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12月新题训练-诗歌阅读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12月新题训练-诗歌阅读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12月新题训练-诗歌阅读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12月新题训练-诗歌阅读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12月新题训练-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12月新题训练一一诗歌阅读

一、诗歌阅读(共25小题)

1.(2023秋•中山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半死桐

贺铸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米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心清霜后,头白鸳鸳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

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处话凄凉”既有词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亡妻诉说的沉痛,又包括

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

B.“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词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

内在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C.“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

运用起兴手法引出后文的“新堤”,抒发了词人对妻子离世的伤悲。

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

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

(2)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贺铸的《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

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

2.(2021秋•道里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题。

畲田①词五首

王禹倩

其一

大家齐力斯孱颜咒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③,豆箕禾穰满青山。

其四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注】①畲田:烧荒垦种。②断(Zhu):锄一类的农具。这里作动词,挖掘。孱颜:通

“嶙岩”,而峻险要的山岩。③索:古代长度单位,一丈为一索。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民们登高山,伐草木,烧灰种地,不畏艰辛,悠扬的田歌回荡山间。

B.“人间皆似我”的“我”指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和山民的心紧紧相连。

C.诗人以贴近畲田劳动者的口吻创作,劳动场景具体生动,内容真切。

D.本诗语言朴素浅近,通俗清新,极富民歌情味,呈现浓郁的民俗之美。

3.(2024•闵行区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寄刘员外长卿

[唐]皇甫曾

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断猿知夜久,秋草助江长。

疏发应成索,青松独耐霜。

爱才称汉主,题柱待回乡①。

[注]①汉主题柱:指汉灵帝在大殿的柱子上题字赞美田凤。小闵准备撰写《诗人的情谊:

皇甫曾与刘长卿》一文,他在阅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解决。

(1)小闵对诗中几个宇的读音不太确定,以下说法「正确的项是

A.“长”应读作zhdng,“称”应读作chQng。

B.“长”应读作zhdng,“称”应读作ch@ng。

C.“长”应读作chdng,“称”应读作cheng。

D.“长”应读作chdng,“称"应读作cheng。

(2)小闵想以此诗来增强文章的纪实性特征,以下选项属于纪实的是

A.刘长卿身处新安

B.皇甫曾正在旅途

C.刘长卿疏发成素

D.皇甫曾对松思友

(3)请代小闵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

4.(2024•金山区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唐)李白

西羌延①国讨,白起②佐军威。

剑决浮云③气,弓弯明月辉。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

抗手④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注】①证:请,此竟为招引。②白起:战国泰方名将,这里借指白利。③决浮云:出

自《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决:断“④抗手:举手拜别。

(1)下列对本诗的题材和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

A.边塞古诗

B.送别律诗

C.送别古诗

D.羁旅律诗

(2)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形势,巧用典故,隐含激励。

B.五六两句是对未来战场情景的描写,给读者飘逸豪放的感觉。

C.七八两句描绘白利回首与诗人举手拜别,铁衣生寒,威风凛然。

D.全诗情感热烈,蕴含诗人祝颂友人之意,也流露个人的失落。

(3)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5.(2023秋•余姚市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赤壁

杜庠⑴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轴胪。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赤壁

赵翼⑵

依然形胜扼荆襄⑶,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⑷。

注释:(1)杜庠:明代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2)赵翼:

清代诗人,史学家,因不满官场的庸俗黑暗辞官归里,途径赤壁写下此诗。(3)荆襄:

荆州和寡阳。(4)渔父唱沧浪:屈原被放逐后渔父唱“沧浪歌”,劝他世道清廉,就出来

为官;世道浑浊,就与世沉浮,不必过于清高.

(I)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开篇想象曹军顺流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直接点明曹操席卷天下,并吞

八荒,终将实现“雄图”之志;赵诗则以“依然”二字引出地势险要、故垒仍在的现实

景象。

B.两诗颔联都涉及历史人物,杜诗明写蜀汉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也是枉费

心机和曹操狂妄轻敌,不把孙权在眼里;赵诗妙用典故,表面写景,实则隐含曹操在此

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

C.两诗颈联对比强烈,杜诗出句是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

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赵诗出句是缅怀历史,对句是即FI所见,

将过去与现实对比,表现古今时代的纵贯,山河遗迹的感喟。

D.两位诗人登山临海.思接T载,纵览古今,又都如苏东坡样借题发挥,打写了自口

的“思古之幽情”,倾注着鲜明的个人意识,在诗歌目体现了“有我”的境界。

(2)两诗的尾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2024•徐汇区一模)阅读下面诗歌与评点,完成各题。

