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联考刑法背诵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刑法概述
一、概念
1、刑法: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犯罪的要紧后果是刑罚。
2、形式:(1)刑法典。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内容的法典。
我国两部刑法典:“79刑法典”、“97刑法典”
(2)单行刑法。属于专门刑法,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
刑法某一事项。
(3)附属刑法。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
狭义刑法:刑法典;
广义刑法: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3、本质上(阶级特点),刑法是统治者以法律形式、要紧采纳刑法方
法禁止、惩处危害统
治秩序的行为。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中国人民意志制定、规定
犯罪及法律后果。
4、特点(法律特点):
(1)爱护的利益和调整的对象,比较广泛。
(2)任务以及实现任务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运用刑法同犯罪
作斗争,追究刑事责任。
(3)强制力程度更严格。刑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
果上。
二、目的和任务
1、目的:惩处犯罪;爱护人民
2、任务:(1)惩处、预防犯罪,用刑法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2)爱护人民、社会和国家
①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
度;
②爱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爱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
产;
③爱护公民的人身权益、民主权益和其他权益;
④爱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刑法的体系和讲明
1、体系
(1)我国现行刑法采纳大陆法系的法典模式,分“分则”“总则”两编,
还有一条附则。
(2)总则规定犯罪刑罚的通用性规则;分则固定各种具体犯罪的罪状和
法定刑。
(3)总则和分则是一样和专门的关系。
2、讲明
法律条文是抽象和静止的,社会生活是多样的、多变的,为正确
懂得和适用法律。
(1)立法讲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做的讲明。
以决议形式对刑法条文含义的讲明;
刑法中对有关术语的专条讲明;
在那个起草讲明或修订讲明中所作的讲明。
(2)司法讲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做的讲明。
(3)学懂得释。有权对刑法进行立法、司法讲明之外的机关、团体和个
人的讲明。
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又称无权讲明。
按照讲明方法还可分为,文懂得释、论懂得释。
第二节刑法的差不多原则
一、特点:刑法所特有的(刑法适用平等原则有专门规定,尽管其他
法律也平等)。
贯穿整个刑法始终。
二、罪刑法定原则
1、差不多内容:(1)法定化。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
这是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对差不多废止的,按照“从旧兼从轻”原贝九
(2)明确化。对什么行为是犯罪,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
果,都必须做具体规定。
禁止采纳习惯法、类推讲明、行为后的重
法、不明确的罪状、不确定的刑罚。
(3)还要求合理确定犯罪的范畴和惩处的程度。
2、体现在:(1)刑事立法方面,总则规定犯罪的一样定义、共同构成
要件、刑罚种类、刑法运用的具体制度等;
名规定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
法定性。
(2)形式司法方面,废止了刑事司法类推制度,要求司法
机关严格讲明和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
3、派生:(1)刑法应当是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成
文法律,行政机关制定
的规章部的规定刑罚,习惯法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确实是新法)
(重罚不得有溯及力)。
(3)禁止不利于被告的类推讲明,包括禁止司法类推以及在
立法讲明上不能做类推
讲明。
(立法可采取修正案形式,不能做类推)
(4)禁止绝对的不确定刑。
(相对确定刑、绝对确定刑复核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大多数为相对确
定刑)
(5)确定犯罪与刑罚必须明确
(6)禁止滥用刑罚,对不应当处罚的行为不能以犯罪处罚。
(7)禁止残酷的刑罚。
三、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1、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论其地位高低、民族、
种族、性别、职业、
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
2、不承诺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不承诺有任何鄙视或优待。
4、派生:是宪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刑法中的体现。
适用平等,是司法上的平等,而非立法上的。
该原则体现于刑事司法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定罪、量刑、行
刑平等。
平等不意味着必要差别的不存在,要紧在于导致差别的缘故
是否合理合法。
四、罪责刑相习惯原则
1、内容:(1)刑法的轻重与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相习惯。
(2)刑法的轻重与犯罪人主观恶性的深浅、再次犯罪危险性
的大小相习惯。
2、体现在:(1)分则按照罪的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险程度规
定相应的法定刑。
(2)总则规定量刑原则;
(3)总则规定:①对累犯从重处罚、不得假释和缓刑;
②对未成年、又聋又哑的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自首、立功的人
从宽处理;
③对中止犯处罚明显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④对过失犯处罚明显按宽大于有意犯。
3、派生:刑事立法要制定出合理的刑法体系
量刑环节,应把刑罚与犯罪性质、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习惯。
刑法执行环节,要合理运用减刑、假释制度。
第三节刑法的效力范畴
一、空间效力
1、属地原则
(1)属地原则:领陆、领水、领空;船舶、航空器一理智的领土。
(2)我国领域内犯罪认定咨询题:
①中国领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②犯罪行为、结果有一项在中国领域内发生,就认为在中国领域内
