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1章~第2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固氮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一种能固氮的细胞器,该种细胞器是由共生于该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种固氮蓝细菌经上亿年的时间演变而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固氮的细胞器中存在环状DNAB.能固氮的细胞器可能能进行分裂增殖C.固氮蓝细菌与固氮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固氮蓝细菌与固氮真核生物的能量代谢都发生在细胞器中【答案】D【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详解】AB、能固氮的蓝细菌是由一种固氮蓝细菌经上亿年的时间演变而来的,蓝细菌中含有环状DNA,能进行分裂增殖,因此能固氮的细胞器中存在环状DNA,且可能进行分裂增殖,AB正确;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正确;D、固氮蓝细菌能量代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固氮真核生物的能量代谢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故选D。2.一般来说,生物内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超过10000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生物大分子。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糖、蛋白质、磷脂、核苷酸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活细胞内合成新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都需要模板C.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并不都具有多样性D.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且改变后均不能恢复活性【答案】C【分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详解】A、磷脂是小分子物质,A错误;B、多糖的合成不需要模板,B错误;C、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构成多糖的单体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不具有多样性,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以及核酸的单体核苷酸在排列顺序上具有多样性,C正确;D、酶与底物结合,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可以复原,载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结构的改变也可以复原,D错误。故选C。3.RNA世界假说认为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很可能是RNA,它兼具了DNA与蛋白质的功能,DNA和蛋白质则是RNA进化的产物。下列叙述不支持上述假说的是()A.RNA病毒中的R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RNA是核糖体的重要成分,且核糖体的催化中心是rRNAC.存在可以复制其他RNA链的化学本质为RNA的酶D.mRNA、tRNA和rRNA都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来【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若要支持“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很可能是RNA,它兼具了DNA和蛋白质的功能,不但可以像DNA一样储存遗传信息,而且可以像蛋白质一样催化反应,DNA和蛋白质则是进化的产物”,则需要找到RNA具备DNA或蛋白质的功能,或者找到以RNA为模板形成DNA的证据。【详解】A、RNA病毒中的R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明蛋白质是RNA进化的产物,支持上述假说,A正确;B、RNA是核糖体的重要成分,且核糖体的催化中心是rRNA,核糖体可以合成蛋白质,说明蛋白质是RNA进化的产物,支持上述假说,B正确;C、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催化,而存在可以复制其他

RNA

链的化学本质为

RNA的酶,说明RNA具备蛋白质的功能,支持上述假说,C正确;D、mRNA、tRNA和rRNA都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来,说明DNA在RNA之前即已存在,不支持上述假说,D错误。故选D。4.核孔并非简单的孔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核孔复合体。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核酸等分子能通过乙过程任意进出细胞核B.受体与被运输的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三种进出核孔的方式均受ATP/ADP的值的影响D.核孔复合体数量的多少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答案】B【分析】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如RNA、蛋白质可通过核孔,细胞核内的DNA一般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详解】A、图乙过程运输的物质分子大小无明显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蛋白质、核酸等分子可以任意进出细胞核,需要特定的蛋白质识别,A错误;B、由丙图可知,受体与被运输的相应物质相结合后,才能通过核孔,说明受体与被运输的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C、图中甲过程是小分子量物质的自由扩散,不受ATP/ADP比值的影响,C错误;D、核孔复合体的数量直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高,D错误。故选B。5.在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中,细胞骨架中具有极性的微管充当了囊泡定向运输的轨道,微管的负极靠近细胞中心,正极位于细胞的边缘部分,微管上结合着大量能沿其运动的蛋白质,被称为马达蛋白,马达蛋白又分为驱动蛋白和细胞质动力蛋白两类,它们都具有ATP酶的活性。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B.这两种马达蛋白都能降低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C.大多数细胞质动力蛋白负责分泌蛋白的运输D.若微管被破坏,则这种依赖于微管的囊泡运输过程将受到影响【答案】C【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驱动蛋白和细胞质动力蛋白都具有

ATP

酶的活性,酶能降低

ATP

水解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C、

细胞质动力蛋白一般负责将囊泡运输到细胞中心(负极),而驱动蛋白通常负责将囊泡运输到细胞边缘(正极),因此大多数驱动蛋白负责分泌蛋白的运输,C错误;

