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天津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1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1.(9分)灯谜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文字艺术。拆字法是猜灯谜的一种方法。它根据汉字结构的多样化特点,把字词的结构、笔画、偏旁或者部首进行增减、拆合之后衍生成新的字词,从而求出谜底。如,谜面:他去也,怎把心儿放。谜底:“作”。“他”去掉“也”,余下“亻”;“怎”把“心”放弃,余下“乍”;“亻”和“乍”合成“作”。又如,谜面:岁岁除夕来团聚。谜底:“出”。“岁岁”两字中都除去“夕”,余下“山山”;“山山”来团聚就成为“出”字。请你运用拆字法,结合示例,简洁清晰地解析下面两个谜面的谜底成因。(1)谜面:人有它大,天没它大。(谜底:一)(2)谜面:技术合作,不留一手,不留一点。(谜底:枝)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的成长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情况。”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材料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孟子字义疏证》中有言:“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之于理义也。”这也就是说,虽然心可以支配感官,但却不能代替感官的功能;人还具有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能力。其二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疑古”思潮颇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沈括,他不仅批判了宋以前的历法,还亲身参与证明凹面镜焦点和凹面镜成倒像的科学实验,并借此批驳了《酉阳杂俎》所谓“海翻则塔影倒”的说法,认为“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道学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脉络。所谓“道法自然”,“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学的核心概念。“道”对自然规律的依循、对“法天贵真”的尊崇以及相对主义中的认识论对中国的科学家精神产生了深厚影响。首先,“道”讲求事物的原初性、自发性和实有性,力求探索宇宙万物的根本。在《周易》中,有与无、长与短、难与易、高与下等基本要素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彼此转化且周行不殆的,这表明了道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变化的基本态度。其次,“法天贵真”旨在回答人类如何把握对象世界这一问题。“法天”,即崇尚自然;“贵真”,即反矫伪。“法天贵真”的精神内涵与科学活动的目的高度一致,也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最后,道学中的相对主义对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也颇为深厚。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三个方面,对客观科学认识事物本身具有重要价值。理性、求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显现,而创新和爱国则在五四运动之后有更为集中的表现。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历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勇于奋进的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储备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最有生命力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创新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禀赋,但爱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根本。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家的任务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仅是为生产力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更是通过科技强国来维护民族独立与民族尊严,并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科学家精神虽然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但正像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一样,从未间断。有此历史成就,不仅取决于历代科学家自身的优良品质,更取决于他们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正是这种传承与弘扬,才沉淀出弥足珍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所独有的文化基因。(摘编自徐靖《从传统到现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文化基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B.儒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它的理性认识论与怀疑精神,为我国历代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撑。C.道学“法天贵真”的思想包含尚自然和反矫伪两个方面,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D.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影响科学家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要相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相融。融则利,离则弊。B.科学是客观现实,是从实际出发的;而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C.材料二多次征引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言论并进行解释评论,使论证更有说服力。D.新时代科学家应坚持科技强国、科学报国,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是音乐赋予我无边的想象力。”B.数学家苏步青说:丰富的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我对数学的理解。C.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提出: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要先背过《老子》和《论语》。D.理学家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4)请从材料二所论述的科学家精神中选取两种,用袁隆平、屠呦呦、钟扬三位科学家的事迹加以说明。一种精神用一个事迹说明即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31分,每小题31分)3.(31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甲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节选自《病梅馆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③锄其直,遏其生气④毁其盆,悉埋于地(2)下列与“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木之性日以离矣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C.遏其生气,以求重价D.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3)下列加点字与“非有能硕茂之也”的“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B.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C.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4)《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请作简析。四.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18分)4.