犯罪。
③在中国船舶、航空器上发生的犯罪,也是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在
汽车、火车内不算。
④犯罪行为发生在外国,期望放任的结果在中国,即使该结果事实上
未发生,也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⑤如果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发生在中国,应当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⑥在共同犯罪中,其共同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包括教唆、关心、实行、
组织)发生在中国的应当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3)对在中国领域内实施的犯罪优先适用属地原则。
(4)属地原则适用的专门情形:
①对域内不适用属地原则的除外。
“享有外交特权或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通过外
交途径解决,不适用中国法律。”
②关于在香港、澳门发生的犯罪,按照“一国两制”原则,由港澳
管辖,适用专门行政区刑法,不适用内地刑法,但跨进犯罪的适用内地刑
法。
③在刑法典的规定之外,有专门刑法或民族自治地区有专门规定
的,按专门规定优先适用的原则再适用刑法典。
2、属人原则
(1)一个国家的刑法直观本国公民实施的犯罪。该原则是依据犯罪人
的国籍而确立的刑法效力原则。
(2)适用咨询题:
①中国公民域外犯罪”也能够不追究刑事责任”,以罪行较轻为条
件,在法定最高刑3年以下。能够不追究,不是绝对不追究。
②能够不追究的优待制,只适用一般公民,不适用于军人、国家工
作人员。
③对一般中国公民域外犯罪,按本法规定最高刑,超过三年有期徒
刑的,不属于也能够不追究的情形。
3、爱护原则
(1)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辖侵害本国利益的犯罪。基于爱护我国国家
利益和公民利益而确立
(2)适用咨询题:
①侵害我国国家、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
②罪行严峻,即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③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犯罪,应当受到处罚
④能够适用我国刑法
4、普遍管辖原则
(1)一个国家的刑法对侵犯人类共同利于的国际犯罪都要行使管辖
权。
(2)适用咨询题:
①该原则适用对象是国际条约规定的犯罪
eg:海盗罪、毒品犯罪、劫持航空器罪(仅限于民用航空器《东
京条约》、《蒙特利尔条约》、《海峡条约》三条约规定)
②管辖国应该是有关条约的缔约国或参加国。
③管辖国的国内刑法,也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罪犯在管辖国的领
域内显现
eg:10个印尼海盗,在马来西亚强一艘泰国油轮,把油轮拖到
广东海域喷漆,我国抓住海盗。
④该原则处理方法:或起诉或引渡
⑤该原则对其他原则有一定补充作用,前三个都无法适用的情形下,
适用本条。
eg:金三角的毒枭到中国旅行,中国将其抓获。
a无国籍一属人原
则;
b境外从未针对中国实施犯罪一爱护原
则
c来旅行,遵纪守法一属地原
则
a、b、c都不适用,适用普遍管辖原则。
⑥按照该原则确立刑事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是国内刑法,
而非国际条约。
5、我国刑法的效力不受外国判决的约束
关于中国与外国签订了有移管被审刑人的双边条约,按照条约规
定彼此承认对方国家的刑事判决。
eg:一艘中国货轮开到巴西,两船员舱内打斗,甲刺死乙。
中方认为:人在船上,属中国
巴方认为:在其领域内
巴方判决可实施,回国后,如果与该国签署过移管条约,回
国就不再起诉了
6、我国空间效力适用的体系和次序
(1)体系:我国空间效力属地原则为主,其他原则为补充的综合性原
则。
(2)属地一属人一爱护一普遍管辖
二、时刻效力
1、生效时刻:(1)公布后经一段时刻;
(2)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失效时刻:(1)国家机关明确宣布;
(2)新法施行后,自然失效。
2、溯及力:我国刑法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对现行刑法生效往常的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
为,适用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
3、注意咨询题:
(1)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的案件,仅限于未决案。一审判过,提起上
诉还未二审,也是。
(2)关于未决案,如果新旧刑法法定性规定完全相同,适用旧法。
(3)犯罪行为从新刑法生效前发发生,并一直连续(行为不间断)到
新刑法生效后的,适用
新法。
eg:1997年2月,非法拘禁某人,97年10月1日新法生效,98
年放人。
即使新法处罚重,也使用新法。
4、犯罪行为从新法生效并连续(行为简短)到新刑法生效后的,如
果新旧刑法都认为有罪
的,适用新法。
eg:1997年9月30日前,贩毒5次,97年10月1日后贩毒3次,
98年停止。
行为间断,新旧刑法都认为贩毒有罪,即便新法重,也适用新法。
5、新法修正案的效力咨询题,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修正案和刑法典哪个队被告更有利就适用哪个。
原则上用刑法典,修正案处罚轻就按修正案。
6、司法讲明的效力咨询题
(1)司法讲明对行为的效力,夫随遇被讲明的刑法典的条文,即与刑法
典的效力同步。
(2)对已同一案件如果先后有两个司法讲明,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选
择适用其一
7、对立法讲明的时刻效力,可参照司法讲明来把握
第二章犯罪概念
第一节犯罪地定义
一、《刑法》13条
1、“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
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会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
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人
身权益、民主权益和其他权益,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按照法律应当
受刑罚处罚的,差不多上犯罪,然而去年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
为犯罪。”
2、“但书”意义:
(1)包含了定性要求、定量要求,关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
要意义。从性质上明
确了犯罪的危害性和违法性,还设置了定量要求。
(2)差不多理念:通过对犯罪地实质特点提出定量的要求,给予司法
机关酌情派出犯罪的权益,
幸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
(3)“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违法行为:违反治安治理处罚法、劳动教养条例,及工商、海关、
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的行为。
犯罪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
