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部分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血浆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标志着血浆达到了稳态C.为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内环境温度、渗透压需保持相对稳定D.内环境稳态仅由内分泌和循环系统进行调节,无需其他系统参与【答案】C【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血浆的各成分含量相对稳定,并不能表明机体达到稳态,B错误;C、内环境的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D、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C。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体温升高、大量出汗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有助于维持其体温的相对稳定B.剧烈运动后乳酸大量进入血液,但血浆pH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及时补充水分,即可恢复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答案】D【分析】①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②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传导(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对流(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以及蒸发(如汗液的蒸发)的方式进行。【详解】A、当运动员进行长跑比赛时,由于肌肉活动增强,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大量出汗有助于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正确;B、虽然剧烈运动后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B正确;C、运动员大量出汗,机体内的水分排出较多,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正确;D、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失去了水分,还失去了无机盐等其他物质,如果只补充水分而不补充无机盐,可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引发水中毒等问题,为了恢复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运动员需要同时补充水分和适量的无机盐,D错误。故选D。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团队首次完成了去ECMO化的“人造子宫”动物实验。医生将胎龄4个月的胎羊从母体中取出,并将其脐动脉和脐静脉与母体颈部的动脉和静脉相连,建立起一个类似于ECMO的并体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造子宫”能为胎羊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B.“人造子宫”作为液体屏障,能保护胎羊免受外界环境的直接干扰C.“人造子宫”能与胎羊细胞进行物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D.该实验证明维持稳态仅需分子水平上的调节,不需进行器官、系统水平上的调节【答案】D【分析】该实验虽然展示了“人造子宫”在分子水平上能够为胎羊细胞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但并不能证明维持稳态仅需要分子水平上的调节。生物体的稳态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和协调。【详解】AC、“人造子宫”与母体颈部的动脉和静脉相连,通过母体的血液循环,能为胎羊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能与胎羊细胞进行物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AC正确;B、“人造子宫”作为液体屏障,是胎羊直接生活的环境,能保护胎羊免受外界环境的直接干扰,B正确;D、该实验虽然展示了“人造子宫”在分子水平上能够为胎羊细胞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但并不能证明维持稳态仅需要分子水平上的调节。生物体的稳态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例如,在真正的母体内,胎羊不仅依赖于母体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还依赖于自身器官、系统等的调节和支持,D错误。故选D。4.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服,为航天员在执行舱外任务时提供了全面的生命支持与保护,确保他们在极端太空环境中能够安全、有效地工作至少数小时。下列关于航天服帮助维持航天员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航天服通过高效的气体交换系统,为航天员持续提供氧气B.航天服内的温度调节系统可确保航天员体温恒定不变,以维持内环境稳态C.航天服内的补水系统和湿度控制功能,可帮助维持航天员体内的水分平衡D.航天服内精确控制气压以模拟地球大气环境,从而保护航天员免受低压伤害【答案】B【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及各种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航天服中的气体交换系统是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部分。该系统通过高效的方式,持续为航天员提供氧气,A正确;B、航天服的温度调节系统是通过智能控温技术,根据航天员的体温和环境条件来调节服装内的温度,以维持航天员体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C、航天服内通常包含补水系统和湿度控制功能,这些设计有助于航天员在太空活动中得到适当的水分补充,并维持服装内的湿度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航天员体内水分的平衡,C正确;D、太空环境是低压、低氧的,对人体构成严重威胁。航天服通过精确控制其内部的气压,以模拟地球表面的大气压力,这样航天员就能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气压环境中工作,避免低压环境对人体造成的伤害,D正确。故选B。5.神经系统对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脑神经是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B.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C.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B【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详解】A、脑神经和脊神经是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A正确;B、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B错误;C、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C正确;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B。6.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分布在人的心血管、腺体以及内脏,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完全自主神经系统 B.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肠胃蠕动加快容易饥饿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D.自主神经系统均属于脊神经的组成部分【答案】C【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无论是脑神经还是脊神经,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支配神经,内脏支配神经包括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并不是完全自主的,也受中枢神经系统(如大脑皮层、下丘脑、脊髓等)的控制,A错误;B、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肠胃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不容易饥饿,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和脑神经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活动的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C。7.某学习小组尝试在拌苦瓜时加入适量白糖,以改善其口感,但吃起来还是感觉到苦。吃糖拌苦瓜时机体的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苦味刺激味蕾细胞后以电信号形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苦觉B.兴奋传导至神经元d时会导致其处于抑制状态C.在苦瓜中加白糖仍感觉到苦的原因是苦味抑制了甜味的产生D.苦味导致f不能产生甜味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详解】A、苦味刺激味蕾细胞后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苦觉,A错误;B、兴奋传导至神经元d时会导致其处于兴奋状态,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神经元e的兴奋,B错误;C、由图可知,在苦瓜中加白糖仍感觉到苦,其原因是苦味抑制了甜味的产生,C正确;D、大脑皮层属于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味觉的过程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8.