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WWW技术4.1WWW的概念4.2WWW的工作原理4.3Web新概念4.4小结
学习目标
·掌握WWW的基本概念;
·理解WWW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了解主流的WWW浏览器和服务器产品;
·熟悉各种Web2.0应用;
·了解和关注WWW应用的发展趋势。
1989年3月13日,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在瑞士日内瓦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工作时提出利用Hypertext(超文本)重新构造信息系统,使得文档能在CERN内部的网上发布共享的设想。他认为,应创建一种可通过网络进行连接的超文本页面,并通过浏览器来阅读。
1990年,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程序Httpd和第一个客户端浏览编辑程序WorldWideWeb(WWW)。同年12月,CERN首次启动了万维网并成立了全球第一个WWW网站info.cern.ch(至今仍是CERN的官方网站)。
1991年的新年刚过,伯纳斯·李便把自己开发的全球信息网放到互联网上,于是一个划时代的奇迹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在伯纳斯·李的手中诞生了——这就是今天风靡世界的WWW。WWW一上网,便如风一样迅速传遍全世界。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人们对WWW的欢迎和喜爱。WWW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印刷术的发明。在此之后,伯纳斯·李又相继制定了互联网的URIs、HTTP、HTML等技术规范,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非营利性互联网组织W3C,该组织一直致力于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因为在WWW技术上的杰出贡献,伯纳斯·李被业界公认为“万维网之父”。他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然而比他的发明更伟大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WWW”申请专利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地向全世界开放。他的这一举措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可以这样说,没有伯纳斯·李,互联网至少要推迟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有可能普及。
1999年《时代》周刊将他评为20世纪最杰出的100位科学家之一。
2004年6有15日,芬兰科技奖基金会将全球第一个“千禧年技术奖”授予了这位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所有人都认为伯纳斯·李荣获这项奖励确实是实至名归。
我们知道,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就诞生了,但直到80年代还主要局限于为数不多的科研人员使用,为什么没能迅速普及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得不“归功”于它的技术和应用特征太“不亲民”。不但连接到Internet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并承担昂贵的费用,网络的权限也很分明。E-mail、Telnet、FTP、WAIS等Internet服务各自为政。也就是说,用户收/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传输文件、发布新闻及言论等必须通过不同的软件分别实现。4.1WWW的概念另外,网上内容的表现形式单调枯燥,全是生硬的文字信息,操作界面也非常“不友好”,需要计算机使用者输入命令与机器对话。20世纪90年代,WWW的出现才终于使得互联网走入寻常百姓家,人类从此进入了互联网的大众化应用时代。现在,我们只要在浏览器“友好”的图形界面上点击鼠标,就能轻松地从一个网页跳转到另一个网页,并“一站式”享受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服务,不仅可以看到文字信息,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
WWW是WorldWideWeb的缩写,中文译为“万维网”。尽管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使我们认为“上网”就是上“WWW”,但我们仍然不能混淆“万维网”和“互联网”的概念。WWW的实质是基于互联网提供的一种信息检索服务。如同电子邮件、FTP等一样,它仅是一类Inernet服务,用于检索和阅读连接到互联网上的服务器的有关内容。该服务利用超文本(Hypertext)、超媒体(Hypermedia)等技术,允许用户通过浏览器检索远程计算机上的文本、声音、图形以及视频文件等。
WWW的正式定义是“WWWisawide-areahypermediainformationretrievalinitiativetogiveuniversalaccesstolargeuniverseofdocuments”,可译为“WWW是一种大范围的超媒体信息检索方法,目的是对巨量的文档进行通用访问”。这个概念告诉我们:第一,WWW是一种信息检索方法;第二,WWW的检索对象是超媒体,即超文本和多媒体的集合,包括文字、声音、图形以及视频文件等;第三,WWW的检索范围大;第四,WWW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强调了WWW的集成应用性,即试图将原本分散、独立的Internet服务集中在统一的界面下。那么,WWW的这些目标是如何实现的呢?
