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上册教案完整版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上册教案完整版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上册教案完整版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上册教案完整版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上册教案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识字1蓝天大雁秋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蓝、凉、银”等6个生字,认识“雁、霜、游”3个生字。2.能够有序观察图画,将图画上的事物与文中所出示的词语联系起来,并在朗读词串的过程中积累词汇。3.感受秋天景物的特点,初步了解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字词,掌握汉字书写要领,能够按照字的结构以及笔顺将生字写得正确美观。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建立画面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感受秋天景物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2.认识本课“雁、霜、游”3个生字,学会并美观书写“蓝、凉、银”3个生字。3.能有序观察插图,建立画面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并初步感知秋天的画面美。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视频画面《秋天多美丽》,引导学生边观察画面边聆听歌曲,同时说一说自己从歌曲中都听懂了什么(秋天很美丽……),学生适时交流自己对秋天的感知(风变凉了,各种叶子变得五颜六色,大雁开始向南飞去……)。2.小结引题:是啊,秋天的大自然是很美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板书:识字1)二、图文对照,学习词语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2.同桌间相互检查自主拼读情况,适时予以指导。3.再读四组词串,想想自己都从中读懂了什么(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大雁开始往南方飞去……)。教师适时归纳:是啊,秋天到了,大自然正在悄悄发生奇妙的变化,不信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4.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画上都有哪些事物,试着从中找出对应的词语。5.学生说图(图上有蓝天、大雁……),教师适时出示词语卡片“蓝天、大雁、红叶、金菊、银霜、儿童”等。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字词朗读纠正,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蓝”的声母是边音“l”,“霜”是后鼻音,且中间的介韵母“u”不能丢了。6.图文对照,检查词串朗读情况。(1)完整出示四组词串,引导学生边读边对照插图想一想:在这些词语中,哪些是画上所没有的?用笔准确圈出来。(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圈画情况(秋凉、远足……),教师适时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强调相关词语“秋凉、远足、老人、登高、重阳”,指名轮读几个词语,注意提醒朗读“凉、重”是后鼻音,同时“重”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óng”。(3)指名分别朗读四组词串,注意指导读准词串之间的停顿。7.指导学生将四组词串连起来朗读,教师适时再次进行范读指导。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雁、霜、游、蓝、凉、银、远、戏、重”,小组开火车朗读、指读、抢读生字,教师再次根据朗读情况进行字音纠正,注意“银”是前鼻音。2.认真观察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巧记生字的方法(“霜”跟雨有关,所以上面有个“雨”部;“游”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有个三点水部……)。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明确“霜、游、银、凉”等字都可以利用形义结合的方法进行识记,同时引导他们试着进行扩词练习。3.继续出示生字“蓝、凉、银”,引导学生想想这三个生字书写时在结构和笔画等方面都需要注意些什么(“蓝”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紧凑;“凉”左边是“两点水”,不能写成“三点水”……)。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蓝”是“艹”,中间部分要写得略小,下面“皿”要写得扁而略宽,最后一笔横画要长;“凉”右边“京”的两点要对称;“银”右边部分的倒数第二笔是短撇,不能写丢了。4.学生书空练习并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适时予以强调指导,提醒他们将生字写得端正、匀称。四、课堂小结1.交流反馈:指名学生结合插图以及词串说一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的景物很美……)。2.教师小结:孩子们,秋天的景物到底都是如何的美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识字1》,相信大家一定会对秋天有更多的了解。板书设计:识字1蓝凉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掌握“远、戏、重”3个生字的书写要领。2.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之情。3.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1.抽取课文生字卡片“雁、霜、游、蓝、凉、银、远、戏、重”等,指名学生朗读生字,同时试着进行组词、扩词练习。小组开火车正确朗读生字。2.谈话引入:孩子们,秋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好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秋天,去近距离地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二、探究交流,感知词义1.学生自主朗读词串,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边读边思考:在这些描写秋天景物的词语中,哪些是自己熟悉或知道的?试着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跟同伴进行介绍。(1)指名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秋天的时候,大雁要到南方过冬,它们喜欢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在天空中飞翔,还发出叫声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适时播放各种景物的图片,简单补充“秋凉”“银霜”的知识(秋天气温逐渐降低,让人感到凉爽,当气温低到一定的程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白色的霜)。(2)适时出示课文第一、第二两组词串,引导学生说说想想两组词串所描绘的画面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归纳板书(自然:色彩丰富),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蓝、红、金、银),同时课件再次出示蓝天、红叶、金菊银霜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秋天景物的美好特点。2.质疑交流:看到这样美好的秋天的大自然,孩子们,你们最想干什么呢(想到大自然中去游玩、欣赏美好的秋色……)?课件出示词串“儿童、远足、游戏”,指名朗读。(1)引导学生交流对“远足”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比较远的徒步旅行)。(2)课件出示儿童在秋天的大自然中玩耍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图想象孩子们的心情,教师小结板书(心情愉快),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组词串,注意读出儿童快乐的心情。3.过渡: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孩子,秋天到了,老人们也喜欢一项健身项目,你们知道是什么运动吗(登高)?课件适时出示重阳登高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对重阳节的了解,教师简单介绍“重阳节”(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等,现代社会,人们常在此日组织敬老活动),并补充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导学生朗读诗句,同时简单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4.指导学生分组轮读四组词串,注意提醒学生读出词语间的短暂停顿,同时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秋天的景物特点以及人物活动的画面。三、拓展延伸,积累词语1.引导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词语,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圈出来,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2.