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立法上强调加重刑法,并不必然提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效果,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还起着相反的作用。B.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在保障。C.动物园的选址和建设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国家相关法规出发,既要有利于动物生存,也要保证游客安全。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既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还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话虽这么说,这条路也实在是够折腾人的了。一次次地上山,又一次次地下山,山又高,路又窄,力气似乎已经耗尽,后来完全是麻木地抬腿放腿、抬腿放腿。山峰一个个无穷无尽地陈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终于连后悔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在默不作声中磕磕绊绊地行进。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切的认同。是的,凡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总不会以轻浮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他们不相信人类已经可以地来君临山水,因此总是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读他们的山水诗常常可以感到一种生命脉流的搏动。在走向三叠泉的竭尽全部精力的漫漫山道上,我终于产生了熔铸感,生命差不多已交付给这座山了,一切就由它看着办吧。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已出现在眼前。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的一下,(①),轰然震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了一阵,拼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之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做一次最后的冲杀。它挟带着雷霆蹿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因为我们已经看到,(②),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我内心已产生了此行的无数次的后悔B.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C.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陈列过去,我内心已产生了此行的无数次的后悔D.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陈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盛气凌人毕竟消逝B.豪放不羁毕竟消亡C.豪放不羁究竟消逝D.盛气凌人究竟消亡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②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B.①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②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C.①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②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D.①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②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天气转暖,疫情向好,户外活动的人多了。不仅适当的户外活动能放松心情,还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当然,在回归大自然的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B.截至4月2日,全国共有60名公安民警和35名辅警牺牲在抗击疫情和维护安全稳定第一线,他们用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C.我国每年因食用农药污染的食品而导致中毒的人数达到20万以上,约占食物中毒人数的三分之一,长期摄入过量农药会对人的多个系统造成危害。D.华为的“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一个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旨在用更高更强的技术来支持华为后面的持续发展。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竹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注)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翠竹与烟雨清风最相宜,它拂动流水,掩映村庄,与松树相伴。B.颔联写移栽的竹子经诗人清洗后,清疏明净的枝叶掩映着前方的山峰。C.这首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流露出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D.本诗语言清婉晓畅,讲究练字。“拂”“藏”“迸”等动词写出了竹的姿态和生长环境。2.全诗诗句不见一“竹”字,但处处有“竹”,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夙兴夜寐,_________。(《诗经·卫风·氓》)(2)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3)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6)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_________?”(《论语·八佾》)(8)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王安石《题张司业诗》)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文化两层皮蒋子龙现代文化的种种扭结与怪异,集中体现为两层皮:下面一层的大众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段子和商业娱乐节目为代表,锋锐大胆,全无禁忌,嘲讽怒骂,妙趣乃至恶趣横生;甚至走鄙俗路线,越俗越红,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之俗到极致却连播十年的广告,创造了百亿以上的销售额,至今无人能及。其策划者向媒体公开了他的诀窍:“在中秋、春节期间大量地投,让你烦,你就记住了!”举一反三,有些娱乐明星不惜炒作丑闻,以赚取票房,其伴生物,是娱乐文化圈里产生了极尽尖酸刻薄的“毒舌评委”。而上面一层的官场文化,却以枯燥僵硬、滔滔不绝又令人昏昏欲睡的空话、套话为代表。比较典型的是前不久榆林市所属的子洲县政协主席王玉朴,在市政协闭幕大会上仰头大睡,其睡相被记者拍下来,迅速红遍网络,网友还为他们设计了对白:市领导批评他:你到这儿来不是睡觉的!他反唇相讥:你到这儿来也不是催眠的!