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1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的成长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情况。”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材料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孟子字义疏证》中有言:“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之于理义也。”这也就是说,虽然心可以支配感官,但却不能代替感官的功能;人还具有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能力。其二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疑古”思潮颇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沈括,他不仅批判了宋以前的历法,还亲身参与证明凹面镜焦点和凹面镜成倒像的科学实验,并借此批驳了《酉阳杂俎》所谓“海翻则塔影倒”的说法,认为“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道学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脉络。所谓“道法自然”,“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学的核心概念。“道”对自然规律的依循、对“法天贵真”的尊崇以及相对主义中的认识论对中国的科学家精神产生了深厚影响。首先,“道”讲求事物的原初性、自发性和实有性,力求探索宇宙万物的根本。在《周易》中,有与无、长与短、难与易、高与下等基本要素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彼此转化且周行不殆的,这表明了道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变化的基本态度。其次,“法天贵真”旨在回答人类如何把握对象世界这一问题。“法天”,即崇尚自然;“贵真”,即反矫伪。“法天贵真”的精神内涵与科学活动的目的高度一致,也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最后,道学中的相对主义对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也颇为深厚。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三个方面,对客观科学认识事物本身具有重要价值。理性、求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显现,而创新和爱国则在五四运动之后有更为集中的表现。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历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勇于奋进的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储备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最有生命力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创新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禀赋,但爱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根本。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家的任务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仅是为生产力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更是通过科技强国来维护民族独立与民族尊严,并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科学家精神虽然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但正像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一样,从未间断。有此历史成就,不仅取决于历代科学家自身的优良品质,更取决于他们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正是这种传承与弘扬,才沉淀出弥足珍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所独有的文化基因。(摘编自徐靖《从传统到现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文化基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B.儒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它的理性认识论与怀疑精神,为我国历代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撑。C.道学“法天贵真”的思想包含尚自然和反矫伪两个方面,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D.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影响科学家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要相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相融。融则利,离则弊。B.科学是客观现实,是从实际出发的;而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C.材料二多次征引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言论并进行解释评论,使论证更有说服力。D.新时代科学家应坚持科技强国、科学报国,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是音乐赋予我无边的想象力。”B.数学家苏步青说:丰富的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我对数学的理解。C.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提出: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要先背过《老子》和《论语》。D.理学家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4)请从材料二所论述的科学家精神中选取两种,用袁隆平、屠呦呦、钟扬三位科学家的事迹加以说明。一种精神用一个事迹说明即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蘑菇圈(节选)阿来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阿妈斯炯没有言语。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炯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镜头中,阿妈斯炯无声地动着嘴巴,那是她在跟这些蘑菇说话。她说了许久的话。周围的蘑菇更多,更大了。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临走,还用树叶和苔藓把那些刚刚露头的小蘑菇掩盖起来。看着这些画面,阿妈斯炯出声了,她说,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这些小精灵。她说,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的小东西,阿妈斯炯不能再上山去看你们了。丹雅说,胆巴工作忙,又是维稳,又是牧民定居,他接了你电话马上就让我来看你。阿妈斯炯回过神来,问,咦!我的蘑菇圈怎么让你看见了?丹雅并不回答。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公司怎么在阿妈斯炯随身的东西上装了GPS,定位了她的秘密。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定位后,公司又在蘑菇圈安装了自然保护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机,只要有活物出现在镜头范围内,摄像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阿妈斯炯明白过来,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如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阿妈斯炯,我们找到了。