长相思评点

李白苏仲翔:“在长安”三字是诗眼。比《离骚》

长相思,在长安。美人芳草之慕,似是太白被谤长安后作。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朱熹:美人,美好之妇人,盖托词而寄意于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君也。

美人如花隔云端。王夫之: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馀,一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深水之波澜。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下列对本诗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络纬”两句以听觉、触觉渲染秋意之凄冷。

B.“孤灯”两句以心理和动作写人的思念无望。

C.“高天”“波澜”以乐景、虚景衬人之哀情。

D.末尾两句回应篇首,短促有力,韵律感强。

(2)结合评点,赏析本诗“长安”“美人”两个意象在表达情志上的作用。

7.(2024•青浦区一模)

街头乐游原②

废名(唐)李商隐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驶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乃的邮管寂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邮筒PCf

乃记不起汽车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1937)

【注】①PO:PostOffice的缩写,意即邮政局。②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

内地势最高地,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1)两首诗在语言上都体现诗歌的特点。

(2)以下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作者即景抒情的偶然所感。

B.两位诗人都被眼前景物触发内心情感。

C.两位诗人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于景物。

D.两首诗的语言通俗,但是都富于哲思。

(3)请分析两首诗在运用意象抒发感情上的不同。

8.(2023秋•天山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鲸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绵延千里的江水,巍峨高耸的山城,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阔的岳阳图景。

B.颔联描写的景物,由远及近,由大及小,一远一近,一大一小,衬托出别样的悲怆。

C.颈联表明诗人虽然遭遇困难无法前进,但心中的雄才大略不会消退,反而志气更增。

D.尾联用典,以《逍遥游》中变化的龌鹏来喑示前途未卜,表明诗人此时已看淡仕途”

(2)杜甫的《登高》是我们在必修上册学习的篇目,与本诗相比,二者在情感上有何异

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2023秋•五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2,论功还欲请长缨③。

【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

③请长缪: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缪,必耨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埋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惊”字道出了客子的感受,接着用“笳鼓喧喧汉将营”来描述军中不断传

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重的战争气氛。

B.颔联描写严冬暮色时的景象,闪着寒光的万里枳雪、空中高高飘扬的旌旗,动静结合,

所选意象雄奇阔大,景象雄壮奇丽。

C.尾联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班超投笔从戎,一是终军请缨,言简意丰,使情感表达丰

富并且含蓄蕴藉,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D.这首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大勾画了山川形胜。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

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

(2)《唐贤三昧集笺注》言此诗:气格雄浑,以为盛唐正声洵然。本诗是如何体现雄浑

的气格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2023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小题。

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

陆游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

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

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

【注】①1169年12月:陆游被任命为夔州通判。在此之前,陆游因坚决支持北伐,受主

和派排挤,已赋闲在家四年。任职夔州期间,陆游曾多次拜谒杜甫生前所到之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交代了杜甫晚年流落巴蜀时的生活状况,其中“有谁怜”的发问引人深思。

B.颔联“浪翻孤月”描写的是诗人登城所见之景,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感。

C.颈联诗人纵览古今人事变迁,慨叹仕途得失进退,认为最终无论智愚,都将选择归隐。

D.尾联中“凄凉”词含意丰富,既是诗人现实心情的反映,同时喑指杜甫当年的境遇。

(2)下列诗句中“孤月”的形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杂曲歌辞・

胡渭州》)

B.高秋过生日,真气兹一周。观心比孤月,视世皆浮学区。(苏辙《张公生日》)

C.孤月有情来海娇,双鱼无信到天涯。此生那得常飘泊,归卧东溪弄钓车。(陆游《客思》)

D.天际浮女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土守仁《夜

宿宣风馆》)

(3)本诗以景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全诗,分析“夜阑鸥鹭起沙边”所抒发的

情感。

11.(2023秋•东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①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

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②。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岂儿

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④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

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①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

②岷峨:四川有岷山、峨眉山,苏轼家乡在四川眉山县,被以岷峨代指家乡。③苏轼谪

居黄州五年,阴巧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④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尽楚语吴歌”写贬谪之久,他的孩子已经学会当地语言,从细节表现贬谪之苦。

B.“山中友,鸡豚社洒,相劝老东坡”描绘了黄州父老乡亲与词人聚会宴饮的场面.