什么样的话语能具有如此巨大的催眠魔力?自然是穿鞋戴帽,用在哪儿都行,说一千遍也不会被挑出毛病的车轱辘话。现代人最不爱听的一句话就是被人说没文化,却又不认真学文化,尊重文化。“下面”什么都敢说,全不正经,“上面”废话连篇是假正经,假正经也是大不正经。他们常常离开满纸假大空的稿子就不会说话,硬说便要说漏了,诸如迅速传遍全国的一些著名“官话”,向公众解释饮用水变质:“水发红不等于不合格!”呵斥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叱责群众:“你知道什么叫恶吧?跟政府作对就是恶!”这些官员只有霸气,缺少文气,到关键的时候硬气有余,底气不足,乃至激化矛盾,引发事端。官场文化“化”不了大众,大众文化也“化”不了官场,这就是当下文化上的两层皮。当然也是文化的尴尬。文化的两层皮带来的结果是人的两层皮,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前后不一。桥垮了,专家说和质量没有关系!房价高了,专家说和地价没有关系!泥石流了,专家说和植被没有关系!发育早了,专家说和奶粉没有关系!两层皮的人丢掉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遇事先怀疑,除去自己谁也不信,有时连自己也不信。比如谁敢相信自己每天吃的东西是没有毒的?“横竖都是笑话,反正都是不对”,而诚信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灵魂。人的两层皮,又造成社会的两层皮,文化与现实脱节,网络与生活脱节,“只要是路人,百分之百都是见死不救的;只要是网友,百分之百都是义愤填膺的”。这是因为“网友基本不上街,上街的人基本不上网”。网上一个世界,现实中又一个世界。两层皮容易使人走极端,造成感觉上的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地会扩大和加剧社会上的两极分化。为什么这样的“文化两层皮”会形成普遍的社会现象?有个口号流传了许多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明目张胆地打文化的旗号,行招商集资之实,不过是用文化给自己贴金。我们热闹了好多年的所谓“文化热”“国学热”,并没有热到根上,还需从文化的本意、文化的核心价值上开始预热、升温,而不是只用来表面贴金。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2.根据文本,文化的两层皮有什么危害?3.请分析文化两层皮的形成的根源是什么?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微软团队开发的机器人小冰近日在《华西都市报》开设专栏“小冰的诗”,引发读者关注和议论。清华走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去年宣布,他们的作诗机器人“薇薇”经社科院等唐诗专家评定,通过了“图灵测试”。所谓“图灵测试”,指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通过语言和作品分辨其是人类还是机器。当然,从结果上看,机器人的诗已经能够蒙骗大部分人,但机器人并不明白写诗的原理和意义,它只是堆砌词句的表达,却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又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实际上,机器人在计算,记忆等脑力方面,目前确实超越了人类,但在两个方面还无法突破,一是创造,二是情感。以小冰为例,它写诗是综合了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风格,自己不能凭空创造。而人类写诗,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种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进行创造性劳动。(摘编自张涨《机器人开专栏写诗我们该怎么办?》)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已经穷途末路。人工智能写作在倒逼人类写作,除非人类写出更好更有原创性的作品,否则被取代和淘汰是迟早的事。我在情感和价值上并不太愿意承认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但是我的理智又判断人工智能最后会成为超越人类的新物种。我深陷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认为万物皆备于人,而人工智能可能不过是人类的又一个造物(玩偶)而已。也许人真的不过是尼采所言的“过渡物”,是通向“超人”的桥。毕竟,在“永恒轮回”的阴影和厌倦中,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物种,并能够与人类抗衡,也许是“未来千年备忘录”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一天,也许我们既能得见人工智能的背,也能得见它的面,并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世界。(摘编自杨庆祥《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材料三:也许你会质疑,类似灵感、价值、欲望,情感等所谓属于人类诗意的原创造力,机器不能跨越这样的鸿沟,过去,我也这样认为。可是今天,神经网络技术,基因科技,量子科学和人工智能都在呈现数量级的跨越发展。基因可剪辑,物质可改造,五官和大脑的信息可人工控制和传递等,令传统信念动摇。当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平台变得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强大和廉价好用,人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懒,总是依靠机器来帮自己写诗,包括给女朋友写情诗也请机器帮忙,那很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这才是我特别担心的景象。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言:“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赋予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担心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问题。”机器写诗亦然,能够导致人类失去诗性的肯定不是机器诗人,而是诗人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以及这一趋势将由此往何处延伸。(摘编自陈跃红《能让人类失去诗性的不是机器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表明人们如果只看作品,已很难分辨该作品是人所写还是机器人“薇薇”所写。B.人工智能机器人虽然在计算、记忆等方面超越了人类,但因缺乏情感还不能受某种情绪的触动创造性地工作。C.机器人小冰的诗综合中国诗人的特点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足以说明机器人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D.目前,机器人自身没有创作诗歌的灵感,也不知道写诗的原因,只是被动地根据人们的指令完成其写作任务。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工智能面前,人类已意识到自己写作的困境,如果不能写出更好的原创性作品,人类写作早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B.人工智能的主体性并不基于情感和价值来判断,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人工智能可能成为超越人类的崭新物种。C.当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与人类同样高度时,人类对人工智能将会有一种新认知,并在和平友好相处中穷尽未知世界。D.