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1页
《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2页
《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3页
《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4页
《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随着算法技术的成熟,定价企业可以通过“用户画像”的搭建,精准推测消费者需求价格,施行个性化定价,增加企业利润,提交交易效率,但与此同时也给消费者也带来了“大数据杀熟”的隐忧,算法定价的合法性面临着反垄断法规制的风险和消费者的质疑。(一)算法定价的内涵算法通过运用经验归纳和符号化逻辑两种方式来影响决策。算法定价是算法自动化决策的一种,它并不是法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可以被广泛解读为通过算法人工智能进行的各种自动化定价。而具体到本文所讨论的算法定价,是定价主体对不同消费者进行的差异化定价,以期将定价无限趋近于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形成一级价格歧视,是一种需求型定价,而非成本型。算法定价考虑的因素可以包括商品紧缺型、地理位置、周边价格波动、季节等等符号化的价格变动因素,也包括往期商品价格、往期消费者支付能力等经验性因素。算法定价的一种典型情况即为“大数据杀熟”,指对熟客的针对性高价。另外,不同文章中亦有差异化性价、个性化定价、价格歧视、算法歧视等不同表达,依据语境可以理解为具有相似的含义,并不影响文章间的观点比对和分析。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和其他类似讨论算法定价的文章,应当都指代趋近于消费者需求价格的差异定价,可以是根据消费频率、时间地域、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或综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因素进行的算法定价,但是本文不讨论对上、下游厂商的算法差异化定价。此外:(1)根据算法定价的不同效果,可以分为复制歧视、减少歧视、加剧歧视、新增歧视等参见曹博:《算法歧视的类型界分与规制范式重构》,载《现代法学》2021年第4期。,减少歧视、复制歧视等类的算法定价并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本文主要讨论新增歧视、加剧歧视的算法歧视类型;(2)算法定价还可以应用在算法合谋中,通过一致或类似的自动化决策程序实现经营者在定价时的协调一致,致使监管方难以判断一致行为是出于智能定价还是企业自主行为,显然,算法定价的合谋性质参见曹博:《算法歧视的类型界分与规制范式重构》,载《现代法学》2021年第4期。一般而言,算法定价的模式遵从以下三步范式,首先,通过用户的年龄性别、检索记录、浏览记录、购买记录等信息为不同用户打上不同标签,绘制用户画像;其次,设计算法,通过程序算法拟合不同标签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需求价格;最后,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将商品价格提升或下降至拟合的需求价格。(二)算法定价的现状价格歧视并不是数字经济时代独有,传统的“学生价”“老年票”也属于企业价格歧视行为,但其公正性大于剥削性,社会公众也并未对此产生抵抗情绪。而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企业的价格歧视一经爆出,就被广泛讨论,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担忧。从宏观数据来看,根据《2018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析》参见《参见《2018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析》,载中国市场监管报,/s?id=1622989939237406711&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于2022年4月12日)。2020年12月14日,《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参见《〈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冲上了微博热搜》,载新浪财经网./s?id=1686371210773660072&wfr=spider&for=pc参见《〈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冲上了微博热搜》,载新浪财经网./s?id=1686371210773660072&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于2022年4月12日)。为此,2021年中消协点名平台经济的大数据杀熟行为,指出其侵害消费者权益参见《中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载中国经济网,/s?id=1688319039741831097&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于2022年4月12日)。参见《中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载中国经济网,/s?id=1688319039741831097&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于2022年4月12日)。参见《国家网信办:督促整改算法不合理应用带来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载法制现场,/s?id=1727535978166479535&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于2022年4月12日)。(三)观点综述在对算法价格歧视问题的态度上,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观点。经济学管关注效率,大多数经济学家对算法定价行为较为宽容,法学关注公平,因此大多数法学家讲算法歧视性定价视为应当严格为反垄断法规制的企业行为。1.经济学研究综述价格歧视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竞争行为,最早进入的是经济学家们的视野。对价格歧视进行的系统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中对价格差异了分析,并将价格歧视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歧视(完全价格歧视)是一种理想假设,假设每一个消费者均以其自身的需求价格从垄断厂商处购买商品(Pigou,1920)SeeAlfredCecilPigou,TheEconomicsofWelfareSeeAlfredCecilPigou,TheEconomicsofWelfare,London,Macmillan,1920.参见李孟刚:《产业经济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版。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型互联网企业可以掌握海量而精确的消费者信息,从而进行个性化算法的价格歧视,这使得一级歧视近乎成为现实,即企业近乎可以完全占有市场上的全部消费者剩余,这也引发了学者对算法时代价格歧视对市场影响的广泛研究。第一类文献笼统地关注算法个性化定价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这一典型问题。徐韬(2021)研究指出,杀熟定价对具有排除市场竞争的效果,能够以其支配地位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减损消费者剩余参见徐韬:《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对竞争损害的实证研究》,载《中阿科技论坛(参见徐韬:《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对竞争损害的实证研究》,载《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年第10期。