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1页
第九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2页
第九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3页
第九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4页
第九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vissiblespectrophotometry,UV9.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化学分析方法的特点准确度高灵敏度低常量组分的测定例如,含铁量为0.01%试样,取样1g,铁含量为1×10-4g=0.1mg若用c

=0.01mol/L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化学计量点时消耗K2Cr2O7

的体积:0.155.85=0.01vv=0.2mL滴定操作无法进行,∴灵敏度低。1/6K2Cr2O7分特2分光光度法的特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相对误差2—5%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例如,上例中铁的测定,可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含量高,用光度法测定使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准确度低;含量低,用光度法测定结果产生的误差较小,准确度可以。原理二、分光光光度法分析原理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电磁波(自学)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γ射线→

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不同波长的光,其能量不同。波长愈短,光的能量愈大。选吸(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当一束光照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于是产生光的反射、散射、吸收和透射。由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的反射、散射、吸收和透射的程度不同,物质呈现的颜色也就不同.界面反射损失入射光束溶液中散射损失透射光束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400nm~780nm。透射光与吸收光可组成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光,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CuSO4溶液

蓝色

吸收白光中的黄光

蓝色

–黄色为互补光

KMnO4溶液

紫色

吸收白光中的绿光

紫色

–绿色为互补光

色表光吸颜色互补有意思!2.有机化合物电子跃迁的类型σ—σ*跃迁小于200nm的真空紫外区,如甲烷的为125nm,乙烷为135nm。仅能产生σ—σ*跃迁的物质可以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的溶剂,如乙烷、庚烷、环己烷等。n—σ*跃迁

λmax在200nm附近,但大多数化合物仍在小于200nm区域内,如CH3Cl的λmax为173nm,CH3Br的λmax为204nm,CH3I的λmax为258nm。n—σ*跃迁所引起的吸收摩尔吸光系数通常为100~300L·mol-1·cm-1

。π—π*跃迁是π电子从π成键向反键π*轨道的跃迁,含有π电子基团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都会发生π—π*跃迁,如有、等的有机化合物。n-π*跃迁由n电子从非键轨道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含有不饱和杂原子基团的有机物分子,基团中既有π电子,也有n电子,可以发生这类跃迁。杂原子的电负性越强,λmax越小;n-π*跃迁的几率比较小,所以摩尔吸光系数比较小,一般为10~100,比起π-π*跃迁小2~3个数量级。生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亦称发色团)。经常把含有非键轨道和π分子轨道能引起n—π*、π—π*跃迁的电子体系称为生色团,例如生色团的共轭效应助色团助色团是一种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位移并增强其吸收强度的官能团,如—NH2

、—OH、—NR2

、—OR、—SH、—SR、—Cl、—Br等。红移和蓝移化合物的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溶剂的影响π-π*跃迁,激发态的极性大于基态,当使用极性大的溶剂时,激发态的能量降低更多,因此的π、π*能量差ΔE变小,所以吸收波长向长波移动,即发生红移。从非极性到极性溶剂,一般波长红移为10~20nm。在n-π*跃迁中,n轨道能量的降低比π*更显著。n、π*的能量差变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即蓝移(注意:与π-π*跃迁的不同)。从非极性到极性溶剂,一般蓝移约为7nm左右。溶剂极性对吸收波长的影响,是区别π-π*跃迁和n-π*跃迁的方法之一。光谱法仪器——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记录装置(3)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曲线)过程五个单元组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度分析测定过程: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比色皿)→检测系统0.5,1,2,3,5cm待测试样λ/nmA吸光度λmax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吸收波长为横坐标作图,---吸收光谱曲线,它能更清楚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征曲线和λmax;浓度不同时,光吸收曲线形状相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但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不同物质的特征曲线:定律9.2光吸收的基本定律——Lambert-beer定律

(重点内容)(1)透光度TIo

ItIo

:入射光强度It

:透射光强度Ia:吸收光强度Ir

:散色光强度Io=Ia+It+Ir参比溶液的比色皿与试液溶液的比色皿为同一材质,Ir

可以相互抵消,故Io=Ia+It透光度T=IoIt

溶液当Io一定时,It愈大,溶液对光的吸收Ia

愈小,反之Ia

则愈大。A=lgIoIt朗比(2)朗伯定律—液层厚度与光吸收的关系当一束单色光通过一液层厚度为b

的溶液时,若溶液浓度不变,溶液吸光度的程度与液层厚度成正比。A=lgIoIt∝bA=lgIoIt=K’b(3)比耳定律—溶液浓度与光吸收的关系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一定的有色溶液时,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A=lgIoIt∝cA=lgIoIt=K’’c定律

