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学,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涉及面广,对后世学说影响很大。
B.神宗,文中指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
C.移疾,古时官员以生病为由请求朝廷准许自己归家休养,多为请求辞官的婉辞。
D.横渠先生,是对张载的尊称,古人有时以任职地、居住地等称其人来表示尊敬。
1A(异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称西京。
B.幕府,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指将帅办公之所,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C.起复,指官员遭父母丧时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明清时指期满出而任职。
D.零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等与之相关,是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2A(“东京”“西京”应互换位置,洛阳在北宋时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因开封在洛
阳东边之故。)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文言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唐尧之臣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
分管四方,故称四岳。
B.主稷:稷,一种谷物,百谷之长。主稷,文中是说弃是谷神,受时人信仰供奉;历
代工朝祭祀稷神以祈丰收。
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君主年幼不能亲自执政或其他原因不能临朝时,由他人代
行君主权力。
D.大理:掌司法及刑讼的官。秦时称廷尉,汉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二称同行。唐后
各代均承前制设大理寺。
3B(“弃是谷神”错,文中“主稷”意为“掌管农业”或“做农官”。)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头,古时用来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又指头发花白的老人,也用来代指奴仆,本
文取第三种意思。
B.缗,原指穿铜钱的绳子,一缗钱即一串钱,俗称一贯、一吊,占时一缗钱一般是一
千文。
C.丁卯,干支纪年法,丁居天干第四位,卯居地支第四位,按照推算,文中丁卯年应
当是“南归罗浮”后四年,
D.羊跟乳,跟即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小羊羔跪着吃奶,旧时多用来隐喻子女对
父母知感恩、明孝道。
4c.(“此处丁卯年应当是‘南归罗浮'后四年”错误,应该是“南归罗浮”的第二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本指堂屋后面正中的那个房间,后指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室
后堂,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B.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一一结发戴冠,以示成人。因其时体犹未壮且比较
年少,故又称“弱冠”。
C.石,计算重量的单位,也可作为官俸的计量单位,如《观刈麦》中“吏禄三百石”的
“三百石”即指薪俸。
D.儒生,通晓儒家经书的人,后泛指读书人,如《柳敬亭传》中“云间有儒生,莫后光
见之”的“儒生”即为泛指。
5A(本指与后指的内容互换;前室后堂应为前堂后室。室为古代宫室中供人居住寝卧
的房间,为堂后的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
东西两侧叫“房”。由于室在堂后,要入室必须先登堂,所谓“登堂入室”。)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本指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三府:汉代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之为“三府”,后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党锢:文中指东汉灵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对皇帝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
D.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6C【解析】“反对皇帝专权”有误,应为“反对宦官专权”。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
职。
B.和亲,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武帝与匈奴间的联
姻。
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文中指汉太祖高皇帝刘
邦。
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
族。
7C(A项考查的是古代官职。大行,即大行令,古代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
记载“典客,秦官,掌诸旧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
胪”,由此可知,大行令是主管外事、蕃务的官名,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事
务。选文中,马邑县豪强聂壹通过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廷议攻打匈奴,浑邪王派使者后经由
大行令李息向汉朝传递投降意愿,由此,也可推知大行一职主管外事蕃务,负责接待使者宾
客等事务。
B项考查的是外交政策。和亲,指汉族封建朝廷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首领之
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选文中马邑县豪强聂壹向汉武帝建议攻打匈奴的原因是汉武帝
执政初期维持了和匈奴之词的政治联姻,与匈奴友好往来,匈奴因此亲近信任边地百姓。
C项考查的是帝王称号。谥号是指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去世后,根
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庙号是指帝王去11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井追尊特立
为某祖、某宗的名号。按《汉书•高帝纪》中张晏注:“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
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谥号“高皇帝”,简称“高
帝”,如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曹魏高皇帝曹腾等。选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
奴》,可知选文中的“高皇帝”“高帝”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祖”是汉太祖高
皇帝刘邦的庙号。且古代史书称呼皇帝有比较统一的成例,唐朝前称谥号,唐朝开始称庙号。
所以此项解说有误。
D项考查的是民族称谓。先秦时代,中原地区的王朝将与华夏四邻的民族称为“蛮戎
夷狄”,泛称我国东方各族为“夷”,南方各族为“蛮”,西方各族为“戎”,北方各族为
“狄”。“夷狄”后也用以泛指除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华夏族、汉族起源于黄河流域,
居四方之中。选文中汲黯劝谏汉武帝时,将“夷狄”与“中国”对举,告诫汉武帝不要用国
家疲敝来服侍外族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掌管营造工程,为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工部尚书。
B.沟垒,战时的防御设施,指战壕与堡垒;浚沟垒,指深挖壕沟、高筑堡垒。
C.结婚,文中指男与女结为夫妻,成婚的晚上,男左女右束发共髻,故又名“结发”。
D.赠,古代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的功绩对其先人或本人追封爵位官职。
8C(“男与女结为夫妻”错,文中指结为儿女亲家,另古代“成婚”又称“结发”。)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也可以
包括在太学,即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B.“乡试”因其在秋八月举行,故乂称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考后发布正、
副榜,正榜第一名称为“解元”。
C.“进士及第”是赐给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一一殿试录取的一甲三个人的称号,这
三人经过三年的学习就可被授予官职。
D.“疏”是一种议论文体,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文章,即上给皇帝的奏
章,也称“奏疏”或“奏议”。
9c(录取的一甲三个人,不需要经过年的学习就可被授予官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苑,又称上林苑,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始建于秦汉。上苑亦是汉武帝射猎游乐之
地。
B.明经,初为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唐代为科举的基本科目之一。
C.关内,古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地区的通称,与“关外”相对。
D.赠,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官员及亲属加封,有赠谥、赠官、赠典等,文中为赠官。
10D(古代有封赠之制,存者称封,死者称赠。赠是赐死者以爵位或荣誉称号。选项中
“在世”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有三个义项:出身;成名发迹;被从家中征召出来做官。文中是第三义。
B.《汉书》,中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班固。
C.右军,即东晋王羲之,因担任过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三礼,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的影响很深远。