D、具有极性的微管充当了囊泡定向运输的轨道,如果微管被破坏,这种依赖于微管的囊泡运输过程将受到影响,D正确。故选C。6.甲、乙实验小组将某植物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欲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测量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甲小组在配制蔗糖溶液时,未将蔗糖充分溶解;乙小组浸泡细胞的时间过短,其他操作正常。甲、乙两组测得的实验结果比实际结果()A.偏大、偏小 B.偏小、偏大 C.偏大、偏大 D.偏小、偏小【答案】C【分析】将植物细胞放在较高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不同,质壁分离的程度也不同;若将植物细胞放在较低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伸缩性小,细胞略微变大或基本不变。【详解】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测量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若在某种浓度的溶液中,有50%左右的细胞出现出事质壁分离,我们认为此时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就是细胞液浓度。甲小组在配制蔗糖溶液时,未将蔗糖充分溶解,说明配置的蔗糖溶液浓度比实际值要高,测得的实验结果是偏大的;乙小组浸泡细胞的时间过短,会导致与细胞液浓度接近的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使实验结果偏大,ABD错误,C正确。故选C。7.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它的叶和嫩枝可以将体内多余的盐排出体外,以降低盐胁迫对细胞造成的危害,该过程的主要机制如图所示(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进入收集细胞的过程会受到氧气浓度的影响B.液泡中的Na⁺运到细胞质基质时,不需要与转运蛋白C结合C.转运蛋白D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D.转运蛋白A、B、C、D均可运输Na⁺,说明转运蛋白不具有专一性【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Na⁺通过A进入收集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Na⁺通过B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Na⁺通过C从液泡进入收集细胞细胞质基质为协助扩散;Na⁺通过D从分泌细胞中运出到环境中为主动运输。【详解】A、据图所示,Na⁺进入收集细胞的过程是逆浓度运输,说明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氧气浓度影响细胞呼吸能量的产生,因此该过程会受到氧气浓度的影响,A正确;B、液泡中的Na⁺运到细胞质基质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不需要与转运蛋白C结合,B正确;C、据图所示,Na⁺通过D从分泌细胞中运出,转运蛋白D参与催化ATP水解,同时将钠离子运出细胞,故转运蛋白D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C正确;D、转运蛋白A、B、C、D均可运输Na⁺,但不能运输其它物质,说明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D。8.已知脂肪和葡萄糖均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两者经有氧呼吸后的产物均为O2和CO2,现有一油料类作物种子的有氧呼吸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脂肪和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B.图中的曲线①②分别代表O2和CO2C.a点之前,该种子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脂肪D.相比于等质量的葡萄糖,脂肪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较多【答案】C【分析】与葡萄糖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中含H多,在氧化分解时消耗O2多,释放的能量多。【详解】A、一定条件下,脂肪和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脂肪能少量转化为糖类,A正确;B、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B正确;C、a点之前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a点之前,该种子有氧呼吸的底物存在脂肪,但不一定只是脂肪,C错误;D、相比于等质量的葡萄糖,由于脂肪中含H多,在氧化分解时消耗O2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D正确。故选C。9.Rubisco是一种酶,可催化CO2固定,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已知CO2与O2竞争性结合Rubisco的同一活性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与C5结合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B.由题干信息可知,Rubisco的催化不具有特异性C.提高O2的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D.高浓度CO2条件下,Rubisco活性提高有利于C3的生成【答案】D【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详解】A、根据题意“Rubisco是一种酶,可催化CO2固定,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可知,Rubisco位于叶绿体基质中,故O2与C5结合的场所也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可以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Rubisco具有两种功能:可催化CO2固定,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因此该酶具有特异性,B错误;C、提高O2浓度,会促进O2与C5结合,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CO2固定),C错误;D、结合题干已知CO2与O2竞争性结合Rubisco的同一活性位点,高浓度CO2条件下,Rubisco活性提高有利于C3的生成,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间期,DNA、中心粒和染色体的数量均加倍B.前期,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后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的形态是不同的D.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答案】D【分析】细胞周期:(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DNA、中心粒数量均加倍,但染色体的数量是在后期加倍,A错误;B、动物有丝分裂前期,从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C、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所以细胞的两极的染色体形态是相同的,C错误;D、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说法,错误的是()A.亲代的核酸通过细胞分裂均匀地遗传给子代细胞B.细胞分化贯穿于人体的整个生命进程C.正常细胞的衰老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D.细胞凋亡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答案】A【分析】一、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三、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细胞分裂使亲代细胞核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一定平均分配,A错误;B、细胞分化贯穿于人体的整个生命进程,表现为持续性,B正确;C、细胞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C正确;D、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D正确。故选A。12.遗传学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富有专业性和创造性的概念和理论。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相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的B.与性别相关的性状遗传都是伴性遗传,且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非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使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答案】A【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正确;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某些位于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也有关,但不属于伴性遗传,B错误;C、非等位基因可以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故选A。13.果蝇的红眼(XR)对白眼(Xr)为显性。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杂合子的雌果蝇杂交,F1中出现一只红眼雌果蝇(XRXrY)。不考虑基因突变,下表中列出了亲本可能发生的变异对象和变异时期的组合,其中可能形成该变异果蝇的是()序号亲本变异时期①父本减数分裂Ⅰ②母本减数分裂Ⅰ③父本减数分裂Ⅱ④母本减数分裂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分析】白眼雄果蝇(XrY)和红眼杂合子的雌果蝇(XRXr)杂交,F1中出现一只红眼雌果蝇(XRXrY),可能是卵细胞XRXr和精子Y结合形成,也可能是卵细胞XR和精子XrY结合形成。【详解】分析题意可知,白眼雄果蝇(XrY)和红眼杂合子的雌果蝇(XRXr)杂交,F1中出现一只红眼雌果蝇(XRXrY),不考虑基因突变,该红眼雌果蝇个体可能是由异常卵细胞XRXr和正常精子Y结合形成,也可能是由正常卵细胞XR和异常精子XrY结合形成。若该红眼雌果蝇个体是由异常卵细胞XRXr和正常精子Y结合形成,其原因是母本(XRXr)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合,形成该红眼雌果蝇(XRXrY);若该红眼雌果蝇个体是由正常卵细胞XR和异常精子XrY结合形成,其原因是父本(XrY)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产生了XrY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R结合,形成该红眼雌果蝇(XRXrY),因此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食物中的胆固醇被肠道内表面的肠上皮细胞吸收,在那里被加工成液滴,最终进入血液的过程如图所示。肠道中游离胆固醇被名为NPC1L1的胆固醇蛋白转运体(一种糖蛋白)摄取进入肠上皮细胞内,一种名为ACAT2的酶会对进入内质网中的胆固醇进行包装和转运准备。研究发现,ASTER蛋白能促进胆固醇向内质网运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PC1L1不会被肠道中的消化酶分解可能与糖基化修饰有关B.胆固醇在肠上皮细胞中被加工成液滴进行运输,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C.降低NPClLl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胆固醇的吸收D.ASTER蛋白为控制胆固醇水平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答案】ACD【分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详解】A、NPC1L1是一种糖蛋白,不会被肠道中的消化酶分解,可能NPC1L1被糖基化修饰有关,可以增加其稳定性,防止其在肠道中被消化酶分解,A正确;B、胆固醇属于固醇,属于小分子,不是大分子,B错误;C、由题意可知,

