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区B.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D.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2、以下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上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区域发展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要素不能单独存在3、在我国,下列哪项地理现象属于自然带分布的表现?A.黑龙江流域的湿地B.华北平原的季风气候C.长江流域的三角洲地貌D.西藏高原的永久积雪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速度比公转的速度快B.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相同C.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五带分布和昼夜更替5、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在多少米以上?A.2000米B.3000米C.4000米D.5000米6、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12小时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7、关于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B.地理环境中的水文要素对生物要素没有影响。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D.地理环境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引起。8、下列哪一项是地理环境中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的证据?A.森林植被的季节性变化。B.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改变。C.海洋潮汐的周期性涨落。D.山脉形成的地质过程。9、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B.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北部以平原、丘陵为主C.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丘陵为主D.全国范围内以盆地、丘陵为主10、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北跨度大,形成了从北到南的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B.东西跨度大,形成了从东到西的海洋性、大陆性气候C.高原地区以高山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D.海岸线漫长,形成了从南到北的海陆兼备气候11、下列关于中国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中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B.中国的气候类型单一,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中国的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入海洋12、中国四大高原中,哪一个位于最南端?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1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是由生物、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组成的B.地理环境是固定不变的,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是自然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的唯一依托1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普遍性,不受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因素影响B.地理环境特征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C.地理环境特征具有稳定性,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D.地理环境特征具有唯一性,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都相同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自转引起了四季更替C.地球自转造成了地表温度的差异D.地球自转产生了赤道与两极之间的温差16、在分析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貌D.人口密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并说明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材料:地形:该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气候: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该地区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要求:(1)描述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2)分析该地理环境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第二题题目描述: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不仅塑造了地表形态,还影响着气候特征和生态系统分布。材料二:某地区位于大陆东岸,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河流纵横交错,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开垦、森林砍伐等,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洪涝灾害频发。问题:请分析材料一所述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简述这种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二,请解释该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减少洪涝灾害的合理化建议。第三题:某地位于中纬度地区,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请根据以下信息,分析该地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约为10℃,冬季最低气温可达-15℃,夏季最高气温约为35℃。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请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该地自然环境的优缺点。《专题4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区B.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D.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和B描述的位置错误,选项D中青藏高原是高原而非盆地。2、以下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上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区域发展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要素不能单独存在答案:D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选项A、B、C都正确地描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选项D的说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要素不能单独存在”过于绝对,地理要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独立存在,但整体性强调的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因此,选项D不正确。3、在我国,下列哪项地理现象属于自然带分布的表现?A.黑龙江流域的湿地B.华北平原的季风气候C.长江流域的三角洲地貌D.西藏高原的永久积雪答案:A解析: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纬度、海拔高度、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地域分布规律的植被和土壤类型。黑龙江流域的湿地是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润,水分充足,形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观,属于自然带分布的表现。而华北平原的季风气候、长江流域的三角洲地貌和西藏高原的永久积雪虽然都是地理现象,但不属于自然带分布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是A。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速度比公转的速度快B.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相同C.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五带分布和昼夜更替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其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其周期为一年。地球自转的速度比公转的速度慢,所以A选项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B选项正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更替、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所以C选项正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昼夜更替和时差的形成,而五带分布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所以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C。5、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在多少米以上?A.2000米B.3000米C.4000米D.5000米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因此正确答案为C。6、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12小时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实是自西向东,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A错误,地球自转的速度在赤道处最快,在两极处最慢。选项C错误,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选项D虽然地球自转确实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但不是本题要求的最佳答案。7、关于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B.地理环境中的水文要素对生物要素没有影响。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D.地理环境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引起。答案:C解析: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等多个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紧密相连。选项C正确表达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即各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选项A错误在于它忽视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选项B错误地简化了水文与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选项D则忽略了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地质活动)在地理环境变化中所起的作用。8、下列哪一项是地理环境中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的证据?A.森林植被的季节性变化。B.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改变。C.海洋潮汐的周期性涨落。D.