11B(错在“第二部”,是第一部。)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图片
B.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图片
C.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图片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图片
12D.(帝王的谥号一股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图片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图片
B.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i)”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
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图片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
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图片
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
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因文字过于简质,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诠释之作被称
为“传”。
13A.(“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不是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前皇帝
常常改元。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表示天气寒冷到了极致的节气。图片
B.秀才原指优异之才,也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考入府、县学的人。图片
C.藩是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文中“居藩”指简文帝司马昱在藩期间。图片
D.孤、寡、不谷都是古代君主自谦之称,“不谷”最初是周文王的自称,后为泛称。
图片
图片14B.(“文中指考如府、县学的人”错,明清时期的府、县学的生员叫“秀才”,
根据文中“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可知,此处应是推举为优异之才。)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图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唐代后期到宋代,三司统管财政,由重
臣任职。图片
B.禄养,“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古人认为官作为养育百姓之资,“禄养”是指用
官俸养民图片。
C.闾巷,“间”,古时以二十五家为一阊,“巷”,里弄,后来用“阊巷”泛指乡里
民间。图片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工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搜”
代表国家。图片
15B.(“养育百姓之资”“用官俸养民”错误,禄养,古人认为官俸本为养亲之资,“禄
养”即为以官休养亲。图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皇,或指天帝,或指太古的帝皇,或指天子的父亲太上皇。文中指太上皇。图片
B.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后泛指全国各地。图片
C.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
家。图片
D.中宫,或指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或指宫中。文中指的是后者。
16D.(“文中指的是后者”错误。文中的“中宫”指的是前者,借指皇后。)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堂兄,是父系亲属之一,又可细分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两种。
B.《小学》,宋代朱熹所撰写的宣传孔孟之道的著作,与传统“小学”不同。
C.台谏,是监察百官的台官与劝谏天子过失的谏官的合称,宋时台谏合一。
D.白衣,古代可指丧服,也可指称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本文中指丧服。
17D.(“本文中指丧服”是错误的。文中指的是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图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
的利益集团。
B.榷酷,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
意指前者。
C.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藐、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
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
D.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
品格的评价和总结。
18.D(“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总结”错,应是“功过是非的评论”)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宋太祖接受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
朝。
B.二典,是《尚书》中《尧典》、《舜典》的合称。典是指有垂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
C.刑部,隋以后官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刑罚等。
D.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19.C(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的是兵部)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
皆称进士。
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
官职之意。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
军令之政。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
贬性质的称号。
20.B(“领”是兼任的意思,不是授予官职。)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封地、采邑。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俸禄的封地。旧时也做县的别称。
B.版:古代用以表示所筑土墙的高度和长度。一般认为高二尺、长八尺为一版。
C.御:会意字,左“行”中“绳”右“人”,意为人提辔行于道中,即驾驭车马。
D.修乘:指陪乘的人,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右,驾车人居中,骏乘居左担任警卫。
21.D(应为“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修乘居右担任警卫”。)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很自己的谦称。
C.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美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
D.檄: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
22.D(“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说法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和晓
喻的文书。)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文中“梁武帝”“隋炀
帝”则分别是萧衍、杨广的尊号。
B.“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C.唐虞,是唐尧、虞舜的并称。尧帝,因年轻时曾被封为唐侯,所以称为唐尧:舜帝,
国号叫有虞,所以称为虞舜。
D.仆射,古代官职名。始于秦,汉代后职权渐重,属尚书省。至唐时,左右仆射相当
于宰相之职。南宋后废除。
23A.(梁武帝、隋炀帝是盗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
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
进行祭祀时的称呼,庙号写在神主木牌上。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例如汉高祖、唐高祖、
宋太祖、明太祖,继承者•般称为“宗”,例如唐太宗,还有皇太极被称为清太宗。当然,
也有称呼为“世祖”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句中用以指周武王开始讨伐行
B.黜陟,古时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等。句中“黜”指罢免官职,“陟”指提升官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句中亦此
»百蛮,古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句中指需安抚的各少数
民族。
24.D(百蛮,古代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知度》裁,四
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
原,是指河南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
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
之族所居,故称为蛮夷。)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在本文中指年号,不指地名。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始建。
B.尚书,该句中指官名,为尚书省吏、户、礼、兵、开I」、工六部之长官,副职为侍郎。
C.服阕,指守丧期满脱除丧服,又称服竞、服除。服,指丧礼规定应穿戴的丧服。
D.致仕,指交还言职,亦即辞官之意。致事、致政、休致等词与它的意义相同。