随着基因科技、神经网络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所独有的诗意原创造力并非完全不可能。3.人工智能写作可能会带来哪些利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多维因素①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佳作频现,媒体热捧,读者欢迎,掀起了一股浪潮。②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围绕“采访”建构“真实性”。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③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域。为了写作《出梁庄记》,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50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来。④非虚构作品与虚构文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后者偏向超越与审美,前者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从近年来全球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者重视宏大叙事下忽略的一些边缘题材,喜欢写作主流媒体忽视的焦点,例如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等。非虚构作家何伟认为,中国是非虚构写作的“富矿”,因为“在短短1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社会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⑤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由此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正如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所说,当一切事情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时,“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即使是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报告文学,近二十年来也因调查技巧单一、表达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当代读者对事实深层次的追求而走向衰落,甚至有一部分报告文学沦为宣传文体,成了“吹捧文学”“推销文学”,失去现实主义批判性,遭到读者的厌弃。⑥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传统的新闻文本往往擅长粗线条地转述新闻事件的框架,见“事”不见“人”。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让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抵达真正的“真实”境界。这也是非虚构作品备受好评的原因之一。⑦有意思的是,非虚构写作不是专为职业作家与记者而准备的,业余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非虚构写作中,记录下自己身边的人事。“有故事的人”“全民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都是为一般写作者书写自身故事提供的平台。“有故事的人”是由凤凰网推出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对非虚构写作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与专业文学创作、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了写作的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⑧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1990年代,中国纪录片领域曾发起一场“新纪录运动”,原先被遮蔽的底层社会开始在镜头中向我们敞开。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有删改)1.能依据第②段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诚实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发现。B.“非虚构写作”时每一句话必须有依据,不能出现主观想象的画面。C.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发展调查报告》属于“非虚构写作”。D.某位“九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历程》不属于“非虚构写作”。2.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霍华德•格里芬和梁鸿的例子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3.对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指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受到文艺变革大背景的影响。B.揭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对文学题材变革的推动意义。C.展现对非虚构写作跨媒介发展的广阔前景的信心。D.揭示非虚构写作在民间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4.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有故事的人”平台请你担任“一日小编”,共同评选非虚构写作一周最佳作品。本周有几篇作品在“内容基于事实”“叙述精彩动人”等方面得分相同,编辑部决定从“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角度评出高下,请你根据文中的相关论述,拟出三条具体的评价细则。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曾同亨,字于野,吉水人。同亨举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迁吏部文选主事。故事,丞簿以下官,听胥吏铨注,同亨悉躬亲之。隆庆初,为文选郎中,荐用遗佚几尽。进太常少卿,请急去。万历初,起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御史刘台得罪张居正,同亨,台姊夫也,给事中陈三谟欲并逐之,奏同亨赢不任职。诏调南京,遂移疾归。九年,京察拾遗,给事中秦燿、御史钱岱等复希居正指,列同亨名。勒休致。居正卒,起南京太常卿。召为大理卿,迁工部右侍郎。督治寿宫,节浮费三十余万。由左侍郎进尚书。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皆报可。汝安王妃乞桥税,同亨拒之。帝竟如妃请。内府工匠,隆庆初数至万五千八百人,寻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滥增不已。同亨疏请清厘。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同亨弟乾亨请裁冗员以裕经费,京卫诸武臣谓减已月也大哗何同变出朝围而之同言形怎休不得遗门成加大子少保力去迢乘传归久之,再起故官,税使所在虐民,同亨极谏。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动徐必达持正不挠。是年,北察失执政意,中旨留给事中钱梦皋等;南察及同亨自陈疏,亦久不下。同亨适给由入都,遂引疾。