4.2.1WWW的两层通信结构
从技术角度来说,WWW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C/S,Client/Server)模型上,以HTML语言和HTTP协议为基础,能够提供面向各种Internet服务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4.2WWW的工作原理既然称为“系统”,它就不是由单一要素构成的。构成WWW系统的对象主要有两个:WWW浏览器和WWW服务器。WWW浏览器是客户端软件,客户(Client)必须通过这类软件实现与服务器的交互。WWW服务器是为客户提供WWW服务的软、硬件系统。这种计算机通信模式被称为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例如,大家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后,浏览器就显示相关网页。上面的操作结果之所以能够显示新浪的网页,是因为浏览器向新浪的WWW服务器发出了请求,并且新浪的WWW服务器响应了该请求。这些过程因为都是在底层运行的,不需要人工干预,所以平时感觉不到。但是,如果新浪网的服务器由于被黑客攻击而无法访问,这时候,就能够体会到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了。
客户端WWW浏览器要向WWW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必须遵循两者特定的通信规约——HTTP。WWW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以HTML文档方式给出反馈信息。HTML语言经浏览器翻译后,展现在用户面前的就是图文并茂的WWW页面了。图4-1描述了这种基本的WWW体系结构和通信模式。由于该模型仅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内容,因此称之为WWW的两层通信结构。
图4-1WWW的两层通信结构模型4.2.2WWW的三个关键技术
在C/S通信机制中涉及的HTTP、HTML,再加上URL技术,就构成了WWW的三大关键技术。正是这三项技术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用一台计算机对另一台计算机进行Internet访问,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浏览图文并茂、多姿多彩的网页。
1.URL
要实现一台计算机对另一台计算机的访问必须知道被访计算机的地址。这就如同到别人家做客也必须先知道对方的地址和门牌号一样。URL(Uniform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就是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也称为网页地址或网址。采用URL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格式来描述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件、服务器的地址和目录等。URL的格式通常由下列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协议(或称为服务方式);第二部分是存有该资源的主机IP地址(有时也包括端口号);第三部分是主机资源的具体地址,如目录和文件名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符号隔开,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用“/”符号隔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不可缺少的,第三部分有时可以省略。例如,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即可访问微软的WWW服务器。不过,“万维网之父”伯纳斯·李日前承认,互联网址中http:后面的两条斜线//其实并无必要,30年前设计互联网的时候,没想到这两条线后来会给人带来这么多麻烦。
他以幽默的环保角度道歉说:真不知道这两条线浪费了多少时间、墨水和纸张。
2.HTTP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守共同的规约,特定的服务就要遵守特定的规约。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就是客户机向服务器请求WWW服务所要遵循的标准。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通过交换HTTP消息彼此交流。HTTP定义这些消息的结构以及客户机和服务器如何交换这些消息。设计HTTP的最初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目前HTTP的应用除了HTML网页外还被用来传输超文本数据,如图片、音频文件(MP3等)、视频文件(rm、avi等)、压缩包(zip、rar等)等,基本上只要是文件数据均可以利用HTTP进行传输。
3.HTML
传输的内容要有统一的格式。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就是构成网页文件的全球通用格式。设计HTML语言是为了能把存放在一台电脑中的文本或图形与另一台电脑中的文本或图形方便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人们不用考虑具体信息是在当前电脑上还是在网络的其他电脑上。例如,我们只需使用鼠标在某一文档中点取一个图标,Internet就会马上转到与此图标相关的内容上去,而这些信息可能存放在网络的另一台电脑中。关于HTML,本书将在第五章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4.2.3WWW的三层和多层通信结构
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能够满足一般的信息浏览和网页传输要求,对于静态网站的访问非常合适,但对电子商务服务而言就过于简单了,因为电子商务网站不仅传输静态页面,还要与用户进行交互。比如,用户要求查询订单的处理状态,这时两层结构的WWW服务就无法响应用户的动态请求,这就需要三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的支持。图4-2所示为WWW的三层通信结构模型。
图4-2WWW的三层通信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是对两层结构的扩展,三层以上的结构称为多层结构。由于WWW服务器自身的动态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在用户发出动态内容请求时,WWW服务器往往要借助中间件调用其他系统资源,包括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其他WWW服务器上的超文本内容以及一些应用软件。这些内容构成了WWW的第三层结构。之后,第三层结构的输出提供给WWW服务器转换成响应客户请求的页面。比如,用户在某电子商务网站上请求显示该公司所销售的“管理类图书”,客户的请求被转换成一条HTTP信息,通过Internet发往该公司的WWW服务器,服务器对该请求分析后发现,该请求需要数据库提供帮助,WWW服务器于是向数据库发出请求,要求检索并返回目录上的所有“管理类图书”信息,数据库将检索结果返回给WWW服务器,由WWW服务器把检索结果变成格式正确的HTML信息,并通过Internet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上述WWW结构可一般化为三个层次: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第一层,表示层:WWW浏览器。在表示层中包含系统的显示逻辑,位于客户端。它的任务是由WWW浏览器向网络上的某一WWW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WW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主页传送给客户端,客户机接受传来的主页文件,并把它显示在WWW浏览器上。