25B(“尚书,该句中指官名”错误。根据语境,“尚书”应指尚书省,不指官名。“尚
书左丞”才是官名,是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隋、唐时秩正四品。)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滴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财赠”是指封建E寸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26B(“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
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
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
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27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
2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28D(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
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29.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
帝王对臣下而言。
29D(A项,“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
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
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
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B项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C项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故选D。)
3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
分为十二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
争策略。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
羽,声调悲凉。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工侍从言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
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
称呼始自宋代。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
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30B(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
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3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敕梁传》都是为解
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
皆是用爵称。
C.“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D.大(da)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31c(“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
3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一项是()
A.“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
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开封,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
D.前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三国
志》作者陈寿,晋朝人。
32B(A项,“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错。“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项,“和张
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说法错误。“二京”指长安和洛阳。D项,“《后汉书》
作者范晔,东汉人”说法错误。范晔南朝宋。)
3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龄称谓: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是女子十五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
男子二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品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
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古代职官: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六国、秦汉时期在
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方面都设有博士,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
事务,统称学士。
D.《高老头》《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
克、雨果、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
33c(“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说法错误,学位名称是近
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
34.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上确的一项是()
A.“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
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B.“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
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即王娼、王昭君,汉元
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炎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C.“子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即贬官降职。迁;改官。有二种情况:一是平调,
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
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是指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
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34B(“避司马炎讳”解说错误,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
3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B.旬假: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C.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
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D.密笏:指代官职。野,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磐。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
板。
35B(“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错误。应是“十天休息一天”。旬假,是唐、宋官员
十日一休的惯例,这种假称“旬假”。)
3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八
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
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
D."陛下"本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
后“陛下”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36C(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
死曰“死”。)
3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
吏为“有司”。
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侯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
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
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7C(“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38.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
“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
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38D(“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说法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
侯、伯、子、男,没有“王”爵。)