小鼠在摄入受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引发包括恶心、呕吐在内的一系列防御反应。某研究小组给小鼠饲喂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肠毒素;多次重复后,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饮用糖精溶液的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摄入糖精溶液后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B.小鼠对糖精溶液产生的味觉回避反应属于条件反射C.小鼠在建立回避反应过程中,糖精溶液由条件刺激转化为无关刺激D.小鼠形成味觉回避反应增强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答案】C【详解】A、“小鼠摄入糖精溶液时,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分泌唾液”是小鼠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小鼠多次摄入有肠毒素的糖精溶液后,产生味觉回避反应”是后天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C、小鼠在建立回避反应过程中,糖精溶液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C错误;D、小鼠通过建立条件反射,使机体能识别有害物质并预先作出反应,扩大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有利于生存,D正确。故选C。9.芬太尼是一种脂溶性镇痛剂,其与神经元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该神经元Ca2+内流,同时促进K+外流,从而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融合,临床上常用于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但芬太尼脂溶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促进某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长期使用会使愉悦感阈值上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芬太尼与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该神经元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芬太尼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痛觉的产生C.麻醉手术中使用芬太尼后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产生动作电位D.长期使用该镇痛剂会导致机体产生药物依赖【答案】C【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芬太尼与静息状态下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该神经元Ca2+内流,同时促进K+外流,因此,该神经元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A正确;B、芬太尼能抑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导致无法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抑制痛觉的产生,B正确;C、临床麻醉手术中使用芬太尼后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无法产生兴奋,从而阻止痛觉的传导,C错误;D、长期使用镇痛剂使愉悦感阈值上升,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药物,造成药物依赖,D正确。故选C。10.阈电位是指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临界膜电位值。某兴趣小组对某神经元连续施加a、b、c、d4次刺激,同时用仪器记录了膜电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加刺激a后,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施加刺激b后,神经元有Na+的内流C.c、d两次刺激形成的电位叠加,产生动作电位D.分别增强刺激a、b、c、d强度后均能产生动作电位【答案】D【分析】图可知,a、b两次刺激后,膜电位均逐渐恢复为静息电位,c、d两次连续刺激后,产生了动作电位,可能是电位叠加的效果。【详解】A、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施加刺激a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膜电位还是内负外正,A正确;B、施加刺激b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说明神经元有Na+的内流,但还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C、c、d两次连续刺激后,产生了动作电位,可能是电位叠加的效果,C正确;D、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据图可知,增强刺激a的强度后,不会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故选D。11.当婴儿膀胱内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地憋尿,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排尿,如图为成年人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婴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可表示为膀胱→3→脊髓→4→膀胱B.成人若因高位截瘫导致脊髓中的1、2断裂,则不能完成排尿反射C.成人在医院进行尿检时,无尿意也能实现排尿是经过1、3进行调控的D.某人受到极度惊吓出现了尿失禁,是因为脊髓出现了排尿障碍【答案】C【分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详解】A、4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故婴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可表示为膀胱→4→脊髓→3→膀胱,A错误;B、成年人若高位截瘫,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能够完成排尿反射,只是不能实现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控制,B错误;C、成人在医院进行尿检时,无尿意也能实现排尿是经过1、3进行调控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正确;D、某人受到极度惊吓出现了尿失禁,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控制出现了障碍,D错误。故选C。12.可卡因可以通过调控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使人产生情绪上的愉悦感。如图为可卡因调控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常情况下,多巴胺起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C.可卡因通过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使人产生情绪上的愉悦感D.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来发挥作用的【答案】C【分析】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后膜上有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分解或被运回突触前神经元。【详解】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多巴胺,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起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B正确;C、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或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C错误;D、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来发挥作用的,如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速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分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等,D正确。故选C。13.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材料,利用水迷宫测试大鼠行为的改变来探究AD是否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死亡和丢失有关。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错误次数完成学习所需时间/s甲不做任何处理8.76112.39乙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用0.5mol/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15.72149.73A.甲组为本实验的对照组B.乙组中鹅膏蕈氨酸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C.通过本实验能够确定引起大鼠错误次数和学习时长增加的是鹅膏蕈氨酸D.