肠道中游离胆固醇能被

NPC1L1

(胆固醇蛋白转运体)摄取进入肠上皮细胞内,因此,降低NPC1L1基因的表达量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C正确;D、由题意可知,ASTER蛋白能促进胆固醇向内质网运输,因此,ASTER蛋白为控制胆固醇水平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D正确。故选ACD。15.生物膜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生物膜在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B.蓝细菌的细胞膜是细胞边界,其与核膜及细胞器膜等构成了生物膜系统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均在生物膜上进行【答案】BD【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详解】A、细胞膜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信息交流)等功能有关,A正确;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B错误;C、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由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D、对真核生物来说,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不在生物膜上,D错误。故选BD。16.生物学家以水通透性极低的非洲爪蟾卵细胞为材料进行实验,将编码水通道蛋白的mRNA注射到甲组蛙卵中,乙组蛙卵注射等量的水作为对照。两组蛙卵在盐溶液中培养数天后,在外观上未观察到明显差异。随后,将两组蛙卵转移到蒸馏水中,结果显示甲组蛙卵发生了破裂,而乙组蛙卵则保持正常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注射到蛙卵中的mRNA作为翻译模板指导水通道蛋白的合成B.盐溶液的浓度与蛙卵的细胞质浓度接近,有利于维持蛙卵的形态结构C.甲组蛙卵发生破裂与其细胞膜含有水通道蛋白有关D.与乙组相比,甲组蛙卵破裂的原因是蛙卵只通过自由扩散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子【答案】ABC【分析】将编码水通道蛋白的mRNA注射到甲组蛙卵中,乙组蛙卵注射等量的水作为对照,最终的实验结果是甲组蛙卵发生了破裂,而乙组蛙卵则保持正常状态,说明注射到蛙卵中的mRNA作为翻译模板指导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加速了甲组蛙卵水的吸收。【详解】AC、实验结果显示甲组蛙卵发生了破裂,而乙组蛙卵则保持正常状态,说明甲组蛙卵在蒸馏水中快速大量吸水,原因应该是注射到蛙卵中的mRNA作为翻译模板指导水通道蛋白的合成,AC正确;B、盐溶液的浓度与蛙卵的细胞质浓度接近,蛙卵细胞水分子进出平衡,有利于维持蛙卵的形态结构,B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甲组蛙卵破裂的原因是大量的水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此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ABC。17.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是在外源转录因子的作用下,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获得的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干细胞,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在再生医学上有巨大的潜力。其制备及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PS细胞诱导分化后,可用于开发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B.外源转录因子可激活与多能性相关基因的表达C.过程②③产生了特定的细胞,都属于细胞分化D.避免了临床使用胚胎干细胞所面临的伦理争议【答案】ABD【分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属于未分化的细胞。【详解】A、iPS

细胞诱导分化后,可分化成胰岛B细胞,进而分泌胰岛素,从而可用于治疗1型(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A正确;B、外源转录因子进入细胞,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可激活与多能性相关基因的表达,B正确;C、过程③产生了特定的细胞,属于细胞分化,而过程②获得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不属于细胞分化,C错误;D、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来自患者的成纤维细胞,避免了临床使用胚胎干细胞所面临的伦理争议,D正确。故选ABD。18.某自花传粉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其A基因或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含有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叶的宽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该植株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株产生的可育雌配子数是可育雄配子数的2倍B.该植株产生的含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C.若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占比3/8,则说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中D.若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占比3/4,则说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中【答案】BC【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自然界中植物产生的花粉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即使含有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该植株产生的可育雌配子数也不可能是可育雄配子数的2倍,A错误;B、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因此该植株产生的含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

