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优化方案_第1页
政府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优化方案_第2页
政府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优化方案_第3页
政府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优化方案_第4页
政府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优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优化方案TOC\o"1-2"\h\u27743第一章政务服务平台概述 3132171.1政务服务平台的定义与作用 337921.1.1定义 32711.1.2作用 368721.2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 3184621.2.1初期阶段 3112271.2.2互联网阶段 4275581.2.3移动互联网阶段 487531.3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414331第二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架构 4145452.1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4256942.2政务服务平台技术选型 5147132.3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519733第三章政务服务平台用户需求分析 6191773.1用户需求调查与收集 649043.1.1调查方法 6292273.1.2调查对象 6304793.1.3调查结果 6263773.2用户需求分类与优先级 6117403.2.1用户需求分类 674383.2.2用户需求优先级 7114283.3用户需求与平台功能匹配 7117293.3.1基础需求与平台功能匹配 710703.3.2功能需求与平台功能匹配 7302983.3.3服务需求与平台功能匹配 730523第四章政务服务平台数据资源整合 722674.1政务数据资源梳理 820154.2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8238364.3数据资源安全与隐私保护 823740第五章政务服务平台服务流程优化 9156815.1政务服务流程梳理与优化 995205.1.1流程梳理 966195.1.2流程优化 970755.2政务服务流程电子化与自动化 918885.2.1电子化 9326685.2.2自动化 9308445.3政务服务流程监督与评估 10279875.3.1监督机制 1091805.3.2评估体系 1026310第六章政务服务平台用户体验提升 10146916.1用户体验设计原则 10170686.1.1以用户为中心 10271096.1.2简洁易用 1060656.1.3统一规范 1076436.1.4可持续发展 11119996.2用户体验优化策略 11232246.2.1优化界面设计 1177276.2.2优化交互设计 1150486.2.3优化功能设计 11298256.3用户体验评估与改进 11190486.3.1用户满意度调查 11272926.3.2数据分析 12174676.3.3用户反馈处理 12268476.3.4持续优化 121502第七章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 12286197.1政务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1226137.1.1运营目标定位 1285947.1.2运营主体构成 1266867.1.3运营模式选择 12238737.2政务服务平台运维保障 1249757.2.1运维组织架构 1282757.2.2运维流程优化 1383977.2.3运维资源整合 13188497.2.4运维风险防控 13126187.3政务服务平台绩效评估 13289447.3.1评估指标体系 13138087.3.2评估方法与流程 13249367.3.3评估周期与调整 137331第八章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保障 14282238.1政务服务平台安全风险分析 14314798.1.1信息安全风险 14281228.1.2服务连续性风险 14125378.2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 1480508.2.1数据加密技术 14191948.2.2访问控制技术 14184938.2.3入侵检测与防护技术 14252988.2.4安全审计技术 14261558.3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1510908.3.1安全管理制度 1533968.3.2应急预案 1530042第九章政务服务平台政策法规与标准 15278909.1政务服务平台相关政策法规 1528279.1.1政策法规概述 1594229.1.2政策法规体系 15131349.1.3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 1632389.2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制定与实施 16270169.2.1标准制定概述 16291379.2.2标准制定流程 16120569.2.3标准实施与监督 1671859.3政务服务平台政策法规与标准的适应性 16125849.3.1动态调整 16160169.3.2创新发展 16200289.3.3区域协同 17239989.3.4公众参与 17280第十章政务服务平台未来发展展望 171461310.1政务服务平台发展趋势 17920210.2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方向 171510.3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优化路径摸索 17第一章政务服务平台概述1.1政务服务平台的定义与作用1.1.1定义政务服务平台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透明、均等化的政务服务信息的系统平台。政务服务平台旨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1.1.2作用政务服务平台具有以下作用:(1)提升服务效率: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各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政务服务平台能够整合各部门的政务服务资源,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办事成本。(3)增强服务透明度:政务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全面的政务服务信息,使服务更加公开、透明。(4)提升形象:政务服务平台有助于树立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形象,增强与公众的互动。1.2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1.2.1初期阶段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主要依赖传统的政务服务中心,以现场办理为主,服务范围有限。1.2.2互联网阶段互联网的普及,政务服务平台逐渐向线上迁移,出现了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政务服务平台。这一阶段的政务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政务信息发布和在线咨询等功能。1.2.3移动互联网阶段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以移动应用程序(APP)为主要载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满足公众随时随地的政务服务需求。1.3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对于推动职能转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1)实现职能转变:政务服务平台有助于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2)提高服务效率:政务服务平台能够整合各部门资源,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3)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提升形象:政务服务平台有助于树立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形象,增强与公众的互动。(5)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政务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有助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第二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架构2.1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首当其冲的是架构设计。该设计需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并紧密围绕政务服务改革的需求。