(4)刑事政策意义:可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畴,从而幸免给一些
轻微的危害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改过自新;
能够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处严峻的违
法行为一犯罪。
第二节犯罪的差不多特点
犯罪是严峻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峻的社会危害性(实质特点)
必须是人的具体行为。
不是一样行为,具有严峻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处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处性
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同时又触犯刑法,应承担受刑罚处罚的法律后
果。
第三章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构成概述
一、概念
1、概念: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
和。
2、犯罪构成和犯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犯罪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的具体化。
犯罪回答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具体有哪些属性。犯罪构成则进一步回
答犯罪成立需要具体哪些法定的条件及通过犯罪构成主客观要件具体确立
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
3、犯罪构成的意义”
(1)是定罪量刑的法律准绳,是区分罪与非罪、数罪或一罪、此罪或
彼罪、罪轻或罪重的标准。
(2)有利于贯彻法制原则,爱护公民合法权益,准确的惩处犯罪。
(3)是刑法理论的核心和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四个一样要件:犯罪客体,侵害了刑法所爱护的社会关系或利益;
犯罪客观方面,在客观上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危害行为;
犯罪主体,行为人达到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观方面,在主观上有有意或过失。
三、分类
1、差不多的犯罪构成:刑法分则就某一犯罪的差不多形状(完成形
状)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分则(实行行为);总则(非实行行为)
修正的犯罪构成:差不多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
形成的犯罪构成。
通常包括有意犯罪的未完成形状,如预备、未遂、
终止。
及共同犯罪形状,如关心犯、教唆犯等。
eg:甲教唆乙向食堂面粉投毒,数十人死亡,法院认为甲构成投放危
险物质罪,甲的行
为具备下列哪种犯罪构成:()
A、标准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差不多的犯罪构成D、
修正的犯罪构成
2、标准的犯罪构成: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度的行为所规
定的犯罪构成。
派生的犯罪构成:以标准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应为具有较轻或较
重的法益侵害成大而从标准的犯罪构成中派生出来的犯罪构成。
①减轻的②加重的
第二节犯罪客体
第一节犯罪客体
一、概念
1、犯罪客体:犯罪活动侵害的、为刑法所爱护的社会利益。
2、研究客体的意义: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正确量刑的标准;
我国刑法分则关于犯罪的分类,都按照犯罪同
类客体分类而建立。
一般客体
同类客体(刑法分则根扼:)
直接客体〈两江餐片靠客体社会利益
判定:犯罪的同类客体和直截了当客体有时是一致的(J)
eg:分则五章,同类客体是公司财产所有权。
盗窃罪侵犯的直截了当客体也是公司财产所有权
三、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1、犯罪对象: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截了当指向的具体人、
物或信息。
刑法中规定的绝大多数犯罪都有特定的对象。
2、二者联系:
犯罪客体犯罪对象
在犯罪构成中的必要要件选择要件
地位
受损害情形一定收损害不一定受损害
表现形式抽象具体
对犯罪分类意义刑法分则十类客体
揭示犯罪本质显示犯罪指向人物或信息
第三节犯罪客观方面
一、概述
1、是刑法所规定的,讲明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诸客观事实。
2、特点:法定性、复杂性、外显性。
3、研究意义: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正确量刑,关心分析和
认定主观要件。
二、危害行为(必要要件)
1、在行为人在意识支配之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被刑法所禁止的躯体
活动。
特点:(1)是人躯体活动或动作,主动的与消极的.
(2)是人一是支配的产物和表现。
2、分类:
(1)作为:行为人以主动的躯体活动实施某种被刑法禁止的行为。(不
当为而为)
利用自己躯体条件,身份或躯体力量等;
利用外力,物质工具、他人行为、动物、自然界力量等
(2)不作为:行为人消极的不履行法律义务而危害社会的行为。(当为
而不为)
成立条件:①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主动行为的特定义务,包括: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其他法律被刑法规定的)
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正在履行职务过程中;
作为义务的内容仅限职务、业务范畴内)
先前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②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能力。
③不履行义务。
分类:①纯正不作为:行为人行为构成法定的犯罪行为本身确实
是不作为的犯罪。
eg:抛弃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②不纯正不作为:行为人因不作为而构成法定犯罪行为本
身应是作为的犯罪。
eg:不作为构成有意杀人罪、抢劫罪
eg:冬天里,将弃女放在村口,导致其冻死。(抛弃罪,未履行
抚养义务,属纯正)
将其放进森林里,导致其冻死。(杀人罪,与法律规
定不吻合,属不纯正)
注:作为、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两种差不多形式,跟主观方面无关。
三、危害结果(选择要件)
1、狭义的:刑法规定行为犯罪构成的结果,包括标准犯罪构成的结果
和派生犯罪构成的结果。犯罪结果有物质的、非物质的。
2、意义:(1)作为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所有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法定
的物质性危害结果;
一些有意犯罪把发生法定结
果作为构成要素。
(2)作为某些犯罪的既遂条件。
(3)作为对犯罪加重法定刑的条件。(结果加重犯、抢劫致人
重伤死亡)