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但那些火星刚刚闪出一点光亮就熄灭了。接踵而至的情绪也不是悲伤,而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空洞的迷茫。她不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有丹雅在跟她说话。丹雅说,我的公司不会动你那些蘑菇的,那些蘑菇换来的钱对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用处。丹雅说,我的公司只是借用一下你蘑菇圈中的这些影像,让人们看到我们野外培植松茸成功,让他们看到野生状态下我公司种植的松茸怎样生长。阿妈斯炯抬起头来,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亮光,她问,是为什么?丹雅说,阿妈斯炯,为了钱。那些人看到蘑菇如此生长,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很多钱。阿妈斯炯还是固执地问,为什么?丹雅明白过来,阿妈斯炯是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蘑菇圈的主意。丹雅的回答依然如故,阿妈斯炯,钱,为了钱,为了很多很多的钱。阿妈斯炯把手机递到丹雅手上,我要给胆巴打个电话。丹雅打通了胆巴的电话,阿妈斯炯劈头就说,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电话里的胆巴说,过几天,我请假来接你。过几天,胆巴没有来接她。胆巴直到冬天,最早的雪下来的时候,才回到机村来接地。离开村子的时候,汽车缓缓开动,车轮压得路上的雪咕咕作响。阿妈斯炯突然开口,我的蘑菇圈没有了。胆巴搂住母亲的肩头,阿妈斯炯,你不要伤心。阿妈斯炯说,儿子啊,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注:蘑菇圈:阿妈斯炯偶然在深山里发现的蘑菇源,传说圈里的蘑菇是山里所有同类蘑癌的起源。蘑菇是一切菌类的总称,松茸是其中的一种。(有删改)文本二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上)阿来过去我们听说小说,首先是一个叙事性的文学,叙事性的文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为什么不是叙述而是叙写?述是一个动态性不太强的字,在述的状态下,我们开始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把对于小说丰富文本的关注只放在事件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然后,推进情节。这种推进没有延宕,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没有回旋。如果用水流打个比方,今天的很多小说就像农村的人工梁道里头的水,渠道里的水很有效率,流得很快也不会浪费。但是人工渠道,一样的宽度深度,同时也规定它是一样的速度,一渠水这样一泻往前奔流,这样的水用于生产当然是有效率的,但是这样的水没有观赏性。我们从事的,或者说我们要讨论的叙事文学,它是有美学效应的,它永远相伴于审美活动,那么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它就一定是另外一种状态。如果叙述是一条人工渠道,那么叙写就是一条山溪,蜿蜒曲折,快的时候比所有快都要快,慢的时候比所有慢还要慢,它要回旋。叙写和叙述相比,当然一样关注情节的进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在写的状态中的人,或者说一个好的小说文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它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所以短篇小说是从语言展开的,语言一旦展开,叙事就已经开始了,但难道小说就是从头到尾地把一个故事言说一遍吗?如果我们只是重复一个事件,重复一个故事,这样的小说具有审美的意义?如果说我们承认是写,写一篇有意味的小说,充满语感的、想象力的小说,它一定在故事之外另外写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所以小说一定要有旁枝斜出,一定要有言外之意,一定要有关涉趣味的笔墨。多丽丝•莱辛说,我有一个巨大的困难,当我需要写作一个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在倾听,写作的时候在倾听,在倾听什么呢?它的中文翻译是:我在倾听一种腔调。换话说,地就是在等待一种叙事的格调,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地在等待一种语言风格的出现,而这种语言风格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听得见的,语言都是要发出声音的,(选自《当我们读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阿来文学演讲录》,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阿妈斯炯接连四次说丹雅不知道怎么照顾解菇圈,写出了阿妈斯炯肯定、惊讶、怀疑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变化,虽多次描写却无雷同之感。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了阿妈斯炯守护的蘑菇圈被丹雅公司追踪拍摄并以此骗钱的故事,塑造了阿妈和丹雅两人对比鲜明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C.文章结尾写到阿妈斯炯的蘑菇圈被发现了之后有种“空洞的迷茫”,这种“迷茫”表现了她面对时代与个人命运变化时茫然失措的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比如两次写到阿妈斯炯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都没有回来,这既表明阿妈斯炯内心孤独与难过,又表明儿子对阿妈的蘑菇圈并不在意。(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今天的小说大多数先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后推进情节,这类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与回旋,因此没有可读性。B.叙写和叙述有异有同,互为表里,两者都关注情节的进展。不同的地方在于叙写强调动态性,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而叙述强调完整性。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简单但叙事具有动态性,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时代的关系,表达了人应爱护生态环境的宏大的主题。D.作者在文本一中运用了文本二提出的“叙写”手法,不仅仅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而且根据作者的写作需求进行延宕,具有美学效应。(3)阿来认为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不是“叙述”而是“叙写”,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中“叙写”的特点。(4)作者认为小说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文本一具有“诗的”语言风格,请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十四年夏旱,万里应诏,言:“旱及两月,然后求言,不曰迟乎?上自待从,下止馆职,不曰隘乎?今所以旱者,上泽不下流,下情不上达,天地之气绝而滞。”因疏四事以献,言皆恳切。会高宗崩,未葬,翰林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万里上疏诋之,力言张浚当预,且谓迈无异指鹿为马。孝宗览疏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替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谥号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B.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C.