课件出示“我喜欢,因为它”的句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试着将话说明白、流畅(范例引导:我喜欢蓝天,因为它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学生仿照老师的范例进行想象与表述。3.谈话过渡:这么美好的秋天,的确让人心中充满了喜爱之情。孩子们,你们愿意融入到这么美的秋色中吗?那好,就让我们美美地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吧!4.学生自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进行范读。5.课件播放舒缓音乐,指名进行朗读展示,注意提醒学生将词串读得轻柔、舒缓一点。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词语,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秋天的画面。6.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词串背诵练习,指名进行背诵展示,教师适时予以表扬、激励。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过渡引入: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掌握了“蓝、凉、银”三个生字的书写要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三个字“远、戏、重”的书写(课件出示三个生字),指名朗读。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并说说在书写时重点要注意什么(“远”是半包围结构,要先写里边后写外边……)。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远”的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且有一波三折之势;“戏”左边“又”的捺画变点画,且要稍微收一点,被右边“戈”的撇画托住,同时,“戈”的斜钩要略长;“重”的横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且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均等,另外最后三笔的笔顺分别是竖、横、横。3.学生自主描红并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重点提醒“远、重”的笔顺,同时注意不要把“戈”写成了两横。五、课堂小结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背)词串,教师再次进行读、背指导。2.小结:秋天是一幅色彩丰富的美丽图画,它会把自己独特的美呈现给每一位热爱自然的人。孩子们,有时间别忘了走进大自然中,用心去寻找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吧!教学反思:识字2城楼红灯金水桥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8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4.学会书写“灯”“桥、检、陆、炮”这五个生字。识字1色彩丰富心情愉快(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导入: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1月1日3月8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1.指导学习第一行。(1)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2.指导学习第二行。(1)上空绽放礼炮及天安门升旗仪式插图。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2)阅兵式插图,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3.指导学习第三行。(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2)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4.指导学习第四行。(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2.指导写字。(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巩固学习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天安门广场的节日欢庆气氛。教学过程:一、复习1.(显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大典检阅海陆空礼炮焰火狂欢夜神州腾飞中国梦2.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3.抽读词语,齐读词语。二、读韵文。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3.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好吗?为什么?你们能不能比他读得更好?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学生评价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我边读边想像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7.指名读,评议,再读。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三、指导书写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2.读读这些词语。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互相交流。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狂,新偏旁“g”(反犬旁),笔顺是:第二笔“)”像动物直立微微点头的样子。焰:右上方是“*”第二笔是不带钩的,下方的笔顺为:“‘r门n闩臼”,其中第四、五的两笔短横等横且不相连。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笔顺是广J:>州丹州。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6.重点指导;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7.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放轻音乐。8.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四、指导说话1.看过国庆节时,天安门广场那热闹的场面。回忆一下,我们这儿是怎么庆祝的呢?2.你们看到了什么?人们穿着什么?脸上怎么样?街上有着什么?3.同座位互相听,互相纠正。4.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教师还可提示:我们也能在说的时候把韵文中所学到的词语用进去。5.说得这么好,写一定不会觉得困难的。学生写话,教师相机巡视。教学反思:识字3笔灶尖歪尾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3.初步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意识字,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两张。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3。2.引导自学。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1.出示“笔”图:这是什么?毛笔是用什么做的?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合在一起表示“笔”字。2.出示“尖”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他有点像?所以人们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3.出示“看”图: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所以人们把“手”放在“目”上表示“看”字。4.小结:(1)这“笔、尖、看”3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这3个字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2)我们怎样学的?先看图,领会字意,再记字形由哪两个部件构成。三、学习3个生字:灶、歪、尾。1.出示“灶”图。(1)先看图,这是什么?(2)想想:砌灶要用什么?(3)再看字:“灶”字由哪两个部件构成?火作为偏旁要注意什么?2.出示“歪”图。(1)图上的画挂得正不正?给“挂的不正”换个说法。(2)出示“歪”的字卡。领读、指名读。3.出示“尾”图。你怎样记住它?4.巩固复习。(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2)给生字找朋友。5.学生看笔顺图描红。要求:看一看,描一个,笔笔到位。四、读儿歌。1.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3.齐读儿歌,读通读顺。五、课堂练习。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第二课时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1)从哪儿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是怎样的?(3)指导朗读。3.“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指导背诵。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2.教学新偏旁。3.学生看笔顺,描红。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6.