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易错字落实1.师者,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
)焉。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5.今其(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7.孔子师(
)子、(
)弘、师()、老(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之。
情境默写1.韩愈《师说》中开篇便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指出了古代求学的人获得成功的必然原因。2.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韩愈《师说》中“
,
”一句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3.韩愈《师说》中“
,
”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4.在《师说》中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大小无关,比自己大的人只要“
”,就要以之为师;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只要“
”,也要以之为师。5.韩愈《师说》中表明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句子是“
,
”。6.韩愈《师说》中“
,
”一句阐述了自己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7.韩愈《师说》中“
,
”两句,分析了人们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易错字落实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
不
)焉。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攻
)。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聃)。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韩愈《师说》中开篇便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指出了古代求学的人获得成功的必然原因。2.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韩愈《师说》中“
,
”一句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3.韩愈《师说》中“
,
”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在《师说》中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大小无关,比自己大的人只要“
”,就要以之为师;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只要“
”,也要以之为师。5.韩愈《师说》中表明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句子是“
,
”。6.韩愈《师说》中“
,
”一句阐述了自己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7.韩愈《师说》中“
,
”两句,分析了人们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二8.《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古代圣人已经很优秀了,还不断学习,批判了“今之众人”“
,
”的错误态度。9.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在从师学习上对其子“
”和对自身“
”的不同态度。10.韩愈《师说》中“
,
”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的原因。
11.韩愈《师说》中用“
,
”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1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13.韩愈在《师说》中,把为自己的孩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认为如果孩子只停留在句读的层面而不能解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14.(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15.(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9.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8.《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古代圣人已经很优秀了,还不断学习,批判了“今之众人”“
,
”的错误态度。9.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在从师学习上对其子“
”和对自身“
”的不同态度。10.韩愈《师说》中“
,
”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的原因。
11.韩愈《师说》中用“
,
”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4.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13.韩愈在《师说》中,把为自己的孩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认为如果孩子只停留在句读的层面而不能解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14.(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15.(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三、高考连接(1)(2019·全国卷Ⅲ)《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3)(2018·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4)(2014·大纲卷)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
,
”。(1)《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
,
”。(3)《师说》中,韩愈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句子是“
,
”。(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5)韩愈在《师说》中用“
,
,
”三句阐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模拟高考高考连接(1)(2019·全国卷Ⅲ)《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3)(2018·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4)(2014·大纲卷)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
,
”。吾未见其明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而大遗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
,
”。(3)《师说》中,韩愈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句子是“
,
”。(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5)韩愈在《师说》中用“
,
,
”三句阐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模拟高考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之所存也道之所存其出人也远矣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四、(1)《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
,
”。
(2)《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
。”(3)《师说》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
(4)在《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5)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6)《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答案:(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
,
”。
(2)《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
。”(3)《师说》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
(4)在《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5)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6)《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五、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B.孰能无惑 则耻师焉,
惑矣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4.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解析:B师:学习。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B.孰能无惑 则耻师焉,
惑矣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解析:CC项,均解释为“学习”。A项,超出/出自;B项,疑惑/糊涂;D项,道理/方法。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解析:DA项,“有”同“又”;B项,“生”同“性”,天性;C项,“受”同“授”,传授。4.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解析:DD项中的“所以”和题干句子中的“所以”都译为“用来……的、凭它(他)来……的”。A、B、C三项中的“所以”均表原因。六、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圣人无常师C.古之学者必有师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群聚而笑之B.①其出人也远矣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①小学而大遗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解析:CC项,使动用法。A、B、D三项与题干句子都是意动用法。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圣人无常师C.古之学者必有师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解析:BA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群聚而笑之B.①其出人也远矣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①小学而大遗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D(A项,第一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代词,他们。