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D.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谪,意为“被贬官、降职”,其与白居易《琵琶行》“谪居卧病浔阳城”中的“谪”意义相同。B.忧,意为“丧事”,其与曹操《短歌行》“忧思难忘”中的“忧”意义不同。C.属,通“嘱”,其与苏轼《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中的“属”意义不同。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们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叛贼沈师进犯南粤时,杨万里亲自率军队前往平定叛乱。并向朝廷请求修筑城寨,在潮州修寨用来镇慑贼巢,在惠州修寨用来扼断贼路。B.东宫缺少讲官,杨万里被皇帝提拔为太子侍读。东宫官员因为太子得正直之人待读而感到高兴,杨万里也因为能尽职尽责而被太子敬重。C.在发生夏旱后,朝廷迟迟不开言路,杨万里被迫勇敢进谏。他上奏了四件事,言辞都非常恳切。D.洪迈没有经过讨论,就将吕颐浩列入配飨人选。杨万里对此上疏抨击了洪迈,并认为张浚当在配飨之列。他惹怒了孝宗,被贬为筠州知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所以旱者,上泽不下流,下情不上达,天地之气绝而滞。②“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蕃剑杜甫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虎气必腾踔,龙身宁久藏。风尘苦未息,持汝奉明王。[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是年郭子仪兵溃相州,叛军气焰嚣张,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诗人时任华州司功参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蕃剑出自边鄙远郡,又非珠装玉饰,外表平凡,自然为世人弃而不用。B.颔联强调蕃剑的光怪神奇,这正是诗人虽职位卑下却壮志凌云的艺术写照。C.颈联以“虎气”比喻叛军气焰,“龙身”比喻君王,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D.诗人以蕃剑自况,借物抒情,表达了济时靖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2)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蜀相》都有“英雄气”,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从空间的角度写出自己漂泊异乡之愁,“”从时间的角度写出自己年老体衰之苦。(2)韩愈《师说》中总结“师道之不复”的原因,“,”两句说明士大夫们不愿以地位比自己低或高的人为师。(3)《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侧面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表达了赞美之情;“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6.(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①,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②的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肥胖又可以分为苹果型肥胖和梨型肥胖两种。苹果型肥胖又称腹部型肥胖,梨型肥胖又称下体肥胖、臀部肥胖。由于苹果型肥胖患者的脂肪包围着心脏、肝脏、胰脏等重要器官,所以他们患冠心病、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可能性要比梨形肥胖者大得多。当然,②,梨型肥胖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害,仅仅是比苹果型肥胖略小而已。可以这样说,“梨”比“苹”好,不胖又比“梨”好。有人认为超重并非什么疾病,不需要太在意。实际上,很多疾病在超重时已经伴随于超重者左右,而且,③,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很难阻止超重者向肥胖者行列不断挺进。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超重比例较大,人口基数又高达2亿左右,今后肥胖患病率将极可能较大幅度增多,超重应引起高度重视。(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八.名著导读(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8.(5分)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六首,请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与你对《红楼梦》的了解,判断每首诗所暗示的是哪个人物。(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3)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4)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5)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6)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九.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材料一:“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甚至还自己充当新药试验者,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材料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以上内容对新时代的青年具有启示意义。围绕“不能”与“不为”这一话题,《时代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志社投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的成长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情况。”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材料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孟子字义疏证》中有言:“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之于理义也。”这也就是说,虽然心可以支配感官,但却不能代替感官的功能;人还具有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能力。其二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疑古”思潮颇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沈括,他不仅批判了宋以前的历法,还亲身参与证明凹面镜焦点和凹面镜成倒像的科学实验,并借此批驳了《酉阳杂俎》所谓“海翻则塔影倒”的说法,认为“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道学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脉络。所谓“道法自然”,“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学的核心概念。“道”对自然规律的依循、对“法天贵真”的尊崇以及相对主义中的认识论对中国的科学家精神产生了深厚影响。首先,“道”讲求事物的原初性、自发性和实有性,力求探索宇宙万物的根本。在《周易》中,有与无、长与短、难与易、高与下等基本要素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彼此转化且周行不殆的,这表明了道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变化的基本态度。其次,“法天贵真”旨在回答人类如何把握对象世界这一问题。“法天”,即崇尚自然;“贵真”,即反矫伪。“法天贵真”的精神内涵与科学活动的目的高度一致,也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最后,道学中的相对主义对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也颇为深厚。