大鼠在进行水迷宫测试过程中兴奋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答案】C【分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详解】A、甲组未作任何处理,为本实验的对照组,A正确;B、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用0.5mol/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后,大鼠的错误次数和学习时长增加,结合实验目的推断,鹅膏蕈氨酸的作用可能是抑制胆碱神经元的功能,B正确;C、该实验不能排除缓冲液对大鼠错误次数和学习时长的影响,应增加一组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1μL缓冲液的一组作为对照,C错误;D、在机体中,兴奋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D正确。故选C。14.某同学一段时间以来总感觉自己背诵和学习的效率太低,导致心情抑郁、疲惫压抑。在咨询医生作出相应调整后,心情和学习情况都有很大改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学习和记忆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只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需要依赖突触功能改变和新突触形成C.积极的情绪状态和对信息的反复运用会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D.心情抑郁通常不能通过自我调适改善,患者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答案】C【分析】学习和记忆也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详解】A、学习和记忆并非由单一脑区控制,而是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A错误;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即时交流有关,而长时记忆则可能涉及突触功能的持久改变和新突触的形成,B错误;C、积极的情绪状态和对信息的反复加工(如复习、练习)都被认为是促进长时记忆形成的重要因素,C正确;D、心情抑郁通常能通过自我调适改善,患者不一定需要接受专业治疗,D错误。故选C。15.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研究人员每次喂狗时,先摇铃,然后再喂食,这样反复训练多次后,狗听到铃声后也会分泌唾液,建立了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和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反射弧相同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后狗的神经元间建立了新的联系C.训练之后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减少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A【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除了缩手反射,常见的反射还有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详解】A、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二者反射弧不同,A错误;B、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系,B正确;C、训练之后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故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减少,C正确;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癌细胞的糖酵解作用通常会增强,导致细胞内乳酸和H+的产生增多,通过图示过程可使癌细胞内部保持碱性,而细胞外部环境呈酸性。这种现象会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外部环境的酸化可导致其摆脱内环境稳态调控,从而无限制地增殖B.特异性地抑制癌细胞膜上H+和乳酸载体活性可能抑制癌细胞的转移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癌症的发生说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CD【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癌细胞外部环境的酸化并不能使其完全摆脱内环境稳态的调控,癌组织虽然能够通过改变微环境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扩散,但仍然受到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影响,A错误;B、特异性地抑制癌细胞膜上H+和乳酸载体活性,能够阻断癌细胞对微环境的酸化,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B正确;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正确;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可见,癌症的发生说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BCD。17.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会出现缩鳃反射。若每隔1min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下图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及其轴突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有3个神经元B.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纤维b、c同时到达运动神经元d处C.若给予b点有效刺激,在a、b、c、d四点都能测到电位变化D.缩鳃反射习惯化的原因是重复刺激导致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答案】AD【分析】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详解】A、图1中共有3个神经元,分别是a、b、d所在的神经元,A正确;B、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纤维b、c不同时到达运动神经元d,因为通过神经纤维b传到运动神经元,经过了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时,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后膜受体的结合,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因此需时较长,B错误;C、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b、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D、习惯化后,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D正确。故选AD。18.脑卒中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损伤发生在脑干,患者极易出现生命危险B.如果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的V区,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如果损伤发生在小脑,患者走路会失去平衡D.如果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答案】ABC【详解】A、脑干是生命中枢,如果损伤发生在脑干,极易造成生命危险,A正确;B、如果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的V区,患者患失读症,看不懂文字,B正确;C、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如果损伤发生在小脑,患者走路会失去平衡,C正确;D、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如果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患者能完成缩手反射,D错误。故选ABC。19.巴黎奥运会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跳水运动员优雅协调的躯体运动只受大脑皮层调控B.守门员接迎面飞来的足球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拳击运动员在躲避对手进攻时,大脑皮层接收了躯体运动神经传递的信息D.运动员的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答案】AC【分析】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经历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叫发射。【详解】A、运动员的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脑干以及脊髓等的共同调控,A错误;B、守门员接迎面飞来的足球,会经过大脑皮层的判断,然后将信息传递给脊髓,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正确;C、运动员主要通过眼睛、肢体接触等获取信息,然后大脑皮层通过感觉神经获取信息,通过躯体运动神经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C错误;D、反射活动依赖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D正确。故选AC。20.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之一为脑水肿,主要由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脑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引起。临床上常用某种刺激引起内皮细胞释放NO调节血压进行辅助治疗,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发生变化B.脑脊液属于人体的内环境C.脑脊液与血浆、淋巴液之间均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D.