第二层,功能层: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WW服务器。在功能层中包含系统的事务处理逻辑,位于WWW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用户的请求,首先需要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SQL等方式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处理申请,而后等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交给WWW服务器,再由WWW服务器传送回客户端。
第三层,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在数据层中包含系统的数据处理逻辑,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WWW服务器对数据库的操纵请求,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等功能,把运行结果提交给WWW服务器。电子商务交易中,三层结构和多层结构可用来跟踪顾客购物车里的商品,查询库存数据,更新企业的产品目录,查询订单的处理状态等。4.2.4WWW浏览器与WWW服务器
1. WWW浏览器
WWW浏览器是用来与WWW服务器交互的工具软件,它可以向WWW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同时接收WWW服务器送回的请求响应,并以WWW页面的形式将其显示出来。
1)
WWW浏览器的基本功能
一般来说,WWW浏览器都具备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1)检索查询功能。WWW浏览器可以读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文件,解释HTML所描述的图表、声音、动画、表格以及链接信息,并可利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在任意WWW服务器上获得信息。
(2)文件服务功能。浏览器可在文件下载时实时查阅,并通过HTTP跟踪感兴趣的链接,也可以随时中止下载过程,对正在查阅的文件随时保存、打印、前后浏览等。
(3)热表管理功能。“热表”是用户访问过的WWW地址的列表,浏览器能够记住这些地址,供用户进行不同网页地址之间的快速切换。
(4)离线浏览功能。WWW浏览器能够把从WWW服务器获得的网页、图像以及其他数据存放在磁盘缓存中,并建立相应的文档索引。当使用浏览器进行数据检索时,浏览器首先检索磁盘缓存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数据,如果有,则直接从本地磁盘上读取、显示,而不再从WWW服务器上下载,节省了信息获取的时间。
(5)提供多种Internet服务,如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网络新闻组Usenet等。
随着老牌的网景浏览器NetscapeNavigator于2008年正式宣布退隐江湖,微软的InternetExplorer(简称IE)不断更新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到2009年3月,IE已经推出了它的8.0版本。但它一家独大的江湖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越来越多新的浏览器产品快速涌向市场,并各自拥有了一批自己的“粉丝”。新近的Web浏览器装备了一些新功能和技术,增强了用户的Internet体验,使用起来也更简单、快捷。这些新功能包括:标签浏览(tabbedbrowsing)、RSS订阅(RSSfeeds)、话音互动(voiceinteraction)等。另外,很多浏览器还增加了更多可定制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皮肤(Skin),实用而有趣的窗口小部件(Widgets)以及其他一些附加的小插件。
2)浏览器的评价与选择
百花齐放的多款浏览器产品在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究竟该如何选择浏览器呢?一般来说,在选择浏览器时有三个主要目标:简单,安全,实用。由于不同浏览器各有优势,因此需要多方比较,甚至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浏览器,比如,一个用于娱乐,一个用于研究。
TopTenREVIEWS网站(/,美国一家专注于评测各种软硬件、消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服务的技术网站)每年发布的TOP10浏览器排名也可以为用户选择适合的浏览器提供参考。
TopTenREVIEWS对各款浏览器的评比主要基于五个方面,包括浏览器的功能设置、易用性、安全性、速度和兼容性以及技术帮助和支持。
在功能设置方面,排名在前的浏览器有许多实用的新功能,包括:标签浏览、内嵌搜索引擎、智能工具栏、窗口预览、保存标签页、定制、收藏夹、RSS订阅、自动升级、密码管理、同步、标记、空间、家长控制、插件、拼写检查、鼠标手势、声音互动、开放源码的开发、无痕下载管理等。
在易用性方面,好的浏览器应该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以便于任何人,无论他是否具备计算机和Internet知识都可以舒适地使用Web。在安全性方面,TopTenREVIEWS主要从是否具备阻拦弹出广告、反间谍软件、反病毒、反钓鱼攻击、清除历史记录、隐私模式等功能的角度评价浏览器的安全性。
在速度和兼容性方面,浏览器应该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的浏览体验。尽管访问Internet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用户的计算机,但不同的浏览器在启动速度、处理HTML和JavaScript页面方面的性能也是有差异的。同样地,也并不是所有的浏览器都能正确地打开所有页面。好的浏览器应该能够快速、正确地打开用户访问的网站。在兼容性方面,主要考察每款浏览器是否能被WindowsVista、WindowsXP、Windows2000、MAC等主流操作系统所支持。在技术帮助与支持方面,尽管大多数浏览器是免费的,但当用户遇到问题时仍希望得到优质的客户支持和帮助。这项指标具体表现为:开发者是否通过E-mail、电话、在线、FAQs、用户手册/用户指南、教程和论坛等为用户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帮助。
3)主流浏览器简介
从TopTenREVIEWS网站2010年对主流浏览器的评价结果(如图4-3所示,图中未显示各浏览器的版本号)来看,排名前十的浏览器依次是:Firefox3.5、GoogleChrome、InternetExplorer8、Opera9.6、Safari4、Maxthon2.5、Flock2、AvantBrowser11.7、DeepnetExplorer1.5、PhaseOut5。
图4-3TopTenREVIEWS评出的2010年排名前十位的WWW浏览器表4-1对TopTenREVIEWS排名前十的浏览器进行了简要比较。其中,“是否基于IE内核”是指浏览器的核心程序是否基于IE引擎。由于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大,与Windows系统兼容性最好,因此很多浏览器产品都选择在IE的基础上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非基于IE内核的系统兼容性差的问题(有些网页无法正常打开),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对IE的外观及功能的不满,使IE变得更美观实用。国内使用较多的Maxthon(傲游)浏览器就是一款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由于这类浏览器依然需要IE的内核程序来支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卸载IE,否则不能正常运行。不基于IE内核(也就是独立开发)的浏览器则不需要IE的支持,卸载IE对其使用无影响。表4-1
TopTenREVIEWS排名前十的浏览器注:①性能评价中的“功能”指浏览器产品具有的功能项数目。②性能评价中的“安全性”指浏览器产品具备的安全功能项数目。③性能评价中的“速度”指平均启动时间,即打开同一主页的平均时间。④性能评价中的“技术支持”指浏览器产品具有的支持方式数目。⑤Win为Windows的简称。
