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学
课
件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材)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天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天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史铁生《合欢树》节选
一曲《拉着妈妈的手》,让人潸然泪下。史铁生,他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的“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近《秋天的怀念》,走近史铁生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5秋天的怀念
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文章借回忆生活细节表达复杂感情,抒写生命感悟的方法。3.理解母爱的内涵,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学习目标史铁生(
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双腿瘫痪,长年患病,却坚持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史铁生必备知识走近作者本文是作者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史铁生在年轻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下肢瘫痪。几年后,他的母亲因肝病去世。后来,他在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便是其中的一篇。必备知识创作背景瘫痪(
)
侍弄(
)
捶打(
)憔悴(
)
絮叨(
)
诀别(
)
整宿(
)
仿膳(
)
tānhuànshìchuíqiáocuìxùjuéxiǔshàn必记字词字音字形(xiān)鲜血(xiǎn)鲜为人知(xiǔ
)整宿(xiù)星宿(sù)宿舍鲜宿(qiāo)悄悄(qiǎo)悄然悄(biǎn)踩扁(piān)扁舟扁诀决抉捶唾锤(chuí)捶打(tuò
)唾液(chuí
)锤炼(jué)诀别(jué)决策(jué)抉择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必记字词词义理解请同学们听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思考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第二部分(3-6)第三部分(7)双腿瘫痪后“我”暴怒无常,母亲忍受病痛小心翼翼呵护“我”。写“我”好不容易同意跟母亲去看菊花时,母亲永远离开了人世。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题。第一部分(1-2)初读课文划分层次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的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初读课文自主探究2.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母亲为“我”做的四件事。(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2)母亲因为“我”而隐瞒病情。(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临终嘱托。1.细读课文,说一说“我”双腿瘫痪后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精读课文分析讨论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要赶紧准备准备去看花,我说——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建议明天去看花,我勉强同意,说——好吧,就明天。烦躁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悄悄地”“躲”“偷偷地”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也表现出母亲的慈爱与细心。(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地”再次表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红红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母亲内心极为悲伤、痛苦,但又要强忍着,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扑”“抓”表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怕“我”禁不住打击。“忍”字写出母亲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我”的良苦用心。(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方面写母亲劝慰“我”好好珍惜生命,一方面也暗含为了儿子,母亲会勇敢面对病魔。动作描写语言描写(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挡”是为了挡住窗外的凄凉秋景,是担心“我”因窗外飘飞的落叶而触景生情。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5)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6)“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亲怕“跑”“踩”这样的字眼儿会刺激到“我”,就闭口不言。“敏感”表明母亲的内心比“我”还沉重。“又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小心谨慎。(7)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语言描写。母亲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表现了母亲无私的爱。3.母亲是在隐瞒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做出这一切的,文中哪一段有所暗示?这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二段。这一段运用插叙,交代了母亲饱受病痛折磨而“我”却“一直都不知道”的事。为了不给瘫痪的“我”增加新的悲伤,母亲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表现了母亲的坚忍与无私;而作为人子,“我”“对母亲的病情毫无察觉,表现了“我”的悔恨与愧疚之情。4.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是一位活得很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都体现出了母亲的细心。慈爱包容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细心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幸福的人生路。无私坚忍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瘫痪的残酷现实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却从未抱怨。睿智5秋天的怀念
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CONTENTS教学目录学情回顾01精读课文02课堂小结03教材课后习题04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感受了深沉、伟大的母爱。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品析文章的景物描写,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以及文章情感波澜起伏、细节生动感人的写作特色。学情回顾1.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描写飘飞的落叶,暗示了自己当时凄凉的心情;同时也为下文写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排比修辞,从颜色和气质两个角度描写菊花,表现了北海菊花蓬勃的生命力。2.课文结尾处描写北海菊花不同的颜色,有什么深意?北海的各色菊花“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3.文章回忆了哪三次“看花”的经历?为什么反复写“看花”?三次“看花”的经历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答应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没去。第三次:“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写“看花”的原因(2)“看花”是母爱的具体体现。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它将文章内容串联为有机的整体。(4)母亲生前爱花,文章反复写看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自己的悔恨。(3)“看花”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文章结尾写“我”去看花,表明“我”已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4.本文流露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①对母亲无尽的怀念之情。②对自己未能及时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的悔恨与愧疚之情。③对“好好儿活”的领悟。文章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悔恨、愧疚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当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时,要勇敢镇定地“好好儿活”。课堂小结课文主旨1.