(8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释】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杜牧《阿房宫赋》中“,”。(2)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3)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6.(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浔阳江头那一夜林那北入秋了,暮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一年多以前,他还在宫中,围绕太子悠哉当着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宫官员不得参谏朝政,但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可是他却“越职言事”了,被扣上一个罪名赶出宫门,赶往千里迢迢的江州。真是无妄之灾。之前他诗名鼎盛,也自觉才情弥天,便话锋犀利,针对时弊常出言不逊,其实不过是“济天下”的一腔热血,也以为是忠谏护君,不料却早已让朝中很多人暗生不爽,于是揪住不放,无非借一把刀砍过来而已。贬,这个词杀伤力太大了,把他内心捅得千疮百孔倒不在话下,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他立即孤身离京,接着与家人汇合再向南。“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时写下的。放平心态,这里其实也不失为一块宝地,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满山四季都绿出层层叠叠的厚实油光。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和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何况还有酒有诗有朋友,更有那么多令他一赞三叹的美景。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城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伫立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的盩厔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颂的长诗《长恨歌》吗?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就是那个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句悼念妻子、用传奇故事《莺莺传》描述风流才子张生对崔莺莺姑娘始乱终弃悲剧的元稹。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慰藉,唱和不断,其数量和质量都蔚为壮观。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所以他连夜赶到长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船正待发,他急步前迎,一怀愁绪还须靠酒打发,便相对而坐,把盏话别。接下去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旧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浔阳江头夜送客”,《琵琶行》的首句,就时间、地点、人物一并俱全,朝朝代代无数人张口一吟,就宛若置身唐元和十一年那个夜晚的浔阳江畔,为秋月所照,见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听到天籁般的琵琶琴声。当初被迫离开长安,白居易内心一定沮丧、忿恨、恐惧相织,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舍不下天子脚下的富丽繁华。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曲乐,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刹时把他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远闪亮。(选自《文汇报》,有删减)(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文化散文,以“浔阳江头那一夜”这一时间节点为抓手,重现了《琵琶行》问世的那一夜诗人白居易的整个心路历程。B.开篇写浔阳的秋风,突出与长安的不同,正是“那一夜”“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表现;继而写湓浦口,正是“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地点;之后,写白居易的才名、获罪、被贬、南迁……C.白居易为送别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元稹,乘车赶往湓浦口,可见他们的情意深厚。D.“诗穷而后工”,千古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的创作成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通过对湿润的、夹带着水汽的晚风的描写,渲染了送别时的凄清的环境。B.文章在看似无序的叙述中安插的是一条起伏的情感线:由沮丧到平静再到那一夜琵琶声唤醒的迁谪之苦,最后,是“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的快慰。C.文章运用第三人称,可以深入白居易的内心,将其被贬前后的心路历程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其形象。D.文章运用补叙的方式,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突出了其正直敢言的性格。(3)文中多处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请选择两处作简要赏析。(4)文中关于元稹的一段叙述,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7.(6分)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另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义相连。起风的时候,谁在怀想?落雪的日子,谁在吟唱?悠悠往事,有甜蜜,也有悲怆;。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水,暗礁处,惊涛骇浪;。七.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身体不适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医生李鹏、李伟,为不耽误救治患者,在手术间隙输液后继续救人,一天完成5台高难度手术。②为营救一名想轻生的男子,徐州民警郑浩不顾感冒坐在雪地里劝阻2个小时。教人成功后,郑浩已冻得浑身发抖。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选自“十九大报告”)请就医生和民警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天津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1.(9分)灯谜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文字艺术。拆字法是猜灯谜的一种方法。它根据汉字结构的多样化特点,把字词的结构、笔画、偏旁或者部首进行增减、拆合之后衍生成新的字词,从而求出谜底。如,谜面:他去也,怎把心儿放。谜底:“作”。“他”去掉“也”,余下“亻”;“怎”把“心”放弃,余下“乍”;“亻”和“乍”合成“作”。又如,谜面:岁岁除夕来团聚。谜底:“出”。“岁岁”两字中都除去“夕”,余下“山山”;“山山”来团聚就成为“出”字。请你运用拆字法,结合示例,简洁清晰地解析下面两个谜面的谜底成因。(1)谜面:人有它大,天没它大。(谜底:一)“人”字加上“一”便是“大”字;“天”字减去“一”便是“大”字。由此得知谜底是“一”。(2)谜面:技术合作,不留一手,不留一点。(谜底:枝)“技”,“不留一手”是“支”;“术”,“不留一点”是“木”。“支”、“木”“合作”是“枝”。【考点】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按题干要求描述规定情境。【解答】题干提示用拆字法的方法,也就是“进行增减、拆合之后衍生成新的字词”,探究成因时从这种方法入手,探究谜底。(1)从“人”和“天”加减笔画后变为“大”的角度分析,(2)从“技”“术”加减笔画,拆合的角度分析,注意这两个字和“枝”字形的关联,即可得答案。答案:(1)“人”字加上“一”便是“大”字;“天”字减去“一”便是“大”字。由此得知谜底是“一”。(2)“技”,“不留一手”是“支”;“术”,“不留一点”是“木”。“支”、“木”“合作”是“枝”。【点评】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的成长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情况。”