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列举史实说明自夏以来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演变趋势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夏世袭制商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②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③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④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地方:①制度发展有沿袭性,也有变革性;②行政区划以二级制和三级制为主;③县作为地方行政的基层区划最为稳定,高层政区变化大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西汉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东汉尚书台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隋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唐道、州、县三级制→藩镇割据宋二府三司制路、州(府)、县三级制元中书省省、路、府、州、县多级制明废宰相设内阁省、府、县三级制清军机处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指出雅典的政治机构(或国家权力组成部分)及其政治制度特点。机构: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公民法庭。特点:民主政治,其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2.指出斯巴达的政治机构(或国家权力组成部分)及其政治制度特点。机构:公民大会、国王、长老会、监察官。特点:斯巴达是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3.指出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机构(或国家权力组成部分)及其政体特点。制度:贵族共和制机构: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特点: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4.指出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制度:元首制特点:在罗马帝国中,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5.指出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两个重要特征。特征: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6.指出中古时期英国《大宪章》的内容和英国议会君主制度的特点。《大宪章》的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议会君主制的特点: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7.比较英、美、法三国政治制度的异同之处。英国美国法国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行政权首相(议会产生)总统(民选产生)总统(议会产生)立法权议会国会议会国家首脑国王(世袭)总统(任期4年)总统(任期7年)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议会确立标志1689《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首相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三权分立总统对议会负责共同特征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一般都体现分权制衡原则;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推行的制度建设及其作用。时期制度建设地区作用土地革命苏维埃政权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抗日战争边区政府、参议会,“三三制”原则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解放战争行政区解放区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内容: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影响: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弱国成为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举措及其影响。举措:前期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后期迁都洛阳、易服饰、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影响: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评价。背景: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受到游牧民族袭扰;范仲淹改革失败。目的:富国强兵。评价:积极性: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并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变法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积弱局面,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局限性:①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利益,加重百姓负担现象;②“强兵”方面,成果甚微;③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④统治集团内部因变法分裂日益严重,党争不断,北宋渐走向衰亡。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朝代选官制度选官途径演变趋势意义西周世官制贵族世袭①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地方评定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③选拔特征: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趋向公平、公开、客观。①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②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举荐、军功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汉察举制地方官察访推举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官评定,分九等,吏部授官隋唐—明清科举制科考选官2.科举制的影响积极: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教育的发展④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⑤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局限:①重才轻品②官本位思想③禁锢思想3.梳理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演变并归纳其特点。朝代考核制度特点秦汉上计制①内容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评判官吏的道德才能。②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③考核机构专业化、层级化。④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魏晋流于形式隋唐尚书省吏部考核。考核标准:品德和才能宋磨勘:审官院(京官)考课院(地方官)明考满: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三、六、九年:初考、再考、通考)考察:京察(京官)、朝觐考察(外地官)清京察(京官)、大计(地方官)4.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演变:朝代中央地方特点秦御史大夫监御史①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②为专制皇权服务。监察的对象是各级管吏,皇帝不受任何监督。③监察官位卑权重,以轻制重。④监察方式多样。汉御史大夫刺史制度隋唐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十道监察区,监察官巡回监察宋御史台、台谏合一划分路作为监察区,设四监司、通判元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访廉司明都察院、六科(科道并立)御史巡按各省、提刑按察司清六科并入都察院(科道合一)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①政党分肥制等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③启蒙思想的影响、教育程度提高、参政愿望强烈。④中国科举制的影响。⑤克里米亚战争暴露英国选官制度的弊端。2.简述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扩展①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870年)选拔标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独立决定录用条件②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特点:①公开考试、择优录取②政治中立、工作隐名③职务常任、论功晋升影响:积极: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③有利于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④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局限: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②文官人数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③文官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历程①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②1901年,清末新政设立学堂。③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④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中国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指导原则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政治中立管理体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党派脱钩职位划分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野两官分途录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业务知识和能力服务宗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单独的利益集团,雇员同雇主的关系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时期法律教化法律与礼治的关系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秦律》)、律令并行“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坑儒对立汉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二年律令》;律令并行;“以经注律”独尊儒术,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礼法开始结合魏晋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学思想来解释律令《颜氏家训》律令儒家化发展唐《贞观律》、《永徽律》和《唐律疏议》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礼法结合宋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宋刑统》《天圣令》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吕氏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元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明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乡约宣讲"六谕",政府利用,带有强制力清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乡约宣讲“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与法律合流。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①渊源——罗马法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本质上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公民法(罗马共和国),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万民法(罗马时期),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②发展——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③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不同点:英美法系以习惯法为基础形成的英美法系,精于司法,断案看先例。大陆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形成的大陆法系,工于立法,断案看法条。相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法律体系②都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③都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基础④都受罗马法影响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1)秦中央典客、典属国边疆北方北逐匈奴,修长城。南方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中央大鸿胪边疆政治匈奴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东汉窦宪胜北匈奴。西北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东北汉设护乌桓校尉。经济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3)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①少数民族内迁,并学习汉族典章制度、频繁接触、通婚杂居。