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罗平县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下列几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糖类②核酸③蛋白质④ATP⑤脂质A.①~⑤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②和③具有催化作用,都含C、HO、N和P元素C.①~⑤都可以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D.真核细胞中的①和⑤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案】D【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糖类中单糖和二糖、ATP和脂质都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错误;B、酶具有催化作用,其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而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故并非所有的核酸都有催化作用,且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不一定含有P,B错误;C、①~⑤并非可以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如病毒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核酸和蛋白质,通常没有糖类等物质,C错误;D、真核细胞中的①糖类
和⑤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通常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故选D。2.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B.①②④⑤⑥是构成生物膜系统的具有膜细胞器C.结构③是所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④、⑤处核糖体的合成均与核仁有关【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①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在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②为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③是核孔;④为附着型核糖体,⑤为游离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⑥是线粒体。【详解】A、结构①为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因复制而导致其倍增,A错误;B、①为中心体,④为附着型核糖体,⑤为游离核糖体,都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C、③是核孔,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DNA不能进出细胞核,C错误;D、④、⑤分别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D正确。故选D。3.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中的①~④过程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以及胞吞。【详解】A、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影响能量的产生,因此对上述过程均有影响,A错误;B、④为胞吞,病原体是大分子,吞噬细胞通过胞吞过程吞噬病原体,B正确;C、小肠上皮细胞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乙醇,即图中的①,C正确;D、胰岛素属于生物大分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故选A。4.有一位白化病携带者(Aa)且患色盲(XbXb)的病人,则这位病人正常情况下体内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A.AXB或aXb B.aXb或AYC.AAXbXb或aaXbXb D.aaXbXb或aaYY【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有一位白化病携带者(Aa)且患色盲(Xb
Xb)的病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X与X染色体分离、A与a分离,由于在间期DNA分子复制,基因已加倍,则得到的次级卵母细胞与极体的基因组成是AAXb
Xb、aaXb
Xb,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着丝粒分裂,其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
Xb。故选C。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的(A+C)/(G+T)比值相同B.(A+T)/(G+C)的比值可体现双链DNA分子的特异性C.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C)/(G+T)=a,,则该DNA分子另一条链中(A+C)/(G+T)=1/aD.双链DNA分子中,A+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66%,则其中一条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3%【答案】D【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A=T,C=G,因此(A+C)与(G+T)比值一定相同,A正确;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G+C)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C、双链DNA分子,A=T,C=G,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C)/(G+T)=a,则该DNA分子另一条链中(A+C)/(G+T)=1/a,C正确;D、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为66%,则其中一条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为66%,D错误。故选D。6.图是大肠杆菌内基基因表达的过程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Ⅰ和Ⅱ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表示RNA聚合酶,过程Ⅱ中⑤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④表示mRNA,其延伸方向和核糖体的移动方向都是从5'端到3'端C.④⑦和①②所属物质都是遗传信息载体,③⑤⑥是遗传信息的表达产物D.⑥表示tRNA,比mRNA小得多,在3'端结合携带的氨基酸【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基因表达的过程,其中Ⅰ为转录过程,Ⅱ为翻译过程;①②为DNA分子的两条链,③为RNA聚合酶,④为mRNA,⑤为核糖体,⑥为tRNA,⑦为多肽链。【详解】A、过程Ⅰ为转录,其中的③表示为RNA聚合酶,过程Ⅱ为翻译过程,⑤为核糖体,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核仁,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正确;B、过程Ⅰ为转录,故产物④表示mRNA,合成mRNA的延伸方向为从5端到3端(图中为从右到左),由肽链长度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即沿着mRNA的5端到3端,B正确;C、①②为DNA分子的两条链,④为mRNA,都是遗传信息载体,⑦是多肽链,不属于遗传信息的载体,③为RNA聚合酶,⑥为tRNA,是遗传信息的表达产物,⑤为核糖体,不属于遗传信息的表达产物,C错误;D、⑥表示tRNA,比mRNA小得多,在其3端的-OH能结合携带的氨基酸,D正确。故选C。7.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地理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该地区某种植物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花期等性状的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20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工授粉后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花期隔离标志着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分化B.花期分化进一步增大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异C.甲、乙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仅增加了物种多样性D.青藏高原隆升引起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B【分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A、花期隔离不能说明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分化,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B、花期隔离使得2个种群间不能进行交配,进一步增大了种群甲和乙的基因库差异,B正确;C、甲、乙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既增加了基因多样性,也增加了物种多样性,C错误;D、青藏高原隆升导致隔离,引起了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D错误。故选B。8.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郑钦文以6比2、6比3的比分横扫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夺得冠军,为中国乃至亚洲赢得了首枚奥运会个人网球金牌。当网球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乳酸和NaHCO3反应B.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加快C.血浆的pH显著降低D.