情感波澜起伏,富有节奏文章第1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的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描写;第5、6段讲出了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感情含蓄,细节感人整篇文章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文章感人的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如母亲几次“悄悄”地进来和出去,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等细节都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我”的关怀。“我”与妹妹去北海看花明白母亲的心,“好好儿活”母亲央求“我”去看花临终遗言,牵挂儿女第二部分(3-6)第一部分(1-2)秋天的怀念第三部分(7)“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母亲忍着病痛,安慰“我”深切的怀念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包含着怎样的意味。题目的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题目的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教材课后习题“秋天的怀念”暗示作者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和“偷偷”两个细节,可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无常,同时又担忧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心情;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儿红红的”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面对绝望的儿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她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忍住哭声”,她是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着悲痛,怎样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挡在窗前”,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暗示着绝症晚期病痛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因残疾而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三、课文中反复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一处:“好好儿活”一句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儿子要坚强,珍惜生命。第二处: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的深意:“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担忧,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五、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和表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提示:第1段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3段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6散
步
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1.了解作家作品,概括文章内容,积累精彩语句。2.理解并学习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中心的方法。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学习目标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作品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诗礼人家》等。其中《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莫怀戚必备知识走近作者本文写于1985年。作者写作本文时,他的父亲去世不久,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失掉了生活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复杂。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需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故有了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经历。必备知识创作背景后来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柯尔特对中国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还说在哺育儿女、赡养父母方面,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这引发了作者的感慨: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在感慨之余,作者以那次散步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创作了此文。分歧(
)
霎时(
)
粼粼(
)
嫩芽(
)
拆散(
)
咕咕(
)
qíshàlínnènchāiɡū必记字词字音字形(sàn)散步(sǎn)散文(pū)铺垫(pù)店铺(lèi)劳累(lěi)罪行累累(léi)果实累累散铺累泡(pào)水泡(pāo)泡桐(lín)水波粼粼(lín)鱼鳞(lín)怪石嶙峋(dūn)蹲下(zūn)遵守(mì)茂密(mì)甜蜜(chāi)拆散(zhé)折断密蜜蹲遵粼鳞嶙拆折信服:相信并佩服。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霎时:极短时间。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必记字词词义理解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愉快而深沉的朗读基调、温和亲切的朗读语气。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的对称句。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第二部分(2—8):开篇点题,交代事件、地点、人物等。具体写一家人散步的经过。第一部分(1):初读课文划分层次1.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初读课文自主探究2.请同学们概括事件的要素——初春田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经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其乐融融。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用一个词语概括。幸福和谐和睦温馨和美跳读课文,体会“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儿子的语言充满了无限的生活情趣,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1.请同学找出有关儿子的段落或语句,并进行品析。语言描写(2)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说:“走大路。”当“我”做出决定后,他没有闹,非常乖巧。儿子聪明、懂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的动作及母亲的决定,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的场景。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的段落或语句。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母亲善解人意,爱护小辈3.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的段落或语句。(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我”为母亲的身体着想,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体现了“我”的诚恳、孝敬,并且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了伏笔。(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说:“走大路。”细节描写。发生分歧时,“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我”孝顺,善良4.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妻子的段落或语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在外面”“总是”写出了妻子识大体、顾大局以及对“我”的尊重,一个贤惠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妻子温柔、贤惠(1)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两个“蹲”与“背”,一个尊老,一个爱幼。画面生动、感人。5.齐读最后一段,品析下面的句子。(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慢慢地”“稳稳地”表现了“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生怕稍有闪失会给自己所背的亲人带来惊恐、不安甚至害怕的心理。6.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是说“我”和妻子走得很小心,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从深层意思来说,这一句暗示着中年人承担着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表现了“我”和妻子对家庭的强烈使命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这句话深化文章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文章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表现大的主题——“尊老爱幼”,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6散
