于秦灭六国前后且晚于《法律答问》的秦简《尉卒律》规定,“置典、老,必里相谁(推)”,且典、老由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统治》等材料二晚清宝坻县档案显示,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每个乡保平均管理二十余个村庄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他们是不带薪的准官员,由地方提名,经国家批准确认。乡保一般按自己的意图行事。他们处在国家与社会的交汇点上,具有两副面孔。——摘编自黄宗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材料三《周礼》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比、联等都是在血缘性聚落或居住区内编排的地域性组织。历代乡里制度,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声称遵从《周礼》确立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原则。——摘编自鲁西奇《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秦乡里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4分)[点拨]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里典……指乡里豪强有力、能得众人拥戴之人”“且典、老由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可得出里典(里正)的担任者由乡里豪强有力者变为年长无爵者。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秦灭六国前后”和所学秦朝统一的知识,从国家强化控制基层社会的力度和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回答即可。[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材料二中乡保的“两副面孔”。(4分)[点拨]
依据材料二“管理二十余个村庄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他们是不带薪的准官员,由地方提名,经国家批准确认”可得出作为国家的准官员,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责,负责基层社会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依据材料二“乡保一般按自己的意图行事。他们处在国家与社会的交汇点上”可得出乡保作为基层社会的代表,面对所在的乡里社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6分)[点拨]
依据材料一、二以及材料三“遵从《周礼》确立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原则”可得出具有较强的延续性,随时代演进而稍有变化;依据材料三“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可得出注重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依据材料三“在血缘性聚落或居住区内编排的地域性组织”可得出受宗法观念影响,兼具血缘性和地域性。[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变化:里典(里正)的担任者由乡里豪强有力者变为年长无爵者。(2分)原因:国家强化控制基层社会的力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2分)(2)作为国家的准官员,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责,负责基层社会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作为基层社会的代表,面对所在的乡里社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4分)(3)具有较强的延续性,随时代演进而稍有变化;注重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受宗法观念影响,兼具血缘性和地域性。(6分)[题后反思·技法指导]材料解答型非选择题高分诀窍(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2)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联系教材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答。(3)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2024·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顺治十六年(1659),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南怀仁来华,任职于清朝天文历法机构钦天监。南怀仁经常出入宫廷,为康熙帝讲授西学,还奉旨制造火炮。他在以往天主教士著作的基础上,编纂了《穷理学》一书。该书共六十卷,将17世纪欧洲流行的逻辑学教材《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疏解》纳入其中,阐释了知识的等级和分类,展现了以逻辑学贯穿诸学科的西学知识体系。从无穷、分数、公约数等数学概念,到赤道、五洲、经纬度等地理问题,该书涉及自然科学的各方面知识。南怀仁还借鉴宋明理学“格物穷理”之说,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名词术语。例如,今天通用的“科学”“理论”和“实用”,被他译为“致知”“致明”和“致用”。因清朝有天主教禁令,该书删除了与传教相关的概念和提法。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怀仁将《穷理学》进呈皇帝。康熙帝认为该书内容荒谬不堪,不予刊印。此后书稿散佚民间,几乎被世人遗忘。康熙帝曾说:“赞美天王(主)之西教,与中国教化原不相容。唯西教士能通晓科学,故国家起用彼等,臣民当深体朕意。”南怀仁最终官至工部右侍郎,这是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所获的最高职衔。康熙二十七年(1688),南怀仁病逝于北京。康熙帝下旨表彰,谥号“勤敏”。——改编自郑天挺《清史》、肖朗《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史上的〈穷理学〉》等(1)根据材料,概括《穷理学》内容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围绕南怀仁和《穷理学》,以“人·书·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将17世纪欧洲流行的逻辑学教材《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疏解》纳入其中,阐释了知识的等级和分类,展现了以逻辑学贯穿诸学科的西学知识体系”可知突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根据材料“从无穷、分数、公约数等数学概念,到赤道、五洲、经纬度等地理问题,该书涉及自然科学的各方面知识”可知内容丰富,集西学之大成;根据材料“南怀仁还借鉴宋明理学‘格物穷理’之说,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名词术语”可知中西汇通、融合(将格物穷理与西方逻辑学相结合);根据材料“因清朝有天主教禁令,该书删除了与传教相关的概念和提法”可知以自然科学为主,删除神学的相关内容。