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三个方面,对客观科学认识事物本身具有重要价值。理性、求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显现,而创新和爱国则在五四运动之后有更为集中的表现。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历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勇于奋进的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储备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最有生命力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创新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禀赋,但爱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根本。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家的任务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仅是为生产力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更是通过科技强国来维护民族独立与民族尊严,并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科学家精神虽然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但正像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一样,从未间断。有此历史成就,不仅取决于历代科学家自身的优良品质,更取决于他们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正是这种传承与弘扬,才沉淀出弥足珍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所独有的文化基因。(摘编自徐靖《从传统到现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文化基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因为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B.儒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它的理性认识论与怀疑精神,为我国历代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撑。C.道学“法天贵真”的思想包含尚自然和反矫伪两个方面,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D.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影响科学家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要相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相融。融则利,离则弊。B.科学是客观现实,是从实际出发的;而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C.材料二多次征引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言论并进行解释评论,使论证更有说服力。D.新时代科学家应坚持科技强国、科学报国,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DA.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是音乐赋予我无边的想象力。”B.数学家苏步青说:丰富的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我对数学的理解。C.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提出: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要先背过《老子》和《论语》。D.理学家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4)请从材料二所论述的科学家精神中选取两种,用袁隆平、屠呦呦、钟扬三位科学家的事迹加以说明。一种精神用一个事迹说明即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A(2)B(3)D(4)①科学家具有理性(求真、怀疑、质疑)精神:袁隆平不迷信西方权威,下地观察,反复实验,最终攻克杂交水稻难关,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屠呦呦通过反复实验,坚持研究,提高青蒿的抗疟效果,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钟扬已经成功地收集到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但他仍深入高原采集种子,体现了科学家理性求真的精神。)②科学家具有创新精神: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时,采用了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方法,坚持研究并取得成功,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或:屠呦呦创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的方法,发现青蒿素,开发新抗疟药物,体现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或:钟扬作为植物学家,为人类建了一个种子的“宝库”,体现了他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③科学家具有爱国精神:袁隆平因我国的普遍饥荒投入农业研究,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体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或:屠呦呦研发青蒿素,将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或:钟扬深入青藏高原,为国家采集种子、培育英才,为国家积蓄科研力量,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5)①提供浓郁的人文环境,使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②引导科研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地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与作者主要的观点态度去进行比较、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重点考查论据能否证明观点,要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概括出人物精神,结合人物事例,逐一展开论述。(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解答】(1)A.“因为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错误,强加因果。根据“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和“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A。(2)B.“科学是客观现实,是从实际出发的;而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错误,无中生有。“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原文无据,且人文艺术也源自生活,尊重客观事实。故选:B。(3)材料一观点是:科学与人文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A.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看法说明了科学家重视人文艺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B.