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准备:1、学习用具:学案、彩色笔、积累本2、课前活动:大声读两首诗《芣苢》《插秧歌》3、学习状态:端正积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习目标:1、通过吟咏诗韵,理解诗意,感受诗劳动者的苦与乐。2、通过了解“诚斋体”的创作风格,学习重章叠句、比喻等手法及效果。3、训练多角度鉴赏诗歌思维方法,抓住诗歌的主要特征准确评价诗歌。4、学习古代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劳动精神生命的吟唱,劳动的赞歌《芣苢》《插秧歌》《诗经·国风·周南》
植物名称,即车前草,也称当道、牛舌草、车轮菜、蛤蟆衣。全草和种子皆可入药。三国时期陆玑说“其叶可鬻作茹”。北宋苏颂说它“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如鼠尾;花甚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赤黑色。五月五日采,阴干。今人五月采苗,七月、八月采实”“然今人不复有啖者,其子入药最多”。任务一:学习积累文化常识背景材料《芣苢》这是一曲劳动之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的时所唱的歌谣。古时传说,芣苢这种药材妇人吃了后对怀孕及分娩有利,又可治难产。所以古时妇女就想采一些芣苢放在家里备用。而且芣苢多子,象征着生儿子。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人们把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看得非常重,所以采摘芣苢、歌唱芣苢,以图吉利。
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天下和,政教平也。
《毛诗序》
若天下乱离,兵役不息,则我躬不阅,于此之时,岂思子也?今天下和平,于是妇人始乐有子矣
《毛诗正义》
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诗集传》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时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关于《诗经》《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六义”
是地方音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
是宫廷宴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风雅颂雅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颂
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诗经》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铺陈直叙、排比。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章法结构的表现形式:重章叠唱(重章复沓)作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回环往复,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诗经“六义”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答案兴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比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答案赋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答案
兴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江西派诗作缺点:取材琐细,较少反映社会现实,气魄、意境都欠阔大,也有一些浅薄无聊之作。但诚斋体的出现,给笼罩在江西诗派风气下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宋诗开创了一个新境界。插秧歌插秧的场景
杨万里描写自然美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的诗很多,成就也很大,这些诗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插秧歌》就是其中的一首。淳熙六年(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任务二、吟咏悟情,体会劳动场景
1、初读诗歌,感知两首诗在句式、韵律上的不同,依据学案要求,尝试完成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茂盛,众多貌。《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毛传:“采采,尤萋萋也。”
语助词,无义再读,疏通字词采摘摘取取得,获得从茎上成把取下从茎上成把取下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采采:薄言: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肩胛骨
移植(秧苗)
遍,满再读,疏通字词。
第三人称代词,他
一直
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兜鍪:dōumóu胛:jiá渠:只:莳:shì匝:zā照管:
《芣苢》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
。
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插秧歌》(民歌式)田夫直把秧苗抛,田妇接住赶紧插。小儿却把秧苗拔,大儿弯腰插苗忙,草笠仿佛是头盔,蓑衣犹如穿铠甲。濛濛细雨淅沥沥,家人头湿到胛。趁空赶紧吃早饭,顺便还能歇半霎。农夫忙着手里活,低头弯腰不说话。秧苗根虚难成活,栽种不完饭难下。你别在这喊叫啦,快去照看鹅和鸭!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吴师道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任务三:浏览名家点评,品读诗歌,鉴赏两首诗歌的美《芣苢》资料链接
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来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着那希望的珠玑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面颊,一个巧笑,急忙的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摘,替她往怀里装,她的喉咙只随着大家的歌声啭着歌声。——她听見山前那群少妇的歌声,像那回在梦中听到的天乐一般,美丽而过远。
闻一多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
——《唐宋诗》徐中玉
《插秧歌》链接资料诚斋体特点:
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其特点是:①幽默谈谐,风趣活泼。多从寻常生活中取材,常常在诗中打诨说笑,涉笔成趣。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②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善于捕捉曰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象,摄入镜头,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③语言通俗明快,多用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就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如《竹枝歌七首》(其一)“吴侬一队好儿郎,只要船行不要忙”。
这两首古诗终篇未见“乐”、“忙”二字,读之却自见其意,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劳动的欢乐与忙碌的?合作探究:如果你们正参加文学鉴赏比赛,请结合名家点评思考下面的题,讨论鉴赏两首诗歌特点,并分享独特的看法。时间五分钟。
《芣苢》
1、民歌形式,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2、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能体现出来。对采摘的过程,分别采用了“采、有、掇、捋、袺、襭”着六个动词,概括地描写了整个采摘过程,精炼而不繁琐。
