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星辰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材料二: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当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性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是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哲学理念是:以“仁”为核心,主张仁义礼智信及中庸之道。B.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C.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观点,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D.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炼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你认为先秦儒家思想的哪些方面对当代青年仍有指导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加以概括。【答案】1.C2.A3.D4.①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②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③论证语言简练准确,通俗明白。5.①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②胸怀宽广,要有宽恕之心。③追求高远,要以天下为己任。④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扩展到哲学智慧与民族精神。材料一强调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哲学思考,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与群体智慧;材料二则从实际层面论述了儒道墨对个体生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影响,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尤为明显。总之,二者均透显出古代思想对当代的深远影响。【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不能有任何作为”错误。由原文“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可知,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无中生有。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原文“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把握能力。①论证结构:由第一段“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二段“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可知,材料一是从蕴含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智慧这两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这两部分内容是并列关系,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这种并列式结构使论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②论证方法:由原文“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知,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了文化典籍中的名句,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形式和传承意义。由原文“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可知,在论述道家思想时,以《易经》《道德经》《庄子》等为例,直观地展现出道家文化所蕴含的深邃智慧以及其影响力,增强了说服力,使读者对道家思想的智慧有更切实的认知。③论证语言:材料一用词简洁准确,例如描述民族精神时,用简短的语句“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精准地概括出中华民族在团结统一方面的态度和理念,没有冗余的修饰词,表意清晰准确。在介绍哲学智慧时,“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等句子用直白、通俗的语言把儒家思想的关键要素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能较为轻松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意思。【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由材料二“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可知,在当代社会,善良和道德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品质,青年要保持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这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②材料二中指出孔子的“仁”包含“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这体现了儒家倡导的宽恕他人的思想。