诏加太子太保致。同亨初入吏部严嵩其乡人,尚书吴鹏则父同年也,同亨无私谒。尝止宿署舍,弥月不归。尚书杨博痛诋伪儒,同亨曰:“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卒年七十有五。赠少保,谥恭端。(节选自《明史·曾同亨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B.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C.京卫诸武臣谓/减已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享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D.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享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移疾”是指托病辞官,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后文中的“引疾”一词与此同义。B.休致,古代指官吏年老去职,也泛指官员辞官,“勒休致”是指勒令官员去职退休。C.“大计”是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每三年一次,才、守卓异者候升,劣下者依法处置。D.“同年”,古代所有同年参加科考者的互称,吴鹏曾与同亨父亲同年参加科考,故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同亨亲躬职事,竭忠尽职。任吏部文选主事期间,他亲力亲为,做好官员铨选登记工作;在文选郎中任上,他慧眼识才才德之士几乎都得到荐用。B.同亨公忠体国,为国节用。他负责帝陵修建节省了不必要开支三十多万两;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C.同亨不惧权恶,心系民生。汝安王妃向朝廷请求收取桥税,他认为是无理要求,予以拒绝;税使四处为害百姓,他为民请命,极力进谏,予以阻止。D.同亨为人正直,任事勤勉。他初入吏部,并没有私下拜访同乡的高官严嵩和与父亲相识的尚书吴鹏;他一心为了工作,曾整月住在官衙,没有回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2)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继和字周叔,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曰:“吾门不坠者在尔矣。”初,继隆之请城镇戎军也,朝廷不果于行。继和面奏曰:“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太宗乃许焉。后复不守。咸平中,继和又以为言,乃命版筑,以继和知其军,兼原、渭、仪都巡检使。城毕,建议募贫民及弓箭手,垦田积粟,又屡请益兵,朝议未许。上曰:“苟缓急,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命继和兼泾、原、仪、渭钤辖。时继迁未弭,命张齐贤、梁颢经略,因访继和边事。继和上言:“镇戎军为北面捍蔽,又为熟户所依。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缓急,会于此军,并力战守,则贼必不敢过此军。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赖圣谟深远,不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以安集,边民无复愁苦。以此较之,则存废之说,相失万倍矣。”真宗以其精心戎事,甚嘉之。戎人伺警巡驰备,一夕,塞长壕,越古长城抵城下。继和与都监史重贵出兵御之,贼据险再突城隍,列阵接战,重贵中重创,败走之,大获甲骑。有诏嘉奖,别出良药、缣帛、牢酒以赐。继和习武艺,好谈方略,颇知书,所至干治。然性刚忍,御下少恩,部兵终日擐甲,常如寇至,人多怨焉。真宗屡加勖励,且为覆护之。时朝廷每诏书约束边事,或有当行极断之语,官吏不详深意,即处大辟。继和言其事,乃诏:“自今有云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悉须裁奏。”先是,继隆卒,继和耻以遗奏得官。久之,迁西上阁门使。大中祥符元年卒,年四十六。赠镇国军节度,遣诸王率宗室素服赴吊。(节选自《宋史·李继和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B.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C.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D.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文中指继和因上辈功劳任供奉官。B.城隍指城墙或护城河,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城河。C.牢酒即牢牲和酒,古代用作赏赐慰劳的物品,其中牢作祭祀用时,有太牢少牢之分。D.素服指白色的冠服,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表示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悼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继和深谋远虑,见识不同一般。有人以调拨粮草烦扰百姓为理由反对保留镇戎军,继和表示反对,认为镇戎军是北部边境的屏障,军事意义重大。B.继和精忠报国,很受朝廷重视。敌人夜里翻越长城进攻,形势危急,继和英勇迎战,得到朝廷嘉奖;他去世后,皇帝派遣诸王去吊唁。C.继和治军严厉,得到皇帝理解。继和对待部下缺少恩德,因敌寇经常到来,他命令士兵终日穿着铠甲,士兵对此不满,真宗却勉励他并替他掩盖不足。D.继和熟悉边务,敢于上书进言。当时朝廷下诏令严禁发生边境冲突,官吏没有准确理解诏令,随意执行死刑,继和上书反映,使朝廷下诏纠正官吏错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2)上曰:“苟缓急,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模范辈出的激情岁月,标志偶像:雷锋、焦裕禄、革命先烈……——20世纪60年代从单一走向多元,标志偶像:陈景润、中国女排、朦胧诗人、港台明星……——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飞速发展,谁都有可能被万人欣赏,做做偶像梦?为什么不呢?——21世纪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分析其包含的传统习俗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诗句意思,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分析判断其包含的传统习俗。平时需要注意积累一些关于传统习俗的知识。“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抓住“鼓声”“标”“目如瞬”等分析,以“目如瞬”形容龙目的生动,为赛龙舟。“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为观花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借月圆月缺表达了内心无限感慨之情。故选D。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正确选项是A项。B项、C项和D项都存在错误,但病句类别有所不同。B项的错误在于两面对一面,“是否能”谈到的是正反两面的情况,“是……的保障”讲的是正面的情况,显然搭配不当。C项的错误在于句式杂糅。“根据……出发”应当改为“根据……”或“从……出发”。