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在古典诗文朗诵比赛总结大会上,班长借用古诗文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亲爱的同学们,经过激烈比拼,比赛结果已揭晓,我们不仅要有“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开阔胸襟,还要有“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从失意中振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对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希望本次活动能让同学们认识古典诗文之美,享受浸润于古典文化之中的乐趣。(2)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是古诗文常用的写法。“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两句借景抒情,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两句托物寓意,希望鸟儿传信【答案】①.不以物喜②.不以己悲③.沉舟侧畔千帆过④.病树前头万木春⑤.长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云横秦岭家何在⑧.雪拥蓝关马不前⑨.蓬山此去无多路⑩.青鸟殷勤为探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在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畔、蓝关、蓬山、殷勤”等字词容易写错。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甲】李逵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汉。那汉那里抵当得住,却待要走,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饶恁孩儿性命!”……李逵道:“叵耐这厮无礼,却在这里夺人的包guǒ行李,坏我的名目,且教他先吃我一斧!”匹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乙】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huāng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恁_______孩儿叵_______耐包guǒ_______huāng_______境(2)下列复句的类型与“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相同的一项是()A.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B.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C.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D.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3)李逵口中“这厮”是_______(人名),如来佛祖所说的“假行者”指的是_______。(4)针对上题所填二人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①.nèn②.pǒ③.裹④.荒(2)D(3)①.李鬼②.六耳猕猴(4)示例: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冒充别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的能力。恁(nèn):如此,这样。叵(pǒ):不可。包guǒ——包裹:包扎成件的包儿。huāng境——荒境,偏僻极远的地方。【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依据“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句意可知,这是说:你们虽然法力大,但只能用其应付平常的事情。所以,本句是转折关系。A.依据句子中的“百行”“万恶”可知,均是数量词;“业”“懒”是名词;“为先”“为首”是主谓短语。据此判断,本句是并列关系;B.依据句中的“别”“都”可知,本句是递进关系;C.依据句中的“如果”“那”可知,本句是假设关系;D.依据句中“但”可知,本句是转折关系;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故事情节识记能力。①空,依据《水浒传》(第四十三回)主要故事主要故事情节可知,本章主要内容: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路遇李鬼扮成“李逵”剪径,李鬼谎称家中有九十老母,便被李逵放走。后来李逵路过李鬼家,发现李鬼不仅所言不实,且企图害他,便将他杀了。回到家中后,李逵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奔梁山而去,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据此,应填写“李鬼”。②空,依据《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主要故事主要故事情节可知,本章主要内容:孙悟空见假悟空而发怒,真假俩只猴子舞棒在空中恶战,真假难辩。经过好多方法都无法辨认出真假,最后,如来认出假悟空是六耳弥猴,使他现了原身。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又被观音送回唐僧处。据此,应填写“六耳猕猴”。【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要求依据所给选段,针对二人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二人均是冒充别人作恶,据此进行评价。示例:无论是李鬼,还是六耳猕猴,都冒充别人作恶多端这种行为值得批判,不值得学习。3.光明学校开展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邀请你参与宣传。(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2)小刚同学写了一段话,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活动,请你帮他修改、补充本次读书活动中,我班同学读了大量歌颂祖国的书籍,【甲】有散文、小说、诗歌、新闻调查、人物传记等……还结合读书活动写了一些文章。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感到: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要对祖国充满感情。我们还要认识到:【乙】热爱祖国,就要付诸于行动。现在要学好知识本领,将来为建设幸福中国做出贡献。总之,我们认为:。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③请在文末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总括第二段文字的内容。(3)下面是小刚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一则新闻资料,请你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校园网消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可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并参与到活动中,9月3日,光明学校校团委启动“建设幸福中国”线下活动。首场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答案】(1)示例:阅读有益书籍,建设美丽中国。(2)①把省略号改为句号(或:删除“等”)。②删除“于”(或:将“诸”改为“之”)。③示例:热爱祖国,不仅要有对祖国的深厚感情(3)示例:光明学校“建设幸福中国”线下活动启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宣传标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是“建设幸福中国”,写标语时,要切合本次活动主题,语言简洁凝练,用对偶的修辞。示例:开展读书活动,建设美丽中国。