第(2)问,首先,阅读材料和设问,拟定标题,根据设问“围绕南怀仁和《穷理学》,以‘人·书·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并结合材料内容可拟定标题为南怀仁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融。其次,结合材料关于南怀仁和《穷理学》的内容以及所学关于清朝时期中西交流的内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南怀仁在清朝的经历是世界近代科学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复杂性,还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政治的紧密联系。[答案]
(1)特点:中西汇通、融合(将格物穷理与西方逻辑学相结合);内容丰富,集西学之大成;突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以自然科学为主,删除神学的相关内容。(6分)(2)南怀仁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融(2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逐渐成为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在中西文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怀仁是清初传教士的重要代表,因其善治历法、传授西学、制造火炮,积极传播西方科技,而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汇通中西文化。南怀仁编著的《穷理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客观上也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其所展示的以逻辑学贯穿诸学科的西学知识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冲突,因而不被康熙帝接受,引发皇帝的不满。南怀仁的命运因此面临转折和挑战。这说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是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也反映了当时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面临的困境。(8分)南怀仁在清朝的经历是世界近代科学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复杂性,还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政治的紧密联系。(2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一、选择题1.(2024·河北邯郸一模)洪武年间《大诰》云:(乡饮酒礼)凡良民中年高有德无公私过犯者,自为一席,坐于上等。有因户役差税迟误及曾犯公杖私笞招犯在官者,又为一席,序坐中门之外;其曾犯奸盗诈伪、说事过钱、起灭词讼、蠹政害民、排陷官长及一应私杖徒流重罪者,又为一席,序坐于东门之内。执壶供事,各用本等之家子弟。材料意在强调明代乡饮酒礼(
)A.呈现鲜明长幼尊卑 B.重在加强社会治理C.注重基层道德教化 D.凸显轻罪重罚特征
通史限时集训(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凡良民中年高有德无公私过犯者……坐于上等”可知,洪武年间《大诰》对乡饮酒礼的坐席进行了安排,品德高尚者坐上席,有利于树立道德典范,体现了对基层民众道德教化的重视,故选C项;材料中《大诰》是按照品德高尚与否进行坐席安排,并未按照长幼尊卑的标准,排除A项;明朝在地方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这有助于加强社会治理,乡饮酒礼属于一种礼仪,与社会治理关系不大,排除B项;明代乡饮酒礼属于一种礼仪,并非律法,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2024·福建福州二模)康熙十八年,礼部颁令要求各地刊印《圣谕十六条》作为乡约,“永远遵行”。雍正二年,朝廷对各条款加以详细注解,形成万余言的《圣谕广训》。这些做法(
)A.完善了国家的律法体系B.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C.提升了乡绅的社会地位D.强化了乡约的规范功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这些做法强化了乡约的规范功能,故选D项;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是乡约宣讲内容,属于礼仪教化,而非法律,排除A项;清朝的乡约强制力日益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农村的社会矛盾,排除B项;根据材料“礼部颁令要求各地刊印《圣谕十六条》作为乡约”“《圣谕广训》”可知,清朝的乡约宣讲时,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改由政府颁布和推行,乡绅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2024·江西宜春二模)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不假外求。”以下选项出现于该思想家所处时代的是(
)A.传统文化源头活水形成B.统治阶层奉行三教并行C.都城居民普遍使用燃煤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自然知孝”“自然知弟(悌)”“不假外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家应是明代中期的王守仁,“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故选D项;“传统文化源头活水形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排除A项;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排除B项;北宋都城居民普遍使用燃煤,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4.(2024·广东韶关二模)明清时期诸多家训不再单纯要求家族子弟读诗书、习举业,而是实事求是地选择可自立行业,农桑、商贾至于书画医卜也可,即“凡学一艺,于身有益”。这说明明清家训(