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材料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孟子字义疏证》中有言:“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之于理义也。”这也就是说,虽然心可以支配感官,但却不能代替感官的功能;人还具有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能力。其二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疑古”思潮颇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沈括,他不仅批判了宋以前的历法,还亲身参与证明凹面镜焦点和凹面镜成倒像的科学实验,并借此批驳了《酉阳杂俎》所谓“海翻则塔影倒”的说法,认为“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道学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脉络。所谓“道法自然”,“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学的核心概念。“道”对自然规律的依循、对“法天贵真”的尊崇以及相对主义中的认识论对中国的科学家精神产生了深厚影响。首先,“道”讲求事物的原初性、自发性和实有性,力求探索宇宙万物的根本。在《周易》中,有与无、长与短、难与易、高与下等基本要素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彼此转化且周行不殆的,这表明了道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变化的基本态度。其次,“法天贵真”旨在回答人类如何把握对象世界这一问题。“法天”,即崇尚自然;“贵真”,即反矫伪。“法天贵真”的精神内涵与科学活动的目的高度一致,也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最后,道学中的相对主义对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也颇为深厚。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三个方面,对客观科学认识事物本身具有重要价值。理性、求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显现,而创新和爱国则在五四运动之后有更为集中的表现。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历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勇于奋进的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储备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最有生命力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创新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禀赋,但爱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根本。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家的任务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仅是为生产力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更是通过科技强国来维护民族独立与民族尊严,并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科学家精神虽然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但正像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一样,从未间断。有此历史成就,不仅取决于历代科学家自身的优良品质,更取决于他们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正是这种传承与弘扬,才沉淀出弥足珍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所独有的文化基因。(摘编自徐靖《从传统到现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文化基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因为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B.儒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它的理性认识论与怀疑精神,为我国历代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撑。C.道学“法天贵真”的思想包含尚自然和反矫伪两个方面,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D.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影响科学家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要相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相融。融则利,离则弊。B.科学是客观现实,是从实际出发的;而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C.材料二多次征引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言论并进行解释评论,使论证更有说服力。D.新时代科学家应坚持科技强国、科学报国,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DA.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是音乐赋予我无边的想象力。”B.数学家苏步青说:丰富的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我对数学的理解。C.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提出: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要先背过《老子》和《论语》。D.理学家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4)请从材料二所论述的科学家精神中选取两种,用袁隆平、屠呦呦、钟扬三位科学家的事迹加以说明。一种精神用一个事迹说明即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A(2)B(3)D(4)①科学家具有理性(求真、怀疑、质疑)精神:袁隆平不迷信西方权威,下地观察,反复实验,最终攻克杂交水稻难关,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屠呦呦通过反复实验,坚持研究,提高青蒿的抗疟效果,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钟扬已经成功地收集到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但他仍深入高原采集种子,体现了科学家理性求真的精神。)②科学家具有创新精神: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时,采用了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方法,坚持研究并取得成功,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或:屠呦呦创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的方法,发现青蒿素,开发新抗疟药物,体现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或:钟扬作为植物学家,为人类建了一个种子的“宝库”,体现了他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③科学家具有爱国精神:袁隆平因我国的普遍饥荒投入农业研究,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体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或:屠呦呦研发青蒿素,将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或:钟扬深入青藏高原,为国家采集种子、培育英才,为国家积蓄科研力量,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5)①提供浓郁的人文环境,使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②引导科研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地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与作者主要的观点态度去进行比较、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重点考查论据能否证明观点,要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概括出人物精神,结合人物事例,逐一展开论述。