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钠》高一化学说课稿《钠》高一化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简要而系统的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及大纲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B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如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并从感性的实验现象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能力目标通过对物质立体构形的理解使学生逐渐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教育。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甲烷的取代反应是烷烃的特征反应,使学生弄清取代反应的确切含义。甲烷的化学性质牢牢掌握,其他可触类旁通。难点:甲烷的分子结构。通常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很差。甲烷的取代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置换反应相区别。二、教学方法以实验和日常生活实际为基础,导出有机物的基本性质。从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分析产物,比较说明置换与取代的本质。并且比较浅显的阐述其反应历程即链的引发、链的增长、链的终止。通过对甲烷分子模型的认识,初步让学生有个立体化学的概念。三、教学程序▲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状态。导入语可以说:有机化学同学们在初中时就有所接触,再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有机物,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煤气、石油等。向同学提出问题,请同学初步的讨论有机物的一些性质。▲讲授新知识拿出甲烷的分子模型,并说明他是烷烃的最简单分子是日常生活中的沼气。请同学指出甲烷的空间模型是什么形状的,指出各个球各代表什么,有多少个键,而后进一步用实验现象导出甲烷的取代反应,分析其与置换的差别。▲练习反馈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方面的问题,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弥补。▲小结小结是目的的是画龙点睛,回归主题,提炼主干,使学生对内容一目了然。《钠》高一化学说课稿「篇二」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三、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四、教学程序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主探究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3.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钠》高一化学说课稿「篇三」一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三.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实验探究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问题引入课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2.为什么铁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将学生的思绪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有没有什么变化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分歧,引发了思维冲突。这样,我以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更是为下一实验探究环节提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阶段。(二)合作探究,解决课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实验探究环节,老师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并让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状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变化的实质的复习和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的观察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是因为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到此,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观察、讲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得以解决,质量守恒定律也真正的建构在学生的脑中。接下来以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吗?引入后面的两个验证实验,在做实验之前,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状态,结果发现这两个实验天平都失去平衡,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天平都失去平衡的原因,应如何改进装置?学生很快就有了结果-----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前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2.为什么铁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知识。(三)归纳概括,小结课题这个环节,以质量守恒定理为中心,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一总结。本节课主要探究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守恒的原因以及应用。(四)反馈练习,巩固课题当学生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后,就可以利用定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以此扩大知识的应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钠》高一化学说课稿「篇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方法理论→实践→归纳→探究→激趣等。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资料。2.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带导管的胶塞、量筒、水槽、烧杯、普通漏斗、滴瓶、三角架、蒸发皿、试管架、试管夹、试管刷、试管、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坩埚钳。3.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故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讲解]化学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药品)。[师]大家实验台上放着的就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另外还有几种化学试剂(分别是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问]你能叫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试一试![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台上的实验仪器(仪器种类如课本图所示),并熟悉它们][过渡]当我们要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首先要熟悉实验室规则。