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页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学校:合肥市第三中学命题教师:李梦审题教师:贾桂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如图1,郑州大河村遗址曾发现一批仰韶文化晚期的分间式房屋。有些房屋是由较大的房屋修建隔墙后形成的若干套间,房屋周边还存在有客穴以及专供仓储的库房,这表明当时该地()图1A.私有制成为主流趋势 B.已经摆脱氏族群居的状态C.阶级分化的现象明显 D.出现相对独立家庭生活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以血缘为纽带,血缘与政治结合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都维护了封建统治3.东汉政府制定了“三互法”,明确规定地方官员必须回避本籍、不得在姻亲之家所在地任职,或两个地方的长官虽然没有姻亲关系,“不得交互为官”。这一规定()A.改变了官员的选拔标准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避免了吏治腐败的发生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4.图2为北魏前期和后期中枢机构部分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图2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变革B.门阀士族的影响C.中枢机构的调整D.统治中心的变化5.唐高宗时期,自耕农因无积蓄,稍遇水旱之灾,便“道路惶惶”。开元年间,字文融主持括户工作,“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主户主要“坐食租税”,佃户无偿劳役极少,可以比较自由地安排生产。由此可见,唐代租佃关系的发展()A.助力了社会经济发展B.加剧了农民逃亡问题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适应了两税法的推行6.两宋时期,统治者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外贸的管理,如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对违法官吏及外国商人,根据情节分别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一些官员在对外贸易的实际活动中,逐步意识到要对奢侈品及消费品的进口加以限制,并且严禁金银硬通货的外流。据此可知,两宋时期()A.重农抑商观念趋于强化B.朝廷重视维护对外贸易权益C.对外贸易结构逐渐优化D.政府开始实施有限闭关政策7.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由乡闾里社贤能的长者担任乡饮酒礼的主持人;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明代乡饮酒礼()A.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B.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C.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D.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8.清朝设立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当时对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蒙古A奴儿干都司B行都指挥使司C“九边”军镇宣政院D西宁办事大臣9.据《粤海关志》载,19世纪60年代以前,广东省内的蔗糖大部分汇聚于广州出口或转往内地。之后,粤东的糖更多汇集于汕头出口外国或销往内地,汕头成为与广州并存的两大糖业销售中心。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广州丧失外贸中心地位 B.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西方对蔗糖的需求增长 D.东南沿海民族工业的兴起10.戊戌变法时期,在中西学关系问题上,严复认为中西学为相异的“二”,中西学各有体用,“中国之不兴,宗法之旧为之梗也”;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则认为中西学是相通的“一”,欲证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学。这两种观点主要体现了()A.宣传变法方式的分歧B.对待西学的态度迥异C.救国思想主张的差异D.二者的阶级属性不同11.武昌起义爆发后,庆亲王奕劻召集内阁会议,决定派陆军大臣荫昌督师北洋新军前往湖北剿办,但北洋军心目中只知有“我们袁宫保”,荫昌难以指挥。此后数月,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数十省宣布独立。这反映了()A.清朝统治基础基本瓦解B.新军都已脱离清廷控制C.南方是革命党活动重心D.辛亥革命得到民众支持12.1933年1月,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及其所属各级党组织发出指示信,要求从中共满洲省委到支部以及每个党员,必须用一切方法打入一切游击队伍、重要企业及群众组织,秘密扩展革命群众工作,以及从游击战争、罢工斗争和农民运动中发现与培养干部。该指示旨在()A.扩大党在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影响B.丰富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形式C.强化党对东北抗日斗争组织保障D.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地位13.图3是1947年春夏之际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场态势图。该战场态势()图3A.说明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B.为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提供契机C.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D.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14.1956年,中央副主席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并得到中共八大肯定和接受。如图4所示,这一经济思想()图4A.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B.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C.客观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实际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5.表1是1976—1980年中国代表团出访情况统计表(部分),这可以说明()表1年份中央党政代表团教育科技代表团中央领导部委办经贸专题1976.7—1977.613次93次49次25次1977.7—1978.630次135次8次103次1978.7—1979.637次112次63次70次1979.7—1980.632次113次65次91次A.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愿望迫切 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初步形成C.经济建设已成为党的工作中心 D.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共识16.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成就属于“新时代十年”的是()①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④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非选择题(本大题52分,其中第17题18分,第18题22分,第19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士绅,又称“乡绅”“缙绅”,是随着科举制的确立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主要包括科举功名之士和退居乡里的官员。这一群体不仅拥有朝廷赋予的政治与经济特权,同时还由于独占文化资本,具有对社会进行规范整合的文化权力。因此,可以说士绅是传统社会的地方领袖,通常奔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旨在“谨庠序之教,申孝悌之义,扶危济困,仲裁纠纷,督修和维护地方上的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几千年的传统社会里,士绅群体对于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摘编自王雄刚《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士绅传统》材料二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社会的近代化起步,一些士绅开始投身近代实业和教育事业。1906年,清政府决定推行地方自治,这使得士绅不仅可以涉足于地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而且可以进一步涉足政治领域,公然在“官治”之旁形成另一种公共权力。这一时期,各种“新政”和自治机构的首领人员组成了新的社会群体,其中包括县议会议员、议长,教育、实业、财务等局所的首领,商会、农会、教育会会长,地方保卫团局首领等,由于这些人员扮演着传统士绅的社会角色,所以仍被地方社会称为“士绅”。新的士绅是一个权力群体,因此可以称之为新官绅阶层。——摘编自魏光奇《官治与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士绅群体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中国近代士绅群体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北宋防洪记载较多,除黄河下游大量修防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出现了堤防。把堤防按险要程度分为两类六等,冬春备料修缮,调丁夫常达10万以上。宋代对黄河水文特征已有较多认识,将季节性涨水分为10期,根据经验可以预估汛水的到来。王安石提出新开浚手段,曾对黄、汴等河试行机械疏浚。有“铁龙爪扬泥车法”及“波川耙”等。北宋防洪议论很多,提出两河不能并行、迁城色以避之、东西还徒不要以人力干涉。只能“因其所向宽立堤防,约担水势,使不致大段漫流”等,牵涉到当权的政治斗争。北宋河防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曾编河防书292卷,已失传。——摘编自毛振培、谭徐明《中国古代防洪工程技术史》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直把防洪当作安民兴邦的大事。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防汛组织机构。编制了各大江河流城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和必要的补充修订规划。加固新建堤防海塘27余万千米,大中小型水库8.5万余座,大中型水闸3500多座,重点整治了河道,开辟行蓄洪区98处,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9万平方公里。建立报汛站8600多个,水文自动测报系统200多处。应用计算机、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预报洪水。制定和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防迅条例等法规。胜利地抗御了长江1954年、松花江1957年、黄河1958年、海河1963年、淮河1991年、珠江1994年、长江1998年、松花江1998年等20多次大洪水,累计减少经济损失1.5万亿元以上。——摘编自程晓陶《新中国防洪体系建设7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河防治理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宋代相比,新中国洪水防治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意义。(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权力与灾害防治”的认识。(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和平叙事。中国自古至今求稳定、求平安,不热衷于征战与扩张,主要通过内部治理维护国内的稳定与安全。第二,发展叙事。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融会贯通性的开放系统,它不断吸收和融入新鲜血液,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发展。第三,国情叙事。坚持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