3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足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
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
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
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39C(“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
40.下列对占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B.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
C.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D.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
的凭证。
40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4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又称“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从苏轼诗“料得清贫馋太守”中,
我们可知文与可担任过此职。
B.“刺史”是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职任监察,官阶高于郡守。
C.“节度使”为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掌管当地军政大权。安史之乱后,内地也
遍设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对抗中央的军事力量,世称“藩镇”。
D.“都督”是古代军事长官的-■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政长官。民国初
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41B(“刺史……官阶高于郡守”错误,刺史的官阶应该低于郡守。)
42.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
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占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
等,汉朝分王、候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枳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
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
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蜡山以东,也被称为
“山东”六国。
42B(“面积大小一样”说法错误,诸侯国的面积大小是不一)
43.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
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兵
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
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门,叫做“辕
门”。后来也指领兵将领为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43A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是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水德(崇尚黑色)改为
土德(崇尚黄色)。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弱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
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
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土曰不禄,
庶人曰死”。
44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45.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
这里。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
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印讪),入监读书的
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45c(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与匈奴君主被称“赞普”不同。
B.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C.承制,秉承皇帝旨意而行事。古代帝王的命令叫“制”。
D.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首设者是汉武帝。
46A(“匈奴君主被称‘赞普’”错误,赞普,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匈奴君主被称
“单于”。)
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
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
B.“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中国古代帝王用年号纪年,为了避免混乱,一个皇帝
只有一个年号。
C.“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是其谥号。曾主持编选中国现存最早的
诗文总集《文选》。
D.“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假”
“兼”“领”等。
47B(“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普
通”就是梁武帝的第二个年号。)
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即大理寺,封建时代掌管刑狱,审核刑狱重案以及监察各级官员的机构。
B.藉田,封建时代天子亲自耕种的农田。天子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重视。
C.经筵,汉唐以来帝工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但至宋代始称经筵。
D.屯田,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便取得军粮、税粮供应的制度。
48A(“监察各级官员”错误,“监察各级官员”为御史(府)台的职责。)
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皇家禁卫军。汉代称“羽林骑”,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B.量移,多指因罪贬谛到边远地方任职的官吏,遇赦时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C.俸禄,古代官吏履行职责的报酬。一般“俸”指钱币,“禄”指谷物。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学或国子监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
49D(“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错误,应为“相当现在的大学校长”。)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召对,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C.金,即大金,国号,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
D.检校,加官标识,“检校”官职没有实际职权,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
50A(“学校”错误,“学校”属礼部掌管,改为“户籍”。)
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谭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幕府,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代指将帅办公的地方。
C.御史,春秋战国时期掌管文书和记事,秦朝后专司纠察弹劾官员。
D.宪府,御史所居的官署,专司弹劾之职。“宪”的意思是“法令”。
51A(“在京城贡院举行”错误,应为“在省城贡院举行”)
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全称大元或蒙元,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将相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C.召对,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D.太祖,先祖称谓,后来一般指开国帝王或王朝始封之君的庙号。
52B(“记录帝王将相的言行”错误,删除“将相”,是记录帝王的言行的。)
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又称“祠后”,是供奉、祭祀神鬼、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B.烝尝,祭祀的名称,冬祭曰烝,秋祭曰尝,这里代指四时祭祀。
C.察,指察举,指经过考察、向上推选、再进行策试的选人制度。
D.府君,汉朝时称刺史为府君。《孔雀东南飞》有“府君得闻之”。
53D(“汉朝时称刺史为府君”错误,汉朝时称太守为府君,称刺史为史君。)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师,木指周天子直情的六军,后指天子直接统领的军队。
B.中朝,天子在宫廷内处理政事之处,与之相对的是“东朝”。
C.工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水利、土木、工程等。
D,都堂,尚书省长官处理政务的厅堂。“都”意思是“总揽”。
54B(与之相对的是“外朝”,“东朝”多指太子办公的地方。)
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府,三公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两千石,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因其官秩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称。