(4)Lambert-beer定律(光吸收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b

的有色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A=lgIoIt=K’bA=lgIoIt=K’’cA

=lg得=acbIoIt或a—比例常数,称吸光系数ε—称摩尔吸光系数单位a:L/g·cmε:L/mol·cmc:g/L

c:mol/Lb:cm

b:cmA=

εcbε对某一化合物来讲,在一定波长下ε是一个常数,衡量某物质对光吸收程度,反映了用吸收光谱法测定该吸光物质的灵敏度。所以用ελmax来判断显色反应的灵敏度。ελmax越大,溶液对光的吸收能力越大,显色反应愈灵敏。

ελmax的变化范围10~105ελmax>104,强度大的吸收,灵敏度高。ελmax<102,强度小的吸收,灵敏度小。A与T(5)T与A的关系A=lgIoIt=lgT1=–lgTA=–lgT=εcb(6)吸光度的加和性若溶液中存在a,b,c,…,n个组分,在一定波长下,

A=Aa+Ab+Ac+…+An=εacab+εbcbb+εcccb+…+εncnb偏离哪些原因导致偏离朗伯—比耳定律?9.3、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c:c1,c2,c3

,c4,c5A:A1,A2,A3,A4,A5Ac·····c1A1c2A2c3A3c4A4c5A5标准曲线校正曲线工作曲线检量线负偏差正偏差

A=εcb原因直线关系决定于:吸收定律成立条件和吸光度测量条件控制.(1)

由于非单色光引起的偏差(物理因素)朗伯—比耳定律:单色光.实际工作:波长范围较窄的复合光。设入射光为λ1和λ2两种波长组成的复合光:

入射光强度为(I01+I02),透射光强度为(It1+It2)若ε1=ε2=ε

单色光则A=εcb若ε1≠ε2时(复合光),A与c不成直线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λmax作为入射光波长。?AAλc谱带A谱带B谱带A谱带B选用λmax作为入射光波长的优点:1)偏离朗伯—比耳定律小;2)灵敏度高。化因非平行光因素(2)由于溶液本身的原因引起的偏离(化学因素)1)被测物质与溶剂或与其它离子发生作用;2)溶质分子本身的离解;3)溶质分子本身的聚合;4)形成不同配合物;5)互变异构.这些干扰应避免!举例(了解性内容)Cr2O72ˉ+H2O=2HCrO4ˉ=2H++2CrO42ˉ橙色(450nm)黄色(375nm)显反9.4、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酸度:pH5,5mlHAc-NaAc盐酸羟胺:2.5ml

,Fe3+→Fe2+显色剂:邻菲罗啉,5mL溶剂:水温度:室温反应时间:10分钟例如,邻菲罗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铁因素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显色剂的用量、酸度、溶剂、温度、时间、干扰物。1)显色剂的用量:A0abcRA0a’b’cRcRA0(a)(b)(c)酸度、溶剂、温度、时间、干扰物ApHA温度A时间误差9.5、光度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1仪器测量误差(吸光度读数误差)–lgT=εcb(1)–dlgT=–0.434dlnT微分:=εbdc–0.434

TdT(2)÷(1),得(2)△cc浓度的相对误差△T—透光度的绝对误差分光光度计△T:±0.2%~±2%令上式的导数为0时,A=0.434(T=0.368),误差最小。0.434TlgTdT()’=–0.434dT(TlgT)’(TlgT)2=–0.434dTT(lgT)’+lgT(TlgT)2=–0.434dTlge+lgT(TlgT)2=0lge+lgT=0–lgT=lge=0.434–lgT=A