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B正确;C、利用分离定律的思维求解自由组合定律,先考虑A、a基因,若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中,则雄配子只有一种即a,雌配子是1/2A,1/2a,子代宽叶和窄叶各1/2,再考虑B、b,Bb自交子代红花的概率为3/4,因此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占比3/8,C正确;D、若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中,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占比3/4,但是若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在缺失片段中,只考虑叶的宽窄,子代只有宽叶,只考虑花色,红花:白花=3:1,则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也占比3/4,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瘦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最终可达到减轻体质量(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能反映肥胖程度)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细胞形成瘦素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整个过程主要依靠___________(填细胞器)来提供能量。(2)瘦素合成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同时它也是遗传信息库。(3)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此时期儿童的体质量指数和瘦素、血脂的关系,研究人员对某地区生长发育正常的多名处于学龄前期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组别体质量/(kg·m⁻²)瘦素含量/(mg·L⁻¹)总胆固醇量/(mmol·L⁻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mmol·L⁻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mmol·L⁻¹)正常15.63.83.61.41.6超重16.95.84.01.32.0肥胖17.77.95.01.22.4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高密度脂蛋白中携带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低密度脂蛋白中携带的胆固醇。肥胖者常常伴随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在血液中沉积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脂蛋白参与胆固醇的运输,其中一种脂蛋白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胆固醇,另一种脂蛋白可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据表推测,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并清除的脂蛋白是___________(填“高密度脂蛋白”或“低密度脂蛋白”)。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这与细胞膜能___________的功能密切相关。相比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体内瘦素含量高,但依然肥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案】(1)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②.线粒体(2)细胞核(3)①.高密度脂蛋白②.受体(或糖蛋白)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④.靶器官对瘦素调节的敏感性下降(或靶细胞上瘦素的受体数量减少或靶细胞上瘦素受体结构损),使瘦素无法正常发挥生物学效应【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瘦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即分泌蛋白,因此,脂肪细胞形成瘦素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整个过程主要依靠线粒体来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故瘦素(蛋白质)合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肥胖和超重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减少,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多,但总胆固醇量都增多,说明高密度脂蛋白能够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和清除,而低密度脂蛋白可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调节功能),故瘦素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这与细胞膜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由表格可知,肥胖儿童由于有较高的瘦素含量,但是依然肥胖,可能是因为靶器官对瘦素调节的敏感性下降(或靶细胞上瘦素的受体数量减少或靶细胞上瘦素受体结构受损),使瘦素无法正常发挥生物学效应。20.酶促褐变往往导致果蔬的色泽加深、风味劣化和营养物质流失。酶促褐变反应的基本过程是多酚氧化酶(PPO)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催化无色的酚类物质生成其对应的邻醌,邻醌与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物质络合或自身聚合生成稳定的有色物质。图1表示梨褐变作用机制,图2表示梨PPO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PPO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PPO只能使酚类物质氧化,而对其他物质不起作用,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2)据图1分析,正常情况下,梨不会发生褐变,但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梨会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3)在梨果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适当添加柠檬酸等有机酸类物质抑制褐变效果良好,结合图2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4)已知L-半胱氨酸是PPO的抑制剂,其是一种与酚类物质结构相似的物质。科研人员为研究L-半胱氨酸的作用机理,在PPO酶量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会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答案】(1)①.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②.专一性(2)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梨的生物膜系统被破坏,PPO与底物酚类充分接触(3)PPO的最适pH为弱酸性,柠檬酸等有机酸类物质可降低pH,使PPO所处反应体系远离最适pH,抑制PPO活性(4)①.L半胱氨酸的有无、酚类物质浓度②.L半胱氨酸与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抑制了酚类物质与PPO的结合【分析】一般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会降低,空间结构没有改变。【小问1详解】PPO为多酚氧化酶,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PPO只能使酚类物质氧化,而对其他物质不起作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梨的生物膜系统被破坏,PPO与底物酚类充分接触,从而使梨发生褐变。【小问3详解】由曲线可知,PPO的最适pH为弱酸性(6.8左右),柠檬酸等有机酸类物质可降低pH,使PPO所处反应体系远离最适pH,抑制PPO活性,从而能抑制褐变。【小问4详解】根据曲线以及横坐标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的自变量是L半胱氨酸的有无、酚类物质浓度。由于L-半胱氨酸是一种与酚类物质结构相似的物质,导致L半胱氨酸与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抑制了酚类物质与PPO的结合,从而导致L-半胱氨酸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21.白刺是荒漠区常见的植物优势种。为探究白刺在荒漠区中的光合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无风沙处理是在白刺灌丛周围设置高度为1.5m的尼龙网纱障碍以避免受到风沙吹袭。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别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甲组:补水无风沙8.80.147.0乙组:补水有风沙10.70.209.2丙组:干旱无风沙8.00.095.8丁组:干旱有风沙7.50.064.0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1)分析表中数据,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风沙吹袭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2)在无风沙吹袭的条件下,干旱胁迫导致白刺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从光反应的角度分析,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___________(答出3点)减少,而风沙吹袭会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干旱胁迫的影响。(3)分析表中数据,在荒漠区的干旱胁迫和风沙吹袭下,白刺为适应这样的环境条件,所发生的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但可以度过逆境。【答案】(1)①.升高②.水分充足时,风沙吹袭下的白刺的气孔导度更高,使得暗反应速率更快(2)①.ATP、NADPH、O2②.增强(3)气孔导度下降,蒸腾速率降低【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治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小问1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风沙吹袭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升高,其原因是水分充足时,风沙吹袭下的白刺的气孔导度更高(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使得暗反应速率更快,从而光合速率更快。【小问2详解】在无风沙吹袭的条件下,干旱胁迫导致白刺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从光反应的角度分析,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NADPH、O2减少,而风沙吹袭会增强干旱胁迫的影响。【小问3详解】在荒漠区的干旱胁迫和风沙吹袭下,白刺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条件,会减少水分散失,从而关闭部分气孔,导致气孔导度下降,从而降低蒸腾速率,这一生理变化虽然会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但可以度过逆境。22.某种可异花传粉的两性花植物,其红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不考虑不完全显性。某研究小组做了如表所示的3个实验。