步
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CONTENTS教学目录学情回顾01精读课文02课堂小结03教材课后习题04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散步》这篇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学情回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篇散文的语言很美,请同学们用心品味课文的语言,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探究成果。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1.文中有两个写景片段,请同学们找出来品味赏析。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新绿”“嫩芽儿”“春水”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的美好画面,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表达了对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和谐、欢乐的气氛。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一幅轻快明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野春光图,衬托了母亲愉快的心情,也照应了上文的“小路有意思”。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文中有很多对称句,请同学们找出来品味赏析。对称句: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④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⑥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⑦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把“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说成“分歧”,大词小用,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作者责任的重大,透露出文章的深意。
3.文中有些词“大词小用”,请同学们找出来品味赏析。(1)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一切由“我”决定,“我”的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故“我”感觉“责任的重大”。“领袖人物”“严重关头”大词小用,烘托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整个世界”,虽是大词小用,但写出了中年人肩负的责任之重大,突出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本文通过叙写祖孙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一起散步的生活小事,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课堂小结课文主旨1.用语精心,朴素亲切①朴素中见真情。本文多用短句,语句简约而耐人寻味,例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跃然纸上。课堂小结写作特色②灵活运用对称句,增强了思想内涵的张力,给人以节奏感和音律美。③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还赋予小事以深刻内涵,耐人寻味。2.巧用小说笔法本文所写内容有真实生活的基础,却经过了截选和改造,即使是叙述“散步”这样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也制造了一些波澜,使得本文具有几分小说的色彩。另外,散文本是一种专注于自我心灵倾诉的文体,但本文作者却并未直接抒发情感,而是以叙事为载体,用故事本身来说,这也是小说笔法的体现。时间:春天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
妻子和儿子事件:散步总领全文(1)散步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叙写过程(2-8)劝母散步产生分歧解决分歧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文章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说明你的理由。教材课后习题示例:《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这些题目和文章所叙事件或细节有关;《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这些题目和文章主旨有关。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其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一句暗示中年人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表现了“我”和妻子对家庭的强烈使命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同时深化了全文的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洋溢着浓浓亲情。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圈画出来,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②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作用: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课文中的对称句还有: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好处: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五、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两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文中的情感。《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这位世纪老人就是女作家冰心,她的朋友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确,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论释爱、诉说爱的。
7散文诗二首
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
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课堂小结06精读课文05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优美的语言。2.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3.体验人间至情,学会感恩他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目标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他的诗风格清新,意象生动,韵律优美,文字隽永,抒情气息浓郁。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必备知识走近作者“金色花”,即黄兰,印度将其视为圣树。《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在《新月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的游戏,巧妙地展示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把读者带到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歌颂了孩子对母亲、对大自然的爱和天真无邪、善良纯净的心灵。必备知识创作背景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从内容上看,它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从形式上看,它篇幅短小,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必备知识文学常识笑嘻嘻(
)
匿笑(
)沐浴(
)
林荫(
)
祷告(
)
嗅到(
)
膝上(
)xīdǎonìmùyùxiùyīnxī必记字词字音字形(yīn)林荫(yìn)荫庇(luò
)落叶(lào)落枕(là)丢三落四(luō)大大落落荫落祷踌膝漆嘻嬉(xī)笑嘻嘻(xī
)嬉闹(dǎo)祷告(chóu)踌躇(xī)膝盖(qī)油漆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沐浴:洗澡。祷告:向神祈求保佑。必记字词词义理解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母子之爱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描写“我”与母亲三次嬉戏的语句。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第二部分(4-7):第三部分(8-9):写“我”变成金色花后,开始和母亲嬉戏。具体描绘三次嬉戏的画面,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依恋。写“我”恢复原形后的母子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深情。第一部分(1-3):初读课文划分层次1.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人物:“我”(一个孩子)和母亲事件: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初读课文自主探究2.这首诗写了那几次嬉戏?第一次嬉戏: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1.在这首散文诗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笑嘻嘻”写孩子的神态,“摇摆”“跳舞”写孩子的动作,这些词语表现了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模仿孩子的口吻和心理,借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刻画了一个调皮、天真、稚气的孩童形象。