)A.起到凝聚宗族的作用B.鼓励宗族子弟分家择业C.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D.体现工商皆本的价值观√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实事求是地选择可自立行业,农桑、商贾至于书画医卜也可”可知,明清时期家训增加了选择可自立行业,如农桑、商贾等内容,体现了家训对商贾等内容的接受,侧面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影响了家训内容,而家训内容的变化也适应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故选C项;家训有凝聚宗族的作用,但材料信息强调其内容变化,排除A项;家训多用于凝聚宗族,并不鼓励分家,且材料表明明清家训鼓励自立行业,并不涉及分家,排除B项;明清时期依然坚持重农抑商,商人社会地位虽有所提升,但在总体上依然地位较低,明确家训包含商贾等内容,不代表其主张“工商皆本”,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5.(2024·江西九江二模)如图是建于明清时期赣南某一客家围屋平面示意图。围屋集家、祠、堡、晒场于一体,建筑左右对称。祖厅是供奉祖先灵位、祭祖、婚庆丧礼的神圣场所,一般设置在围屋的核心位置。这一布局体现了(
)A.聚族而居的向心性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C.宗法制度的传承性
D.兵农合一的防御性√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围屋……左右对称……祖厅……核心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客家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以家族为单位,营建了各种各样具有浓郁地方风格和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这种建筑以堂屋祖祠为主体,横屋与围屋错落围合,其屋脊与瓦片好似龙誉龙鳞,层层叠叠,宛若盘缠的巨龙俯卧在山坡上,体现了聚族而居的向心性,故选A项;农耕经济的封闭性指在经济生活中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与合作,而材料强调的是建筑布局的特征,排除B项;宗法制度的传承性指以家族为中心,将继承权与血缘联系紧密,为权力和财产传承确立了一套稳固的规则,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客家人以务农为主,整体上不具有“兵”的身份,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6.(2024·山西吕梁二模)明泰昌元年,户科给事中郝土膏建议皇帝在日讲间隙与阁臣议政并票拟:“凡紧要章奏,望即于讲幄中发示辅臣裁酌面奏,如是则启沃(启发、开导)、票拟合并为一,而左右近习亦无由伺间窃太阿之柄矣。”这一建议的实施(
)A.杜绝了内廷官员的擅权B.有利于提升明代阁臣的权力C.确保了皇帝能亲理朝政D.实现了中枢权力的有效制衡√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根据材料“建议……与阁臣议政并票拟”“而左右近习亦无由伺间窃太阿之柄矣”可知,户科给事中建议皇帝与阁臣议政并给予票拟的权力,这样内阁通过票拟可以为皇帝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还能防止宦官窃权,有利于提升明代阁臣的权力,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建议强调皇帝与阁臣议政并给予票拟权,有利于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而不是为确保皇帝能亲理朝政,且“确保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根据材料“而左右近习亦无由伺间窃太阿之柄矣”可知,这一建议有防止宦官窃夺权力的目的,并不能体现对内阁的制衡,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7.(2024·河北承德二模)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
)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谐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会和会馆都是有形的组织,也是各地商人结成“帮”的纽带。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最初是为了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和墓地,后来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商帮关注民众福祉,积极参与基层的治理,故选A项;会馆和行会虽然提供慈善服务,但并非民间慈善机构,排除B项;行会和会馆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和谐,但并没有“促成社会和谐”,排除C项;行会和会馆不仅在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也在农村为贫困成员提供物资、墓地等,不能说明“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8.(2024·安徽池州一模)明清时期,乡贤祠成为供奉祭祀德行著闻的乡贤的祠堂,由地方官主持修建。祠内神主(乡贤牌位)名义上属于地方乡里,实际上是国家祭祀的人神,其体现的价值标准需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认知和国家意志互动良好B.儒法并用规范基层治理C.乡贤文化主导了社会主流价值D.君主专制得到逐步加强√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祠内神主(乡贤牌位)名义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可知,明清时期,地方政府主持修建了供奉祭祀德行著闻的乡贤祠,而祠内的神主则是国家祭祀的人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贤祠是由国家颁准设立的,而乡贤也有一套严格的考察和推举程序,这样就将地方的认知归化为国家意志,而通过祭祀乡贤,宣传乡贤事迹,又将国家意志以地方认知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了国家意志向民间的渗透,达到了地方认知与国家意志良好的互动,故选A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9.(2024·江西新余一模)明嘉靖年间《祁门县洪氏祖产规约》分别对“盗砍坟林小柴”的违约者和“捕获之人”作出“罚银五分”“责十五板”的处罚和给予后者砍伐者工具的奖励规定。清嘉庆年间祁门环砂村订立了“养山合墨文约”,在获得批允后,将所立文约以官府“告示”的形式连同官府的批示“永禁文约”一并刊刻于碑石之上。材料说明明清时期(
)A.儒家思想渗透基层教化
B.礼法结合向基层渗透C.乡约在逐渐与法律合流
D.乡约能维护君主专制√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明嘉靖年间《祁门县洪氏祖产规约》、清嘉庆年间祁门环砂村订立的“养山合墨文约”都属于乡约,前者直接运用了类似于法律上奖惩的措施,而后者则以官府“告示”的形式连同官府的批示“永禁文约”一并刊刻于碑石之上,说明明清时期乡约逐渐与法律合流,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故选C项;题干所述为乡约与法律相结合,更具约束力,“儒家思想渗透基层教化”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述信息未体现礼,“礼法结合向基层渗透”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所述乡约有惩戒的特点,或以官府告示的形式加以宣传,说明乡约与法律相结合,但并未提到其实施结果,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乡约能维护君主专制”的结论,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0.(2024·辽宁葫芦岛模拟)明初,朱元璋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其后,屡有开海、禁海之争;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据此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