青年难免会遇到与他人产生矛盾或冲突的情况,胸怀宽广、有宽恕之心可以让青年避免过度计较,拥有豁达的心态。③材料二中提到孔子想要告诉人们“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当代青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能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④由材料二“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可知,青年应在家庭中践行孝悌之道,并将这种和谐的理念延伸到社会交往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沙漠杜鹏程太阳喷火,战士们身上汗像瓢泼,汗从头顶直灌到脚底下;呼气吸气,嗓子都热辣辣的。他们的舌头粘在嘴里转动不灵,唾沫早就吐不出来了;两条腿除了酸痛还有些粗肿。战士们一步一滴汗,艰难地行进着。这里靠近沙漠了,水很缺,战士们即使找来一点水也是苦水。六月末尾的那一天,部队宿在沙漠边沿的小村。傍晚刚一宿营,团参谋长卫毅就紧急地派出二十多个骑兵侦察员,到方圆二十里去找水。第一连一直闹腾了多半夜,才凑合着吃了一顿饭。吃罢饭,有的人还没放下碗,便躺在地下睡着了。夜里一点钟,王成德召开了支部大会,大伙儿研究了怎样通过沙漠的行军问题。开罢会,王成德困得站一下就睡着了。周大勇望着王成德,只见他脸黄瘦,眼里网满血丝。他说:“你瞌睡?给眼里放辣面子吧!”“真是穷开心,你总有气力!”周大勇的脸色黑黝黝的,两道粗黑眉毛下的一双大眼睛,闪着渴望猛烈斗争的光。他那钢一样结实的身体里,像是蕴藏着使用不尽的力量。他这副样子,让人觉得:不管遇见什么敌人,他一伸手就能掐死他;黄河在他眼里只是一条小水渠,无际的沙漠只是一把沙土;要是上级有命令,他像是可以用刺刀把山削平似的。王成德看看周大勇,劲头又来了,像是周大勇身上的力量传到他身上了。他说:“大勇!来,咱们把水的问题再捉摸捉摸。团政治处指示,要我们沿途收买老乡的葫芦,用它装水。我们才买到十七个葫芦,这管什么用?”战士们都睡了,炊事班长孙全厚还在烧水。他烧好最后一锅开水,就把战士们的水葫芦收集起来,一个个地灌满水。过后,他又舀了两碗水,给周连长跟王指导员送去。连长跟指导员,趴在灶火台上头顶头睡着了。看样子,大约他们是正在商量事情中间睡去的。他们头边放着一盏小小的麻油灯。灯焰扑晃扑晃地闪着。老孙把嘴放在周大勇耳朵边,想喊:“连长,起来喝水!”可是话到口边,又留住了。他一手端水,一手扶住灶火台子,微微弯下身子望着连长,那种老父亲疼爱子女的感情在他心里浮起来。老孙的眼光落到周大勇那又黑又厚的头发上,只见那头发上有几根很小很小的草棍。这草棍大约是昨天晚上部队行军中大休息的时候,连长躺在路旁睡觉落上的。老孙像拿绣花针似的,把连长头上的小草,一根一根轻轻地取掉。他还想端来一盆水,亲自给连长把头洗一洗。哦,如今哪里能用水洗头?连长喝水还没喝够哩!一想起水,老孙的注意力又移到自己手里端的那碗开水上了。他鼓起很大的决心,叫了连长一声。周大勇猛一睁眼,只见自己口边有一碗水。他嘴唇都干得浮肿起来了,真想把这碗水一下倒在口里。周大勇从老孙手里把开水碗接过来,悄悄地说:“别吭声!让指导员好好休息一阵,给他留点水,到他醒来的时候再喝。我喝过几口水了。我这碗水让连部的两个小鬼喝。”天将拂晓的时候,周大勇醒来了,揉了揉眼,身子舒展了一下,走出房子。他双臂抱在胸前,抵挡寒冷。多怪呀:白天晒得身上流油,晚上像是数九寒天,冷得抽筋。难怪老乡们说这里气候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抱上火炉吃西瓜。他巡查了一趟哨岗,回来路过伙房,就顺便走进去。孙全厚坐在火炉跟前,抱住膝盖睡定了。火光把他油渍渍的灰军服,照得发亮。他一阵一阵打冷颤,轻声慢气的在梦中呻唤。周大勇蹲下去,左手慢慢地搭在老孙肩上,头挨着头,把全身力量集中在耳朵上,听老孙长一口短一口地呼吸。过了一阵,他又轻轻地摸老孙那枣树皮一样的手,摸那浮肿而烫烧的脚。……老孙打了个冷颤醒来了。他用衣袖擦脸上的汗。嗨!连长这样严肃地瞅他哩!他说:“误了开饭时间?这……这……”他慌乱地左瞧右看。周大勇压住他的肩胛,要他坐下。老孙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说:“啊,连长,你要好好睡一觉,你和指导员总是劳累的!……嗐!忙,忙,叫人心疼!”周大勇说:“先说你吧,老孙。我看你的病不轻!”“连长,我,没有甚么病……算不了什么病!”周大勇知道,老孙五六天来就闹痢疾,今天行军中,还晕倒了一次。岂止老孙是这样?很多战士喝了苦水都拉肚子。为了不耽误行程,夜行军中不少战士都是把裤子脱下来搭在肩膀上,让粪便顺腿往下流吧,反正连队里也没有女同志。周大勇想着老孙这几天行军中的艰难,再看看老孙那因睡眠不足而发炎的眼睛和那肿得穿不上鞋的脚,说:“老孙,你是老战士,有什么话尽能给我谈呀!你有病,可又不吭气,这还成呀?”老孙说:“连长,你不是说要咬紧牙嘛?……咱们炊事班人人脚肿,都有点小病。我能挺住,他们也能挺住。咦!我是个应名(注:名义上)的党员,没有啥能耐,吃点苦可还行啊!”周大勇用木棒拨弄火,眉头拧起,长久地满怀深情地望着老孙。他说:“你好好休息。明天晚上十二点才出发;咱们要抽时间准备水,要不,部队就过不了沙漠。这么,你还能得空到卫生队看病。老孙,保重身体,千万保重身体。在这艰难的日子里,老战士比什么也宝贵!”老孙说:“连长!你快去歇息,看你跟指导员熬累的……嗐,教人心疼!”(节选自《保卫延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孙要喊醒周大勇,是担心他渴坏,话到嘴边却停下,是怕打扰他休息,最后还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喊醒周大勇。B.老孙隐瞒病情,因为他还不是一个正式的党员,要继续接受考验,同时周大勇也曾说过“要咬紧牙”这样的话。C.文章结尾老孙的话语,体现了他要岔开话题,不想去卫生队看病的心理,也表现出他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D.