(3)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第一次嬉戏沐浴在母爱之下的孩子,用散发幽香的方式回报母亲,表现了孩子的天真、调皮。(4)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第二次嬉戏将影子投射到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挡刺眼的阳光,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也暗含了对母亲的依恋。(5)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第三次嬉戏“突然”表明孩子想给母亲带来惊喜;“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以孩子独特的天真、调皮的行为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6)“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不告诉母亲自己的行踪这一行为,表现了孩子的调皮、淘气。语言描写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回报母爱,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舒适,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7)孩子变成金色花以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坏孩子”贬词褒用,将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假愠之态展现了出来,饱含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一天没见到孩子,焦急不安之情与时俱增,再次见到孩子,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你这坏孩子”似嗔实爱,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惦念。(8)怎样理解母亲的嗔怪“你这坏孩子”?孩子:天真烂漫、调皮可爱、聪明伶俐、爱妈妈妈妈:温柔沉静、善良、慈爱人物形象总结作者把儿童想象成金色花——美丽圣树上的花,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如此活泼可爱、快乐天真,是因为沐浴在母爱中。文中孩子跟母亲三次嬉戏,体现了孩子的活泼调皮、机灵可爱;同时,他对母亲的时刻关注,也表现出对母亲的爱和亲昵。
2.如何理解《金色花》中的孩子这一形象?这首散文诗按时间顺序叙写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也表现了美好、圣洁的母子之爱。课堂小结课文主旨1.想象奇妙,富有童趣本文以丰富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把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赞美了儿童的纯真、可爱。全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来写,不管是孩子的行为还是语言,都充满童真、童趣。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语言清新,饱含温情本文采用的都是平常之语,却丝毫没有给读者以苍白贫乏之感;相反,平实中显灵气,朴素中蕴文采。就在这清新的文字中,饱含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以及母子之间的浓浓亲情。母子对话:母子情深让母亲嗅到花香投影到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突然在母亲面前现身变成金色花——和母亲捉迷藏三次嬉戏真挚的母爱纯洁的童心金色花课堂小结板书设计7散文诗二首
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
CONTENTS教学目录学情回顾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积累拓展07课堂小结06精读课文05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认识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冰心老人的《荷叶·母亲》继续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学情回顾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被称为“世纪老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小诗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繁星》《春水》就是其在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写成的,都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必备知识走近作者本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用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准确地概括了《往事(一)》的内容。《往事(一)》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微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必备知识创作背景并蒂(
)
姊妹(
)
梗上(
)
菡萏(
)
荫蔽(
)
攲斜(
)
徘徊(
)
dìzǐgěnghàndànpáihuáiqīyīn必记字词字音字形(hé)荷花(hè)重荷(mèn)烦闷(mēn)闷热荷闷瑞端覆履(ruì)祥瑞(duān)端午(fù)覆盖(lǚ)履行(gěng)花梗(gěng)田埂(gěng)哽咽(dì)并蒂(dì)缔造(dì)真谛蒂缔谛梗埂哽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亭亭:形容高耸。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攲斜:倾斜、歪斜。攲,倾斜。荫蔽:(枝叶)遮蔽。必记字词词义理解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托荷赞母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描写红莲的语句。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第二部分(4-7):第三部分(8-9):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第一部分(1-3):初读课文划分层次1.文中几次写到红莲?当时的环境、红莲的情形、作者的心情各是怎样?
初读课文自主探究环境红莲心情一看红莲二看红莲三看红莲繁杂的雨浓阴的天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雨点不住地打着开满、亭亭左右欹斜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烦闷不适意徘徊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作者借荷叶护莲的场景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2.作者借荷叶护莲的感人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精读课文分析讨论2.课文分别描绘了关于红莲的哪三个画面?红莲盛开图荷叶护莲图雨打红莲图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1)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将红莲昨夜的菡萏和今晨的“开满”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亭亭”写出了红莲的娇美与可爱。红莲盛开图(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此处写天气有什么作用?“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烘托了“我”烦闷的心情,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红莲之美、表现“感动”之情蓄势。(3)第4段描写“红莲盛开图”时,为什么要描写白莲凋谢的景象?突出了红莲的生机与活力。对比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左右攲斜”形象地写出了红莲在雨点的打击下东倒西歪、无处可躲的情态,为后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庇护红莲做铺垫。雨打红莲图(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倾侧”“覆盖”等词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这正如母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和无所畏惧的守护。为下文由物及人歌颂母爱做铺垫。荷叶护莲图(2)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由此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这种情绪的变化,是全文的重点,为结尾歌颂母爱蓄足了势。(3)“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荷叶”象征了什么?在荷叶的庇护下,红莲所面临的风雨都变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荷叶象征着母亲,荷叶护莲的行为突显了母亲的勇敢、无私、伟大。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这段话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把母亲比作荷叶,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由衷的感激。“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文中关于母亲的文字只有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文中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了母亲对儿女的庇护。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饱含深情,充分体现了母亲呵护儿女时无畏风雨的感人情态,读起来亲切动人。“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无私无畏的母爱的化身。