)A.海外贸易需求日益强烈B.民间海上贸易渐趋兴盛C.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D.海防建设不断受到关注√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可知,明初实行海禁政策后,围绕海禁政策的争论一直存在,终于在肃清倭患后重新开海禁,这说明中国发达的手工业制造使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强烈,推动了海禁政策的调整,故选A项;材料只是强调国家政策的放开,并未说明具体实施的效果,排除B项;明朝到清朝初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贸易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排除C项;隆庆开关主要用于对外贸易,而不是海防建设,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1.(2024·江西上饶二模)1723年爆发罗布藏丹津叛乱后,清廷国家权力开始借平叛之威“下沉”到(青海)河湟乡村地区。“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长;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者,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据此可知,清朝对河湟边疆地区的治理(
)A.拓展了疆域版图B.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发C.完善了宗教体系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长;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者,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可见,清代河湟乡村治理打破了原来权力世袭和固化,王朝的权力可以深入乡村,实现了由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的飞跃,对加强国家认同和社会整合有积极意义,从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统治区域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力度,并未涉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加强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并无宗教相关信息,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2.(2024·湖北武汉二模)乾隆时期,孔庙、娘娘庙、神农庙等中原庙宇在蒙古族聚居的一些地方出现,并受到人们的尊崇,蒙古族(尤其是八旗蒙古)中还出现了一批颇具声望、兼通蒙汉的文人学者。这反映出当时(
)A.蒙汉杂居影响文化心理B.汉语已成蒙汉通用语言C.蒙汉民族文化认同趋近D.民族平等观念已经萌发√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根据材料“孔庙、娘娘庙、神农庙等中原庙宇在蒙古族聚居的一些地方出现,并受到人们的尊崇,蒙古族(尤其是八旗蒙古)中还出现了一批颇具声望、兼通蒙汉的文人学者”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原的汉文化和儒家文化受到了蒙古族聚居地区人们的推崇,兼通蒙汉的文人学者也颇具声望,这些体现了当时蒙古族对汉儒文化的认同,即蒙汉民族文化认同趋近,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蒙汉杂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汉语已成蒙汉通用语言的相关表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没有涉及民族平等观念,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3.(2024·山东聊城二模)明代,苏州人陈仁锡设立陈氏义庄,立“向善、月学、中节”三规,并明文规定“不孝不悌父兄自首者虽贫不给;侵损墓木得罪祖宗者虽贫不给;失身下贱贻玷族属者虽贫不给;倘若有冒取外姓为己子或在外不检生子者不给”。由此可见,义庄(
)A.重视对族人的道德教化
B.强调族人的社会义务C.注重家礼的仪式化建设
D.兼具报国宜家的功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向善、月学、中节”“不孝不悌父兄自首者虽贫不给”可知,明代苏州人陈仁锡设立的陈氏义庄,对需要救济的人进行了安排和分类,且规定对无德的人不予救济,强调了其对道德的重视,反映了义庄重视对族人的道德教化,故选A项;材料中义庄更强调道德方面,并未对族人的社会义务进行说明,排除B项;义庄强调社会救济的作用,对于家族礼仪有一定影响,但材料更强调其对道德的重视,而非一些具体的仪式,排除C项;材料“不孝不悌父兄自首者”表明陈氏义庄更强调家庭和睦,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报国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4.(2024·广东深圳模拟)顾炎武评价当时的学风是“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思想家朱之瑜斥之“不曾做得一事”,“与今和尚一般”。这表明他们都主张(
)A.回归儒学 B.经世致用C.工商皆本 D.反对专制√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根据材料“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不曾做得一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等人主张通过对自身道德与学问的磨砺,最终学以致用,利国利民,即经世致用,故选B项;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本身就是儒学,“回归儒学”说法错误,排除A项;“工商皆本”,即主张工和商都是推动生产的根本力量,是明末清初黄宗羲发展商品经济的主张,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内容,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5.(2024·湖南名校联考)《大明律》卷四记载:“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至永乐年间,养济院已遍及明朝各府、州、县。这表明明朝(