认读课后词语。教学反思:识字4苗描喵猫瞄锚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2.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学会1个;偏旁。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字卡)苗,这是什么字?齐读两遍。2.“苗”能跟许多部首作朋友呢,我们快去看看。二、学习形声字1.(出示)看一看,“苗”跟哪些偏旁部首作朋友了啦?(芎、韦、口、目、宁)。2.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孑、韦、口、宁、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3.学习“苗”。(1)“苗”的偏旁是什么?你想想这与什么有关?(2)你们见过什么植物的苗?(3)读准字音。(4)能为它组组词吗?4.学习“描”。(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2)谁能给“描”扩扩词?(3)齐读生字两遍。5.学习“瞄”。(1)读一读字音。(2)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3)读一读“瞄准”。这里“准”是翘舌音。6.学习“喵”。(1)“喵”谁会读?这种声音是哪种动物的叫声?(2)为什么是口字旁呢?7.学习“猫”。(1)“猫”的偏旁是什么?这与什么有关?(2)读准字音,齐读词两遍。8.学习“锚”。(1)你们见过铁锚吗?(出示挂图)看,轮船停泊时,用来稳定轮船的,一端上有两个带钩的爪儿。想想看,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呢?(2)读一读词语,指读,齐读。三、巩固练习1.转动字盘,分成组来认读。2.开火车读拼成的形声字,分别组词。3.总结。通过对这5个形声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老师这儿还有首小儿歌,专门来介绍形声字的。“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容易”。4.学生念儿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四、说话练习1.你能用书上这6个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2.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五、指导写字1.出示“苗、猫、铁、描、准”,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2.指导。“苗”:“仆”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能美观。‘猫、描”:左窄右宽,右旁“仆”的“一”要收,不能超过“田”,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才能美观。“铁”:最后两笔竖撇和撩要分开,整个宇才得舒展。“准”: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3.教师书写示范。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剩余的生字词,巩固学过的生字,并能分辨几个形近音近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3.齐读书上的词语。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快读读吧。二、学习儿歌1.教师范读这首儿歌。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3.指名读,师生纠正。(相机出示)瓜”,读翘舌音。“两”:是边音。“停”:后鼻音,不读前鼻音。“两、偏、淆”,都有三拼音节。4.指导朗读.(1)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5.指导背诵。(1)谁能背得准,背得快?(2)自背,同座位互背。(3)比赛背。齐背。三、学习生字:1.读准“两、脚,停,英、偏”的字音.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脚’:是“月字旁’.以前古人写“月”时与“肉”有关,因此人体上的大多数器官都带有月字旁.4.指导写字。“两”:里面的“从”应分别写在竖中线两旁。“脚”,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窄些、紧凑些,中间的“去’与左边的“月”略微提升点,右边的“p’与中间的“去”的第三笔持平。‘英”:中间的“曰’要写扁些,下面的“一’要写得最宽。5.教师边指导边示范书写.6.学生描虹、仿写,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反思:练习一教学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2、照样子练写左右结构的字。3、熟记4条成语,朗读背诵诗歌《秋天到》。4、动手做一张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一句祝贺的话。教学重点、难点: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背诵字母表,默写大写字母表。2、学会祝贺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按笔顺写字。此项分布到各课教学中二、学和用。1、审题。(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2)教师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1)指导朗读字母的呼读音。(2)教唱《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3、练习。(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3)默写大写字母。4、反馈。(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好的同学。三、写字有方。1、审题。2、指导。(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灯、灶、炉、炮”4个字。(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描红要求。(3)指导书写“灯”。3、练习。教师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4、反馈。第二课时一、读读背背。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2、指导。(1)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同位练习背诵。4、反馈。二、教学《秋天到》。1、审题。指读练习要求。2、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理解诗歌内容。①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②第一、二小节分别写了什么?(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4)再读诗歌,逐步达到生动流畅有感情。(5)练习背诵。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指名读。(3)练习背诵。5、反馈。(1)检查朗读。(2)指名背诵。第三课时教学口语交际。一、审题。1、揭示言语交际的话题。2、板书课题:学会祝福二、指导。1、指导观察。观察图片,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2、指导说话。(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是怎样做贺卡的.(2)你把贺卡送给了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呢?(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3、句式练习。(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2)句子训练。找老师①那天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的?②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③老师一大早就这样认真地为大家工作,你有什么想法?今后怎样学习?④把“找老师”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送贺卡①你找到了老师,送贺卡,当时你是怎样做的?②全班讨论,板书动词。③把“送贺卡”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收贺卡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4、练习说一段话。(1)我们按“找老师、送贺卡、收贺卡”的顺序讲情了给老师送贺卡的经过。要求:连贯通顺。(2)个别练说,指名口述,集体评议。5、作业:(1)完成书本练习。(2)写一张贺卡。教学反思:1、秋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请同学们齐背一下。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出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二、板书课题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齐读课题。3.‘秋游”什么意思?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秋游上哪儿玩?他们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一边在课题旁打“?”)三、指导看图1.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2.图上画了什么?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一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又在于什么呢?