这是一篇借物喻人、托荷赞母的散文诗,作者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关爱,由此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课堂小结课文主旨1.构思灵巧,感情细腻文章的开头,在淡淡的叙述中显露出高洁的情致。紧接着回忆九年前月夜乘凉,祖孙亲切交谈的场景。最后作者由雨中荷叶遮蔽莲花,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作者托莲花抒真情,讴歌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借物喻人,自然贴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并由此联想到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儿女的呵护。作者借景写人、借物喻人,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平实中蕴含真情。雨打红莲——烦闷荷叶护莲——心宁借物喻人歌颂母爱悟红莲——感动忆红莲——欣喜看红莲荷叶∙母亲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推荐阅读——《泰戈尔诗选》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积累拓展蒲鹰《母爱是书》选段母亲的病日重一日,日夜都处在昏迷状态之中。然而,一次当她稍清醒后,竟对冰心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母亲居然在自己这种情况下,心中想的依然是孩子,冰心怎能不泪如雨下!冰心与母亲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你还知道哪些聪明有礼的少年吗?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国家,从古到今,出现过许多令人佩服、令人称赞的少年儿童:像四岁就知道礼让的孔融,五六岁就能智称大象的曹冲,七岁就能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世说新语》认识两位聪颖机智的古代少年。8《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
雪
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初读课文03精读课文04课堂小结051.了解《世说新语》,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写景状物及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学习目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必备知识走近作者《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不完全符合史实。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篇,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必备知识文学常识《世说新语》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虽有标榜名士风度、崇尚清谈等消极因素,但也有些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残暴奢淫、表彰美德嘉行的记述。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样式。志人,记录人物奇闻逸事。志人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大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艺术特点有: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篇幅短小,多按照传闻加以直录。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太傅(
)
俄(
)而雪骤(
)
差(
)可拟(
)
无奕(
)女
王凝(
)之ézhòu
fùchànǐyìnínɡ必记字词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
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因为)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初读课文朗读指导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章的义理初读课文疏通文意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不久,一会儿急高兴的样子即“所似何”,像什么,宾语前置。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大体相比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不如,不及乘风。因,趁、乘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指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同小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怎样理解文章首句的作用?文字简洁却内容丰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事件等。“寒雪日”写屋外冰寒雪骤,“讲论文义”写室内谈笑风生,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精读课文分析讨论2.“俄而雪骤”中“骤”字妙在哪里?“骤”字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雪之急,突出了雪景的壮观,为下文的“咏雪”做铺垫。3.分析“撒盐空中差可拟”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胡儿以白盐撒于空中比喻白雪飘飞之态,突出了雪之色和下落之态,照应上文的“雪骤”,形象生动。4.请赏析“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句的妙处。将飘飞的雪花比作随风飞舞的柳絮,突出了雪花飘飞的轻盈姿态,同时引发人们对春天即将来临的联想,极具美感。太傅对以上两个比喻并未表示赞同或反对,只“大笑乐”,表现了谢家家庭聚会时欢快、轻松的氛围。5.“公大笑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6.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从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更欣赏谢道韫的才气。7.本文结尾句有什么含义?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8.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前者更好,因为大雪下得猛烈密集,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这样写更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后者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9.《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屋内谈笑风生。从“公欣然”和“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小辈们之间亲密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本文通过客观叙述谢家儿女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谢家家庭生活的雅趣和轻松愉快、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课堂小结课文主旨1.叙事平实,语言精练文章只是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叙述出来,不做任何夸饰,语言十分精练。如文章首句短短十五个字,却包含了环境、人物、事件,内容十分丰富。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意蕴含蓄,耐人寻味文中谢安对胡儿、谢道韫的咏雪句未作任何评价,只是“大笑乐”,而作者在文中也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而是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就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咏雪交代咏雪背景补写谢道韫的身份叙述咏雪事件一问: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两答白雪纷纷何所似课堂小结板书设计8《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CONTENTS教学目录学情回顾01必记字词02初读课文03教材课后习题07积累拓展06课堂小结05精读课文04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学情回顾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同“否”)古今异义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
“来”相对)]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必记字词一词多义
去后乃至(副词,才)