C.宰相,封建时代辅助帝王处理国事的最高行政职务,位在御史大夫之上。
D.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的官员。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55C(“辅助帝王处理国事的最高行政职务”错误,宰相,封建时代辅助帝王、掌管国
事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
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官名。)
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太傅,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
B.《孝经》,阐述和宣扬孝道的儒家伦理经典,强调孝的“天经地义”。
C.乞骸骨,古代年老臣子请求退职的婉辞,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D.乡党,古代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后来指家乡或同乡。
56A(“辅佐天子的大臣”错误,太子太傅,辅导太子,而非“天子”o)
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格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B.太常,封建时代官职名称,后称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会等礼仪事务。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
D.致事,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57c(“主管科举等事务”错误,“科举”归礼部。)
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对郡守的尊称,为郡的最高长官,后来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孝廉,即“孝顺康正”。原是察举考试科目。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
D.卒,大夫死的称谓。对于死亡,古代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
58c(“避刘庄的讳”错误,应为“避刘秀的讳”)
5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加冠、不惑、知命
B.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
C.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竖子、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D.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59D【解析】A项,“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错误,“束发”指男子十五
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故应“豆蔻”在前,“束发”在后。B项,“官职被贬用词:……
除、……乞骸骨”错误,“除”是授予官职,“乞骸骨”是告老还乡。C项,”对人的尊称
或敬称……竖子”错误,“竖子”,小子(含轻蔑意).故选D。
6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是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
察院管稽察、大理寺学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B.笏板是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用以记录君命、旨意或上奏的话的工具,以防止
遗忘。
C.“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逃避黑暗政治、远离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有嵇康、阮籍、
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他们大多饮酒排遣苦闷,寻找精神寄托。
D.山东指峭山以东的地区,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关中指函谷
关以西的地区。
60D(“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错误。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6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
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B.合从:“从”通“纵”,与六国“连横”之策相对,足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
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
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61B(B项,合从:从通“纵”,与秦国“连横”之策相对,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
秦国的策略。)
6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
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
B.唐代官员分为九品,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
八品、九品服青。白居易当时穿的青衫是黑色单衣,表明官职低。
C.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
自己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
62A(“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错误。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6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B.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帝在东宫时”指皇帝做太子时.
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
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D.拾遗:唐代武则天时设置,职权为对皇帝进行规劝并举荐人员.右拾遗属门下省,
左拾遗属中书省。
63D(“右拾遗属门下省,左拾遗属中书省”错误。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
6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这句中的“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时被尊为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三大类。“风”部分大都是民间歌谣,“雅”部分是宫廷乐歌,“颂”部分是宗庙祭祀的乐
歌。《氓》属于“卫风”为内容。
C.《史记》和《汉书》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
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是壬戌年,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既
望”指农历十六日。
64A(“……'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说法错误,该句中“公从之”中
的“公”不是爵位名称,是对男子的尊称。)
6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
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
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
等。
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65B【解析】A项,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C项,禅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借款合同范本:个人融资合同指南版B版
- 2024年度剧场演出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典型反担保权益保障合同样本版
- 2024年大型商场品牌入驻管理合同
- 2024员工食堂承包协议书
- 2024城市供水公司与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投资合同
- 2024年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合作协议
- 2024年厂房用钢棚构筑协议协议版B版
- 2024年云计算中心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公司保密协议、保密制度等
- 2024年小学汉字听写大会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中石油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新解读《JTGT 5214-2022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 2024内置直驱动力刀塔
- 营养与保健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丽水学院
-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认识生命》教案
- 油气藏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024至2030年中国永磁同步电动机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 Unit 2 Great People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山西航空产业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105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