(引导学生用(f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四、初读指导1.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1)标上小节号.(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出示)凉了郊外一望无边几只绵羊忙着追逐叫喊(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字音:凉:是边音,不是鼻音。追、逐: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凉、望、羊、忙:都是后鼻音。(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自读,指读,齐读。(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或组一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3.同学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生字词,你们会读吗?’(出示二类词)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儿逮蚂蚱嗓子(1)“高粱、逮蚂蚱”中“粱”、“蚱”字音有什么区别?(单独读“粱”是第二声,“蚱”是第四声,读成词时读成轻声)(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3)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4)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也会读吗?齐读。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了什么问题?(教师指题目旁的小问号),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2.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出示)()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3.指名回答。4.同学们已经初步把课文读懂了,让我们齐声再把课文读一遍。六、教学生字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助这些同学。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郊:左边的“交”捺改成点。望:左上方的“亡”第三笔是“’”(竖提),下面是个“王”,不能写成“土”。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8.反馈,让学生评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3.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4.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新授(一)教学第1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教师故意读成:天气渐渐凉了,秋风起了……)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读?(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变凉的)3.出示:天气凉了。天气渐渐凉了。(1)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2)第二句加了“渐渐”,好在哪里?(说明天气并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让我们齐声有感情读这句话。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5.指导朗读。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二)教学第2~3自然段。1.自读2~3自然段,想想天空、农田美在哪里?还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用“——”画下来。2。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3.在学生自由评说交流时,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1)“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出示多媒体课件)一望无际蓝蓝的天空。你们还可以为“蓝蓝”换个词吗?(蔚蓝、碧蓝、瓦蓝)(2)天空还是怎样的呢?(一望无际)还有哪些词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出示)一望无垠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齐声读读这些词语。(3)天空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读读书上的句子。(出示句子)看,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继续想像,或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用“有时像……有时像……”把白云姿态继续说下去,看谁说得更美、更生动。(4)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指导、纠正。(5)可真美呀!我们也要把这美景读出来。注意:“蓝蓝的”、“白”这两个写色彩的词要读重音,“一望无边”、两个“有时像”要读得慢,读出同学们正驻足细看的神情,“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的心情。学生自读,指读,评析,齐读。4.农田也很美,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出示:稻子黄,高梁红,棉花白。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1)这两句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两句话的意思有点不同:上面一句只说了庄稼的颜色,下面一句除了说颜色,还有表示这些庄稼都成熟了).(2)庄稼丰收了,此时农民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5.稻子、高粱、棉花在秋天里干什么呢?秋天,农田里的景象(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这里引导学生描绘景物,不仅可以用上表示颜色的词,也可以用上表示事物状态、动作的词)过渡:刚才是同学们亲眼看到的秋天的天空美,农田的美,那么他们玩得怎么样?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三)教学第4自然段。1.指名读第4自然段。2.这一段里有几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3.什么是“向着天空亮开了嗓子”?谁能来试试?4.指导朗读。读好“打滚儿”、“逮蚂蚱”,同学们多么高兴啊!教师引读:大家……多开心啊!(第二句话)5.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了“大家……”。想一想:虽然都是写同学们高兴,但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呢?(先具体后概括)6.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要逐次加快,最后一句中的“大家”、“多开心日”要重音轻读。读得缓慢,充分表达孩子们尽情玩耍时的兴奋心情。师生比赛读,全班齐读。三、总结全文1.读了全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秋天的郊外多美,同学们玩得也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留在脑海中,好吗?3.齐声有感情朗读全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背诵课文。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3.会模仿课文写一篇小练笔。教学过程:一、复习1.谁能读读描写美丽的秋景的课文《秋游》?2.谁能读出更好、更美的感受?二、指导背诵1.读得真好!愿意把这美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2.可以看板书或看图背诵。3.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三、指导仿写一段话1.再读第4自然段,体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先具体后概括的写法。“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呢?2.提供句式说话。(1)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呀!(2)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3.学生自由讨论,还有哪些场景、事物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先分后总的写法来写?(1)讨论交流:农贸市场商场里过年家里热闹的景象……(2)自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纠正。(3)指名说。四、指导小练笔1.同学们,你们在春天或秋天时出去玩过吗?2.可以仿照课文由景到人,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写你所看到的景象?我们来评评谁写得最好!五、教学生字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喊:左边的“口”字要写得窄一点,与独体字的“口”不一样,右边的笔画较多,更注意匀称,也应写得左窄右宽。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助这些同学。