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南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学科素养调查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共2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汽油挥发 C.灯泡发光 D.高粱酿酒【答案】D【解析】【详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粱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性质中的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挥发性【答案】C【解析】【详解】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选项中的性质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故选:C。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C.矿泉水,河水D.净化后的空气,液氧【答案】A【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存在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多种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C【解析】【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实验操作正确;B、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标签朝向手心,图中实验操作正确;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而图中液体超过三分之一,图中实验操作错误;D、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图中实验操作正确;故选:C。5.酥脆的薯片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惰性气体 D.氧气【答案】B【解析】【详解】酥脆的饼干变软的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B。6.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细颗粒物 D.氮气【答案】C【解析】【详解】目前计入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故选C。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振荡液体C.量取液体 D.滴加液体【答案】C【解析】【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引燃的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硫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9.)鉴别空气、氮气和氧气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 B.分别测量气体的密度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烧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中,如果照常燃烧则是空气,如果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如果熄灭则是氮气,故选C。考点:物质性质。10.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则液体的体积大于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20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0mL。故选A。11.某同学利用托盘天平称量19.6g食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左偏转,则该同学应该A.向右盘增加砝码 B.取下部分食盐C.增加部分食盐 D.取下部分砝码【答案】B【解析】【详解】用托盘天平称量19.6g食盐,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左右托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称量纸,先向右盘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砝码和游码所表示的质量和为19.6g,然后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发现天平指针左偏转,说明食盐的质量大于19.6g,应取下部分食盐。故选:B。1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空气质量等级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答案】B【解析】【详解】A.空气是混合物,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故A错误;B.由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故B正确;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都不变,故C错误;D.空气质量等级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差,故D错误。故选:B。13.科学家对火星的大气进行分析,得到下表所示数据:气体二氧化碳氮气氩气体积分数/%952.71.6与地球大气的成分相比,火星大气中含量更高的是A.氮气 B.氮气和氩气C.二氧化碳和氮气 D.二氧化碳和氩气【答案】D【解析】【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氩气是稀有气体中的一种),二氧化碳占0.03%,其他占0.03%。对比可知,火星大气二氧化碳含量95%>0.03%,氮气含量2.7%<78%,氩气含量1.6%>0.94%。所以与地球大气的成分相比,火星大气中含量更高的是二氧化碳和氩气,故选D。14.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其性质实验时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倾倒过氧化氢溶液 B.排空气法收集氧气C.检验氧气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答案】B【解析】【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过氧化氢溶液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图示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检验氧气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15.下列装置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A、推动注射器活塞,无论装置是否漏气,导管口均有气泡冒出,该装置不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符合题意;B、该装置中,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不符合题意;C、推动注射器活塞,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柱上升,不符合题意;D、该装置中,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答案】BC【解析】【详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所以是催化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并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金等物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17.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火焰中,外焰的温度最高B.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密度大C.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D.燃烧的蜡烛熄灭后,会马上产生白色烟雾【答案】A【解析】【详解】A、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说法正确;B、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说法错误;C、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这个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说法错误;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说法错误。故选A。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4:1B.硫酸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再加热,会出现黑色固体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答案】AD【解析】【详解】A、空气中约有五分之四体积的氮气,约有五分之一的氧气,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选项错误;B、硫酸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沉淀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故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再加热,会出现黑色固体,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故选AD。19.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故A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反应后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大,即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b,c应为氧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故B说法错误;C、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故C说法正确;D、蜡烛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和一氧化碳,此微型实验只探究了蜡烛燃烧后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部分产物,故D说法正确;故选:B。20.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MnO2和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控制变量法,甲和乙的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则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正确;B、实验乙和丁的变量有浓度和二氧化锰,变量不唯一,则甲、乙不能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错误;C、甲和丙的变量是温度不同,丙的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则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正确;D、根据C项的分析,对比甲和丙可以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甲、丁,变量是二氧化锰,则可以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正确。故选B。第Ⅱ卷(共75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题,共22分)21.按要求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氧铁磷氮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锰钾氢钙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O②.Fe③.P④.N⑤.C⑥.Mn⑦.K⑧.H⑨.Ca⑩.Na【解析】【详解】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氧元素表示为:O;铁元素表示为:Fe;磷元素表示为:P;氮元素表示为:N;碳元素表示为:C;锰元素表示为:Mn;钾元素表示为:K;氢元素表示为:H;钙元素表示为:Ca;钠元素表示为:Na。22.填空(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里。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里。(2)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_____mL,固体只需_____即可。(3)量一定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保持水平。(4)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_____。