(指导学生看课本图或实验室内的实验室规则)[师]请大家不要轻视这些规则,因为它们是你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讲解]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则,而实验室的药品在取用时也有一定的讲究。为使我们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我们就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它们进行操作。[板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几项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首先,我们来学习药品的取用。[板书]一、药品的取用[讲解]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常用特别图标进行明示。[指导学生看图(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介绍]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主要有固体和液体两类,气体一般是现用现制。[观察]实验台上放固体碳酸钠和固体锌的试剂瓶与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液体试剂瓶的瓶口有何区别?[生]放固体试剂的瓶口大,放液体试剂的瓶口小。[讲解]瓶口较大的试剂瓶叫广口瓶,瓶口较小的试试剂瓶叫细口瓶。[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生]瓶口大可方便取出固体,瓶口小可方便倾倒液体。[师]回答得十分正确![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练习固体药品的取用。[板书]1.固体药品的取用[讲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展示药匙和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的方法与取用粉末状的固体的方法是有所区别的。[板书](1)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的方法[边讲解边演示]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学生练习实验]把锌粒放入试管中。[板书](2)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边讲解边示范]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学生练习实验1]往试管里装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过渡]现在,我们来练习液体药品的取用。[板书]2.液体药品的取用[师]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图是液体药品取用的操作示意图,仔细观察该图,并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示出液体倾倒的操作示意图和所要讨论的问题][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讨论结果]1.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避免塞子沾染桌上的杂质而污染试剂。2.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可防止液体流在试管外或洒落,倾倒时应缓缓倒入以防止液体溅出。3.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瓶口残留液体顺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签。(注:教师可展示一标签被残留液体腐蚀的试剂瓶)4.倒完液体要立即盖紧瓶塞,是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把瓶子放回原处是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注:教师在学生讨论此问题时,可展示一墨水瓶盒子(最好是碳素墨水)上的“用毕请将瓶盖拧紧”字样给学生观看,并指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墨水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师]现在,请大家对倾倒液体的正确方法进行总结。讨论: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结论](1)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外焰>内焰>焰心。故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加热。(2)给物质加热的正确方法是: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操作时,先要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度),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加热时,还要不断振荡试管,以防止局部受热沸腾而飞溅。引导学生看课本图(加热方法)。现象:(1)试管中有蓝色不溶物出现;(2)试管中的蓝色不溶物转化为黑色不溶物。[师]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常温下性质稳定的物质在加热时有可能变得不稳定而发生变化。如上述实验中的蓝色不溶物。[设问过渡]在本课题的实验完成以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这样离开实验室了呢?[生]不是,还应该把用过的东西收拾干净。[师]对!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善始善终。在实验室做完实验后,我们首先应把用过的仪器洗涤干净。否则,下一次使用时,会影响实验效果。[板书]三、洗涤仪器[师]本课题我们需要洗涤的仪器主要是试管和量筒,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洗涤它们并把它们洗干净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观看图(试管的洗涤)][学生做实验]按刚学到的洗涤方法,将本课题实验中所用的试管和量筒都刷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小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本课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是你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布置作业]课本P19习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的方法(2)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2.液体药品的取用(1)倾倒液体的方法(2)量筒的读数(3)胶头滴管的使用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给物质加热三、洗涤仪器解析:A项滴管不应伸入试管里面;C项试剂瓶口与试管口没有紧贴。答案:BD备课资料1.为什么不可靠近瓶口闻药品的气味?实验室中许多气体或蒸汽是有毒的或有强刺激性的。如靠近瓶口直接闻气体或蒸汽,大量有毒或强刺激性的气体会对人造成伤害,会发生咳嗽、流泪、胸闷、心慌等中毒症状。如需知道它的气味,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瓶口放在离鼻孔约一尺远的前方,用手扇过来少许气体,飘三鼻孔。这样做对人的影响小。2.为什么不可尝药品的味道?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有一定毒性的,如常见的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铅、氯酸钾等都有毒,有些物质的毒性很大,如白磷、氯化钡、氯化汞,误食很少量都会使人死亡。