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学习目标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2.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景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3.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核心素养1.从物理学的视角形成关于质点的概念,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2.能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形成运动观念.标准性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研究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可以选择不同物体作参考系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时应选择同一参考系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观察结果一般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车中的乘客,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乘客是运动的,若以车为参考系,则乘客是静止的项目理想化模型属性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际并不存在建立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作用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模型,然后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加以修正,使之与实际的对象和过程相符由于在“理想模型”的抽象过程中,舍去了大量的具体材料,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这就更便于发挥逻辑思维的力量,从而使得“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能够超越现有的条件,指示研究的方向,形成科学的预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车组体积太大,不能看成质点,乘客可看成质点,因为乘客体积小B.动车组运行时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其看成质点,因为车轮在转动C.计算动车组通过某一隧道的时间时,可将它看成质点D.计算动车组从南通站到北京站的运行时间时,可将它看成质点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把运转中的地球视为质点,而可以把原子核视为质点B.计算公交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可以把公交车视为质点C.研究“神舟十一号”绕地球的运行周期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研究“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过程,则不能把它视为质点D.研究在平直的赛道上飞驰的F1赛车的速度时,可以把赛车视为质点5.(2021·江苏省扬州市高一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B.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战斗机可以看成质点C.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D.由于“辽宁舰”航母“高大威武”,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关于“蓉欧快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班列长度太长,质量太大,任何时候都不能看成质点B.研究“蓉欧快铁”线路上的班列行程时,可以将班列看成质点C.分析班列通过阿拉山口的时间时,可以将班列看成质点D.只要班列处于运动状态,就可以看成质点9.(2021·江苏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着甲、乙两列火车,某时刻火车正好交汇,甲车上一乘客从一侧车窗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B.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了铁轨上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位移学习目标1.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2.知道坐标系和坐标系的种类,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3.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4.知道什么是矢量、标量及其区别.5.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意义.6.知道打点计时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核心素养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路程),领略物理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某一瞬间点间隔线段时间间隔××√√C√××C1.x2-x1

2.相同相反×√√BC不是A联系(1)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间隔(2)时间间隔能够展示物体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物体运动的一个瞬间,好比是一张照片.由一张张连续的照片可以组成录像,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便构成了时间间隔BCD

直线坐标系.不能.平面坐标系.种类适用的运动建立方法直线坐标系物体沿直线运动,即做一维运动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标度,就建立了直线坐标系二维坐标系物体在某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x轴和y轴)即可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物体的位置由一对数确定三维坐标系物体在空间运动在空间画三个互相垂直的数轴(x轴、y轴、z轴)即可组成三维坐标系,这时物体的位置由三个数来确定B

BACDDDBC4.(多选)在中国,中学实验室条件下使用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相同B.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外接交流电源的电压一样C.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外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D.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02sACDBCDBCCAACACDBDBDBAC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2.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3.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核心素养1.通过对描述方法的探索,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得出瞬时速度的定义.√√×√时间Δ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物体瞬间运动的方向相同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联系(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3)瞬时速度一直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定义式和单位,能区别v、Δv、.2.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3.能应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1.通过对加速度概念的学习强化类比法的探究推理方法及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想和方法.2.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和创新精神.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章末总结第一章专题一速度和速率专题二对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与加速度a的理解4.(多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C.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D.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专题三

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

分类项目

x­t图像v­t图像物理意义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轴纵轴为位移x纵轴为速度v线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纵截距表示初位置表示初速度交点表示相遇表示速度相等面积无实际意义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专题四审题破题——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综合微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范围