(4)发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作为:某些犯罪构成要件;
某些犯罪既遂条件。(生产
销售假药罪)
四、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1、是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2、特点:(1)客观性。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客观联系不一定负刑事责任,主观还要有罪过。
(2)相对性。不能认为作为缘故的事物永久是缘故,作为结果
的事物永久是结果。
(3)必定性。两种现象之间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复杂性。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
3、注意的咨询题:
(1)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的因果联系,如果利
用某种合理的风险导
致危害结果发生的,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联系。
eg:甲恨乙,资助乙环球旅行,乙空难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
果联系。
(2)因果关系中断的情形(要考虑量的程度是否达到足以阻止的程度)
eg:甲将乙打伤,乙不一定死,但因医院着火死亡,甲只对有意
损害负责。
(3)因果关系不具有假设性。
eg:乙病危,甲为继承遗产杀死乙,应认为乙死亡缘故是甲将其
杀害。
(4)有因果关系未必都成立结果加重犯。
eg:受侮辱而自杀,虽侮辱是自杀的缘故,但不成立结果加重犯。
(5)在共同犯罪中,个共同犯罪人对危害结果都有因果关系。
eg:甲、乙同时向丙射击,甲子弹打死丙,乙没有,应认为甲、
乙行为都对丙死亡具
有缘故的作用。
第四节犯罪主体
一、概述
实施犯罪行为,并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二、刑事责任年龄
1、不满14周岁,一律不服刑事责任。
2、已满14不满16周岁。
(1)八种行为,九种情形而不是罪名,应负刑事责任。(17条第二款)
有意杀人、有意损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
防火、爆炸、投毒罪。
(2)17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行为,同时触犯17条第二款,应当以17
条第二款定罪处罚。
(3)奸淫幼女的,定强奸罪。
(4)法律上规定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是选择罪名,该主体仅对贩
卖毒品的行为负责。
(5)那个地点的抢劫,不仅指263条规定的典型抢劫罪,还包括抢劫
枪支、弹药、爆炸物。
致人重伤死亡的,俺有意杀人或有意损害致人重伤论处;致人轻伤,
不构成犯罪
已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不满18周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监护人予以管教,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
养。
注意的咨询题:
指实足的年龄,按公历年月日运算,从14、16、18周岁生日的翌日起
运算。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应当以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实际年龄为准,如
行为有连续或连续状态,以状态终止之日行为人的实际年龄为准。
跨年龄段的责任,只对该负刑事责任年龄段的罪行负责。
eg:甲满16周岁,偷窃1万元摩托车,得知其15周岁时偷了70万元
的沃尔沃。
甲只对1万元的模特负责。
(对1416的人):
4、偶然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峻后果,不认为是犯
罪。
5、使用轻微暴力或威逼,强行勒索其他未成年人一辈子活、学习用
品或钞票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轻微伤以上损害,不认为是犯罪。
(对1618的人):
盗窃自己家庭或近亲属财物,或其他亲属财物但其他亲属要求不予追
究的,可不按犯罪
关于该主体,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而当场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逼,
抗拒抓捕、毁灭证据或守护赃物的,不能转化成抢劫罪。
适用刑法:
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免予处罚使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应
当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免予处罚。
未成年人只有罪行极其严峻的,才可使用无期。
判处罚金刑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罚金最低数额不得少于500元。
三、刑事责任能力
应责令其家属或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
政府强制医疗。
①医学标准②心理学标准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操纵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负刑
事责任,但可从轻
或减轻处罚。
2、18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病理性醉酒。
3、又聋又哑的人、盲人犯罪,能够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四、专门主体
1、刑法规定以专门的身份作为要件的犯罪主体。专门的资格、地位
或状态。
eg:传播性病罪,患严峻性病是一种状态。
2、注意咨询题:
(1)这种身份总与一定犯罪行为紧密联系,如果与犯罪行为没有联系,
就不是专门主体身份。
(2)这种身份但是终身具有,但是一定时期具有,也但是临时具有。
(3)这种身份必须是行为人实施犯罪之前或之际就具有的身份,不包
括在实施后形成的。
主犯、从犯等差不多上在犯罪过程中确立的身份。
eg:首要分子是一样主体不是专门主体。因为其身份是在犯罪过
程中确立的
(4)作为专门主体的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单独实行犯而言,教唆
犯、关心犯不受专门身份限制。
eg:贪官家属帮其受贿,没有专门身份,其为共犯。
五、单位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集中于分则第三章、第六章)
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一个单位犯罪不发生共犯,单位与自然人、单位与单位能构成共犯。
处罚原则:双罚制(一样)。单位只处罚金,直截了当负责主管人员和
其他人员判处刑罚。
单位只能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
单位犯罪一样不能实施与自然人人身属性紧密联系的犯罪。
自然人犯罪(杀人、强奸)单位不实施,单位多实施法定犯罪,不可
实行抗税罪。
应当认定自然人犯罪的情形:
无法人资格的独资公司、合伙企业犯罪的。
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置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犯罪的。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置后,以实施犯罪为要紧活动的。