还有许多药酸、碱都有强腐蚀性,沾在舌头或口腔上都会造成严重伤害。即使没有毒性的蔗糖、食盐,由于取用时用的药匙不干净,也会被污染而不纯。所以,在实验室中绝对不可尝药品味道,同时还应养成实验后认真洗手的好习惯,以防手上沾有药品,污染食物。3.为什么不可用手拿取或触摸化学药品?在实验室中对粉末状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取用。对块状固体通常用镊子夹取,但不可用手拿取,也不可用手触摸。一是防止手不干净会污染药品,二是防止药品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浓硫酸有强烈脱水性,氢氧化钠、液溴、浓硝酸等都有强腐蚀性,都会损害皮肤,甚至造成严重溃疡;有些物质有毒性,手上沾上有毒物质,再拿取食物,会造成中毒;有些物质如苯胺可透过皮肤使人中毒;有些药品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使人中毒。因此不可用手拿取或触摸药品。4.为什么取出来的药品不可再倒回原试剂瓶中?在实验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取出来药品没有用完。怎么办?可以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但不可再倒回原试剂瓶。主要为了保证药品的纯度,防止被污染。因为有些药品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亚硫酸钠等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一部分被氧化成硫酸铁、氯化铁,硫酸钠等。还有些物质容易吸收空气小水蒸气中、二氧化碳等而变质。5.为什么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点燃后,火焰可分为三个部分:①焰心:主要是刚汽化的酒精蒸汽,还未燃烧,温度最低。②内焰:由于空气不足只部分燃烧了,含有炭粉还原性物质,将洁净的磁片插入,会看到表面上有黑色炭。由于燃烧放热,温度较高。③外焰:由于空气充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温度最高。根据酒精灯火焰的结构可知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通常都用外焰。6.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哪些事项?使用酒精灯时,通常要注意以下事项:①使用前要检查灯芯和酒精量。剪去烧焦的灯芯,调整好长短,灯芯过短酒精灯火焰小,过长时容易烧焦棉芯。酒精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3/4,过多容易洒出,不要少于容积的1/4,过少灯芯不易吸足酒精,使火焰小且易烧焦棉芯。②应用火柴点燃,绝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容易洒出酒精而失火。③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盖灭后,还要将盖打开,使空气进入,再盖上,下次容易打开。用后盖好灯帽防止酒精蒸发。④添加酒精时,必须熄灭后再用漏斗添加。⑤被加热的器皿不可触及灯芯,防止热器皿触及冷灯芯引起炸裂。7.对试管加热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对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位置在距试管口1/4处,长柄在下短柄在上,手握长柄,拇指不可按短柄,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不可用手夹持试管,以防烫手。对盛固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或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后,倒流回试管底部遇热造成玻璃破裂。先对试管均匀加热,然后集中在盛固体部分加热,防止受热不匀使试管破裂。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保持45°倾角,加热部位在斜面下方,并且试管口不准对着人。这些措施都是防止液体沸腾时溢出,或者发生暴沸时冲出伤人。8.为什么对烧瓶、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对烧瓶、烧杯直接加热时,受热不均匀,直接受热部分膨胀程度大,产生内应力,容易使仪器破裂。垫上石棉网,使受热均匀,可防止玻璃仪器破裂。9.集气瓶和广口瓶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用途?集气瓶和广口瓶外形相似,但瓶口、瓶颈部分有区别。集气瓶口是磨平的、磨砂的,用磨砂玻璃片盖住后比较严密,用于收集和暂时存放气体。广口瓶的瓶颈是磨砂的,而瓶口是光滑的,用磨砂的玻璃塞,塞住瓶口,比较严密,用于盛放固态药品,也常用广口瓶作装配制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器。10.使用滴管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滴管用于吸取并滴加少量液体试剂。为防止液体试剂互相污染,最好一种试剂专配一滴管。如共用滴管时,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清洗;吸液体时要缓慢,不可过满,不可横放,以防污染胶帽。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要采用“悬滴”方式,即使滴管下端悬在试管口上方,而不可将滴管插入试管内,以防污染。只有滴加FeCl2等易被空气氧化而影响实验结果时,才可将滴管插入试管内。使用后应立即清洗保存好。《钠》高一化学说课稿「篇五」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2)过程方法: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知识迁移及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改进实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事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虽然硝酸在初中化学中曾经介绍过,但作为硝酸的性质只是简单提及,而且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尽相同,还原产物也不同,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相比更加复杂,更难掌握,因此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硝酸的两大特性。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我还设计了本节课的创新点:在探究硝酸性质中既有理论探究也有实验探究还有实验仪器的改进。学生活动的体验点:体验硝酸泄露的可怕性,硝酸的强氧化性以及实验仪器的改进。三、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我采用学案导学、情景激学、目标驱动、实验助学的方式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通过信息归纳、类比推理、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合作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乐学其中!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学生心里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新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教师应创设利于学生探索、求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得以快速成长。