A=0.434△T=0.5%浓度相对误差的大小与透光度读数范围有关.当A

在0.2~0.8或%T=65~15时,浓度测量误差约为1.8~1.8%,最小误差为1.4%,最大误差<2%。条件2测量条件的选择(1)入射波长的选择选择λmax优点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干扰情况选择测定波长时,既要考虑准确度,又要考虑灵敏度,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铁的干扰用酒石酸掩蔽,吸收光谱图:λ/nmA6005505004500.60.40.2aba—丁二酮肟镍b—酒石酸铁λmax=470nm,此时,酒石酸铁干扰测定,故而,选择λ=520nm作为入射波长。读数(2)吸光度的读数范围的选择A=0.2—0.8(3)参比溶液的选择:参比溶液的作用:调吸光度等于0,即T=100%原理: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参比溶液的分类:水或纯溶剂溶液作参比溶液;怎么选择参比液?试剂空白作参比溶液;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加入掩蔽剂等试剂作参比溶液。原则参比溶液选择的原则(a)当被测试液、显色剂和条件试剂(如pH缓冲溶液、掩蔽剂等)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或纯溶剂作参比溶液;(b)当显色剂或条件试剂略有吸收时,则用试剂空白溶液(不加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可消除显色剂和条件试剂的颜色的影响;A试液=A试剂+AX-R∴A试液=A试剂+AX-R=AX-RA参比=A试剂=0(c)当显色剂、条件试剂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其它共存离子有色时,则用不加显色剂和条件试剂的试样溶液作参比,可消除共存离子的颜色干扰;A试液

=A共存离子+AX-R

A参比=A

共存离子=0∴A试液=A

共存离子+AX-R=AX-R(d)当显色剂、条件试剂和共存离子均有色时,可在一份试液中加入适当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然后再加入显色剂、条件试剂,以此作参比溶液,可消除过量显色剂、条件试剂和有色共存离子的颜色干扰。A试液=A共存离子+A显色剂+AX-R参比溶液配制:在试液中加入掩蔽剂,将被测离子X掩蔽,使之不与显色剂反应(无色),即AX=0A参比=A共存离子+A显色剂=0∴A试液=A共存离子+A显色剂+AX-R

=0+AX-R方法9.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一.定性分析1.比较吸收光谱曲线法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及相应的εmax是定性分析的最主要参数。2.伍德沃德(Woodward)规则当未知化合物有几种可能结构后,可用经验规则计算它们最大吸收波长,然后再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确认物质的结构。伍德沃德规则是计算共轭二烯、多烯烃及共轭烯酮类化合物π—π*跃迁最大吸收波长的经验规则。基值217nm同环二烯36nm烷基取代(5×5)25nmOR取代基(酰基)0共轭系统的延长(2×30)60nm环外双键(3×5)15nm353nm

例1:基值217nm

烷基取代(5×5)25nm

共轭系统的延长(1×30)30nm

环外双键(2×5)10nm

282nm

例2:二.定量分析1单组分的测定(1)比较法A标

=εc标bA试=εc试b由于标准溶液与试样为同一物质,同时测定条件一致,则c试

=A试A标c标(2)标准曲线A

·

·

·

·AXccX·多组非常重要!(p273)2多组分的测定假设:混合物中有两组分,分别为a组分和b组分,则:Aλ1=εa,λ1bca

+εb,λ1bcb

Aλ2=εa,λ2bca+εb,λ2bcb解联立方程求得组分

a和b的浓度差示3示差分光光度法普通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组分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较高组分用浓度稍低于待测溶液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设待测溶液浓度为cx标准溶液浓度为cs(cs<cx)Ax=εcxbAs=εcsb△A=Ax-As

=εb(cx-cs)

=εb△c测得的吸光度相当于普通法中待测溶液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之差△A。对比0102030405060708090100%T0102030405060708090100%TCSCX普通法:T=5%,A=1.30误差>2%示差法:T=50%,A=0.30,误差<2%例1CS作参比调透光度100%(A=0),标尺放大10倍,提高了准确度。例1.0.088mgFe3+,用硫氰酸盐显色后,在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50mL,用1cm比色皿在波长480nm处测得A=0.740。求吸光系数a及ε。解:

A=KcbK=Acb所以,a=0.740(0.088/50)×1=4.2×102

L·g–1·cm-1ε=0.740(0.088/50×55.85)×1=2.35×104

L·mol–1·cm-1aεε=a×MFe例2例2.取试样1.00g,溶解于酸中,将其中锰氧化成高锰酸盐,准确配制成250mL,测得其吸光度为1.00×10-3

mol/LKMnO4溶液的吸光度的1.5倍。计算试样中锰的百分含量。解:测定采用的是比较法,所以cX=cSAXAS=1.00×10-31.51=1.50×10-3Mn%=1.50×10-3×54.941.00250×1000×100%例3=2.06%例3.用普通光度法测定铜。在相同条件下测得1.00×10-2mol/L标准铜溶液和含铜试液的吸光度分别为0.699和1.00。如果光度计透光度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5%,则试液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为多少?如果采用示差法测定,用铜标准溶液作参比,则试液的吸光度为多少?两种方法中标准溶液与试液的透光度各为多少?示差法使读数标尺放大了多少倍?解(1)试液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CC0.434△TTlgT==0.434×0.5%10%lg10%=0.0217=2.17%A=–lgTT=10-A(2)△A=εb△

