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268-2017 南粳5055 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_第1页
DB32T 3268-2017 南粳5055 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_第2页
DB32T 3268-2017 南粳5055 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_第3页
DB32T 3268-2017 南粳5055 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_第4页
DB32T 3268-2017 南粳5055 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备案号:54537-2017省地DB32TechnicalregulationforbroadcastedcultivatingofNanjing5055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3268—2017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姝、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陈涛、于新、王才林。DB32/T3268—2017南粳5055抛秧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南粳5055抛秧栽培技术的产地环境条件、产量及穗粒结构、生育指标、栽培技术要点、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本标准适用于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南粳5055的抛秧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NY/T1607-2008水稻抛秧技术规程DB32/T343.1-1999无公害农产品(食品)产地环境要求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DB32/T343.1的规定。4产量及穗粒结构4.1产量650kg/亩~700kg/亩。4.2穗粒结构有效穗数23万/亩~25万/亩,每穗粒数110粒~13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g以上。5生育指标5.1秧苗标准宜培育中苗,一般选择秧龄20d~25d,叶龄4.0~5.0,苗高15cm~20cm,秧苗基部茎宽≥2.5mm,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地上百株茎叶干重3g以上,秧苗发根数15条左右,根粗色白,单株带蘖率85%以上。5.2抛栽指标精确点抛,亩抛1.8万穴~2.0万穴。5.3群体动态指标5.3.1茎蘖动态栽后20d~25d够苗,拔节期达高峰苗,高峰苗应控制在28万/亩~32万/亩。5.3.2叶面积指数剑叶露尖至抽穗封行,拔节期叶面积指数3.5左右,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0~8.0,成熟期叶面积指数3.0~3.5。DB32/T3268—20175.4成熟期单茎绿叶数3张~4张。6栽培技术要点6.1秧田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中上等肥力田块。6.2钵体塑盘准备以培育中等大小秧苗(苗高12cm-16cm)为标准。参照NY/T1607,选择434或451孔钵体塑料盘,每亩需(50~55)盘。6.3营养土准备6.3.1用田土和壮秧剂配制营养土采集土质肥沃、无杂草籽的粘土和腐熟的农家肥,分别晒干捣碎,过孔径5mm~7mm的筛子,按土与农家肥4:1的比例配成床土。再按每210kg床土加入2.5kg壮秧剂的比例,拌匀制成营养土备用。6.3.2用泥浆和肥料配制营养土该方法适合于湿润秧田育秧。方法是先将钵体软盘摆在秧床上,播种前在秧床的工作沟里灌入少量的水,加入适量的肥料,用铁耙来回拖拉形成泥浆,用勺将泥浆泼入钵体盘上,刮平泥浆后播种。6.4秧床制作6.4.1秧床规格苗床宽度为130cm~140cm左右,苗床间留30cm宽、20cm深的作业沟。苗床要在播种前一天做好。6.4.2秧床质量在播种前10d~15d上水耖田耙地,开沟做板,排水晾板,播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拍实,板面应平整、光滑。