于是本节课我通过硝酸泄露事件作为线索,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这不同于以往的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模式,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科学猜想、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反思、实验改进,来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二)学习目标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要给同学们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目标1、通过信息整理感知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目标2、通过联系实际复习回顾硝酸的酸性。目标3、通过理论探究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目标4、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目标5、自由交流,寻找自我提升的空间。(三)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新课引入:播放一段录像:硝酸泄露事件。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际生活问题为线索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机会。目标1、感知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根据学案观看录像,整理由录像中所得到的信息:结合阅读教材归纳出硝酸的物理性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目标2、复习回顾硝酸的酸性。我通过创设情景。提问: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你能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硝酸的酸性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硝酸能与金属反应为“硝酸的强化性”的学习环节提供发现问题的理论基础。目标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回顾展示图片:高速公路上弥漫着红棕色的烟。对比展示:一瓶呈黄色的浓硝酸。问题:高速公路上红棕色的烟是什么?长久放置的浓硝酸为何呈黄色?追问:如何正确保存硝酸?设计意图:学会通过对比、迁移、质疑、阅读获取新知识,掌握“性质决定保存”的规律!并且从上理论探究:硝酸的分解产物除了二氧化氮还有什么?引导他们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并由学生推导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的推理能力。任务4、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融合知识、方法、能力等多重目标的实现。为了能顺利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了沿着科学家的脚步去探索实验探究:(科学猜想――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反思―实验改进―实验小结。)(1)猜想:回顾图片:用槽罐车运输浓硝酸,你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与浓硫酸联系起来:钝化―强氧化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虽然已经学过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是我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因而在实验设计方案上我相应地降低了难度:(2)设计方案:我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对以上猜想进行验证。基于环保、节约、携带方便,我对实验仪器进行了改进,采用一套微型实验仪器,由于没有配套的微型试管塞,我采用了气密性更好的试管帽。并在学生进行操作前进行了详细说明。(3)实施方案:这是学生实验的学案:观察现象,填写下表:对比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剧烈程度,说明性:浓硝酸稀硝酸(填>、<或=)。(4)方案反思:稀硝酸与铜反应中我们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于是可能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质疑:产生的气体会不会是氢气呢?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改进才能确认究竟是氢气还是一氧化氮?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改进。(5)改进实验: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设计意图:使学生的分组实验不仅仅停留在机械的动手、观察,还要让学生明确“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样做更好”,是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由实验装置的改进再改进,优中求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然后,我们师生共同进行。(6)实验小结:同是硝酸与铜的反应,但浓度不同产物就不一样。设计意图:由此对学生进行辩证法的教育,量变引起质变!投影:“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和某些心怀不轨的金匠用王水来偷金的故事。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小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设计意图:当堂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将学生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准确,更深入。板书设计:再现知识、突出重点。目标5、自由交流,寻找自我提升的空间。最后我预留几分钟,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疑问能及时解决,做到释疑的高效性和及时性。比如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就会质疑: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吸水性,硝酸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波尔是如何从王水中再提取单质金呢?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硝酸的性质”这个知识技能作载体,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发现问题―理论分析――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核心,实现了“激学―促学―助学―乐学”的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钠》高一化学说课稿「篇六」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业设备采购核准表
- 航空会员账户管理办法
- 2025年度水利工程项目承包合伙合同3篇
- 科技园区房产交易合同
- 建筑工程项目担保细则
- 医疗设备招议标管理办法
- 国际石油勘探招投标详解
- 翻译服务业机构装饰施工合同
- 长途客运司机招聘合同样本
- 智能化煤矿配件管理未来趋势
- 女病人导尿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人教版数学上册四年级期末试卷
- 智慧水务系统市场分析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
- 小学副校长教学工作总结
- 贵州省情知识考试总题库(含答案)
- 双方之间的合同约束
- 护理组长述职演讲
- 地球科学概论(长安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期末(试题)-2023-2024学年剑桥少儿英语一级上册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500道题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