脑水肿会使脑脊液中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答案】ABD【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详解】A、由图可知,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内精氨酸转化为NO,即细胞代谢发生了变化,A正确;B、由题意可知,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脑脊液属于人体的内环境,B正确;C、脑脊液与血浆之间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但脑脊液只能单向进入淋巴管,淋巴液单向进入血浆,C错误;D、脑水肿是由于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脑脊液中渗透压增加导致血浆中水分和脑细胞内的水分进入脑脊液增多形成的,因此脑水肿会使脑脊液中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21.搭桥手术全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用于改善和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或狭窄,旨在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需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肌酶(心肌细胞中的酶类物质)等关键生理指标,并使用体外循环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帮助患者维持稳态。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体外循环机中氧合器模拟了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血液泵模拟了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这两部分功能的配合主要用于维持内环境中_____(填成分和理化性质名称)的稳定。(2)依托咪酯是一种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剂,能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无意识状态。由此推测,它能够抑制_____(填部位名称)的活动,从而起到麻醉维持的作用。除此之外,依托咪酯能与神经元与肌肉间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据此分析其舒展骨骼肌的作用机制:_____。(3)若在搭桥手术期间,患者出现伤口处大量失血,医生需要给予抗凝药物、稳定血压药物以及输血或输液治疗。输液时需使用生理盐水或等渗液体的原因是_____。若监测到血浆中心肌酶含量明显升高则表明_____。【答案】(1)①.肺②.心脏③.氧气浓度和pH(2)①.大脑皮层②.依托咪酯通过与神经元与肌肉间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兴奋)传导至骨骼肌,从而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3)①.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避免细胞过度失水或过度吸水②.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平衡、温度等。【小问1详解】体外循环机中的氧合器模拟了肺的功能,提供氧气。而血液泵则模拟了心脏的功能,推动血液循环。该机器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生理指标,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同时及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故有助于维持pH;【小问2详解】依托咪酯是一种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剂,它能够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使患者处于无痛、无意识状态。依托咪酯通过与神经元与肌肉间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兴奋)传导至骨骼肌,从而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进一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小问3详解】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或等渗液体是为了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避免细胞因过度失水或过度吸水而受损。心肌酶是心肌细胞中的酶,若血浆中心肌酶含量明显升高,表明心肌细胞破裂死亡。22.肌萎缩侧索硬化别名渐冻症,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回答下列问题。(1)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属于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2)刺激患者的感受器,此患者_____(填“有”或“无”)感觉,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3)研究发现,渐冻症致病机理可能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有关。谷氨酸的释放方式为_____。据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_____;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过多,导致Na+过度内流,突触后神经元细胞渗透压_____,最终导致其吸水涨破。科研工作者欲研究一种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据图分析,药物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传出神经(2)①.有②.患者运动神经元受损,但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都完整,能产生感觉(3)①.胞吐②.兴奋③.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④.升高⑤.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结合、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患者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因此传入神经正常,但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因此判断为传出神经异常。【小问2详解】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受损,但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都完整,能产生感觉。【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谷氨酸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其释放方式为胞吐;持续的Na+过度内流,会导致突触后膜的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细胞吸水涨破;为防止突触后膜Na+过度内流,可以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也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及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等方法达到保持突触后膜神经细胞的正常形态。23.乙酰胆碱(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去甲肾上腺素(NE)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图甲中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B指针的偏转情况是:发生_____次方向_____的偏转。若在图甲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指针的偏转情况分别是:A_____;B_____。(后两空填“偏转一次”“偏转两次”或“不偏转”)(2)若在图乙所示的⑤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图甲中①,发现图乙⑤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反应相同,但电流表B指针不偏转,其原因是_____。(3)Ach合成后主要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乙图中_____(填标号)融合后释放Ach。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普萘洛尔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注射_____可使家兔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此时_____(填“能”或“不能”)注射NE作为解药,理由是_____。【答案】(1)①.两##二##2②.相反③.不偏转④.偏转一次(2)药物抑制了图中⑥的功能(或药物使图乙中的③不能与⑥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没有产生电位变化(3)①.④②.阿托品③.不能④.NE可使心率加快,会加重中毒症状【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在图甲中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在传至效应器的过程中,会先后到达电流表B的两端,因此电流表B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若在图甲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传到B电流表的一端(左端),导致电流表B能发生一次偏转,而无法传到A电流表的两端,所以电流表A不会发生偏转。