D项的错误在于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应该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应调整为“既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又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还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3、1.B2.D3.C【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画线句的主要病因是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山峰”应该与“排列”搭配,而不是和“陈列”搭配。“无数次”修饰的是“产生后悔”,而“后悔”是“此行的”,即此次出行产生的后悔。A项,语序不当,“无数次”应放在“产生”前。C项,搭配不当,应将“陈列”改为“排列”;语序不当,应将“无数次”应放在“产生”前。D项,搭配不当,应将“陈列”改为“排列”。故选B。2.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豪放不羁”,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语境是作者认为那些杰出的文人,他们不相信人类已经可以用骄横的气势来面对大自然的风景,故选“盛气凌人”,从而排除BC。第二处,“毕竟”,终归;终究。“究竟”表示事情的结果、原委,多表询问、质疑、猜测。语境是“它挟带着雷霆蹿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应选“究竟”,故排除A。第三处,“消逝”,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亡”,灭亡、消失。语境是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消亡”。综合以上分析:故选D。3.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本题第①句前的语境是“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的一下”,说明句子的主语是这里的“银帘”,所以应该用代词“它”来指代,即“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从而排除BD。第②句后面的语境是“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是主动语态,故应该选“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这样的表述。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D【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A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这个主语不能放在关联词后面。“不仅”与“适当的户外活动”应调换位置。应改为“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能放松心情”。B项,搭配不当。谱写:创作歌曲或为歌词配曲。故“谱写”不能搭配“英雄”,应在“英雄”后加上“赞歌”。应改为“他们用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赞歌”。C项,成分赘余。“达到”和“以上”意思重复,应去掉“以上”。应改为“我国每年因食用农药污染的食品而导致中毒的人数达到20万”。故选D。5、1.D2.①这首小诗吟咏竹,通篇不着一个“竹”字,但全诗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句句均未离开竹。②衬托手法。诗中用“烟”“雨”“风”“松”“山峰”“春芽”“莎草”等意象烘托竹的高洁气质,表现竹的生长过程及蓬勃生机。③拟人。尾联以杏花多情陪伴表现竹的美好。全诗透露出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迸’……写出了竹的姿态和生长环境”错,“侵阶藓拆春芽迸”写的是春天笋芽从阶前的苔藓中迸出,写的不是“竹”,是“笋芽”。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全诗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篇不着一个“竹”字,但句句均未离开竹。“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洗来疏净见前峰”采用衬托手法,不正面直接写“竹”,却说它与烟雨清风最为相宜,它拂动流水,掩映村庄,与松树相伴;经过濯洗,清疏的枝叶间露出前面的山峰,通过与之相伴的意象及环境衬托竹的高洁气质。“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描写春天笋芽从阶前的苔藓中迸出,夏日浓荫掩映着长着莎草的小径,用春夏其他景物侧面表现竹的生长的过程与生机盎然。“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那多情的几枝杏花也从中穿过,与它相互映衬着。采用拟人手法,以杏花多情相伴表现竹的美好。【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靡有朝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无边落木萧萧下梦啼妆泪红阑干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挟飞仙以遨游如乐何成如容易却艰辛【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示例)此题中需注意“靡”“坳堂”“庭”“萧萧”“阑干”“鉴”“挟”“遨游”“艰辛”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7、1.首先介绍文化的两层皮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典型表现;接着分析了文化两层皮的危害,最后指出文化形成两层皮的根源。2.人变得有两层皮,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前后不一;社会有两层皮,文化与现实脱节,网络与生活脱节。3.政府鼓励很多地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很多地方为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打着文化的旗号;“文化热”“国学热”只是一个贴金的幌子,没有热到根上;国人怕被别人说自己没文化,却又不认真学文化,尊重文化。【解析】1.该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必须先分析文章的结构,然后再理清论述的思路。而论述类文本的基本论证结构,不外乎是“引论,本论,结论”,或者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如此,前后连接起来,论述思路也就形成了。文章第一二节首先介绍了文化的两层皮,其是大众论,其二是官场文化,同时分析了这两层文化的表现。第三四五节分析了文化两层皮的危害,综合为“两层皮容易使人走极端,造成感觉上的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地会扩大和加剧社会上的两极分化”。最后一节的首句“为什么这样的“文化两层皮”会形成普遍的社会现象?”是该段的中心句,能分析出该段是指出文化形成两层皮的根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归纳概括段意,提炼主要观点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全面准确。该题要求分析文化的两层皮的危害。第四节中“文化的两层皮带来的结果是人的两层皮,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前后不一。”可总结出,人变得有两层皮,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前后不一。倒数第二节中“人的两层皮,又造成社会的两层皮,文化与现实脱节,网络与生活脱节”,可总结出社会有两层皮,文化与现实脱节,网络与生活脱节。