C=1.00–0.699=0.30(3)普通法TS=10-0.699=20%,TX=10-1.00

=10%示差法TS

=100%,TX=10-0.3

=50%(4)100%÷20%=5(倍)例4例4.某溶液有三种物质,它们在特定波长处的吸光系数a(L·g-1·cm-1)如下表所示。设所用比色皿b=1cm。给出以光度法测定它们浓度的方程式。用mg·mL-1为单位。物质400nm500nm600nmA001.00B2.000.050C0.601.800根据:光的加合性A=acbA400=(acb)A+(acb)B+(acb)C=0+2.00cB+0.60cCA500=(acb)A+(acb)B+(acb)C=0+0.05cB+1.80cCA600=(acb)A+(acb)B+(acb)C=1.00cA联立求解,可出:cA=?cB=?cC=?9.7分子发光分析法

—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法物质激发态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基态放热发射一定波长的光发光

荧光(fluorescent)磷光(phosphorescent)原子内层电子跃迁X射线发射X射线X射线荧光分析法原子特征谱线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发射特征谱线原子荧光分析法可见-紫外光分子中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发射比吸收光波长较长的光分子荧光分析法特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发光参数多,提供的信息量大荧光和磷光的基本原理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分子荧光光谱仪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磷光光谱法化学发光分析线性范围宽光致发光化学发光应用不如吸收光度法广分子发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Stokes位移荧光激发发光谱与吸收光谱的形状相近似,荧光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成镜像关系有机物的荧光1.具有电子跃迁类型的结构2.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3.具在刚性平面结构

酚酞与荧光素的结构十分相近,在0.1mol/l的NaOH溶液中,荧光素荧光效率达0.92,而酚酞却没有荧光。

芴荧光产率接近于1,联二苯仅为0.18。萘与维生素A,前者的荧光强度为后者的5倍取代基的影响1.给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加强-NH2,-NHR,-NR2,-OH,-OR,-CN2.吸电子基团使荧光减弱而磷光增强-COOH,-CHO,=C=O),硝基(-NO2),重氮基3.取代基位置的影响邻位,对位取代者增荧光,间位取代者抑制荧光(-CN取代者例外)4.取代基的空间阻碍对荧光也有明显的影响无机物的荧光镧系元素(Ⅳ)的化合物,U(Ⅵ)化合物等金属螯合物的荧光影响荧光强度的环境因素1.溶剂的影响2.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增高,荧光物质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及荧光强度将降低。3.介质酸度的影响4.其他方面影响

量子产率:

荧光物质发射光子数与吸收激发光子数之比(当非辐射跃迁A返回基态的概率很小时,

F接近于1,在通常情况下,

F总是小于1的)2.分子荧光光谱仪组成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发射单色器氙灯高压汞灯250-700nm激光器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光栅扫描激发光谱、选择激发波长低荧光的玻璃或石英容器表面散射主要光谱干扰:方形激发荧光扫描发射光谱分离发射波长消除其他光线干扰获得所需荧光记录仪光电倍增管与可见紫外光度计的不同之处:

两个单色器

两个单色器互成直角可使灵敏度

3.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一)定量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F与物质浓度成正比被测物本身有荧光直接测定间接法荧光猝灭法无荧光的被测物与荧光物质作用F

K3[Fe(CN)6]、Hg(II)、H2O2、V(V)、KNO2由此测定荧光猝灭使非荧光或荧光低的物质转变为强荧光物质如溴化乙锭+DNAF很强测定DNA无机化合物如铝、铍等,可与8-羟基喹啉形成荧光络合物有机化合物芳香族甾族SA产生荧光(二)单分子行为研究(三)基因研究和检测NO2-吡咯红Y硫胺素_______氧化剂硫胺荧罗丹明6G、荧光素标记的DNA分子荧光探针—荧光指示剂—生荧团二、磷光光谱法1。产生机理基态S1最低振动能级系间跨越至T1T1最低振动能级S1基态磷光2。特点发光速率慢寿命长光照停止后,还能保持一段时间3。增加试样刚性的措施须增加试样刚性减小质点间碰撞几率,减少无辐射跃迁涉及系间跨越和禁阻跃迁,易使F降低低温磷光法固体磷光法形成分子缔合物乙醚或异戊醇77K滤纸或纤维素色层纸束缚分析物,本身不产生磷光表面活性剂胶束缔合物环糊精5.应用环境分析、药物研究阿司匹林咖啡因可卡因