C.“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并请转告父老常为我晒晒渔蓑。

D.本词意象鲜明,婉转含蓄,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

(2)“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两句,想象自己即将到达之地的景象,下列诗句没有使

用这一手法的是

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B.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白居易《昆芭行》)

C.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刘辰翁《柳梢青》)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前人认为“居士词巴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请结合全词对此作简要分

析。

12.(2023秋•闵行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叫新。

望乡应未己,四海尚风尘②。

【注】①力疾:病中用力起身。②来诗:指杜甫的表丈李都督写给杜甫的诗,杜甫此诗

为应和之作。③风尘:指天下尚处于战乱之中。

(1)这首诗的体裁是

A.古风

B.律诗

C.绝句

D.乐府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早春清晓时分便勉强支撑病体坐着,由此推测诗人可能是彻夜难眠。

B.第二句,表丈的诗引发了诗人的悲情,此句既照应标题,又诠称“坐”因。

C.颔联给人印象深刻,形式上用对偶而显得整齐,内容上用拟物而显得情深。

D.尾联中“望乡”这一细节耐人寻味,“风尘”一句彰显诗人对时局的判断。

(3)首联“悲早春”莫定全诗情感基调,仝诗是怎样表现“悲”情的?请具体分析。

13.(2024•杨浦区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一)南乡子•舟行记梦

(南宋)辛弃疾

欹枕够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梦里笔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肩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二)南歌子

(南宋)辛弃疾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C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C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皆可收录在《宋代婉约词选集》中。

B.两首词皆写梦境,借梦境写相思相恋之情。

C.两首词皆口语化,直抒胸臆,被称为俗词。

D.两首词皆以女子口吻书写情怀,视角巧妙。

(2)两首词皆为离别相思之作,你认为哪首的构思更为巧妙?请以两词的画线部分为例,

加以分析。

14.(2023秋•丹东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郡圃春晚

韩琦”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痛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政治家,曾为相十载,赞辅三朝,其功其伟。本诗是韩琦晚年知相州时

的作品。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诗题,起句便描绘出春水方生、碧波平岸的气象,而微风送来的几缕清香,

又让人感到春花正随风飘堕。

B.诗人善于用字,颔联中“又”“还”二字既形象表现杨花飘飘落落、林鸟忽现忽藏之美

景,又含蓄表达怡然心境。

C.古人称酒为“酒兵”,意思是说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第七句说''欲“战"万愁无

酒力”,暗合了这个意思。

D.本诗构思巧妙,前两联从眼前春水、落蕊、杨花、林鸟等景着笔,颈联由景及人,尾

联直抒胸臆,结构流转自然。

(2)诗歌尾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愁情,请结合全诗简耍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15.(2024•长春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相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锌。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米厌未消。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

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深时节乡间小路上行人稀少,农具之声不时传入耳中,衬托出宁静的气氛。

B.颔联写农人努力耕作仍然饥馍穷困,尉卒不劳而获且到处扰民,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

C.未清的浊酒与留香的闲花都别具风味,此浊酒与杜甫《登高》中的浊酒意蕴截然不同。

D.诗人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以“犹觉胜”的心态,勾画出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

(2)苏辙在这首诗中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是怎样

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16.(2024•虹口区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咏草

[宋]俞紫芝

满目芋芋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①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②愁。

【注】①金谷园:西晋官僚石崇的别里,园中财产中积,屋宇宏丽,极尽奢华°②金钗

十二:指美女。

(1)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A.《乐府诗集》

B.《唐宋近体诗选》

C.《宋人绝句精编》

D.《古诗源》

(2)下列对本诗的写作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物喻人

B.因事说理

C.咏物抒情

D.借古讽今

(3)本诗前六句从多个角度咏草,请对此加以赏析<>

17.(2023秋•巴南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双并茶送子暗①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亳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磴②霏累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裁扁舟向五湖③。

【注】①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当时黄庭坚从家

乡捎来一些茶,他马上和好友苏轼分享,并附上这首诗。②磴:亦作“碾”,小石磨。③

“独载”句:用春秋时范盘事,“遂乘轻舟以洋于五湖”。相传范盏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