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归纳概括段意,提炼主要观点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全面准确。该题要求分析文化两层皮的形成的根源。最后一节说“为什么这样的‘文化两层皮’会形成普遍的社会现象?有个口号流传了许多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说明是政府鼓励很多地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明目张胆地打文化的旗号,行招商集资之实,不过是用文化给自己贴金”,而政府打着这个旗号是为了取得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不止一地,具有普遍性。“我们热闹了好多年的所谓‘文化热’‘国学热’,并没有热到根上”,说明“文化热”“国学热”只是一个贴金的幌子,没有热到根上。“还需从文化的本意、文化的核心价值上开始预热、升温,而不是只用来表面贴金”,从中能反推出,国人怕被别人说自己没文化,却又不认真学文化,尊重文化。【点睛】归纳内容要点,要仔细审题。锁定材料范围有的题目在题干中直接给出了资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有的题目没有明确指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资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抓关键词,找关键语句。这是作答归纳概括题“迅速、准确”的一个比较有效,也是比较常见的技巧方法。关键句可以是一个段落的开头,也可以是结尾总结,还可以在段落中部出现,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找出关键语句后,如果答案比较明确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果答案不那么明确,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提炼核心内容。有些给定资料可能找不到很明显的关键语句,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炼有用信息,注意材料的叙述线索,理清脉络;然后去掉句子中多余的修饰性词语或者一段话甚至整段材料的干扰性信息,提炼出一个段落、一则材料的“主干”,再根据具体要求对提炼的语句进行增加或者删减。整合要点,书写答案。通过各种方法提取出的答案要点往往比较零散,没有一定的逻辑,考生在最后整理答案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整合,必要时可在草稿纸上将要点列出,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合理整合加工。8、1.C2.C3.(1)利①倒逼人类写出更好的原创性作品:②让人类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认知。(2)弊:①大们将缺乏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变得越来越偷懒;②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丧失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C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足以说明机器人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错误。根据原文“实际上,机器人在计算,记忆等脑力方面,目前确实超越了人类,但在两个方面还无法突破,一是创造,二是情感。以小冰为例,它写诗是综合了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风格,自己不能凭空创造”可见,小冰只是综合了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风格,自己不能凭空创造,并未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举小冰的例子也是为了论证机器人有无法突破之处,并不是说明机器人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并在和平友好相处中穷尽未知世界”错误。根据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已经穷途末路。人工智能写作在倒逼人类写作,除非人类写出更好更有原创性的作品,否则被取代和淘汰是迟早的事。”可知,人类的作品可能被取代和淘汰,而不是和平友好相处。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人工智能写作可能会带来哪些利弊?”然后定位相关语句,找出利弊,注意分点作答。利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中,根据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已经穷途末路。人工智能写作在倒逼人类写作,除非人类写出更好更有原创性的作品,否则被取代和淘汰是迟早的事。”可概括出“倒逼人类写出更好的原创性作品”。根据“有一天,也许我们既能得见人工智能的背,也能得见它的面,并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世界。”可以概括为“让人类在交互的爱意中获得新的认知。”弊端主要集中在材料三,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平台变得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强大和廉价好用,人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懒,总是依靠机器来帮自己写诗,包括给女朋友写情诗也请机器帮忙,那很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这才是我特别担心的景象。”可概括为“大们将缺乏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变得越来越偷懒”。根据“机器写诗亦然,能够导致人类失去诗性的肯定不是机器诗人,而是诗人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以及这一趋势将由此往何处延伸。”可概括为“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丧失对诗歌的信仰和追求。”【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9、1.A2.答案示例一:本段试图证明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以梁鸿写《出梁庄记》时采访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和信息记录之细致来加以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突出的是其甘冒危险浸入式体验的勇气,采访过程是否细致扎实并不确定,因而说服力较弱。答案示例二:本段以中外两个事例来论证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两个事例前者侧重采访地点和体验方式的选择,后者侧重采访对象和记录过程的处理,都强调了采访方式需要仔细考量、严谨深入,避免孤例证明或单一类型事例证明的单薄,增强了例证的说服力。3.B4.本文首先指出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现象;接着界定了“非虚构写作”的内涵,确定其基本要求;然后从非虚构作品文体的阅读价值、写作追求和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出发,论述非虚构写作的独特优势,由此揭示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意义。5.