【小问2详解】①考查标点。“等”与省略号不能连用,把省略号改为句号(或:删除“等”)。②考查病句。语意重复,“诸”意思是“之于”,删除“于”(或:将“诸”改为“之”)。③考查提炼与概括。示例:热爱祖国,不仅要有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新闻标题,要知道新闻标题是对内容的概括,应根据对新闻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结合着新闻导语。答题模式可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要标明地点)。本新闻导语为“9月3日,光明学校校团委启动‘建设幸福中国’线下活动。首场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可拟标题:光明学校“建设幸福中国”线下活动启动。二、阅读(55分)4.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母亲的首饰盒王开忠①几个月前回老家,在堂屋客厅里又看见了那只雪白的小盒子。盒子被弟弟每天擦拭,纤尘不染,光洁明亮。②这是母亲的首饰盒。四寸见方,外表白色。我左看右看,它怎么都不像一个首饰盒。一是样式不像,首饰盒一般玲珑精致,它却既大又笨;二是颜色不像,首饰盒多色彩艳丽,它却只有朴素的白色。母亲的首饰也很简单,就是逢年过节才戴的一对普通手镯,还有平时戴在头上的一个塑料簪子。③这个首饰盒在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收藏,我们几个做子女的,谁也没有去动它、打开它。父亲病危时,把我和妹妹、弟弟叫到跟前,指着这个首饰盒,声音微弱地说:“这是你们母亲留给我的遗物,你们看看吧。”我掀开盒盖,里面除了那对镯子和塑料簪子外,还有两小一大的三张纸条。我先打开两张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10元”和“30斤”。我瞬间明白了,这是乡里先后两次救济我家的钱和粮食。我心里一阵激动:母亲是重情重义的人,平时人家给的好处,她从不忘记,而且总是要我们不忘报恩。④我又打开那张大纸条,上面一笔一画,歪歪斜斜写着三行字:“传友,我要走了……后事不要公家九济,简单埋了。共产党对我们有恩,给我们太多了,以后能不要九济就不要九济。开忠长大,叫他去参军。”⑤“传友”是我父亲的名字。母亲没念过书,识字不多,将“救”字写成了“九”字。看到母亲的字,我突然心酸起来,她的遗嘱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我止不住泪如雨下。⑥母亲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年仅36岁。她原来身体很好,当过支前模范,听人说,她在全村妇女中做的“支军鞋”最多。可后来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活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把身体给累垮了。乡政府看到我家确实困难,又考虑到母亲是支前模范,便先后救济了我家10元钱和30斤玉米。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此,善良而要强的母亲一直过意不去,几次说,这钱和粮食不该要。没想到,母亲当时还记了账,并把纸条工工整整地折叠好,珍藏在了首饰盒里。⑦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常对几个孩子讲,新中国成立前我们村近百口人没有一寸土地,都是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所以得名“租地村”。自从共产党来了,穷人分得了土地,村民的生活才渐渐好起来。她要我们不能忘本,还特意嘱咐我长大后去参军,保家卫国,决不能再让老百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⑧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父亲都不愿意向国家伸手,怕添麻烦。我19岁那年,按照父亲要求、母亲遗愿,参加了解放军。参军第三年时,家中房子老到快要倒塌了,只能再建新房,可是盖房又缺钱。邻居对我父亲说,你是军属,找找政府,一定会帮忙解决困难的。可我父亲不愿意张这个口,最后是向亲友借钱,才把房子盖成了。后来又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不少钱。一位好心的医生得知他是军属,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只要找到县里,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接济。父亲听了,还是摇头。⑨过去村里很多人都说他倔,称他为“倔老头”;也有人说他傻,叫他“傻老头”。我也认为父亲是一个只要面子不顾家的人。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直到看到了母亲的遗嘱,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倔”又那样“傻”……⑩那天,看完首饰盒里的纸条,我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想起去世多年的母亲,禁不住泪水奔流……⑪从老家回来几个月了,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起那只雪白的首饰盒,光滑洁净,明亮澄澈。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12日20版)(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以首饰盒为线索展开叙述,以它作为标题,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第③段写到两张小纸条,属于细节描写,表明母亲是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的人。C.本文在抒情方式上,全部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敬佩和感激之情。D.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首饰盒反映出一代人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我左看右看,它怎么都不像一个首饰盒。一是样式不像,首饰盒一般玲珑精致,它却既大又笨;二是颜色不像,首饰盒多色彩艳丽,它却只有朴素的白色。(3)文章第⑥段能否删去?为什么?(4)文章第⑤段和第⑩段都写到了“我”流泪,请你分析“我”两次流泪的原因。(5)请从结构和内容上理解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C(2)对比,把母亲的首饰盒与一般首饰盒进行对比,突出了母亲首饰盒样式的普通和颜色的朴素,突出母亲淳朴的品格。(3)不能。运用插叙,表现了母亲勤劳能干,为下文写父亲的坚守做铺垫。(4)第一次流泪是看到母亲的字,“我”因心酸、感动而流泪;第二次流泪是“我”被父母高尚的品格所感动,为自己的父母感到骄傲而流泪。(5)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内容上,借首饰盒表达出大义家风精神的传承,升华文章的主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