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乃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初读课文朗读指导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相约同行。期,约定正午时分到,到来舍弃离开才当时,那时嬉戏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同“否”等待对对方的尊称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丢下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谦词,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就,连词守信羞愧拉,牵拉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长子)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嬉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开了。”友人(听了)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了正午还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友人感到羞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1.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精读课文分析讨论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有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词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友人?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①从元方批评友人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讲礼的品质。②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4.结尾写到“元方入门不顾”,你觉得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请说明你的理由。我认为这样做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已经认识到错误,感到羞愧,作为晚辈,元方应以礼待之。我认为这样做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态度恶劣;元方以“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这是一种坚持原则的体现,同时也给了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5.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从陈太丘和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做人要言而有信。从元方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坚持原则。从友人的“惭”中,我们知道做人要知错能改。从友人的无理行为和元方的辩驳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有礼。本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课堂小结课文主旨1.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开头以“期行”“不至”“舍去”“乃至”等关键词句,既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又塑造了“守信”与“不守信”的两个人物形象。结尾“惭”“引”把友人知错就改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入门不顾”把元方鄙弃“无信”“无礼”的倔强劲儿,描绘得恰到好处。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剪裁合理,详略得当文章有意省略了陈太丘等待友人的经过,重点记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的特点。陈太丘与友期行对话背景——友人无信对话结果——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对话内容友人:据理驳斥诚信方正元方:无信、无礼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关于诚信的名句言必信,行必果。——孔子民无信不立。——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祸莫大于无信。——傅玄积累拓展一、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教材课后习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1)古汉多是单音节词,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汉多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是一个词。(2)古汉中省略现象比较多,承前省略很常见。(3)古汉中有些词的意义与现汉不同。讲述故事时可参考“初读课文”部分的译文。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认为“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我们可以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片直落,看不见雪花飘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也可以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摇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这里指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①他懂得“信”的重要;②他懂得“礼”的重要;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期:约定。委:丢下。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
·
·
·
·
未若:不如,不及。俄而:不久,一会儿。拟:相比。去:离开。乃:才。五、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包含尊称和谦称,说说它们分别用于称呼什么人。敬辞类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惠顾、惠存、惠赠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赐教、赐复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贤弟、贤侄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谦辞类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舍弟、舍妹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兄、愚见拙拙作、拙著、拙见敝敝人、敝姓、敝校鄙鄙人、鄙见其他寒舍、见教、见谅主题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1第二单元单元课程回顾主题:亲情1.感受了真挚的亲情。2.学到了根据感情基调把握语气、节奏的朗读技巧。3.学到了在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1.了解词义和语境的小知识。2.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3.了解叠词的作用。4.学习品析词语的方法。学习目标《儿女》以“儿女情况——检查自责——目标期望”为序,表达了对儿女的挚爱。《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以“喝土豆汤”为线索,重点写了儿子带“我们”喝土豆汤和小姑娘父女喝土豆汤两个片段,表达了浓浓的亲情。
梳理两文的内容和情感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如“鱼塘”“桑树”“公里”等。多义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词。自在:(1)自由;无拘束。(2)安闲舒适。词义和语境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之为语境。A.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例(1)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
(朱自清《儿女》)自在:安闲舒适。例(2)晤雨(主题阅读第一单元第二篇标题)晤:A.相遇,见面;B.通“悟”,明白。此处兼有两个意思,一语双关。词义和语境B.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例如: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千军万马本义: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语境义:热闹非凡,一片混乱。词义和语境说说“要剥层皮呢”在文中的含义。(《儿女》第一题)指儿女多带来沉重的负担。词义和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两个“笑”的含义。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喝得很慢的土豆汤》)第一个“笑”是小姑娘自信自己不会记错的一种神态。第二个“笑”是因小姑娘很自信自己记得两个多月前“我们”家喝土豆汤的细节,“我”觉得有意思时的一种神态,也有和小姑娘开玩笑的意思。词义和语境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表赞美、喜爱、肯定的情感的词,如“慈爱”“大公无私”“坚强”等。
贬义词:表贬抑、厌恶、否定的感情的词,如“自私自利”“卑鄙无耻”“愚蠢”等。
中性词:不带褒贬色彩的词,如“参观”“结果”“远”“大”等。下列词语都出自《儿女》,请根据感情色彩将它们分类。悚然贤明命令叱责暴躁潮水欺负职业可贵立场耐心危险褒义词:贤明可贵耐心贬义词:悚然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馆环境卫生承诺书
- 2024年研发设计与技术咨询协议3篇
- 证券公司投资资产管理
- SP馆租赁合同模板
- 铁路轨道施工安全合同
- 设计工作室隔断租赁协议
- 跨境支付项目澄清函参考模板
- 环保行业污染防治培训费管理办法
- 能源利用评审员管理办法
- 机场化粪池改造工程合同
- 脊柱区1教学讲解课件
- KK5-冷切锯操作手册-20151124
- 教你炒红炉火版00缠论大概
- 消防管道施工合同
- 大学生计算与信息化素养-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年国开大学期末考复习题-3987《Web开发基础》
- 《骆驼祥子》1-24章每章练习题及答案
-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答案(吴志明第五版)第1-9章
- 《基于杜邦分析法周大福珠宝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报告(6400字)》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全真模拟试题二-2023修改整理
- 02R112 拱顶油罐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