3、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回环往复,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节奏感、音乐感,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满载而归的欢乐喜悦过程。在不断重叠、不断回环的歌声中,使我们感受到劳动妇女的快乐。
从结构看,以递进方式展示了由慢到快的劳动过程,展示了劳动的美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弹歌》
四句,八个字,描绘了我国远古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紧张的劳动获取食物。
《芣苢》改为“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时,谈谈劳作的感受。、写一写:劳动体验,以手写心
同学们,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这样一边采着野菜.一边唱着歌谣。是多么快乐和自在。那今天的我们呢?我们在生活中也尝到过这种采摘的乐趣。请拿起笔将你劳作的活动场景按照下列形式写下来。可改变动词。提示:采采
,薄言
。采采
,
薄言
。
示例:采采榆钱,薄言掇之。采采榆钱
,薄言品之。
《芣苢》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动作白描—画面
比喻烘托—气氛语言动作—心理对话细节—形象
《插秧歌》是杨万里写给农民的颂歌:歌颂他们辛劳中的秩序井然,顶风冒雨中的热火朝天;赞颂他们吃苦耐劳,废寝忘食,勤恳劳作精神。春种,秋收,这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责任,也是根植于骨子里的习惯。紧张繁忙艰辛劳心吃苦耐劳
任务四:小结概括两首诗的创作角度的异同。诗歌《芣苢》《插秧歌》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动词
赋
民歌形式、细节比喻
对话
白描动词
细节
民歌形式劳动场景直接描写,展现了劳动妇女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直接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展现了农忙时节插秧劳作的紧张与艰辛。情感基调欢欣
忙碌和辛苦请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描写具体采集动作袺襭结构导图请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插秧歌首联(白描手法):写___________颔联(刻画环境):反衬劳动的紧张、艰苦颈联尾联(对话描写):表现劳动紧张、农人勤劳插秧的繁忙结构导图拓展延伸:自由读几首写劳动、劳动者的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意蕴,致敬劳动者的伟大精神。
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居易《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课后自选兴趣任务: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他们的劳动场面(可参照《芣苢》《插秧歌》的内容),请你写一篇报道,要求既要有劳动场面的描写,又要有记者的评论。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任务五:观画赏舞,说说新时代青年对劳动的有怎样的认识?点拨:可以从“劳动与文化”“劳动与时代”“劳动的时代意义”
“人与自然”等角度思考。踏歌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歌舞形式,从汉唐到宋代都广泛流传。舞者成群结队,以脚踏地,边歌边舞。在民间,踏歌广泛流行,往往是人们为生活富足、祥和而舞。马远的这幅《踏歌图》描绘的正是这种传统。
舞曲《陇上踏歌行》,以久违的美景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日月山川近在眼前,一群人载歌载舞,跳出春耕时节的忙碌与喜悦。
正所谓“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劳动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劳作,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习近平)巩固练习,提升能力当堂检测一、阅读《芣苢》和《插秧歌》,回答1-2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B.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C.本诗综合运用诗经赋、比、兴手法,在极短的篇章里营造了极动人的境界和形象。D.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C2.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
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B.前四句中,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C.后四句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的描写,不仅进一步表现了插秧的紧张,而且也说
明了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D.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农事诗,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农业生产活动,表现了农人
劳动的悲苦和辛酸。√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没有表现“悲苦和辛酸”。小结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在生命所有的季节耕种中,喜悦存在于劳动的过程中。
——毕淑敏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让我们行动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劳动书写人生风采,用劳动汇聚磅礴伟力,助力青春向前,中国向前,时代向前【2019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丘学院《建筑信息建模(BM)》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动物病毒与人类健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程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活动二 安全网上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美术表现一中国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自然地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工程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跨境电商平台操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商学院《文献检索与学术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广告部业务年度工作计划样本(3篇)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课件-2.1创新思维训练 训练创新思维
- 能源管理软件招标模板高效节能
- 城乡环卫保洁投标方案
- 有效喝酒免责协议书(2篇)
- 《高血脂相关知识》课件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
- 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创新人才选拔数学试题及答案
- 广东清远人文介绍
- 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
- 《黄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