C.有误,本文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如尾段“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起那只雪白的首饰盒,光滑洁净,明亮澄澈。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表达了对父母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一是样式不像,首饰盒一般玲珑精致,它却既大又笨;二是颜色不像,首饰盒多色彩艳丽,它却只有朴素的白色”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母亲首饰盒的朴素简单与印象中其他首饰盒的精致艳丽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突出了母亲首饰盒的笨重和朴素,毫不起眼,体现了母亲的淳朴。【小问3详解】此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由第⑥段“母亲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可知,回忆往事,是插叙,交代了母亲在首饰盒里珍藏几张纸条的原因,引出下文父亲又“倔”又“傻”不向国家伸手要救济的内容,避免叙述过于平铺直叙,突出文章的中心,强调丰富了母亲善良、能干、要强的这一形象,为下文写父亲的坚守做铺垫。【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第⑤段中“母亲没念过书,识字不多,将‘救’字写成了‘九’字。看到母亲的字,我突然心酸起来,她的遗嘱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我止不住泪如雨下”可知,第一次流泪是看到母亲的字,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却深明大义,有着很高的政治觉悟,“我”既心酸、难过又感动,所以流泪了;结合第⑧段中“一位好心的医生得知他是军属,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只要找到县里,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接济。父亲听了,还是摇头”,第⑨段中“直到看到了母亲的遗嘱,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倔’又那样‘傻’……”可知,第二次流泪是“我”被父母平凡、善良却又伟大的品格所感动,为自己拥有善良要强、知恩图报的父母而感到光荣和骄傲。【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上来看,结合第①段中“在堂屋客厅里又看见了那只雪白的小盒子。盒子被弟弟每天擦拭,纤尘不染,光洁明亮”和本段中“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起那只雪白的首饰盒,光滑洁净,明亮澄澈”可知,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是对全文的总结;从内容上来看,母亲的首饰盒永远珍藏在作者心间,是说父母任劳任怨、善良要强、知恩图报的精神品质一直感染、引领着“我”,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怀念、赞美和敬佩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逛书店时,面对书架上一排排书籍,却不知道该看哪一本,选书师应运而生:他们在交流中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喜好,为读者挑选适合的书籍。如今,甚至提供付费选书服务。②选书师的职业价值在于,让合适的书从“不期而遇”变为“如期而至”。作为书海“导游”,选书师既要积累大量阅读经验,从而在读者与海量书籍间架起桥梁。③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选书师的产生,反映了应对信息过载做减法的趋势。书报电视、网页新闻、手机新闻APP……我们获取信息的屏幕越来越小,信息量却与日俱增。越想快速获取有价值的内容,由它们对信息筛选分类、去粗取精。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知识付费行业也是如此:听一段音频就能了解一本书的中心内容,节省时间。④为信息做减法,也推动着一场供应链变革。新旧信息更迭迅速,简单的归纳整理难以满足受众需求。日益精细的社会分工,数字图书馆通过用户个人档案及时推送新增书目和期刊、资讯类APP、在线教育应用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实现内容定制化……在信息供应链上,“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渐成趋势。(选自2021年8月21日“人民网”)材料二:①上学时有不少类似于“中外文学名著快读”的书,致力于提供便捷取巧的阅读体验,把一部部厚重的文学作品,浓缩为几页纸、几段故事梗概以及名句摘抄。这让学生感到很赚,一个假期过去,个个都“读过”上百本名著。这种方式背后折射出一个思想:读书是以消耗时间为代价。这种想法是无趣的根源。做一切事情,如果都抱着“收获”某种内容的功利目的,最终不免沦为贪多求快的无趣一流。②内容之外,说不定还有更值得把玩的东西会被忽视。我那位爱听相声的朋友享受的就不是相声的笑料,而是说相声的“节奏”:高低起伏,铺平垫稳,三翻四抖……至于内容本身:“就好像这块玉你是雕成观音还是奥特曼,不值得总看。真正有意思的还是刀功。”③这个时代的人,对信息有一种深刻的崇拜,他们称其为“干货”。现代人假如有一段时间离了“干货”,常常掷地有声地问;“谁能给一个摘要?”“这篇文章究竟能给我带来哪些信息?”也因此,“一本书让你精通××”,“一个故事告诉你××的本质是什么”,读者越兴奋,感觉瞬间喂饱了自己的大脑。④漫画《七龙珠》里有一种仙豆,吃一粒可以10天不饿。但真正热爱吃饭的人,一定对这种“干货”敬谢不敏,就等于被剥夺了10天的乐趣。对结果的追求,并不足以取代追求结果这一过程的乐趣。爱嗑瓜子的人,倒不在于瓜子本身价值几何。嗑瓜子固然是为了吃,可如果只吃不嗑,可以抓起一大把往嘴里塞,但那样并非享受,又何尝不是把生活变成了充饥呢?(选自李松蔚《只要“干货“的时代病》)材料三:①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②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③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④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选自《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人民日报》2021年4月12日)(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书师在一对一沟通中了解读者喜好,可以快速地为读者挑选适合的书籍。B.李松蔚认为,读书以消耗时间为代价,换取有用的信息C.网络阅读容易使人产生从众心理,这样“海量”阅读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常常使人空虚和焦虑。D.《只要“干货”的时代病》中的“干货”是指有用的信息。(2)材料二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4)信息时代如何获取信息,以上三则材料持不同的观点,请分别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的体会。