血红蛋白运输O2速率增强【答案】A【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详解】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可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和NaHCO3反应可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B、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B错误;C、由于有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的pH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其运输O2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A。9.久坐和长期饮酒易导致“脑雾”,即大脑处于“模糊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脉搏和血压不稳等症状。近期有研究发现,脑雾患者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可诱发脑内炎性反应,出现脑水肿和脑炎等生理病变。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导致传出神经受损所致B.患者记忆力下降仅与海马体功能障碍有关,与突触的形态改变无关C.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D.脑雾患者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脑脊液渗透压降低引发脑水肿【答案】C【详解】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因为大脑皮层是调控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B、患者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新突触的建立功能障碍导致,因为长期记忆的产生与突触的形态改变和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错误;C、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性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为脉搏和血压调节受自主神经的调控,C正确;D、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升高,引发脑水肿,D错误。故选C。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脑神经与脑相连只分布在头面部,没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神经支配躯体运动时不受意识支配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D.传出神经可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答案】C【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脑神经有12对,与脑相连,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A错误;B、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不支配躯体运动,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C正确;D、根据神经细胞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是指运动神经,D错误。故选C。11.下列选项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是()A.谈梅止渴 B.吃梅止渴 C.眨眼反射 D.望梅止渴【答案】A【详解】A、谈梅止渴,是听说梅子很酸或吃过梅子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A正确;B、吃梅止渴为非条件反射,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B错误;C、眨眼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C错误;D、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是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D错误。故选A。12.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ab段和bc段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Na+/K+比值降低C.c点时Na+和K+均外流,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D.cd段的外向电流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答案】D【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a点之后,细胞存在内向电流,即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此时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点之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A错误;B、ab段和bc段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钠离子变多,则Na+/K+比值升高,B错误;C、c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此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D、cd段的外向电流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D正确。故选D。1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B.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能明显降血糖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再服用睾酮不能恢复公鸡的性征D.应用减法原理,给狗结扎输卵管,会使其失去雌性性征【答案】A【详解】A、切除胰腺后狗会患上类似糖尿病的疾病,证明抗糖尿病的物质减少,故可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A正确;B、将胰脏研磨捣碎,这时胰腺细胞和胰岛细胞同时破碎,它们分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胰岛素遇到蛋白酶后被分解破坏,故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不能明显降血糖,B错误;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缺少雄性激素,不能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再服用睾酮会逐步恢复公鸡的性征,C错误;D、第二性征是由生殖器官分泌的性激素维持的,结扎输卵管,只是防止精子、卵子结合受精,对第二性征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14.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表示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所作用的靶器官也不同B.糖尿病人体内a激素的含量一定低于正常人C.胰腺内合成并分泌a、b两种激素的细胞不同D.血糖降低时a激素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答案】C【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葡萄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正常水平。【详解】A、a激素作用于肝、肌肉和全部组织,b激素作用于肝,a、b两种激素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但均能作用于肝脏,A错误;B、如果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不正常,可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而使人患糖尿病,此时病人体内a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甚至比正常人略高,B错误;C、胰腺内合成并分泌a、b两种激素的细胞分别是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C正确;D、a激素为胰岛素,用于降血糖,且肌糖原一般不分解,D错误。故选C。15.特异性免疫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T细胞C.B细胞 D.记忆细胞【答案】A【分析】在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只有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详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可特异性识别抗原,而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A符合题意。故选A。16.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从而维持免疫稳定。该细胞内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对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是必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膜表面没有免疫活性物质的受体B.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能提高某些器官移植的成活率C.增强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会引起自身免疫病D.