目前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浏览器市场主要由IE、Firefox、Safari、GoogleChrome、Opera组成,其中IE的市场份额最大,Firefox紧随其后,并呈现超越之势。国内的浏览器市场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除了IE占据着最大的份额之外,国产浏览器在整体上已压过了Firefox等在国外很流行的浏览器。据CNZZ数据显示,2009年,IE各个版本的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了79.85%;360安全浏览器、傲游、腾讯TT、世界之窗(TheWorld)、搜狗浏览器、糖果浏览器、绿色浏览器(GreenBrowser)等国产浏览器以整体占有率17.04%组成了第二梯队;由其他国外优秀浏览器组成的第三方阵的整体市场占有率则只有3.11%,其中Firefox在国内的表现是最好的,用户的忠诚度较高,市场份额表现得相对比较稳定。
2009年的CNZZ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国产浏览器软件市场,傲游Maxthon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其后是腾讯TT,而360安全浏览器则犹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市场份额上升非常迅速,已经超越世界之窗排在了前五的位置。目前,国产浏览器都是基于IE内核的。
4)浏览器新概念
近年来,浏览器市场不但产品众多,还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生事物,包括手机浏览器、3D浏览器、儿童浏览器等。
随着3G网络的铺开,用手机浏览网页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前Safari、Opera和Skyfire是三款主流的手机浏览器。Safari设计贴心,Opera功能强大,Skyfire则以速度快见长。
3D浏览器其实早在21世纪初就已出现,试想一下,能在三维空间内浏览网页实在是件很酷的事情,而且这种3D效果对于房产展示、在线游戏等尤为有用。但由于市场、资金、技术等都存在一定问题,至今仍未普及应用。儿童浏览器是针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少年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提出和开发的。专为儿童设计的浏览器软件其主要特点就是内容健康,又能合理引导少年儿童上网“冲浪”。例如,国外的Tweens和Kidzui浏览器,国内的花儿世界等浏览器,不但操作界面具有卡通风格,所带的功能项也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阻截不良网站和弹出窗口,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 WWW服务器
为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提供文件或程序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服务器计算机上负责向其他计算机提供文件或程序的软件称为服务器软件。WWW服务器是指运行WWW服务器软件的计算机,它的主要作用是响应WWW客户机的请求,为互联网上其他计算机提供文件。具体说来,WWW服务器主要由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三部分构成。
1)
WWW服务器硬件
一般来说,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其硬件性能要比PC和笔记本高。WWW服务器通常需要有较大的存储容量、较快的处理速度和较高的稳定性。这就意味着在WWW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方面,要选取更大容量的磁盘和内存、处理能力更快更强的CPU以及性能良好的主板、网卡等。
当然,不同类型的网站对WWW服务器硬件的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配置时要灵活选择。
比如,简单的、以静态网页为主的小企业网站,数据量不高,访问量较小,对WWW服务器的硬件要求不高;门户网站访问量巨大,需要性能更好的计算机硬件支持;在线游戏网站要求服务器是多处理器,具有大内存;视频类网站存储容量大、访问速度快的特点对硬盘容量、CPU、内存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其硬件配置要好,价格当然也比PC高。那么,是不是高端的PC就可以用做服务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即使是高端的PC,也主要是为个人工作、娱乐而设计的,其性能之强主要体现在处理高清视频、大型游戏及设计等方面速度更快,效果更佳,服务器性能之强则主要体现在CPU、内部传输能力、网络吞吐能力、数据的处理以及交换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因此,二者性能高低的定义标准就根本不同。PC无法长时间7
×
24小时运行,而服务器则是为持续、稳定、可靠运行而设计的,同时在安全性、数据存储和备份方面有专门的设计。另外,服务器的RAID(磁盘阵列)技术还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从这一意义上说,PC再高端,也不能替代服务器。Dell、Gateway、HP、Sun等服务器硬件销售公司在自己的网站上都提供有配置工具,以方便客户设计自己的WWW服务器。通常人们按照外形结构的不同将服务器分成塔式、机架式、刀片式三种类型。
塔式服务器一般是大家见得最多的,它的外形及结构都与普通的PC差不多,只是个头稍大一些,其外形尺寸并无统一标准。
机架式服务器是工业标准化下的产品,其外观按照统一标准来设计,配合机柜统一使用,以满足企业的服务器密集部署的需求。机架式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节省空间,因为能够将多台服务器装到一个机柜上,这样不仅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而且也便于统一管理。机架式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注:1英寸
≈
2.54厘米),高度以U为单位(1U
=
1.75英寸
=
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最常用的是1U和2U。
刀片式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可用于实现高可用性和高密度。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板载”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NT/2000、Linux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块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并同时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极大地减少了所需外部线缆的数量,降低了由于线缆连接故障带来的隐患,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热插拔的“刀片”系统替换方便,可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刀片式服务器节约空间、便于集中管理、易于扩展和能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等特点使其市场需求正不断扩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WWW服务器操作系统
WWW服务器的性能除取决于硬件外,与其安装的软件及软硬件的组合等也有很大关系。像PC一样,WWW服务器也必须在一定的操作系统下工作。安装在网站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软件一般称为服务器操作系统,是按应用领域划分的三类操作系统之一(另外两种分别是桌面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相比个人版操作系统,在一个具体的网络中,服务器操作系统要承担额外的管理、配置、稳定、安全等功能,处于每个网络中的心脏部位。WWW服务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包括:Windows、UNIX和Linux。