【答案】(1)C(2)举例论证。举了将文学名著浓缩成概要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批评了这种贪多求快的阅读方式。(3)①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②往往只是有个人色彩(脾气);③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4)观点:材料一认为日益精细的社会分工,让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材料二认为人们现在只以快速获取有用信息为学习,而这也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材料三人物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体会:①多阅读经典,不沉迷网络;②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应懂得正确取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分析。C.根据材料三①段“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可知,C选项“这样的‘海量’阅读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理解有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这一点。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材料二第①段作者举出了“中外文学名著快读”一类的书籍,这些书籍致力于提供便捷取巧的阅读体验,把厚重的文学作品进行浓缩的例子,进行举例论证,意在具体而有力地批评了这种贪多求快的阅读方式,认为“这种想法是无趣的根源”。综上,可整理出答案。【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根据材料三第①段“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可概括出答案。【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与观点的表达。根据材料一第④段“新旧信息更迭迅速,简单的归纳整理难以满足受众需求。日益精细的社会分工,数字图书馆通过用户个人档案及时推送新增书目和期刊、资讯类APP、在线教育应用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实现内容定制化……在信息供应链上,‘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渐成趋势”可概括出答案:日益精细的社会分工,让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根据材料二③段“这个时代的人,对信息有一种深刻的崇拜,他们称其为‘干货’”,可概括出答案:人们现在只以快速获取有用信息为学习,而这也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根据材料三④段“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可概括出答案: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经典阅读。在谈体会时,可结合三则材料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网络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更快捷更方便,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抛弃经典,不能抛弃纸质阅读所带来的洞察力与思考力。6.阅读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吾以为西湖之美在里湖。当其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樽书札托彼轻舟也,舟人无酬答,一善也;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意所为,三善也;入断桥,出西泠,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所避,时时移掉,五善也。挟五善以长于湖,僧上凫①下,觞止茗生,篙楫因风,渔茭②聚火;奇唱发,流光升;霞敛星移,烟高霜满。(选自谭元春《题<湖霜草>》)【注】①凫(fú):水鸟,俗称“野鸭”。②茭(jiāo):喂牲口的干草。(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余拏一小舟②拥毳衣炉火③当其不寓楼阁④篱楫因风(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访客登山,恣意所为。(3)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表达的情感亦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表格。文段内容情感【甲】西湖雪景①乙】西湖秋景②【答案】(1)(1)撑(船)(2)裹,围(3)寄居(4)趁,乘(2)(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拜访客人或者登山,随意去哪里。(3)①借冰雪世界的洁美,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2)句意: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拥:裹,围。(3)句意:当自己不寄居楼阁。寓:寄居。(4)句意:趁风划桨。因:趁,乘。【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俱,都;绝,消失。(2)句重点词语:访客,拜访客人;恣意,随意。【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甲】文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乙】文从“当其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樽书札托彼轻舟也,舟人无酬答,一善也;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意所为,三善也;入断桥,出西泠,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所避,时时移掉,五善也”可知,游西湖的“不寓”“不舍”“不爽”“恣意”等可见作者的游览不寄居楼阁,不住名庵古刹,任意随性,早上傍晚不错过它的气候,随意想去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我认为西湖的美在里西湖。当自己不寄居楼阁,不住名庵古刹,而抚琴饮酒带书乘着小舟,船家不(收取)酬报,这是一好;早上傍晚不错过它的气候,这是二好;拜访客人或者登山,随意去哪里,这是三好;进入断桥,从西泠出,中午休息,傍晚出发,这是四好;(游览的时候)避开剩余的游客,时不时一撑船游赏,这是第五大妙处。带着这五好生活在湖上,僧人上山,野鸭下水,举起酒杯泡上茶叶,迎风划桨,茭白丛中聚着渔火;清奇的歌声发出,流光四溢;云霞聚扰,斗转星移,秋高气爽。三、写作(55分)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爬山的路有两条:盘山公路平缓,但路途遥远;青石台阶路近,但坡大路陡。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这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