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8.反馈,让学生评析。教学反思:2.英英学古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重难点,关键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二、板书课题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3.齐读课题。三、初读指导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号”两遍。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什么?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①自己读读词语。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诗”: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思”: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平舌音。“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层”: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也可读“”。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①自读,齐读。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1)自读,同座位互读。(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1)两人互相读。(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四、初步理解课文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五、指导写字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4.反馈检查。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静: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教学过程:一、学习《静夜思》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2.(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谁?(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3.学诗句。(1)指名读诗句。(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第一句: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第二句,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自读,指名读诗句。(4)朗读指导。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6)指导背诵。二、巩固诗意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2.分角色表演课文。三、指导用“思念”造句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四、小结课文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2.再学几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能用书上对话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背诵《静夜思》.2.谁能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呢?二、拓展知识,积累古诗1.这首古诗写得非常生动,非常细致地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乡的深情,其实我国不少诗人都写过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呢,你知道吗?念给大家听一听。2.老师这儿也有两首思乡的古诗。(显示)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教师范读诗。(2)学生熟读古诗。(3)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4)有感情练读古诗。三、实践活动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意思、作者说出来。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3.指名表演。4.评选最佳。四、学写生字。1.认读生字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交流。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写字情况。教学反思:3乡下孩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2、3小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3、乡下孩子。2、乡下孩子:农村里的孩子。二、初读课文。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2、教学生字。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曾曾经未曾编编织编写含含义含笑挖挖土挖苦猪猪皮小猪串一串串门3、理解词语。欢唱:欢乐地唱。编织:本课指编成故事。含: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动听:好听。4、各人练读课文。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含:上部“今”,不能写成“令”。挖:右下部不能写成“九”。串:下面一个“口”应比上面一个“口”宽些。偏:左窄右宽。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四、当堂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怀()灶()扁()坏()肚()编()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串猪曾编挖含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二、分析理解。(一)1、指名读。2、理解“曾是”。(曾经是,以前是)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6、齐读。(二)1、指名读。2、看图: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它们飞舞的姿态怎么样?为什么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呢?3、指导读。突出“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三)1、指名读。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乐坏”是什么意思?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三、当堂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坏()出()里()开()动()上()四、课后作业:完成习字册上词语书写。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1、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2、用“编织”造句。二、理解分析。1、指名读。2、为什么要写“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为了说明乡下孩子这么聪明能干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生长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爱到了培养的锻炼。)3、齐读。三、总结全文。这首诗讲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成长起来。四、指导背诵。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教师指导背诵,同学练背。3、同桌互背,教师指名背。五、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交流。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写字情况。六、当堂巩固。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用“动听”说一句话。3、选择合适的字填空。串片只头篮朵条一()菊花一()黄鹂一()小鱼一()小猪一()草叶一()野菜练习2教学目标: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学和用。1、审题。(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2、指导。(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O--QU--VE--FC--GM--NB--D(5)整理不像的字母。(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3、练习。(1)在书上练习(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GWZMQSFDBNwmgsfdbnzq(2)指名对照认读。(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F()G()M()Q()D()4、反馈(1)分小组竞赛(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二、教学写字有方。