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李斯谏秦皇“焚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李斯谏秦皇“焚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李斯谏秦皇“焚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李斯谏秦皇“焚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笙、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制曰:“可。”(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材料二:秦始皇帝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儒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始皇之德。齐淳于越进谏始皇不封子弟功臣自为挟辅,刺周青臣以为面谀。始皇下其议于丞相李斯。李斯非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始皇许之。明年,三十五年,诸生在咸阳者,多为妖言。始皇使御史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七人,皆坑之。燔诗书,起淳于越之谏;坑儒士,起自诸生为妖言,见坑者四百六十七人。传增言坑杀儒士,欲绝诗书,又言尽坑之。此非其实则又增之。(节选自王充《论衡·语增篇》)材料三: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节选自姚鼐《李斯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天下A已定B法令C出一D百姓当家E则力F农工G士则学习法令。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黔首,指百姓,与《过秦论》“以愚黔首”的“黔首”意思相同。B.以,凭借,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不同。C.案,追究、查办,与《促织》“成妻纳钱案上”的“案”意思不同。D.一,全部,与《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的“一”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斯建议秦始皇烧掉人们私藏的《诗》《书》、百家语等书籍,留下记录秦国历史的书籍,以及博士官按职责应该收藏的书籍等。B.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仆射周青臣称颂皇帝的功德,淳于越进谏指出秦始皇没有封赏子弟功臣,并指责周青臣当面奉承皇帝。C.王充认为,秦始皇焚烧《诗》《书》等书籍,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七人,这些说法不符合事实,是后人夸大了的传言。D.姚鼐认为,即使李斯不推行商鞅的学说,秦始皇也会自己采用商鞅的学说而不厌弃,因为他认可严厉的法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夸主以为名,率群下以造谤。译文:(2)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这至始皇。译文:14.李斯劝谏秦始皇“焚书”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3分)【答案解析】10.BD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C(案:追查审讯;“成妻纳钱案上”中的“案”是几案,桌子的意思。)12.D13.(1)夸饰君主以提高自己的声望,煽动(引导、带领)一些人诽谤国家法令(制造谣言)。(关键词“名”“率”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2)凭借着秦国地形的便利,采用他的治国方法,使秦国富强了几代,一直到秦始皇。(关键词“因”“迄”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14.①认为儒生师法古人,非议现实,迷惑百姓。②想要避免君主权势下降,臣下结党。(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丞相李斯上书说:“过去诸侯国纷争,以丰厚的待遇招收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安定,法令统一出自朝廷,百姓管理家庭就要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要学习法令规章。但今日的儒生却不学习现代事务,只知一味地效法古代,并借此非议当代,蛊惑、扰乱民众,相互非难指责现行制度。人们听说法令已颁下,就纷纷凭借自己的学说、主张妄加评议,进入人群中就心怀不满,私出在外便街谈巷议,夸饰君主以提高自己的声望,煽动(引导、带领)一些人诽谤国家法令(制造谣言)。这种情况如不禁止,就会造成君主在朝廷上的权势下降,党派就会在群众中生成。唯有禁止这些才有利于国家!我请求下令给史官将秦国之外的所有史书全部烧毁:除博士官按职责收藏的书外,天下凡有私藏《诗经》《尚书》、诸子百家著作的人,一律将所藏交到郡守、郡尉处,一并焚毁。不予焚烧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想要学习法令,应以官吏为师。”始皇下制令说:“可以。材料二:秦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设酒宴,儒士七十人前去为秦始皇祝寿。仆射周青臣进表称颂秦始皇的功德,原齐国的淳于越却进表劝说秦始皇不该不封赏子、弟、功臣而自己去挟制大臣们,并且指责周青臣,认为他当面奉承秦始皇。秦始皇把他的意见交给丞相李斯。李斯责备淳于越说:“这些儒生不效法今人而去仿照古人,用它们来非难当今皇上,迷惑扰乱老百姓。我请求皇上下命令给史官,凡不是秦国史宫记录的历史材料都烧掉。”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主张。第二年,秦始皇三十五年,这些儒生在咸阳尽说不中听的话。秦始皇派御史大夫追查审讯他们,这些儒生据说互相告发,于是秦始皇决定亲自处决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七人,把他们统统活埋。焚烧《诗经》和《尚书》等书,起源于淳于越对秦始皇的劝说;活埋儒生,起因于这些儒生说不中听的话,被活埋的有四百六十七人。流言夸大说活埋了儒生,想灭绝《诗经》《尚书》等书,而且还说儒生完全被活埋了。这不是事实而且又过分夸大了。材料三:当秦国中叶,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经》《尚书》等典籍,明确国家的法令,设立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并且禁止游说谋官的人。凭借着秦国地形的便利,采用他的治国方法,使秦国富强了几代,一直到秦始皇。秦始皇的时代,全用商鞅的现成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加以助长,说它便宜有利,越发造成了秦朝的暴乱,但即使李斯不说它便宜,秦始皇本来也会自己采用而不厌弃的。为什么呢?秦始皇刻薄寡恩,认为严刑峻法是有利的已经很久了,后代的君主习惯这种法治并认为很好。李斯迎合、窥探秦始皇和泰二世的心事,觉得不这样不足以投合残暴放纵的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