体现对身边普通民众的关怀;具有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反映时代精神生活内核;展现个人和世界的复杂关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结合原文做出正确判断。A项,由②段“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可知,“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诚实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发现。B项,表意绝对。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但不是说“不能出现主观想象的画面”。C项,推断错误。“非虚构写作”,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发展调查报告》不属于文学创作,不属于“非虚构写作”。D项,推断错误。某位“九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历程》具有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的特点,符合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也属于“非虚构写作”。故选A。2.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看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回答“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霍华德•格里芬和梁鸿的例子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要先做出明确判断,再具体分析,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扣到是否做到了理由充分。本段“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是内容要点,接下来选用了两个例子来说明。用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域”。用梁鸿的事例,“为了写作《出梁庄记》,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50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来”,写梁鸿写《出梁庄记》时采访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和信息记录之细致。单从这两个事例与观点的联系看,梁鸿事例能突出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而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突出的是其甘冒危险浸入式体验的勇气,采访过程是否细致扎实并不确定,说服力较弱。如果从两个事例的选取角度看,霍华德•格里芬的例子侧重采访地点和体验方式的选择,梁鸿的例子侧重采访对象和记录过程的处理,它们都强调了采访方式需要仔细考量、严谨深入,以中外两个事例来论证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可避免单一类型事例证明的单薄,增强了例证的说服力。3.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对文章重要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进而做出推理概括。本句在文章第⑧段的结尾,是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答题时,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段落开头,“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是总领句,后两句是表现,最后的划线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意义体现在“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是说“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对文学题材变革的推动意义”。故选B。4.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理清文本层次,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看写作的先后顺序和内容间的关联,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梳理各段语意:①段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掀起了一股浪潮;②“非虚构写作”的内涵和基本要求;③举例说明,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④非虚构作品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⑤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由此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⑥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⑦与专业文学创作、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了写作的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⑧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由此看,①段指出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现象;②段“非虚构写作”的内涵和基本要求;③④⑤⑥介绍非虚构作品文体的阅读价值、写作追求和独特优势。⑦⑧段揭示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意义。5.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答题时,可从文本出发,根据文中对“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阐述,结合题干要求,注意“一日小编”的身份,拟出具体的评价细则。从文中内容看,“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提干肯定了几篇作品在“内容基于事实”“叙述精彩动人”等方面得分相同,去寻找关于“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内容即可。从第⑥段看,非虚构作品“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说明好作品要具有社会现实批判意识。“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说明好作品要反映时代精神生活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让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抵达真正的‘真实’境界”,说明好作品要展现个人和世界的复杂关系。第⑦段讲,“有故事的人”是由凤凰网推出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对非虚构写作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可知好作品要体现对身边普通民众的关怀。根据以上分析,找出三条作为具体的评价细则即可。