1、审题。(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2)复习写字要求。2、指导。(1)指名认读“忙、怀、快、性”4个字。(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3)指导写出“忙”。出示“忙”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4)指导学生写“怀、快、性”。3、练习。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4、反馈。第二课时一、教学读读背背。1、熟继成语。(1)、审题。(2)、指导。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②、教师范读。③、学生自由读。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3)、练习。①学生自由练读。②同位练习背诵。(4)、反馈。2、学习《三字经》摘句。(1)、审题。①指名读练习要求。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2)、指导。①、借助拼音自由读。②指名读③教师范读④讲解意思⑤教师、学生读(3)练习①学生自由读②指名读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4)反馈①检查朗读②指名背诵二、教学做做说说。1、审题。2、指导。(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第三课时一、口语交际——学会请求1、借助拼音读题目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4、小组讨论试说5、集体汇报交流6、小组分角色表演7、创设情景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教学反思:4夕阳真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夕阳西下时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帮助正音。3.指名读词语4.指名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读给大家听。)5.逐个评价6.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7.交流。8.同桌互读课文。三、讲读课文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3.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四、学习生字1.出示:傍芒蓝伏余2.指名认读3.生自学,交流识字方法。4.口头组词。5.师范写,生描红,临写。6.反馈写字情况。五、布置作业抄写生字并组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另外五个生字,理解有绳子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图片教学过程:一.讲读课文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夕阳真美(指:读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师叙述:(点出课件)原来是傍晚时候,爷爷奶奶和我去看夕阳,看到了天地间一幅壮丽而又神奇的景色。二、新授1、课件示课文:谁来给大家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点课件)——夕阳真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夕阳吧!2、看,夕阳西下,它挥着小手向我们告别呢!它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读一读,找找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谁来说说,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根据回答,相机出示:西斜图下沉图落山图小朋友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图上少了什么?(太阳)谁来把太阳画上?——指名一优秀学生上黑板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3、师述:是呀,太阳正在逐渐往下落,,你们知道吗?不仅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脸也在变呢!请小朋友读读书,找找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光芒。太阳慢慢地……涨红了。太阳的脸变的…的背后。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谁来说说,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越来越红)是呀,太阳的脸变得越来越红了,老师这有三支红色的蜡笔,颜色的深浅不一样,想想应该分别用哪支红笔画?——指名生画——其他的小朋友也有任务,请小朋友读读这上面三句话,想想他们画得对不对?指图:看,太阳的脸是越来越红了,,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优生读4、老师听出来了,太阳正在慢慢地西斜、下沉、落山。它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美景图。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是呀,这三幅图各有千秋,让我们一幅一幅来欣赏吧!5、出示第一小节——师引读,喜欢西斜这幅图的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齐读——指名读引读: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指读——齐读这么壮丽,听得我脸都发红了,谁能把连绵起伏的西山这句话连起来读给大家听?——指读——评议——边读边想象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再读师叙述: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指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深蓝的天空,走进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去吧!——齐读6、师范读第二小节,继续导下。这段中你最喜欢哪里?——云的颜色,说说有哪几种颜色?——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这么多的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他们都躲到哪儿去了?(……)——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这么多的颜色真丰富呀!挤在一起多壮观呀!谁来读?——评议:仿佛有许多颜色,仿佛看到了……)谁向他挑战?还有谁想读?觉得读得怎么样?(紫色拖得很长,好象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躲在背后)老师也想来读读了。——师读——生评——找学生跟老师比(各有所长,相互学习)云的颜色五彩缤纷,谁想上来染一染?——指名生染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读7、师引读第三小节:——太阳把什么留在了遥远的天边?(灿烂的霞光)谁来读好它?——读的真好(点图片)——老师要奖给你一片灿烂的霞光——谁再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的霞光(齐读)。小朋友,想亲自去看看夕阳吗?让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一起去看看吧!——放录象。看了录象,你想说什么吗?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放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夕阳真美呀!8、小朋友,我们看了夕阳,觉得真美,课文中的爷爷奶奶看了夕阳,有什么反应?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爷爷因为高兴而满面红光,爷爷牵着奶奶的手、牵着小孙孙的手,多开心,多幸福,多浪漫呀!你们也有爷爷奶奶,他们幸福吗?能说说爷爷奶奶的幸福事吗?三、拓展夕阳很美,幸福的生活更美,今天我们欣赏了夕阳的美景,其实大自然中有更多的美景,有机会的小朋友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大自然!好,让我们一起和夕阳说再见吧!四、齐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课文,指导背诵。2、指导书写,完成作业。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你觉得夕阳美在哪里?二、指导背诵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4.指名试背。5.同桌交互背。6.齐背。三、写字指导1.认读:壮慢沉涨更2.口头组词。3.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4.师范写,生描红、临写。5.反馈写字情况。四、作业。1.抄写生字。2.组词:皮()主()夕()披()往()多()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的天空()的云朵()的太阳五、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看日落,边看边讲,然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没有描述到的景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下来教学反思: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教学重点、难点: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2、第三小节的理解。