研究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有利于防治恶性肿瘤【答案】D【详解】A、细胞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则细胞毒性T细胞膜表面可能有某种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受体,A错误;B、调节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降低了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调节性T细胞的增多可提高某些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错误;C、自身免疫病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器官进行攻击,增强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会抑制免疫作用,不会引起自身免疫病,C错误;D、调节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通过研究调节性T细胞,若能降低调节性T细胞分泌功能,可能会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可防治恶性肿瘤,D正确。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17.番茄中维生素、矿物质和番茄红素等含量较高,且物美价廉,是餐桌上较为常见的蔬菜之一、番茄的生长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密闭大棚内种植的番茄植株开展实验,实验过程如下:①测定该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含量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甲所示。②在保持大棚内温度适宜情况下,分别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绘制表格,如表格所示。③在密闭大棚内不同CO2含量的情况下,分别测定番茄植株对CO2的吸收情况,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呼吸作用强度相对恒定,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同光照条件下番茄的光合作用速率光合、呼吸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时的CO2吸收量黑暗条件下的CO2释放量3klx9klx32mg⋅100cm-2叶⋅h-18mg⋅100cm-2叶⋅h-1(1)由图甲可知,番茄植株在____段开始有有机物积累,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引起BD段CO2相对含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使其光合速率加快。(2)由图乙可知,与X点相比,Y点所对应的叶绿体中NADPH和ATP的生成速率____(填“更快”“更慢”或“基本不变”);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图乙中的Y点将向____移。(3)实验过程②,在光照条件下,番茄叶肉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mg⋅100cm-2叶⋅h-1。【答案】(1)①.BC②.CO2+H2O(CH2O)+O2③.光照强度增加(2)①.更快②.左(3)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②.40【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AB段二氧化碳升高,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C段开始二氧化碳下降,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是将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其反应式可表示为CO2+H2O(CH2O)+O2;BD段为上午,由于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导致密闭大棚内CO2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小问2详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由图可知,与X点相比,Y点CO2浓度更高,暗反应速率加快,导致光反应中NADPH和ATP的生成速率更快;图乙中的Y点是光饱和点,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降低,图乙中的Y点将向左移动。【小问3详解】NADH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在光照条件下,番茄叶肉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光照强度为9klx时,即达到光饱和点,番茄吸收的CO2的量为32mg•100cm-2叶•h-1,呼吸速率为8mg•100cm-2叶•h-l,固定的CO2的量为32+8=40mg•100cm-2叶•h-1。18.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7所示。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__三大类。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该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____。③控制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定律。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答案】(1)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2)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患病③.7/9④.自由组合定律⑤.3/5【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①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患病。②Ⅰ-1的基因型为HhXTY,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XTY或2/3HhXTY。Ⅱ-6的基因型中为Hh的几率是2/3,为XTXt的几率是1/2,所以Ⅱ-5与Ⅱ-6结婚,则后代不患病(HHXTXT、HHXTY)的概率为(1-2/3×2/3×1/4)×(1-1/2×1/4)=7/9。③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控制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④由于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或2/3Hh,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为hh的概率为2/3×1/4=1/6。Hh的概率为1/3×1/2+2/3×1/2=3/6。所以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6:(1-1/6)=3/5。19.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指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指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1)美国生物学家坎农提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_______。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____,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2)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蛋白质含量7%~9%,无机盐含量约1%,但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中占重要地位,原因是___;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的现象。体外实验表明,若红细胞处于低于0.45%NaCl溶液中,会出现溶血现象,请从血浆渗透压的角度分析,溶血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3)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则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_____(填“R型向T型”或“T型向R型”)转变,原因是___________。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的变化_____(填“相同”或“相反”)。【答案】(1)①.动态平衡②.降低③.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①.无机盐相对分子质量小,单位体积溶液中无机盐微粒数目多,产生的渗透压大(或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②.血浆渗透压过低时进入红细胞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破裂而导致血红蛋白逸出(3)①.T型向R型②.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含量很充足③.相反【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小问1详解】美国生物学家坎农提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处于相对稳定;渗透压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进而导致组织水肿现象;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问2详解】渗透压是单位体积的溶液内,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无机盐相对分子质量小,单位体积溶液中无机盐微粒数目多,产生的渗透压大,故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中占重要地位;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的现象,而当血浆渗透压过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进而造成溶血现象。【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在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含量很充足,因此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便于更好的亲和氧气;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则体温升高时就是从R型向T型转变,因此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的变化相反。