(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解答】(1)A.“因为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错误,强加因果。根据“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和“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A。(2)B.“科学是客观现实,是从实际出发的;而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错误,无中生有。“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原文无据,且人文艺术也源自生活,尊重客观事实。故选:B。(3)材料一观点是:科学与人文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A.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看法说明了科学家重视人文艺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B.数学家苏步青的说法说明了科学家重视人文艺术。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C.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的说法说明了科学家重视人文艺术。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D.理学家倭仁强调了立国之道,重礼义人心,不在于技艺等。这说明他重人文传统,而轻视科学技艺。因此,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4)根据“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可知,本文重点谈了科学家的精神中爱国、创新、求实等方面。可选取熟悉的人物身上两种精神来谈即可。比如,谈求实或者是理性等。可结合“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其二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围绕人物不迷信西方权威,大胆怀疑,反复实验等来谈即可。要熟悉人物生平事迹,紧扣住观点来写。比如写“科学家应具有创新精神”,可结合“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历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勇于奋进的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储备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最有生命力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创新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禀赋”,写出人物身上的创新性。也可围绕“爱国精神”来谈,抓住“爱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根本”来说即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更好地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做到如下方面:根据材料一中“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看出,可以提供浓郁的人文环境,使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根据材料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看出,可以引导科研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根据材料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可以看出,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答案:(1)A(2)B(3)D(4)①科学家具有理性(求真、怀疑、质疑)精神:袁隆平不迷信西方权威,下地观察,反复实验,最终攻克杂交水稻难关,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屠呦呦通过反复实验,坚持研究,提高青蒿的抗疟效果,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钟扬已经成功地收集到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但他仍深入高原采集种子,体现了科学家理性求真的精神。)②科学家具有创新精神: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时,采用了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方法,坚持研究并取得成功,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或:屠呦呦创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的方法,发现青蒿素,开发新抗疟药物,体现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或:钟扬作为植物学家,为人类建了一个种子的“宝库”,体现了他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③科学家具有爱国精神:袁隆平因我国的普遍饥荒投入农业研究,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体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或:屠呦呦研发青蒿素,将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或:钟扬深入青藏高原,为国家采集种子、培育英才,为国家积蓄科研力量,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5)①提供浓郁的人文环境,使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②引导科研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点评】现代文阅读需具备以下解题意识:(1)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考生必须有文本意识。(2)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3)得分点意识: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4)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31分,每小题31分)3.(31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甲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节选自《病梅馆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即使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背离③锄其直,遏其生气阻碍④毁其盆,悉埋于地全,都(2)下列与“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而木之性日以离矣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C.遏其生气,以求重价D.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3)下列加点字与“非有能硕茂之也”的“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B.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C.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4)《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请作简析。【考点】人物传记;散文;词类活用;一般实词;以;情感主旨.【答案】(1)①即使②背离③阻碍④全、都(2)C(3)A(4)两文都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干预与束缚的不满,都透露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种树郭橐驼传》是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之道类比为官之理,阐明要去除烦扰,顺应民心,顺乎自然的道理。