课前准备:词卡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教学“盲、婆”。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2)齐读生字词。4.读生字词。6.试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我”的心意。()“我”送蝈蝈。()“我”的愿望。()“我”的信心。(2)小结。三、教学生字。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用“绿”组词并说话。出示:绿(绿色)______是绿色的。绿()_________2、教学“邻居”。出示:邻居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邻居之间要。3、教学“乐、喜”。出示:乐呵呵喜滋滋笑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4、巩固练习。(1)读生字。(2)读词语。四、练读课文。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五、写字指导。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出示生字:婆绿邻居)1.分析字形。2.范写。3.学生描红。4.评价交流。六、作业。1.抄写生字。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盲喜邻替野童难忘二、分析理解。(一)1、齐读。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二)1、指名读。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三)1、指定小组齐读。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3、出示。(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四)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3、巩固认识“……”省略句。三、总结全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四:当堂巩固。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指名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课文。1、听课文录音。2、指名读,引导背。3、自由练背。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三、当堂巩固。1、指名背诵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我给您()。四、学写生字。1.认读生字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交流。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写字情况。五、作业。1、组词。你()邻()里()居()您()领()野()尾()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教学反思:6火红的枫叶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提示: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2、思考: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导入: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2、板书课题:火红的枫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每个句子读通顺。自己练习朗读,不会念或难念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也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这样能使你更快读好这篇课文。2、正音。分自然段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评价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哪一句就多读几遍。4、同桌互相检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2、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3、检测:(1)课件出示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师: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学生比赛读。)(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四、再读课文。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五、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火今而比2、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3、动动手,写一写生字。(教师范写两个。)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jīntiānjiébáihuǒhóng()()()sònggěibǐyìbǐ()()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朝霞(zhāocháo)记得(deděi)以为(wéiwèi)玫瑰(guīgui)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字词。二、研读课文,朗读感悟(一)出示学习小提示:1、看图,读课文,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说一说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二)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三)汇报学习情况。1、看图1,读课文1-3自然段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⑵指导朗读。⑶出示句子: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模仿说一句话。⑷填一填:(火)红(金)黄(蔚)蓝(洁)白火红的________金黄的________蔚蓝的________洁白的________2、看图2,读课文4-6自然段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找到枫叶后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⑵指导朗读。⑶想一想小朋友会在贺卡上写些什么内容?⑷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呢?3、小结:一片小小的枫叶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几句的温馨的话语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三、学写生字1、(出示生字:贴洁送)写时要注意哪一笔?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他们?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书写。课堂检测:1、照样子写词语。例:许多许许多多认真____()____课后检测:1、背诵《古诗山行》。2、做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板书设计:火红的枫叶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爱老师教学反思:7古诗词两首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2.有感情朗读、背诵。教学准备:1.准备白居易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知作者,解诗题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1、介绍作者: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三、指导朗读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2、配乐示范朗读。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5、指名读,教师纠正。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1、配乐朗诵。2、欣赏歌曲《忆江南》。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忆江南(词牌名)景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情能不忆江南?(怀念)七、教学反思: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词的能力,感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敕勒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见”5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二、初读古诗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5、师:谁来评一评?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三、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四、品读诗文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一)、前四句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