数学家苏步青的说法说明了科学家重视人文艺术。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C.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的说法说明了科学家重视人文艺术。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D.理学家倭仁强调了立国之道,重礼义人心,不在于技艺等。这说明他重人文传统,而轻视科学技艺。因此,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4)根据“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可知,本文重点谈了科学家的精神中爱国、创新、求实等方面。可选取熟悉的人物身上两种精神来谈即可。比如,谈求实或者是理性等。可结合“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其二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围绕人物不迷信西方权威,大胆怀疑,反复实验等来谈即可。要熟悉人物生平事迹,紧扣住观点来写。比如写“科学家应具有创新精神”,可结合“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历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勇于奋进的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储备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最有生命力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创新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禀赋”,写出人物身上的创新性。也可围绕“爱国精神”来谈,抓住“爱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根本”来说即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更好地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做到如下方面:根据材料一中“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看出,可以提供浓郁的人文环境,使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根据材料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看出,可以引导科研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根据材料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可以看出,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答案:(1)A(2)B(3)D(4)①科学家具有理性(求真、怀疑、质疑)精神:袁隆平不迷信西方权威,下地观察,反复实验,最终攻克杂交水稻难关,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屠呦呦通过反复实验,坚持研究,提高青蒿的抗疟效果,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钟扬已经成功地收集到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但他仍深入高原采集种子,体现了科学家理性求真的精神。)②科学家具有创新精神: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时,采用了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方法,坚持研究并取得成功,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或:屠呦呦创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的方法,发现青蒿素,开发新抗疟药物,体现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或:钟扬作为植物学家,为人类建了一个种子的“宝库”,体现了他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③科学家具有爱国精神:袁隆平因我国的普遍饥荒投入农业研究,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体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或:屠呦呦研发青蒿素,将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或:钟扬深入青藏高原,为国家采集种子、培育英才,为国家积蓄科研力量,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5)①提供浓郁的人文环境,使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②引导科研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点评】现代文阅读需具备以下解题意识:(1)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考生必须有文本意识。(2)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3)得分点意识: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4)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蘑菇圈(节选)阿来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阿妈斯炯没有言语。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炯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镜头中,阿妈斯炯无声地动着嘴巴,那是她在跟这些蘑菇说话。她说了许久的话。周围的蘑菇更多,更大了。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临走,还用树叶和苔藓把那些刚刚露头的小蘑菇掩盖起来。看着这些画面,阿妈斯炯出声了,她说,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这些小精灵。她说,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的小东西,阿妈斯炯不能再上山去看你们了。丹雅说,胆巴工作忙,又是维稳,又是牧民定居,他接了你电话马上就让我来看你。阿妈斯炯回过神来,问,咦!我的蘑菇圈怎么让你看见了?丹雅并不回答。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公司怎么在阿妈斯炯随身的东西上装了GPS,定位了她的秘密。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定位后,公司又在蘑菇圈安装了自然保护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机,只要有活物出现在镜头范围内,摄像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阿妈斯炯明白过来,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如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阿妈斯炯,我们找到了。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但那些火星刚刚闪出一点光亮就熄灭了。接踵而至的情绪也不是悲伤,而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空洞的迷茫。她不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有丹雅在跟她说话。丹雅说,我的公司不会动你那些蘑菇的,那些蘑菇换来的钱对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用处。丹雅说,我的公司只是借用一下你蘑菇圈中的这些影像,让人们看到我们野外培植松茸成功,让他们看到野生状态下我公司种植的松茸怎样生长。阿妈斯炯抬起头来,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亮光,她问,是为什么?丹雅说,阿妈斯炯,为了钱。