整体架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用户层:为公众和企业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接入界面,保证用户体验的便捷性和一致性。服务层:整合各级部门的服务资源,构建政务服务事项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流程化和透明化。支撑层:包括数据资源管理、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关键支撑技术,保证平台运行的高效和安全。基础层:涵盖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资源、大数据中心等,为平台提供稳定的技术基础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2.2政务服务平台技术选型技术选型是构建政务服务平台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以下为技术选型的几个重点:前端技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端框架,如Vue.js或React,以实现用户界面的响应式和交互式设计。后端技术:选择成熟的微服务架构,如基于SpringBoot的微服务框架,提高系统模块化程度和可维护性。数据库技术:根据数据量、查询频率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技术,如MySQL、Oracle或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安全技术: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证的加密算法,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2.3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划分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划分应遵循政务服务流程的实际情况,以下为功能模块的基本划分: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信息管理等功能,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操作的合法性。事项管理模块:提供事项发布、更新、查询等功能,保证事项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流程管理模块: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流程,包括申请、审核、批准、反馈等环节。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政务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交互模块:包括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反馈,保证用户需求的有效响应和问题解决。安全审计模块:对用户操作和系统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日志记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第三章政务服务平台用户需求分析3.1用户需求调查与收集3.1.1调查方法在政务服务平台用户需求调查与收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主要调查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针对性的问卷,收集用户对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频率、满意度、功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2)访谈:对部门工作人员、企业代表和普通市民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政务服务平台的需求和期望。(3)现场观察:对政务服务中心现场进行观察,了解用户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的实际需求。3.1.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部门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对政务服务平台的需求,以便优化平台功能,提高工作效率。(2)企业代表:了解企业在政务服务平台上的需求,以促进政企互动,提升服务质量。(3)普通市民:了解市民在政务服务平台上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3.1.3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收集到了以下方面的用户需求:(1)平台易用性:用户希望政务服务平台界面简洁、操作便捷,易于上手。(2)功能需求:用户希望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包括在线办理、查询、预约等功能。(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用户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有较高的要求,希望平台能够保证个人信息安全。3.2用户需求分类与优先级3.2.1用户需求分类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用户需求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需求:包括平台易用性、信息准确性、响应速度等。(2)功能需求:包括在线办理、查询、预约、评价等功能。(3)服务需求:包括个性化服务、智能推荐、在线咨询等。(4)安全需求: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3.2.2用户需求优先级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优化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的优先级来安排开发计划。以下为各类用户需求的优先级排序:(1)基础需求:作为政务服务平台的核心需求,应优先满足。(2)功能需求:满足用户在办理政务事项时的实际需求。(3)服务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质量。(4)安全需求:保证用户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3.3用户需求与平台功能匹配3.3.1基础需求与平台功能匹配针对基础需求,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易于上手。(2)信息准确性:保证平台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响应速度:优化服务器功能,提高响应速度。3.3.2功能需求与平台功能匹配针对功能需求,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在线办理:实现政务事项的在线办理,简化办理流程。(2)查询:提供政务事项查询功能,方便用户了解办理进度。(3)预约:实现政务事项的在线预约,节省用户排队等待时间。3.3.3服务需求与平台功能匹配针对服务需求,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2)智能推荐:根据用户行为数据,推送相关政务事项。(3)在线咨询:提供在线咨询功能,方便用户解决问题。第四章政务服务平台数据资源整合4.1政务数据资源梳理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源梳理是保证服务平台高效、精准服务的基础工作。需对政务数据进行全面清查,明确数据的类型、来源、格式、存储位置及其属性。具体操作包括:数据类型识别:根据政务服务内容,分类识别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来源梳理:明确各数据提供部门,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数据格式规范: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数据属性分析:评估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数据的可用性。4.2数据资源整合策略数据资源整合是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关键。以下是数据资源整合的几个策略: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创建全面、清晰的数据资源目录,方便用户快速查找所需数据。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推进数据开放:在不违反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政务数据的开放,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利用率。4.3数据资源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源整合过程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以下是一些保护措施: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政策: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和销毁过程中的安全性。