6.5播种育苗6.5.1适期播种6.5.2播量每亩大田用种量2.0kg~2.5kg左右。6.5.3种子处理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规定,播种前晒种2d,再用35%的恶苗灵200倍液浸种消毒2d~3d,捞起在清水洗干净,装入筐里覆盖薄膜催芽,催芽露白待播。催芽标准:种根长度为稻谷的1/2,芽长为稻谷的1/4~1/3。DB32/T3268—20176.5.4铺盘、铺土在秧床上平放钵体软盘,要求逐个紧挨、对齐有序地摆放。秧床边缘5cm范围内留出,不摆放钵体软盘。然后铺土占钵体软盘1/3高度的营养土或泥浆,并洇足底水。6.5.5播种按盘播种,每盘播种量40g~45g,每穴成苗2苗~3苗。6.5.6盖土、封膜以未拌壮秧剂的过筛营养土均匀盖种或用扫把蘸泥浆将种子扫入钵体中,用木板刮平以看不见稻谷为宜。盘面多余的沟泥必须刮净,以免造成串根。秧田可用平铺或拱架覆盖薄膜、无纺布等材料,用于保温,防止烂秧。要控制好苗床内的温度:播种至出苗温度不超过35℃;出苗后温度保持在20℃~25℃,高于30℃要通风降温;6.5.7揭膜练苗2叶期前后逐步揭膜通风练苗,提高秧苗素质。晴天在傍晚,阴雨天在上午8时~9时揭膜并灌1次平沟水。6.6水分管理田面要保持湿润。撤膜1d~2d后,盘面见干,早晨或晚上用细孔喷头浇一次透水或将水灌入沟中,让水渗入秧盘;前期每隔1d~2d浇1次水;后期随气温增高和通风加大,每天浇1次水,保证棚内湿度达60%-70%。抛秧前1d~2d不浇水,保证起苗质量。6.7追肥秧苗2叶期和4叶期,亩用尿素4kg~5kg兑水1000kg于傍晚待秧苗叶尖吐水时建立薄水层,均匀喷施,然后洒清水洗苗,防止烧苗。6.8秧田病虫害防治揭膜后2d~3d、3叶期、抛秧前1d~2d,分别亩用10%吡虫啉40g或5%锐劲特30ml兑水40kg喷雾,防治秧田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特别注意黑条矮缩病的防治。6.9化学调控秧苗2叶1心时每亩用300mg/kg“多效唑”药液100kg~200kg喷施。培育大苗的秧田,可在4叶期再喷施一次,防止秧苗徒长,促进分蘖和矮壮。7抛秧技术7.1整地一般大田耕翻深度应在15cm~20cm,翻耕要求田平、土绒、沉泥、秸秆无堆积现象。低洼田、山坑田、烂泥田等须开排水沟,留出操作行。7.2抛栽7.2.1正确起运用钵体软盘育秧的苗床,在起秧前的第3d浇水,起秧时,苗床要保持干爽,避免水份过大造成秧苗难起。起秧时用双手抓住秧盘相邻的两个角,用力向上提起。可将钵体软盘与秧苗裹DB32/T3268—2017成团,叠放在一起,搬到田边;或将秧苗从钵体软盘中拔起,装在容器内搬到田边。7.2.2适期精确点抛要选择无大风的天气抛秧。在大雨或风力4级以上天气时不宜抛秧。抛秧时,田面要保持湿润或水层2cm以下。精确点抛时用手抓住秧苗,一个一个地投到田面,使秧苗均匀分布或成行,一般每亩50盘左右,点抛1.8万穴~2万穴。8大田管理8.1水浆调控无水层或薄水1cm~2cm抛栽,寸水活棵,活棵后浅水勤灌,灌水水深以3cm为宜,待其自然落干,再上新水。在预计目标产量穗数80%左右时开始自然断水多次搁田,搁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即可。拔节抽穗期间歇灌溉,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收获前7d左右断水。8.2施肥8.2.1肥料用量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节氮增磷补钾加硅添微肥,每亩大田氮(N)18kg~20kg左右,磷(P2O5)9kg~10kg,钾肥(K2O)9kg~12kg。8.2.2基肥秸秆还田条件下,底肥每亩施尿素10kg(或碳铵25kg45%复合肥40kg,过磷酸钙30kg~40kg。8.2.3分蘖肥移栽后一周内亩施尿素7.5kg~10kg作分蘖肥。8.2.4穗肥在主茎叶龄余数为4.0叶~3.5叶时施用促花肥,每亩施尿素7.5kg,45%复合肥10kg,氯化钾7.5kg~12.5kg,主茎余叶龄2.0叶时施用保花肥,每亩施尿素7.5kg。9病虫草害防治6月上、中旬,主治螟虫、灰飞虱及稻瘟病;7月上、中旬,主治螟虫、灰飞虱和纹枯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主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9月中旬,强化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的防治。病虫草害防治推荐用药及浓度见资料性附录A。10收获水稻黄熟期露水干后收获,及时晒干扬净。DB32/T3268—2017(资料性附录)病虫草害防治推荐用药及浓度表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