20.2024年巴黎奥运会,鞍山籍运动员马龙在乒乓球男子团体赛中夺冠,成为中国奥运史上首位“六金王”。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但运动员的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员在运动前可以适当吃些食物或者喝葡萄糖溶液来增加血糖浓度,短时间内,运动员体内的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____,促使血糖浓度逐渐恢复正常。(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眼睛接收信号后产生的六奋以_____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____(反射弧的结构),经过分析和综合后,相关“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至肌肉产生击球动作,该过程中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说明人脑具有_____的高级功能。(3)激烈的对抗比赛让运动员大量出汗,若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可引起醛固酮分泌量增加,该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4)运动员赛后进入空调房休息,通过分级调节系统______轴,产生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以维持体温恒定。在运动结束初期,人的呼吸频率并没有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主要原因是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具有____的特点。若某运动员因不利因素导致病菌感染,致使体温呈上升趋势,机体的产热量____散热量。(5)激素不仅参与人体内的多项生命活动,还可以用于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人们给雌、雄亲鱼注射____类药物,就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促进人工授精和育苗。【答案】(1)①.胰岛素②.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2)①.电信号②.大脑皮层③.学习和记忆(3)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4)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②.作用时间比较长
③.大于(5)促性腺激素【小问1详解】运动前可以适当吃些食物或者喝葡萄糖溶液来血糖浓度升高,短时间内,运动员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其能够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而使得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小问2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相关“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至肌肉产生击球动作。运动员快速接球的过程是长期后天训练的结果,说明人脑具有学习和记忆的功能。【小问3详解】运动员流汗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Na+,此时肾上腺可以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小问4详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控轴的调控;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时间比较长的特点,因此在运动结束初期,人的呼吸频率并没有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机体体温上升的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小问5详解】激素不仅参与人体内的多项生命活动,还可以用于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人们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药物,就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的成熟,促进人工授精和育苗。21.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往往依靠细胞膜表面分子的特异性识别。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如图8所示),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不引发其对该细胞的“杀伤”。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机体中,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可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可避免______病的发生,这与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密切相关。依据图示,从基因表达角度分析,这类疾病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2)正常机体内的_____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____和记忆细胞。组织细胞(靶细胞)被某些病原体感染后,会导致靶细胞_________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3)组织细胞异常分化会导致癌细胞形成,体内癌细胞增多会生成恶性肿瘤,引起癌症威胁人类健康。依据图示,分析恶性肿瘤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基于此,可以开发____(答出1点即可)作为广谱抗癌药物来治疗多种癌症目前这些药物已获批上市。(4)器官移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若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增加______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不引发对该细胞的“杀伤”,可降低免疫排斥。【答案】(1)①.自身免疫
②.自稳③.T细胞中PD-1基因的表达量下降,T细胞活性抑制效果下降,机体免疫增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2)①.B细胞②.浆细胞③.膜表面的某些分子(3)①.癌细胞膜表面的PD-LI增加,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不引发对该细胞的“杀伤”,生成恶性肿瘤
②.PD-LI抗体或抗PD-LI抗体
(4)T细胞PD-1【分析】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正常机体中,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可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可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这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从基因表达角度分析,这类疾病发生的原因是T细胞中PD-1基因的表达量下降,T细胞活性抑制效果下降,机体免疫增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小问2详解】正常机体内的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组织细胞(靶细胞)被某些病原体感染后,会导致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小问3详解】由题意可知,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如图所示),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不引发其对该细胞的“杀伤”,而癌细胞膜表面的PD-LI增加,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不引发对该细胞的“杀伤”,生成恶性肿瘤;基于此,可以开发PD-LI抗体或抗PD-LI抗体作为广谱抗癌药物来治疗多种癌症。【小问4详解】要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可让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增加T细胞PD-1。云南省罗平县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下列几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糖类②核酸③蛋白质④ATP⑤脂质A.①~⑤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②和③具有催化作用,都含C、HO、N和P元素C.①~⑤都可以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D.真核细胞中的①和⑤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案】D【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糖类中单糖和二糖、ATP和脂质都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错误;B、酶具有催化作用,其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而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故并非所有的核酸都有催化作用,且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不一定含有P,B错误;C、①~⑤并非可以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如病毒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核酸和蛋白质,通常没有糖类等物质,C错误;D、真核细胞中的①糖类