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把翰林院说成大上玉堂,各类珍贵书籍井然罗列,整个环境森严压抑,苏轼在此

任职,看似尊贵,实贝!处境不妙。

B.颔联突出苏轼才思敏捷,以“明珠”比喻苏轼拟写的文章等,“泻”字传神地刻画出

苏轼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

C.颈联转人赠茶本事,我把从老家江南摘下的上好的茶叶,放到茶碾里精心研磨,细洁

的叶片连霏霏雪花也比不上它U

D.全诗构思巧妙,由“天上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写送茶之事,点明题意,在

黄庭坚诗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8.(2023秋•荔湾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二)0

白居易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率缠卒来休。

祸福回还车转毅,荣枯反覆手藏钩②。

龟灵未免创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③。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之时。②(藏钩)一种游戏,藏物于手,赌猜为

胜。③〔马失应无折足忧)此处引用塞翁失马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结构圆融完整。“卒未休”是对“无定”的阐释,也与“局终头”相对应。

B.乌龟因灵验而被杀,塞翁失马或无折足祸事,二考表明福祸相互转化的道理。

C.诗人认为人生如下棋,只有在终结时才能知晓输赢,这是消极的宿命论思想。

D.本诗以议论为主,所述虽是口常事物但蕴含人生哲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白居易《放言五首》是对元稹《放言五首》的应和之作,元稹诗云:“两回左降须

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本诗颔联是如何印证元稹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19.(2022秋•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园小梅・其一

林逋①

众芳摇落独暄妍②,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①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隐居西湖孤山,终牛.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

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②旗(xua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

是形容梅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极目骋怀,写百花凋谢时,只有梅花独自开得热烈而美丽。一个“独”字,

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孤傲的品格等。

B.颈联,诗人实写眼前“霜禽”“粉蝶”对梅花的反应,从客观上着重渲染梅花的与众

不同,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事物的细致观察。

C.尾联,诗人在赏梅中低声吟诗,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别具风情,无须热闹的俗

情凑趣,也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

D.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

这神韵也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析。

20.(2024•大理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假题东壁(重题)

白居易

日高睡足犹慌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犹慵起”三字,反映出诗人的慵懒状态,也直接道出他已经有点厌倦宦途生

涯。

B.颔联写了作者倚枕听钟声、拨帘看山雪的情景,细腻传神,寓情于景,充满了生活情

趣。

C.颈联写诗人虽然处境卑微,但是如果想在此安度余生,得到司马这个职务,已经知足

了。

D.尾联引人深思,传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苏东坡“心安处星吾乡”的想法与之不谋而

合。

(2)同样是被贬江州的诗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结合

诗歌简要分析。

21.(2024•长宁区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骡骑,辛苦向天涯。

(1)文学家多善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意象,藉以引起读者的联想。

以下选项中运用上述感觉意象少丁三种的项是

A.戎昱《桂州腊夜》全诗。

B.“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

潮》

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那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

观《踏莎行》》

D.”自胡马观江去后,废弛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消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

州慢》)

(2)以下对这首诗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时空感受烘托心理,交代缘起。

B.颈联多用对比,形象鲜明,感染力强。

C.尾联呼应首联,情丝悠长,耐人回味。

D.全诗以时间为线,情感表达婉曲细腻

(3)“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这句中“偏”和“寒”二字很有表现力,请选其一加

以赏析。

22.(2022秋•西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两首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作,完成下列各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甲.觅,泠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②销金兽久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本词作于作者婚后不久,丈夫“负笈远游”之时。②瑞脑:一种薰香名。又

称龙脑,即冰片。③金兽:一种名为“金兽”的香炉。

(1)下列关于作者和两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通诗词,是婉约词派代表

作家。

B.《声声慢》全词寓情于景,最后用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深

重愁情。

C.《醉花阴》上阕“瑞脑销金兽”暗示时间推移,“半夜凉初透”暗示词人辗转反侧,难

以成眠。

D.两首词均体现出了李清照鲜明的词作风格,词韵深意,用语温婉,切合词人的身份和

情致。

(2)《声声慢》和《醉花阴》两首词中都借“黄花”写愁情,但愁情的具体内涵却不同,

清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3.(2023秋•承德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汉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②。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今荆州市)、公安等

地,写下了这首诗。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地处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②

“苏”,同“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首联对自我讲行了定位,“思归客”写出了评人晚年漂泊之苦、思归之切:“一