【小问2详解】若在图乙所示的⑤结构突触间隙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图甲中①感受器,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而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反应相同,说明该药物没有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而是抑制了突触后膜上受体⑥的功能,不能使通道打开,因而不产生动作电位。【小问3详解】Ach合成后主要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乙图中④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Ach;乙酰胆碱(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而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注射阿托品可使家兔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此时不能注射NE作为解药,因为NE可使心率加快,会加重中毒症状。24.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科研人员以健康狗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正常情况、阻断A神经(副交感神经)和阻断B神经(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节心脏跳动的中枢在_____,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调节。神经元受刺激后引起_____(离子流动),进而形成膜电位为_____的兴奋状态。(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神经和B神经兴奋对心率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在正常情况下,对心脏的调节作用占据优势的神经是_____。(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相反,其意义是_____。【答案】(1)①.脑干②.分级③.Na+内流④.内正外负(2)①.减慢心率②.加快心率③.副交感神经(或A神经)(3)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小问1详解】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脑干。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元受刺激后,引起Na+内流,进而形成膜电位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当阻断A神经后,心率比正常时明显加快,而阻断B神经后,心率下降,所以推测,A神经能减慢心率,而B神经能加快心率;阻断副交感神经(A神经)后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B神经)后心率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因此推测,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心脏,其中对心脏调节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A神经)。【小问3详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相反,其意义是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5.研究发现,大脑中神经递质5-HT水平降低会导致精神萎靡,从而引发抑郁。5-HT含量受转运体和受体等的调控,其中5-HT转运体用于重摄取5-HT,5-HT的受体主要有两种,激活5-HT1A受体会抑制5-HT前神经元的活动,激活5-HT3受体则可以开放阳离子通道,使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质基质的Ca2+浓度迅速升高,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氟西汀是以5-HT转运体为靶点的抗抑郁药物,患者服用氟西汀后,能够_____,从而提高突触间隙5-HT的含量,长期服用氟西汀会导致药物依赖,其原因可能是突触后膜上的5-HT3受体含量_____所致。(2)突触间隙积累过多的5-HT时会激活5-HT1A受体,导致5-HT释放_____。单胺氧化酶是5-HT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该药物能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可能是_____。(3)下列药物开发思路中,也能改善抑郁症状的是_____。A.抑制突触小泡释放5-HT B.阻止5-HT与5-HT3受体结合C.促进兴奋传导到脊髓产生愉悦感 D.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答案】(1)①.抑制5-HT的回收②.减少(2)①.减少②.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5-HT降解,提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起抗抑郁作用(3)D【分析】分析题干可知,5-HT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主要是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小问1详解】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HT含量下降有关,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以5-HT转运体为靶点,因此,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阻断5-HT转运体的作用,抑制5-HT的回收,从而增大突触间隙5-HT的含量。长期服用氟西汀治疗疾病可能产生药物依赖,原因是会使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5-HT,从而导致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减少。【小问2详解】突触间隙积累过多的5-HT时会激活5-HT1A受体发挥调节作用,据图可知,其调节的结果是减少神经递质的继续释放。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5-HT降解,能提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起抗抑郁作用,因此,该药物能改善抑郁症状。【小问3详解】由于抑郁症与5-HT水平下降,传递兴奋的功能下降有关,所以促进突触小泡释放5-HT能改善抑郁症状;阻止神经递质与5-HT3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因此不能改善抑郁症状;产生愉悦感的部位是大脑而不是脊髓;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能使其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因而能改善抑郁症状,故选D。辽宁省部分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血浆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标志着血浆达到了稳态C.为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内环境温度、渗透压需保持相对稳定D.内环境稳态仅由内分泌和循环系统进行调节,无需其他系统参与【答案】C【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血浆的各成分含量相对稳定,并不能表明机体达到稳态,B错误;C、内环境的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D、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C。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体温升高、大量出汗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有助于维持其体温的相对稳定B.剧烈运动后乳酸大量进入血液,但血浆pH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及时补充水分,即可恢复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答案】D【分析】①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②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传导(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对流(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以及蒸发(如汗液的蒸发)的方式进行。【详解】A、当运动员进行长跑比赛时,由于肌肉活动增强,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大量出汗有助于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正确;B、虽然剧烈运动后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B正确;C、运动员大量出汗,机体内的水分排出较多,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正确;D、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失去了水分,还失去了无机盐等其他物质,如果只补充水分而不补充无机盐,可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引发水中毒等问题,为了恢复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运动员需要同时补充水分和适量的无机盐,D错误。故选D。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团队首次完成了去ECMO化的“人造子宫”动物实验。医生将胎龄4个月的胎羊从母体中取出,并将其脐动脉和脐静脉与母体颈部的动脉和静脉相连,建立起一个类似于ECMO的并体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造子宫”能为胎羊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B.