(5)进行细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_____。【答案】(1)①.广口瓶②.细口瓶(2)①.1-2②.盖满试管底部(3)凹液面最低处(4)门捷列夫(5)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②.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解析】【小问1详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小问2详解】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小问3详解】量一定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小问4详解】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小问5详解】进行细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3.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下表示某市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日期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9月16日766784783二级9月17日211214720一级(1)表中未列出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2)已知9月16号晚下了一场大雨,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_____。据此猜测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3)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_____。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答案】(1)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2)①.一氧化碳②.难溶于水(3)ABC【解析】【小问1详解】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小问2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一氧化碳;下雨之后,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减少,而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变,说明一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小问3详解】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能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B、自驾燃油汽车出行会增加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ABC。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20分)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1)木炭在空气中的燃烧_____;(2)硫在空气中的燃烧_____;(3)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4)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答案】(1)碳+氧气二氧化碳(2)硫+氧气二氧化硫(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①.(1)、(2)、(3)②.(1)、(2)、(3)【解析】【小问1详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为: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小问2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小问3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1)、(2)、(3),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1)、(2)、(3)。25.实验室某无色液体含有物质A,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试管取适量该液体,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能迅速产生无色气体C,而B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②将产生的气体C收集起来,把燃着的红磷置于盛有C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③把燃着的硫置于盛有C的集气瓶中,硫剧烈燃烧,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D_____。【答案】①.过氧化氢②.二氧化锰③.氧气④.二氧化硫【解析】【详解】用试管取适量该液体,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能迅速产生无色气体C,而B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B为催化加,将产生的气体C收集起来,把燃着的红磷置于盛有C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则气体C是氧气、A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B为二氧化锰,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则D为二氧化硫,故填: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硫。26.同学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后,对酒精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围绕“酒精燃烧生成了什么?”开展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酒精燃烧有水生成;猜想二: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调查与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学校实验室有95%的酒精和无水酒精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实验方法现象结论第一步:点燃无水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一、二都正确【答案】①.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②.酒精燃烧有水生成③.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④.石灰水变浑浊【解析】【详解】根据“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一、二都正确”,说明第一步的结论为:酒精燃烧有水生成,由此可推出现象为: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故第二步的实验操作为: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根据第二步的结论: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共33分)27.如图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集气瓶中装入少许水,会使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烟状物迅速溶解)。(1)实验原理: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②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2)实验探究:第一步:集气瓶装入少许水,然后将集气瓶空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剩余容积的1/5.实验结论:_____。(3)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该气体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瓶内剩余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答案】(1)①.②.将氧气消耗彻底(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3)①.氮气##N2②.不支持(4)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解析】【小问1详解】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实验中红磷稍过量是为了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彻底,使实验更准确;故填:将氧气消耗彻底;【小问2详解】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可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小问3详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次是氧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则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填:氮气;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支持;【小问4详解】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燃烧过程中气体减少不足,即氧气没有耗尽或实验完毕后有气体进入装置,故理由是:红磷的量不足,没能耗尽氧气,或装置漏气等,故填: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28.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以及下列装置,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2)图1中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装置中有一处需要进行改进,改进方法是_____,目的是_____。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再_____,以防止_____。(3)若选用装置C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4)若将A与F相连,制取并收集氧气,涉及到的主要实验操作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固体药品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5)若用盛满水的图2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利用图2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瓶内,检验是否充满氧气时,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_____端,若木条_____,则氧气收集满。(6)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空气各成分的_____不同,通过_____的方法制得氧气,该变化是_____变化。(7)请利用A~F装置完成下列实验:(填序号)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已知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答案】(1)①.锥形瓶②.分液漏斗(2)①.AF②.③.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⑤.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⑥.将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⑧.水倒流,炸裂试管(3)①.②.可以控制反应速率(4)②①④③⑥⑦⑤(5)①.b②.a③.b④.复燃(6)①.沸点②.分离液态空气③.物理(7)BD或CD【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小问2详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F,故填:AF;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故该装置的缺点是: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改进方法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实验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小问3详解】装置C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小问4详解】若将A与F相连,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操作为:组装仪器,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