回答以下问题:实验组别实验目的选择亲本甲组探究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红花植株×纯合紫花植株乙组已知红花为显性性状,探究红花植株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干红花植株自交丙组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1)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表型相同,基因型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2)甲组实验中,若子代植株中红花:紫花≈1:1,能否确定显隐性?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3)乙组实验中,若子代表现为___________,则可判断所有的亲本红花植株均为纯合子,若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紫花=11:1,则亲本中红花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4)若红花为显性性状,则丙组一定选红花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或“纯合子或杂合子”)进行___________(填交配方式),子代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即可验证。【答案】(1)①.3##三②.不一定(2)①.能②.若紫花为显性性状,则子代均为紫花(3)①.红花②.2/3(4)①.杂合子②.自交【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的方法:(1)定义法: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性性状。(2)性状分离法: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表现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小问1详解】已知红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不考虑不完全显性。假设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a表示,那么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有AA、Aa、aa3种,其中AA和Aa表型相同,但基因型不相同,因此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小问2详解】甲组是红花和纯合紫花杂交,若子代植株中红花:紫花≈1:1,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原因是若紫花为显性性状,则子代均为紫花。【小问3详解】乙组是若干红花植株自交,若所有的亲本红花植株均为纯合子,则自交子代表现均为红花。若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紫花=11:1,即子代紫花的概率为1/12,假设杂合子的概率为y,则自交产生紫花的概率为1/4y=1/12,说明y=1/3,则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小问4详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因此若红花为显性性状,则丙组一定选红花杂合子。红花杂合子的自交和测交都可以验证分离定律,但测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因此通过红花杂合子进行自交实验,子代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即可验证。23.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与雌蚕相比,雄蚕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寻找各种方法来实现专养雄蚕的目的。回答下列问题:(1)家蚕的一个基因组与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___________条W染色体。(2)仅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控制的油蚕表现为蚕体透明,现有各种表型的家蚕,请从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杂交组合,以便在子代的幼蚕期筛选出雄蚕,亲本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虽然子代幼蚕期中的___________蚕全部为雄蚕,但是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蚕和雄蚕,不能满足生产需要。(3)科研人员希望通过致死基因来达到持续分离雌蚕和雄蚕的目的。a、b基因中任意一种基因隐性纯合均会导致个体死亡,a、b基因均位于Z染色体上,且染色体间无互换。科研人员通过图中①②处理获得S品系,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为雄蚕,由两条Z染色体中的一条与W染色体组成的为雌蚕。图中构建的S品系中的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请说明利用S品系与普通油蚕,仅通过一次杂交,无须经过筛选,就可只繁育雄蚕的杂交过程:___________。根据S品系中的雌蚕和雄蚕杂交获得的子代类型推测,S品系的特点及用于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案】(1)①.29②.28③.0或2(2)①.ZdZd×ZDW②.非油(3)①.ZaBWAd②.让S品系中的雄蚕与普通油蚕中的雌蚕杂交③.S品系雌蚕和雄蚕相互交配后,子代仍为S品系;S品系可稳定遗传【分析】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这些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常见的有两种:XY型性别决定方式,性染色体组成为XX、XY分别表现雌性、雄性;ZW型性别决定方式,性染色体组成为ZW、ZZ分别表现雌性、雄性。【小问1详解】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故家蚕的一个基因组所包含的染色体包括27条常染色体+ZW,即所包含的染色体数为29条。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都为非同源染色体,家蚕共有28对同源染色体,故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28条。减数第一次分裂ZW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分离,故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0或2条W染色体。【小问2详解】仅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控制的油蚕表现为蚕体透明,要在子代的幼蚕期筛选出雄蚕,可选亲本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ZdZd×ZDW,后代雌蚕(ZdW)为油蚕且全透明,而雄蚕(ZDZd)非油蚕且全不透明。虽然子代幼蚕期中的非油蚕全部为雄蚕,但是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蚕和雄蚕(后代雌性会出2种表现型),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S品系中雄蚕基因型为ZAbZaB,雌蚕基因型为ZaBWAd和ZAbWAd,由于a、b基因纯合至死,故后者基因型雌蚕(ZAbWAd)会死亡,所以图中构建的S品系中的雌蚕的基因型为ZaBWAd。仅通过一次杂交,无须经过筛选,就可只繁育雄蚕,说明雌蚕全部死亡,可让S品系中雄蚕(ZAbZaB)与普通油雌蚕(ZABW)杂交,后代中雌蚕(ZAbW、ZaBW)全部死亡,只有雄蚕(ZAbZAB、ZaBZAB)存活。S品系雄蚕(ZAbZaB)与雌蚕(ZaBWAd)杂交,子代雌蚕基因型为ZaBWAd(另一个子代基因型为ZAbWAd的雌蚕会死亡),雄蚕基因型为ZAbZaB(另一个子代基因型为ZaBZaB的雄蚕会死亡),其子代仍然为S品系,说明S品系雌雄交配后代可稳定遗传,因此用于育种特点为S品系可稳定遗传。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1章~第2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固氮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一种能固氮的细胞器,该种细胞器是由共生于该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种固氮蓝细菌经上亿年的时间演变而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固氮的细胞器中存在环状DNAB.能固氮的细胞器可能能进行分裂增殖C.固氮蓝细菌与固氮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固氮蓝细菌与固氮真核生物的能量代谢都发生在细胞器中【答案】D【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详解】AB、能固氮的蓝细菌是由一种固氮蓝细菌经上亿年的时间演变而来的,蓝细菌中含有环状DNA,能进行分裂增殖,因此能固氮的细胞器中存在环状DNA,且可能进行分裂增殖,AB正确;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正确;D、固氮蓝细菌能量代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固氮真核生物的能量代谢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故选D。2.一般来说,生物内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超过10000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生物大分子。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糖、蛋白质、磷脂、核苷酸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活细胞内合成新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都需要模板C.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并不都具有多样性D.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且改变后均不能恢复活性【答案】C【分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详解】A、磷脂是小分子物质,A错误;B、多糖的合成不需要模板,B错误;C、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构成多糖的单体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不具有多样性,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以及核酸的单体核苷酸在排列顺序上具有多样性,C正确;D、酶与底物结合,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可以复原,载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结构的改变也可以复原,D错误。故选C。3.RNA世界假说认为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很可能是RNA,它兼具了DNA与蛋白质的功能,DNA和蛋白质则是RNA进化的产物。下列叙述不支持上述假说的是()A.RNA病毒中的R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RNA是核糖体的重要成分,且核糖体的催化中心是rRNAC.存在可以复制其他RNA链的化学本质为RNA的酶D.mRNA、tRNA和rRNA都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来【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若要支持“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很可能是RNA,它兼具了DNA和蛋白质的功能,不但可以像DNA一样储存遗传信息,而且可以像蛋白质一样催化反应,DNA和蛋白质则是进化的产物”,则需要找到RNA具备DNA或蛋白质的功能,或者找到以RNA为模板形成DNA的证据。【详解】A、RNA病毒中的R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明蛋白质是RNA进化的产物,支持上述假说,A正确;B、RNA是核糖体的重要成分,且核糖体的催化中心是rRNA,核糖体可以合成蛋白质,说明蛋白质是RNA进化的产物,支持上述假说,B正确;C、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催化,而存在可以复制其他