SeeJean-PierreDubéandSanjogMisra,PersonalizedPricingandConsumerWelfare,(June24,2021).AvailableatSSRN:/abstract=2992257or/10.2139/ssrn.2992257第二类文献引入市场结构作为变量,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中算法定价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例如,王世强等(2021)的Hotelling线性市场模型下,市场为双寡头结构,歧视定价相较统一定价,引发企业过度竞争,使得社会总福利偏离最大化参见王世强、陈逸豪、叶光亮:《数字经济中企业歧视性定价与质量竞争》,载《经济研究》,2020年第12期。;Choudhary等(2005)等研究认为,在存在竞争对手的市场中,完全歧视定价可能不会增加企业利润,且将促进竞争,增加社会总福利参见王世强、陈逸豪、叶光亮:《数字经济中企业歧视性定价与质量竞争》,载《经济研究》,2020年第12期。SeeAnindyaGhose,VidyanandChoudhary,TridasMukhopadhyayandUdayRajan,PersonalizedPricingAndQualityDifferentiation,ManagementScience,Vol.7,p.1120−1130(2005).[1]王潺.“大数据杀熟”该如何规制?——以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为视角的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6):52-64.参见李建培、廉涛、张晚烛:《差别定价:最新研究进展及政策启示》,载《管理学刊》,2021年第2期。第三类文献引入个人信息保护这一新变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算个人信息保护是如何影响个性化对社会福利影响的。李三希等观点认为,在有竞争而非垄断的市场中,企业的完全价格歧视策略可以使得消费者总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且个人信息保护不利于这种最大化参见李三希、武玙璠参见李三希、武玙璠、鲍仁杰:《大数据、个人信息保护和价格歧视——基于垂直差异化双寡头模型的分析》,载《经济研究》,2021第1期,第43-57页。参见唐要家、王逸婧:《消费者隐私管理与垄断平台个人化定价福利效应》,载《产经评论》,2021年第4期,第5-21页。但无论如何,垄断平台、企业无加限制地利用个人信息既无益于消费者,亦无法提高社会总福利的事实,被经济学学者们广泛认可。至于是否存在一种利好社会福利的算法个性化定价,经济学学者们也普遍予以了肯定的回答。2.法学研究综述法学家们对价格歧视的关心是从美国的《克莱顿法案》(ClaytonAntitrustAct)和《罗宾逊—帕特曼法案》(TheRobinson-PatmanAct)开始的,该法案对价格歧视的行为进行了规制。受自由主义的影响,该法案在当时的美国颇受争议,且鲜有相关判决。在国内,学者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主要持消极态度,认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如果从事价格歧视且产生了排斥竞争的效果,那么则构成反垄断法上所禁止的滥用行为(许光耀,2011)参见许光耀:《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载《法学杂志》,第2011年第11期,第21-24+144页。参见许光耀:《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载《法学杂志》,第2011年第11期,第21-24+144页。王先林:《平台经济领域垄断和反垄断问题的法律思考》,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第34-45页。参见郝俊淇:《平台经济领域差别待遇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载《法治研究》,2021年第4期,第124-134页。参见许光耀:《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载《法学杂志》,第2011年第11期,第21-24+144页。在此基础上,不同学者对不同行业或企业进行了具体分析,2018年之前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例如移动运营商(杨辉等,2007)参见杨辉、姚远:《移动运营商的价格歧视行为及其法律规制》,载《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第76-80页。、石油(丛子薇,2017)参见杨辉、姚远:《移动运营商的价格歧视行为及其法律规制》,载《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第76-80页。参见丛子薇:《我国石油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参见张秋桥:《论反垄断法视野下的价格歧视》,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参见陈永伟:《平台反垄断问题再思考:“企业-市场二重性”视角的分析》,载《竞争政策研究》,2018年第5期,第25-34页。参见吴立兰:《平台经济下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载《上海法学研究》,2020年第1期,第44-55页。针对这种基于算法的价格歧视,我国学者观点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观点将价格歧视视为必然的“恶”,认为其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认为应当将价格歧视的主体从支配企业扩大为一般经营者,这更是一佐证,故应当被反垄断法规制(邹开亮等,2018)参见邹开亮、刘佳明:《大数据背景下价格歧视行为的法律规制》,载《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16-19页。,甚至主张将规制主体延展至所有企业而不仅限于支配企业(朱建海,2021)参见朱建海:《“大数据杀熟”反垄断规制的理论证成与路径优化》,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并且认为应当将价格歧视的主体从支配企业扩大为一般经营者,这更是一佐证参见邹开亮、刘佳明:《大数据背景下价格歧视行为的法律规制》,载《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16-19页。参见朱建海:《“大数据杀熟”反垄断规制的理论证成与路径优化》,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第112-121页。北京淘友天下技术有限公司等与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2016)京73民终588号: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或者其他经营行为是否具有不正当性,不应仅从竞争者的利益状态角度进行考察,而应从诚实信用标准出发,综合考虑该行为对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影响,不当地侵犯消费者利益或者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认定为行为不正当。参见卢文、李霞:《大数据时代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制及用户个人隐私保护研究》,载《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2018年第2期,第83-96页。参见周围:《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定价算法的反垄断法规制》,载《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