运动的描述t/s051015202530354045v/(km·h-1)2030405050505035205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像分析解决问题.3.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像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理解各符号的具体含义.特点(1)平行于t轴的直线(2)斜率为零(1)倾斜直线(2)斜率表示加速度(1)曲线(2)斜率不断增大,表示加速度不断增大(1)斜倾斜直线(2)斜率表示加速度(3)先匀减速,后反向匀加速注意(1)v­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无法描述曲线运动(2)v­t图像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答案:C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一次函数,但不一定成正比,若初速度为零则成正比,所以A错;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设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是否是减速运动还要看速度的方向,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则为减速运动,所以B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C对;加速度恒定,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中,速度就是先减小再增大的,所以D错.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3.理解v­t图像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4.会推导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会用公式v2-v=2ax进行分析和计算.5.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6.会推导Δx=aT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核心素养1.经历微元法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感受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取出物理模型的能力.3.通过推导位移速度公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4.会用逐差相等法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关系.运动情况取值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同向,a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反向,a取负值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

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核心素养1.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培优课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常用方法方法解读基本公式法v=v0+at,x=v0t+at2,v2-v=2ax,应用时要注意公式的矢量性,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平均速度法=,对任何运动都适用;=v=(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逐差法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即Δx=xn-xn-1=aT2;对于不相邻的两段位移xm-xn=(m-n)aT2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求解逆向思维法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综合微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3.1.1重力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2.知道力的概念及力的矢量性,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核心素养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认识等效法.2.通过物理概念的学习,领悟自然规律中隐含的逻辑美.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每个力的产生必定同时联系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多个力作用,每一个力都将产生独立的作用效果步骤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1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无需选标度2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的线段3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选项诊断结论A地面附近的物体不论静止,还是运动,都会受到重力作用×B重心可能在物体之外×C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竖直向下,一般不指向地心×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时,m与g都不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拳击比赛时,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加力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后,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弹力学习目标1.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知道弹簧弹力的决定因素,能够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核心素养1.能够用假设法分析弹力的有无.2.能够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目的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目的1.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定量关系.2.学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1.弹簧弹力F的确定:弹簧下端悬挂钩码,静止的钩码处于平衡状态,弹力大小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即F=mg.2.弹簧的伸长量x的确定:弹簧的原长l0与挂上钩码后弹簧的长度l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x=l-l0.3.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分析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坐标纸、铅笔等1.(多选)关于“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拉力越大越好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使弹簧保持竖直状态C.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在钩码处于静止状态时读数D.用刻度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二节摩擦力学习目标1.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2.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及计算摩擦力的大小.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及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核心素养1.观察生活现象,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并能解决简单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应用“二力平衡”分析计算摩擦力大小的研究方法.方向判断步骤(1)选取受力物体(2)确定施力物体(3)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4)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1)选取受力物体(2)确定施力物体(3)利用假设法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4)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解析:水平推力F≤2.5N之前,物体静止,物体受静摩擦力FA=F.当F>2.5N后,物体开始滑动,FA变成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A=μFN=μG=0.2×10N=2N.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1.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能够对物体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主检测]判断正误.(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

)(2)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4)物块静止放在桌面上,物块所受重力和物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自主检测]1.(2021·东城区北京二中高一期末)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A.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就是书所受的重力B.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书所受重力没有反作用力大人拉小孩的力和小孩拉大人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等大、反向、共线,且没有任何限制.大人能把小孩拉过来是因为地面对大人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地面对小孩的最大静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等大、反向,作用在木块上,性质不同,是一对平衡力.持力和压力也是等大、反向,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支持力作用在木块上,压力作用在水平面上,性质相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内容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不同点作用对象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依赖关系、作用时间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依然可存在,不一定同时产生或消失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共点力、合力、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2.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一切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知道分力与合力间的大小关系.3.会用作图法、计算法求合力.

核心素养

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3)夹角为120°的两个等大的力的合成,如图丙所示.由几何知识得出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为两个等边三角形,故合力与分力大小相等,方向与F1夹角为60°.8.(多选)有关合力F和两分力F1、F2(三力都不为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三力的大小关系满足F=F1=F2,则F1和F2间的夹角必为120°B.F1和F2间的夹角不变,若F1和F2都增大10N,则F也增大10NC.F1和F2间的夹角不变,若F1和F2都增大两倍,则F也增大两倍D.F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若F1增大,则F2一定减小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目的和器材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进一步练习作图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小圆环(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