腐儒”是诗人的自嘲,虽满腹经纶,但仍未摆脱穷困。

B.颔联用到了“片云”“孤月”等经典意象,用“共”“同”等词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

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情、孤单之思。

C.颈联中用“落日”来比喻自身年老,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怀雄心壮志;秋风飒

飒而至,诗人病情渐渐好转。

D.尾联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不必取长途”意为不必使用老马走长途,诗人借老马

为喻,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郁闷之情。

(2)必修下册选入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同样写于大历三年,请比较《登岳阳楼》与《江

汉》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24.(2023秋•龙沙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堂检校①收稻二首(其一)

杜甫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

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

红鲜②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注]①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回到草堂,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②红鲜:

指红稻。③玉粒:指米、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既交代收稻的季节,又着力描绘出收稻的情形。

B.颔联写诗人因茅屋不多,远景开阔,可以欣赏美景的自适心境。

C.颈联中“侵”字突出了深秋的寒意,“破”字突出了收获的喜悦。

D.整首诗采用浅近的语言叙述所见,抒发所思、所感,通俗易懂。

(2)“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中的“有”“未”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

“有”“无”,在表意上有相似之处,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分析。

25.(2023秋•和平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黄鹤矶

(南朝)鲍照①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识。

适郢无东辕,还夏②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③。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注]①鲍照,东海(今山东郑城一带)人,刘宋大明六年秋,他随刘子顼赴荆州任所,途

中登黄鹤矶。②夏,指夏水。③传说郑交甫于汉皋台遇二女,二女佩两大珠,交甫求得

其珠,不久珠与二女皆不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落”二句视听结合,写出一派肃杀萧条的暮秋景象,境界开阔而又苍凉。

B.“商”是五音之一,从语境看,“商弦”音调高亢而悲凉,很切合诗人的心境。

C.“适郢”二句以对偶的形式概括交代了随友赴任荆州的行程,语言卜分精练。

D.诗人最后倾诉,尽管旅途中衣食无忧,但仍然无法消除心中之忧,情味深沉。

(2)“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在表达的情感、

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效果上各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阅读(2023年12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诗歌阅读(共25小题)

1.(2023秋•中山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半死桐

贺铸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力青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

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无处话凄凉”既有词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亡妻诉说的沉痛,又包括

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

B.“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词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

内在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C.“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

运用起兴手法引出后文的“新城”,抒发了词人对妻子离世的伤悲。

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H,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

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

(2)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贺铸的《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

中的双壁:,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

【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鉴赏诗词形象;鉴赏诗词技巧.

【答案】(1)C

(2)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

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

的绝望。贺词由“重过闾门”的眼前之景到最后一句想象“挑灯夜补衣”昔口之景,由

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

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再现了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二人

的夫妻情长。如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细致入微地表现词人独守空床,卧听窗雨的孤

独和凄凉。

③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用明月照在长满松树的山冈

的凄冷之景,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绵长的怀念。如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之上的

鲜草、露水以及后文的“新城”相互映衬,作者触景牛情,抒发了迫怀之痛。

④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的“鬓如霜”,把鬓发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与

对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贺词上片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

刻画出作者的孤寂、伤悲。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

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首诗歌,结合只

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C.“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错误。“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上绿草上的

露珠刚刚被晒干。亦比亦兴,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原草晞露又是

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不是为了状眼前之景。

故选C。

(2)虚实结合。苏词上片写实。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为虚写。结尾

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如“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

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融于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

败之中,感情深沉悲痛乂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贺词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

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这是写实。下文即很自然

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一一“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

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由实入虚。

运用细节描写,如苏轼的“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

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作者以这样•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夜间辗转难眠中,

表现词人的孤独和凄凉。

都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如苏词中的“明月夜,短松冈”,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

的短松冈上。作者借景抒发自己的悼念之情。

贺词“原上草,露初晞",原野里绿草嫩叶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

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原草

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抒发了追怀之痛。

都运用比喻修辞。如苏词的“半满面,鬓加霜”,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会加霜。

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把个人的变化做了

形象的描绘,写出词人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比

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却成为鳏夫,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

(DC

(2)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

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

的绝望。贺词由“重过阊门”的眼前之景到最后一句想象“挑灯夜补衣”昔日之景,由

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悯。

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再现了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二人