【点睛】“行文思路”题命题的一般规律: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从全国一卷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文思路”,则此题总是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进程。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文本加以归纳、概括。“行文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2.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文思路”的解答思路。3.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文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10、1.A2.D3.B4.(1)兵器从外输入大都不合规格,(他)上奏建议按半价收取,并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物。(2)即使(“伪儒”)表面上假借名义,与自荐求官、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好些呢?【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京城卫戍部队的诸位武臣声称减少了自己的月薪,一片哗然,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围着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句中,“减已月俸也”是“谓”的宾语,应该连在一起。据此分析可排除BC两项。“围而噪之”与“同亨再乞休”是两件事,中间需要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分析可知,A项断句正确。故选A。2.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同时,要积极利用文言文文本进行正误判断。D项解说错误,“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如果没有考中,虽是同年参加科考,也不能互称同年。故选D。3.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B项,“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分析错误,原文"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这一次,他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故选B。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1)率,大都;中,符合;直,价值。(2)阳,表面;假,假借;愈,较好。【点睛】参考译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选拔,曾同亨却全都亲自挑选。他与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初年,任文选郎中,几乎将旧臣举荐任用完了。晋升为太常少卿,因急事请假离去。万历初年,出任大理少卿。历任顺天府尹,任右副都御史管辖贵州。御史刘台触犯了张居正。曾同亨是刘台的姐夫,给事中陈三谟想将他们一起驱逐,上奏曾同亨羸弱不胜职。诏令调他到南京,于是称病回乡。万历九年(1581),京城考核纠察官,给事中秦灿、御史钱岱等人又秉承张居正旨意,列上曾同亨的姓名。张居正勒令他休息。张居正死后,他出任南京太常卿。皇帝召他担任大理卿,调任工部右侍郎。负责督促营建皇帝逝世后的寝宫,节省三十多万两白银。由左侍郎升为尚书。军事器械都从外地输送来,全都不合乎标准,他奏请以半价签收,又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额。皇帝都答复可以。汝安王妃请求征收桥税,曾同亨拒绝了。皇帝最终应允了王妃的请求。内府的工匠,隆庆初年人数达到一万五千八百人,不久淘汰了两千五百人,但是宦官却不断增加。曾同亨上奏请求清理、整治。已经得到圣旨,宦官又上奏压制了此事。给事中杨其休上奏争辩,皇帝不接纳。曾同亨的弟弟曾乾亨奏请裁减冗员使经费宽裕些,京城卫戍部队的诸位武臣声称减少了自己的月薪,一片哗然,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围着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启用他任南京吏部尚书,他推辞了。此后很久,再度起用他任原职,他多次推辞之后才就职。税使在当地肆虐百姓,曾同亨极力劝谏。万历三十三年(1605),全面考核京官,他与考功郎徐必达正直不徇私情。当年,北都考核拂逆了当政者的意愿,宫中传旨保留给事中钱梦皋等人;南都的考核和曾同亨自己的奏疏,也很久不下发。曾同亨恰好因事进京,于是称病。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而后退休。曾同亨初次进入吏部,严嵩是他的同乡,尚书吴鹏与他父亲同年进士,曾同亨没有做私下拜访。曾在署舍住食,整月不回家。一向与罗汝芳、耿定向相好。尚书杨博痛骂伪儒,曾同亨说:“他们中间多愚昧者,不可以一概斥责。即使表面上借儒学名义,这与卖身进取,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更可恶呢?”他在七十五岁去世。被赠封为少保,谥号恭端。11、1.D2.B3.C4.(1)平凉旧地,侧面控制夷人部落,是中华的险要地理形势,在那里筑城有很大好处。(2)皇上说:“如果有紧急情况,不为他增加兵力,旧可能导致失去救援了。”【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继隆”“继和”为人名,可做主语;根据上下文“边任”为“任边疆职务”的意思,“兵柄”为固定词组,为“兵权、军权”的意思,两处都不能分开;故本题选D。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B项,“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城河”,表述错误,“河”在文中指“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故选B。3.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归纳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虫害防治与旅游设施维护协议2篇
- 2024幼儿园人事管理与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保障合同3篇
- 冲刺高考励志话题个人演讲稿范文(4篇)
-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中医调理肝脏问题的常识
- 2025年冀少新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游泳池健康水疗服务承包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粤教新版必修1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3年会计学考试复习题
- 建筑智能化项目系统试运行记录表
- 三年级上册寒假每日一练
- (正式版)SHT 311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规范
- 重庆工作报告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教学计划
- 无人机驾驶员航空知识手册培训教材(多旋翼)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员工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 洗衣店行业创业计划书
- 医院规划发展部社会工作科职责
- 2024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临床合理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