山脉形成的地质过程。答案:B解析:在地理环境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尤其是在土地利用方面。选项B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改变直接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造,这是人类影响地理环境最为直观和明显的证据之一。森林植被的季节性变化(选项A)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海洋潮汐的周期性涨落(选项C)是地球与月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山脉形成(选项D)则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下的产物,均属于自然现象而非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结果。9、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B.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北部以平原、丘陵为主C.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丘陵为主D.全国范围内以盆地、丘陵为主答案:A解析:我国地形特征是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这种地形分布的特点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选项A正确描述了这一特征。10、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北跨度大,形成了从北到南的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B.东西跨度大,形成了从东到西的海洋性、大陆性气候C.高原地区以高山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D.海岸线漫长,形成了从南到北的海陆兼备气候答案:B解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南北跨度大,形成了从北到南的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东西跨度大,形成了从东到西的海洋性、大陆性气候。选项B错误地将气候类型的分布描述为从东到西,实际上应该是从西到东。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11、下列关于中国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中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B.中国的气候类型单一,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中国的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入海洋答案:C解析:中国地势确实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并且可以大致分为三级阶梯。选项A错误,因为虽然中国有广阔的平原,但地形多样,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等;选项B错误,中国拥有多种气候类型,从热带季风气候到寒温带气候都有分布;选项D错误,中国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等都是自西向东流。12、中国四大高原中,哪一个位于最南端?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答案:C解析: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四大高原中位置最靠南的一个。青藏高原位于更西的地方,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等地,内蒙古高原则位于中国北部。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1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是由生物、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组成的B.地理环境是固定不变的,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是自然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的唯一依托答案:C解析:地理环境是由生物、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但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是自然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选项A、B、D均存在错误或片面之处,因此正确答案为C。1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普遍性,不受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因素影响B.地理环境特征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C.地理环境特征具有稳定性,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D.地理环境特征具有唯一性,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都相同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特征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受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选项A、C、D均存在错误或片面之处,因此正确答案为B。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自转引起了四季更替C.地球自转造成了地表温度的差异D.地球自转产生了赤道与两极之间的温差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不会直接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倾角和地球轴倾斜造成的),也不会引起四季更替(这同样由地球公转以及地轴倾斜造成)。地表温度的差异主要受到纬度、海拔、海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地球自转确实能够产生赤道与两极之间的温差,这是因为赤道地区因自转线速度较大,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为均匀,而极地地区自转线速度小,加之太阳辐射角度较低,所以温度相对较低。16、在分析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貌D.人口密度答案:D解析: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通常由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所决定。纬度位置决定了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类型和湿度条件;地形地貌则影响到降水分布、河流流向等地貌特征。而人口密度属于人文地理范畴,它虽然可以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但本身并不是决定自然地理特征的因素。因此,在考虑自然地理特征时,人口密度不是决定性的自然因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并说明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材料:地形:该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气候: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该地区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要求:(1)描述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2)分析该地理环境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答案:(1)地理环境特征:该地区地理环境特征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和水分吸收。(2)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有利于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种植。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不利影响:地势低平,可能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可能造成部分作物受涝,影响收成。水资源丰富可能导致水质问题,如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和土壤等因素,学生需要判断这些因素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解释。解答时,要注意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地理环境的有利条件,也要考虑到潜在的不利因素。第二题题目描述: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不仅塑造了地表形态,还影响着气候特征和生态系统分布。材料二:某地区位于大陆东岸,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河流纵横交错,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开垦、森林砍伐等,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洪涝灾害频发。问题:请分析材料一所述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简述这种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二,请解释该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减少洪涝灾害的合理化建议。答案与解析: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例如,岩石通过风化、侵蚀等过程被分解成碎屑物质,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大气通过对流层内的水分蒸发和降水过程影响着水文循环;而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参与碳氧循环。同时,生物的存在也加速了岩石的风化过程,并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即一方面改变了某一要素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会反过来受到该要素变化的影响。这种相互关系使得地理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此外,题目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理解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答案:该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季风气候带来丰沛的夏季降雨,短时间内大量降水超过河流的承载能力,容易引发洪水。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加上河流纵横交错,当遇到暴雨时,水流难以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慢性肾脏病妊娠管理
- 院团委社团管理中心
- 360 轨外绳式推车机
-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件公开课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课件
- 4-2.1生物选修1课堂教学-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件
- 《《乘与除》》教案模版
- 2024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道德与法治)2025年绵阳市江油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中考仿真模拟试题
- 职场面试技巧
- 工程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PPT通用课件
- 一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 国家开放大学《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完整版)污泥处置实际案例
-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水表)
- 用word制作课程表ppt课件
- 后进生落后表现及原因4篇
- 准确解析BET孔径分析(课堂PPT)
- 如何突破三视图教学几个难点
- 才华横溢摄影作品评分表
-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