Windows操作系统是大家最熟悉的,这是大名鼎鼎的Microsoft公司开发的。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版本主要有WindowsNTServer、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Windows2003/AdvancedServer等。
UNIX服务器操作系统由AT&T公司和SCO公司共同推出,主要支持大型的文件系统服务、数据服务等应用。由于一些出众的服务器厂商生产的高端服务器产品中甚至只支持UNIX操作系统,因而在很多人的眼中,UNIX成为高端操作系统的代名词。目前市面上应用的主要有SCOSVR、BSDUNIX、SUNSolaris、IBM-AIX等。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是在Posix和UNIX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多CPU。Linux开放源代码政策使得基于其平台的开发与使用无须支付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版权费用,成为后来很多操作系统厂家创业的基石,同时也成为目前国内外很多保密机构服务器操作系统采购的首选。目前国内主流市场中使用的主要有Novell的中文版SuseLinux9.0、小红帽系列和红旗Linux系列等。
3)
WWW服务器软件
WWW服务器是驻留在服务器计算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它通过WWW浏览器与用户进行交互。WWW服务器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静态信息发布。WWW服务器可以将大量HTML文件及其他信息文件存储在自己的文件系统中,然后根据浏览器发出的请求,将相应的文件发送给浏览器。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浏览器看到含有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页面。同时,通过点击页面中具有超链接的文字或图像,用户可以迅速切换到其他页面上。(2)动态信息发布。WWW服务器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动态生成页面并发送给用户。利用WWW服务器的动态信息发布功能可以获得交互的效果,如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地址、信用卡卡号、购买意向等通过页面上的表格发送给WWW服务器,WWW服务器可以将这些信息写入数据库,并给用户一个反馈,实现电子购物。用户也可以通过浏览器将自己要查找的某方面信息通过页面上的表格发送给WWW服务器,WWW服务器可以查找数据库,并将查找的结果反馈给用户。表4-2对几种常用的WWW服务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表4-2几种常用的WWW服务器注:①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②ISAPI:InternetServer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Internet服务应用程序接口;③NSAPI:NetscapeServer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Netscape服务应用程序接口;④ASP:ActiveServerPages,活动服务器页;⑤PHP:HypertextPreprocessor,超文本预处理器;⑥JSP:JavaServerPages,Servlet和Java服务器页面;⑦J2EE: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Java2平台企业版。
WWW通常又称为Web。2004年,出版商蒂姆·奥雷利(TimO’Reilly)首次提出了一个关于Web的新概念Web2.0,2007年又提出了Web3.0的概念。因此,可以认为此前人们生活在Web1.0时代。不过不管是Web2.0还是Web3.0,其实质并不是技术的创新,而是思想的创新,进而指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4.3Web新概念
Web1.0、Web2.0、Web3.0这三个概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生于德国的韦思岸教授(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金融、数据分析专家,数据挖掘及时间序列预测的国际权威,曾任亚马逊公司首席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如果可以用“代”来衡量其成长过程的话,“第一代互联网是金字塔,塔尖是信息散播方,下面则是接收信息的芸芸众生;第二代则是倒金字塔,上面是海量的信息,下面是信息接收方;第三代则像一个沙漏,信息经过众人分类后又提供给所有人。三代互联网分别对应Web1.0、Web2.0、Web3.0三个概念。”Web1.0时代网络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本来就把持话语权的人的手里,网络不过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信息发布者和受众是上下层次非常分明的关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门户网站,它们类似于现实社会里的媒体,掌握着信息的源头,信息从那里出发向周围辐射,是一个单向传递链。Web2.0的“去中心化”使信息形成一个多向流动的回路,回路上的每个节点只有流量大小之分,没有优先级之分。简而言之,Web1.0是由中心发出信息,所有的人阅读信息;Web2.0是去中心,所有的人都发出信息,所有的人也都在阅读信息;Web3.0是过滤中交互,在交互中过滤,过滤和交流为其特点。下面简要介绍Web2.0和Web3.0的概念及应用。4.3.1Web2.0
到目前为止,关于Web2.0并没有清晰的定义。概括地说,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具体地说,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业内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微内容(Microcontent)是Web2.0的一个关键词。微内容包括个人所形成的任何数据,比如一则网志、一个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结交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Web2.0重点要解决的正是对这些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人们每天都生产众多的微内容,也消费着大量的微内容。对于Web2.0来说,如何帮助用户管理、维护、存储、分享、转移微内容,就成了关键。因此,和微内容相关的技术和架构普遍被认为属于Web2.0的范畴。总之,Web1.0到Web2.0的转变,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的过程,是Web应用上更大众化、更人性化的一种进步。典型的Web2.0应用包括Blog、Wiki、RSS、Tag、SocialBookmarks、SNS、微博客、IM等。Blog和Wiki让我们更自由地“写”;RSS、Tag和SocialBookmarks使我们能更方便地“读”;SNS、微博客、IM则使我们能更加随心所欲地交流。下面具体介绍各种Web2.0应用。
1.Blog
Blog,全称Weblog,中文译为“博客”,1997年由JornBarger提出。写博客的人称为Blogger。简单来说,Blog就是网络日记,一种极其简易便捷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它使得任何一位网民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Blog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较早的Web2.0应用。2001年的“911事件”是Blo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Blog中。”一位Blog作者写道。人们发现,恐怖事件现场当事人建立的Blog才是最可能给出第一手信息和最真实信息的人。在中文世界,让“博客”一举成名的人当属“木子美”。她对个人隐私毫不避讳的曝光,完全颠覆了中国人的伦理传统,网民们蜂拥而至木子美的Blog。木子美私生活曝光的同时,Blog也走进大众传播领域。