那些人看到蘑菇如此生长,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很多钱。阿妈斯炯还是固执地问,为什么?丹雅明白过来,阿妈斯炯是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蘑菇圈的主意。丹雅的回答依然如故,阿妈斯炯,钱,为了钱,为了很多很多的钱。阿妈斯炯把手机递到丹雅手上,我要给胆巴打个电话。丹雅打通了胆巴的电话,阿妈斯炯劈头就说,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电话里的胆巴说,过几天,我请假来接你。过几天,胆巴没有来接她。胆巴直到冬天,最早的雪下来的时候,才回到机村来接地。离开村子的时候,汽车缓缓开动,车轮压得路上的雪咕咕作响。阿妈斯炯突然开口,我的蘑菇圈没有了。胆巴搂住母亲的肩头,阿妈斯炯,你不要伤心。阿妈斯炯说,儿子啊,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注:蘑菇圈:阿妈斯炯偶然在深山里发现的蘑菇源,传说圈里的蘑菇是山里所有同类蘑癌的起源。蘑菇是一切菌类的总称,松茸是其中的一种。(有删改)文本二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上)阿来过去我们听说小说,首先是一个叙事性的文学,叙事性的文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为什么不是叙述而是叙写?述是一个动态性不太强的字,在述的状态下,我们开始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把对于小说丰富文本的关注只放在事件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然后,推进情节。这种推进没有延宕,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没有回旋。如果用水流打个比方,今天的很多小说就像农村的人工梁道里头的水,渠道里的水很有效率,流得很快也不会浪费。但是人工渠道,一样的宽度深度,同时也规定它是一样的速度,一渠水这样一泻往前奔流,这样的水用于生产当然是有效率的,但是这样的水没有观赏性。我们从事的,或者说我们要讨论的叙事文学,它是有美学效应的,它永远相伴于审美活动,那么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它就一定是另外一种状态。如果叙述是一条人工渠道,那么叙写就是一条山溪,蜿蜒曲折,快的时候比所有快都要快,慢的时候比所有慢还要慢,它要回旋。叙写和叙述相比,当然一样关注情节的进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在写的状态中的人,或者说一个好的小说文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它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所以短篇小说是从语言展开的,语言一旦展开,叙事就已经开始了,但难道小说就是从头到尾地把一个故事言说一遍吗?如果我们只是重复一个事件,重复一个故事,这样的小说具有审美的意义?如果说我们承认是写,写一篇有意味的小说,充满语感的、想象力的小说,它一定在故事之外另外写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所以小说一定要有旁枝斜出,一定要有言外之意,一定要有关涉趣味的笔墨。多丽丝•莱辛说,我有一个巨大的困难,当我需要写作一个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在倾听,写作的时候在倾听,在倾听什么呢?它的中文翻译是:我在倾听一种腔调。换话说,地就是在等待一种叙事的格调,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地在等待一种语言风格的出现,而这种语言风格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听得见的,语言都是要发出声音的,(选自《当我们读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阿来文学演讲录》,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CA.小说开头阿妈斯炯接连四次说丹雅不知道怎么照顾解菇圈,写出了阿妈斯炯肯定、惊讶、怀疑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变化,虽多次描写却无雷同之感。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了阿妈斯炯守护的蘑菇圈被丹雅公司追踪拍摄并以此骗钱的故事,塑造了阿妈和丹雅两人对比鲜明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C.文章结尾写到阿妈斯炯的蘑菇圈被发现了之后有种“空洞的迷茫”,这种“迷茫”表现了她面对时代与个人命运变化时茫然失措的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比如两次写到阿妈斯炯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都没有回来,这既表明阿妈斯炯内心孤独与难过,又表明儿子对阿妈的蘑菇圈并不在意。(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作者认为,今天的小说大多数先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后推进情节,这类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与回旋,因此没有可读性。B.叙写和叙述有异有同,互为表里,两者都关注情节的进展。不同的地方在于叙写强调动态性,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而叙述强调完整性。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简单但叙事具有动态性,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时代的关系,表达了人应爱护生态环境的宏大的主题。D.作者在文本一中运用了文本二提出的“叙写”手法,不仅仅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而且根据作者的写作需求进行延宕,具有美学效应。(3)阿来认为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不是“叙述”而是“叙写”,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中“叙写”的特点。(4)作者认为小说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文本一具有“诗的”语言风格,请简要分析。【考点】小说;内容理解与概括;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答案】(1)C(2)D(3)①小说叙事要注意节奏,跌宕起伏,要有灵动之美。②小说叙事要语留三分,意在言外,要有含蓄之美。③叙写要有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风格或语言风格。(4)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具有诗歌的形象性。如“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形象地描绘出松茸的生机;“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形象地写出阿妈斯炯因为丹雅千方百计找到了她的蘑菇圈而感到愤怒。②运用反复、叠词等手法,如反复出现的“你怎么可能知道”,叠词如“树叶湿淋淋的”“水滴簌簌落下”,使小说语言具有诗歌的韵律感;运用整句,如“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使小说的语言有一种整饬之美(或:“句式整齐”)。③作者将自己浓浓的主观感情渗透进作品里,使小说语言具有诗歌的抒情性。小说中的第一个视频、第二个视频对蘑菇圈的环境描写浸润着作者对自然的深情和热爱,意境之美、语言之雅,体现出抒情性。【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理解,准确把握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不同角度分析,准确把握即可。【解答】(1)C.“这种‘迷茫’表现了她面对时代与个人命运变化时茫然失措的心态”错,这种“迷茫”不包含面对个人命运变化时的茫然失措。故选C。(2)A.文中只说今天的很多小说的叙述缺乏美学效应与观赏性,“因此没有可读性”属偷换概念。B.“叙写和叙述有异有同,互为表里”错误,叙写和叙述不是表里关系,从“如果叙述是一条人工渠道,那么叙写就是一条山溪,蜿蜒曲折……”可见,它们是不同的表达形式,“叙述强调完整性”于文无据。C.