实施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通过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特定数据。加密敏感数据: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或被未授权访问。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定期对数据资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审计,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隐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保证数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第五章政务服务平台服务流程优化5.1政务服务流程梳理与优化5.1.1流程梳理政务服务流程梳理是对政务服务平台服务流程的全面梳理和细致分析。需要对政务服务平台现有的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包括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要深入分析各环节的关联性,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协作机制。5.1.2流程优化在梳理的基础上,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优化。优化方向包括:(1)简化流程:对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删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整合资源: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劳动。(3)优化时限:合理设置办理时限,提高政务服务时效性。(4)完善服务:关注企业群众需求,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5.2政务服务流程电子化与自动化5.2.1电子化政务服务流程电子化是指将政务服务平台上的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等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具体措施包括:(1)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2)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推广电子证照,减少纸质证明材料的提交。(3)实现信息共享: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能。5.2.2自动化政务服务流程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务服务流程的自动办理。具体措施包括:(1)开发智能审批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政务服务事项的自动审批。(2)推广在线办理:鼓励企业群众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办理政务服务事项。(3)建立监督预警机制:通过数据监控,实时掌握政务服务流程的运行状况,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5.3政务服务流程监督与评估5.3.1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流程监督机制,保证政务服务流程的规范运行。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内部监督:部门内部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自我监督,保证流程合规。(2)外部监督: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企业群众关切。(3)建立问责机制:对政务服务流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问责,保证责任到人。5.3.2评估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务服务流程评估体系,对政务服务流程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评估指标:明确政务服务流程的评估指标,包括办理时限、服务满意度等。(2)定期评估:定期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评估,了解流程运行状况。(3)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第六章政务服务平台用户体验提升6.1用户体验设计原则6.1.1以用户为中心在政务服务平台用户体验设计中,首要原则是以用户为中心。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行为和期望,保证平台设计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预期,提高用户满意度。6.1.2简洁易用政务服务平台应遵循简洁易用的设计原则,减少冗余信息和操作步骤,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使平台操作更加直观、便捷。6.1.3统一规范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应遵循统一规范,保证平台界面、交互和功能的一致性,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熟悉度和舒适度。6.1.4可持续发展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保持平台的活力和竞争力。6.2用户体验优化策略6.2.1优化界面设计(1)界面布局:合理规划界面布局,突出重要信息,减少干扰元素,提高信息传递效率。(2)色彩搭配:采用符合政务服务平台特点的色彩搭配,提高界面的辨识度和美观度。(3)字体和图标: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和图标,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6.2.2优化交互设计(1)减少操作步骤: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步骤,提高用户操作效率。(2)明确操作反馈:为用户操作提供明确的反馈,让用户了解操作结果,增强信心。(3)引导式设计:通过引导式设计,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平台功能,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6.2.3优化功能设计(1)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行为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2)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用户需求,为平台优化提供数据支持。(3)智能化服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化服务,提高平台智能化水平。6.3用户体验评估与改进6.3.1用户满意度调查通过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对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体验,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为平台优化提供依据。6.3.2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行为、访问时长、操作路径等数据进行挖掘,找出用户体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6.3.3用户反馈处理建立完善的用户反馈处理机制,及时响应用户反馈,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6.3.4持续优化根据用户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平台,提高用户体验。第七章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7.1政务服务平台运营模式7.1.1运营目标定位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协同。运营模式的设计需围绕这一目标,保证平台能够持续稳定地为公众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政务服务。7.1.2运营主体构成政务服务平台运营主体包括部门、专业运营团队、技术支持单位等。部门负责政策制定、业务指导、资源整合等;专业运营团队负责平台日常运营、维护、优化等;技术支持单位负责平台技术支持、安全保障、数据维护等。7.1.3运营模式选择根据政务服务平台的特点,可选择以下几种运营模式:(1)主导型:部门直接参与平台运营,保证政策落地、业务协同;(2)委托运营型:部门委托专业运营团队进行日常运营管理;(3)合作运营型:部门与专业运营团队、技术支持单位共同参与运营,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7.2政务服务平台运维保障7.2.1运维组织架构政务服务平台运维保障组织架构应包括运维管理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安全保障部门等。