《病梅馆记》是借梅喻人,阐明在封建社会,人性受到压抑和摧残,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含义和虚词用法,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概括文章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文章标题入手;第二,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第三,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着重表现的句子入手;第四,从文章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第五,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解答】(1)①虽,即使;句子译为: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②离,背离;句子译为: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背离了。③遏,阻碍;句子译为: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④悉:全,都;句子译为: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2)例句“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是连词,译为“来”。A.表修饰,译为“地”。B.介词,凭借。C.连词,译为“来”。D.介词,把。故选:C。(3)本题示例中“非有能硕茂之也”的“硕”,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高大。A.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弯曲。B.名词作动词,用手指划破。C.名词做状语,每天早晨。D.为动用法,为……哭泣。故选:A。(4)《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两文都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干预与束缚的不满,都透露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以种树来讽刺官吏烦政扰民的现象;而《病梅馆记》是借梅喻人,谴责了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的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人才的罪行;两篇文章都表达了要让人们及人才的个性解放,顺其自然的成长。答案:(1)①即使②背离③阻碍④全、都(2)C(3)A(4)两文都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干预与束缚的不满,都透露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种树郭橐驼传》是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之道类比为官之理,阐明要去除烦扰,顺应民心,顺乎自然的道理。《病梅馆记》是借梅喻人,阐明在封建社会,人性受到压抑和摧残,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译文: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人们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植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节选自《病梅馆记》)【点评】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四.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18分)4.(8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释】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BE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羁旅思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在全面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逐项进行分析、判断.(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解答】解析:(1)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2)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全诗的前提下准确解读尾联诗句的内容,更要求学生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知道典故的用意,正确理解要表达的情感.根据注释可知尾联用典,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急烹”可见心情的急切,思念家乡情感之深.结合语句具体分析作答.答案:(1)BE(2)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点出手法给(1分),结合语句具体分析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译文:挂上向吴地进发的帆船,也不知道此去有几多路程.一次次系上缆绳抛锚,一次次解开缆绳启程,走走又停停.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却像是被冻住了一样.江水辽阔,虽然没有风,却也波浪起伏.家乡的山早已看不见了,却仿佛还在眼前.一声大雁的鸣叫,顿时引发了思乡之情.船工忽然捕到一条鲤鱼,它应该是从南方游来的吧,恐怕它的腹中有兄弟寄给我的书信吧,赶紧把它烹饪了吧.赏析:首联“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写行舟路程之远,颔联“有日云冻”“无风浪生”写行舟之险,颈联写行舟时的所见所感,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其中,颔联描写的是阴冷的天气和汹涌的水势,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颈联描写的是已从诗人视线中消失但还在诗人眼前时时浮现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船工在行舟途中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是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认为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之事,通过“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急迫心情.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全诗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以“行舟”为线索,实忆兄弟思乡的情愫才是贯穿的主线.【点评】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杜牧《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2)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3)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重点字:卧)(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重点字:昔)(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重点字:暮)【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6.(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浔阳江头那一夜林那北入秋了,暮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一年多以前,他还在宫中,围绕太子悠哉当着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宫官员不得参谏朝政,但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可是他却“越职言事”了,被扣上一个罪名赶出宫门,赶往千里迢迢的江州。真是无妄之灾。之前他诗名鼎盛,也自觉才情弥天,便话锋犀利,针对时弊常出言不逊,其实不过是“济天下”的一腔热血,也以为是忠谏护君,不料却早已让朝中很多人暗生不爽,于是揪住不放,无非借一把刀砍过来而已。贬,这个词杀伤力太大了,把他内心捅得千疮百孔倒不在话下,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他立即孤身离京,接着与家人汇合再向南。“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时写下的。