②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北民南迁(4)隋唐中央礼部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边疆隋西北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南方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东南三次派人到流求唐西北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西藏与吐蕃联姻、会盟南方南诏王曾多次被唐朝加封并遣子弟入唐学习设机构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5)宋①多民族政权并立: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②少数民族政权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③战争与和平交往,设榷场互市交易,民族交融(6)元统治政策行汉法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四等人制)边疆西藏册封八思巴为帝师;设宣政院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7)明中央礼部、鸿胪寺、四夷馆边疆北方防御:修筑长城;沿长城布置“九边”。交流:开放马市东北设都、司、卫、所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土司制度西藏①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②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③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8)清中央理藩院边疆蒙古①满蒙联姻②军事斗争:平定准噶尔叛乱③土尔扈特部回归④设盟、旗,由蒙古王公担任盟长、旗长西藏①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②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③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④金瓶掣签制度西南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新疆设伊犁将军总体特征:①设立完善的边防体系②形式多样③因俗而治④恩威并举总体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2.羁縻政策(1)特点:①因俗而治;②长官由原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以夷制夷);③名义臣服,形式上归属于中央,有一定自治权;④既体现少数民族因俗而治的一面,又体现与中原体制一体化的一面。(2)作用①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②促进民族融合;③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④促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16-19世纪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①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②启蒙思想推动民族主义形成;③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④西欧专制王权国家的建立与发展⑤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特点①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②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1)奠定基础: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2)产生: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③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家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发展:1815年维也纳体系——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4)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⑦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⑧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成立,《非战公约》签署;⑨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签署;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2.国际联盟局限①被英法操控,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②“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3.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对国际法发展作用的异同:(1)相同点:①两者都宣称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②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2)不同点:①国联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②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因此,联合国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③联合国较之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时期国际局势外交政策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③亚非拉地区大批民族国家独立。“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49中苏建交195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次建交高潮,多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1954日内瓦会议;1955万隆会议;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①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②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然敌对“两个拳头打人”远交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1964中法建交20世纪70年代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谋求改善对华关系;②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霸主地位动摇;③中苏关系降至冰点“一条线,一大片”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第三次建交高潮改革开放后①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②美苏互有攻守,第三世界崛起,两极格局逐渐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③经济全球化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全方位外交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中美正式建外交;1989年,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②世纪之交:把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③21世纪以来: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共十八大(2012)以来习近平外交思想①与发达国家: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②与邻近国家:“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③与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共十九大(2017)以来“一坚持,三推动”①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②就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中国方案③主办主场外交中共二十大(2022)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中国古代货币1.先秦:自然货币→人工货币——海贝→铜铸币2.秦:多元货币→统一货币(杂乱形制→统一形制)——“秦半两”3.汉:地方铸币→中央铸币——汉“五铢”钱4.唐:文书重量→通宝、元宝——“开元通宝”5.宋元:金属货币→纸币——北宋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6.明清:纸币宝钞→白银流通(白银货币化)二、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1.时间:1935年2.背景:①1933年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为改革奠定基础②币制混乱阻碍商品经济发展③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④国民党政府控制金融、巩固统治的需要三、世界货币体系(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20C30年代)1.崩溃的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②帝国主义阶段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黄金集中于少数国家,流动性受到限制;③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2.崩溃的影响:①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②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1.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2.内容:①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一固定)②建立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3.影响:①对美国: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②对世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三)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1976至今)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西周:贡赋制度——特点:劳役地租、役重于赋2.春秋战国:①(齐)管仲:“相地而衰征”②鲁:“初税亩”——实质:承认土地私有3.秦:赋役繁重(暴政的体现)4.汉:①田赋轻,人头税重(舍地税人)②财产税——重农抑商5.魏晋南北朝和隋:租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6.唐唐前期: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唐中后期:两税法①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锐降。②影响:A.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B.分夏、秋两次征税,征税时间固定,规范赋税制度;C.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征税形式:货币与实物并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E.征税标准:人丁——资产,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7.宋:王安石募役法作用:保证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8.元:北方租庸调制,南方两税法——是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9.明: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影响:①赋役合一,简化征收手续,降低成本;②纳银代役,减轻农民负担;③赋役征银,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⑤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10.清:摊丁入亩影响:①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彻底废除②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③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减弱,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④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⑤隐瞒人口现象减少,促进人口增长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1.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战国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户籍。秦国“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秦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编户齐民: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定期进行人口调查。魏晋南北朝南方土著居民为黄籍,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人为白籍。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增加政府赋税收入。隋唐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主户占比不断增加,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元诸色户计,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交通信号灯工程变更与调整处理合同
- 2024年家居墙纸定制安装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土石方工程承揽详细协议模板版
- 2024年专业软件系统开发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个人转让二手车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型港口码头建设工程合同
- 2024专项建筑项目合作经营合同版B版
- (2024版)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与专利许可合同
- 2024富士康电子支付系统技术授权合同3篇
- 2024年定制私房工程承建协议细则版B版
- (完整版)网络安全操作规程
-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问题及对策研究样本
- 运用PDCA血透室导管感染率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课件
- 直播代运营合作合同-合同模板
- 2023年贵州省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税务师事务所变更终止行政登记表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手册(2023年)
- 药理学-抗结核药物-课件
- 西北物业服务企业重组、整合必要性和可行性
- 无人机导航与通信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