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姓名等级学习目标1.了解共和制在我国建立的曲折进程。2.理解中国政治阿詹道路的独特性。学习重点中国近代至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难点理解不同阶段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学习流程学习过程订正补遗限时训练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民国初期: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宋教仁案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二次革命”“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被镇压下去。独裁政治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复辟帝制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北洋军阀陷入混战、割据局面。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训政”: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实质上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2)“宪政”: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正式建立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1957年以后,由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逐步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3)完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提出: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发展: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知识点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钱穆先生在评价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时候说:“当时的政党,似乎误认分党相争为政治上最高的景象。分党相争的胜负,不能取决于民众,转而各自乞援于军人。一般党员,则凭借党争的美名,来公开无忌惮的争权夺利。”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仁人志士效法西方建立政党政治B.政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目标C.政党的组建缺乏基本的历史条件D.各军阀建立政党借此割据一方2.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 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 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3.1912年,孙中山提出:“族无分乎汉、满、蒙、回、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1919年之后,孙中山主张“举汉、满等名称尽废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这表明孙中山(

)A.民族自治的构想逐渐成型 B.民族国家构想不断发展C.强调各族人民有平等民权 D.五族共和思想日益成熟4.宋教仁就义前夕曾口述《代草国民党大政见》,表示:“夫今日政治现象即错乱而无头脑,而国民意思亦无统系条理之可寻,则建设良政治之第一步,首宜提纲挈领,发为政见,公布天下……吾党此届选举已占优胜,是国民所期望吾党者股……”,由此可知,当时的国民党(

)A.积极开展政党竞争 B.主张启迪国民智慧C.强调凝聚政治共识 D.要求重订革命纲领5.下表是1928-1931年国民党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国民党(

)时间重大事件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实施“训政”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中华民国人民须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对“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要由国民党“独负全责”1931年5月国民党主持的国民会议通过《训政时期约法》,确认了国民党“三大”的规定A.积极落实三民主义 B.完善国家管理体制C.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D.力图建立一党专政【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1940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布《二十年内典当地收回法令》规定:“典当地出典后未出二十年者,典物均得回赎,如典权人强将典物取得者,出典人均得以原典价回赎;如出典人缺乏现金无力回赎者,应将典物从典权人手中收回,照原典价与典权人订立借贷典约,按年利率一分行息。”这一规定意在(

)A.健全根据地财政体系 B.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C.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D.推动政治民主化建设2.陕甘宁边区在第二次普选时,中国共产党把自已的代表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创造条件让其它党派、阶层等当选,使他们得到参政议政的充分权利。这个举措(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巩固了代表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C.扩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1940年2月,中共在晋绥根据地成立了晋绥游击行政行署:1941年8月,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统一了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1943年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正式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西北和绥远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构进一步统一,晋绥根据地行政机构名称的调整旨在(

)A.发动百团大战的战略需要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增强敌后抗战的领导力量 D.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4.下图为陕甘宁边区1942年到1944年实施的部分商品贸易税率的调整情况。边区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助于(

A.促进内迁工业的发展 B.破坏日军的资源掠夺C.打击官僚资本的压榨 D.缓解边区的财政困难5.1928年11月,遂川县工农兵政府颁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纲领》规定,“凡从(事)劳动及不剥削他人以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如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此举旨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B.批判中心城市暴动C.争取群众广泛支持 D.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知识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1949年11月,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市长、副市长及市人民政府委员,代表们反应热烈,时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的汤用彤认为,“人民自己选举自己的市长,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没有的事”。由此可见,当时(

)A.和平建国方案得到各界拥护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建立 D.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强2.1951年2月,北京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时,公营工厂和专科以上学校的代表由选民大会直接选举,郊区农民及工商界、青年、妇女代表和区域代表由选民代表会议选举。在选举时,凡识字并有过多次选举经验者采用无记名投票,有的地方在讨论候选人名单后,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这次选举(

)A.巩固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B.加快了北京社会主义改造进程C.实践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是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有益探索3.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修订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和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组成: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并相应地恢复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和州长、县长等称谓。这一规定(

)落实了依法治国战略 B.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C.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推动了基层民主发展4.1998年中国进行的第四次行政管理体系改革,从推行“撤地建市”的市管县体制改革,发展到探索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许多地方已经实行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少数地方正在探索行政上的省直管县。这一改革(

)A.扩大了基层的自治权 B.提高了地方的财政收入C.优化了政府管理结构D.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