)A.承袭前代优抚弱势的传统B.开始关注鳏寡孤独的生活C.以严厉法规惩治官员腐败D.建立起较完备的优抚体系√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可知,《大明律》对孤寡残疾等弱势人群的救助有明确规定,且永乐年间养济院已遍及明朝各府、州、县,说明明朝建立起较完备的优抚体系,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明朝自身的做法,而非承袭前代,排除A项;我国古代有优抚弱势群体的传统,B项中“开始关注”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明代的优抚政策,“惩治官员腐败”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6.(2024·重庆南开中学质检)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杜北乡上京村东,寺中保留着一幅珍贵的明代壁画。壁画将肩扛竹竿的盲人卜者、摇着货郎鼓的货郎、身强力壮的泥瓦匠及两个儿童描绘得活灵活现。该壁画(
)A.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B.为研究明代商品经济繁荣提供可靠资料C.以通俗易懂的内容表现佛教本土化趋势D.以浓郁的世俗韵味迎合市民的文化需求√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毗卢寺的明代壁画将肩扛竹竿的盲人卜者、摇着货郎鼓的货郎、身强力壮的泥瓦匠及两个儿童描绘得活灵活现,这些都反映了世俗生活,所以具有世俗韵味,而作为壁画的艺术作品,本身迎合了当时市民的文化需求,故选D项;虽然壁画是在佛教寺院里保留,但是壁画的内容反映的是世俗人物的平常生活,与佛教文化无关,排除A项;盲人卜者、货郎、泥瓦匠都与商品经济相关,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商品经济的繁荣,但由于是属于艺术作品的壁画,所以不能为研究明代商品经济繁荣提供可靠资料,排除B项;壁画描绘的内容都是世俗生活中的平常人物,与佛教本土化无关,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二、非选择题17.(2024·山东日照三模)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经历等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明史》是清代官修正史,自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编纂到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历时94年。《明史》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整理如下: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次数出发时间返回时间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永乐五年(1407)第二次永乐六年(1408)永乐九年(1411)第三次永乐十年(1412)永乐十三年(1415)第四次永乐十四年(1416)永乐十七年(1419)第五次永乐十九年(1421)永乐二十年(1422)第六次永乐二十年(1422)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二1930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的情况。碑文摘要如下:第一次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在今印度西南部)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二次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在今印度西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第三次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四次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在今伊朗东南)等国。其苏门答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有伪王苏干剌寇侵本国,其王安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阙陈……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第五次永乐十五年,统舟师往西域。……(各国)或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第六次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待京师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第七次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兹(长乐)港,等候朔风开洋。思昔数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记于石(1)关于郑和下西洋时间的不同记述,你认为哪则材料可信度更高,为什么?(4分)(2)试对《天妃灵应之记》碑的历史价值作出说明。(6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运输合同标的货物描述和运输方式2篇
- 2024年两店联合租赁合同标准格式版
- 2024年二手房产买卖代理合同2篇
- 草莓种植基地扩建2024年度合同3篇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包含房产、车辆及设备详细条款3篇
- 2024年度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门窗安装工程承包合同2篇
- 2024年建筑工程专业劳务分包协议样例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原料库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合同3篇
- 2024年学业成绩转移确认合同3篇
- 2024年上海劳动合同新范本3篇
- 无人机检测与维修 课件全套 项目1-6 无人机日常检查与故障管理-无人机链路系统检测与维修
- 医学综合英语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最好的设备年终总结报告
- 无人机兴趣班课程设计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 GB/T 44589-2024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技术要求
- 2024粤东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培训心得总结
- 2024AI Agent行业研究报告
- 中国传统绘画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厦门理工学院
- 营养与老年膳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