文章在叙述上,注意对人物的口语进行加工、提炼,明白晓畅,生动质朴,真实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7.下列对文中周大勇的心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周大勇装作不渴而没喝老孙给的水,他是要留给指导员和两个小鬼来喝。B.周大勇蹲下去,听老孙的呼吸和摸他的手,表现出周大勇内心的不忍和愧疚。C.周大勇责怪老孙有病不吭气,是因老孙不主动汇报而对其产生了不满心理。D.周大勇让老孙看病,除关心外,还有部队要走出沙漠需要老孙引路的因素。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9.这篇文章通过人物塑造,展示出战士们革命英雄主义的风采,简要分析本文除了心理描写,还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答案】6.B7.A8.①交代了环境特征,太阳喷火、天气炎热,以及主要事件——行军。②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行军的艰苦,展现战士们的坚定意志。③天气炎热,为后文写关于“水”的情节做铺垫。
9.①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表现出周大勇的乐观;肖像描写,“周大勇的脸色黑黝黝的,两道粗黑眉毛下的一双大眼睛,闪着渴望猛烈斗争的光”表现他的威武;动作描写,“老孙像拿绣花针似的,把连长头上的小草,一根一根轻轻地取掉”表现出老孙对周大勇的关心、爱护。②通过环境烘托进行侧面描写。如“太阳喷火”“这里靠近沙漠了,水很缺,战士们即使找来一点水也是苦水”“早穿皮袄午穿纱,抱上火炉吃西瓜”,通过环境描写凸显战士们不怕艰难的英雄气概。③通过他人口述直接评价。如通过老孙说的“咱们炊事班人人脚肿,都有点小病。我能挺住,他们也能挺住”展现战士们带病行军的自我牺牲精神。
【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截取了《保卫延安》中一段情节,着重描绘了艰苦环境下战士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通过对周大勇与老孙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战士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与团结互助,彰显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文章在语言上采用细腻的描写,真实生活化的对话和充满温情的细节塑造,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情感真挚自然。【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老孙隐瞒病情,因为他还不是一个正式的党员,要继续接受考验”错误。原文“我是个应名的党员,没有啥能耐,吃点苦可还行啊!”,老孙这么说只是表示他能坚持下去,他隐瞒病情是不想拖部队的后腿,并不是因为他还不是一个正式的党员,要继续接受考验,才隐瞒病情。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鉴赏能力。B.“表现出周大勇内心的不忍和愧疚”错误。“他又轻轻地摸老孙那枣树皮一样的手,摸那浮肿而烫烧的脚”表现的是对老孙的心疼;C.“是因老孙不主动汇报而对其产生了不满心理”错误。由“这么,你还能得空到卫生队看病。老孙,保重身体,千万保重身体。在这艰难的日子里,老战士比什么也宝贵”可知,周大勇是担心老孙隐瞒病情会损坏身体,是对老孙的关心;D.“还有部队要走出沙漠需要老孙引路的因素”错误。由“老孙,保重身体,千万保重身体。在这艰难的日子里,老战士比什么也宝贵!”可知,让老孙看病是担心老孙的身体。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①“太阳喷火,战士们身上汗像瓢泼,汗从头顶直灌到脚底下;呼气吸气,嗓子都热辣辣”交代了战士们所处的恶劣自然环境——太阳喷火、天气炎热;“两条腿除了酸痛还有些粗肿。战士们一步一滴汗,艰难地行进着”,直接点明了战士们正在行军这一主要事件。②文中详细描述了战士们身体上的诸多不适,如“汗从头顶直灌到脚底下”“呼气吸气,嗓子都热辣辣的”“唾沫早就吐不出来了”“一步一滴汗”,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身体状态刻画,将行军的艰苦程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即便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战士们依然在一步一滴汗地艰难行进,表现出战士们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坚定意志。③结合后文“这里靠近沙漠了,水很缺,战士们即使找来一点水也是苦水”可知,开头着重强调天气炎热这一环境因素,为后文写部队宿营后紧急派出骑兵侦察员去找水、战士们水不够用以及因喝出现健康问题等情节做了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看到王成德站下就睡着了,周大勇说“你瞌睡?给眼里放辣面子吧!”在艰苦的行军环境中,大家都疲惫不堪,周大勇却能用这种略带调侃、诙谐的语言来回应,展现出他在艰难处境下依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肖像描写,“周大勇的脸色黑黝黝的,两道粗黑眉毛下的一双大眼睛,闪着渴望猛烈斗争的光”,这一肖像描写,从脸色的黝黑能看出他经历了风吹日晒,有着长期行军作战的经历,而那两道粗黑眉毛和闪着渴望斗争光的大眼睛,则凸显出他外形上的硬朗、坚毅,给人一种充满力量、威武不凡的直观印象;动作描写,“老孙像拿绣花针似的,把连长头上的小草,一根一根轻轻地取掉”,老孙对待连长头上的小草如此小心翼翼,仿佛在做一件极为精细、重要的事情,生动地展现出老孙对连长周大勇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之情。