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第五节犯罪主观方面
一、概述
1、犯罪主体对事实上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所
持的心理态度,是追究行为人危害社会行为的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
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认定坚持主观罪过责任原则。
2、罪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所持的有意或过失
的心理态度。
是犯罪主观方面最要紧的内容。
3、按照主客观相统一的原理,确定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
(1)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的要件。
(2)罪过与犯罪行为必须具有同时性。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
(1)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行为人既无有意也无
过失,损害结果由于不能预见的缘故引起。
(2)不可抗力:行为在客观上造成损害结果,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有意
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缘故,不是犯罪。
二、犯罪有意
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期望或放任这种结果
发生。
2、特点:
(1)认识因素。认识犯罪构成的事实、侵犯的客体、行为方式,如果对
犯罪时刻、地点有要求,也要有认识。
eg:盗窃枪支,行为人盗窃枪支,构成盗窃枪支罪。
①主观上向偷财物:a.偷包后发觉财物少或没有,有一把枪,储
存枪支的,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b.偷到数额较大财物,有一把枪,属牵连犯,
构成盗窃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
c.以数额庞大财物为犯罪对象,没偷到钞票
偷到了枪,构成盗窃未遂和非法持有枪支罪。
d.偷包内没钞票,有价值10万的小口径运
动步枪,以轻罪(盗窃)有意实施了重罪(偷枪)的结果,盗窃罪和盗窃
责任。枪支罪存在法条竞合,行为人在轻罪的有意范畴内承担责任。
②要求对行为社会危害性有认识,因为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
质特点。不要求对违法性有认识,但行为人缺乏对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不能成立犯罪有意。
(2)意志因素。期望或放任。
3、分类
(1)直截了当有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期望这
种结果发生。
(2)间接有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这种结
果发生。
三种情形:①追求某种危害结果,放任自己行为导致另一危害结
果发生。
eg:甲给乙投毒,乙和丙都吃了,双亡,杀乙的直截
了当有意,杀丙的间接有意。
②实施非犯罪行为,放任某种危害结果发生。
eg:甲打野兔,发觉野兔周围有人,打伤了人,对人
是间接有意。
③在突发性的案件中,行为可能造成甲、乙两种结果,
行为人对两种危害
结果发生都放任。
eg:甲到林场拉原木,工人在车内并不让其走,甲试
图急刹车将其甩掉,
可能致其死亡、重伤。
(3)直截了当和间接的区别:
直截了当有意间接有意
认识因素认识到可能性或必定性认识到可能性
意志因素期望放任
特定危害结果是否发没发生,也应追究预备、未没发生,不追究罪责
生对二者意义不同遂的罪责
三、犯罪过失
1、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没有
预见或差不多预见而轻信能够幸免。
2、特点:没有犯罪有意;
没有保持必要的小心慎重的态度。
3、与犯罪有意的罪责不同:
(1)对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对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峻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
(3)过失犯罪的法定性明显轻于有意犯罪。
4、分类: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预见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差不多预见,轻信能够幸免而发生危害结果。
(3)二者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事先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称
无认识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事先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预见,称有
认识的过失。
5、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有意
区别:
(1)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差不多预见
可能发生;
间接有意,明知会发生。
(2)对危害结果持态度不同。过于自信过失持否定态度。
间接有意,持放任态度。
相同点: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都不期望其发生。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
区别: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应当预见。
在意外事件中,对损害结果发生不可能预见。
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是应当、能够遇见的。
相同点:对危害结果发生都没有预见。
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1、犯罪目的:犯罪人期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实现某种犯罪结果的心
理态度。是选择要件。
间接有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
不是必要要件,也不是选择要件。对量刑有阻碍。
五、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1、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形发生误解。
认识错误:法律上的、事实上的。
2、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假想非罪,法律上规定为犯罪,误认为不是
犯罪;
假想犯罪,法律上没有规定为犯罪,误认为
有罪;
对量刑轻重有误解。
3、事实上认识的错误:
(1)客体错误。预想侵犯对象与实际侵犯对象的法律性质不同。
(2)对象错误。同类对象(性质相同);
异类对象,把动物当人,把人当动物。
(3)手段错误。手段不能犯未遂,不阻碍罪过的性质.
