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节选自《孟子·万章下》)材料三: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使先知A觉B后知

C使先觉D觉后觉E予F天民之先G觉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义,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与《六国论》“义不赂秦”意思和用法相同。B.且,将要,将近,与《愚公移山》“年且九十”的“且”C.治,治理得好,太平,与《大学之道》“家齐而后国治”的“治”意思相同。D.失,失去,与《报任安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失”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武王本想给自己立号为文王,准备东征纣王,但是伯夷叔齐认为他不仁不孝,不能号为文王。B.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认为武王也是暴君,太平盛世不存在了,自己没有立足之地,饥饿而亡。C.伊尹认为,不管什么世道都应该出来做官,让天下百姓受到圣人的恩泽,是为政者应该做的事。D.柳下惠认为别人的言行无法影响自己,所以他能够和任何人和谐相处且能保持自我,来去自由。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4分)译文:(2)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4分)译文:1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孟子对伯夷的评价各是什么?孟子又是如何论证自己对伯夷的评价的?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10.CEF(句意: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我,是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中先觉悟的人。“使先知觉后知”和“使先觉觉后觉”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应在“后知”

和“后觉”后CE处断开;“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为判断句,应在主语“予”后F处断开,表强调。故CEF三处需要断句。)11.D(A.正确。句意: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坚持仁义,不贿赂秦国。B.正确。句意: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年龄将要九十岁了。C.正确。句意:天下治理好了(太平)就出来做官。/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D.错误。失去,迷失/通“佚”,散失。句意:所以他能高高兴兴地同这样的人处在一起而不失去自己的风度/搜集天下散失的旧闻旧事。故选D。)12.

A(A.“武王本想给自己立号为文王”“不能号为文王”错误,原文中“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意思是武王追尊去世的父亲为“文王”,并非自己立号为文王,故伯夷叔齐认为他不能号为文王无中生有。故选A。)13.(1)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让他们离去了。(4分)(2)不以侍奉坏君主而觉得羞耻,不以担任小官而觉得卑微。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4分)14.

①材料二,孟子认为伯夷是圣人中的清高之人(1分)。材料三,孟子认为伯夷是一个器量狭隘、不知变通的人。(1分)②材料二以伯夷的不愿意在乱世出来做官的行为和伊尹的不管处于什么时代,都积极做官的行为相对比(1分),论证伯夷是圣人中的清高的人。材料三以伯夷避开一切不符合礼节的人事和柳下惠能和任何人相处而不受人影响做对比(1分),得出伯夷是个器量太小,不懂变通之人。(每点2分,共4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立你为国君)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

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待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王。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让他们离去了。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代替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材料二: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丑陋的事物,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不使唤。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就隐退不出。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暴民的地方,他都不愿意居住。他认为和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相处,就像穿戴着上朝的礼服礼帽却坐在泥土或炭灰上一样。当殷纣王暴虐统治的时候,他隐居在北海之滨,等待着天下太平。所以,听到

过伯夷风范的人,贪得无厌的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会变得意志坚定。”“伊尹说:‘哪个君主不能侍奉?哪种民众不能使唤?’国家治理好了(太平)积极进取,国家混乱也积极进取。他又说:‘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我,是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中先觉悟的人。我要用这个尧、舜之道来启发上天所生的民众。’想那天下的百姓,一个个男子和女子如果有没受到尧、舜之道恩惠的,就好像是自己将他们推进水沟中一样。——伊尹就是这样自愿把天下的重担挑在肩头的。”孟子说:“伯夷这个人,是圣贤中清高的人;伊尹这个人,是圣贤中有责任感的人。”材料三:孟子说:“伯夷,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不是他中意的朋友就不去结交。不在恶

人的朝廷里做官,不同恶人交谈;在恶人的朝廷里做官,同恶人交谈,就觉得像是穿戴着上朝的衣帽坐在泥土炭灰上一样。把这种厌恶恶人的心情推广开去,他就会想,如果同一个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就该生气地离开他,就像会被他玷污似的。因此,诸侯即使有用动听的言辞来请他的,他也不接受。不接受,就是不屑于接近他们。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主而觉得羞耻,不以担任小官而觉得卑微。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