B项,第一个“其”,代词,指代古之圣人;第二个“其”,代词,那。C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是;第二个“而”,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D项,两个“所以”,都是“……的原因”。故选D。)七、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里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D.惑而不从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16.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②李蟠③童子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君子⑥今之众人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1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做法,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不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19.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4.C 15.B 16.C 17.D 18.C19.(1)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惑呢?(2)因为爱他的孩子,就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来教。可对于自身的学习,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14.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C项,“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中的“下”是“低,落后”的意思,而不是“下面”。故选C。15.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A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B项,两句中的“其”,都是代词,可译为“他们”。C项,“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
“于”,介词,译为“比”;“不拘于时,学于余”中的
“于”,介词,译为“向”。D项“惑而不从师”中的“而”,表转折,可译为“却”;“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中的“而”表修饰。故选B。16.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一项”。“君子”对应原文“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可知,没有向老师学习,故排除含有⑤的选项ABD;“今之众人”对应原文“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故排除含有⑥的D项。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17.D项,“贵、贱”指“地位高贵、卑贱”,而不是“家里有钱还是没钱”。所以正确译文: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故选D。18.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个地方,文章第三段,阐述的应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判断句;“孰”,谁;第(2)句采分点:“于”,对于;“身”,自己;“耻”,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1.《师说》中用“_______”一句开门见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以士大夫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_____”的糊涂做法。2.《静女》中“______,______”运用双关来赞美姑娘。3.《涉江采芙蓉》中,采用设问手法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5.《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6.《师说》中,韩愈认为,学者若不肯择师求教的话,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师说》中对如何择师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表明选择老师的标准与地位、年龄无关,而应该是“___,___。”2.《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___,___。”3.《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__,__。”5.《鹊桥仙》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突出变换多姿,心灵手巧,又指相思之苦、离别之恨。6.《虞美人》中“____,____”两句以自然的无限反复与人生的不可回首相对比,体现出李煜对往事的追忆之思和感伤之情。1.《师说》中韩愈赞手工业者们互相学习的句子是“__,__。”2.《师说》中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3.《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4.李煜面对春日的风月在《虞美人》中感慨“____,_____”。5.《涉江采芙蓉》中,“___,___”两句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写出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6.《静女》中“___”和“___”两句是对女子外貌的描写,写出了女子的娴静貌美。7.《静女》中,“____,_____。”两句通过典型的动作,将男子赴约等待心上人时的急切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1.古之学者必有师
小学而大遗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6.其为惑也,终不解矣。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4.自牧归荑,洵美且异。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5.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6.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7.爱而不见,搔首踟蹰1.李煜《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流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在《虞美人》中劈空怨问苍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4.《虞美人》中,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怅恨之情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6.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已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限的亡国伤感之情。1.《虞美人》一词中,李煜运用反问句表达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暂无常之意的词句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问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其中饱含词人对旧日生活的悔恨。4.《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写词人遥望金陵想象旧日生活,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6.《虞美人》中,李煜用比喻手法写忧愁多而绵长的名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月兆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23-24高一上·四川乐山·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蔑视权贵的精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也同样体现了这种精神。(2)诗人常用“酒”来抒发感慨,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
”和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都以酒寄情。(3)翻译句子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答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23-24高一上·浙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金就砺则利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1)古诗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琵琶行并序》中的“
,
”,表现出诗人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就能得到非凡的智慧,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江流击岸的雄浑气势。(2)“猿”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其鸣叫之声激越悠长,寄寓了人们多种情思,比如:“
,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1)《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渡的句子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的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宣威市来宾某中学学202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乡镇卫生院护士工作总结(13篇)
- 2025年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维修服务项目建议书
- 土地流转与农田规模化经营策略
- 特殊教育评估与个性化教学策略
- 2025年无机化工用催化剂合作协议书
- 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探究
- 数字技术赋能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
- 关于高一家长会发言稿(10篇范文参考)
- 法规咨询与注册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面巾纸行业运营模式与竞争格局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各地低空经济政策汇编
- 希沃白板5考题及答案
- 邢台2025年河北邢台市高层次人才引进10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XX乡镇履职事项清单表(1356项)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临床医学》试题真题及答案
- 地铁保安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解读与应用课件》
- 2025年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