②通过环境烘托进行侧面描写。“太阳喷火”直接描绘出天气酷热难耐的状态;“这里靠近沙漠了,水很缺,战士们即使找来一点水也是苦水”体现出水资源的匮乏,这是行军途中面临的又一严峻考验;“早穿皮袄午穿纱,抱上火炉吃西瓜”则进一步强调了当地气候的恶劣多变,昼夜温差极大,给行军增加了更多的困难。然而,战士们并没有被这些恶劣的环境因素打倒,而是在重重艰难中奋勇向前,通过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战士们不怕艰难、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③通过他人口述直接评价。“咱们炊事班人人脚肿,都有点小病。我能挺住,他们也能挺住”这句话,从老孙的角度直接对炊事班战士们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和评价。通过老孙之口,让读者了解到炊事班战士们尽管都身体不适、身患小病,但依然坚守岗位、咬牙坚持行军,展现出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不顾自身病痛、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品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之有子,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恣其所求。无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轹同辈,不知戒约,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则曰:“小未可责。”日渐月渍,养成其恶,此父母曲爱之过也。及其年齿渐长,爱心渐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摭其小疵以为大恶。如遇亲故装饰巧辞历历陈数断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实无他罪,此父母妄憎之过也。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凡富贵之子弟,耽酒色,好博弈,异衣服,饰舆马,与群小为伍,以至破家者,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小人赞其为非,则有餔啜钱财之利,常乘间而翼成之。子弟痛宜省悟。大抵富贵之家教子弟读书,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圣贤言行之精微。然命有穷达,性有昏明,不可责其必到,尤不可因其不到而使之废学。盖子弟知书,自有所谓无用之用者存焉。史传载故事,子弟朝夕于其间,自有资益,不暇他务。又必有朋旧业儒者,相与往还谈论,何至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与小人为非也。人有数子,饮食、衣服之爱不可不均一;长幼尊卑之分,不可不严谨;贤否是非之迹,不可不分别。幼而示之以均一,则长无争财之患;幼而责之以严谨,则长无悖慢之患;幼而教之以是非分别,则长无为恶之患。今人之于子,喜者其爱厚,而恶者其爱保初不均平,何以保其他日无争?贤者或见恶,而不肖者或见爱,初不允当,何以保其他日不为恶?——选自袁采《袁氏世范》材料二:凡子之孝父母,必作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族赖之,远近服之,然后父母愈爱之,此孝之大者也。若作人毫不讲究,办事毫无道理,为亲族所唾骂,远近所鄙弃,则贻父母以羞辱,纵使常奉甘旨,常亲定省,亦不得谓之孝矣。若作人不苟,办事不错,百姓赖之,远近服之,则神必鉴之佑之!——选自《曾文正公全集》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遇亲A故B装饰C巧辞D历历陈数E断然以大F不孝之名G加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心渐疏”中的“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意义不相同。B.“朋旧业儒者”与“操童子业”(《促织》)中的“业”意义相同。C.“相与往还谈论”与“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中的“相与”意义相同。D.“幼而教之以是非分别”中的“分别”与现代汉语中“分别三载”中的“分别”意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人对于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容易溺爱纵容,使其养成坏习惯;等孩子大了稍有过失又对他憎恶,都不可取。B.无论贵贱,一般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份职业,如此可以使其维持生计或精神有所寄托,不至于做坏事。C.富贵人家教孩子读书,科举中第、学习圣贤言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和交友,让他们走上正道。D.做子女的如果在为人处事上不讲原则,不遵守规矩,即使用美食供奉父母,常常去探视父母,也谈不上孝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人赞其为非,则有餔啜钱财之利,常乘间而翼成之。(2)若作人不苟,办事不错,百姓赖之,远近服之,则神必鉴之佑之!14.父母亲应该怎样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请根据材料简要进行概括。【答案】10.BDE11.B12.C13.(1)小人引诱他们做坏事,就会得到钱财上的好处,因此常常趁机煽动他们做成坏事。(2)如果做人不随便,办事没有差错,百姓信赖他,远近的人佩服他,那么神明一定会明察并保佑他。14.①不能溺爱孩子、胡乱地厌恶孩子。②让孩子有谋生的事业。③让孩子读书。