RNA

链的化学本质为

RNA的酶,说明RNA具备蛋白质的功能,支持上述假说,C正确;D、mRNA、tRNA和rRNA都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来,说明DNA在RNA之前即已存在,不支持上述假说,D错误。故选D。4.核孔并非简单的孔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核孔复合体。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核酸等分子能通过乙过程任意进出细胞核B.受体与被运输的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三种进出核孔的方式均受ATP/ADP的值的影响D.核孔复合体数量的多少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答案】B【分析】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如RNA、蛋白质可通过核孔,细胞核内的DNA一般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详解】A、图乙过程运输的物质分子大小无明显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蛋白质、核酸等分子可以任意进出细胞核,需要特定的蛋白质识别,A错误;B、由丙图可知,受体与被运输的相应物质相结合后,才能通过核孔,说明受体与被运输的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C、图中甲过程是小分子量物质的自由扩散,不受ATP/ADP比值的影响,C错误;D、核孔复合体的数量直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高,D错误。故选B。5.在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中,细胞骨架中具有极性的微管充当了囊泡定向运输的轨道,微管的负极靠近细胞中心,正极位于细胞的边缘部分,微管上结合着大量能沿其运动的蛋白质,被称为马达蛋白,马达蛋白又分为驱动蛋白和细胞质动力蛋白两类,它们都具有ATP酶的活性。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B.这两种马达蛋白都能降低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C.大多数细胞质动力蛋白负责分泌蛋白的运输D.若微管被破坏,则这种依赖于微管的囊泡运输过程将受到影响【答案】C【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驱动蛋白和细胞质动力蛋白都具有

ATP

酶的活性,酶能降低

ATP

水解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C、

细胞质动力蛋白一般负责将囊泡运输到细胞中心(负极),而驱动蛋白通常负责将囊泡运输到细胞边缘(正极),因此大多数驱动蛋白负责分泌蛋白的运输,C错误;