DDT使用含重原子的溶剂,利于系间窜跃4.磷光仪石英杜瓦瓶斩波片同相:测总F异相:测磷光三、化学发光分析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光辐射。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存在于生物体的化学发光。特点灵敏度荧光素、荧光素酶、磷酸三腺甙2x10-17mol/L选择性可利用的化学发光反应少不同反应难以产生相同发光物质仪器简单不需复杂的分光和光强测定装置滤光片、光电倍增管分析速度快适宜于自动连续测定线性范围宽几个数量级范围化学发光分析的原理化学反应产物或共存物吸收化学能跃迁到激发态各振动能级振动驰豫或内转换第一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形式回到基态利用化学发光测定体系中化学物质浓度的方法每一个化学反应有其特征发光光谱附录:发光原理荧光灯发光原理:当高压加在灯管两端后,灯管内少数电子高速撞击电极后产生二次电子发射,开始放电,管内的水银受电子撞击后,激发辐射出253.7nm的紫外光,产生的紫外光激发涂在管内壁上的荧光粉而产生可见光。(可见光的颜色将依据所选用的荧光粉的不同而不同)荧光棒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由三种物质组成:过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简单地说,荧光棒发光的原理就是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将反应后的能量传递给荧光染料,再由染料发出荧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荧光棒中通常放置了一个玻璃管夹层,夹层内外隔离了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经过揉搓,两种化合物反应使得荧光染料发光。荧光棒原理自测题1.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下列哪种物质在近紫外光区中有两个吸收带?A.丙稀;B.丙稀醛;C.1,3-丁二烯;D.丁烯。3.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是哪一个?A.环己烷;B.氯仿;C.甲醇;D.水。4.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大小的是哪一个?A.吸光物质的性质;B.光源的强度;C.吸光物质的浓度;D.检测器的灵敏度。5.在分光光度法中,对应于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点的,在奇数阶导数光谱中是什么值?在偶数阶导数光谱上是什么值?A.奇数阶、偶数阶光谱上都是零值;B.奇数阶、偶数阶光谱上都是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C.奇数阶光谱上是零值,偶数阶光谱上是极值;D.奇数阶光谱上是极值,偶数阶光谱上是零值。6.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混合物中吸收曲线部分重迭的两组分时,下列方法中较为方便和准确的是哪一种?A.解联立方程组法;B.导数光谱法;C.双波长分光光度法;D.视差分光光度法。7.下列四种化合物

1.;2.;3.;4.。

它们在紫外-可见光区中,λmax分别为:A.1>2>3>4;B.2>3>4>1;C.3>4>1>2;D.4>1>2>3。答案:1:(D)、2:(B)、3:(D)、4:(A)、5:(C)

6:(C)、7:(B)、

思考题与练习题

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在分析上较有实际应用的有哪几种类型?2.无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配位场跃迁?请举例加以说明。3.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4.何谓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离的原因是什么?5.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作用的异同点。6.试比较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特点是有什么差别。7.试比较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特点是有什么差别。8.某化合物的λmax己烷为305nm,而λmax乙醇为307nm。试问:引起该吸收的是n-π*还是π-π*跃迁?9.试比较下列各化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大小并说明理由。a.b.c.d.10。若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比色测定,试问:各应选用何种颜色的滤光片?(1)蓝色的Cu(Ⅱ)-NH3配离子;(2)红色的Fe(Ⅲ)-CNS-配离子;

(3)Ti(Ⅴ)溶液中加入H2O2形成黄色的配离子。答案:(1)黄色;(2)蓝绿色;(3)蓝色。11.排列下列化合物的及的顺序:乙烯、1,3,5-己三烯、1,3-丁二烯。答案:1,3,5-己三烯>1,3-丁二烯>乙烯。12.4-甲基戊烯酮(也称异丙又丙酮)有两种异构体,其结构为:(A)CH2=C(CH3)-CH2-CO(CH3),(B)CH3-C(CH3)=CH-CO(CH3)。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λmax一个为235nm(ε为12000),另一个在220nm以后无强吸收。判别各光谱属于何种异构体?18.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Ⅱ),称取试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用1.0cm的吸收池,在510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当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