放平心态,这里其实也不失为一块宝地,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满山四季都绿出层层叠叠的厚实油光。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和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何况还有酒有诗有朋友,更有那么多令他一赞三叹的美景。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城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伫立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的盩厔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颂的长诗《长恨歌》吗?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就是那个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句悼念妻子、用传奇故事《莺莺传》描述风流才子张生对崔莺莺姑娘始乱终弃悲剧的元稹。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慰藉,唱和不断,其数量和质量都蔚为壮观。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所以他连夜赶到长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船正待发,他急步前迎,一怀愁绪还须靠酒打发,便相对而坐,把盏话别。接下去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旧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浔阳江头夜送客”,《琵琶行》的首句,就时间、地点、人物一并俱全,朝朝代代无数人张口一吟,就宛若置身唐元和十一年那个夜晚的浔阳江畔,为秋月所照,见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听到天籁般的琵琶琴声。当初被迫离开长安,白居易内心一定沮丧、忿恨、恐惧相织,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舍不下天子脚下的富丽繁华。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曲乐,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刹时把他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远闪亮。(选自《文汇报》,有删减)(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A.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文化散文,以“浔阳江头那一夜”这一时间节点为抓手,重现了《琵琶行》问世的那一夜诗人白居易的整个心路历程。B.开篇写浔阳的秋风,突出与长安的不同,正是“那一夜”“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表现;继而写湓浦口,正是“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地点;之后,写白居易的才名、获罪、被贬、南迁……C.白居易为送别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元稹,乘车赶往湓浦口,可见他们的情意深厚。D.“诗穷而后工”,千古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的创作成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开篇通过对湿润的、夹带着水汽的晚风的描写,渲染了送别时的凄清的环境。B.文章在看似无序的叙述中安插的是一条起伏的情感线:由沮丧到平静再到那一夜琵琶声唤醒的迁谪之苦,最后,是“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的快慰。C.文章运用第三人称,可以深入白居易的内心,将其被贬前后的心路历程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其形象。D.文章运用补叙的方式,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突出了其正直敢言的性格。(3)文中多处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请选择两处作简要赏析。(4)文中关于元稹的一段叙述,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考点】散文;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内容理解与概括.【答案】(1)C(2)D(3)示例:①“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一句,写出浔阳恶劣的自然环境,“凋疏”“低湿”的凄冷环境恰是诗人刚刚被贬的心境的写照:与在京城做官时的盛名与轻松截然不同,增添文采,丰富内容。②“人间四月芳菲尽”一处,写出江州山水美景,涤荡诗人烦恼,给予诗人快慰,增添文采,丰富内容。③“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一句,写出诗人到达江州之后心态的转变,由被贬之时的愤恨沮丧转变为平静淡然,这是诗人对厄运的坦然应对,增添文采,丰富内容。(4)示例:不能删去。①文中写元稹是为了与诗人形成对照:两人作为同科进士,性情相似,才情相当,都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②元稹与诗人的唱和就如知己的长谈,这种友谊让深陷黯淡的他们成为彼此的光亮。因此,诗人愈发珍惜难得的友谊,才会在“那一夜”去送别友人,即便不是元稹,依然有着浓烈的不舍。③也正因为这一次送别,被贬的厄运才转化为生命的馈赠,才有了“浔阳江头那一夜”的千古绝唱—《琵琶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结合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对文章引用诗句作用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句子的含义,从手法、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C.“为送别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元稹”说法错误。由原文“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所以他连夜赶到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可知,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不是元稹。故选C。(2)D.“文章运用补叙的方式”说法错误,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部分是插叙,不是补叙。故选D。(3)由原文“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一句,写一场山雨过后,枯叶凋零、树枝更显稀疏。很多人家房屋低矮,都被雨水浸泡,更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写出浔阳恶劣的自然环境,再根据原文“……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他立即孤身离京,接着与家人汇合再向南”可知,“凋疏”“低湿”的凄冷环境恰是诗人刚刚被贬的心境的写照,与在京城做官时的盛名与轻松截然不同,增添文采,丰富内容;由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处,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再根据原文“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城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伫立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可知,写出江州山水美景,涤荡诗人烦恼,给予诗人快慰,增添文采,丰富内容;由原文“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一句,写从此忘掉官场上的烦恼,和妻子家人买田置地,在山间度日,再根据原文“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可知,写出诗人到达江州之后心态的转变,由被贬之时的愤恨沮丧转变为平静淡然,这是诗人对厄运的坦然应对,增添文采,丰富内容。写出诗人到达江州之后心态的转变,由被贬之时的愤恨沮丧转变为平静淡然,这是诗人对厄运的坦然应对,增添文采,丰富内容。(4)由原文“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可知,两人作为同科进士,性情相似,才情相当,都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由原文“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慰藉,唱和不断,其数量和质量都蔚为壮观。