D、具有极性的微管充当了囊泡定向运输的轨道,如果微管被破坏,这种依赖于微管的囊泡运输过程将受到影响,D正确。故选C。6.甲、乙实验小组将某植物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欲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测量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甲小组在配制蔗糖溶液时,未将蔗糖充分溶解;乙小组浸泡细胞的时间过短,其他操作正常。甲、乙两组测得的实验结果比实际结果()A.偏大、偏小 B.偏小、偏大 C.偏大、偏大 D.偏小、偏小【答案】C【分析】将植物细胞放在较高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不同,质壁分离的程度也不同;若将植物细胞放在较低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伸缩性小,细胞略微变大或基本不变。【详解】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测量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若在某种浓度的溶液中,有50%左右的细胞出现出事质壁分离,我们认为此时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就是细胞液浓度。甲小组在配制蔗糖溶液时,未将蔗糖充分溶解,说明配置的蔗糖溶液浓度比实际值要高,测得的实验结果是偏大的;乙小组浸泡细胞的时间过短,会导致与细胞液浓度接近的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使实验结果偏大,ABD错误,C正确。故选C。7.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它的叶和嫩枝可以将体内多余的盐排出体外,以降低盐胁迫对细胞造成的危害,该过程的主要机制如图所示(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进入收集细胞的过程会受到氧气浓度的影响B.液泡中的Na⁺运到细胞质基质时,不需要与转运蛋白C结合C.转运蛋白D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D.转运蛋白A、B、C、D均可运输Na⁺,说明转运蛋白不具有专一性【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Na⁺通过A进入收集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Na⁺通过B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Na⁺通过C从液泡进入收集细胞细胞质基质为协助扩散;Na⁺通过D从分泌细胞中运出到环境中为主动运输。【详解】A、据图所示,Na⁺进入收集细胞的过程是逆浓度运输,说明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氧气浓度影响细胞呼吸能量的产生,因此该过程会受到氧气浓度的影响,A正确;B、液泡中的Na⁺运到细胞质基质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不需要与转运蛋白C结合,B正确;C、据图所示,Na⁺通过D从分泌细胞中运出,转运蛋白D参与催化ATP水解,同时将钠离子运出细胞,故转运蛋白D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C正确;D、转运蛋白A、B、C、D均可运输Na⁺,但不能运输其它物质,说明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D。8.已知脂肪和葡萄糖均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两者经有氧呼吸后的产物均为O2和CO2,现有一油料类作物种子的有氧呼吸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脂肪和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B.图中的曲线①②分别代表O2和CO2C.a点之前,该种子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脂肪D.相比于等质量的葡萄糖,脂肪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较多【答案】C【分析】与葡萄糖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中含H多,在氧化分解时消耗O2多,释放的能量多。【详解】A、一定条件下,脂肪和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脂肪能少量转化为糖类,A正确;B、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B正确;C、a点之前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a点之前,该种子有氧呼吸的底物存在脂肪,但不一定只是脂肪,C错误;D、相比于等质量的葡萄糖,由于脂肪中含H多,在氧化分解时消耗O2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D正确。故选C。9.Rubisco是一种酶,可催化CO2固定,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已知CO2与O2竞争性结合Rubisco的同一活性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与C5结合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B.由题干信息可知,Rubisco的催化不具有特异性C.提高O2的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D.高浓度CO2条件下,Rubisco活性提高有利于C3的生成【答案】D【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详解】A、根据题意“Rubisco是一种酶,可催化CO2固定,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可知,Rubisco位于叶绿体基质中,故O2与C5结合的场所也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可以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Rubisco具有两种功能:可催化CO2固定,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因此该酶具有特异性,B错误;C、提高O2浓度,会促进O2与C5结合,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CO2固定),C错误;D、结合题干已知CO2与O2竞争性结合Rubisco的同一活性位点,高浓度CO2条件下,Rubisco活性提高有利于C3的生成,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间期,DNA、中心粒和染色体的数量均加倍B.前期,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后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的形态是不同的D.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答案】D【分析】细胞周期:(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DNA、中心粒数量均加倍,但染色体的数量是在后期加倍,A错误;B、动物有丝分裂前期,从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C、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所以细胞的两极的染色体形态是相同的,C错误;D、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说法,错误的是()A.亲代的核酸通过细胞分裂均匀地遗传给子代细胞B.细胞分化贯穿于人体的整个生命进程C.正常细胞的衰老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D.细胞凋亡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答案】A【分析】一、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三、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细胞分裂使亲代细胞核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一定平均分配,A错误;B、细胞分化贯穿于人体的整个生命进程,表现为持续性,B正确;C、细胞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C正确;D、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D正确。故选A。12.遗传学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富有专业性和创造性的概念和理论。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相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的B.与性别相关的性状遗传都是伴性遗传,且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非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使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答案】A【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正确;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某些位于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也有关,但不属于伴性遗传,B错误;C、非等位基因可以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故选A。13.果蝇的红眼(XR)对白眼(Xr)为显性。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杂合子的雌果蝇杂交,F1中出现一只红眼雌果蝇(XRXrY)。不考虑基因突变,下表中列出了亲本可能发生的变异对象和变异时期的组合,其中可能形成该变异果蝇的是()序号亲本变异时期①父本减数分裂Ⅰ②母本减数分裂Ⅰ③父本减数分裂Ⅱ④母本减数分裂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分析】白眼雄果蝇(XrY)和红眼杂合子的雌果蝇(XRXr)杂交,F1中出现一只红眼雌果蝇(XRXrY),可能是卵细胞XRXr和精子Y结合形成,也可能是卵细胞XR和精子XrY结合形成。【详解】分析题意可知,白眼雄果蝇(XrY)和红眼杂合子的雌果蝇(XRXr)杂交,F1中出现一只红眼雌果蝇(XRXrY),不考虑基因突变,该红眼雌果蝇个体可能是由异常卵细胞XRXr和正常精子Y结合形成,也可能是由正常卵细胞XR和异常精子XrY结合形成。若该红眼雌果蝇个体是由异常卵细胞XRXr和正常精子Y结合形成,其原因是母本(XRXr)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合,形成该红眼雌果蝇(XRXrY);若该红眼雌果蝇个体是由正常卵细胞XR和异常精子XrY结合形成,其原因是父本(XrY)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产生了XrY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R结合,形成该红眼雌果蝇(XRXrY),因此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食物中的胆固醇被肠道内表面的肠上皮细胞吸收,在那里被加工成液滴,最终进入血液的过程如图所示。肠道中游离胆固醇被名为NPC1L1的胆固醇蛋白转运体(一种糖蛋白)摄取进入肠上皮细胞内,一种名为ACAT2的酶会对进入内质网中的胆固醇进行包装和转运准备。研究发现,ASTER蛋白能促进胆固醇向内质网运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PC1L1不会被肠道中的消化酶分解可能与糖基化修饰有关B.胆固醇在肠上皮细胞中被加工成液滴进行运输,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C.降低NPClLl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胆固醇的吸收D.ASTER蛋白为控制胆固醇水平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答案】ACD【分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详解】A、NPC1L1是一种糖蛋白,不会被肠道中的消化酶分解,可能NPC1L1被糖基化修饰有关,可以增加其稳定性,防止其在肠道中被消化酶分解,A正确;B、胆固醇属于固醇,属于小分子,不是大分子,B错误;C、由题意可知,