Blog并不是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甚至可以把它看做以时间为顺序更新的个人主页。Blog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让世人认识到,写作并不是媒体的专利,新闻也不是记者的特权。再眼疾手快的记者也不如在现场的人更了解事实。目击者的Blog比新闻记者拥有更高的权威和更接近事实的判断。
在亚洲,韩国人OhYeonHo创立的Blog网站已经成为韩国重要的媒体力量,通过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无论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遭弹劾事件,还是韩国人金善逸在伊拉克遭到绑架并被杀害事件,都走在了韩国各大媒体的前列。
这个网站的一条新闻上竟然有85000条评论,远超过其他媒体的互动水平。
Blog发展到现在,内容已并不仅局限于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都是可选项。音频Blog有一个自己的名字——Podcast(中文译为“播客”)。Blog搭起了从互联网阅读时代到写录时代的桥梁。
独立的Blog并不具备商业网站的推广能力,这一个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节点如何完成交流、互通与共享呢?除反向引用(TrackBack,是一种Blog应用工具,它可以让Blogger知道有哪些人看到自己的文章后撰写了与之有关的内容,这种功能实现了网站之间的互相通告,因此也可以将它看做一种提醒功能)、留言/评论(Comment)等方式外,Tag(标签)、RSS(聚合服务)和六度分隔理论也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
2.Tag
Tag,中文译为“标签”。是一种新的组织和管理在线信息的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针对文件本身的关键字检索,而是一种模糊化、智能化的分类。用户可以为自己所创造的内容(Blog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添加一个或多个Tag(标签),用来解释和标示这些内容,以便于其他用户发现并检索这些内容(比如,一幅三亚海景的图片就可以定义“大海”、“三亚”、“南海”、“风景照片”等多个Tag),同时也可以看到网站上所有使用了相同Tag的内容,由此和他人产生更多的联系。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使得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
3.RSS
RSS,英文全称为ReallySimpleSyndication,可直译为“真正简单的整合”,意译为“简易信息聚合”、“聚合内容”、“聚合服务”、“站点摘要”等,起源于网景通信公司的“Push”技术(推技术),即把用户订阅的内容传送给他们的通信协同格式。从功能上来说,RSS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发布和传递方式,使得一个网站可以方便地调用其他提供RSS订阅服务的网站的内容,从而形成“新闻聚合”,让网站发布的内容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从技术角度来说,RSS是一种用来分发和搜集网页内容的XML格式,这种格式可以将网页内容抽取出来,只要读者订阅RSS格式的内容,不必登录各个提供信息的网站,而是通过客户端浏览工具“RSS阅读器”或者在线RSS阅读方式就可以取得即时更新的订阅内容及摘要。目前,RSS广泛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绝大多数Blog和世界知名新闻网站都支持RSS订阅。
RSS订阅有多种方式。
(1)浏览器自带RSS功能。Maxthon、Firefox、IE7.0等浏览器自带RSS阅读器,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其他软件便可便捷地订阅和阅读。
(2)软件方式。例如,周伯通、新浪点点通等,用户通过下载客户端软件即可在本地计算机收取RSS订阅,并且内容会被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中。
(3)在线阅读器方式。例如,GoogleReader、抓虾网、鲜果网等,用户首先要在这类RSS阅读站点注册账户,登录后就可以使用RSS功能订阅热点文章,还可以进行交流和分享。使用在线阅读器订阅的所有信息都是保存在网络上的,很适合经常使用公用电脑的用户,不必每次查看订阅都重新配置,在线RSS阅读站点会保存用户的设置。下面以GoogleReader为例进行介绍。用户可进入站点,创建账户并登录后,进入订阅管理界面(如图4-4所示),在此窗口下即可使用“添加订阅”和“管理订阅”功能。
图4-4GoogleReader在线订阅管理页面
4.SocialBookmarks
SocialBookmarks,中文译为“社会化书签”,又名“网页书签”、“网络书签”、“网摘”,2003年起源于一家叫做Del.icio.us的美国网站。该网站提供的“社会化书签”网络服务可用来存储用户在网上读到的任何内容。
提供社会化书签应用服务的站点通常简称为网摘站点,如新浪vivi收藏夹、天极网摘、天天网摘等。一般情况下,用户只需在某个提供网摘服务的站点上注册,并下载该网站提供的网摘插件,把它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在浏览网页时将当前浏览的页面保存下来,并可以摘抄页面的概要,即为该页面加上书签(Tag),以供后来查阅。公开的网络书签不仅供自己查阅,也供他人查阅,所以称为社会化书签。如果是公用书签,则一般不用注册。网摘站点一般都提供了公共书签的展示页面,即网摘站点首页。网摘网站的首页一般都是有信息分类的,用户对某一个领域感兴趣的话可以把这类信息加入自己的收藏。
以天极网摘为例,网摘的具体使用步骤为:免费注册→下载并安装网摘插件→重启浏览器→发现感兴趣的内容→点击右键将其保存为书签→日后可从任何浏览器中搜索所保存的文章,并与朋友分享。图4-5所示为下载天极网摘插件后,使用它将网页保存为书签的过程。
图4-5点击右键将网页收藏为书签网摘与RS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订阅信息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RSS好比订报,网摘则好比剪报。但两者有融合趋势,很多网摘站点同时具备RSS功能。
5.SNS
SNS,英文全称是SocialNetworkSoftware,中文译为“社会性网络软件”。但它实际上并非一种计算机意义上的“软件”,而是一种依托网络的社交方式。Facebook、开心网、人人网等交友社区网站就是典型的SNS平台。依据六度分隔理论,通过SNS网站可以认识朋友的朋友,并以这种方式不断扩展自己的人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关系的作用愈发明显,人脉资源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目前很多职业人士在人际资源方面其实都比较匮乏,因此SNS这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一经出现,就迅速在各国流行起来,并成为精英阶层拓展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尽管成立于2003年3月的Friendster网站一直被SNS业界称为全球首家社交网站,但成立于2003年9月的MySpace和在2004年2月上线的Facebook却后来居上,并迅速占据了美国、欧洲及亚洲市场。在中国,成立于2005年12月的校内网是最早的校园SNS社区,2009年8月更名为人人网。中国社交类网站成长迅速。以开心网为例,创办一年多的时间,其每月已经有数百万收入,拥有6000万以上的用户群体,并且每天仍以2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CNNIC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数近2.3亿,用户规模已接近国内网民总数的一半(47.4%),但较上一年有所回落,用户规模出现萎缩势头。