eg:甲想用毒药杀害张三,但不知使用的药物无毒,是手段不能犯未遂。
(4)行为偏差。称目标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是客观行为错误,不是
主观认识错误。
eg:甲欲杀张三,朝张三射击却打中张三周围的李四。承
担有意责任。
(5)因果关系错误。①行为人行为造成的结果,跟主观想的不一样。
一种,行为造成的结果跟主观想的不一样。
eg:甲将乙扔进井中,认为其被淹死,实际井
中无水,被摔死。
②另一种,行为人实施两个行为,认为是一个行
为造成结果,实际是另一个行为造成的。
eg:甲被掐死,被扔入河中,然而被淹死的。
③犯罪结果提早实现。
eg:甲想杀乙,乙身材高大甲无力杀之,给其下安眠药致死,实际甲
想将其迷昏再通过其他手段杀死,定位有意杀人的既遂。
4、认识错误的注意
(1)误认了对象、误用了方法造成损害结果。没有犯罪有意,不成立
有意犯罪。仅是有无犯罪过失的认定咨询题。
eg:狩猎时把人误认作野猪击毙;
医疗中打错针、发错药致人死亡;
(2)在有意犯罪中发生错误认识,没造成预期的犯罪结果也未造成预
期之外的犯罪结果,属于犯罪不能。
eg:甲在夜晚谋杀乙,把宅院内拴在树上的驴的影子当做乙射
击,什么都没射中;
甲将男人误认作女的实施强奸。
第四章有意犯罪的停止形状
第一节有意犯罪的停止形状概述
一、定义:
有意犯罪过程中因为某种缘故而停止所出现的状态。
分类:1、完成形状:犯罪既遂
2、未完成形状:犯罪预备、未遂、中止
二、特点
1、是有意犯罪进展的结局状态
2、是法律规定认定的犯罪进展形状,对每一个犯罪的结局状态依法
进行评判后,最终确定
着手
预备实行阶段
其犯罪的法a
三、过失犯开始预备中止中止实行中了既遂
(既遂、未遂、终了)
第二节犯罪既遂
一、概念和标准
1、犯罪人的行为完整的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
的事实。
2、认定既遂时,不要把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作为既遂标准。
(1)实质标准是对客体造成的实际侵害
(2)形式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完整实现了分则各本条规定的差不多犯
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达到刑法设置的处罚基准状态
(3)实质标准与形式标准往往是一致的。
二、既遂的形状
1、结果犯:以法定结果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通常是物质性的危
害结果。
2、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实施,到了一定程度,作为既遂犯
罪的标志。
eg: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
3、危险犯:以实施完毕特定的危害行为,足以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的
危险状态作为标准。
发生现实的危险是要件
eg:分则第2章,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破坏交通工具
第三节犯罪预备
-、概念和特点
1、为了犯罪,预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2、特点:(1)主观上有犯罪的目的。
(2)客观上有预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
预备工具,预备犯罪使用的各种物品;
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制造机会或条件。如犯罪前的调
查;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前往犯罪现场或优盘被害人赴犯罪地点;跟踪
或守候被害人;勾引共同犯罪人;商量或拟定实施犯罪的打算等。
(3)意志以外的缘故被阻止在犯罪预备时期,在着手往常。
3、犯意表示:行为人以口头、文字等形式将其直截了当有意犯罪的
意图明确表露出来,没有
具体预备活动。
二、实行行为:行为人实施的符合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行为。
实行行为是分则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总则规定的;
实行行为能直截了当侵害犯罪,犯罪预备永久不可能直截了当
侵害客体。
三、对预备犯的处罚
能够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四节犯罪未遂
一、概念和特点
1、差不多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缘故未能得逞的形状。
2、特点:(1)以着手实行。如以暴力、胁迫劫取财物时,就认为已着
手实行。
(2)未得逞。尚未完整的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
结果犯的未遂,没有显现法定危害结果
危险犯的未遂,没有使危险状态显现
行为犯的未遂,没有完成法定犯罪行为
(3)由于意志以外的缘故。质的条件,未被犯罪分子本意的条件。
量的条件,违抗本意的缘故必须
达到足以阻止的程度。
3、与犯罪预备的区别:是否差不多着手实行是全然标志。
二、分类
1、实行终了的未遂: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
eg:杀人后以为被害人已死而离去,实际未死。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没有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
eg:杀人时被害人逃脱。
2、能犯未遂:有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
eg:甲枪杀乙,乙逃脱。
不能犯未遂: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
(1)工具不能犯的未遂
eg:使用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人的。
(2)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eg:把男人当做女的实施强奸的。
3、迷信犯与愚昧犯:使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犯罪,按照科学观念全
然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缺失的情形。不为罪,不可罚
eg:认为能把人诅咒死
与不能犯未遂的区别:(1)迷信犯、愚昧犯是行为人犯了常识错误;
不能犯未遂没有犯。
(2)迷信犯、愚昧犯预定实施的行为与实际
实施的是一致的;
不能犯未遂行为人实际实施和预定实
施的行为不一致。
三、处罚: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五节犯罪中止
一、概念和特点
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舍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形状。
2、特点:(1)时刻性。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往常的全过程。
①既遂后返还原物、赔偿缺失的,不能成立犯罪
中止。
eg:偷电脑后送回,并留下悔过书
②犯罪过程中遭遇客观障碍,行为明显告一段落
归于未遂的,不成立。
eg:甲砍乙20刀,扬长而去。2小时后回来
拿刀,将乙送进医院。
③舍弃重复侵害的行为,应当认为是犯罪中止。
eg:甲有9颗子弹,打乙一枪打偏,未连续
打。
(2)自动性。自动舍弃犯罪、自动有效的防治犯罪结果发生。
①行为人完全舍弃连续实施的犯罪意图。
②认为时机、条件不成熟临时停止犯罪,成熟