和⑤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通常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故选D。2.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B.①②④⑤⑥是构成生物膜系统的具有膜细胞器C.结构③是所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④、⑤处核糖体的合成均与核仁有关【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①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在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②为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③是核孔;④为附着型核糖体,⑤为游离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⑥是线粒体。【详解】A、结构①为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因复制而导致其倍增,A错误;B、①为中心体,④为附着型核糖体,⑤为游离核糖体,都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C、③是核孔,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DNA不能进出细胞核,C错误;D、④、⑤分别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D正确。故选D。3.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中的①~④过程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以及胞吞。【详解】A、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影响能量的产生,因此对上述过程均有影响,A错误;B、④为胞吞,病原体是大分子,吞噬细胞通过胞吞过程吞噬病原体,B正确;C、小肠上皮细胞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乙醇,即图中的①,C正确;D、胰岛素属于生物大分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故选A。4.有一位白化病携带者(Aa)且患色盲(XbXb)的病人,则这位病人正常情况下体内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A.AXB或aXb B.aXb或AYC.AAXbXb或aaXbXb D.aaXbXb或aaYY【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有一位白化病携带者(Aa)且患色盲(Xb
Xb)的病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X与X染色体分离、A与a分离,由于在间期DNA分子复制,基因已加倍,则得到的次级卵母细胞与极体的基因组成是AAXb
Xb、aaXb
Xb,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着丝粒分裂,其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
Xb。故选C。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的(A+C)/(G+T)比值相同B.(A+T)/(G+C)的比值可体现双链DNA分子的特异性C.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C)/(G+T)=a,,则该DNA分子另一条链中(A+C)/(G+T)=1/aD.双链DNA分子中,A+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66%,则其中一条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3%【答案】D【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A=T,C=G,因此(A+C)与(G+T)比值一定相同,A正确;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G+C)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C、双链DNA分子,A=T,C=G,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C)/(G+T)=a,则该DNA分子另一条链中(A+C)/(G+T)=1/a,C正确;D、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为66%,则其中一条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为66%,D错误。故选D。6.图是大肠杆菌内基基因表达的过程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Ⅰ和Ⅱ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表示RNA聚合酶,过程Ⅱ中⑤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④表示mRNA,其延伸方向和核糖体的移动方向都是从5'端到3'端C.④⑦和①②所属物质都是遗传信息载体,③⑤⑥是遗传信息的表达产物D.⑥表示tRNA,比mRNA小得多,在3'端结合携带的氨基酸【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基因表达的过程,其中Ⅰ为转录过程,Ⅱ为翻译过程;①②为DNA分子的两条链,③为RNA聚合酶,④为mRNA,⑤为核糖体,⑥为tRNA,⑦为多肽链。【详解】A、过程Ⅰ为转录,其中的③表示为RNA聚合酶,过程Ⅱ为翻译过程,⑤为核糖体,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核仁,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正确;B、过程Ⅰ为转录,故产物④表示mRNA,合成mRNA的延伸方向为从5端到3端(图中为从右到左),由肽链长度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即沿着mRNA的5端到3端,B正确;C、①②为DNA分子的两条链,④为mRNA,都是遗传信息载体,⑦是多肽链,不属于遗传信息的载体,③为RNA聚合酶,⑥为tRNA,是遗传信息的表达产物,⑤为核糖体,不属于遗传信息的表达产物,C错误;D、⑥表示tRNA,比mRNA小得多,在其3端的-OH能结合携带的氨基酸,D正确。故选C。7.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地理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该地区某种植物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花期等性状的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20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工授粉后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花期隔离标志着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分化B.花期分化进一步增大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异C.甲、乙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仅增加了物种多样性D.青藏高原隆升引起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B【分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A、花期隔离不能说明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分化,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B、花期隔离使得2个种群间不能进行交配,进一步增大了种群甲和乙的基因库差异,B正确;C、甲、乙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既增加了基因多样性,也增加了物种多样性,C错误;D、青藏高原隆升导致隔离,引起了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D错误。故选B。8.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郑钦文以6比2、6比3的比分横扫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夺得冠军,为中国乃至亚洲赢得了首枚奥运会个人网球金牌。当网球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乳酸和NaHCO3反应B.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加快C.血浆的pH显著降低D.血红蛋白运输O2速率增强【答案】A【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详解】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可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和NaHCO3反应可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B、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B错误;C、由于有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的pH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其运输O2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A。9.久坐和长期饮酒易导致“脑雾”,即大脑处于“模糊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脉搏和血压不稳等症状。近期有研究发现,脑雾患者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可诱发脑内炎性反应,出现脑水肿和脑炎等生理病变。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导致传出神经受损所致B.患者记忆力下降仅与海马体功能障碍有关,与突触的形态改变无关C.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D.