迄今为止,SNS网站可细分为几十种类型,如以宾致、六度、若邻为代表的人脉SNS,以D9街区、QQ交友为代表的校园SNS,以阿里巴巴-人脉通和网盛-人脉圈为代表的企业SNS等。其他分类还包括:艺术SNS、旅游SNS、财经SNS、文学SNS、汽车SNS、美食SNS及综合SNS等。越来越多的SNS形式让渴望沟通的人们既能够根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法则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又可能沿着六度分隔理论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人脉。然而,对于它的商业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6.微博客
微博客(MicroBlog,Micro-Blogging)简称微搏,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一些微博客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发布在微博中的消息可通过多种方式传送和接收,包括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或网页等。微博客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这个词甚至已经成为了微博客的代名词。
Twitter是由美国广播公司Odeo于2006年3月开发的一种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2007年,Twitter成立了独立运营的公司。2009年2月,Twitter的月独立访问者达到600万,月点击率达5500万次,被Alexa(美国一家专门发布世界网站排名与网页访问量的公司)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2009年3月,一篇来自AC尼尔森(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的国际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将Twitter评为在2009年2月份发展最迅速的会员交流(MemberCommunities)站点。2009年下半年,Twitter被录入《柯林斯英文词典》(CollinsEnglishDictionary)30周年版中,“Twitter”的释义为“一个让人们发表有关个人现状的短消息的网站”,动词释义为“在Twitter网站上写短消息”。事实上,这个定义也不够全面,因为Twitter的功能是双向的,不只是“写”或“发布”,还包括“读”和“获取”。使用Twitter服务读/写信息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Twitter网站,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短消息(SMS,ShortMessageService)、即时通信、电邮或Twitter用户端软件(如Twitterrific)发布和获取最多140字的文字更新。通俗地说,Twitter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在任何时间、任何方式发表任何信息,分享给希望获知这些信息的人;二是在第一时间以任一方式获知你所关注的人(或事)的最新进展。Twitter网站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相比传统博客中的长篇大论,微博的字数限制恰恰使用户更易于成为一个多产的博客发布者。
由于Twitter是消息传播最快速和便捷的通道,因此它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9伊朗绿色革命、丹佛飞机脱离跑道事件、印度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迈克尔·杰克逊逝世、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大火、新疆骚乱等事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9年伊朗总统大选事件中,美国政府更罕有地要求Twitter押后原本已经安排好的维护工作至伊朗当地时间的凌晨时分进行,好让网站在白天能继续正常运作。美国总统奥巴马、NBA球星奥尼尔、Google、白宫和诸多新闻媒体等也先后在Twitter上开设账号,而谷歌大中华区前总裁李开复开设的账号更使Twitter在中国大陆提高了知名度。在中国,“微博”被昵称为“围脖”。目前,国内提供微博服务的中文网站已达十多个,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亿,增长率为208.9%,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
7.Wiki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weekeewee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中文译为“维基”。提到Wiki,很多人会将其与Wikipedia(维基百科)等同起来,事实上两者是有区别的。Wiki是一种互联网技术,可以让用户在网页上对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或者改写。维基百科则是一个运用了Wiki技术的网站。具体来说,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通过提供一组必要的辅助工具,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可通过Wiki网站构建共识,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并共同对Wiki站点进行维护。Wiki使用简单,使用者不需要知道HTML也能编辑出具有许多HTML特征的网页,即使对编程语言一无所知也可以在Web基础上随意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和更改。
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Cunningham)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Wiki系统——WikiWikiWeb。2001年,吉米·威尔士(JimmyWales)创办了维基百科。威尔士原本不过是想做一个网络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起初他也只是邀请拥有专业背景的知名学者来编写词条,谁知数月的努力和25万美元只换来了12个词条,他不得已放弃了走精英化的路线,因为几乎没有多少专家有撰写的兴趣。后来,威尔士索性彻底采用Wiki技术,允许任何人来发表和编写内容,每个人既可以是某个词条的读者,又可以是这个词条的编撰者,读者和编辑的界限在Wiki中被模糊了。这一举措的效果立竿见影,这个2001年初才成立的网站,到年底时词条就增至2万多个,并拥有了18种语言版本。维基百科不断地快速成长,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料来源网站之一,有超过250种语言版本,共有6万名以上使用者贡献了超过1000万篇条目,全球访问量排名前五,每个月使用维基百科的用户已高达3.4亿。2009年,URLFan(美国一家网站跟踪机构,主要监测全球各个网站在博客界的受欢迎程度)评出了博客界最具影响力的100大网站,维基百科位居榜首。为了实现创始人威尔士“让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触及人类知识的总和”的理想,维基百科至今都还是由非营利性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管理并运转,它没有任何广告,一直靠政府资助和各界捐赠维持运作,所有员工加起来还不到35人。