后再实施的不是中止。
③遭遇客观障碍无法进行而停止的,视为未
遂。
(3)客观有效性:应当由客观的舍弃犯罪或阻止结果发生的
实际行动,并有效阻止结果发生。
3、与犯罪预备、未遂的区别:
自动性是区别的标志。
二、分类
1、预备时期的中止:发生在预备过程、着手实行犯罪之前。
2、实行时期的中止:发生在着手实行以后。
(1)未实行终了的终止
(2)实行终了的终止
三、处罚
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损害不得是既遂结果)
第五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概念
二人以上共同有意犯罪。
二、构成特点
1、主体要件: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
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一个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一
个具有主体,不认为
是共同犯罪。
2、客观要件: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
(1)行为包括实行、关心、组织、教唆、共谋行为。
(2)有共谋行为而为参与犯罪实行的,也能够构成共犯。
3、主观要件:有共同犯罪的有意。
(1)有性质相同的有意心态。
(2)相互之间有意思联络。
(3)共同有意形成时刻是事前或事中,事后不发生共犯,
除连续犯。
司法讲明: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
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本罪
共犯论处。
三、不认为是共犯的情形
1、两人共同过失
2、一方有意,一方非有意关心
3、同时犯。二人以上同时同地侵害同一对象,彼此缺乏共同有意的
意思联系。
4、实施共同犯罪的内容不同
5、超出共同有意之外的犯罪(实行过限)
eg:甲乙丙去仓库偷东西,丙先出去抢劫,但共同中预谋没有抢
劫。
6、间接正犯,把他人行为当成犯罪工具利用。利用被害人的行为也
是。
(1)利用无责任能力或没达到责任年龄的人
(2)利用不知情人的行为。
eg:甲用头痛粉冒充海洛因,让乙卖,并要求卖后所得平分,乙
不知情。
7、事后同谋的窝藏包庇行为、窝藏销赃行为。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是否能够以任意形成
1、任意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没有限制主体数量的犯罪。
2、必要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规定其犯罪主体是二人以
上、必须采取共同犯罪形式的犯罪。
聚众性犯罪、集团性犯罪等。
二、共同有意形成的时刻
1、事前同谋的共同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在着手前形成共同有意。
2、事前无同谋的共同犯罪:各共同犯罪人的共同有意在着手实行过
程中形成。
三、有无分工
1、简单共同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均参与实行谋反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复杂共同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有所分工,存在教唆
犯、关心犯和实行犯区别的共犯形状。
四、有无组织形式
1、一样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之间无专门组织形式。
2、专门共同犯罪:犯罪集体。
特点:(1)人数较多,重要成员固定或差不多固定;
(2)经常纠集在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峻的犯罪活动;
(3)有明显的首要分子;
(4)有预谋的实行犯罪活动;
(5)不管作案次数多数,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或具有的危险性都专
门严峻。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
1、组织、领导犯罪集体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要紧作用的
犯罪分子。
2、种类:(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
(2)在犯罪集团或一样共同犯罪中起要紧作用的犯罪分子。
首要分子:在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
作用的犯罪分子。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差不多上主犯,聚众犯罪
的首要分子未必差不多上主犯。
3、在一个共同犯罪中,不可能没有主犯,有可能差不多上主犯。
犯意的引起者和危害结果的造成者组成的共同犯罪差不多上主
犯。
4、刑事责任: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
行处罚;
其他主犯,按其所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二、从犯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2、种类:(1)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2)辅助他人实行犯罪的关心犯。(事前、事后)
3、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胁从犯
1、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在他人的暴力强制、精神威逼下被
迫参加犯罪的。
2、与从犯的区别:受到暴力威逼不自愿参加。
3、刑事责任:应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
四、教唆犯
1、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人。有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决意的人。
2、特点:自己不参加犯罪的实施。
3、成立条件:(1)主观上有意,是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和决心。直截了
当有意、间接有意。
(2)客观上实施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行为方式是作为。
4、刑事责任:按在共同犯罪中起得作用处罚。
被教唆人没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自己构成犯罪,能
够从轻、减轻处罚。
(被教唆人犯的罪与教唆人罪部分重合,重合部分成
立共犯)
教唆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五、共同犯罪与犯罪停止形状
1、与犯罪预备、未遂:(1)简单的共犯,一人既遂全体既遂,全体承
担罪责。只考虑作用大小区分主犯、从犯。
(2)复杂的共犯,一样取决于实行犯;没有人
着手实行,则没有实行犯,犯罪人都属于预备犯或未遂犯。
2、与犯罪中止:(1)具备有效性。有效阻止共犯结果发生,或有效排
除自己先前参与行为
对共犯的作用。部分共犯退出或舍弃犯罪,可成立中止。
(2)中止效力及于本人,不及于共犯的其他人。
(3)消极退出或自动舍弃犯罪组织共犯未奏效的,不
能单独成立犯罪中止。
第六章一罪和数罪
第一节一罪和数罪概述
、概念
1、一罪:行为人以一个犯意,实施一个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