④平等地对待孩子。⑤让孩子做一个一丝不苟、办事有规矩的孝顺之人。【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分析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父母在子女成长中的角色及应有的责任。材料一指出因爱欲使子女放纵,后对其苛责,皆为错误的教育方式,主张应平等对待子女并教以勤学。材料二从子女角度强调孝顺不仅在于物质上的供养,更在于为人处事的规矩和理责任。文章整体呼吁家庭教育中爱与责的平衡以及孝的正确意义,引发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反思。【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遇到亲戚旧友,便夸大其词,逐一述说孩子的过失,武断地把大不孝的名声扣给孩子。“亲故”指“亲戚旧友”,“如遇亲故”是动宾短语,句意完整,B处应断开;“装饰巧辞”“历历陈数”分别作谓语,都是父母发出的动作,D处应断开;“断然”作状语来修饰“以大不孝之名加之”,E处应断开。故选BD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疏”,疏远;/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议事的文体。句意:父母的爱子之心渐渐淡化。/劝谏太宗的十件应该深思的事。B.“意义相同”错。“业”,以……为业;/行业。句意:以儒学为业的朋旧故交。/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C.正确。“相与”,都是互相的意思。句意:与他们互相来回谈论学问。/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D.正确。“分别”,分辨;/告别,离别。句意:在孩子小的时候教导他们辨别是非。/离别了三年。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科举中第、学习圣贤言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度推断。原文中“大抵富贵之家教子弟读书,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圣贤言行之精微。然命有穷达,性有昏明,不可责其必到,尤不可因其不到而使之废学。……又必有朋旧业儒者,相与往还谈论,何至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与小人为非也”并没有区分“取科第及深究圣贤言行之精微”与“又必有朋旧业儒者,相与往还谈论”哪个更重要。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赞”,引导、引诱;“乘间”,利用机会;“翼”,辅助、煽动。(2)“苟”,随便;“赖”,信赖、依赖;“鉴”,明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一的第一段“人之有子,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而其子实无他罪,此父母妄憎之过也”可知,父母对孩子要避免过度溺爱,以免养成恶习。婴幼儿期放任无度容易形成坏习惯,而突然的苛责则可能导致子女反感,父母应持有爱与责任的平衡,不能溺爱孩子、胡乱地厌恶孩子。②由材料一“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可知,父母应当重视培养子女的职业习惯,使其拥有能度日的本领,无论在贫贱或富贵中皆能自持,不至于走上歧途,应让孩子有谋生的事业。③由材料一“盖子弟知书,自有所谓无用之用者存焉……无所用心,而与小人为非也”可知,读书学习广泛涉猎以增长见识,这也能防止子女因无所事事而误入歧途,应让孩子读书。④由材料一“人有数子,饮食、衣服之爱不可不均一;长幼尊卑之分,不可不严谨……幼而教之以是非分别,则长无为恶之患”可知,家庭教育中还需注意公平对待子女,合理划分尊卑长幼,教会他们分辨是非,从小培养端正的品行。⑤由材料二“凡子之孝父母,必作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族赖之,远近服之,然后父母愈爱之,此孝之大者也”“若作人不苟,办事不错,百姓赖之,远近服之,则神必鉴之佑之!”可知,让孩子做一个一丝不苟、办事有规矩的孝顺之人,强调了孩子应有规矩和条理,父母要引导孩子成为品格端正之人,这样既可以获得外界的尊重,也为家庭带来荣耀。参考译文:材料一:一个人(如果)有孩子,大多在幼儿时期因为溺爱而忽视孩子令人厌恶的行为。肆意满足孩子的要求,放纵他们的行为。孩子没有原因地哭闹,父母不知道制止,反而因此怪罪保姆。孩子欺压同龄人,父母不知道告诫约束,反而因此责怪别人。有人说这事不是如此,父母就说:“孩子小没必要责备。”天长日久地渐渐浸染,养成了孩子的恶习,这是父母溺爱的过错。等到孩子年龄渐长,父母的爱子之心渐渐淡化,孩子稍有过失,便引得父母憎恶生气,把孩子的小缺点看成是大错误。如果遇到亲戚旧友,便夸大其词,逐一述说孩子的过失,武断地把大不孝的名声扣给孩子。但他的孩子其实没有什么罪过,这是父母胡乱厌恶孩子的过错。一个人(如果)有孩子,就必须让孩子有事业。贫贱的人有了事业,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富贵的人有了事业,就不至于做坏事。大凡富贵人家的年轻后辈,沉溺于酒色,喜好下棋赌博,爱穿奇装异服,爱装饰车马,与众多小人为伍,以至家道败落,这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品行不好,是因为没有事业来消磨时间,于是起了做坏事的心思。小人引诱他们做坏事,就会得到钱财上的好处,因此常常趁机煽动他们做成坏事。年轻后辈痛定思痛后应该觉醒明白。大概富贵人家让年轻后辈读书,本来是想让他们考取功名并深入研究圣贤言行中的精深微妙之处。但是命运有困顿、显达的区分,资质也有愚昧、聪明的区别,不能要求他们一定都考取功名,尤其不能因为他们没有考取功名就让他们停止学习。因为年轻后辈阅读书籍,自然有所谓没有用处的用处存在。年轻后辈天天沉浸在史传中所记载的故事中,自然会有收获,也就没有时间做其他事。