脑雾患者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脑脊液渗透压降低引发脑水肿【答案】C【详解】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因为大脑皮层是调控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B、患者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新突触的建立功能障碍导致,因为长期记忆的产生与突触的形态改变和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错误;C、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性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为脉搏和血压调节受自主神经的调控,C正确;D、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升高,引发脑水肿,D错误。故选C。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脑神经与脑相连只分布在头面部,没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神经支配躯体运动时不受意识支配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D.传出神经可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答案】C【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脑神经有12对,与脑相连,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A错误;B、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不支配躯体运动,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C正确;D、根据神经细胞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是指运动神经,D错误。故选C。11.下列选项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是()A.谈梅止渴 B.吃梅止渴 C.眨眼反射 D.望梅止渴【答案】A【详解】A、谈梅止渴,是听说梅子很酸或吃过梅子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A正确;B、吃梅止渴为非条件反射,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B错误;C、眨眼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C错误;D、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是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D错误。故选A。12.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ab段和bc段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Na+/K+比值降低C.c点时Na+和K+均外流,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D.cd段的外向电流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答案】D【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a点之后,细胞存在内向电流,即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此时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点之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A错误;B、ab段和bc段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钠离子变多,则Na+/K+比值升高,B错误;C、c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此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D、cd段的外向电流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D正确。故选D。1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B.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能明显降血糖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再服用睾酮不能恢复公鸡的性征D.应用减法原理,给狗结扎输卵管,会使其失去雌性性征【答案】A【详解】A、切除胰腺后狗会患上类似糖尿病的疾病,证明抗糖尿病的物质减少,故可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A正确;B、将胰脏研磨捣碎,这时胰腺细胞和胰岛细胞同时破碎,它们分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胰岛素遇到蛋白酶后被分解破坏,故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不能明显降血糖,B错误;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缺少雄性激素,不能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再服用睾酮会逐步恢复公鸡的性征,C错误;D、第二性征是由生殖器官分泌的性激素维持的,结扎输卵管,只是防止精子、卵子结合受精,对第二性征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14.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表示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所作用的靶器官也不同B.糖尿病人体内a激素的含量一定低于正常人C.胰腺内合成并分泌a、b两种激素的细胞不同D.血糖降低时a激素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答案】C【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葡萄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正常水平。【详解】A、a激素作用于肝、肌肉和全部组织,b激素作用于肝,a、b两种激素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但均能作用于肝脏,A错误;B、如果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不正常,可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而使人患糖尿病,此时病人体内a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甚至比正常人略高,B错误;C、胰腺内合成并分泌a、b两种激素的细胞分别是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C正确;D、a激素为胰岛素,用于降血糖,且肌糖原一般不分解,D错误。故选C。15.特异性免疫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T细胞C.B细胞 D.记忆细胞【答案】A【分析】在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只有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详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可特异性识别抗原,而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A符合题意。故选A。16.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从而维持免疫稳定。该细胞内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对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是必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膜表面没有免疫活性物质的受体B.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能提高某些器官移植的成活率C.增强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会引起自身免疫病D.研究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有利于防治恶性肿瘤【答案】D【详解】A、细胞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则细胞毒性T细胞膜表面可能有某种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受体,A错误;B、调节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降低了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调节性T细胞的增多可提高某些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错误;C、自身免疫病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器官进行攻击,增强FOXP3蛋白基因的持续表达会抑制免疫作用,不会引起自身免疫病,C错误;D、调节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通过研究调节性T细胞,若能降低调节性T细胞分泌功能,可能会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可防治恶性肿瘤,D正确。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17.番茄中维生素、矿物质和番茄红素等含量较高,且物美价廉,是餐桌上较为常见的蔬菜之一、番茄的生长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密闭大棚内种植的番茄植株开展实验,实验过程如下:①测定该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含量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甲所示。②在保持大棚内温度适宜情况下,分别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绘制表格,如表格所示。