“人造子宫”作为液体屏障,能保护胎羊免受外界环境的直接干扰C.“人造子宫”能与胎羊细胞进行物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D.该实验证明维持稳态仅需分子水平上的调节,不需进行器官、系统水平上的调节【答案】D【分析】该实验虽然展示了“人造子宫”在分子水平上能够为胎羊细胞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但并不能证明维持稳态仅需要分子水平上的调节。生物体的稳态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和协调。【详解】AC、“人造子宫”与母体颈部的动脉和静脉相连,通过母体的血液循环,能为胎羊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能与胎羊细胞进行物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AC正确;B、“人造子宫”作为液体屏障,是胎羊直接生活的环境,能保护胎羊免受外界环境的直接干扰,B正确;D、该实验虽然展示了“人造子宫”在分子水平上能够为胎羊细胞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但并不能证明维持稳态仅需要分子水平上的调节。生物体的稳态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例如,在真正的母体内,胎羊不仅依赖于母体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还依赖于自身器官、系统等的调节和支持,D错误。故选D。4.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服,为航天员在执行舱外任务时提供了全面的生命支持与保护,确保他们在极端太空环境中能够安全、有效地工作至少数小时。下列关于航天服帮助维持航天员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航天服通过高效的气体交换系统,为航天员持续提供氧气B.航天服内的温度调节系统可确保航天员体温恒定不变,以维持内环境稳态C.航天服内的补水系统和湿度控制功能,可帮助维持航天员体内的水分平衡D.航天服内精确控制气压以模拟地球大气环境,从而保护航天员免受低压伤害【答案】B【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及各种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航天服中的气体交换系统是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部分。该系统通过高效的方式,持续为航天员提供氧气,A正确;B、航天服的温度调节系统是通过智能控温技术,根据航天员的体温和环境条件来调节服装内的温度,以维持航天员体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C、航天服内通常包含补水系统和湿度控制功能,这些设计有助于航天员在太空活动中得到适当的水分补充,并维持服装内的湿度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航天员体内水分的平衡,C正确;D、太空环境是低压、低氧的,对人体构成严重威胁。航天服通过精确控制其内部的气压,以模拟地球表面的大气压力,这样航天员就能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气压环境中工作,避免低压环境对人体造成的伤害,D正确。故选B。5.神经系统对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脑神经是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B.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C.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B【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详解】A、脑神经和脊神经是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A正确;B、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B错误;C、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C正确;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B。6.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分布在人的心血管、腺体以及内脏,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完全自主神经系统 B.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肠胃蠕动加快容易饥饿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D.自主神经系统均属于脊神经的组成部分【答案】C【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无论是脑神经还是脊神经,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支配神经,内脏支配神经包括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并不是完全自主的,也受中枢神经系统(如大脑皮层、下丘脑、脊髓等)的控制,A错误;B、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肠胃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不容易饥饿,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和脑神经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活动的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C。7.某学习小组尝试在拌苦瓜时加入适量白糖,以改善其口感,但吃起来还是感觉到苦。吃糖拌苦瓜时机体的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苦味刺激味蕾细胞后以电信号形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苦觉B.兴奋传导至神经元d时会导致其处于抑制状态C.在苦瓜中加白糖仍感觉到苦的原因是苦味抑制了甜味的产生D.苦味导致f不能产生甜味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详解】A、苦味刺激味蕾细胞后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苦觉,A错误;B、兴奋传导至神经元d时会导致其处于兴奋状态,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神经元e的兴奋,B错误;C、由图可知,在苦瓜中加白糖仍感觉到苦,其原因是苦味抑制了甜味的产生,C正确;D、大脑皮层属于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味觉的过程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8.小鼠在摄入受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引发包括恶心、呕吐在内的一系列防御反应。某研究小组给小鼠饲喂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肠毒素;多次重复后,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饮用糖精溶液的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摄入糖精溶液后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B.小鼠对糖精溶液产生的味觉回避反应属于条件反射C.小鼠在建立回避反应过程中,糖精溶液由条件刺激转化为无关刺激D.小鼠形成味觉回避反应增强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答案】C【详解】A、“小鼠摄入糖精溶液时,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分泌唾液”是小鼠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小鼠多次摄入有肠毒素的糖精溶液后,产生味觉回避反应”是后天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C、小鼠在建立回避反应过程中,糖精溶液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C错误;D、小鼠通过建立条件反射,使机体能识别有害物质并预先作出反应,扩大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有利于生存,D正确。故选C。9.芬太尼是一种脂溶性镇痛剂,其与神经元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该神经元Ca2+内流,同时促进K+外流,从而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融合,临床上常用于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但芬太尼脂溶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促进某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长期使用会使愉悦感阈值上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芬太尼与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该神经元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芬太尼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痛觉的产生C.麻醉手术中使用芬太尼后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产生动作电位D.