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可知,元稹与诗人的唱和就如知己的长谈,这种友谊让深陷黯淡的他们成为彼此的光亮。因此,诗人愈发珍惜难得的友谊,才会在“那一夜”去送别友人,即便不是元稹,依然有着浓烈的不舍;由原文“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曲乐,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刹时把他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远闪亮”可知,也正因为这一次送别,被贬的厄运才转化为生命的馈赠,才有了“浔阳江头那一夜”的千古绝唱—《琵琶行》。答案:(1)C(2)D(3)示例:①“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一句,写出浔阳恶劣的自然环境,“凋疏”“低湿”的凄冷环境恰是诗人刚刚被贬的心境的写照:与在京城做官时的盛名与轻松截然不同,增添文采,丰富内容。②“人间四月芳菲尽”一处,写出江州山水美景,涤荡诗人烦恼,给予诗人快慰,增添文采,丰富内容。③“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一句,写出诗人到达江州之后心态的转变,由被贬之时的愤恨沮丧转变为平静淡然,这是诗人对厄运的坦然应对,增添文采,丰富内容。(4)示例:不能删去。①文中写元稹是为了与诗人形成对照:两人作为同科进士,性情相似,才情相当,都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②元稹与诗人的唱和就如知己的长谈,这种友谊让深陷黯淡的他们成为彼此的光亮。因此,诗人愈发珍惜难得的友谊,才会在“那一夜”去送别友人,即便不是元稹,依然有着浓烈的不舍。③也正因为这一次送别,被贬的厄运才转化为生命的馈赠,才有了“浔阳江头那一夜”的千古绝唱—《琵琶行》。【点评】体会句子含义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7.(6分)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另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义相连。起风的时候,谁在怀想?落雪的日子,谁在吟唱?悠悠往事,有甜蜜,也有悲怆;谁在感叹?匆匆岁月,有温热,也有寒凉。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水,暗礁处,惊涛骇浪;有许多时候,人生如梦,酒醒时,满天星光。【考点】句子仿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仿照例句仿写句子,注意语意连贯。【解答】第一处仿写是在落雪日子里的人生感受,仿写的句式是:谁在……?……(叠词)……,有……,也有…….注意两个“有”后面的词语是一组反义词。第二处是仍是写感触,仿写的句式是:有许多时候,……如……(比喻),……,…….仿写注意语意连贯。故答案为:谁在感叹?匆匆岁月,有温热,也有寒凉有许多时候,人生如梦,酒醒时,满天星光【点评】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子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七.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身体不适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医生李鹏、李伟,为不耽误救治患者,在手术间隙输液后继续救人,一天完成5台高难度手术。②为营救一名想轻生的男子,徐州民警郑浩不顾感冒坐在雪地里劝阻2个小时。教人成功后,郑浩已冻得浑身发抖。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选自“十九大报告”)请就医生和民警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材料作文.【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本作文题由三则材料构成。①主要讲西安交大二附院医生李鹏、李伟的敬业精神和善良;②主要讲徐州民警郑浩的救人善良之举;③主要讲的是十九大报告里的时代要求。材料①②,主要讲善潜藏在每个平凡的个体中,发生在每个平常日子里。善心像冬日火炉令人全身充盈暖意,善举如明媚阳光化去生活冰凉的一面,为善非为求报,但为心欢喜。材料①与材料②虽然事例不同,但性质相同,医生和民警身上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材料③选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可看作是对前两则材料的解说与深化,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从医生与民警做了本职工作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人要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责任意识不可丢”等;也可以他们不顾自身的身体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奉献精神不可少”等。参考立意:①在平凡中拥抱善良。②爱岗与敬业。③责任与担当。④爱与奉献。【解答】爱岗敬业也是一种态度当下最流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诠释的“敬业”二字,是对人们工作的基本准则。可在所有的工作之中,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会使“敬业”这两个字的分量有所加重?兴趣对工作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敬业则是对兴趣的注脚。当你从事你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敬业”的态度便油然而生,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简单而快乐。敬业,会让工作充满兴趣激情燃烧。敬业,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做好事情必须要对其有兴趣,为什么要有兴趣才能干好呢?因为兴趣会让工作充满激情。前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在创立苹果公司之前就对电子产业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与好友沃兹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小奇迹,这种成功感与对电子的爱好是他在成立苹果公司之后,乃至成为年轻的亿万富翁时,依旧在工作中充满激情,虽然有时会激情过头,但他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使他充满能量与信心去面对一切难关与挑战,他这种敬业之情,是他能最终改变世界的原因之一。兴趣会使工作不再乏味,充满着活力,随时能够爆炸成动力。可见,敬业态度首先来自于兴趣,而兴趣促使工作的激情燃烧。敬业,使人从容应对挑战立于不败。敢于应对挑战的动因,来自于对事物的兴趣,它能够产生敬业之心。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位名满世界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外聘工程师合同
- 2024委托房地产开发协议范本
- 2024年度佛山园林景观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定制门窗购买合同标准模板版B版
- 2024办公场地租赁合同003
- 2024京都协议书大全
- 2024办公室装潢协议:设计与施工条款版
- 2024年尽职调查法律咨询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二手车交易协议(附带保修条款)版B版
- 2024年园林景观施工详尽协议样本版B版
- GB/T 39665-2020含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中55种禁用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 GB/T 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 如何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EPC总承包施工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 二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4.神奇的纸》教科版 (共16张PPT)
- 中国动漫发展史(34张)课件
-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物体的传热本领》说课稿(含反思)
- PDC钻头设计课件解读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2.2-学会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 (中职) 电子商务基础(第二版)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