各部门明确职责,协同工作,保证平台稳定运行。7.2.2运维流程优化(1)制定运维流程:明确运维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等;(2)完善运维制度: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保证运维工作有章可循;(3)强化运维培训:提高运维人员业务水平,提升运维效率。7.2.3运维资源整合(1)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运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2)强化协同作战:加强运维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实现资源互补。7.2.4运维风险防控(1)预防为主:提前发觉并解决潜在风险,降低运维发生的概率;(2)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快速应对突发情况,保证平台稳定运行。7.3政务服务平台绩效评估7.3.1评估指标体系政务服务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1)服务效率:包括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间、办理流程简化程度等;(2)用户满意度:包括用户评价、用户满意度调查等;(3)数据共享与协同:包括数据共享程度、业务协同效率等;(4)平台稳定性:包括平台运行状况、故障处理能力等。7.3.2评估方法与流程(1)数据收集:通过平台日志、用户反馈等渠道收集相关数据;(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3)评估分析: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综合评价;(4)评估结果应用: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平台优化、政策调整等方面。7.3.3评估周期与调整政务服务平台绩效评估应定期进行,评估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持续优化与调整。同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运维策略,提高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水平。第八章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保障8.1政务服务平台安全风险分析8.1.1信息安全风险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的不断拓展,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泄露:政务服务平台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个人隐私、企业秘密等,一旦泄露,可能导致严重后果。(2)系统入侵:黑客利用平台漏洞,窃取、篡改或破坏数据,影响平台正常运行。(3)恶意代码传播: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可能通过政务服务平台传播,威胁用户信息安全。8.1.2服务连续性风险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服务连续性对形象和民众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硬件故障: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平台无法正常运行。(2)软件故障:政务服务平台软件系统出现漏洞或错误,影响服务效果。(3)外部攻击:黑客针对政务服务平台发起攻击,导致服务中断。8.2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8.2.1数据加密技术为保护政务服务平台中的敏感数据,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8.2.2访问控制技术通过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用户的访问控制,防止非法用户访问和操作。8.2.3入侵检测与防护技术利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实时监测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状态,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行为。8.2.4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安全审计,对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发觉潜在安全隐患,为安全策略制定提供依据。8.3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8.3.1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政务服务平台信息安全的目标、原则和要求,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性。(2)建立安全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管理。(3)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政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降低人为操作风险。8.3.2应急预案(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政务服务平台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应急响应:发生安全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4)事后总结:对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第九章政务服务平台政策法规与标准9.1政务服务平台相关政策法规9.1.1政策法规概述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新时代服务的重要载体,其相关政策法规是保障平台正常运行、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维护公民权益的基础。我国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9.1.2政策法规体系政务服务平台政策法规体系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以及部门层面三个层级。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各地出台的政务服务条例、办法等;部门层面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地方相关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等。9.1.3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政务服务平台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是保障政策法规有效性的关键。各级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政务服务平台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和培训,保证政策法规得到贯彻执行。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对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9.2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制定与实施9.2.1标准制定概述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制定是保障平台建设质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政务服务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务服务平台标准体系。9.2.2标准制定流程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制定流程包括标准调研、标准草案编制、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标准发布等环节。各级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政务服务平台标准的制定工作,保证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9.2.3标准实施与监督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实施与监督是保障标准有效性的关键。各级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政务服务平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