长期使用该镇痛剂会导致机体产生药物依赖【答案】C【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芬太尼与静息状态下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该神经元Ca2+内流,同时促进K+外流,因此,该神经元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A正确;B、芬太尼能抑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导致无法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抑制痛觉的产生,B正确;C、临床麻醉手术中使用芬太尼后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无法产生兴奋,从而阻止痛觉的传导,C错误;D、长期使用镇痛剂使愉悦感阈值上升,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药物,造成药物依赖,D正确。故选C。10.阈电位是指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临界膜电位值。某兴趣小组对某神经元连续施加a、b、c、d4次刺激,同时用仪器记录了膜电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加刺激a后,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施加刺激b后,神经元有Na+的内流C.c、d两次刺激形成的电位叠加,产生动作电位D.分别增强刺激a、b、c、d强度后均能产生动作电位【答案】D【分析】图可知,a、b两次刺激后,膜电位均逐渐恢复为静息电位,c、d两次连续刺激后,产生了动作电位,可能是电位叠加的效果。【详解】A、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施加刺激a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膜电位还是内负外正,A正确;B、施加刺激b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说明神经元有Na+的内流,但还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C、c、d两次连续刺激后,产生了动作电位,可能是电位叠加的效果,C正确;D、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据图可知,增强刺激a的强度后,不会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故选D。11.当婴儿膀胱内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地憋尿,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排尿,如图为成年人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婴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可表示为膀胱→3→脊髓→4→膀胱B.成人若因高位截瘫导致脊髓中的1、2断裂,则不能完成排尿反射C.成人在医院进行尿检时,无尿意也能实现排尿是经过1、3进行调控的D.某人受到极度惊吓出现了尿失禁,是因为脊髓出现了排尿障碍【答案】C【分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详解】A、4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故婴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可表示为膀胱→4→脊髓→3→膀胱,A错误;B、成年人若高位截瘫,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能够完成排尿反射,只是不能实现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控制,B错误;C、成人在医院进行尿检时,无尿意也能实现排尿是经过1、3进行调控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正确;D、某人受到极度惊吓出现了尿失禁,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控制出现了障碍,D错误。故选C。12.可卡因可以通过调控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使人产生情绪上的愉悦感。如图为可卡因调控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常情况下,多巴胺起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C.可卡因通过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使人产生情绪上的愉悦感D.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来发挥作用的【答案】C【分析】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后膜上有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分解或被运回突触前神经元。【详解】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多巴胺,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起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B正确;C、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或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C错误;D、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来发挥作用的,如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速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分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等,D正确。故选C。13.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材料,利用水迷宫测试大鼠行为的改变来探究AD是否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死亡和丢失有关。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错误次数完成学习所需时间/s甲不做任何处理8.76112.39乙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用0.5mol/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15.72149.73A.甲组为本实验的对照组B.乙组中鹅膏蕈氨酸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C.通过本实验能够确定引起大鼠错误次数和学习时长增加的是鹅膏蕈氨酸D.大鼠在进行水迷宫测试过程中兴奋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答案】C【分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详解】A、甲组未作任何处理,为本实验的对照组,A正确;B、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用0.5mol/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后,大鼠的错误次数和学习时长增加,结合实验目的推断,鹅膏蕈氨酸的作用可能是抑制胆碱神经元的功能,B正确;C、该实验不能排除缓冲液对大鼠错误次数和学习时长的影响,应增加一组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1μL缓冲液的一组作为对照,C错误;D、在机体中,兴奋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D正确。故选C。14.某同学一段时间以来总感觉自己背诵和学习的效率太低,导致心情抑郁、疲惫压抑。在咨询医生作出相应调整后,心情和学习情况都有很大改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学习和记忆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只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需要依赖突触功能改变和新突触形成C.积极的情绪状态和对信息的反复运用会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D.心情抑郁通常不能通过自我调适改善,患者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答案】C【分析】学习和记忆也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详解】A、学习和记忆并非由单一脑区控制,而是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A错误;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即时交流有关,而长时记忆则可能涉及突触功能的持久改变和新突触的形成,B错误;C、积极的情绪状态和对信息的反复加工(如复习、练习)都被认为是促进长时记忆形成的重要因素,C正确;D、心情抑郁通常能通过自我调适改善,患者不一定需要接受专业治疗,D错误。故选C。15.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研究人员每次喂狗时,先摇铃,然后再喂食,这样反复训练多次后,狗听到铃声后也会分泌唾液,建立了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和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反射弧相同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后狗的神经元间建立了新的联系C.训练之后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减少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A【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除了缩手反射,常见的反射还有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详解】A、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二者反射弧不同,A错误;B、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系,B正确;C、训练之后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故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减少,C正确;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癌细胞的糖酵解作用通常会增强,导致细胞内乳酸和H+的产生增多,通过图示过程可使癌细胞内部保持碱性,而细胞外部环境呈酸性。