肠道中游离胆固醇能被

NPC1L1

(胆固醇蛋白转运体)摄取进入肠上皮细胞内,因此,降低NPC1L1基因的表达量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C正确;D、由题意可知,ASTER蛋白能促进胆固醇向内质网运输,因此,ASTER蛋白为控制胆固醇水平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D正确。故选ACD。15.生物膜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生物膜在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B.蓝细菌的细胞膜是细胞边界,其与核膜及细胞器膜等构成了生物膜系统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均在生物膜上进行【答案】BD【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详解】A、细胞膜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信息交流)等功能有关,A正确;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B错误;C、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由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D、对真核生物来说,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不在生物膜上,D错误。故选BD。16.生物学家以水通透性极低的非洲爪蟾卵细胞为材料进行实验,将编码水通道蛋白的mRNA注射到甲组蛙卵中,乙组蛙卵注射等量的水作为对照。两组蛙卵在盐溶液中培养数天后,在外观上未观察到明显差异。随后,将两组蛙卵转移到蒸馏水中,结果显示甲组蛙卵发生了破裂,而乙组蛙卵则保持正常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注射到蛙卵中的mRNA作为翻译模板指导水通道蛋白的合成B.盐溶液的浓度与蛙卵的细胞质浓度接近,有利于维持蛙卵的形态结构C.甲组蛙卵发生破裂与其细胞膜含有水通道蛋白有关D.与乙组相比,甲组蛙卵破裂的原因是蛙卵只通过自由扩散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子【答案】ABC【分析】将编码水通道蛋白的mRNA注射到甲组蛙卵中,乙组蛙卵注射等量的水作为对照,最终的实验结果是甲组蛙卵发生了破裂,而乙组蛙卵则保持正常状态,说明注射到蛙卵中的mRNA作为翻译模板指导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加速了甲组蛙卵水的吸收。【详解】AC、实验结果显示甲组蛙卵发生了破裂,而乙组蛙卵则保持正常状态,说明甲组蛙卵在蒸馏水中快速大量吸水,原因应该是注射到蛙卵中的mRNA作为翻译模板指导水通道蛋白的合成,AC正确;B、盐溶液的浓度与蛙卵的细胞质浓度接近,蛙卵细胞水分子进出平衡,有利于维持蛙卵的形态结构,B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甲组蛙卵破裂的原因是大量的水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此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ABC。17.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是在外源转录因子的作用下,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获得的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干细胞,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在再生医学上有巨大的潜力。其制备及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PS细胞诱导分化后,可用于开发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B.外源转录因子可激活与多能性相关基因的表达C.过程②③产生了特定的细胞,都属于细胞分化D.避免了临床使用胚胎干细胞所面临的伦理争议【答案】ABD【分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属于未分化的细胞。【详解】A、iPS

细胞诱导分化后,可分化成胰岛B细胞,进而分泌胰岛素,从而可用于治疗1型(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A正确;B、外源转录因子进入细胞,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可激活与多能性相关基因的表达,B正确;C、过程③产生了特定的细胞,属于细胞分化,而过程②获得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不属于细胞分化,C错误;D、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来自患者的成纤维细胞,避免了临床使用胚胎干细胞所面临的伦理争议,D正确。故选ABD。18.某自花传粉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其A基因或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含有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叶的宽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该植株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株产生的可育雌配子数是可育雄配子数的2倍B.该植株产生的含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C.若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占比3/8,则说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中D.若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占比3/4,则说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中【答案】BC【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自然界中植物产生的花粉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即使含有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该植株产生的可育雌配子数也不可能是可育雄配子数的2倍,A错误;B、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因此该植株产生的含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

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B正确;C、利用分离定律的思维求解自由组合定律,先考虑A、a基因,若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中,则雄配子只有一种即a,雌配子是1/2A,1/2a,子代宽叶和窄叶各1/2,再考虑B、b,Bb自交子代红花的概率为3/4,因此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占比3/8,C正确;D、若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不在缺失片段中,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占比3/4,但是若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缺失突变,且a基因在缺失片段中,只考虑叶的宽窄,子代只有宽叶,只考虑花色,红花:白花=3:1,则子一代中宽叶红花植株也占比3/4,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瘦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最终可达到减轻体质量(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能反映肥胖程度)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细胞形成瘦素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整个过程主要依靠___________(填细胞器)来提供能量。(2)瘦素合成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同时它也是遗传信息库。(3)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此时期儿童的体质量指数和瘦素、血脂的关系,研究人员对某地区生长发育正常的多名处于学龄前期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组别体质量/(kg·m⁻²)瘦素含量/(mg·L⁻¹)总胆固醇量/(mmol·L⁻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mmol·L⁻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mmol·L⁻¹)正常15.63.83.61.41.6超重16.95.84.01.32.0肥胖17.77.95.01.22.4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高密度脂蛋白中携带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低密度脂蛋白中携带的胆固醇。肥胖者常常伴随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在血液中沉积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脂蛋白参与胆固醇的运输,其中一种脂蛋白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胆固醇,另一种脂蛋白可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据表推测,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并清除的脂蛋白是___________(填“高密度脂蛋白”或“低密度脂蛋白”)。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这与细胞膜能___________的功能密切相关。相比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体内瘦素含量高,但依然肥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案】(1)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②.线粒体(2)细胞核(3)①.高密度脂蛋白②.受体(或糖蛋白)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④.靶器官对瘦素调节的敏感性下降(或靶细胞上瘦素的受体数量减少或靶细胞上瘦素受体结构损),使瘦素无法正常发挥生物学效应【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瘦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即分泌蛋白,因此,脂肪细胞形成瘦素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整个过程主要依靠线粒体来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故瘦素(蛋白质)合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肥胖和超重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减少,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多,但总胆固醇量都增多,说明高密度脂蛋白能够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和清除,而低密度脂蛋白可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调节功能),故瘦素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这与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