而且又必然有以儒学为业的朋旧故交,与他们互相来回谈论学问,这样年轻后辈哪里至于整天吃饱了,没有操心的事,而与小人们一起做坏事呢?一个人(如果)有几个孩子,在饮食、衣服方面的惠爱不能不平等一致;长幼尊卑的划分,不能不严格;品质好坏、是非对错的表现,不能不分辨。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看到平等一致,那么他们长大就没有争夺钱财的后患;在孩子小的时候教导他们严格遵守长幼尊卑的界限,那么他们长大就没有违逆不敬的隐患;在孩子小的时候教导他们辨别是非,那么他们长大就没有做坏事的隐患。现在的人对于子女,喜欢的就偏爱,而不喜欢的就淡漠。父母一开始不能平等对待孩子,又怎能保证他们将来没有争夺呢?品行好的孩子被讨厌,品行差的孩子被喜爱,父母一开始不能妥当处理善恶,又怎能保证他们将来不做坏事呢?材料二:凡是孝顺父母的子女,一定是做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戚们信赖他,远近的人佩服他,父母也因此更爱他,这就是大孝。如果做人丝毫不讲究,办事毫无道理,被亲戚们鄙弃辱骂,被远近的人轻视,就会给父母带来羞辱,(这样的人)即使常常用美食供奉父母,常常亲自向父母问安,也不能称他是孝。如果做人不随便,办事没有差错,百姓信赖他,远近的人佩服他,那么神明一定会明察并保佑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午江行①毛珝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洗旧仇。残垒自缘他国②废,诸公空负百年③忧。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注释】①甲午:理宗赵昀端平元年(1234年)。②他国:指金。南宋统治者为了向金求和,曾经废除前线的军事设施,表示决不收复失地。③百年:北宋皇朝于1127年倾覆,到这时已经过了一百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分两个部分,前两联论古,后两联感今,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气势雄劲,不可遏止,为当时难得的佳作。B.颔联写江边营垒,原为抵挡金兵入犯而筑,如今金已灭亡,兵弭垒废,满目疮痍,写了亡国造成的荒废景象。C.颈联属于虚写,诗人想像备战的场面,抓住最具特征的两种事物“战马”和“征船”,写出了百万雄师披坚执锐、所向无敌的气势。D.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雄浑壮丽的景象,语言雄健,意境辽阔,既有对自然之力的赞美,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深刻反思。16.结合全诗谈谈首联在结构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答案】15.C16.①首联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下文的作用。它通过对江水的描绘,引出了诗的主题——对旧仇的铭记与无法释怀。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间世事的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不能洗雪国耻、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愤慨,为全诗定下了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解析】【导语】《甲午江行》通过对大江奔流和历史变迁的描写,寄托了对国势衰微的忧虑和对旧国破仇未雪的遗憾。诗歌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后半部分展望未来,借自然景象与具体事物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与希望,笔力雄劲,意境开阔,语言简练而富有张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颈联属于虚写”错误。颈联写江上所见:战马披甲,楼船横江。这一联是实写,写出了军阵的壮观。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作用的能力。①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下文的作用。首联先描绘了百川汇聚成的大江奔腾不息、气势无敌的景象。随后笔锋一转,提到大江“不与人间洗旧仇”,这就自然地将自然景观与人间的仇怨联系起来,引出了全诗的核心主题,即对国家历史问题的深刻思考。诗歌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首联引出的“旧仇”这一核心主题而展开的,所以首联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下文、开启主题叙事的作用。②在情感上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人在首联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百川无敌大江流”的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与人间洗旧仇”的人间无奈进行鲜明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愤慨。在诗人眼中,南宋朝廷在面对北宋灭亡的旧仇时,没有展现出坚定的洗刷耻辱的决心和行动,体现出诗人对南宋朝廷软弱、不作为的批判。这种失望和愤慨的情感,通过首联浓郁的情感色彩表达出来后,为全诗奠定了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老子〉四章》中,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任重而道远③.合抱之木