③在密闭大棚内不同CO2含量的情况下,分别测定番茄植株对CO2的吸收情况,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呼吸作用强度相对恒定,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同光照条件下番茄的光合作用速率光合、呼吸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时的CO2吸收量黑暗条件下的CO2释放量3klx9klx32mg⋅100cm-2叶⋅h-18mg⋅100cm-2叶⋅h-1(1)由图甲可知,番茄植株在____段开始有有机物积累,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引起BD段CO2相对含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使其光合速率加快。(2)由图乙可知,与X点相比,Y点所对应的叶绿体中NADPH和ATP的生成速率____(填“更快”“更慢”或“基本不变”);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图乙中的Y点将向____移。(3)实验过程②,在光照条件下,番茄叶肉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mg⋅100cm-2叶⋅h-1。【答案】(1)①.BC②.CO2+H2O(CH2O)+O2③.光照强度增加(2)①.更快②.左(3)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②.40【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AB段二氧化碳升高,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C段开始二氧化碳下降,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是将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其反应式可表示为CO2+H2O(CH2O)+O2;BD段为上午,由于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导致密闭大棚内CO2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小问2详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由图可知,与X点相比,Y点CO2浓度更高,暗反应速率加快,导致光反应中NADPH和ATP的生成速率更快;图乙中的Y点是光饱和点,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降低,图乙中的Y点将向左移动。【小问3详解】NADH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在光照条件下,番茄叶肉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光照强度为9klx时,即达到光饱和点,番茄吸收的CO2的量为32mg•100cm-2叶•h-1,呼吸速率为8mg•100cm-2叶•h-l,固定的CO2的量为32+8=40mg•100cm-2叶•h-1。18.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7所示。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__三大类。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该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____。③控制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定律。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答案】(1)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2)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患病③.7/9④.自由组合定律⑤.3/5【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①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患病。②Ⅰ-1的基因型为HhXTY,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XTY或2/3HhXTY。Ⅱ-6的基因型中为Hh的几率是2/3,为XTXt的几率是1/2,所以Ⅱ-5与Ⅱ-6结婚,则后代不患病(HHXTXT、HHXTY)的概率为(1-2/3×2/3×1/4)×(1-1/2×1/4)=7/9。③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控制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④由于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或2/3Hh,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为hh的概率为2/3×1/4=1/6。Hh的概率为1/3×1/2+2/3×1/2=3/6。所以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6:(1-1/6)=3/5。19.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指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指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1)美国生物学家坎农提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_______。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____,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2)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蛋白质含量7%~9%,无机盐含量约1%,但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中占重要地位,原因是___;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的现象。体外实验表明,若红细胞处于低于0.45%NaCl溶液中,会出现溶血现象,请从血浆渗透压的角度分析,溶血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3)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则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_____(填“R型向T型”或“T型向R型”)转变,原因是___________。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的变化_____(填“相同”或“相反”)。【答案】(1)①.动态平衡②.降低③.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①.无机盐相对分子质量小,单位体积溶液中无机盐微粒数目多,产生的渗透压大(或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②.血浆渗透压过低时进入红细胞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破裂而导致血红蛋白逸出(3)①.T型向R型②.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含量很充足③.相反【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小问1详解】美国生物学家坎农提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处于相对稳定;渗透压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进而导致组织水肿现象;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问2详解】渗透压是单位体积的溶液内,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无机盐相对分子质量小,单位体积溶液中无机盐微粒数目多,产生的渗透压大,故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中占重要地位;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的现象,而当血浆渗透压过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进而造成溶血现象。【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在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含量很充足,因此血红蛋白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液压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传播效果监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构耐久性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婴幼儿艺术发展与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阳科技职业学院《地理信息系统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师范大学《发酵工程制造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体育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短视频策划与运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中重金属残留的控制手段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5年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专职社区招聘8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广角-优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懂你”(原题+解题+范文+话题+技巧+阅读类素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写作
- 2025年景观照明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江苏南京地铁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爱读书学长参与的读书项目投资合同
- 电力系统分析答案(吴俊勇)(已修订)
- 化学-河北省金太阳质检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试题和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