由于维基百科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Wiki。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工作中,远距离的人员之间良好的交流沟通和想法共享(idea-sharing)将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访问Wiki的要求只是因特网连接和一个Web浏览器,比其他协作应用程序和组件容易部署和使用。通过让人们在Wiki上共享信息页还可以减轻收件箱的负荷,减少协同工作人员之间的电子邮件发送数量。对于一些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信息更新存在问题的公司来说,Wiki使得雇员和客户能自己来做更新。Wiki既能帮助企业调整内部的开发项目,也可用来构建网上客户社区,允许用户提供建议和支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然而,目前Wiki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它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维基”的概念从2003年传入中国。2005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潘海东博士模仿维基百科创立了互动百科(),开始了“维基”的中国化试验。正如百度之于Google,互动百科复制的是维基百科的模式。不同的是,非营利性的维基百科是以公益的方式在运作,而互动百科在中国却要走一条从未有过的商业之路。在做了诸多吸引眼球的预热后,互动百科把营利的目光集中在了广告上。然而,如同没人能说清楚微博如何赚钱一样,互动百科的中国式维基将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案例。4.3.2Web3.0与语义网
Web2.0方兴未艾,Web3.0概念又风生水起。2005年圣诞节,比尔·盖茨在微软的高管会上紧紧围绕一个新的概念——Web3.0讲述了下一步的互联网战略。自此,Web3.0快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Web3.0
同Web2.0一样,Web3.0虽然备受关注,但对于Web3.0究竟是什么却众说纷纭。较早提出Web3.0概念的公用信息平台服务商——红门资讯把Web3.0的定义概括为以下3方面:首先,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其次,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第三,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GoogleCEO埃里克·施密特曾为Web3.0下了一个他个人理解的定义:“Web2.0是一个基于AJAX的程序,而Web3.0则是一个集成在一起的应用程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程序相对较小,可以运行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如PC、手机等,并且速度非常快,定制性非常强,分发形式类似于病毒”。《纽约时报》记者JohnMarkoff在一篇报道中对Web3.0则进行了更为感性的描述:Web3.0的网络环境中建造的系统能够对简单提问给出合理和完整的回复。例如,我想带我11岁的孩子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度假,我的预算为3000美金。系统能就此给出一套完整的度假方案。计算机可以独立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执行命令,比如,个性化的金融投资组合,智能系统为家庭勾勒退休养老规划,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教育咨询(像选择最适合的大学)。这些项目努力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日益强大的计算机创造Web3.0。如果将Web1.0时代视为以海量内容为核心的信息发布阶段,将Web2.0时代视为以人为核心的信息交互阶段,那么Web3.0可以视为一个个性化信息聚合服务的时代。对于三者的不同,有个形象的比喻:Web1.0时代是公社食堂,每个人只能按食堂提供的菜谱消费,没有自己更多的选择权;Web2.0时代是熙攘热闹的食街,每个人面临着超出自己需求的选择压力,美食很多,但选择费时;Web3.0时代则是专业营养师指导下的私厨享受,一切为个人度身定制。Web3.0的最大价值在于: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过滤器。新的Web3.0的模型应该是基于“搜索
+
开放式Tag
+
智能匹配”的新门户。其中,开放式Tag目前还没有出现,将会是预测中的下一代技术。现有的Tag只能实现网站内的关键词链接。所谓智能,就是说资源不是通过人工编辑的,而是基于搜索技术和统计技术的。
从技术的层面来看,Web3.0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融合化,即网络的沟通无障碍,在网络平台上,网民可以轻易地与手机、家电、汽车甚至是其他智能化的家居进行互动;二是聚合化,网站的功能将更加强大,真正实现一站式全面生活体验;三是个性化,信息的呈现根据个人的偏好与特性而设计。
总的来说,目前关于Web3.0,不但概念上不统一,对它的认同度也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大阵营。支持者认为Web3.0是未来互联网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反对派则认为Web3.0概念纯属炒作。从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说,如同Web2.0一样,Web3.0仍然更多的是思想、概念和应用上的创新,Web3.0理念很可能要借助语义网的技术才能实现。
如果说商业层面甚嚣尘上的Web3.0多少显得有些浮躁的话,基于语义网的Web3.0则显得更为脚踏实地。万维网之父——伯纳斯·李早在1998年就勾勒出了下一代互联网的蓝图,并于2000年提出了语义Web的概念和体系结构。语义网与Web3.0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同义词,但很多人认为语义网就是Web3.0。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整合”,不同的是,Web3.0理念关注应用层面的整合,语义网主要致力于资源层面的整合。
2.语义网
语义网是SemanticWeb的中文名称,是指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简单地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轻松。伯纳斯·李于2000年给出的语义Web的七层体系结构(如图4-6所示)或许能够较为清楚地阐释语义网。
图4-6语义网层次体系图在语义Web的七层体系结构中,第一层是Unicode和URI,它是整个语义Web的基础,Unicode(统一编码)处理资源的编码,URI(统一资源定位器)负责标识资源;第二层是XML+名字空间+XML模式,用于表示数据的内容和结构;第三层是RDF+RDF模式,用于描述资源及其类型;第四层是本体词汇,用于描述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第五层是逻辑,在下面四层的基础上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展览展示与活动策划合同2篇
- 2024专业酒店投资协议模板发布一
- 2024年员工服务期限劳动协议范本一
- 2024年国内快递运输服务协议样本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设计合同2篇
- 江南大学《电机与拖动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合伙人转让合伙份额协议书
- 2024年主播演艺经纪协议版B版
- 佳木斯大学《经济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音乐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行政执法)答案和解析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院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自评报告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幼儿园课件:手机本领大-大班-社会
- 生涯发展报告 (第二版)
- 宣传片验收单.doc
- 电影院保洁托管及报价
- 玻璃热浸技术
-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