④.生于毫末⑤.在明明德⑥.在亲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弘毅、合、毫、德。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2020年,疫情暴发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A的呼喊:“武汉加油!”不管是抗击外敌,(甲),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感慨:“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乙),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①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②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重底色,③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展现了出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不为挫折气馁,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越是艰险越向前。——万众一心、B。艰难困苦,相濡以沫。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自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担当负责,个个尽心尽力,舍小家顾大家,汇小我成大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胸怀仁爱之心,践行互助之义,济人之困,解人之忧,抱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难关。——命运与共、天下一家。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为团结合作聚力,C,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6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答案】18.A.此起彼伏B.众志成城C.同舟共济19.②“沉重”修改为“厚重”;④修改为“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20.运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引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意义,充实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多角度展现了抗疫期间不同群体的精神品质,增强了语势,给人荡气回肠之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21.甲:还是抗击疫病乙:这股劲头22.参考答案:奋斗,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标尺。/挫折,是唤醒一个人潜能的钟声。/逆境,是塑造一个社会风骨的熔炉。【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空,根据前文“从千千万万的窗户”可知,由于有众多的人在喊,呼喊声自然会在不同的位置先后响起,连续不断,所以可用成语“此起彼伏”。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B空,由后文“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可知,此处强调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个人借贷协议模板指南版B版
- 2024化验室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度佛山建筑公司工程分包合同标的物2篇
- 2024专项饭店后厨料理与清洁维护承包协议版
- 2024专业监理协议格式示例集合版B版
- 2024年学校教学仪器采购协议模板
- 2024年工程履约专项担保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年会策划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专职驾驶员聘用协议一
- 2024年劳动合同修改范本细则版B版
- (高清版)JTGT 3360-01-2018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 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2023版)-医用气体安全管理指南
- 《临床医学概论》题库与答案
- 公安职业生涯规划
- 中国水印版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
- 走进民航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民航大学
- 2024学习解读新修订《公司法》课件
- 土默特右旗曼巧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曼巧沟煤矿2024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计划书
- 舌尖上的历史与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第18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硝酸甘油与硝普钠幻灯片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