数罪:以数个犯意,实施数个犯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
分为同种数罪、不同种数罪。
二、罪数判定标准
构成要件讲。已构成要件为标准,主张符合一个构成要件的事实
确实是一罪,符合数个构成要件的事实是数罪。
三、法条竞合与法条竞合犯
1、法条竞合:刑法中有一些条文之间在内容上存在重复或交叉的情
形。
eg: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
分则法条与法条、总则与分则之间存在竞合
2、法条竞合犯:一行为同时触犯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数个法条。
3、法条竞合是法律规定内容有重复、交叉产生的,一个犯罪行为之
因此触犯数个发条是立
法技术上的缘故造成的,与犯罪形状无关,属法律适用咨询题。
处理差不多规则:专门法优于一样法。
法律有专门规定的情形下,按照法律规定。
第二节实质的一罪
一、连续犯
1、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实行终了犯罪行为
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刻内同时处于连续状态的犯罪。
非法拘禁罪是典型。
2、特点:(1)一个犯罪有意
(2)侵犯同一客体
(3)犯罪行为对客体形成连续、不间断的侵害
(4)犯罪既遂、造成不法状态后,行为仍能阻碍不法状态使
客体遭受连续侵害。
犯罪既遂以后,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仍在连续。
eg:(1)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重婚
罪、非法拘禁罪
(2)纯正的不作为,抛弃罪、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
(3)持有型犯罪,非法持有枪支、假币、毒品罪,窝藏包庇
3、连续犯有关于既成犯和状态犯而言
既成犯:犯罪行为发生侵害法益结果的同时,犯罪行为即告终了,
犯罪行为终了,随之法益被消灭。
eg:有意杀人罪,犯罪行为造成死亡结果,既遂。
状杰犯:发生侵害一定法益的事实同时,犯罪行为尽管终止,但
在其后侵害法益的状态可能依旧存在。
行为、结果、法益岁犯罪既遂而终结,但侵害法益的状态依旧存在。
eg: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
4、研究连续犯的意义:
(1)追诉时效是起算时刻推后。不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运算,从终了之
日起运算。
(2)正当防卫时机。犯罪既遂后,犯罪行为连续存在,正在进行不法
侵害,承诺正当防卫。
(3)犯罪连续期间,他人加入可成立共犯。
5、处断原则:
安分则规定,不实行数罪并罚。
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在时刻上连续的长短,可在量刑时加以考虑。
二、想象竞合犯
1、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形。
eg:盗窃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公用电
信设施等,触犯有关罪名:
盗割高压电线,同时触犯破坏电力设备罪。
使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同时触犯有意毁坏财物罪。
使用暴力妨害公务,致人轻伤,同时触犯有意损害罪。
经济犯罪中,制售伪劣商品同时触犯其他罪:
没有专卖许可证销售香烟,触犯非法经营罪和销售假冒
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2、处断原则:“从一重罪处罚”。
3、与法条竞合区别:法律条文本身规定的内容有包容或交叉,只按
一个条文定罪判刑。
适用原则是,专门法优于一样法,重法由于轻
法。
三、结果加重犯
1、实行差不多犯罪构成的行为,又造成一个差不多犯罪构成以外的
结果,刑法对其规定较重法定刑。
2、特点:(1)实施差不多犯罪构成的行为,还造成了额外的结果。
(2)分则对造成该结果专卖规定了较重法定刑。
(3)行为人对加重结果具有罪过,有意或过失。
3、处断原则:适用较重法定刑,不实行数罪并罚。
第三节处断的一罪
一、连续犯
1、行为人给予同一或概括的犯罪有意,连续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
犯相同罪名。
2、特点:(1)实施数个犯罪行为
(2)数个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性
(3)出于同一或概括的有意
(4)数个犯罪行为触犯相同罪名
eg:甲基于行凶报复的意思,到乙家一连杀死5口人。
甲基于盗窃的意思,一夜连续撬盗12户人家。
3、法律后果:(1)追诉时效起算。连续状态终了之日运算。
(2)溯及力。犯罪行为从新发生效前连续到生效后,如
果新旧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即使新法处罚较重也适用新法。但量刑时能
够适当从宽。
(3)关于“数次加重犯”多次的认定,具有一定意义。
4、处断原则:按一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
二、牵连犯
1、实施某个犯罪,作为该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
的情形。
2、特点:(1)有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
(2)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
(3)处罚了两个以上不同的罪名
(4)触犯的两个以上犯罪之间有牵连关系,一罪或数罪是他
罪的手段或结果行为。
eg:甲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最终目的),伪造公文
(手段行为),又触犯了伪造公文罪。诈骗罪的牵连犯。
甲盗窃他人皮箱后发觉其中那个有枪支而加以藏匿,盗
窃罪,同时触犯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盗窃罪的牵连犯。
盗窃信用卡又使用的,为擅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国际石油勘探与开采合同
- 2024年度某企业员工培训与development合同2篇
- 2024年商品联合推广销售代理协议一
- 2024年农产品仓储与加工租赁合同
- 箱、包及类似容器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2024年南瓜籽仁合作协议书
- 铜杆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脱灰剂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4版物流服务与运输代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合同标的为一款手机品牌的宣传3篇
- 优秀管理者的高效沟通
- 矿井开拓方式PPT课件
- 慢阻肺的防治PPT课件
-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审计、纪检、风控联动机制探析
-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读不完的大书》教案+反思
- 百分数的认识1018
- 临床教学方法与技巧(课堂PPT)
- 【发酵工程】余龙江版 第11章 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 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各种灯具报价单.doc
- 赴美国自由行旅行英文行程单模板(面签必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