“表达了人应爱护生态环境的宏大的主题”有误,小说有多重主题,除了“人应爱护生态环境”这一主题,还包括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对人性温暖的呼唤。故选D。(3)根据“如果叙述是一条人工渠道,那么叙写就是一条山溪,蜿蜒曲折,快的时候比所有快都要快,慢的时候比所有慢还要慢,它要回旋……一个好的小说文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它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可见,小说叙事要注意节奏,跌宕起伏,要有灵动之美。根据“写一篇有意味的小说,充满语感的、想象力的小说,它一定在故事之外另外写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所以小说一定要有旁枝斜出,一定要有言外之意,一定要有关涉趣味的笔墨”可见,小说叙事要语留三分,意在言外,要有含蓄之美。“换话说,她就是在等待一种叙事的格调,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她在等待一种语言风格的出现,而这种语言风格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听得见的,语言都是要发出声音的”可见,叙写要有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风格或语言风格。(4)“诗”的风格,可以从表现手法、用词和句式特点来分析,诗歌用来传情,故而也可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融入文本中。从表现手法看,“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运用拟人,写出松茸生长的自然生机,“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运用比喻,写出阿妈斯炯对丹雅偷偷找到她悉心保护的蘑菇圈的愤怒,让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歌的形象性。从用语特点来看,阿妈斯炯的语言多重复,如“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的小东西”富有诗意,“你怎么可能知道”“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等则加强了情感表达,让文章语言情感充沛。用词多叠词“湿淋淋”“簌簌”等,富有音韵美;从句式来看,还多用整齐的句式,如“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等,让文章富有结构上的整齐美。从作者情感来看,对于蘑菇圈的描写,“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炯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等句子,把山林间的景象与动植物都描摹得栩栩如生,形象可感,透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深情。答案:(1)C(2)D(3)①小说叙事要注意节奏,跌宕起伏,要有灵动之美。②小说叙事要语留三分,意在言外,要有含蓄之美。③叙写要有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风格或语言风格。(4)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具有诗歌的形象性。如“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形象地描绘出松茸的生机;“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形象地写出阿妈斯炯因为丹雅千方百计找到了她的蘑菇圈而感到愤怒。②运用反复、叠词等手法,如反复出现的“你怎么可能知道”,叠词如“树叶湿淋淋的”“水滴簌簌落下”,使小说语言具有诗歌的韵律感;运用整句,如“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使小说的语言有一种整饬之美(或:“句式整齐”)。③作者将自己浓浓的主观感情渗透进作品里,使小说语言具有诗歌的抒情性。小说中的第一个视频、第二个视频对蘑菇圈的环境描写浸润着作者对自然的深情和热爱,意境之美、语言之雅,体现出抒情性。【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十四年夏旱,万里应诏,言:“旱及两月,然后求言,不曰迟乎?上自待从,下止馆职,不曰隘乎?今所以旱者,上泽不下流,下情不上达,天地之气绝而滞。”因疏四事以献,言皆恳切。会高宗崩,未葬,翰林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万里上疏诋之,力言张浚当预,且谓迈无异指鹿为马。孝宗览疏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替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谥号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B.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C.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D.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谪,意为“被贬官、降职”,其与白居易《琵琶行》“谪居卧病浔阳城”中的“谪”意义相同。B.忧,意为“丧事”,其与曹操《短歌行》“忧思难忘”中的“忧”意义不同。C.属,通“嘱”,其与苏轼《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中的“属”意义不同。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们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叛贼沈师进犯南粤时,杨万里亲自率军队前往平定叛乱。并向朝廷请求修筑城寨,在潮州修寨用来镇慑贼巢,在惠州修寨用来扼断贼路。B.东宫缺少讲官,杨万里被皇帝提拔为太子侍读。东宫官员因为太子得正直之人待读而感到高兴,杨万里也因为能尽职尽责而被太子敬重。C.在发生夏旱后,朝廷迟迟不开言路,杨万里被迫勇敢进谏。他上奏了四件事,言辞都非常恳切。D.洪迈没有经过讨论,就将吕颐浩列入配飨人选。杨万里对此上疏抨击了洪迈,并认为张浚当在配飨之列。他惹怒了孝宗,被贬为筠州知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所以旱者,上泽不下流,下情不上达,天地之气绝而滞。②“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考点】人物传记;一词多义;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答案】(1)D(2)D(3)C(4)①今天之所以发生旱灾的原因,是由于上面皇上的恩泽不能施及下面,下面老百姓的苦情不能上达朝廷,天地之间的气隔绝而不能畅通。②“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的馆职调出任筠州知州。【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句意:翰林侍讲学士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贬出守袁州,杨万里上疏抗争,要求留张栻在朝,又致书虞允文,用和同之说劝说他,张栻虽然没有留住,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侍讲”是“张栻”的官职,二者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C;“之”是“规”的宾语,“栻”是“不果留”的主语,故应在“栻虽不果留”前断开,排除B。故选D。(2)A.正确。句意:当时张浚被贬到永州。/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B.正确。忧:丧事。/忧愁。句意:但不久杨万里以居丧去官。/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C.正确。属:通“嘱”,嘱托。/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句意:嘱托杨万里给他做记。/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D.“给予褒扬的称号”理解错误,应是“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故选D。(3)C.“被迫勇敢进谏”错,由原文“十四年夏旱,万里应诏,言”可知,杨万里是奉召进谏。故选C。(4)①“所以”,……的原因;“泽”,恩泽;“下”,老百姓;“情”,苦情;“绝而滞”,隔绝而不能畅通。