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道德与法规》课程论文报告: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与对策探究2700字_第1页
《媒介道德与法规》课程论文报告: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与对策探究2700字_第2页
《媒介道德与法规》课程论文报告: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与对策探究27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介道德与法规》课程论文报告: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31698《媒介道德与法规》课程论文报告: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125021一、新闻真实性面临的困境——以“王凤雅事件”为例 110210(一)“王凤雅事件”概述 124882(二)新闻真实性面临的困境 130649二、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困境的对策 231662(一)及时公布真相 211359(二)新媒体改革 327408三、结语 326977四、参考文献 3一、新闻真实性面临的困境——以“王凤雅事件”为例(一)“王凤雅事件”概述河南太康县的女孩王凤雅,死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她的母亲杨美琴利用一个线上平台为她的治疗筹集资金。2017年底,她的母亲杨美琴在微信上发布了几张她儿子在北京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照片,引来了媒体对其的一些质疑。随后,有关王凤雅母亲诈捐的传言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风暴。此家庭顿时成为了舆论的重点。那时候,微博上充斥着对此家庭的指责和侮辱。此后,相关事实随着各大媒体的深入信息被披露,关于微博的舆论迅速反转。发布虚假信息的“微博大V”随后通过网络平台向王凤雅家庭的亲属道歉,部分被转发的谣言也不断地被删除,线上的舆论慢慢归于沉寂。王凤雅事件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并且对王凤雅的亲属、募捐平台和热心捐助者都形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极大地动摇了网民对媒体的信赖。(二)新闻真实性面临的困境1.谣言频出导致网络舆情失控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与速度等特性,谣言也表现出裂变式增长的破坏力。现在所谓的真相不在官方的调查报告里,也不在法院的裁决里,而是在大家的脑补里。有一种现象,就是在网上主观臆测的基础上,故意捏造所谓的事实。主观臆测与捏造代替了真实,以至于谣言的频发。谣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网民基于个人感受,结合一些现有的信息,对事件的全貌展开概括的推测,从而使相关信息得到广泛传播。网民通过不同的平台,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个人的理解发表意见,并在这个过程中还原所谓的真相。在沉默螺旋效应的影响下,符合大部分人心理偏好的信息的影响不断提升,真实的事实变得无足轻重。在王凤雅事件中,网上有爆料称,“为王凤雅筹集的治疗费并未真正用于王凤雅的诊治,而是用在治疗她弟弟的兔唇。”这个标签与王凤雅事件紧密相关。重男轻女一直是中国公众关注并想谈论的热门话题。这个标签不断促进了王凤雅事件在不同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性别偏见、重男轻女等词汇很容易刺激热心网友的神经,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关于事件的讨论中,并形成基于个人情绪和经历的猜测与判断。广大网民继续讨伐王凤雅事件的亲属,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互联网意见领域,在事件真相尚未厘清之前,已经出现了激烈的分歧和不同意见的博弈。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今公众积极参与公共问题讨论的热情,甚至以公共事件参与者的身份促进事件的发生。另外也形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不同主观臆测和评论的不断高涨让事件持续发酵。公众就会不小心把观点当成事情的真相,用情绪代替理性,更深入的歪曲事件的本来面目。2.媒体道德滑坡导致失信于民在王凤雅事件中,知道漫画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幅漫画,描绘了一名3岁女孩被父母拖死的场景,并配文称该漫画描述的是女孩王凤雅。作者虚构了几张母亲用锅铲打女儿,并为了一张照片以募集捐款将女儿剃光头,致使王凤雅一家虐待女童并骗取捐款的传言。在如此故意的鼓励下,众多的点击与转载让很多不清楚事件的网民,理所当然就错误的认为这幅漫画是女孩王凤雅不幸的真实经历,并基于漫画中所描绘的内容,对王凤雅的父母和亲属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申诉。在媒体的推动下,公众舆论将女孩王凤雅的死亡归结于她重男轻女的家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有引导积极正确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就算是在揭露残酷事件时,也要采取冷静客观的心态,不随意夸大事实,不任意篡改事实。而新媒体为了故意制造焦点,寻求舆论爆炸的轰动效应,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刻意的夸大事实,恶意制造一场炒作,以求获得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舆论效果。这种故意炒作新闻的媒体行为,加深了新闻信息求真的道德缺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完善与社交媒体的繁荣,大众更愿意选择新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来满足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互联网空间中的交流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错误信息,媒体和大众之间的信赖慢慢被侵蚀和疏远。信赖被一种反传统的、极端的姿态所替代,这种姿态体现在大家对舆论的非理性化。最终演变成一种信任危机,全面展现了对主流的蔑视与对权威的怀疑。信任危机的背后是媒体公信力的恶化,现在媒体对民众本身失去信心已经变成新闻传播中的常见情况。。二、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困境的对策(一)及时公布真相传统的封锁信息的方法早已无法适应当代舆论的走向。这无法将公众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而且可以引起更多的公众猜测,导致二次舆论的出现。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官威,久而久之公众会产生官民对立的固有观念。因此,在处理此类热点事件时,政府应该改变被动的做法,变被动和被动为主动和主动,积极参与回答公众的问题,解答公众的疑虑。政府可以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就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发布可靠的独家新闻,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新闻,有效地防止舆论逆转的出现。(二)新媒体改革媒体对真相的探索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真理的现状就削弱了事实和真理的重要性。媒体作为公共权力的一员,必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舆论的海洋中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向公众呈现事件的真相,才能实现其在公共价值中的引领作用。新媒体在进行采访和报道时,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宣传积极的价值观。首先,新媒体从业者在报道前应尽最大努力去核实、求证,尤其是对于引起公众关注的热点、敏感事件,更不能凭自己固有的主观印象去判断,以免误导公众。其次,拒绝给网络新闻贴不同的标签。很多报道的高度偏颇性,不仅违背了公平公正报道的初衷,还夸大了社会的道德伦理危机。第三,媒体必须拒绝在报道中夸大事实的头条新闻,但不要过分强调事件的负面影响。它应该中立和客观地报道事实,努力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偏见的语言和含有怀疑和疑问的言论来误导公众。三、结语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大打折扣。想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新闻氛围,政府等权威机构需要及时公布真相,新媒体工作更要以事实真相为基础,传播正能量。只有共同努力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新闻舆论氛围,才能够尽量避免虚假新闻事件的发生,从而将这种新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为了得到最终的“真相”,我们必须为营造良好新闻舆论环境而不断团结努力。四、参考文献[1]许镜蕾.网络语境下新闻真实性问题再探讨[J].新闻文化建设,2022(17):39-41.[2]戚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