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发热_第1页
急救护理学发热_第2页
急救护理学发热_第3页
急救护理学发热_第4页
急救护理学发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救护理学发热演讲人:03-26CONTENTS发热基本概念与分类急救护理原则与措施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物理降温技巧与操作规范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发热基本概念与分类0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37.3℃。感染性发热,如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等;非感染性发热,如组织损伤、炎症、过敏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神经功能紊乱等。发热定义及原因发热原因发热定义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间歇热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发热类型与特点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临床表现发热可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加重心肺负担;高热可导致脑水肿,引起惊厥和昏迷;长期发热可影响人体消化功能、代谢和免疫系统等。此外,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还可能伴随相应的危害,如感染性发热可能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害临床表现及危害急救护理原则与措施02了解患者发热的原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情况等。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测量生命体征快速准确评估病情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氧饱和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注意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与供氧使用冰袋、冰帽、温水擦浴等方法,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引起寒战。根据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抗病毒等。定时测量体温,记录降温效果,及时调整降温方法。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病因治疗监测体温变化降低体温方法选择及实施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03

合理使用退热药物选用适当的退热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过敏史等选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掌握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嘱要求掌握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前,应明确患者的发热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避免滥用抗生素。根据细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确保治疗效果。按照医嘱要求掌握抗生素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使用或疗程不足。明确细菌感染指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抗生素应用注意事项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评估药物疗效。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注意观察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退热药物和抗生素都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应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030201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物理降温技巧与操作规范04局部冷疗使用冰袋、冰帽、冷毛巾等,置于患者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如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全身冷疗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利用水或酒精蒸发时带走大量的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擦浴时,用毛巾或纱布蘸取配好的溶液,可先从一侧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沿臂部外侧擦至手背,再从腋下沿上臂内侧向下擦至手心,擦完一侧再以同样方法擦另一侧。擦下肢时要从大腿外侧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脚心。药物降温在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物理降温方法介绍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了解患者发热原因、程度及全身状况。向患者解释物理降温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实施操作根据所选的物理降温方法,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进行实施。如使用冰袋时,应将冰块装入塑料袋或毛巾中,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以免引起冻伤。温水擦浴时,应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观察记录物理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同时,应记录物理降温的起止时间、降温效果及患者的反应等。操作流程演示注意事项物理降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苍白、青紫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应避免降温过快、过低,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或加重病情。误区提示物理降温并非人人适用,如血液循环障碍者、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者、组织损伤或破裂者等,应禁用或慎用物理降温。此外,物理降温只是对症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患者持续发热不退,应及时就医诊治。注意事项和误区提示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05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观察皮肤弹性、黏膜湿润度等指标,及时发现脱水的迹象。密切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补液计划,包括补充液体的种类、量和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增加营养摄入,改善身体状况。饮食调整脱水、电解质紊乱预防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解痉剂,以控制抽搐和惊厥的发作,缓解症状。镇静解痉在患者抽搐发作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患者受伤或坠床。安全防护抽搐、惊厥应对措施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观察皮肤色泽、温度等变化,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的迹象。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积极控制感染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源,减轻感染症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补液计划,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血压水平。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感染性休克风险评估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0603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和食物种类确保患者在合适的时间进食,提供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蔬菜、水果等。0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身高、BMI、皮下脂肪厚度等,了解患者的营养需求。02制定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制定合适的营养补充方案,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鼓励患者在发热期间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如床上活动、呼吸操等,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在锻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意外损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