的夫妻情长。如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细致入微地表现词人独守空床,卧听窗雨的孤

独和凄凉。

③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用明月照在长满松树的山冈

的凄冷之景,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绵长的怀念。如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之上的

鲜草、露水以及后文佗“新城”相互映衬,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

④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的“鬓如霜”,把鬓发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与

对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贺词上片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

刻画出作者的孤寂、伤悲。

译文:

第一首: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己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

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你诉说心中的浸凉悲伤。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

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P1到了家乡,只见你

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矣•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

第二首: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

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皿刚被

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乂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

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赏析:

第一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

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

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阕记实,

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

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

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第二首:

《半死桐》又名《鹏鹃天》《思越人》,是北宋词人贺铸为亡妻作的一首悼亡词。这首词

是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在长期同甘

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全词触景生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

人肺腑。

【点评】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打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

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赋、比、兴等。

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占讽今等。

2.(2021秋•道里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题。

畲HI①词五首

王禹偶

其一

大家齐力新孱颜②,耳听出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③,豆箕禾梗满青山。

其四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注】①畲田:烧荒垦种。②断(zhu):锄一类的农具。这里作动词,挖掘。孱颜:通

“嶂岩”,高峻险要的山岩。③索:古代长度单位,一丈为一索。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山民们登高山,伐草木,烧灰种地,不畏艰辛,悠扬的田歌回荡山间。

B.“人间皆似我”的“我”指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和山民的心紧紧相连.

C诗人以贴近畲田劳动者的口吻创作,劳动场景具体生动,内容真切。

D.本诗语言朴素浅近,通俗清新,极富民歌情味,呈现浓郁的民俗之美。

【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分析诗词主旨;鉴赏诗词语言.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

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解答】B.“我”指诗人和山民,“人间皆似我”是人世间都能像我们一样互帮互助。表

现的是山民的团结互助,诗人和山民的心紧紧相连表述也不准确。

故选Bo

答案:B

赏析:

王禹倩的《畲田词》共有五首,是他在991年(淳化二年)贬官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

县)的第二年春天写的。商州多山,深山穷谷,不通辙迹,农民垦植的是畲田,即火耕田、

火种田。前二句“大家齐力刷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展观了一幅欢乐而乂热情洋溢的垦

畲图:在那高山丛莽之中,劳动者在斫伐树木,排山奋进,“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

乱云”(《畲田词•鼓声猎猎酒醺醺》),随着山风吹来的猎猎鼓声和亢亮的田歌,劳动者互相

勉励,齐心协力地劳动着。副,砍伐;孱颜,山高的样子。这两句简括而又着力地渲染出了

改山造田的磅礴气势。”各愿种成千百索,豆箕禾穗满青山”二句,明白道出了劳动者美好

的愿望。诗人用民歌般朴实的诗句唱出了农民的心声。“索”字,原指大绳子,坡甲指长度

单位,诗人自注:“山田不知其吠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以为田

数。”这首诗清新爽朗、畅达和谐,诗人不是以旁观者而是以贴切畲田劳动者的口吻创作的,

劳动者也乐意唱它:“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从此商于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

诗。”(《畲田词•畲田鼓笛乐熙熙》)成为劳动者自己督课勉励之词。这样的写法与以旁观者

身份所作的不同,内容更真切。《畲田词》为诗人藉当地民歌的格清,融会了民歌通俗清新、

悠扬生动的优点而创作的新歌词"唐代流行于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的山歌《竹枝》,主

要因刘禹锡创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新歌词,从而立足文坛,经久不衰;而唐代流行道州(治

所在今湖南道县)一带船夫唱的民歌,经元结在767年(大历二年)创作的五首《软乃曲》,

从而显名后也:。王禹偶的五首《畲田词》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此诗对承晚唐、五代而来的

宋初浮靡诗风,起到了力拚时弊的作用。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直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个选项都是

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

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

的错误。

3.(2024•闵行区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奇刘员外长卿

[唐]皇甫曾

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断猿知夜久,秋草助江长。

疏发应成素,青松独耐霜。

爱才称汉主,题柱待回乡①。

[注]①汉主题柱:指汉灵帝在大殿的柱子上题字赞美田凤。小闵准备撰写《诗人的情谊:

皇甫曾与刘长卿》一文,他在阅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解决。

(I)小闵对诗中几个字的读音不太确定,以下说法口正确的一项是C

A.“长”应读作zhGng,“称"应读作chJng。

B.“长”应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