这种现象会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外部环境的酸化可导致其摆脱内环境稳态调控,从而无限制地增殖B.特异性地抑制癌细胞膜上H+和乳酸载体活性可能抑制癌细胞的转移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癌症的发生说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CD【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癌细胞外部环境的酸化并不能使其完全摆脱内环境稳态的调控,癌组织虽然能够通过改变微环境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扩散,但仍然受到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影响,A错误;B、特异性地抑制癌细胞膜上H+和乳酸载体活性,能够阻断癌细胞对微环境的酸化,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B正确;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正确;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可见,癌症的发生说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BCD。17.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会出现缩鳃反射。若每隔1min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下图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及其轴突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有3个神经元B.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纤维b、c同时到达运动神经元d处C.若给予b点有效刺激,在a、b、c、d四点都能测到电位变化D.缩鳃反射习惯化的原因是重复刺激导致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答案】AD【分析】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详解】A、图1中共有3个神经元,分别是a、b、d所在的神经元,A正确;B、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纤维b、c不同时到达运动神经元d,因为通过神经纤维b传到运动神经元,经过了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时,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后膜受体的结合,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因此需时较长,B错误;C、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b、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D、习惯化后,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D正确。故选AD。18.脑卒中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损伤发生在脑干,患者极易出现生命危险B.如果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的V区,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如果损伤发生在小脑,患者走路会失去平衡D.如果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答案】ABC【详解】A、脑干是生命中枢,如果损伤发生在脑干,极易造成生命危险,A正确;B、如果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的V区,患者患失读症,看不懂文字,B正确;C、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如果损伤发生在小脑,患者走路会失去平衡,C正确;D、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如果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患者能完成缩手反射,D错误。故选ABC。19.巴黎奥运会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跳水运动员优雅协调的躯体运动只受大脑皮层调控B.守门员接迎面飞来的足球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拳击运动员在躲避对手进攻时,大脑皮层接收了躯体运动神经传递的信息D.运动员的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答案】AC【分析】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经历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叫发射。【详解】A、运动员的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脑干以及脊髓等的共同调控,A错误;B、守门员接迎面飞来的足球,会经过大脑皮层的判断,然后将信息传递给脊髓,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正确;C、运动员主要通过眼睛、肢体接触等获取信息,然后大脑皮层通过感觉神经获取信息,通过躯体运动神经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C错误;D、反射活动依赖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D正确。故选AC。20.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之一为脑水肿,主要由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脑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引起。临床上常用某种刺激引起内皮细胞释放NO调节血压进行辅助治疗,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发生变化B.脑脊液属于人体的内环境C.脑脊液与血浆、淋巴液之间均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D.脑水肿会使脑脊液中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答案】ABD【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详解】A、由图可知,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内精氨酸转化为NO,即细胞代谢发生了变化,A正确;B、由题意可知,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脑脊液属于人体的内环境,B正确;C、脑脊液与血浆之间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但脑脊液只能单向进入淋巴管,淋巴液单向进入血浆,C错误;D、脑水肿是由于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脑脊液中渗透压增加导致血浆中水分和脑细胞内的水分进入脑脊液增多形成的,因此脑水肿会使脑脊液中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21.搭桥手术全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用于改善和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或狭窄,旨在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需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肌酶(心肌细胞中的酶类物质)等关键生理指标,并使用体外循环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帮助患者维持稳态。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体外循环机中氧合器模拟了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血液泵模拟了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这两部分功能的配合主要用于维持内环境中_____(填成分和理化性质名称)的稳定。(2)依托咪酯是一种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剂,能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无意识状态。由此推测,它能够抑制_____(填部位名称)的活动,从而起到麻醉维持的作用。除此之外,依托咪酯能与神经元与肌肉间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据此分析其舒展骨骼肌的作用机制:_____。(3)若在搭桥手术期间,患者出现伤口处大量失血,医生需要给予抗凝药物、稳定血压药物以及输血或输液治疗。输液时需使用生理盐水或等渗液体的原因是_____。若监测到血浆中心肌酶含量明显升高则表明_____。【答案】(1)①.肺②.心脏③.氧气浓度和pH(2)①.大脑皮层②.依托咪酯通过与神经元与肌肉间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兴奋)传导至骨骼肌,从而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3)①.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避免细胞过度失水或过度吸水②.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平衡、温度等。【小问1详解】体外循环机中的氧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