1.合力F′的确定: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都是把橡皮条拉伸到某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2.合力理论值F的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验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4.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项目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读数正视、平视弹簧测力计刻度作图(1)两分力夹角在60°~120°之间(2)弹簧测力计读数尽量大沿此时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这些点连成直线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3课时力的分解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知道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会正确分解一个力.3.会区分矢量和标量.核心素养1.通过力的分解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等效替代法.2.认识矢量和标量,知道其根本区别是运算法则不同.预习点2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________法则的物理量.最大静摩擦力Fmax=μFN=μmg=0.3×60×10N=180N>150N,木箱保持静止,如图甲所示,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则木箱所受的静摩擦力为:f1=F1=150N.受力如图乙所示,竖直方向:FN+F2sinθ=mg,最大静摩擦力Fmax=μFN=μ(mg-F2sin37°)=0.3×(60×10-400×0.6)N=108N,F2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2cos37°=400×0.8N=320N>108N,因此木箱滑动起来,受滑动摩擦力f2=Fmax=108N.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学习目标1.知道平衡状态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核心素养通过对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示:绳子结点C能够将三根细绳的拉力联系起来,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BC绳承受拉力最大.答案:BC

解析:对物体Q受力分析,Q受推力F、重力、支持力,可能有摩擦力,当mgsinθ>Fcosθ时,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上,大小为f1=mgsinθ-Fcosθ,F增大时,f1可能变小;当mgsinθ=Fcosθ时,摩擦力为零,F再继续增大时,f1变大;当mgsinθ<Fcosθ时,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下,大小为f1=Fcosθ-mgsinθ,F增大时,f1变大,A错误,B正确.对P、Q整体受力分析,则有f2=F,F增大时,f2一定变大,C正确,D错误.答案:BC

解析:物体一定受重力,拉力F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右拉木块和竖直向上拉木块,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必有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即一定有摩擦力,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则必有支持力,因而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故A错误,B正确;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水平方向有:f=Fcosθ,故C正确;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竖直方向有:FN=mg-Fsinθ,故D错误.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传送带静止,物体也静止,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B.若传送带静止,物体也静止,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静摩擦力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章末总结第三章核心素养构建专题一

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专题二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综合微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体会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观点和依据.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会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核心素养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研习经典][典例2]

(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物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物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答案:ABD要点理解惯性与质量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与物体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及地理位置均无关③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力①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被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③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惯性与速度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②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惯性与惯性定律①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没有条件限制,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②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所遵守的一条规律[训练3]火车在长直火车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人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个向前的力,带着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1.(2021·湖南衡阳市一中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B.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D.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通过对小球在斜面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B.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以减小小球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C.图乙中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图乙中在左侧斜面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可运动到比释放点更高的位置5.(2021·山东省临沂市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说明乘客具有惯性B.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球受重力而竖直下落,说明球没有惯性C.运动员投掷标枪时,用力越大,标枪飞行越远,说明力越大惯性越大D.短跑比赛,运动员通过终点后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其中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水坑里的水对自行车前轮的阻力太大,而使人和车一起倒地的B.骑车人与自行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前轮陷入水坑后前轮立刻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摔倒C.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还能加速运动,所以人和车一起倒地了D.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的惯性立即消失,而人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故人向原来的运动方向倒下了(1)(多选)关于伽利略的这个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会越来越慢”,这是可靠的事实B.“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会越来越慢”,这是合理外推的理想状态C.“若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小球最终会达到与左侧同样的高度”,这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D.“如果右侧斜面变成水平面,并且没有任何阻力,小球将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就应永远运动下去”,这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

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槽码的个数不变,即力F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槽码、薄木块.组别1234567M/kg0.580.580.580.580.580.580.58F/N0.100.150.200.250.300.350.40a/(m·s-2)0.130.170.260.340.430.510.59(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多选)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B.连接砝码和小车的细绳应与长木板平行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接砂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B.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在6V的交流电源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C.在探究a与质量M的关系时,作出a­图像能更直观地判断二者间的关系D.轻绳对小车的拉力一定等于砝码和砝码桶的总重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的确切含义.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核心素养能以实验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