译文:今天之所以发生旱灾的原因,是由于上面皇上的恩泽不能施及下面,下面老百姓的苦情不能上达朝廷,天地之间的气隔绝而不能畅通。②“何如主”,什么样的皇帝;“由是”,因此;“出”,京官调出京城去外地做官。译文:“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的馆职调出任筠州知州。答案:(1)D(2)D(3)C(4)①今天之所以发生旱灾的原因,是由于上面皇上的恩泽不能施及下面,下面老百姓的苦情不能上达朝廷,天地之间的气隔绝而不能畅通。②“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的馆职调出任筠州知州。参考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当时张浚被贬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入相,将杨万里荐于朝廷。翰林侍讲学士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贬出守袁州,杨万里上疏抗争,要求留张栻在朝,又致书虞允文,用和同之说劝说他,张栻虽然没有留住,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到地方出任漳州知州,后改知常州,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叛。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修筑寨堡用来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修筑寨堡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以居丧去官。服丧期满,被征召为尚左郎官。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贺。他日陪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很是敬重他。十四年夏天发生旱灾,杨万里应皇帝诏令上书,说:“旱灾已经两个月,然后才让大家进言,这难道不太迟了吗?进言的范围,又只上自侍从官,下止馆职官吏,这难道不太狭隘了吗?今天之所以发生旱灾的原因,是由于上面皇上的恩泽不能施及下面,下面老百姓的苦情不能上达朝廷,天地之间的气隔绝而不能畅通。”于是疏列四件事情上奏,言词都很恳切。遇到高宗驾崩,还没有安葬,翰林学士洪迈不等集体商议,就独自把配享高宗的已逝大臣吕颐浩等的姓名奏上。杨万里上疏抨击他,极力说张浚应当配享,并且说洪迈这样做无异于指鹿为马。孝宗看了他的奏疏很不高兴,说:“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的馆职调出任筠州知州。韩侂胄当政,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给他做记,许以中书、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韩侂胄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做记。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家里人知道他是忧国,因此凡是邸吏通报当时的政治形势的都不告诉杨万里。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就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听了失声痛哭,马上叫拿纸来写道:“韩侂胄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的头在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又写了十四言留别妻子,写完后就逝世了。被朝廷赐谥号“文节”。【点评】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蕃剑杜甫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虎气必腾踔,龙身宁久藏。风尘苦未息,持汝奉明王。[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是年郭子仪兵溃相州,叛军气焰嚣张,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诗人时任华州司功参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写蕃剑出自边鄙远郡,又非珠装玉饰,外表平凡,自然为世人弃而不用。B.颔联强调蕃剑的光怪神奇,这正是诗人虽职位卑下却壮志凌云的艺术写照。C.颈联以“虎气”比喻叛军气焰,“龙身”比喻君王,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D.诗人以蕃剑自况,借物抒情,表达了济时靖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2)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蜀相》都有“英雄气”,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分析诗词主旨.【答案】(1)C(2)相同点: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借歌咏之物(人)表现出渴望建功立业,希望为朝廷所重用的雄心壮志。不同点:①《蕃剑》以蕃剑自喻,通过颔联、颈联描写蕃剑寒光四射,必将上达于天,不会长久埋没,抒发诗人相信自己才能必将为人赏识、不会长久沉沦下僚的“英雄气概”。②《蜀相》通过借古怀今,借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和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相关诗句详细分析。【解答】(1)C.颈联是颔联问句的回答,言稀世之宝,必有大用。“虎气”“龙身”均指蕃剑。故选C。(2)相同点:结合注释可知,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是年郭子仪兵溃相州,叛军气焰嚣张,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诗人时任华州司功参军。可见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而《蜀相》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也是安史之乱时期。本诗托物言志,蕃剑本来是杀敌建功的利器,虽然投闲致远,也绝不改每夜吐光芒的本性。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宝剑,但抒发的却是诗人不甘冷落,希求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而《蜀相》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传达出希望被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业融资居间服务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外国人就业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公司部门间承包协议模板细则一
- 2024年全新劳务派遣与承包协议条款样本版
- 2024年度井筒安全评估合同:防止地质灾害与事故
- 2024年专业副食品供应商与零售商购销合作合同一
- 2024年因性格差异导致的离婚合同范本版
- 2024年商业购货协议附加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工程招投标及合同
- 2024年度专业顾问咨询服务费用合同模板版
- 光影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幼儿园故事绘本《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件
-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计算机毕业设计java微信小程序的英语学习激励系统ssm前端vue论文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课件
- 第五章电子输运1ppt课件
-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工作报告
- 论马克思主义善恶标准观及其在转型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
- 工程量确认单[
- 保洁服务安全环保管理措施
- 石化项目数据模型设计功能说明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